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风光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景区
宁夏中卫市:中卫高庙

中卫市汉语拼音:Zhōng Wèi Shì;英语:Zhongwei),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所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宁夏中西部,东临吴忠市,南与固原市甘肃省靖远县相连,西与甘肃省景泰县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04°17′-106°10′、北纬36°09′-37°43′。 面积17391.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中卫市常住人口为108.04万人。 辖1个市辖区、2个县。

中卫自古就是西北地区的一个重镇,是宁夏的西大门。3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时期为羌戎杂居地,秦纳入版图,属北地郡富平县,西汉属安定郡眴卷县,南北朝属灵州郡鸣沙县,属雄州和丰安县,北宋属昌化镇,西夏建制为应吉里寨和应理州,元朝仍设应理州,永乐(1403年)改宁夏右护卫为宁夏中卫,雍正二年(1724年)设中卫县,属宁夏府。1933年分设中卫、中宁两县。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中卫、中宁先后划归银川专区、银南地区和吴忠市管辖,海原先后划归固原地区和固原市管辖,2004年4月中卫立市。

中卫地形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倾斜,海拔高度在2955-1100米之间。地貌类型分为沙漠、黄河冲积平原、台地、山地和盆地五个较大的地貌单元。南部地貌多属黄土丘陵沟壑,北部为低山与沙漠(西北部为腾格里沙漠),中部黄河冲积平原——卫宁平原。主要河流是黄河及其支流长流水、清水河,黄河境内流程约182千米。属半干旱气候,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和沙漠气候的特点。春暖迟、秋凉早、夏热短、冬寒长,风大沙多,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在7.3~9.5℃之间,年均无霜期159~169天,年均降水量179.6~367.4毫米,年蒸发量1829.6~1947.1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800小时。中卫市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之说,引黄灌区111万亩,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水产品和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境内矿产资源种类众多,储量丰富,主要有煤炭、石膏、硅石、黏土、石灰岩及金、银、铜、铁等20多种。工业上初步形成了以造纸、酿酒、冶金化工、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主要产品1000多种;农业上初步形成了枸杞、硒砂瓜、设施蔬菜、马铃薯、优质大米和红枣、林果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是西北地区商品粮、畜产品、水产品和蔬菜、瓜果、枸杞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塞上江南”、“世界枸杞之都”、“中国硒砂瓜之乡”。

中卫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禀赋极高。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沙坡头,巍巍祁连山横亘黄河之阴,浩瀚腾格里沙漠连绵黄河之阳,一水中分,形成一副天然太极图。中卫高庙始建于明朝永乐初年,砖木构造,融儒、释、道三教于一体,被全国建筑师学会称作“中国古寺庙经典建筑”;寺口子景区丹霞与喀斯特地貌相交融,奇幽险绝;浩瀚大漠与万顷碧波交相辉映的腾格里湖沙漠湿地休闲度假区,金沙、碧水、飞鸟、绿地及各式高档别墅镶嵌其中,构画出了“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见”的绝版美景。大麦地岩画、一碗泉旧石器遗址、秦汉明长城、海原天都山石窟、环球大地震遗址、中宁石空大佛寺等,具有极高的宗教文化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中卫也曾是古“丝绸之路”北线的重要驿站,是汉儒、游牧、伊斯兰、军垦等多元文化的聚集地;海原回乡的“野花儿”,闻名遐迩。

  • 邮编:751700 代码:640500 区号:0955

行政区划

辖1个市辖区、2个县

历史

  中卫历史悠久,源远流长,3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时期为羌戎杂居地,秦纳入版图,属北地郡富平县,西汉属安定郡眴卷县,南北朝属灵州郡鸣沙县,隋唐属雄州和丰安县,北宋属昌化镇,西夏建制为应吉里寨和应理州,元朝仍设应理州,明永乐(1403年)改宁夏右护卫为宁夏中卫,清雍正二年(1724年)设中卫县,属宁夏府,1933年分设中卫、中宁两县,1954年宁夏并入甘肃省,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中卫、中宁先后划归银川专区、银南地区和吴忠市管辖,海原先后划归固原地区和固原市管辖,2004年4月,中卫立市。

