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挪威国旗
挪威国徽
挪威皇宫
挪威:首都奥斯陆风光
挪威第二大城市:卑尔根
挪威:诺尔兰郡自然风光
挪威冬景
挪威峡湾一景
挪威峡湾中的小镇
挪威:特隆姆瑟Ersfjord峡湾上的北极光。照片: Bjørn Jørgensen / Innovation Norway

  挪威王国英语:The Kingdom of Norway;挪威语:Kongeriket Norge),位于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面积38.5万平方公里(包括斯瓦尔巴群岛扬马延岛等属地)。首都为奥斯陆。东邻瑞典,东北与芬兰俄罗斯接壤,南同丹麦隔海相望,西濒挪威海。海岸线长21192公里(包括峡湾)。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挪威2009年、2010年、2011年获得全球人类发展指数第一的排名。挪威是男女最为平等的国家之一,在2012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挪威排名第三,仅次于冰岛和芬兰。

  9世纪形成统一王国。9~11世纪进入全盛期。14世纪中叶开始衰落,1397年与丹麦和瑞典组成卡尔马联盟,受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统治。1814年被丹割让与瑞典。1905年6月7日脱离瑞挪联盟独立,选丹麦王子为国王,称哈康七世。一次大战期间中立。二战中被德国占领。战后由工党、保守党单独或与其他政党联合执政。

目录

基本国情

  国名 挪威王国(The Kingdom of Norway, Kongeriket Norge)。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1∶8。旗地为红色,旗面上有蓝、白色的十字形图案,略偏左侧。挪威曾在1397年与丹麦、瑞典结成卡尔马联盟,为丹麦所统治,所以国旗上的十字源自丹麦国旗的十字图案。挪威国旗有两种,政府机构悬挂燕尾式国旗,其他场合悬挂上述横长方形国旗。

  国徽 为盾徽,红色的盾面上直立着一只金色狮子,头戴王冠,持金柄银斧。金狮是力量的象征,银斧是挪威自由的保护者圣奥拉夫的武器。盾徽上端是一顶镶嵌着圆球和十字的金色王冠。目前的挪威国徽启用于1937年,并在1992年5月20日作修订。为盾徽,红地,中绘有一只持圣奥拉夫之斧的狮子。盾上方有王冠。

  国歌 《对!我们热爱祖国》

  面积 38.5万平方公里(包括斯瓦尔巴群岛、扬马延岛等属地)。

  行政区划 全国设1市18郡。

  人口 537.5万(2020年9月)。96%为挪威人,有萨米族约3万人,主要分布在北部。官方语言为挪威语。多数人信奉基督教路德宗,挪威教会成员占人口总数的71.5%。

  语言 挪威语(书面语和新挪威语),在一些地区萨米语也是官方语言。

  宗教 多数人信奉基督教路德宗,挪威教会成员占人口总数的71.5%。

  首都 奥斯陆(Oslo),人口约69万(2020年9月)。年平均气温5.7℃,降水量763毫米。

  国家元首 国王哈拉尔五世(Harald V),1991年1月21日即位。

  重要节日 宪法日:5月17日(纪念1814年5月17日通过第一部宪法)。

  货币 挪威克朗(Krone),1美元约合9.4挪威克朗(2020年9月)。

  国鸟 河鸟

历史

挪威:Moskenes的午夜太阳。照片: Frithjof Fure / Innovation Norway

  最早出现在当今挪威的人类来自朦胧的史前时期。当时覆盖内陆的巨大冰层正在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后退。如今挪威人的祖先在一万年前为了猎取驯鹿和其他猎物不断向北迁徙。他们所到达的这片土地曾承受冰帽的重压长达数百年,因此当时海洋和陆地接触的位置比今天高200米。挪威人类活动的最早证据发现于挪威东南部的东福尔郡,离南部的瑞典边界不远。这座小山当时很可能是一座浅海岛屿,离冰川的南端不远。

  虽然人们对如今挪威人的祖先来自何方,或他们向北迁徙的具体路线仍然没有统一看法,迁徙路线之一曾经过东福尔是几乎可以肯定的。在那些定居点发现的文物与在瑞典南部和丹麦发现的属于同一类型。另一条可能的路线是从今天的北海大陆到挪威的西南部。

  这些早期挪威人是分为小群定居的狩猎者。燧石工具、陶制器皿和他们所遗留下来的颇为壮观的岩石画显示了他们的存在。挪威几乎所有地方都留下了他们凿磨于岩石上的艺术作品。岩画所描绘的一般是他们的猎物:驯鹿、驼鹿、梅花鹿、狗熊和鱼类。虽然描绘人类或船只的画作较为少见,但是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挪威向农业转型大约在5、6千年之前开始于奥斯陆峡湾周边地区。青铜时代(公元前1,500 – 500年)的考古发现大多为农用文物,主要是在挪威南部。在挪威北部发现的同一时期的文物显示那里的人仍以狩猎为生。在最北部的芬马克地区所发现的许多大型的狩猎者定居遗迹清楚地表明了人群之间的季节性合作。

  罗马时期(公元0 – 400年)的墓葬发现,显示了挪威和欧洲南部文明的联系,所发现的物品包括青铜与玻璃器皿及武器。北欧的古代文字也出现于这一时期。

  在公元400至550年欧洲大陆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发生了移民现象。在挪威发现的文物表明当地的情况也是如此。位于边远地区的农场显示,居民人数已经达到饱和点。花粉分析也表明,挪威西部沿海地区的森林当时已经受到砍伐。动乱时期导致各个部族纷纷建立防御体系,分布于挪威最大的米奥萨湖东岸50公里一带的要塞遗址明确说明了这一点。

威金时代

  威金时代标志着挪威史前时期的结束。由于没有任何文字资料,因此有关这一时期的知识主要来自于考古发现。古代的传奇故事也揭示出这个时期的一些情况。虽然传奇故事是后人写的,但基础则来源于世代相传的口头传说。从总体上看,这些传奇故事无疑地显示出,威金时期是北欧地区所有史前历史上最富庶的年代。

