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基本国情
外交
 
(未显示6个用户的1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文件:97779.png|right|thumb|300px|巴勒斯坦国国旗]]
 
[[文件:97779.png|right|thumb|300px|巴勒斯坦国国旗]]
  
  '''[[巴]]勒斯坦国'''([[拼音]]:<span style="color:#FF00FF;">bā lè sī tǎn</span>),([[英语]]:the State of Palestine;[[希腊语]]:Παλαιστίνη,[[阿拉伯语]]:فلسطين‎,[[希伯来语]]:פלשתינה),位于[[亚洲]]西部,地处亚、非、欧三洲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重要。[[约旦河]]西岸东邻[[约旦]],面积为5884平方公里,[[加沙]]地带西濒[[地中海]],面积365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最热月份为7-8月,气温最高达38℃左右。冬季微冷湿润多雨,平均气温为4-11℃,最冷月份为1月。雨季为12月至次年3月。
+
  '''巴勒斯坦国'''([[阿拉伯语]]:فلسطين),位于[[亚洲]]西部,地处亚、非、欧三洲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重要。[[约旦河]]西岸东邻[[约旦]],面积为5884平方公里,[[加沙]]地带西濒[[地中海]],面积365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最热月份为7-8月,气温最高达38℃左右。冬季微冷湿润多雨,平均气温为4-11℃,最冷月份为1月。雨季为12月至次年3月。
  
 
  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巴勒斯坦”的辞源是希伯来语对古代非利士人的称呼,指从海上入侵迦南地的民族,那是至少3500年前的事情,在亚述文中地中海西南部的海岸被称为“Pilaschtu”。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文章中出现了“巴勒斯坦的叙利亚”这个名字,来描写从今天的黎巴嫩到埃及的海岸地区。这个名字被古罗马人延用引入[[拉丁语]]。
 
  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巴勒斯坦”的辞源是希伯来语对古代非利士人的称呼,指从海上入侵迦南地的民族,那是至少3500年前的事情,在亚述文中地中海西南部的海岸被称为“Pilaschtu”。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文章中出现了“巴勒斯坦的叙利亚”这个名字,来描写从今天的黎巴嫩到埃及的海岸地区。这个名字被古罗马人延用引入[[拉丁语]]。
第21行: 第21行:
 
*'''行政区划''' 巴勒斯坦分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两部分。根据巴计划与国际合作部1997年10月绘制的地图,约旦河西岸分为8个省,加沙地带分为5个省。
 
*'''行政区划''' 巴勒斯坦分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两部分。根据巴计划与国际合作部1997年10月绘制的地图,约旦河西岸分为8个省,加沙地带分为5个省。
  
*'''人口''' 约1270万人,其中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人口为488万(2017年7月),其余为在外的难民和侨民。通用阿拉伯语,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
*'''人口''' 约1350万人,其中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人口为510万(2020年11月),其余为在外的难民和侨民。通用阿拉伯语,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首都''' [[耶路撒冷]](Jerusalem),1947年11月联大第181号决议规定耶路撒冷国际化,由联合国管理。以色列通过1948年和1967年两次战争先后占领整个耶路撒冷地区,并于1980年7月宣布耶路撒冷为其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1988年11月,巴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国首都。目前巴勒斯坦总统府等政府主要部门均设在拉马拉。
+
*'''首都''' 法定首都[[耶路撒冷]](Jerusalem),目前事实首都拉姆安拉。1947年11月联大第181号决议规定耶路撒冷国际化,由联合国管理。以色列通过1948年和1967年两次战争先后占领整个耶路撒冷地区,并于1980年7月宣布耶路撒冷为其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1988年11月,巴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国首都。目前巴勒斯坦总统府等政府主要部门均设在拉姆安拉。
  
 
*'''国家元首''' 马哈茂德·阿巴斯(Mahmoud Abbas),2005年1月9日当选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2008年11月23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央委员会选举阿巴斯为巴勒斯坦国总统。
 
*'''国家元首''' 马哈茂德·阿巴斯(Mahmoud Abbas),2005年1月9日当选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2008年11月23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央委员会选举阿巴斯为巴勒斯坦国总统。
  
 
*'''重要节日''' 宣布建国日:11月15日
 
*'''重要节日''' 宣布建国日:11月15日
 +
 +
*'''货币''':以色列新谢克尔(New Shekel),1美元≈3.32新谢克尔。
  
 
== 历史 ==
 
== 历史 ==
第39行: 第41行:
 
  前12世纪,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部落迁此,于前11世纪建立王国,前935年分裂为北部的以色列王国和南部的犹太王国,其后先后受到亚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等帝国的统治。
 
  前12世纪,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部落迁此,于前11世纪建立王国,前935年分裂为北部的以色列王国和南部的犹太王国,其后先后受到亚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等帝国的统治。
  
  基督徒认为,耶稣基督诞生时,他的出生地伯利恒位于罗马帝国的犹太省。后来由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不断,罗马帝国把这个省改称为巴勒斯坦省。罗马帝国灭亡后它成为拜占庭帝国的一个省。
+
  基督徒认为,耶稣基督诞生时,他的出生地伯利恒位于罗马帝国的犹太省。后来由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不断,罗马帝国把这个省改称为巴勒斯坦省。4世纪末期罗马帝国分裂至7世纪阿拉伯帝国崛起期间巴勒斯坦省属于东罗马帝国。
  
 
=== 伊斯兰化 ===
 
=== 伊斯兰化 ===
第45行: 第47行:
 
  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兴起后开始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大举扩张,公元638年,阿拉伯穆斯林军队占领耶路撒冷,691年,他们在圣殿山上建造了圆顶清真寺。随后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开始向巴勒斯坦地区大规模移民,同时开始有部分当地居民加入了伊斯兰教。但当时巴勒斯坦地区当地土著居民大多仍信仰基督教,并没有因阿拉伯帝国的急剧扩张而立刻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巴勒斯坦土著居民主体上逐步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了,与其阿拉伯邻居和半岛阿拉伯人并无二致了。
 
  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兴起后开始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大举扩张,公元638年,阿拉伯穆斯林军队占领耶路撒冷,691年,他们在圣殿山上建造了圆顶清真寺。随后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开始向巴勒斯坦地区大规模移民,同时开始有部分当地居民加入了伊斯兰教。但当时巴勒斯坦地区当地土著居民大多仍信仰基督教,并没有因阿拉伯帝国的急剧扩张而立刻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巴勒斯坦土著居民主体上逐步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了,与其阿拉伯邻居和半岛阿拉伯人并无二致了。
  
  十字军东征和1099年建立的十字军国以及伊斯兰教的圣战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带到了巴勒斯坦。从1516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这里是奥斯曼帝国(鄂图曼帝国)的一部分。
+
  十字军东征和1099年建立的十字军国以及伊斯兰教的圣战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带到了巴勒斯坦。从1516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这里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
  
 
=== 英国保护 ===
 
=== 英国保护 ===
第133行: 第135行:
 
== 政治 ==
 
== 政治 ==
  
  1994年5月12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立,阿拉法特当选为主席。2004年11月,阿拉法特病逝。阿巴斯接任巴解执委会主席。2005年1月9日,阿巴斯当选新一任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
1994年5月12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立,阿拉法特当选为主席。2004年11月,阿拉法特病逝。阿巴斯接任巴解执委会主席。2005年1月9日,阿巴斯当选新一任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2006年1月,巴举行第二届立法委员会选举,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获胜。阿巴斯任命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为总理,组成以哈马斯为主的新政府。
+
2006年1月,巴举行第二届立法委员会选举,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获胜。阿巴斯任命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为总理,组成以哈马斯为主的新政府。
  
  2007年3月17日,哈马斯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等组成民族联合政府,哈尼亚继续担任总理。6月,哈马斯和法塔赫爆发严重冲突,哈马斯实际控制了加沙。阿巴斯宣布解散民族联合政府、实施紧急状态、成立紧急政府。7月14日,阿巴斯任命紧急政府成员组成过渡政府,法耶兹为总理。
+
2007年3月17日,哈马斯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等组成民族联合政府,哈尼亚继续担任总理。6月,哈马斯和法塔赫爆发严重冲突,哈马斯实际控制了加沙。阿巴斯宣布解散民族联合政府、实施紧急状态、成立紧急政府。7月14日,阿巴斯任命紧急政府成员组成过渡政府,法耶兹为总理。
  
  2011年5月,经埃及斡旋,以法塔赫和哈马斯为首的巴13个政治派别在开罗签署和解协议。2012年2月,法塔赫和哈马斯签署《多哈宣言》,拟组建以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为总理的联合过渡政府。5月,两派在开罗进一步达成协议,同意巴勒斯坦中央选举委员会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同时开展工作,并开始就组建联合过渡政府事进行磋商。
+
2011年5月,经埃及斡旋,以法塔赫和哈马斯为首的巴13个政治派别在开罗签署和解协议。2012年2月,法塔赫和哈马斯签署《多哈宣言》,拟组建以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为总理的联合过渡政府。5月,两派在开罗进一步达成协议,同意巴勒斯坦中央选举委员会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同时开展工作,并开始就组建联合过渡政府事进行磋商。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巴解(PLO)。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成立。1974年10月在第7次阿拉伯首脑会议上被确认为巴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同年11月,被邀请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联合国会议。1976年8月被接纳为不结盟运动正式成员,同年9月,被接纳为阿拉伯国家联盟正式成员。巴解曾以黎巴嫩、约旦为基地在被占领土开展武装斗争。
+
2018年3月,时任巴勒斯坦总理哈姆迪拉在加沙遭遇路边炸弹袭击,侥幸逃脱,巴勒斯坦总统府、总理府等均认为哈马斯作为加沙实际控制方应对该事件负责。2018年12月,阿巴斯宣布根据巴勒斯坦最高宪法法院决定解散立法委员会,哈马斯认为解散决定无效。2019年4月,以阿什提耶为总理的巴勒斯坦新一届政府宣誓就职,哈马斯表示反对。2021年1月,经埃及等国持续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取得进展,阿巴斯总统宣布将于5月22日、7月31日、8月31日分别举行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总统、全国委员会(巴解组织最高权力机构)选举。
  
