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种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世界四大人种现代分布
人种:蒙古人种
人种:高加索人种
人种:尼格罗人种
人种:澳大利亚人种

  人种汉语拼音:Renzhong;英语:Race),具有共同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类群体。又称种族。1684年由法国学者F.柏尼埃创立。在生物学上,人类各种族都同属于一个物种,即智人。不同的人种在肤色、眼色、发色、发型、头型、面型、指纹、身高等外形和生物化学遗传特征等方面有所区别,是由于人类在一定地域内长期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又经长期隔离所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把人种写为human population,即赋予人种以居群的含义。人种这一概念以及种族的具体划分都是具有相当争议性的课题,其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差异,种族的概念也牵涉到诸如社会认同感以及民族主义等其他范畴

  20世纪以前,科学家普遍认为,人类分为若干个本质主义方式划分的(即以不可缺的特征来划分的)人种,如尼格罗人种黑种人)、蒙古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等。但自1940年代起,演化科学家开始淘汰这种理论。另外,种族长期以来理解为一种科学分类,即将种族视为一个分类的层次,如将种族等同于亚种;但1960年代起,群体遗传学研究中新出现的数据以及模型也使一些科学家开始质疑这种理解,而转而以群体、特征线等其他概念来研究人类内部的差别。1990年代以来,基因体学以及分支系统学研究中新出现的数据和模型也使科学界对人类起源有了新的认识,使一些科学家转而用世系而非特征来定义种族的划分,并且认为种族应该理解为模糊集合,统计群体,或广义的家族。

  有许多演化学家以及社会学家认为,基于近年来的生物学研究结果,任何对于人类种族的定义,都缺乏科学分类的严谨性和正确性;人种的定义是不准确的,随意性的,政治化的,约定俗成的,随文化视角的差异而变化,种族应该视为一种社会建构。但也有其他科学家认为,人种概念并非毫无根据,人种概念和多位点基因数据之间的确有关联,而试图摒弃人种概念的真正动机,主要为政治原因而非科学。

  目前,各个学科对于人种是什么,是否存在,到底有几个,应该如何定义,如何理解,如何分析等问题,尚无定论或共识。

分类

  根据体质特征的差异,全世界分为三大人种:蒙古人种(黄色人种)、高加索人种(白色人种)、尼格罗人种(黑色人种);或四大人种,上述三大人种加澳大利亚人种棕色人种)。在这些主要人种之间还有过渡型人种,如介于尼格罗人种和高加索人种之间有埃塞俄比亚人种南印度人种,介于高加索人种和蒙古人种之间有南西伯利亚人种乌拉尔人种,介于蒙古人种和尼格罗人种之间有波利尼西亚人种千岛人种

  不同的人种除外表形态特征外,还有生物化学(如血型)、遗传特征等一系列的差别。因而过去以纯形态特征为标准的三分或四分法人种划分方案欠贴切,单纯以肤色为标准划分更欠恰当,如过去曾在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棕种人之外分立红种人,即指美洲印第安人,以为他们肤色是红的。实际上,他们的肤色是浅黄至褐色,红色是涂上去的。因此,德国学者B.伦什于1929年提出地理人种概念,美国学者S.M.卡恩于1961年提出一套由地理人种、地域人种、小人种组成的新的人种分类体系。此方案为学术界所接受,并于20世纪70年代在联合国讨论通过,与三大、四大人种方案同时施行。在这个方案中,卡恩把世界人类划分为九大地理人种、32个地域人种。