  许多学者将公元793年英格兰东北海岸附近林迪斯法恩修道院遭抢掠事件作为威金时代的开始。时至今日,欧洲西部和西南部的一些地区仍将威金人视为生性残忍的海盗。他们的剑与火给受害者带来了浩劫。然而,这种看法只是部分正确。到那里去的威金人也带有和平的目的,前去从事贸易或定居。挪威人曾在威金时期前往奥克尼群岛、设德兰群岛、赫布里底群岛和马恩岛定居。苏格兰与爱尔兰主岛北部也成为他们的家乡。威金人于公元840年建立的都柏林在1171年前一直处于北欧人的管理之下。

  挪威人在威金时期发现了无人居住的冰岛和格陵兰岛,并在那里定居和建立社区。今天的冰岛人是威金殖民者的直系后裔。然而,格陵兰岛上的北欧居民却由于未知的原因在几个世纪后消失了踪迹。

  为无数次的远征,威金人建造了航行快速、易于驾驭的船只,成为辽阔大海上技艺娴熟的航海者。这些无畏的探险者曾反复航行于欧洲与美洲之间,其壮举证明了威金长船的航海性能。根据传奇故事,莱夫•埃里克松于1001年发现了 “葡萄美酒之地” 文兰,但是今天的学者则声称其他威金人在他之前已经到达过美洲。威金时期在挪威国王“残酷统治者哈拉尔”及其手下在英国斯坦福大桥战役中战败时发展到了顶点。

挪威的统一

  后来成为挪威的各个地区在公元9世纪之前尚未统一。尽管如此,曾经有过一些将各地区统一起来的早期尝试。那时形成了两种社区形式:围绕中央议事大会“Allting”,被称为“tings”,的社区议事会和一些较小的王国。

  统一局面的形成大致有几个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农民,尤其是沿海地区农民,对和平的需要。这些农民不断遭到强盗和返乡威金海盗的骚扰和掠夺。沿海地区有通过掠夺和贸易得来的巨额财富。各小国的国王们安然坐在他们的“王位”上,通过互相通婚结成了关系密切的团体,拥有相当权势。

  威肯——奥斯陆峡湾周边地区——的小国国王们在统一进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他们将一个又一个地区置于统治之下,实力稳步增强。在估计于公元872年发生在斯塔凡格附近的哈弗斯峡湾战役之后, “金发哈拉尔”国王的地位得到了加强,成为挪威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不过,统一的进程持续了几十年,给各个部族首领以及挪威与其他北方民族之间带来残酷的争斗。统一进程大约完成于1060年之前。

中世纪

  1130年是挪威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标志,和平时期被一直持续到1227年的冲突和内战所打断。

  然而在其他方面,1130年也是一个特殊年份。这一年被认为是中世纪早期、人口增长时期、教会巩固时期与城镇出现和发展时期的开始。随着国王和教会将一个又一个地区置于其统治之下,公共行政和权威得到加强。根据现代历史学家的说法,挪威在这一时期第一次可以被称作是一个统一的王国。

  君主的权力在12和13世纪期间得到加强,最终压倒了教会和封建领主。传统的世俗贵族被国王的侍从贵族所取代。农民的地位在这个阶段也发生了变化,从自耕农变成了佃农。不过,挪威农民租用土地的基础是终身制,因此享有当时欧洲大多数地区罕见的自由。威金时期的奴隶制也在中世纪的早期阶段消亡。

  在这个时期,挪威政治的中心从西南部转移到奥斯陆峡湾周边地区。奥斯陆在13世纪哈康五世国王统治时期成为挪威的首都。在此之前,奥斯陆只是位于奥斯陆峡湾最深处的一簇无足轻重的房屋而已。据说,当1350年黑死病抵达挪威时,这座小城内的人口不过2千,而那时卑尔根的人口有7千,特隆海姆为3千。

  按照欧洲的标准,挪威的国家收入在中世纪早期极为有限。到那个时期末,国家收入几乎不足以为国王和政府提供扩大行政机构的资金。黑死病的肆虐造成了可怕的后果,人口从1350年前的水平减少了一半,甚至减少到三分之一。这促使国王和贵族,不顾国家界限,从土地和封建领地上寻求收入,从而促进了北欧国家政治统一的发展。

  挪威和瑞典在1319至1343年之间拥有共同的君主。这一制度后来通过斯堪的纳维亚王族之间的互相通婚继续扩大。哈康六世(1340 – 80)——瑞典国王马格努斯•埃里克松和哈康五世的女儿英格比约格的儿子——是挪威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他娶丹麦国王瓦尔德马•阿特达格的女儿玛格蕾特为妻。他们的儿子奥拉夫在1375年瓦尔德马去世后被推选为丹麦国王,在他父亲1380年去世后,奥拉夫又继承了挪威王位,因而在1814年前挪威成为丹麦联邦的一部分。

基督教的来临

  挪威引进基督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大约用了200年时间。这是挪威通过贸易和威金人的掳掠与欧洲基督教地区发生联系的自然结果。英国、德国和丹麦教会的传教士加速削弱了对北欧传统神祗的信仰。这一发展最终产生了三位传播基督教的国王,“虔诚者哈康”、奥拉夫•特里格伐松和奥拉夫•哈拉尔松(坚定者奥拉夫)。后者1030年在斯蒂克尔斯塔战役中的壮烈牺牲使他获得圣人的称号。教会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从11世纪中期开始实施的立法、传唱的歌曲和纪念性建筑表明,基督教已经在挪威建立了牢固的地位。最早的主教辖区出现于1100年之前不久,其中包括尼达罗斯辖区,即后来的特隆海姆大主教辖区。大主教从1152年起在那里任职。挪威的大主教也扮演着政治上的角色。1537年,国王发布敕令在挪威实行宗教改革。由于挪威当时处于丹麦的统治之下,因此宗教改革的实施只不过是在挪威同样执行丹–挪联合教会的法令而已。路德宗教义从17世纪初开始成为挪威的唯一教义。