  秦并六国后,大将蒙恬率30万士卒,取黄河南北之地,始将中卫纳入中央集权版图;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置北地郡,中卫属之。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攻克北地郡,又复修沿河城障,中卫境内筑有城池。

  西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徙内地70余万灾民到河套以南地屯耕,中卫始有灌溉农业。元鼎六年至元封二年(公元前111至109年),境内开始开挖引灌蜘蛛渠(今美利渠)。

  元太祖二十年(1226年)秋,成吉思汗经过沙陀(今沙坡头),至黄河九渡,攻取应理县(原中卫县)。元太祖二十二年(1228年)秋,成吉思汗病死于今海原天都山行宫。

  明朝永乐元年正月丙申(1403年2月9日),改宁夏右护卫为宁夏中卫,隶陕西都司,以6000名军卒守之,中卫之名由此而始。正统四年(1439年),始置中卫文庙儒学,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宋文鉴中壬午科举人,为宁夏中卫科第举仕第一人。

  清朝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中卫成立应理书院。雍正二年十月丁酉(1724年12月12日),清廷议准改宁夏中卫为县。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七月,中卫知县黄恩赐编修的中卫第一部县志———《中卫县志》印行。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卫首设电报房。光绪三十年(1904年),几家欧洲公司在县城设羊毛收购代办处。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三月,废科举制,始办学堂。

  民国二年(1913年),驿站裁撤,始办邮政业务。民国三年(1914年),始设县税局,负责征收印花、煤炭、斗行、驮运货物等税。民国九年(1920年),12月16日晚7时,海原发生8.5级大地震,强度11度-12度,波及西北、西南、华北12省区170万平方公里,西北50多县震灾严重,死难20多万人。民国十五年(1926年),修筑宁夏至兰州公路,中卫始通行汽车。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第一部电话开通。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1日,第一家银行既宁夏银行中卫分行设立。

  1949年9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六十四军解放宣和,19日国民党八十一军起义投诚,中卫和平解放。

  1954年宁夏并入甘肃省,中卫属银川专区。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中卫、中宁先后划归银南地区、吴忠市管辖,海原县先后划归固原地区、固原市管辖。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宁夏回族自治区设立地级中卫市等有关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国函[2003]139号)批准同意设立地级中卫市:撤销中卫县,设立地级中卫市。市人民政府驻沙坡头区滨河西路。中卫市设立沙坡头区,以原中卫县的行政区划为沙坡头区的行政区划。区人民政府驻鼓楼西街。中卫市辖从吴忠市划入的中宁县、从固原市划入的海原县和新设立的沙坡头区。

  2004年2月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撤销中卫县设立地级中卫市的通知》(宁政发[2004]12号):撤销中卫县,设立地级中卫市。市人民政府驻原中卫县滨河西路。中卫市辖从吴忠市划入的中宁县、从固原市划入的海原县和原中卫县。

  2004年4月28日,中卫市正式挂牌成立。中宁、海原两县划归中卫市管辖。年末全市总人口102210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5210人,占25.0%;农业人口766898人,占75.0%。

  截止2005年11月1日,中卫市总面积16986.1平方千米。辖1个市辖区、2个县,即沙坡头区、中宁县、海原县。市人民政府驻滨河西路。全市总人口104.1821万人,其中回族人口32.2万人,占总人口的31.5%。全市人口密度为61人/平方千米。

地理

  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宁、甘、蒙三省区交汇处,是黄河中上游第一个自流灌溉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市区平均海拔1225米,地貌类型分为黄河冲积平原、台地、沙漠、山地与丘陵五大单元。截至2010年,全市总面积17441.6平方公里,其中,沙坡头区6876.1平方公里,中宁4191.6平方公里,海原6373.9平方公里。