  '''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Palestine National Council):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代表巴境内、外的全体巴勒斯坦人。有委员669人,分别为巴勒斯坦各抵抗组织及其他群众组织代表,现任主席萨利姆·扎农(Saleem Al-Zanoon)
+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巴解(PLO)。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成立。1974年10月在第7次阿拉伯首脑会议上被确认为巴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同年11月,被邀请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联合国会议。1976年8月被接纳为不结盟运动正式成员,同年9月,被接纳为阿拉伯国家联盟正式成员。巴解曾以黎巴嫩、约旦为基地在被占领土开展武装斗争。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The Executive Committee of PLO):巴解组织的常设领导机构。本届执行委员会是于1996年4月经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选举产生。1969年以来,执行委员会主席一直由阿拉法特担任。2004年11月阿拉法特去世后,阿巴斯继任主席。
+
'''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Palestine National Council):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代表巴境内、外的全体巴勒斯坦人。有委员669人,分别为巴勒斯坦各抵抗组织及其他群众组织代表,现任主席萨利姆·扎农(Saleem Al-Zanoon)。2018年4月30日至5月4日,第23届全国委员会会议举行。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央委员会'''(Central Committee of PLO):巴解中央委员会是巴全委会与巴执委会之间的一个监督机构,负责监督执委会执行巴全委会的决议和巴解的方针政策。由全国委员会选举产生,共有100多名成员,在全委会闭会期间,由中央委员会指导巴解工作。1970年起,阿拉法特一直担任中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去世后,阿巴斯继任主席。
+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The Executive Committee of PLO):巴解组织的常设领导机构。本届执行委员会是于1996年4月经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选举产生。1969年以来,执行委员会主席一直由阿拉法特担任。2004年11月阿拉法特去世后,阿巴斯继任主席。2018年5月4日,阿巴斯在巴解第23届全国委员会会议上连任巴解执委会主席。
  
  '''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Palestinian Legislative Council):巴民族权力机构的立法机关。本届立法会于2006年选举产生,共有132个议席,其中哈马斯获74席,为立法会内第一大党派。现任主席为阿齐兹·杜维克(Aziz Duwaik,哈马斯)。
+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央委员会'''(Central Committee of PLO):巴解中央委员会是巴全委会与巴执委会之间的一个监督机构,负责监督执委会执行巴全委会的决议和巴解的方针政策。由全国委员会选举产生,共有100多名成员,在全委会闭会期间,由中央委员会指导巴解工作。1970年起,阿拉法特一直担任中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去世后,阿巴斯继任主席。
 +
 
 +
'''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Palestinian Legislative Council):巴勒斯坦立法机构。根据“奥斯陆协议”于1996年1月20日选举产生,下设法律、耶路撒冷、预算与财政事务、经济、自然资源、领土与定居、难民、内政与安全、教育、政治、监督等委员会,每年举行两次会议。2006年1月,巴勒斯坦举行第二届立法委员会选举,哈马斯获74席,成为立法委员会第一大党派。阿齐兹·杜维克(Aziz Dweik,隶属哈马斯)当选立法委员会主席。此后,由于巴勒斯坦内部分裂,立法委员会事实上处于停摆状态。2018年12月22日,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宣布根据巴勒斯坦最高宪法法院决定解散立法委员会,哈马斯认为解散决定无效。2019年,阿巴斯多次表示将尽快举行立法委员会选举,但一直未举行。
  
 
=== 政府 ===
 
=== 政府 ===
  
  即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Palestine National Authority)。1994年5月根据巴解组织决议成立,是一个阶段性、过渡性的权力机构。2007年6月,哈马斯和法塔赫爆发冲突后,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任命前财政部长萨拉姆·法耶兹(Salam Fayyad)组建过渡政府。2012年5月,过渡政府进行第三次重组。
+
1994年5月根据巴解组织决议成立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Palestine National Authority),作为阶段性、过渡性的权力机构。2007年6月,哈马斯和法塔赫爆发冲突后,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任命前财政部长萨拉姆·法耶兹(Salam Fayyad)组建过渡政府。2012年5月,过渡政府进行第三次重组。2013年1月,阿巴斯签署命令,要求将法规、公文、证件等使用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称谓统一改为“巴勒斯坦国”。4月,法耶兹辞职。6月,阿巴斯任命哈姆迪拉为新的过渡政府总理,但哈姆迪拉不久即辞职。9月,阿巴斯再次任命哈姆迪拉为总理。2014年6月,巴民族共识政府成立后,哈姆迪拉留任。
 +
 
 +
此后,巴方自己很少再使用“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称谓,多用“巴勒斯坦国政府”。但国际社会仍有沿用“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称谓的情况。目前,巴勒斯坦政府总理是穆罕默德·阿什提耶,2019年4月出任该职。
 +
 
 +
====司法机构====
 +
 
 +
巴勒斯坦司法机构主体是各级法院,目前设有最高法院1个、调解法院18个、初级法院8个、上诉法院1个、刑事法院1个、中央法院2个。巴检察机构的主体是各级检察院,目前设有最高检察院1个,由总检察长、数名副检察长和检察官组成,下设5个检察分院和10个总起诉厅。
  
 
=== 主要政治派别 ===
 
=== 主要政治派别 ===
  
  (1)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Palestinian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简称“法塔赫”(Fatah)。20世纪50年代末期,由巴勒斯坦爱国青年逐步组建,1969年以后成为巴解主流派,得到阿拉伯国家的广泛承认与支持。“法塔赫”的常设领导机构是中央委员会,下设革命委员会,均由“法塔赫”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阿拉法特去世后,卡杜米(Farouk al-Kaddoumi)继任中央委员会主席。2006年11月,法塔赫革委会推选阿巴斯为最高领导人。2009年8月法塔赫举行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革命委员会,阿巴斯当选中央委员会主席。
+
1.'''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Palestinian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简称“法塔赫”(Fatah)。20世纪50年代末期,由巴勒斯坦爱国青年逐步组建,1969年以后成为巴解主流派,得到阿拉伯国家的广泛承认与支持。“法塔赫”的常设领导机构是中央委员会,下设革命委员会,均由“法塔赫”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阿拉法特去世后,卡杜米(Farouk al-Kaddoumi)继任中央委员会主席。2006年11月,法塔赫革委会推选阿巴斯为最高领导人。2009年8月法塔赫举行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革命委员会,阿巴斯当选中央委员会主席。2016年12月,在“法塔赫”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连任。
  
  (2)伊斯兰抵抗运动(Islamic Resistance Movement):简称“哈马斯”(Hamas),由“伊斯兰”、“抵抗”和“运动”三个阿拉伯词语缩写组成。由亚辛教长于1987年创建,其前身为“伊斯兰联合会”,在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等国设有分支。哈马斯宣称《古兰经》是宪法,强调“圣战”是实现其目标的唯一手段;强烈反对中东和平进程,主张消灭以色列,解放巴全部被占领土。近年来,哈马斯立场有所调整。目前实际控制加沙地带。其政治局主席哈立德·马沙勒(Khaled Mashal)长期流亡在外。
+
2.'''伊斯兰抵抗运动'''(Islamic Resistance Movement):简称“哈马斯”(Hamas),由“伊斯兰”、“抵抗”和“运动”三个阿拉伯词语缩写组成。由亚辛教长于1987年创建,其前身为“伊斯兰联合会”,在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等国设有分支。哈马斯宣称《古兰经》是宪法,强调“圣战”是实现其目标的唯一手段;强烈反对中东和平进程,主张消灭以色列,解放巴全部被占领土。近年来,哈马斯立场有所调整。目前哈马斯实际控制加沙地带。2017年5月,伊斯迈勒·哈尼亚当选哈马斯政治局主席。2017年5月,哈马斯公布新政策文件,在组织属性、领土主张等方面立场均有所调整,并首次公开表示愿加入巴解。
  
  (3)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Popular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Palestine):简称“人阵”(Popular Front)。1967年12月由巴勒斯坦解放阵线、“复仇青年”、“归国英雄”等组织合并而成,是巴解中第二大组织。政治观点偏左,反对巴以“奥斯陆协议”。“人阵”领导机构为中央委员会。现任总书记为艾哈迈德·萨阿达特(Ahmed Sa’adat)。
+
3.'''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Popular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Palestine):简称“人阵”(Popular Front)。1967年12月由巴勒斯坦解放阵线、“复仇青年”、“归国英雄”等组织合并而成,是巴解中第二大组织。政治观点偏左,反对巴以“奥斯陆协议”。“人阵”领导机构为中央委员会。现任总书记为艾哈迈德·萨阿达特(Ahmed Sa’adat)。
  