丹麦联邦

  中世纪末是挪威经济明显衰退的时期。14世纪的黑死病和其他传染病使挪威的人口大幅下降。许多边远地区的农场被遗弃,人们的收入减少。有些历史学家声称,发生衰退的原因是气候恶化和汉莎同盟对挪威经济的控制。另一些人则认为,形势恶化的原因是土地逐步退化。

  经济的衰退产生了政治上的后果。丹麦日益占据了北欧大国的重要地位。丹麦人和德国人被任命为挪威政府的最高级官员。土地和主教官邸转移到了外国人的手中。挪威贵族逐步减少,挪威人的民族自我表达能力渐渐遭到侵蚀。

  挪威从1450年起由于一项协议而成为丹麦联邦的一部分——协议的原意是在选出国王之后,确保挪威王国议政会的权利。但是这个规定从未受到过尊重。协议的另一个目的是保证两个王国的平等。但这只是一个理论,而实际情况则南辕北辙。

  挪威从1536年之后便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决定出于哥本哈根的一次国民议会。国王克里斯蒂安三世在议会向丹麦贵族保证,挪威从此将和其他丹麦领地一样服从丹麦君主的统治。挪威王国议事会被解散,挪威教会也失去了自治权。从那时起,丹麦贵族可以自由地在挪威担任司法官员并获取收入。

  与丹麦的密切政治关系将挪威不可避免地拖入丹麦和瑞典以及和其他波罗的海国家的战事之中,并导致丹麦国王在战败后将挪威的领土,1645年将耶姆特兰和赫耶达伦,1658年将特隆海姆封地,交给瑞典。不过瑞典于两年之后将后者归还给了挪威。

  1660年,哥本哈根国民议会宣布弗雷德里克三世为王位继承人,责成他制定新的王国宪法。这样,两个王国就被置于统一的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在两国联邦余下的时间里,这个因素一直影响着挪威的地位。挪威虽然受到哥本哈根的统治,但是国王却经常不占有统治地位。真正的权力掌握在国家官吏手中。这种情况对挪威总体而言是有益的,有些官吏开始理解挪威人的观点。尤其在和挪威有关的问题上,挪威高级官员的看法常常受到尊重。

  根据君主专制时期形成的一项政策,丹麦和挪威被视为统一的经济单元。丹麦因此获得在挪威东南部销售谷物的垄断权(1737年),而挪威则相应获得在丹麦销售铁矿的唯一权力。1662年开始实施的城镇贸易特权法,使所有木材贸易全部集中在城镇。城镇居民拥有向农民和伐木场老板购买木材的垄断权。这项法令的目的是在城镇中建立富裕的中产阶级——这一目标获得了成功。

  由于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中产阶级,萌发出了民族意识的种子。这在18世纪表现得尤为明显。虽然中产阶级强有力的经济发展是其中部分原因,但是决定性的因素更多地是对统治者将哥本哈根建设成两国经济中心的努力的日益强烈的抵制,因为挪威的贸易商无法和丹麦首都的强大贸易公司进行竞争。

  在18世纪后期,挪威的大部分进口货物通过哥本哈根转运。挪威东南部的木材零售商一致提出建立挪威国家银行的要求,同时支持高级官吏有关成立一所挪威大学的建议。这些要求遭到了拒绝,因为政府害怕任何可能加强挪威自治权并因此损害联邦实力的举动。建立一所挪威大学和国家银行的想法逐渐成为日益高涨的民族意识的象征。

  民族主义倾向在1807至1814年的拿破仑战争期间加速发展。丹麦-挪威联合王国与法国结为同盟,而其后发生的封锁,则切断了挪威与丹麦以及和市场的联系。航运与木材出口被迫中止,挪威发生了饥荒。由于从哥本哈根管理挪威已经不再可能,一个由高级官吏组成的政府委员会被任命来执行这项任务。弗雷德里克六世国王勉强同意了挪威建立国家大学的要求,奥斯陆大学遂于1811年成立。所有这些情况形成了1814年事件的背景。

1814年后

挪威脱离丹麦

挪威历史:The national assembly at Eidsvoll passed the Norwegian Constitution in 1814. The national assembly at Eidsvoll passed the Norwegian Constitution in 1814. "Riksforsamlingen på Eidsvold". Painting by Oscar Wergeland

  拿破仑1813年在莱比锡战役中惨遭败绩。瑞典王国是拿破仑在战场上的对手之一。由于瑞典此前将东部的芬兰割让给了沙皇俄国,为了保护西部边界的安全,瑞典现在希望得到挪威。因此,瑞典的盟国答应瑞典可以将挪威作为战利品。

  继莱比锡战役胜利之后,盟国向哥本哈根施以外交压力并经霍尔登(挪、瑞边界城市)向丹-挪联合王国展开军事攻势。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六世于1814年1月宣布投降,与拿破仑脱离关系,并将挪威交给了对手瑞典。挪威和丹麦历经434年的联邦关系自此结束。

  丹麦和敌对国之间达成的协定包括对挪威极为重要的政治内容。协定条款规定,挪威在瑞典联邦内应重新获得独立国家地位。瑞典国王卡尔八世在其后的声明中宣布,挪威将获得独立国家地位,拥有本国的自由宪法、议会、政府和征税权。

  挪威人对加入新联邦的前景并未打算立即屈从。当时的挪威总督是丹麦国王的侄子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亲王。在他伯父的谅解下,总督为挪威的反抗铺平了道路,以阻止瑞典的接管。想必这样做的目的也是希望丹麦和挪威能够重新结为联邦。

  总督的行动导致挪威召开立宪大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在奥斯陆以北70公里的小城埃兹福德聚集一堂,于1814年5月17日通过挪威宪法,并推选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为挪威国王。从此至今,5月17日成为挪威的国庆日。

  尽管如此,拿破仑战争的战胜国却没有任何接受背离协议条款行为的愿望。瑞典开始施加外交压力。在施压未果的情况下,训练有素的瑞典军队便展开军事行动,迅速制服了挪威。两国于8月份在奥斯陆以南的莫斯签署协定。在做了两国成立联邦所必需的修正之后,瑞典接受了挪威在埃兹福德通过的宪法。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国王于1814年10月10日放弃王位并离开挪威。挪威从而加入了新的联邦。