水文

  中卫境内有黄河及其支流长流水、清水河三条主要河流。黄河沿市域西北侧自西南向东北流过,境内流程约182公里,距市区约2公里,年平均流量1039.8立方米/秒,平均过境水量328.14亿立方米,清水河北流注入黄河。

气候

  中卫市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靠近沙漠,属半干旱气候,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和沙漠气候的特点。春暖迟、秋凉早、夏热短、冬寒长,风大沙多,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在8.2—10℃之间,年均无霜期159—169天,年均降水量138—353.5毫米,年蒸发量1729.6—1852.2毫米,全年日照时数3796.1小时。

  中卫城区年平均气温10℃,极端最高36.7℃气温,年降水量138毫米,年蒸发量为1729.6毫米,为降水量的12.53倍。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全年无霜期平均167天,全年日照时数3006小时。

  中宁县年平均气温11℃,年平均降水192.3毫米,6—8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1%;年蒸发量1833.8毫米,为年平均降水量的9.54倍。

  海原县年平均气温8.2℃,年平均降水量为353.5毫米,年蒸发量为1852.2毫米,为降水量的5.24倍。境内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平衡,由南向北依次递减,且大多集中在夏、秋季,6—8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6%,素有“十年九旱”之称,是宁夏最干旱的县市之一。

资源

  中卫市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之说,引黄灌区111万亩,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水产品和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水资源

  中卫市地下水蕴藏丰富。黄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全长约182公里,占黄河在宁夏流程397公里的45.8%,年均流量1039.8立方米/秒,年均过境流量328.14亿立方米,最大自然落差144.13米,水能蕴藏量200多万千瓦,可利用能量160万千瓦,属国家黄河上游水利水能开发的重要梯级地带,是西北可利用水资源最优越的城市。建成的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是西部大开发10大项目之一,设计控灌面积107万亩,每年可供电6.06亿千瓦时,解决卫宁平原120万亩耕地的灌溉。境内与甘肃靖远交界处的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距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12公里,设计坝高163米,总库容110亿立方米,装机200万千瓦,年可发电78亿千瓦时。向西可灌溉河西走廊的甘肃武威、民勤,向东可灌溉宁夏、陕西的部分地区,向北可灌溉内蒙古阿左旗,可灌溉农田600万亩,远期灌溉面积达2000万亩。大柳树水利枢纽和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年发电量可达84亿千瓦时。国家重点项目西气东输工程在宁夏过境长度274公里,经过中卫境内100公里,并设有输气端口和加压站。

矿产资源

  截止2010年底,中卫市发现矿产30多种,矿产地189处,其中工业矿床62处。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19种,主要有煤、铁、铜、金、电石灰岩、制碱灰岩、水泥灰岩、饰面用大理岩、石膏、陶瓷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砖瓦粘土、建筑石料、建筑用砂等。其中石膏储量约70亿吨,居全国第二位;黏土储量约50多亿吨,硅石储量约1亿吨,煤炭储量较大,约12亿吨分布面积近200平方公里,属低灰、低硫、低磷,高密度、高发热度优质无烟煤被誉为“天下第一煤”。

  能源矿产:主要为煤,煤炭资源是中卫市的主要矿产之一,已勘察和开发利用的矿产地共9处,成矿区总面积213.38平方公里。主要分部于卫宁北山、香山等地,其中卫宁北山的煤质优良,资源潜力较大,煤层埋藏浅。截止2010年,基础储量、资源量预计11498万吨。煤种主要为无烟煤和炼焦用煤。卫宁盆地为典型的压陷盆地,是寻找油气资源的远景区之一。

  金属矿产:金属矿产贫乏,矿种少,仅有铁、铜、金,且规模小,其它金属矿产为矿点或矿化点,多分布于卫宁北山、西华山、南华山。已发现的矿种有铁矿、铜矿、金矿、银矿(伴生矿)、铅锌矿、锰矿6种。