  (4)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Democratic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Palestine):简称“民阵”(Democratic Front)。1969年从“人阵”中分裂出来,是巴解中第三大组织。政治观点偏左,反对巴以“奥斯陆协议”。现任总书记为纳耶夫· 哈瓦特迈赫(Nayef Hawatmeh)。
+
4.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Democratic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Palestine):简称“民阵”(Democratic Front)。1969年从“人阵”中分裂出来,是巴解中第三大组织。政治观点偏左,反对巴以“奥斯陆协议”。现任总书记为纳耶夫· 哈瓦特迈赫(Nayef Hawatmeh)。
  
  (5)巴勒斯坦解放阵线(Palestine Liberation Front):简称“巴解阵”。1976年由“人阵(总部)”分出,1977年4月正式成立。1983年又分为两派。2003年,该党总书记穆罕默德·阿巴斯(Mohammed Abbas)在伊拉克战争中被美军俘虏。2004年初,阿死于美战俘营。现任总书记是瓦希尔·阿布·尤素福(Wasel Abu-Yousef)。
+
5.巴勒斯坦解放阵线(Palestine Liberation Front):简称“巴解阵”。1976年由“人阵(总部)”分出,1977年4月正式成立。1983年又分为两派。2003年,该党总书记穆罕默德·阿巴斯(Mohammed Abbas)在伊拉克战争中被美军俘虏。2004年初,阿死于美战俘营。现任总书记是瓦希尔·阿布·尤素福(Wasel Abu-Yousef)。
  
  (6)伊斯兰圣战组织(Islamic Jihad):简称“杰哈德”(Jihad)。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穆斯林兄弟会中的激进派发展起来,其宗旨是通过圣战反对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占领,解放巴勒斯坦,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书记拉马丹·阿卜杜拉·沙拉赫(Ramadan Abdullah Shalah)。
+
6.伊斯兰圣战组织(Islamic Jihad):简称“杰哈德”(Jihad)。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穆斯林兄弟会中的激进派发展起来,其宗旨是通过圣战反对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占领,解放巴勒斯坦,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书记拉马丹·阿卜杜拉·沙拉赫(Ramadan Abdullah Shalah)。
  
 
=== 重要人物 ===
 
=== 重要人物 ===
  
  '''马哈茂德·阿巴斯'''(Mahmoud Abbas):总统、民族权力机构主席。1935年生于巴勒斯坦北部萨法德,曾获莫斯科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59年起协助阿拉法特筹建巴解主流派“法塔赫”。90年代初,曾作为巴方首席谈判代表出席马德里中东和会,主持巴以奥斯陆谈判并代表巴方签署“奥斯陆协议”。1995年当选巴解组织执委会总书记。2003年4月至9月出任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首任总理。2004年11月阿拉法特逝世后,继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2005年1月,当选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2006年11月,法塔赫革委会推选阿巴斯为最高领导人。2008年11月,巴解组织中央委员会选举阿巴斯为巴勒斯坦国总统。2009年8月当选法塔赫中央委员会主席。已婚,有三个子女。
+
'''马哈茂德·阿巴斯'''(Mahmoud Abbas):总统、民族权力机构主席。1935年生于巴勒斯坦北部萨法德,曾获莫斯科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59年起协助阿拉法特筹建巴解主流派“法塔赫”。90年代初,曾作为巴方首席谈判代表出席马德里中东和会,主持巴以奥斯陆谈判并代表巴方签署“奥斯陆协议”。1995年当选巴解组织执委会总书记。2003年4月至9月出任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首任总理。2004年11月阿拉法特逝世后,继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2005年1月,当选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2006年11月,法塔赫革委会推选阿巴斯为最高领导人。2008年11月,巴解组织中央委员会选举阿巴斯为巴勒斯坦国总统。2009年8月当选法塔赫中央委员会主席。已婚,有三个子女。
  
  '''萨拉姆·法耶兹'''(Salam Fayyad):巴勒斯坦过渡政府总理。1951年出生于图尔凯勒姆。曾获贝鲁特美国大学工程学学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会计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学位。1987年至1995年,在世界银行总部工作。1995年至2001年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巴勒斯坦(耶路撒冷)代表。2002年6月,任巴民族权力机构财政部长。2006年1月,当选巴第二届立法委员会委员。2007年3月,任民族联合政府财政部长。6月被授权组建紧急政府。7月被任命为过渡政府总理,兼任财政部长。2012年5月在过渡政府第三次重组中留任总理,但不再兼任财长一职。
+
'''萨拉姆·法耶兹'''(Salam Fayyad):巴勒斯坦过渡政府总理。1951年出生于图尔凯勒姆。曾获贝鲁特美国大学工程学学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会计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学位。1987年至1995年,在世界银行总部工作。1995年至2001年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巴勒斯坦(耶路撒冷)代表。2002年6月,任巴民族权力机构财政部长。2006年1月,当选巴第二届立法委员会委员。2007年3月,任民族联合政府财政部长。6月被授权组建紧急政府。7月被任命为过渡政府总理,兼任财政部长。2012年5月在过渡政府第三次重组中留任总理,但不再兼任财长一职。
  
 
== 经济 ==
 
== 经济 ==
  
  以农业为主,其他有建筑、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巴经济严重依赖以色列,巴以冲突持续对巴经济发展形成严重制约。据巴方统计,2000年至2006年,巴以冲突造成巴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160亿美元。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加沙冲突造成1400多名巴勒斯坦人丧生,5500余人受伤,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40亿美元。近年来,约旦河西岸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对较好,加沙地带受以色列封锁等因素影响,重建进展缓慢。
+
以农业为主,其他有建筑业、加工业、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巴勒斯坦经济严重依赖外来援助,经济发展受制于以色列,巴以冲突持续对巴勒斯坦经济发展形成严重制约。
  
  2011年主要经济数字(资料来源:巴勒斯坦中央统计局、《Country Report》等):
+
*2019年主要经济数字:
 
+
**国内生产总值(GDP)144.98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GDP) 63.39亿美元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3.1%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2946.3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10.7%
+
**通货膨胀率1.11%
 
+
**失业率26.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613.55美元
+
 
+
  通货膨胀率 5%
+
 
+
  进出口总额(2010年) 43.07亿美元
+
 
+
   其中进口额(2010年) 34.49亿美元
+
 
+
   出口额(2010年) 8.58亿美元
+
  
 
=== 工业 ===
 
=== 工业 ===
第215行: 第216行:
 
=== 财政金融 ===
 
=== 财政金融 ===
  
  巴勒斯坦货币管理局(Palestine Monetary Authority,PMA)于1994年底成立。现任局长为杰哈德·沃兹尔(Jihad al-Wazir)。巴勒斯坦至今没有自己的货币,主要使用以色列货币新谢克尔(NIS)。
+
巴勒斯坦货币管理局(Palestine Monetary Authority,PMA)于1994年底成立。巴勒斯坦至今未发行本国货币,当地使用以色列货币新谢克尔(NIS)。
 
+
  1美元≈3.9新谢克尔(2012年6月)
+
  
 
=== 国际社会对巴经济援助 ===
 
=== 国际社会对巴经济援助 ===
  
  国际援助是巴民族权力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2008至2010年,巴民族权力机构每年获得的财政援助分别为18亿、14亿和12亿美元,美国和欧盟是最大的援助方。2011年,由于巴谋求加入联合国,美冻结部分对巴援助,巴全年仅获得9.83亿美元援助,财政缺口巨大。2012年,中东问题“四方机制”呼吁国际社会向巴提供11亿美元财政援助。
+
国际援助是巴民族权力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2008至2010年,巴民族权力机构每年获得的财政援助分别为18亿、14亿和12亿美元,美国和欧盟是最大的援助方。2011年,由于巴谋求加入联合国,美冻结部分对巴援助,巴全年仅获得9.83亿美元援助,财政缺口巨大。2012年,中东问题“四方机制”呼吁国际社会向巴提供11亿美元财政援助。
 +
 
 +
2018年初,美国宣布切断对巴方及UNRWA的援助,UNRWA陷入财政困境。美方等又先后提出裁撤UNRWA、压缩UNRWA人员规模、UNRWA任期届满后不予延期等要求。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批准UNRWA任期延长决议。2020年11月,拜登当选美国总统后,表示将恢复对UNRWA的援助。
  
 
== 军事 ==
 
== 军事 ==
第261行: 第262行:
 
== 教育 ==
 
== 教育 ==
  
  受巴以冲突影响,巴教育状况总体落后,巴目前文盲率为9.1%。。主要大学有比尔宰特大学、纳贾赫国立大学、圣城大学、伯利恒大学等。
+
  受巴以冲突影响,巴教育状况总体落后,巴目前文盲率约为2.6%。主要大学有比尔宰特大学、成功大学、圣城大学、伯利恒大学等。
  
 
== 文化 ==
 
== 文化 ==
第267行: 第268行:
 
=== 新闻出版 ===
 
=== 新闻出版 ===
  
  主要报刊有《耶路撒冷报》(Al-Quds)、《日子报》(Al-Ayyam)、《新生活报》(Al-Hayat Al-Jadida)等。官方广播电台为“巴勒斯坦之声”,官方电视台为“巴勒斯坦电视台”,均从属于“巴勒斯坦广播公司”。
+
  主要报刊有《耶路撒冷报》(Al-Quds)、《日子报》(Al-Ayyam)、《新生活报》(Al-Hayat Al-Jadida)等。官方广播电台为“巴勒斯坦之声”,官方电视台为“巴勒斯坦电视台”,均从属于“巴勒斯坦广播公司”。
  