瑞典联邦

  新成立的国家在1814年后的早期阶段为生存进行了反复斗争。挪威遭遇到前所未见的最为严重的经济萧条。挪威与丹麦的共同市场已经解体,而英国则对挪威的木材关闭了市场。采矿业和伐木业失去了外国客户。挪威东南部许多较为富裕的中产阶级公民纷纷破产。这次危机的程度既严重时间又相当漫长。

  挪威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享受了一段经济上升期,从而产生了放宽贸易和海关规定的需求。贸易权不断扩大,海关关税对自由贸易实施倾斜。挪威也开始在其他方面加入欧洲的总体发展进程。挪威的第一条铁路于1854年在奥斯陆和埃兹福德之间铺设,还建立了电报线路,并在农业中引进了新的管理方式。

  挪威现代工业的基础始建于19世纪40年代,成立了最早的纺织厂和工程公司。挪威商船队在19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之间迅速壮大。

  随经济发展而来的是阶级矛盾的加剧和民主改革呼声的日益高涨。

  在议会中,代表负责行政事务的高级官吏与代表农民和激进分子的议员之间的对立逐渐升级。农民代表在1833年占据多数。虽然1859年创办政党的首次尝试未获成功,但是第一个自由主义团体在十年之后成立。挪威的第一个政治党派,观点激进的自由党,于1884年成立,其政治对立面,保守党,诞生于数月之后。

  挪威人对瑞典联邦君主的愤懑很快显现出来,尤其因为斯德哥尔摩完全控制了外交政策。早在1827年,挪威议会就向国王提出允许挪威首相参与外交事务的请求。为了促进挪威在联邦中的平等地位,议会还提出其他建议,如挪威商船使用专门旗帜的问题。

  然而,与瑞典君主的真正重大斗争是实施议会制度。根据挪威宪法的原则要求,政府继续执政必须得到国民议会的支持。挪威议会于1874、1879和1880年通过宪法修正案,为政府大臣提供参加议会会议的机会,作为实施议会制度的条件。然而,国王每次都拒绝批准动议。

  这提出了宪法修正案是否确实需要国王和议会双重批准的问题。政府和保守党代表主张这个程序是必要的,而自由党则决心通过一项弹劾程序就这一问题进行摊牌。自由党在1882年大选之后以82名代表对保守党32名代表返回议会。塞尔莫首相的政府被弹劾。他还主要因为建议国王不要批准宪法修正案而被判决失去部分公职。保守党政府临时过渡期结束后,国王别无选择,只好要求自由党领袖约翰•斯维德鲁普出任首相。挪威议会制终于赢得胜利。

  联邦问题的冲突在那个世纪末再次加剧。瑞典要求联邦外交大臣必须由瑞典人担任,而挪威则要求设立本国的领事馆。这引起了严重的矛盾。瑞典军队是阻止挪威人达到自己目的的因素。有鉴于此,挪威人在世纪末的最后几年中努力加强军事力量。

  领事馆问题最终在两国之间引发了最后冲突。挪威为了单边解决领事馆问题于1905年3月11日成立了米科尔森首相政府。6月7日,政府将决定权交给议会,而后者则根据宪法和当时的法律决定,“鉴于国王已停止行使挪威王权所产生的必要变化,就此结束挪威和瑞典在统一君主制下的联邦关系”,同时要求政府临时留任。

  瑞典要求就解除联邦的条件进行谈判,并要求挪威举行全民公决,以澄清全国是否整体同意这项动议。全民公决于1905年8月举行,共有368,392名挪威人投票赞成结束联邦,而投否决票的仅有184人。8、9月份,挪威在卡尔斯塔与瑞典举行了进一步谈判。谈判以达成和平解除联邦的协议而成功结束。

1905年之后

  挪威未来政府的形式问题引起了激烈的辩论。全民公决表明,大多数选民赞成君主制,不赞成共和制。挪威议会于1905年11月18日推选丹麦的卡尔王子为挪威国王。卡尔王子娶英国爱德华七世国王的女儿莫德公主为妃,有一个儿子。新王室成员于11月25日抵达挪威。卡尔王子受封为哈康七世,在议会面前宣誓维护挪威宪法。

  在解除和瑞典的联邦之后,挪威经历了一段经济增长期。国内生产总值上升55%,也就是说年均增幅达4%。挪威的人口迅速增加,就业形势得到了缓解。这应该归功于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在挪威的表现形式为廉价水电资源的开发和外国资本的介入。挪威建立起了电气化学和电气冶金工业,新产品纷纷上市。挪威成立了海德鲁等大型公司和几个工业中心。经济增长的势头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挪威的劳工运动开始于和瑞典解除联邦关系之前。第一个工会成立于1872年,工党成立于1887年。男子于1898年获得普选权,妇女于1913年获得同样权利。

  工党在1903年的大选中赢得四个议席,并在1912年获得26%的选票,23名代表进入议会,成为继自由党之后的议会第二大党。

  工业化初期只给挪威社会结构带来一般性的变化。迟至1910年,劳动力的42%仍然从事农林业。1920年的相应数字是37%,而今天的数字已下降到3.7%。

  在与瑞典的联邦解体之后,挪威必须建立本国的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机构。然而,能够用于完成这项任务的资源却极其有限。1905年克里斯蒂安•米科尔森政府制定的外交政策主要强调挪威应避免加入任何有可能将国家卷入战争的联盟。这项中立政策得到民众的广泛支持。尽管如此,挪威在促进国际仲裁协议的工作中仍然扮演了积极角色。

  虽然挪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但是商船队却由于潜艇战和海上水雷遭到惨重损失。约2,000名海员失去生命。尽管如此,战争却给挪威带来了相当大的经济利益,使挪威得以赎回落入外国之手的大公司(斯匹茨伯根[斯瓦尔巴德]的布尔加德煤矿等)。1920年,挪威在战后清算中重新获得对斯瓦尔巴德群岛的主权。

