“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军”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1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军''',简称'''红二十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革命武装力量。
+
[[文件:94571.png|right|thumb|280px|[[中国工农红军]]军旗]]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第一次正式称为“红军”,始于1928年5月25日,当日,中共中央颁发的《军事工作大纲》规定:“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大纲颁发之后,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陆续改称为红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军'''([[汉语拼音]]:Zhongguo Gongnong Hongjun Di'ershi Jun),简称'''红二十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革命武装力量。
  
  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第一次正式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红军]]”,始于1928年5月25日,当日,中共中央颁发的《军事工作大纲》规定:“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大纲颁发之后,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陆续改称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的最初源头和骨干力量,是1927年8月至1929年12月间,中国共产党相继在中国中部、南部、东部、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领导的近百次不同规模的武装起义和暴动中保留下来的武装,其中著名的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张太雷]]、[[叶挺]]、[[恽代英]]、[[聂荣臻]]等领导的[[广州起义]];[[彭德怀]]等领导的[[平江起义]];[[邓小平]]等领导的[[百色起义]],等等。
 
  中国工农红军的最初源头和骨干力量,是1927年8月至1929年12月间,中国共产党相继在中国中部、南部、东部、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领导的近百次不同规模的武装起义和暴动中保留下来的武装,其中著名的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张太雷]]、[[叶挺]]、[[恽代英]]、[[聂荣臻]]等领导的[[广州起义]];[[彭德怀]]等领导的[[平江起义]];[[邓小平]]等领导的[[百色起义]],等等。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相继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海陆丰、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赣东北、苏北等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也不断发展壮大,组成了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先后出现了35个军的番号。
+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相继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海陆丰、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赣东北、苏北等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也不断发展壮大,组成了[[红一方面军|第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先后出现了35个军的番号。
  
 +
=== 红二十军概况 ===
  
 
  '''史载红二十军有三支:'''
 
  '''史载红二十军有三支:'''
第14行: 第15行:
 
  一支为闽西红二十军;第二支为赣西南红二十军;第三支为冀南红二十军。
 
  一支为闽西红二十军;第二支为赣西南红二十军;第三支为冀南红二十军。
  
== 闽西红二十军 ==
+
=== 闽西红二十军 ===
  
 
  1930年5月,由闽西地方农民武装组成红二十军。胡少海任军长,邓子恢兼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一、二、三纵队,共1000余人。至8月,部队扩大到5个纵队。11月,红二十军与红二十一军合编,组成红军新十二军。
 
  1930年5月,由闽西地方农民武装组成红二十军。胡少海任军长,邓子恢兼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一、二、三纵队,共1000余人。至8月,部队扩大到5个纵队。11月,红二十军与红二十一军合编,组成红军新十二军。
  
== 赣西南红二十军 ==
+
=== 赣西南红二十军 ===
  
 
  1930年6月,赣西南地方武装和农民赤卫队合编为红军第二十军,军长曾炳春,政治委员陈东日,下辖第一、二、三、四纵队。同年秋,划归红一军团建制。刘士奇接任政治委员,下辖4个团。1930年12月中旬,红二十军奉命缩编为两个团。1931年夏,红二十军部队到中央苏区后,编入红七军。
 
  1930年6月,赣西南地方武装和农民赤卫队合编为红军第二十军,军长曾炳春,政治委员陈东日,下辖第一、二、三、四纵队。同年秋,划归红一军团建制。刘士奇接任政治委员,下辖4个团。1930年12月中旬,红二十军奉命缩编为两个团。1931年夏,红二十军部队到中央苏区后,编入红七军。
  
== 冀南红二十军 ==
+
=== 冀南红二十军 ===
  
 
  1930年夏,冀南农民暴动武装组成红军第二十军。不久,在敌人围攻下失败。
 
  1930年夏,冀南农民暴动武装组成红军第二十军。不久,在敌人围攻下失败。
  
 +
===历史上的35个红军部队===
  
  '''历史上的35个红军部队:'''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红一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红二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红三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四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红五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红六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红七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红八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红九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红十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红十一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红十二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红十三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红十四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红十五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六军]]([[红十六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七军]]([[红十七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八军]]([[红十八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九军]]([[红十九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军]]([[红二十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一军]][[红二十一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二军]][[红二十二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三军]]([[红二十三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红二十四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红二十五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红二十六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红二十七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红二十八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九军]]([[红二十九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红三十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军]][[红三十一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红三十二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六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红三十三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军]][[红三十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七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八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九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五军]][[红三十五军]]
 
+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一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二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三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
+
 
+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
+
 
+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九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
+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五军]]
+
  
  
第56行: 第77行:
 
[[Category:中国工农红军]]
 
[[Category:中国工农红军]]
 
[[Category:军制学]]
 
[[Category:军制学]]
 +
 +
[[Category:中文词典]]
 +
[[Category:Z音词语]]
 +
[[Category:中]]

2023年1月28日 (六) 21:07的最后版本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军汉语拼音:Zhongguo Gongnong Hongjun Di'ershi Jun),简称红二十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革命武装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第一次正式称为“红军”,始于1928年5月25日,当日,中共中央颁发的《军事工作大纲》规定:“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大纲颁发之后,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陆续改称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的最初源头和骨干力量,是1927年8月至1929年12月间,中国共产党相继在中国中部、南部、东部、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领导的近百次不同规模的武装起义和暴动中保留下来的武装,其中著名的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张太雷叶挺恽代英聂荣臻等领导的广州起义彭德怀等领导的平江起义邓小平等领导的百色起义,等等。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相继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海陆丰、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赣东北、苏北等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也不断发展壮大,组成了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先后出现了35个军的番号。

红二十军概况

  史载红二十军有三支:

  一支为闽西红二十军;第二支为赣西南红二十军;第三支为冀南红二十军。

闽西红二十军

  1930年5月,由闽西地方农民武装组成红二十军。胡少海任军长,邓子恢兼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一、二、三纵队,共1000余人。至8月,部队扩大到5个纵队。11月,红二十军与红二十一军合编,组成红军新十二军。

赣西南红二十军

  1930年6月,赣西南地方武装和农民赤卫队合编为红军第二十军,军长曾炳春,政治委员陈东日,下辖第一、二、三、四纵队。同年秋,划归红一军团建制。刘士奇接任政治委员,下辖4个团。1930年12月中旬,红二十军奉命缩编为两个团。1931年夏,红二十军部队到中央苏区后,编入红七军。

冀南红二十军

  1930年夏,冀南农民暴动武装组成红军第二十军。不久,在敌人围攻下失败。

历史上的35个红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