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勐海县

  勐海县汉语拼音:Měnghǎi Xiàn;英文:Menghai County),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辖县。位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州境西部,南邻缅甸。总面积5511平方千米。总人口32万人(2012年末)。有傣、汉、哈尼、布朗、拉祜、佤、回等民族。辖6个镇、5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

  地处怒山山地尾梢,山河盆地相间。地势中部平外围高。东北部的滑竹梁子最高,海拔2429米;西南部南览河与南桔河交汇处最低,海拔535米。中部河谷区有勐遮、勐混、勐海、勐河等坝子,勐遮坝子面积23万亩,为全州最大的坝子。澜沧江从东北部流过。其主要支流有流沙河、南果河、南览河等。气候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带,年均温18.6℃,年降水量1260~1965毫米。年雾日130天。是云南重点产粮区之一,普洱茶产地之一。有三尖杉、百日青、阿丁枫、黑黄檀等稀有植物,设有曼搞自然保护区。有40多处温泉。矿藏有铁、独居石、金、磷、锡、锰、稀土、煤等。昆洛、佛双等公路过境,打洛边境贸易区公路通缅甸景栋。名胜古迹有景真八角亭,属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曼垒塔、塔冈南等佛塔。南糯山“茶树王”树龄800多年,贺松野生大茶树树龄1700多年。

  • 邮编:666200 代码:532822 区号:0691

行政区划

  全县辖6个镇、5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勐海镇、打洛镇、勐混镇、勐遮镇、勐满镇、勐阿镇、勐宋乡、勐往乡、格朗和哈尼族乡、布朗山布朗族乡、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境内有黎明农场。县政府驻勐海镇。

历史

  “勐海”系傣语,古名“勐咳(hai)”,意为丢失猎犬的平坝地方。傣族首领召孩征服土著民族后,改称“勐孩”,衍为“勐海”,意为勇敢的人住的平坝地方。“勐”意为“平坝”和“地区”。“海”一说意为“厉害”或“恶”,此说恐误。一说县内有湖,故名“海”。

  汉代前,隶属昆明、嵩部落,是“西南夷”的一部分。西汉,隶属益州郡。东汉光和年间,划归永昌郡。唐南诏时,隶银生节度。宋代属景陇王国,宋淳熙七年(1180年),境内设九勐土司地。元代属彻里路军民总管府。明属车里宣慰使司,明隆庆四年(1570年),宣慰使召应勐将辖区划为十二版纳,本县境内设四个版纳。清朝,沿袭明制。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境内重置九勐土司地。民国元年(1912年),改设勐海、勐遮、勐混3个区。

  民国二年(1913年),置第三区行政分局,属普思沿边行政总局。境内设勐遮、勐混(实驻勐海)两个区。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区设佛海县、南峤县、宁江设治局,属普洱道。1950年2月17日,境内解放,3月置佛海县,属宁洱专区。1953年置版纳勐海,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州),1958年改为勐海县,1959年勐遮县并入勐海县,属西双版纳自治州。(一说为:1929年设佛海县,1954年改版纳勐海,1960年改勐海县)

  1996年,面积5511平方千米,人口约28.5万人,其中傣族占37.5%。辖2镇12乡:象山镇、打洛镇、勐海乡、勐遮乡、勐混乡、勐宋乡、勐往乡、勐阿拉祜族乡、勐满拉祜族哈尼族布朗族乡、勐冈哈尼族布朗族乡、格朗和哈尼族乡、西定哈尼族乡、巴达布朗族哈尼族乡、布朗山布朗族乡。县政府驻象山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勐海县常住总人口314068人,其中:象山镇31280人、打洛镇24897人、勐海乡24500人、勐宋乡21906人、勐阿乡24897人、勐往乡13701人、勐混乡27114人、格朗和乡15641人、布朗山乡18358人、勐遮乡60330人、勐满乡19862人、西定乡14137人、巴达乡9957人、勐冈乡7488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勐海县常住总人口331850人,其中:勐海镇70828人,打洛镇26770人,勐混镇30944人,勐遮镇63519人,勐满镇19450人,勐阿镇23531人,勐宋乡23015人,勐往乡14631人,格朗和乡15173人,布朗山乡20274人,西定乡23715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