  非金属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电石灰岩、制碱灰岩、石膏、建材原料矿产分布广泛、资源储量大,产地相对集中。其中石膏90%以上资源储量分布在中卫城区甘塘——小红山、中宁县和海原县第三纪盆地和石炭纪地层中;石灰岩主要分布于天景山、米钵山等地,其优质电石灰岩、制碱灰岩,水泥灰岩分布广泛,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石裸露地表,交通方便,易于开采。

  大、中型矿产地少。除中卫小红山石膏矿、中宁县贺家口子石膏矿、海原县石峡口一烂泥沟石膏矿、中宁县天景山水泥灰岩为大型、中卫香山大理岩矿大道崖矿段、中宁县长山头水泥用粘土矿等建材矿产资源为中型外,其余为小型、矿点或矿化点。

文化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民间艺术

中卫民间剪纸

  据中卫县志记载。民间剪纸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就从陕西、甘肃一带传于中卫境内。每逢年节,嫁娶、乔迁、寿日,中卫农村妇女都要剪一些窗花、门画、鞋花、枕头花、杜豆花、针扎花以及玩具、花灯等,用来点缀、装饰自己的坏境,增加瑞色喜气。到了解放初期,中卫剪纸已经形成了当地独特的、具有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谁家办喜事,信访要剪纸窗花来点缀。谁家乔迁之喜,也要用剪纸贴花增添瑞色。尤其到了过年(春节),那种具有乡土气息的民间剪纸更是农村妇女互相显露娴熟巧手的好时机。神门《喜鹊报春》等,那种谐音、寓意、具有象征性的剪纸造型始终保持着中卫地区特色,真是地反映了当地的民情风俗。

  中卫民间剪纸的内容,还与农村生有着密切的俄关系,劳动人民所喜爱的家禽家蓄、动植物、戏曲人物、民间传说等,都是人们经常表现得题材。她们把动物剪的形象逼真,把人物又剪的那样细腻生动。尤其到了每年的腊月二十左右。中卫农村的妇女都要按年学习俗扫尘、糊窗户、贴窗花。她剪一个“狮子都绣球”,想剪什么就剪什么,随心所欲,各显其能。在造型动态上都要作一些认真地推敲,表情达意,耐人寻味。一位当地地八十岁的老太太说:“窗花心中话,手巧寓意多,里外都唱戏,家家将吉利”。

中卫民歌

  中卫流传的民歌,大多热情豪放,带有北方人民的气质,如流传在中卫南部得《秋收歌》,是一首表达旧社会苦难和愤恨的,原词是:“凉风恢恢入了秋,我为东家忙秋收,血汗喂肥了看家的狗,我饿得厂子拧了绳,肝花要领眼泪流。”

  中卫民歌中最使人喜欢的是中卫道情,它的表现形式冲突了过去民歌只有一个人单唱得手法,采用一人唱、众人和,格调情新,表现形式亦较活泼。所以,终未得提防剧团、演唱队在改变历史剧时,常借用这一表现形式,受到观众的欢迎。

  中卫民歌中,比较长的叙事民歌《红罗衫》以及《打香水》,尽管唱词陈旧,但它表现了清末民初香山人民对婚烟自由的追求,对连年恶霸争权夺利的不满和痛苦生活。

  中卫还流传着《凉山子歌》、《孟姜女歌》、《花木兰歌》、《苏武牧羊歌》等民歌,这些民歌在全国各地都有流传,尽管唱词有了更改,但不是中卫地区民间的特有产物。

  中卫民歌,使劳动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一份文化遗产,它虽有局限性,但也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性。即使搜集和整理这些民间艺术珍品时十分必要的。