 
== 外交 ==
 
== 外交 ==
  
  巴解组织成立后,得到阿拉伯国家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支持。1974年10月在拉巴特举行的第七届阿盟首脑会议决议承认巴解为巴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同年11月巴解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联大会议和工作。1976年8月第五届不结盟国家会议接纳巴解为正式成员,同年9月阿盟接纳其为正式成员。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国宣告成立,现已得到137个国家的正式承认。巴解组织原在90多个国家派驻办事处,现多已改为巴勒斯坦国大使馆。1988年12月15日,巴勒斯坦正式成为联合国观察员。 2011年9月,巴勒斯坦申请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10月,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会员国。
+
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国宣告成立,现已得到138个国家的正式承认。1988年12月15日,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观察员实体。2012年11月29日,第6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正式授予巴勒斯坦联合国观察员国地位。
 
+
  '''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
 
+
  与埃及的关系:埃及是最早支持巴解组织的阿拉伯国家之一,曾是巴解组织开展政治活动的主要基地。埃、以签订戴维营协议后,巴解中断同埃的关系。1987年11月,埃宣布重新开放巴解组织驻开罗办事处。海湾战争后,由于双方立场不同,关系冷淡。随着中东和平进程的推进,双方关系实现正常化。阿巴斯当选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后,曾多次访埃。近年来,埃及在巴以停火、换俘、巴内部和解等问题上积极斡旋。2011年,经埃及斡旋,巴各派于5月初在开罗签署和解协议,结束长达近4年的分裂状态。10月,埃方促成哈马斯同以色列成功换俘。
+
 
+
  与叙利亚的关系:叙曾是巴游击队的重要基地和后方。巴一些重要组织的总部设在大马士革。哈马斯领导人马沙勒也长期在叙定居。1983年后,因对解决中东问题的政治主张存在分歧,双方关系恶化。1988年后,巴叙关系有所缓和。1999年,在叙鼓励与支持下,叙境内的巴反对派组织开始与巴民族权力机构进行对话。2004年12月,阿巴斯继任巴解执委会主席后访叙。2006年哈马斯执政后,叙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自主选择的政府,反对对巴封锁,鼓励巴各政治派别通过对话解决分歧。2007年11月,叙出席安纳波利斯中东和会。2008年7月和10月,阿巴斯访叙。
+
 
+
  与约旦的关系:巴、约之间在历史、地理、血缘等方面有着特殊关系。约旦是阿拉伯世界唯一给予巴勒斯坦人国籍的国家,现巴人占约旦总人口的60%。约曾是巴解组织总部所在地。1970年,约巴关系恶化,巴武装被迫全部从约撤出。中东和平进程开始后,巴约曾组成联合代表团出席中东和会。2003年6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主持了由美、以、巴三方首脑参加的亚喀巴峰会,宣布正式启动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阿巴斯当选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后,多次访约。阿巴斯解散联合政府后,约旦强调巴应维护内部团结、重建秩序。阿卜杜拉二世国王多次呼吁国际社会推动和平进程,支持巴以和谈,敦促美在中东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
 
+
  与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沙特、科威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曾是巴解的主要财政援助国。1990年,沙特等海湾国家对巴解在海湾战争中的立场不满,同巴解关系恶化。原在海湾国家的50万巴勒斯坦人大部分离开。1991年3月31日,海湾合作委员会宣布中断对巴解的财政援助。但在巴解决定出席马德里中东和会后,沙特等海湾国家与巴解关系开始缓和,官方往来逐渐恢复,沙特还部分恢复了对巴援助。从1993年起,巴解同海湾国家关系不断改善。2002年4月25日,沙特王储阿卜杜拉访问美国期间向布什总统提出了解决中东问题的8点建议。2004年12月,巴解执委会主席阿巴斯访问沙特和科威特,对巴在海湾战争中的错误立场表示道歉。巴与海湾国家关系明显改善。2007年2月,在沙特斡旋下,哈马斯与法塔赫达成“麦加协议”。3月,在沙特等国推动下,第19次阿盟首脑会议重申“阿拉伯和平倡议”,并确定相关工作机制。阿巴斯多次访问沙特、阿联酋、巴林等国,海湾国家向巴方提供大量援助。
+
 
+
  同以色列的关系:巴、以于1993-1995年,先后签署《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即“奥斯陆协议”)、《加沙和杰里科先行自治协议》和《扩大巴勒斯坦在约旦河西岸自治范围的协议》。1997年1月,巴以签署了关于以军在希伯伦重新部署的协议,规定以从希伯伦80%的地区撤出。1998年10月,巴以签署了以色列第二阶段从约旦河西岸撤军协议,即“怀伊协议”。1999年11月8日,巴以正式启动最终地位谈判。2000年7月,美、以、巴首脑戴维营峰会无果而终。
+
 
+
  2000年9月,由于以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阿克萨清真寺,引发长达4年多的以巴冲突。2005年阿巴斯出任巴最高领导人后,巴以关系明显改善。2月,以、巴、埃、约领导人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峰会。9月,在埃及等方面的推动以及巴方的积极配合下,以完成从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撤离犹太人定居点和军队的“脱离计划”。11月,在美国斡旋下,巴以达成《加沙地区通行进出协议》。
+
 
+
  2006年哈马斯执政后,以要求其接受“三项条件”,并对巴进行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2007年6月阿巴斯解散联合政府后,以恢复同阿巴斯对话,并成立谈判工作组。11月26日,巴、以参加美主持召开的安纳波利斯中东问题国际会议,在会上发表“共同谅解文件”,开始就最终地位问题进行谈判。2008年,巴以双方持续谈判,但未达成和平协议。12月,以方针对哈马斯等武装派别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巴以和谈中止。
+
 
+
  2009年3月以新一届政府成立后,表示愿根据“路线图”计划同巴方谈判。2010年5月,巴以在美国主持下开始进行间接谈判,9月初双方重启直接谈判。但由于以方坚持在被占领土修建犹太人定居点,巴方于10月8日宣布暂停与以和谈。
+
 
+
  2012年初,巴、以双方在中东问题“四方机制”、约旦等方面推动下就复谈问题进行接触,双方领导人亦于4、5月互换信件,以总理内塔尼亚胡还首次公开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人建立“领土连贯”的国家。但双方在犹太人定居点等关键问题上分歧巨大,和谈至今未能重启。
+
 
+
  '''同美国的关系''':美国曾长期拒不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1988年12月,在巴解宣布接受安理会242和338号决议并公开谴责恐怖主义之后,美、巴开始对话。1993年9月,巴以签署华盛顿宣言,美随后宣布承认巴解为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1994年6 月24日,美将巴驻美办事处升格为官方使团,并利用美驻耶路撒冷总领馆与巴进行联系。2002年12月,美主导中东问题“四方机制”拟定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并积极推动实施。
+
 
+
  2006年哈马斯胜选并组阁后,美反应强烈,重申哈马斯是“恐怖组织”,表示不会与巴政府进行接触,要求国际社会孤立哈马斯,直至其改变立场、接受“三项条件”(承认以色列、放弃暴力、遵守巴以双方已达成的协议),并停止对巴直接援助。2007年6月阿巴斯解散联合政府后,美解除对约旦河西岸的经济封锁,推动巴以对话,并于11月26日召开中东问题国际会议(即安纳波利斯会议),提出巴以“两个国家”和平共处的设想。2008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访巴,宣布启动安纳波利斯会议确定的三方委员会机制,由美方监督巴以履行“路线图”计划情况。美国务卿赖斯多次访问巴以,推动和谈。
+
 
+
  2009年,美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积极推动巴以和谈。5月,阿巴斯访美。9月,美总统奥巴马促成美、巴、以三方首脑于联大期间在纽约会晤。2010年,美副总统拜登、中东特使米切尔等频繁访巴,最终促成巴于5月接受在美主持下与以恢复间接和谈,并于9月与以重启直接谈判。后因以色列方面拒绝延长犹太人定居点建设冻结令,谈判中止。
+
 
+
  2011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中东政策演讲中提出巴以两国边界应以1967年边界线为基础,通过双方认可的土地置换划定。巴方对此表示欢迎。但美方坚决反对巴方将独立建国问题诉诸联合国的做法。2012年3月,奥巴马致电阿巴斯,重申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承诺。
+
  
  '''同欧盟国家的关系''':巴解组织重视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在10多个欧盟国家派驻代表。海湾危机发生后,欧盟国家指责巴解在海湾危机中支持伊拉克。1991年2月6日,欧共体12国外长宣布冻结与巴解和阿拉法特的接触。海湾战争结束后,欧盟国家与巴解关系逐渐恢复。巴、以签署巴自治协议后,欧盟国家开始在巴自治区设代表处或通过驻耶路撒冷总领馆与巴自治政府进行联系,并向巴民族权力机构提供了大量援助。
+
  巴勒斯坦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建国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主张以国际法、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阿拉伯和平倡议”等为基础,通过同以色列进行和平谈判,结束以方对巴方领土的占领,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2006年哈马斯胜选并组阁后,欧盟要求哈马斯接受“三项条件”。2007年6月阿巴斯解散联合政府后,欧盟表示支持阿巴斯。2010年以来,阿巴斯多次访问英、法、德、西班牙、比利时、希腊等国,寻求欧盟支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2011年以来,英、法、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先后宣布将巴驻该国代表机构级别提升为外交使团。但欧盟内部在巴“入联”问题上立场不一。
+
  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后,巴勒斯坦通过谈判,同以色列先后签署《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即“奥斯陆协议”)、《加沙和杰里科先行自治协议》、《扩大巴勒斯坦在约旦河西岸自治范围的协议》等,陆续收复了部分领土,并在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和加沙地带全境实现有限自治。但由于巴以立场分歧,国际和地区政治气候变幻,20世纪90年代后期后,巴以和谈未再取得实质性进展。2000年,巴勒斯坦民众发起第二次“大起义”,此后和谈屡次重启,又屡次中断。2014年4月底,巴以和谈再次陷入僵局,此后未再重启。2019年6月,美国推动在巴林召开“和平促繁荣”对巴勒斯坦经济投资研讨会,推出“中东和平新计划”经济部分。2020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中东和平新计划”政治部分。2020年8月和9月,阿联酋和巴林分别宣布同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并先后签署建交协议。2021年1月,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公开表示回归“两国方案”并恢复同巴勒斯坦联系。
  