  自由党在1918年的大选中失去了议会多数的地位。从那时起至1945年前,没有任何单独政党能够获得议会多数。工党于1928年首次组阁,但是这届政府只存活了19天便被议会中的非社会主义多数派推翻。

  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经济大萧条也影响到了挪威。政府的货币政策使问题更加恶化。贸易和航运遭到惨重损失,一部分银行倒闭,克朗开始贬值,外汇极度缺乏,国家收入减少,许多城市受到严重影响。

  当时,在受革命思想巨大影响的工人们的强烈抗议下,1920年仲裁规定的高收入被降低。严重失业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虽然如此,1932年开始出现新的经济增长,导致挪威收支平衡的迅速改善。国民收入在1935至1939年之间增加了14亿挪威克朗,这对当时的挪威来说是一笔巨资。

  挪威于1920年加入国联,从而摆脱了孤立政策。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北欧合作在国联之内得以继续。北欧国家宣布,在不参加军事制裁的情况下支持维持和平行动。挪威议会议长卡尔•乔其姆•汉伯罗是第二次大战爆发时的国联主席。

  20世纪30年代末战争威胁的临近,使国防成为挪威政界讨论的紧迫问题。社会党过去曾强烈反对向军方拨款,这一观点也得到自由党的部分支持。社会党对国防持怀疑态度的部分原因是吉斯林(二战期间挪威的叛徒)正在作为农业党政府的一名内阁部长领导着国防部。吉斯林后来成为一名国家社会主义(纳粹)分子。在农业党的议会支持下,工党于1936年再次组成政府,由约翰•尼加斯沃出任首相。虽然国防拨款增加了,但是对挪威军事力量真正发挥作用已经太迟了。挪威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再次宣布中立。

二战之中

  挪威宣布中立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德国军队于1940年4月9日对挪威发动了进攻。经过两个月的激烈战斗,尽管有来自英、法的军事援助,挪威除投降外没有任何选择。挪威王室、政府、国防部和民事部门的部分领导人随盟军部队撤退,离开挪威前往英国。战争期间,挪威流亡政府在海外继续发挥作用。

  挪威对盟军所贡献的最重要的资源是挪威商船队。挪威商船队共有1,000多艘船只、总吨位超过400万长吨。挪威在英国重新组建了各军种部队。这些部队参加了大西洋海战、入侵欧洲大陆之后的战斗以及英国和欧洲大陆上空的空战。在战争后期,瑞典人开始允许挪威在那里组建军事力量。其中有些部队参加了对德作战。这发生在苏联军队进攻并解放了挪威最北部芬马克郡东北部的一小块地区之后。挪威在被占领期间的民间抵抗运动逐年增强,所成立的地下武装被德国视为威胁。

  德国对挪威的占领一直持续到1945年德军投降,其投降时在挪威的人数不下40万,而挪威当时的人口刚够400万。德国在占领期间对挪威进行了经济剥削,纳粹的恐怖统治包括处决人犯和大规模灭绝行动,虽然其规模比许多其他被占领国家稍小一些。

  解放 挪威抵抗运动的部队早在1945年5月8日便开始从纳粹手中接管阵地。盟国和来自英国、瑞典的挪威部队逐渐加入行动。占领军和盟国军队之间的移交工作进展顺利。流亡政府从英国返回挪威,哈康国王于6月7日乘坐英国海军军舰抵达奥斯陆港。

  挪威的幸存者开始被从德国集中营里释放出来。在战争结束时,流亡国外的挪威人共有92,000名,其中46,000人在瑞典。除德国占领军外,挪威当时还有14.1万外国国民,多数是战俘,其中8.4万为俄国战俘。

  德国人在占领期间剥夺了挪威国内生产总值的40%。除此之外还有战争本身所带来的蹂躏。芬马克郡遭到严重破坏。德国撤退期间实行的“焦土政策”毁坏了大片地区。其他一些城市和居民区由于轰炸和故意纵火而被摧毁。

  在战争和被拘禁期间丧生的挪威人共有10,262名,约4万人曾遭监禁。

二战之后

  国家重建应该成为当务之急是挪威解放之后的共识。工党在1945年大选中赢得多数,任命了埃纳尔•格哈德森领导下的政府。

  政府的目标是在五年之内重建国家,以重工业为重点加快工业化的步伐。发展的速度甚至比政治家们的计划还快。工业产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在1946年就超过1938年的数字。1948至1949年挪威的实际资本已大大超出战前水平。稳步增长和进步成为战后年代的特征。

  在二战刚结束的年代里,挪威在外交政策方面保持了低姿态,目的是远离大国之间的潜在冲突,或加入任何集团。挪威当时希望联合国在首任挪威籍秘书长特里格夫•赖伊的领导之下成为充分的安全保障。

  由于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形势逐步加剧,挪威的外交政策不得不重新定位。挪威参加了“马歇尔计划”,在1948至1951年之间接受了25亿挪威克朗的援助。

  1948年共产党在捷克斯洛伐克接管政权和苏联按照芬兰协定模式建立防御同盟的建议,在挪威引起强烈反应。在组成北欧防御同盟失败的过渡时期后,挪威于1949年和丹麦一起加入了北约组织。从那以来的一系列民意测验确认,赞成加入北约的挪威人一直占压倒多数。

  持续增长是挪威战后经济的特点。大量资源被用于创建一个福利国家和一个总体平等的社会。

  20世纪60年代预示着石油时代的到来。北海的钻探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储备,导致大规模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后来在挪威海和白令海也发现了油气蕴藏。目前,主要的油气生产活动位于挪威中部沿海的挪威海。

萨米民族历史

  萨米人的传统居住地分布于四个国家:芬兰、挪威、俄罗斯和瑞典。由于萨米人在国界划定很久之前就居住在这些地区,因此被挪威承认为原住民。

  虽然没有确切的数字,但挪威的萨米人口据估计在6至10万之间。生活在瑞典的萨米人约有1.5至2.5万,芬兰6,000多人、俄罗斯2,000人。萨米人的登记选民约1.1万,构成了18岁以上登记投票并参加萨米议会选举的全体萨米选民名单。