旅游

  中卫自然人文景观独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宁夏乃至西北较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集沙、山、河、园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区沙坡头,被誉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获得了全球环境保护500佳称号;以丹霞地貌著名的寺口子风景区层峦叠嶂,险幽奇绝;现存的中卫大麦地岩画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多彩,总数达1万多件,密集程度世界罕见;双龙山石窟(石空大佛寺)创建于唐朝,随山形而凿,以九间没梁洞而闻名于世,是古丝绸之路——灵州道上的珍贵文物,也是宁夏佛教的知名寺院。一碗泉旧石器遗址、“菜园文化”遗址、春秋时代的古墓群。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高庙,中国四大著名“地狱”景观之一的高庙地狱、“四时春不断,十生水获得”的灵光寺,“寺旁石山,苍崖翠壁,林耸奇拔”的金牛寺、西夏王李元昊避暑行宫遗址,逶迤壮观的明长城等多处古迹名胜,展示着中卫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沙坡头 中卫市区西20公里处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黄河北岸,处于草原与荒漠、亚洲中部与华北黄土高原植物区系交汇地带。沙坡头古时称沙陀,元代名为沙山。乾隆年间因在黄河北岸形成了一个宽约2000米、高约100余米的大沙堤而得名沙陀头,讹音为沙坡头。沙坡高150米,倾斜60度。每当天气晴朗、气温升高时,人坐在沙顶上倾侧下滑,沙坡内便发出一种“嗡—嗡一”的轰鸣声,犹如金钟长呜,悠扬宏亮。沙坡头旅游区是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三大鸣沙一一沙坡鸣钟所在地,这里的治沙成果曾获得联合国“全球环保500佳单位”的光荣称号,被世人称为“沙都”。2004年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之一,被国家体育总局授牌“全民健身二十大景观”之一。

  腾格里湿地公园 是中卫地区最大的湿地湖泊,占地2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0000亩。地处市区西北部距市区5公里。东西紧按着的是中卫香山机场和龙宫庙。南面是美丽富饶、一马平川的卫宁平原。距黄河5公里,西面相邻的是有名的沙坡头,北面则是面积为4.3万平方公里的我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腾格里湿地公园水域辽阔,有多种植被形态,群落覆盖达60%—90%;湖面水波荡漾,有136种鸟禽云集于此,有鲤、鲢、草、鲫等十几种鱼类。

  中卫高庙 位于中卫市区城北.建在接连城墙的高台上(包括高台下的保安寺)。据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经历代增建重修,至清代已成为一处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表现出宁夏古建筑的风貌。它与“大漠奇观”齐名,是中卫两大景观之一。高庙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庙里供奉不仅有佛、菩萨,还有玉皇、圣母、文昌、关公。佛、道、儒三教的偶像,济济一堂。   

  高庙前有保安寺,山门朝南,两侧建有厢房,正面为单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殿后为高庙,有24级台阶,拾级而上,经牌坊、南天门、中楼,最后是高达三层的五岳、玉皇、圣母殿。这些主要建筑,都在一条中轴线上,它们层层相因,逐步增高,气势雄伟。在高庙主体建筑的两侧,还有钟楼、鼓楼、文楼、武楼、灵官殿,地藏殿等配殿。在仅2000余平方米的高台上,建造了近百间九脊歇山、四角攒尖、十字歇山、将军盔顶等各种类型的殿宇。整个建筑群重楼叠阁,亭廊相连,翼角高翘,构成了迂回曲折的内外空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宁夏古建筑的精湛的艺术风貌。   

  新鼓楼 位居中卫市区正中,清初名曰文昌阁,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七月十四日庙会时不慎失火焚毁,仅存基址。道光十一年(1831),知县艾椿年率典史沈垣与当地士绅一道捐资重建,翌年建成。1955年,政府拨专款对鼓楼包砖修整;1984年被列为原中卫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992年、1997年原中卫县人民政府又先后3次拨专款粉饰彩绘。鼓楼楼高23米,通高30米,重楼3层,是一座四方台基拱洞型的楼阁建筑,楼型为四面八方一体式,楼之西南角有一小门可通达楼基上部。基座之上正中为三重檐十字型歇山顶的主楼,每面3开间,3层3檐。鼓楼底基呈长方形,南北长为224米,东西宽为1665米。基座正中为“十”字形门洞,分别通四面街道。门洞高3.75米,中心为穹窿顶,正中有八卦藻井,八卦图周围悬木雕八仙像,4个角嵌有石雕龙首,昂然相对。基座四面门楼上有匾额,是按方位反映中卫地理形胜的。其东曰“锁扼青铜”;南曰“对峙香岩”;西曰“爽挹沙山”;北匾原为“控制边夷”,1984年维修时按照党的民族政策,遵循文物维修原则,改为“控制边陲”。