  '''同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巴解组织与前苏联关系密切。阿拉法特曾多次访苏。苏联解体后,巴解重视与独联体国家发展关系,宣布承认前苏联15个共和国独立。俄主张同哈马斯接触,引导其向温和、务实方向转变。哈马斯领导人马沙勒多次访俄。2007年阿巴斯解散联合政府后,俄表示支持阿巴斯合法地位,同时呼吁巴各派通过对话解决分歧。2008年4月、12月,2010年1月,阿巴斯访俄。俄倡议在莫斯科召开中东问题国际会议,以全面推动中东和平进程。2011年2月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访巴期间,公开表示支持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5月巴各派实现和解后,俄邀请巴各派在莫斯科就落实和解协议进行磋商。2012年6月,俄总统普京访问巴勒斯坦。
+
<br>
 +
----
 +
<br>
  
<table style="width: 100%; -moz-border-radius: 10px; -webkit-border-radius: 10px; border-radius:10px; table-layout: fixed;">
+
'''亚洲国家'''
<tr style="vertical-align: top;">
+
<div style="background-color: #F8F8FF;border: 2px solid #8DB6CD;padding: 5px 5px 5px 5px;">
+
'''亚洲国家'''(地区)
+
  
  [[阿富汗]]   [[阿联酋]]  [[阿曼]]     [[阿塞拜疆]]  [[巴基斯坦]]  [[巴勒斯坦]]  [[巴林]]  [[不丹]]    [[朝鲜]]    [[东帝汶]]  [[菲律宾]]  [[格鲁吉亚]]
+
<small>[[阿富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阿曼]][[阿塞拜疆]][[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巴林]][[不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东帝汶]][[菲律宾]][[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大韩民国|韩国]],[[吉尔吉斯斯坦]],[[柬埔寨]],[[卡塔尔]],[[科威特]],[[老挝]],[[黎巴嫩]],[[马尔代夫]],[[马来西亚]],[[蒙古国]],[[孟加拉国]],[[缅甸]],[[尼泊尔]],[[日本]],[[沙特阿拉伯]],[[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泰国]],[[土耳其]],[[土库曼斯坦]],[[文莱]],[[亚美尼亚]],[[乌兹别克斯坦]],[[新加坡]],[[叙利亚]],[[也门]],[[伊拉克]],[[伊朗]],[[以色列]],[[印度]],[[印度尼西亚]],[[约旦]],[[越南]],[[中国]]</small>
  
  [[哈萨克斯坦]] [[韩国]]   [[吉尔吉斯斯坦]] [[柬埔寨]]   [[卡塔尔]]   [[科威特]]   [[老挝]]  [[黎巴嫩]]   [[马尔代夫]]  [[马来西亚]] [[蒙古国|蒙古]]   [[孟加拉国]]
 
  
  [[缅甸]]    [[尼泊尔]]  [[日本]]     [[沙特阿拉伯]] [[斯里兰卡]]  [[塔吉克斯坦]] [[泰国]]  [[土耳其]]   [[土库曼斯坦]] [[文莱]]   [[亚美尼亚]] [[乌兹别克斯坦]]
+
[[Category:国家]]
 +
[[Category:联合国会员国]]
  
  [[新加坡]]   [[叙利亚]]  [[也门]]     [[伊拉克]]   [[伊朗]]    [[以色列]]   [[印度]]  [[印度尼西亚]] [[约旦]]    [[越南]]   [[中国]]
+
[[Category:亚洲]]
 +
[[Category:亚洲国家]]
  
</div>
+
[[Category:中文词典]]
</table>
+
[[Category:中文字典]]
+
 
[[Category:B音词语]]
 
[[Category:B音词语]]
 
[[Category:巴]]
 
[[Category:巴]]

2023年12月15日 (五) 09:36的最后版本

巴勒斯坦国国旗

  巴勒斯坦国阿拉伯语:فلسطين),位于亚洲西部,地处亚、非、欧三洲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重要。约旦河西岸东邻约旦,面积为5884平方公里,加沙地带西濒地中海,面积365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最热月份为7-8月,气温最高达38℃左右。冬季微冷湿润多雨,平均气温为4-11℃,最冷月份为1月。雨季为12月至次年3月。

  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巴勒斯坦”的辞源是希伯来语对古代非利士人的称呼,指从海上入侵迦南地的民族,那是至少3500年前的事情,在亚述文中地中海西南部的海岸被称为“Pilaschtu”。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文章中出现了“巴勒斯坦的叙利亚”这个名字,来描写从今天的黎巴嫩到埃及的海岸地区。这个名字被古罗马人延用引入拉丁语

  公元前1020年至923年,犹太人在此建立了希伯来王国。罗马帝国征服巴勒斯坦后,多次镇压犹太人并将大部分幸存者赶出巴勒斯坦,流落世界各地。公元622年,阿拉伯人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16世纪起巴勒斯坦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后,将其分为两部分:约旦河以东称外约旦,即现今的约旦哈希姆王国;约旦河以西,称巴勒斯坦(即现在所称的巴勒斯坦),包括现今的以色列、加沙和约旦河西岸。

  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第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犹太人同意该决议,并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立“以色列国”。阿拉伯国家反对和拒绝该决议,于以建国的次日即5月15日向以宣战,结果战败,以占领了上述决议规定的阿国地区大部分土地;另外,约旦占领了约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里土地;加沙地带的258平方公里则为埃及占领。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在这次战争中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即整个巴勒斯坦。很多巴人被迫流落到周围阿拉伯国家和世界各地,沦为难民。

  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接受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1994年5月,根据巴以达成的协议,巴在加沙、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1995年以来,根据巴以签署的各项协议,巴自治区逐渐扩大,目前巴控制着包括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约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2012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67/19号决议授予巴勒斯坦非会员观察员国地位。

基本国情

  • 国名 巴勒斯坦国(the State of Palestine)。
  • 面积 根据1947年11月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号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的阿拉伯国面积为1.15万平方公里。但由于当时阿拉伯国家反对该决议,阿拉伯国未能建立。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占领了181号决议规定的大部分阿拉伯国领土。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占领了该决议规定的全部阿国领土。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宣告成立巴勒斯坦国,但未确定其疆界。马德里和会后,巴方通过与以色列和谈,陆续收回了约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 行政区划 巴勒斯坦分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两部分。根据巴计划与国际合作部1997年10月绘制的地图,约旦河西岸分为8个省,加沙地带分为5个省。
  • 人口 约1350万人,其中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人口为510万(2020年11月),其余为在外的难民和侨民。通用阿拉伯语,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 首都 法定首都耶路撒冷(Jerusalem),目前事实首都拉姆安拉。1947年11月联大第181号决议规定耶路撒冷国际化,由联合国管理。以色列通过1948年和1967年两次战争先后占领整个耶路撒冷地区,并于1980年7月宣布耶路撒冷为其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1988年11月,巴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国首都。目前巴勒斯坦总统府等政府主要部门均设在拉姆安拉。
  • 国家元首 马哈茂德·阿巴斯(Mahmoud Abbas),2005年1月9日当选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2008年11月23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央委员会选举阿巴斯为巴勒斯坦国总统。
  • 重要节日 宣布建国日:11月15日
  • 货币:以色列新谢克尔(New Shekel),1美元≈3.32新谢克尔。

历史

  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约旦、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公元前1020年至923年,犹太人在此建立希伯来王国。罗马帝国征服巴勒斯坦后,多次镇压犹太人并将大部分幸存者赶出巴勒斯坦,流落世界各地。公元622年,阿拉伯人战胜罗马帝国,占领巴勒斯坦。16世纪起,巴勒斯坦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后,将其分为两部分:约旦河以东称外约旦,即现今的约旦哈希姆王国;约旦河以西称巴勒斯坦,包括现今的以色列、加沙和约旦河西岸。

古代

  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平原。前13世纪,腓尼基人在沿海建立国家。

  前12世纪,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部落迁此,于前11世纪建立王国,前935年分裂为北部的以色列王国和南部的犹太王国,其后先后受到亚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等帝国的统治。

  基督徒认为,耶稣基督诞生时,他的出生地伯利恒位于罗马帝国的犹太省。后来由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不断,罗马帝国把这个省改称为巴勒斯坦省。4世纪末期罗马帝国分裂至7世纪阿拉伯帝国崛起期间巴勒斯坦省属于东罗马帝国。

伊斯兰化

  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兴起后开始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大举扩张,公元638年,阿拉伯穆斯林军队占领耶路撒冷,691年,他们在圣殿山上建造了圆顶清真寺。随后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开始向巴勒斯坦地区大规模移民,同时开始有部分当地居民加入了伊斯兰教。但当时巴勒斯坦地区当地土著居民大多仍信仰基督教,并没有因阿拉伯帝国的急剧扩张而立刻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巴勒斯坦土著居民主体上逐步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了,与其阿拉伯邻居和半岛阿拉伯人并无二致了。