  萨米人的驯鹿放牧区包括挪威最北部的五个郡和海德玛克郡的恩格达尔市。

  萨米族的传统生活来源包括畜牧、狩猎、捕鱼、农耕和民族手工艺(duodji)。

  定于2月6日的萨米民族日从2004年起成为挪威的法定国旗日。庆祝萨米民族日的国家包括挪威、瑞典、芬兰和俄罗斯,成为超越国家边界的统一萨米民族的象征。萨米民族日是为了纪念1917年2月6日举行的第一届萨米大会。该大会为今天萨米人的全国和跨国合作奠定了基础。

  为了将萨米民族的旗帜包括在内,挪威于2003年4月修改了《城市公共建筑旗帜悬挂法》。现在挪威的各城市和各个郡均可在任何场合悬挂萨米民族旗帜。

  萨米民族的旗帜是萨米理事会于1986年确定的。萨米理事会是一个国际性非政府组织,由芬兰、挪威、俄罗斯和瑞典的萨米组织成员构成。挪威《萨米民族法》第一章第六项授权萨米议会制定在挪威使用萨米民族旗帜的规定。

  挪威政府行政大楼在2003年萨米民族日首次悬挂萨米民族旗帜。将来,行政大楼将于每年2月6日悬挂萨米民族旗帜,作为萨米文化地位的象征。议会大厦也将同时悬挂萨米民族旗帜。

移民

  曾有大量移民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离开挪威,主要前往美国。移民浪潮从19世纪60年代达到高峰,当时自然增长人口的三分之二强,或人口的10至 15%左右,离乡他去。移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保持高水平,直至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才停止下来。

  从20世纪60年代末,挪威开始感受到移民大量涌入的情况。移民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达到人口的1%左右。由于挪威原住民的出生率下降,移民人口的总增长率大幅上升,达到30至40%。

  在60年代,越来越多的移民从南欧、亚洲、非洲和南美洲来到挪威,多数定居在奥斯陆及其周边地区。挪威于1975年开始实施停止移民政策,至今仍然有效。但是,停止移民的政策并不适用于特殊的难民群体和寻求避难者。对于这些主要来自前南斯拉夫、巴基斯坦、越南和土耳其的群体,每年都有移民定额。移民政策也为家庭团聚留有一定的余地。

地理

挪威地图

  挪威面积为385054平方公里(包括斯瓦尔巴群岛、扬马延岛等属地)。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东邻瑞典,东北与芬兰和俄罗斯接壤,南同丹麦隔海相望,西濒挪威海。海岸线非常曲折,长2.1万公里(包括峡湾),多天然良港。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全境,高原、山地、冰川约占全境2/3以上。南部小丘、湖泊、沼泽广布。

  挪威是一个狭长的国家,地貌丰富。西部有最壮丽的峡湾,中部有中世纪遗迹,北部则以午夜的太阳闻名。

地理区域

西部沿海

  世界上没有几个地方可以提供像挪威西部峡湾那样壮观的景色。许多峡湾水深且狭长,两侧高山耸立,瀑布奔流而下。然而,也有一些峡湾比较宽阔,较为“友善”,肥沃的土地和丰饶的渔场造就了繁荣的地方社区。

  体会挪威峡湾的多样性,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在夏季,您的一天可以始于在弗戈夫纳冰川上滑雪,最后止于在大海中嬉水。有些地方可以见到繁花盛开的果树和冰雪覆盖的山峦相连的景象。您可以体验大自然的艺术杰作,如名为“新娘面纱”的瀑布;和人类工程的杰作,如曲折急转的厄尔纳维恩或特罗斯蒂根公路。您还可以期待访问卑尔根和斯塔凡格等城市。那里,迷人的木制建筑与现代化的航运和石油工业并肩共存。

中部地区

挪威:Røros的教堂. 照片: Terje Rakke / Nordic Life AS / Innovation Norway

  挪威中部地区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1030年发生在斯蒂克尔斯塔的战役,是挪威皈依基督教的转折点。特隆海姆市的原名是尼达罗斯。这是当时全国的政治、宗教和商业中心,在中世纪400多年的时间里,曾经是朝圣者的目的地。

  尼达罗斯大教堂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大的中世纪建筑,有华丽的雕塑作品和漂亮的彩色玻璃窗。最初的教堂坐落于斯蒂克尔斯塔之战圣乌拉夫国王晏驾后的安葬地。

  特隆海姆的木制建筑十分著名,码头和河流中的古老航道,是这座城市悠久商业历史的证明。

  在特隆海姆的东面,坐落着保存良好的矿业城市勒罗斯。这座城市及其独特的教堂和百余座木制房屋,均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北部地区

挪威:罗弗敦群岛的Ramberg海滩. 照片: CH / Innovation Norway

  在挪威北方,午夜的太阳将清澈的阳光洒向美丽的海岛、深邃的峡湾、冰雪覆盖的山峦、绿草如茵的牧场和宽阔的沼泽。这一地区的神奇光线,为许多作家、音乐家和艺术家提供了灵感。

  这个壮美的地区有很多东西值得一看。不论选择乘坐沿海岸航行的“海滨游轮”还是沿着公路旅行,您都将能够观赏到迷人的村落和古老的贸易货栈,结识当地的人民和了解当地的文化。您可以见到北方的原住民萨米族人,并了解他们的传统和今天的生活。

  尽管处于北方高纬度地区,挪威北部的气候却相当温和。这要感谢海湾洋流带来拥抱挪威沿海的温暖海水。如果您打算尝试一下文化以外的夜生活,特隆姆瑟市常被人称作是“北欧的巴黎” – 您也可以前往北角访问,体验一下欧洲大陆边缘的景色。

南部地区

挪威:挪威南部海岸的Lyngør小镇. 照片: Matti Bernitz / Innovation Norway

  除了夏季良好和稳定的气候之外,这一地区还可以提供从生机盎然、魅力十足的海滨休假胜地和出色的自然风光,到内陆文化活动等等一切。小型城镇和村落像一串珍珠遍布沿海,往往得到多岩石近海岛屿的良好保护。