  石空寺石窟 始开凿于唐代,据史书《陇右金石录》、《甘肃新通志》记载:石空寺以寺得名,寺创于唐时,就山行凿石窟、窟内造像皆唐制”,是唐代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文化宗教基地,1961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石窟寺共有石窟13个,自西向东分别为:焰光洞、万佛洞、百子观音洞、老君洞、三清洞、玉皇洞、无量洞、九间无梁洞、财神洞、药王洞、娘娘洞、龙王洞、睡佛洞。其中的九间无梁洞规模最为宏大,是该石窟寺的中心,洞高25 米,深15米,宽13米,内塑88佛,加上菩萨、罗汉、供养人等共有360尊之多。正面有三个大佛龛,正中为一铺五身群像,当中的大坐佛高达五米,为石胎泥塑而成,螺鬓、圆脸、长眉、大眼、双手垂肩、袒胸盘膝,身披红色袈裟,仪态雍容,温和慈祥。胁侍菩萨头戴花冠,颈佩璎珞,袒胸露肩,腕戴钏镯,着贴身长裙,系彩色腰围,面部丰满圆润,鼻子微隆,额下有一条弧线,眉宇间点有红色吉祥痣,妩媚动人,是典型的盛唐风格,后壁为火焰光环。佛龛两侧有彩色壁画,分内外两层,外层绘迦叶渡海等佛经故事。石窟两侧各塑罗汉坐像三排,每排八九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窟顶绘有彩色西番莲花图案的藻井,窟底为方砖铺地,窟内宽敞,可容纳二百多人跪拜诵经。

  寺口子风景区 位于中卫市宣和镇南20千米,距银川市170千米,是国家3A旅游景区,宁夏十佳景区之一。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优越,人文景观丰富,自然风光独秀,有“历史博物馆”之称。 寺口子有奇险雄美的“寺口大峡谷”、“灵仙谷”,怪石嶙峋的“石匣子”。

  海原清真大寺 是海原县最古老的一座伊斯兰教寺院,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二十多年的历史。寺院座落在海原县城内西北侧,即大寺巷内,是该县穆斯林宗教活动的中心场所。海原清真大寺经多次重修扩建而成,占地面积为4100平方米,内有建筑面积1025平方米,修建经堂和大殿460平方米。式样采用中国宫殿式和阿拉伯建筑艺术相结合,经堂五间,大殿七间,为砖木结构。

特产

  • 素食类:素菜豆腐、滚粉泡芋头、胡萝卜包子、米黄子、蒜蘸煎豆腐、油饼子夹枣梯、凉粉、面筋。
  • 肉食类:煎猪脏、猪瓤子、浑酒小炒、羊杂碎、大牛杂碎;猪肉焖米饭、蒸羊羔、清汤羊羔、杂烩。
  • 鱼类:蒸咸鱼、清蒸鱼、酸辣鱼、干炸鱼。
  • 乳类:枣糕泡羊奶。
  • 面馍类:大锅揪面、春韭白葱拌水面、炒米、糖酥馍、书本子油馍、牛舌头饼、大月饼产硬面干烙子。
  • 米酒类:黄酒、醪酒煮鸡蛋。
  • 土糖类:芝麻糖、豆糖、阴米糖、面糖、姜糖、核桃仁糖、胶糖等。