  十字军东征和1099年建立的十字军国以及伊斯兰教的圣战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带到了巴勒斯坦。从1516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这里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

英国保护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占领巴勒斯坦。1920年巴勒斯坦正式成为英国的保护地区。1923年5月26日在巴勒斯坦的东部约旦王国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再次提上议程。1947年联合国建议在这里分建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

谋求独立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后,阿拉伯国家联盟和联合国都将它认可为巴勒斯坦人的合法的和唯一的代表。在第一次巴勒斯坦武装起义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宣布巴勒斯坦的独立。由其推动成立的巴勒斯坦国至今已与世界上超过一百多个国家建立有外交关系。1993年9月13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以色列互相承认。

  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第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犹太人同意该决议,并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立以色列国。阿拉伯国家反对和拒绝该决议,于以建国次日即5月15日向以宣战。至停战时,以占领了181号决议规定的大部分阿拉伯国领土;约旦占领了约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里土地;埃及占领了加沙地带258平方公里土地。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在战争中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即整个巴勒斯坦。

  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接受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1994年5月,根据巴以达成的协议,巴方在加沙、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1995年以后,根据巴以签署的各项协议,巴自治区逐渐扩大,目前巴方控制着包括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约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巴勒斯坦问题的历史

1917-1947年

  一战之后,随着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瓦解,巴勒斯坦问题成为一个国际问题。根据国际联盟通过的《国际联盟盟约》第22条有关委任统治的条款,巴勒斯坦与其它几个前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阿拉伯地区一起交由英国委任统治。除一个委任统治地之外其它委任统治地全部按照最早的设想纷纷独立。巴勒斯坦成为一个例外。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不是仅限于“协助管理和提供建议”,其首要任务是执行英国在1917年颁布的《鲍尔弗宣言》,该宣言支持“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国”。

  从1922年到1947年巴勒斯坦被委任统治期间,大量犹太移民从其它地方,尤其是东欧涌入,30年代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使该地区犹太人口急剧膨胀。巴勒斯坦人对独立的诉求和对犹太移民的抵制导致了1937年巴勒斯坦人民的反抗,其后,在二战期间和二战之后,来自双方的恐吓和暴力从未间歇过。英国曾经尝试过不同的方法让这块饱受暴力蹂躏的土地独立,但均未成功。1947年英国将巴勒斯坦问题移交给了联合国。

1947-1977年

  考虑了不同的方案之后,联合国提议在巴勒斯坦建立两个独立的国家,一个是阿拉伯独立国,另一个是犹太独立国,并在耶路撒冷市建立特别国际政权(181号联大决议第二部分)。分治计划中设想的两个国家中一个成为后来的以色列,在1948年的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77%的土地,以及耶路撒冷的大部分地区。一半以上的巴勒斯坦当地居民要么逃离要么被驱逐出了巴勒斯坦。约旦和埃及占领了分治决议本来划分给巴勒斯坦阿拉伯国的其它部分领土,这个巴勒斯坦阿拉伯国从未正式成立过。

  在1967年的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当时约旦和埃及控制的巴勒斯坦其它地区(即西岸和加沙地带),这包括之前未被以色列占领的耶路撒冷残留的地区,其后这些地区也被以色列兼并。这次战争导致了第二次巴勒斯坦人的大量外逃,据估计外逃人数达50万人。安理会于1967年11月22日通过第242号决议,促请以色列从它在1967年的冲突中占领的地区撤离。

  1974年,联合国大会重申了巴勒斯坦人民实现自治、民族及主权独立以及重返家园的不可分割的权利。随后一年,联合国大会建立了巴勒斯坦人民行使不可剥夺权利委员会。联合国大会授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联大以及其它由联合国主办的各会议中以观察员资格。

1977-1990年

  1982年,以色列侵略黎巴嫩,宣称要消灭巴解组织。后来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在得到保证在其撤离之后上千万留下来的巴勒斯坦难民有安全保证之后,巴解组织的军队撤出贝鲁特,转移到了其它邻近国家。其后在萨布拉和夏提拉发生了大规模屠杀难民的事件。

  关于巴勒斯坦问题国际会议于1983年9月召开,参加人数众多,除其它事项之外,这次会议通过了包括如下原则的《日内瓦宣言》:必须反对和拒绝以色列在被占领领土上建立定居点,以及其所采取的改变耶路撒冷地位一切行动;该地区所有的国家均有权在安全和国际公认的边界内生存,所有的人民均有权享受公正的待遇并过安定的生活;承认并实现巴勒斯坦人民不可剥夺得合法权利。

  1987年12月在被占领的巴勒斯坦地区发生了集体反对以色列占领的抗暴行动。以色列军队对这次抗暴行动的镇压伤及大量人员并导致了巴勒斯坦平民的大量伤亡。

1991年至今(和平进程)

  1973年阿以战争后,整个19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各方在不同论坛为安全理事会第242和338号决议基础上实现中东全面和平而不断努力。冷战结束与海湾战争及其影响等全球性变化对中东局势都产生了影响。1991年10月,阿以认真恢复谈判进程,在美苏两国共同主持下在马德里召开中东问题和平会议 。联合国秘书长的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会议。但到1993年年中,谈判似乎在若干政治和安全问题上停滞不前。在这些公开的外交努力的同时,以色列与巴解组织在挪威举行秘密会谈。双方于1993年8月末结束会谈并达成协议,这一消息使国际社会既吃惊又萌生希望。   

  1993年9月10日,以色列与巴解组织就相互承认换文,双方代表并于9月13日在白宫举行的一个仪式上签署《关于临时自治安排的原则声明》,出席签字仪式的有美国总统克林顿和俄罗斯外长安德烈·科济列夫。声明签署后,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与巴解组织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握手。这一历史性协定为巴勒斯坦人民在加沙地带和西岸实现自治开辟了道路。它标志着一个谈判解决永久地位问题的进程的开始。

  大会在1993年届会上通过一项题为“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决议,对《原则声明》表示支持,同时重申大会自己提出的若干原则以指导最后解决。此外,大会重申,联合国将继续承担对巴勒斯坦问题应尽的职责,直至该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1994年7月,亚西尔·阿拉法特返回巴勒斯坦,在加沙和西岸耶利哥地区建立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此后达成的若干协定使更多地区归属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控制。

  为了结束冲突,已就“最后地位问题”协定开始谈判。尚待谈判的困难问题包括:以色列撤出被占巴勒斯坦领土、最后边界、难民、定居点、耶路撒冷的地位。中东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1995年9月28日,签署了历史性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关于西岸和加沙地带的临时协定》,即《奥斯陆第二项协定》,取代了1993年的《关于临时自治安排的原则声明》。《奥斯陆第二项协定》规定了解散以色列行政公署,撤销以色列军政府,并将西岸分成三个区,每个区都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不同程度地各司其责。

  联合国大会对迄令为止和平进程取得的成果表示充分支持。

  在巴勒斯坦,第一次大选已于1996年1月举行。阿拉法特主席当选为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他随后任命了由21名成员组成的巴勒斯坦委员会执行局。安全理事会对选举表示热烈欢迎,称之为“中东和平过程中迈出的重大一步”。

  1990年代中期至末期,和平谈判停滞不前,此后,以色列埃胡德·巴拉克和亚西尔·阿拉法特主席签署了1999年9月4日的《沙姆沙伊赫备忘录》。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对这一协议表示热烈欢迎。

  定居点建设和持续暴力给谈判造成问题,此后,和平进程再度停顿。

  2000年7月,克林顿总统在戴维营召开了中东和平问题首脑会议。秘书长科菲·安南对会议表示欢迎,希望在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间建立“勇敢者的和平”。然而,以色列的巴拉克总理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阿拉法特主席未能消除分歧,达成协议。

  2000年9月,第二次巴勒斯坦起义爆发。

  2001年1月初,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谈判代表在埃及的塔巴会晤,再度作出努力。双方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达成最后解决。然而以色列迫近的选举导致巴拉克总理中止了会谈。阿里尔·沙龙当选为以色列的新总理。

  2000年9月以来,政治、社会经济和人道主义状况日益恶化。2002年间,安全理事会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对每况愈下的局势表示了严重关注,并呼吁结束暴力和恐怖主义,从巴勒斯坦城市撤出以色列军队,尊重国际人道主义法。在2002年3月通过的一项里程碑式的决议中,安全理事会确认了两个国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一个地区各自安全和得到承认的边界内并存的想法。

  使这一憧憬变成现实的“路线图”是由四方(美国、欧洲联盟、俄罗斯联邦和联合国)制定的。“路线图”设想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采取平行步骤,以便至迟于2005年年底达成最后的、全面的和平解决。双方于2003年6月在亚喀巴首脑会议上作出了执行“路线图”的坚定承诺。安全理事会于2003年11月对“路线图”表示赞同。

  尽管有一些进展的迹象,但暴力、以牙还牙和报仇的循环继续不已,和平进程停滞不前。

  以色列决定在被巴勒斯坦领土、包括在东耶路撒冷及其周围修建围墙。为了对此作出回应,大会于2003年12月请国际法院就修建围墙的法律后果发表咨询意见。2004年7月,国际法院认定在被占领巴勒斯坦领土修建的围墙的路线违反国际法,表示以色列必修停止修建围墙,拆除已经修建的部分围墙,并对巴勒斯坦人的财产所蒙受的一切损失作出赔偿。