  良好安全的港湾,对昔日的贸易和捕鱼船只十分重要。这些海上的避风港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在夏季,当地市场上充斥着水果、浆果和优质蔬菜,当然还有新鲜的鱼类。但是,假如您喜欢自己钓鱼,那自然就另当别论了。

  内陆虽然距离海边不远,但是等候您的有高山、峡谷,有可垂钓淡水鱼类的湖泊,有静谧的森林和高地沼泽。所有热心速降滑雪的人都知道,特雷马克郡的莫戈达尔是滑雪运动的摇篮。然而,您在不远处,可以乘坐备受尊重的“维多利亚号”游船,沿特雷马克运河从海边深入内陆乡村。这条运河因恢复与保护良好而获得“欧罗巴·诺斯特拉奖”的最高奖项。

东部地区

挪威:加尔赫峰. 照片: Johan Wildhagen / Innovation Norway

  挪威东部的地貌丰富,地形从平坦与绵延起伏的农场到巍峨壮丽的山峰。在这一地区,您可以看到挪威的首都奥斯陆,最古老的城镇通斯伯格,最大的湖泊米奥萨湖和最高的山峰戛德霍匹根峰(2,468米)。

  挪威东部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可以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与户外娱乐。这一地区的大部分被森林覆盖,数不胜数的湖泊与河流提供了良好的垂钓场所。参观位于米奥萨湖有近千年历史的哈马尔大教堂遗址,将是一次不同凡响的文化与建筑学经历。

  挪威首都坐落于奥斯陆峡湾的入口处,可以提供大量音乐会、戏剧和歌剧节目,以及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奥斯陆还以夜生活、随意的路边咖啡座、各色各样的餐厅和种类繁多的商店而著称。

  在离奥斯陆不远的地方,有蜿蜒曲折、景色秀丽的努末达尔、哈灵达尔、埃格达尔和古德布兰兹达伦峡谷。奥斯陆附近还有绵延不绝的自然景色、风景如画的海滨村落和气势磅礴、环境纯净的山区。

气候

  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沿海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较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带温和,大部分海面冬季不结冰。年降水量山地西坡约2000-4000毫米,内陆500-1000毫米,河流水量充足,水力资源居欧洲首位。

行政区划

挪威政府将全国分为三级行政区:

  1. 王国(挪威语:Kongeriket),涵盖挪威全国所有的领土,包括海外的斯匹兹卑尔根群岛与扬马延岛,然而斯匹兹卑尔根群岛有国际公约约束著挪威部份的统治权。
  2. 郡(挪威语:Fylke),全国分为19个郡,是沿自1814年挪威建国之前,至1905年独立后形成,除了是行政区外,郡也是挪威国会的选区。
  3. 区(挪威语:Kommune),每个郡由数个区组成,全国共有430个区,另外朗伊尔城也是以类似区的方式管辖。

  全国设1市18郡:

  • 奥斯陆(Oslo)
  • 阿克什胡斯(Akershus)
  • 东福尔(Østfold)
  • 海德马克(Hedmark)
  • 奥普兰(Oppland)
  • 布斯克吕(Buskerud)
  • 西福尔(Vestfold)
  • 泰勒马克(Telemark)
  • 东阿格德尔(Aust-Agder)
  • 西阿格德尔(Vest-Agder)
  • 罗加兰(Rogaland)
  • 霍达兰(Hordaland)
  • 松恩-菲尤拉讷(Sogn og Fjordane)
  • 默勒-鲁姆斯达尔(Møre og Romsdal)
  • 南特伦德拉格(Sør-Trøndelag)
  • 北特伦德拉格(Nord-Trøndelag)
  • 诺尔兰(Nordland)
  • 特罗姆斯(Troms)
  • 芬马克(Finnmark)

重要城镇

  • 奥斯陆
  • 卑尔根
  • 特隆赫姆
  • 斯塔万格
  • 克里斯蒂安桑
  • 腓特烈斯塔
  • 特罗姆瑟
  • 桑内斯

挪威王室

  挪威各种形式的王室传统可追溯到1000多年之前。挪威在1381年至1814年之间是丹麦联邦的一部分,然后从1814年至1905年成为瑞典联邦的一部分。挪威于1905年恢复独立,当时的国王是哈康七世。

  哈拉尔五世国王陛下 1937年2月21日出生于奥斯陆附近的斯考古姆乡村行宫父母的家中。他是当时的奥拉夫王太子(后来的奥拉夫五世国王)和玛塔王太子妃的独生子,并且是567年来在挪威出生的第一个王子。哈拉尔王子的两个姐姐,拉格茜尔公主和阿斯特丽公主,虽然分别出生于1930年和1932年,但是当时只有男子才可以继承王位。哈拉尔王子在二战爆发前一直在挪威过着平静的童年生活。当纳粹1940年4月9日入侵挪威时,他和母亲与姐姐们逃亡到瑞典,并在美国度过了战争其余的时间,于1945年返回挪威。

  完成高中学业后,哈拉尔王子进入挪威骑兵军官训练学院,并于1959年在挪威军事学院结束了军事教育。当他的父亲1957年9月21日继位成为奥拉夫五世国王时,哈拉尔王子同时被册立为王储。王储在服完义务兵役之后前往牛津大学继续深造,于1960至1962年期间在巴利奥尔学院攻读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

  哈拉尔王储于1968年8月29日在奥斯陆与祖籍温德伦的宋雅•哈拉尔森小姐结婚。这对伉俪为了获准结婚曾经等待9年。奥拉夫五世国王在与议会主席团、议会领袖和政府进行磋商之后批准王储迎娶一位平民为妻。

  在他父亲晏驾之后,哈拉尔国王于1991年1月17日继承王位。

  宋雅王后陛下 1937年7月4日出生于奥斯陆,是卡尔和达格妮•哈拉尔森夫妇的女儿。她1954年高中毕业后,开始学习制衣和裁缝专业,后又前往瑞士洛桑青年女子职业学院深造,并取得学业证书。她返回挪威后继续学习,并在奥斯陆大学取得学士学位(法语、英语与艺术史)。