交通运输

  中卫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捷,是连接西北与华北的第三大铁路交通枢纽,也是欧亚大通道“东进西出”的必经之地。包兰、甘武、宝中、中太银铁路在中卫交汇,可直达北京、上海、成都、西安、乌鲁木齐等11个省会城市。京藏等5条高速公路和109国道等4条公路干线穿境而过,是新疆、河西走廊通往东部地区最便捷的内陆通道。沙坡头机场的建成通航,构建起了立体大交通网络。

人物

  中卫自古人杰地灵,崇儒重教,明清两朝中卫城区共考取进士24人,举人183人,贡生236人,令朔方称颂,成为仁人志士辈出之地。

  汪潮,明嘉靖年间选贡,任沭阳县丞(今江苏沭阳县),在任期间为政清廉,功绩特著,淮上百姓时称“汪青天”。

  黄元会,明万历年间贡士,授山西武乡知县,为官清正廉明,政声卓著,武乡列入名宦。

  李彩,明代中卫古水营守备,率军响应李自成起义,反抗清兵而罹难。

  李日荣,清代名将,曾率军平息吴三桂叛乱。

  李景隆,清代名将,转战东南沿海抵御帝国主义侵略,军功卓著。

  黄允清,清代举人,1895年4月,在京参于康有为的联名“公车上书”光绪皇帝,宁夏籍唯此一人。

  袁守义,清同治癸酉(1873年)拔贡,光绪三十年(1904年)甘肃废科举,通令各县,罢废书院,首创中卫县高等小学堂。

  刘佩黻,清代教育家鼎力倡导新文化,举办新学校,提倡男女平等入学读书,创办了宁夏第一所贞贤女子学校,为中卫开办新型教育作出了贡献。

  张济美,先后任国民党“宪制”国民大会代表、宁夏省党部宣传科长、宁夏省教育厅长等职。拥护和平解放主张,参加了在中宁举行地和平解放宁夏签字仪式。

  苏芳,擅长水利工程兴建技术,清末民初,被地方民众推举管理美利渠务,其时针对时弊提出夫差按亩负担的改革方案。

  周兴礼,生于泥瓦匠世家,时有“周泥瓦匠,陈木匠”之说,其主修的各类建筑造型别致、工艺精湛,所率著名木工陈铭、汪学仁、狄振义(人称“三大聋子”)而建的中卫高庙、平罗玉皇阁及灵武高庙,至今仍受到建筑行家赞誉。

  温宝德,民国17年任县城高小教员,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次年组队参加宁夏全省学生运动会获总分第一。

  苏景泉,知名学者,诗文浩瀚,论著颇丰,在台湾任教20余年因其学术成就,蜚声海内外。

  袁金璋,民国年间爱国人士,追求真理,推进民主,联名请愿南京国民政府,揭露宁夏军阀马鸿逵的黑暗统治,颇有声望。

  张子华,中共中央联络局副局长,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数次往返于南京、西安、陕北之间,从事党的统战工作。尤其是“西安事变”之后,以秘书和红军总部参谋身份随同周恩来前往处置,颇得赞誉。

  孟长有,抗日战争时期,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回宁后从事地下革命和抗日宣传活动,惨遭国民党发动派杀害,是宁夏最早的著名革命烈士之一。

  徐良,曾参加了红军长征和平津、淮海两大战役,50多年的革命斗争生涯中屡立战功,被授予上校军衔,任广东省公安总队副队长、广州军管会主任,多次负责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在广州的安全保卫工作,成为卫籍革命干部中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接见最多的人。

  杨正喜,新中国成立中卫首任县委书记兼县长,1949年9月下旬到卫正式组建人民政权。

  林琪,字少文,甘肃定西县城关镇人。民国初,毕业于山东烟台海军军官学校,历任宁夏中卫县邮政局长、县长及青海循化县县长。

  张保和,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武警文工团艺术指导、著名军旅艺术家,著名相声演员。

  麦天和,著名作家。

  沈醉,著名导演、作家。

图集

在宁夏中卫市拍摄的腾格里沙漠,2018年9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位于宁夏中卫市的黄河黑山峡河段,2022年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