  2004年初,以色列宣布从加沙地带大部分地区和西岸一小部分地区撤出的计划。2004年5月,“四方”为这项撤出计划订立了一些原则,表明撤出必须是彻底的,而且应继而在西岸采取类似的步骤。“四方”还表示所有关于最后地位的问题,例如边界和难民问题,均应由双方根据国际公认的和平进程框架进行谈判。

  于此同时,被占领巴勒斯坦领土的人道主义状况继续恶化。秘书长一再呼吁国际社会竭尽所能缓解巴勒斯坦人民的困境,并敦促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采取必需的步骤,毫不迟延地达成和平解决。

地理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处亚、非、欧三洲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重要。约旦河西岸东邻约旦,面积5884平方公里。加沙地带西濒地中海,面积365平方公里。

气候

  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最热月份为7-8月,气温最高达38℃左右。冬季微冷湿润多雨,平均气温为4-11℃,最冷月份为1月。雨季为12月至次年3月。

政治

1994年5月12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立,阿拉法特当选为主席。2004年11月,阿拉法特病逝。阿巴斯接任巴解执委会主席。2005年1月9日,阿巴斯当选新一任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2006年1月,巴举行第二届立法委员会选举,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获胜。阿巴斯任命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为总理,组成以哈马斯为主的新政府。

2007年3月17日,哈马斯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等组成民族联合政府,哈尼亚继续担任总理。6月,哈马斯和法塔赫爆发严重冲突,哈马斯实际控制了加沙。阿巴斯宣布解散民族联合政府、实施紧急状态、成立紧急政府。7月14日,阿巴斯任命紧急政府成员组成过渡政府,法耶兹为总理。

2011年5月,经埃及斡旋,以法塔赫和哈马斯为首的巴13个政治派别在开罗签署和解协议。2012年2月,法塔赫和哈马斯签署《多哈宣言》,拟组建以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为总理的联合过渡政府。5月,两派在开罗进一步达成协议,同意巴勒斯坦中央选举委员会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同时开展工作,并开始就组建联合过渡政府事进行磋商。

2018年3月,时任巴勒斯坦总理哈姆迪拉在加沙遭遇路边炸弹袭击,侥幸逃脱,巴勒斯坦总统府、总理府等均认为哈马斯作为加沙实际控制方应对该事件负责。2018年12月,阿巴斯宣布根据巴勒斯坦最高宪法法院决定解散立法委员会,哈马斯认为解散决定无效。2019年4月,以阿什提耶为总理的巴勒斯坦新一届政府宣誓就职,哈马斯表示反对。2021年1月,经埃及等国持续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取得进展,阿巴斯总统宣布将于5月22日、7月31日、8月31日分别举行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总统、全国委员会(巴解组织最高权力机构)选举。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巴解(PLO)。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成立。1974年10月在第7次阿拉伯首脑会议上被确认为巴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同年11月,被邀请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联合国会议。1976年8月被接纳为不结盟运动正式成员,同年9月,被接纳为阿拉伯国家联盟正式成员。巴解曾以黎巴嫩、约旦为基地在被占领土开展武装斗争。

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Palestine National Council):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代表巴境内、外的全体巴勒斯坦人。有委员669人,分别为巴勒斯坦各抵抗组织及其他群众组织代表,现任主席萨利姆·扎农(Saleem Al-Zanoon)。2018年4月30日至5月4日,第23届全国委员会会议举行。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The Executive Committee of PLO):巴解组织的常设领导机构。本届执行委员会是于1996年4月经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选举产生。1969年以来,执行委员会主席一直由阿拉法特担任。2004年11月阿拉法特去世后,阿巴斯继任主席。2018年5月4日,阿巴斯在巴解第23届全国委员会会议上连任巴解执委会主席。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央委员会(Central Committee of PLO):巴解中央委员会是巴全委会与巴执委会之间的一个监督机构,负责监督执委会执行巴全委会的决议和巴解的方针政策。由全国委员会选举产生,共有100多名成员,在全委会闭会期间,由中央委员会指导巴解工作。1970年起,阿拉法特一直担任中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去世后,阿巴斯继任主席。

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Palestinian Legislative Council):巴勒斯坦立法机构。根据“奥斯陆协议”于1996年1月20日选举产生,下设法律、耶路撒冷、预算与财政事务、经济、自然资源、领土与定居、难民、内政与安全、教育、政治、监督等委员会,每年举行两次会议。2006年1月,巴勒斯坦举行第二届立法委员会选举,哈马斯获74席,成为立法委员会第一大党派。阿齐兹·杜维克(Aziz Dweik,隶属哈马斯)当选立法委员会主席。此后,由于巴勒斯坦内部分裂,立法委员会事实上处于停摆状态。2018年12月22日,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宣布根据巴勒斯坦最高宪法法院决定解散立法委员会,哈马斯认为解散决定无效。2019年,阿巴斯多次表示将尽快举行立法委员会选举,但一直未举行。

政府

1994年5月根据巴解组织决议成立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Palestine National Authority),作为阶段性、过渡性的权力机构。2007年6月,哈马斯和法塔赫爆发冲突后,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任命前财政部长萨拉姆·法耶兹(Salam Fayyad)组建过渡政府。2012年5月,过渡政府进行第三次重组。2013年1月,阿巴斯签署命令,要求将法规、公文、证件等使用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称谓统一改为“巴勒斯坦国”。4月,法耶兹辞职。6月,阿巴斯任命哈姆迪拉为新的过渡政府总理,但哈姆迪拉不久即辞职。9月,阿巴斯再次任命哈姆迪拉为总理。2014年6月,巴民族共识政府成立后,哈姆迪拉留任。

此后,巴方自己很少再使用“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称谓,多用“巴勒斯坦国政府”。但国际社会仍有沿用“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称谓的情况。目前,巴勒斯坦政府总理是穆罕默德·阿什提耶,2019年4月出任该职。

司法机构

巴勒斯坦司法机构主体是各级法院,目前设有最高法院1个、调解法院18个、初级法院8个、上诉法院1个、刑事法院1个、中央法院2个。巴检察机构的主体是各级检察院,目前设有最高检察院1个,由总检察长、数名副检察长和检察官组成,下设5个检察分院和10个总起诉厅。

主要政治派别

1.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Palestinian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简称“法塔赫”(Fatah)。20世纪50年代末期,由巴勒斯坦爱国青年逐步组建,1969年以后成为巴解主流派,得到阿拉伯国家的广泛承认与支持。“法塔赫”的常设领导机构是中央委员会,下设革命委员会,均由“法塔赫”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阿拉法特去世后,卡杜米(Farouk al-Kaddoumi)继任中央委员会主席。2006年11月,法塔赫革委会推选阿巴斯为最高领导人。2009年8月法塔赫举行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革命委员会,阿巴斯当选中央委员会主席。2016年12月,在“法塔赫”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连任。

2.伊斯兰抵抗运动(Islamic Resistance Movement):简称“哈马斯”(Hamas),由“伊斯兰”、“抵抗”和“运动”三个阿拉伯词语缩写组成。由亚辛教长于1987年创建,其前身为“伊斯兰联合会”,在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等国设有分支。哈马斯宣称《古兰经》是宪法,强调“圣战”是实现其目标的唯一手段;强烈反对中东和平进程,主张消灭以色列,解放巴全部被占领土。近年来,哈马斯立场有所调整。目前哈马斯实际控制加沙地带。2017年5月,伊斯迈勒·哈尼亚当选哈马斯政治局主席。2017年5月,哈马斯公布新政策文件,在组织属性、领土主张等方面立场均有所调整,并首次公开表示愿加入巴解。

3.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Popular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Palestine):简称“人阵”(Popular Front)。1967年12月由巴勒斯坦解放阵线、“复仇青年”、“归国英雄”等组织合并而成,是巴解中第二大组织。政治观点偏左,反对巴以“奥斯陆协议”。“人阵”领导机构为中央委员会。现任总书记为艾哈迈德·萨阿达特(Ahmed Sa’adat)。

4.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Democratic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Palestine):简称“民阵”(Democratic Front)。1969年从“人阵”中分裂出来,是巴解中第三大组织。政治观点偏左,反对巴以“奥斯陆协议”。现任总书记为纳耶夫· 哈瓦特迈赫(Nayef Hawatmeh)。

5.巴勒斯坦解放阵线(Palestine Liberation Front):简称“巴解阵”。1976年由“人阵(总部)”分出,1977年4月正式成立。1983年又分为两派。2003年,该党总书记穆罕默德·阿巴斯(Mohammed Abbas)在伊拉克战争中被美军俘虏。2004年初,阿死于美战俘营。现任总书记是瓦希尔·阿布·尤素福(Wasel Abu-Yousef)。

6.伊斯兰圣战组织(Islamic Jihad):简称“杰哈德”(Jihad)。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穆斯林兄弟会中的激进派发展起来,其宗旨是通过圣战反对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占领,解放巴勒斯坦,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书记拉马丹·阿卜杜拉·沙拉赫(Ramadan Abdullah Shalah)。

重要人物

马哈茂德·阿巴斯(Mahmoud Abbas):总统、民族权力机构主席。1935年生于巴勒斯坦北部萨法德,曾获莫斯科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59年起协助阿拉法特筹建巴解主流派“法塔赫”。90年代初,曾作为巴方首席谈判代表出席马德里中东和会,主持巴以奥斯陆谈判并代表巴方签署“奥斯陆协议”。1995年当选巴解组织执委会总书记。2003年4月至9月出任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首任总理。2004年11月阿拉法特逝世后,继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2005年1月,当选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2006年11月,法塔赫革委会推选阿巴斯为最高领导人。2008年11月,巴解组织中央委员会选举阿巴斯为巴勒斯坦国总统。2009年8月当选法塔赫中央委员会主席。已婚,有三个子女。

