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3年4月26日 (五) 09:12白兔糖讨论 | 贡献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拼音:Beijing Waiguoyu Daxue;英语:Starling),中国培养外国语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

学习概况

  前身是延安外国语学校,成立于1941年。1949年后,归外交部领导。1954年改为北京外国语学院。1959年2月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设5个系8个语种。90年代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

  设11个系、31个专业,讲授28种外国语,即英语、俄语 、法语 、德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瑞典语、葡萄牙语、波兰语、捷克语、匈牙利语、罗马尼亚语、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阿尔巴尼亚语、泰语、印尼语、马来语、土耳其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缅甸语、僧伽罗语、豪萨语和斯瓦希里语,还设有社会科学部、出国人员培训部、联合国译员训练部、外国文学研究所、国际关系与世界文化研究所和外语培训中心等。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熟练使用外语,从事外事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工作者及高等学校教师。

历史沿革

  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是在抗大三分校俄文大队基础上创办的延安外国语学校。她是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成立的,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新中国成立以来,她一直是中国培养外语人才,特别是培养外事翻译的主要基地。目前是中国目前语种最多的一所外国语大学。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周恩来朱德陈毅叶剑英杨尚昆廖承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对学校的发展极为关心并加以具体指导。1980年前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80年后归国家教育部领导,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对传统的外语办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和探索,逐步由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的外国语学院向多语种、多学科、多层次的外国语大学发展。

办学特色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北京外国语大学已成为全国外语院校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语种最多的学校,在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教材建设、学术水平、科学研究以及整体实力上,均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特别是1996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之后,学校自筹资金启动了"211工程"的各个建设项目。

  文学和语言学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具有传统优势的两大特色学科,北外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语教育界享有很高学术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在通用语种学科领域内,北外有多种语言学科居全国领先地位,如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和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等学科,都有国内首屈一指的师资力量。

  在中国现有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中,北外不仅有许多学科名列前茅,而且学科涵盖面很广,其中不少非通用语种学科,是国内在该学科领域的唯一学科点。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和学科自身的发展,北外按照李岚清副总理1994年提出的关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指示,在保持传统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学科的同时,又新建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外交学、金融学、法律、新闻、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等8个新专业,并且积极寻求外语与经贸、外交、法律及新闻等专业相复合的新途径,早已建立的高级翻译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国际商学院等,就是这种努力的尝试。

  北外的亚非学院和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集中了32个非通用语种专业,大都是全国唯一的专业点。在非通用语种的建设方面、在为国家培养不可缺少的非通用语种人才方面,我校的非通用语种专业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