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ScandinavianPeninsula),欧洲最大的半岛。在巴伦支海挪威海北海波罗的海之间,东北部与大陆相连,其间没有明显的自然界线。南北长1850千米,东西宽400~700千米,面积约75万平方千米。半岛有挪威瑞典两国以及芬兰北端的一小部分。整个半岛处于北纬 56°~71°之间,一般属寒温带气候。全年多西风和北风。由于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仅-15℃左右。降水充沛,西部沿海处迎风坡,年降水量达3000毫米,但背风的东部仅450~750毫米。全区森林茂密,平均覆盖率50%。森林工业在挪威和瑞典均为重要经济部门。半岛金属矿藏丰富,铁矿尤为驰名。瑞典、挪威都为铁矿砂出口国。瑞典的基律纳是世界上地下开采的最大铁矿。挪威沿海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渔场之一,捕鱼量居世界前列。瑞典和挪威造船工业见长,所造船舶大部分供出口。林业、水力发电、铁矿开采、渔业、造船业和航运业均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富有传统的经济部门。

  半岛地质古老,更新世时期斯堪的纳维亚冰盖是北欧最大的冰体。该冰盖范围最大时几乎到达北纬48°,据估计大约覆盖了660万平方千米的面积,厚度达到3000米。它起源于挪威的斯特达尔斯布雷恩地区,向西扩展到英国,向东几乎到达莫斯科。直到距今12000~8000年时,大陆冰川才最后消退,但目前山地上部仍留有总面积约5000平方千米的冰原。由于受到第四纪冰川的强烈作用,半岛上冰川地形非常普遍。除大量的冰斗和冰川槽谷外,并多冰川湖泊,其中瑞典一国就有大小湖泊9.2万个,总面积达3.8万平方千米,占国土8%以上。挪威沿海,由于冰川槽受海水侵入而形成一系列典型的峡湾,这些峡湾狭长、曲折、幽深,宽仅一至数千米,长度往往超过100千米,两岸多为高峻的山崖,是船舰良好的停泊地。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半岛中西部。山脉构成半岛地形的主轴。山脉西坡陡峻,直临挪威沿岸。许多地方形成峭耸的悬崖。东坡比较平缓,成阶梯状经丘陵台地过渡到波罗的海的沿岸平原。山脉海拔1000米左右,最高峰是挪威境内的加尔赫峰,海拔2468米。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和北部为挪威领土。南临北海,西、北滨挪威海和巴伦支海。领土狭长,南北长1770千米,东西宽6.3~434千米。国土2/3为山地。沿海多岛屿。挪威地形的特点,西部海岸破碎曲折,多峡湾。松恩峡湾最著名,伸入内陆180千米,宽5千米,入口处水深1350米。西部山地多冰川地形。现代冰川700多条,面积有5180平方千米。挪威气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虽地处高纬度,但大部分地区仍属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河流短小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挪威工业发展很快,人口增长率低,国民生产总值跃居欧洲前列。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为瑞典领土。西临挪威,东北接芬兰,东滨波的尼亚湾,东南濒波罗的海,西南隔卡特加特和厄勒海峡同丹麦相望。海岸线长7624千米, 国土南北长1574千米,东西宽500千米。地形主脊是贴近西北边境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系一系列块状高原。高原上冰川地貌非常典型,最高峰凯布讷山,海拔2123米。山脉向东呈阶梯式下降,第一阶是诺尔兰高原,第二阶是缓倾的丘陵,第三阶是海滨平原,不少地区十分低洼,广布湖沼。矿藏以铁矿为主。大部分地区属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最南部属温带阔叶林气候。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和波罗的海的影响,气候较温和。冬季南北温差较大。降水量西多东少。河流短小流急,虽水量充沛但通航价值不大。全国水力资源丰富。它是世界上湖泊最多的国家,比“千湖之国”的芬兰还多四成。最大的湖有维纳恩湖。许多湖泊之间都有河流沟通,但因水位不等,常形成急流瀑布。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的一小部分属于芬兰的领土。最高点哈尔蒂山位于芬兰与挪威的边界上。海拔132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