萨拉姆·法耶兹(Salam Fayyad):巴勒斯坦过渡政府总理。1951年出生于图尔凯勒姆。曾获贝鲁特美国大学工程学学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会计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学位。1987年至1995年,在世界银行总部工作。1995年至2001年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巴勒斯坦(耶路撒冷)代表。2002年6月,任巴民族权力机构财政部长。2006年1月,当选巴第二届立法委员会委员。2007年3月,任民族联合政府财政部长。6月被授权组建紧急政府。7月被任命为过渡政府总理,兼任财政部长。2012年5月在过渡政府第三次重组中留任总理,但不再兼任财长一职。

经济

以农业为主,其他有建筑业、加工业、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巴勒斯坦经济严重依赖外来援助,经济发展受制于以色列,巴以冲突持续对巴勒斯坦经济发展形成严重制约。

  • 2019年主要经济数字:
    • 国内生产总值(GDP)144.98亿美元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3.1%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2946.3美元
    • 通货膨胀率1.11%
    • 失业率26.4%

工业

  巴工业水平很低,规模较小,主要是加工业,如塑料、橡胶、化工、食品、石材、制药、造纸、印刷、建筑、纺织、制衣、家具等。

农业

  四季分明,农产品丰富,农业是巴经济支柱。水果、蔬菜和橄榄(油)是外贸出口的重要部分。可耕地面积为16.6万公顷。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20%左右。

旅游

  巴气候宜人,有大量的历史文化古迹,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旅游城市有耶路撒冷、拉马拉、比拉、伯利恒、杰里科、纳布卢斯、希伯伦、加沙等。

交通运输

  公路:有各类公路5146.9公里。2000年以后,由于爆发巴以冲突,巴交通建设陷入停滞。2009年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恢复并得到一定发展。

  航空:巴于1996年组建民航机构,1998年10月加沙国际机场投入使用,并开通至埃及和约旦的航线。2000年巴以爆发冲突后,加沙机场跑道被以军摧毁。巴勒斯坦航空公司属巴民族权力机构所有,总部设在埃及阿里什,现有2架支线客机。

财政金融

巴勒斯坦货币管理局(Palestine Monetary Authority,PMA)于1994年底成立。巴勒斯坦至今未发行本国货币,当地使用以色列货币新谢克尔(NIS)。

国际社会对巴经济援助

国际援助是巴民族权力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2008至2010年,巴民族权力机构每年获得的财政援助分别为18亿、14亿和12亿美元,美国和欧盟是最大的援助方。2011年,由于巴谋求加入联合国,美冻结部分对巴援助,巴全年仅获得9.83亿美元援助,财政缺口巨大。2012年,中东问题“四方机制”呼吁国际社会向巴提供11亿美元财政援助。

2018年初,美国宣布切断对巴方及UNRWA的援助,UNRWA陷入财政困境。美方等又先后提出裁撤UNRWA、压缩UNRWA人员规模、UNRWA任期届满后不予延期等要求。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批准UNRWA任期延长决议。2020年11月,拜登当选美国总统后,表示将恢复对UNRWA的援助。

军事

  兵力 现役部队1.18万人。

  陆军 8500人,编有1个坦克旅、1个总统卫队旅,3个机械化步兵营、1个火炮营。主战坦克:30辆。装甲侦察车:68辆。装甲步兵战车:40辆。装甲运输车:226辆。自行炮:28门:牵引炮:12门。火箭炮:4门。迫击炮:45门。反坦克导弹:148枚。无坐力炮:40门。

  海军 1800人。装备巡逻艇21艘。

  空军 1500人。编有2个攻击/战斗机中队、1个运输机中队、1个直升机中队。战斗机:12架。运输机:6架。训练机:6架。地空导弹:75枚。空地导弹、空空导弹各若干枚。

  准军事部队(警察部队) 5.6万人。根据巴以双方1993年达成的《奥斯陆协议》 (即《加沙一杰里科先行自治协议》),巴方可以拥有一支用于保障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的社会秩序和内部安全的警察部队。其警察部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国家安全部队 5.6万人(包括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部队),由阿巴斯领导。国家安全部队是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履行军队职能的警察部队,是巴权力机构最主要的部队。其主要职责是维护巴勒斯坦控制的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城市地区的安全,并为联合地区协调办公室以及与以色列进行的联合机动巡逻提供人员。

  情报局 由阿巴斯领导。

  军事情报警察 主要负责收集有关以色列的情报,处理内部安全事务。

  民事警察部队 包括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由阿巴斯领导,负责维持法律和秩序。另外还设有情报局、海岸警卫队、空军小分队、民防联队以及代替边防部队的海关人员等。

  预防安全警察(安全预警部队) 包括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安全预警部队是巴民族权力机构区域内规模最大的情报和内务部队。

  总统安全部队(亦称第17旅或17部队) 约3000人。是一支保卫以阿巴斯为首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重要成员和官员机构的精锐部队。17部队下设内勤、安保、通信、特种驾驶、特种作战、后勤等部门,均由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且绝对忠于阿巴斯和巴解组织的志愿者组成。

  巴勒斯坦警察部队主要装备有一些轻武器、1架飞机以及5架直升机(1架AB-212型,2架米-8型,2架米-17型)。

  除警察部队外,巴方还拥有一些准军事组织。主要包括坦齐姆、“阿克萨烈士旅”以及“哈马斯”等。

  坦齐姆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流派别法塔赫的准军事部队,预备成员在2000~3000人,成立于1995年。该组织在约旦河西岸的负责人是马尔万·巴尔古提、加沙地带的负责人是马希尔·埃利。

  “阿克萨烈士旅”是沙龙2000年9月强行“参观”阿克萨清真寺导致巴以大规模流血冲突之后成立的。该组织是一个地下民兵组织,主要由城区和村庄中的主战分子组成,其许多成员曾在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各种安全部队中任职。

  “哈马斯”的全称是伊斯兰抵抗运动,由巴勒斯坦人谢赫•艾哈迈德•亚辛于1987年建立。1989年,以色列当局宣布其为非法组织并取缔该组织的一切活动。有正式成员约2万多人,多是年轻人,其中不少是大学生。它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制度严格,既有公开活动,又有秘密活动和军事组织。其下设的军事分支控制着受过特殊训练的突击部队。哈马斯坚决反对中东和平进程。1994年5月,在巴勒斯坦加沙和杰里科实行自治之后,制造了多起严重的自杀性炸弹袭击事件。2000年9月巴以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后,制造了数起针对以军和以色列平民的自杀性袭击事件。2006年1月25日,巴勒斯坦举行历史上第二次立法委员会选举,哈马斯获胜。2007年2月15日,哈马斯领导的自治政府宣布辞职,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任命哈尼亚组建新政府。巴两大派别组建了巴民族权力机构组建以来的第一届联合政府。

  驻外兵力 黎巴嫩3人。

  外国驻军 英国空军8人、美军共444人。

教育

  受巴以冲突影响,巴教育状况总体落后,巴目前文盲率约为2.6%。主要大学有比尔宰特大学、成功大学、圣城大学、伯利恒大学等。

文化

新闻出版

  主要报刊有《耶路撒冷报》(Al-Quds)、《日子报》(Al-Ayyam)、《新生活报》(Al-Hayat Al-Jadida)等。官方广播电台为“巴勒斯坦之声”,官方电视台为“巴勒斯坦电视台”,均从属于“巴勒斯坦广播公司”。

外交

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国宣告成立,现已得到138个国家的正式承认。1988年12月15日,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观察员实体。2012年11月29日,第6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正式授予巴勒斯坦联合国观察员国地位。

  巴勒斯坦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建国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主张以国际法、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阿拉伯和平倡议”等为基础,通过同以色列进行和平谈判,结束以方对巴方领土的占领,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后,巴勒斯坦通过谈判,同以色列先后签署《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即“奥斯陆协议”)、《加沙和杰里科先行自治协议》、《扩大巴勒斯坦在约旦河西岸自治范围的协议》等,陆续收复了部分领土,并在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和加沙地带全境实现有限自治。但由于巴以立场分歧,国际和地区政治气候变幻,20世纪90年代后期后,巴以和谈未再取得实质性进展。2000年,巴勒斯坦民众发起第二次“大起义”,此后和谈屡次重启,又屡次中断。2014年4月底,巴以和谈再次陷入僵局,此后未再重启。2019年6月,美国推动在巴林召开“和平促繁荣”对巴勒斯坦经济投资研讨会,推出“中东和平新计划”经济部分。2020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中东和平新计划”政治部分。2020年8月和9月,阿联酋和巴林分别宣布同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并先后签署建交协议。2021年1月,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公开表示回归“两国方案”并恢复同巴勒斯坦联系。




亚洲国家

阿富汗阿联酋阿曼阿塞拜疆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巴林不丹北朝鲜东帝汶菲律宾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韩国吉尔吉斯斯坦柬埔寨卡塔尔科威特老挝黎巴嫩马尔代夫马来西亚蒙古国孟加拉国缅甸尼泊尔日本沙特阿拉伯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泰国土耳其土库曼斯坦文莱亚美尼亚乌兹别克斯坦新加坡叙利亚也门伊拉克伊朗以色列印度印度尼西亚约旦越南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