  随着人类交往日益频繁,各人种间不断发生混杂交融,混杂交融现象越来越广泛,几乎扩展到世界上每个角落,因此世界上没有一个纯的人种。

起源

  有多中心说和单中心说两个人种起源理论。

人种起源多中心理论

  认为蒙古人种、高加索人种、尼格罗人种三大人种各自在亚、欧、非三大洲形成,三大洲所发现的晚期智人化石证明他们在各地区分别延续发展。美洲、大洋洲较晚才有人类居住。

  蒙古人种起源于中亚和东亚,中国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和广西柳江人头骨化石表现了以黄种人特征为主导的特征。早期蒙古人种向北方扩展,成为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楚科奇人和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跨过西伯利亚和美洲阿拉斯加之间曾经存在的白令陆桥,蒙古人种来到美洲,定居下来,成为美洲大陆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东南亚居民从印度尼西亚或者其他的地方,航海到澳大利亚,比到美洲去的历史或许稍早一些,形成澳大利亚人种。大洋洲的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则是在几千年前才有人居住。

  非洲尼格罗人种与在本地区发现的晚期智人在体质特征上的继承关系很明显,大部分学者认为他们起源于非洲热带地区,并分别向非洲的北部和南部扩展。

  高加索人种起源地目前圈定在南欧、北非和西亚这样一块较大的区域之中。欧洲晚期智人化石以克罗马农人为代表,他们在3万年前已经显示了高加索人种的性质。由于欧洲与附近亚、非洲部分的人群混杂很频繁,高加索人种再分化为现代的次级人种则是大约1万年以内的事。

人种起源单中心理论

  即非洲起源说,提出世界上所有人种源于一个祖先,始于一个中心,即非洲的夏娃——俗称夏娃说。他们依据分子人类学测试的结果,非洲早期智人在非洲孕育了尼格罗人种。约在13万年前走出非洲,到欧洲形成高加索人种,到亚洲产生蒙古人种。而且是先到东南亚,由东南亚渐次到中国华南、华北等地。

分布

  意大利航海家C.哥伦布1492年到达美洲大陆以后,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寻求新的殖民地,世界人种的分布发生急剧的变化:数以百万计的欧洲人涌向美洲、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使高加索人种的数目迅速增长。与此同时,几百万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由于混杂出现新的人种,如美洲有色人种:在北美洲主要是高加索人种与尼格罗人种混血,即白种人与黑种人混血;在中美洲、南美洲主要是美洲印第安人与尼格罗人种混血,即美洲黄种人与黑种人混血。在夏威夷,蒙古人种、高加索人种与原住民波利尼西亚人种三者混血,形成新夏威夷人。有的人种,如塔斯马尼亚人灭绝;有些人种,如大洋洲土著及美洲印第安人人口大大减少。这样的一系列过程形成了现代人种分布的基本格局(图6)。

讨论

  过去一些人类学家把三大或四大人种看成是智人种下的变种或亚种,现在看来这种看法是欠妥当的。首先,深入研究发现人种之间的差异并不像过去认为的那么大,大多数性状在不同人种中的出现率是高低之别,而不是有无之别,而且,很多性状在人种之间变化是渐变的,不是突变的,大致是按南北方向或东西方向逐渐变化。例如,肤色由北欧→中欧→南欧→非洲由浅变深;B型血由西欧→东欧渐变。乃至有的性状,在人种内的变异大于人种间的变异。例如,非洲卡拉哈里沙漠中的赫雷罗人在肤色上与印度东部的奥里亚人相近,为浅褐至褐色;而与黝黑的尼罗特人相远。但他们与尼罗特人同属尼格罗人种,印度的奥里亚人则属于高加索人种。从基因上讲,没有一个人种是具有独特基因的,而且不同人种之间基因是开放的、交流的。再从人类进化角度看,人种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也必将随着人类的进化而消失。因此,很多西方人类学家放弃了人种概念,认为将现代人分为人种是没有意义的。同时,不少人类学家认为,人种的差异在现时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消失,因此开展人种研究在当前及以后一段时间内是需要的。

  人种之间差异在现时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存在种族的优劣。种族主义者宣扬种族有优劣之分,为其种族歧视、种族隔离和种族灭绝辩护,是反科学的,而且联合国已通过公约:任何传播种族优越或仇恨思想,煽动种族歧视,实施强暴行为,都是犯罪,应依法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