  宋雅•哈拉尔森小姐于1968年8月29日在奥斯陆大教堂与哈拉尔王储结婚,并成为挪威王太子妃。

  哈康王太子殿下 1973年7月20日出生于奥斯陆国家医院。他是哈拉尔王储和宋雅王太子妃(后来的哈拉尔五世国王和宋雅王后)的第二个孩子和独生子。太子出生时,王位继承人只能是男性。因此,虽然他的姐姐玛塔•路易斯公主比他年长两岁,哈康•马格努斯王子一出世便成为王位继承人。哈康•马格努斯王子的命名仪式于1973年9月20日在王宫教堂举行,他的教父母包括斯堪的纳维亚的三位君主:挪威国王奥拉夫五世、瑞典国王卡尔•古斯塔夫十六世和丹麦女王马格丽特二世。王子的坚信礼于1988年在王宫教堂举行。哈康•马格努斯王子于1991年1月17日,在他父亲继承王位时,成为哈康王储。2001年8月25日,王太子在奥斯陆大教堂与梅特•玛丽特•特赛姆•霍伊比小姐举行了结婚仪式。

  梅特•玛丽特王太子妃殿下 出生于1973年8月19日,是玛丽特•特赛姆和斯温•奥拉夫•比阿特•霍伊比夫妇最小的孩子。哈康王太子和梅特•玛丽特•霍伊比小姐于2000年12月1日宣布订婚,于2001年8月25日在奥斯陆大教堂举行结婚典礼。

  英格丽•亚莉姗德拉公主殿下 出生于奥斯陆国家大学医院(Rikshospitalet University Hospital),是哈康王太子殿下与梅特•玛丽特王太子妃殿下的女儿和挪威王位的第二继承人。公主于2004年4月17日在王宫教堂接受了命名礼。公主的教父母包括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陛下、丹麦王太子弗雷德里克殿下、瑞典王太子妃维多利亚殿下、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太子菲力普殿下、玛塔•路易丝公主和玛丽特•特耶森女士。

  Sverre Magnus王子 于2005年12月3日在奥斯陆Rikshospitalet大学医院出生。他是Haakon Magnus 王子和Mette-Marit.公主的儿子。

  Sverre Magnus王子是继他的父亲和姐姐Ingrid Alexandra公主后第三代挪威王室继承人。他于2006年3月4日在奥斯陆Palace Chapel得到洗礼。

  玛塔•路易斯公主 1971年9月22日出生于奥斯陆国家医院,是哈拉尔王储和宋雅王太子妃(后来的哈拉尔国王和宋雅王后)的长女。公主的名字玛塔取自她的祖母玛塔王太子妃,而路易斯则取自她的太上祖母、丹麦路易斯王后的名字。路易斯王后是瑞典国王卡尔十五世的女儿和挪威国王哈康七世的母亲。在修改宪法之前,只有男子才能继承挪威王位。因此,公主的弟弟哈康•马格努斯王子(后来的哈康王太子)虽然比她小两岁,但是被册封为王位继承人。

  玛塔•路易斯公主于2002年5月24日在特隆海姆尼达罗斯大教堂与祖籍挪威莫斯的作家阿利•贝恩结为夫妇。他们有三个女儿。莫德•安吉丽卡•贝恩,2003年4月29日出生于国家大学医院(Rikshospitalet University Hospital)。丽亚•伊莎朵拉•贝恩2005年4月8日在汉口Bloksberg出生。艾玛•塔鲁拉•贝恩2008年9月28日在Lommedalen出生。

政治

挪威是一个实行君主立宪制和议会民主统治的国家。称其民主,是因为根据宪法,人民是政治权利与合法性的来源,所有公民都可以参加国家、郡和城市的议会。议会与政府分掌权力,执政的行政机构如果得不到议会(Storting),即立法机构,的信任,将无法执政。称其为君主立宪制,是因为根据宪法条款的原文,政府的权力来自国王的既定行政权。

1814年制定的宪法同时规定了民主统治和君主制度。议会制于1884年开始实行。今天,虽然国王几乎没有政治实权,但是他以国家元首和挪威社会各行业官方代表的身份,发挥着重要的象征性作用。国王还起着维系民族团结的关键作用,在国家处于危难的时候尤为明显。这一作用在二战期间十分显著。当时的哈康七世国王反对纳粹1940年入侵挪威,被迫从挪威逃亡,在伦敦继续领导反抗占领军的工作。

国家权力正式分配于三个机构之间:议会(立法机构)、政府(行政机构)和法院(司法机构)。此外,原先为服务于政治团体而设置的公共行政机关,因为现在可以采取独立行动并影响政策的形成,被视为是国家的第四种权力。根据地理位置,政治权利还在国家、郡和城市之间逐级划分。

人民通过直接选举和加入组织参与政治进程。每个挪威人平均是4个组织的成员,约70%的成年人口至少加入一个组织。这样的组织,通过与公共行政机关的正式和非正式接触,可以对当局施加影响。议会各常务委员会、政府各部和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密切联系,意味着挪威的政策是按行业,如工业、农业或者教育,划分的。

公民投票率一般接近80%。男子普选制于1898年`实行,女子普选制则始于1913年。目前的法定成年年龄是18岁。

挪威:Stortinget大厦,挪威议会。照片: Petter Foss / MFA
挪威:奥斯陆市政厅(Oslo Town Hall),照片: Petter Foss/ MFA Norway

2013年10月,由保守党和进步党组成的右翼联合政府就职。2017年9月,以执政的保守党为首的中右联盟在议会大选中以微弱优势胜出。2018年1月,由保守党、进步党和自由党组成的新一届政府完成组阁。2019年1月,基督教民主党入阁。2020年1月,进步党退出执政联盟,保守党、自由党和基督教民主党组成联合政府。

【宪法】 现行宪法于1814年5月17日通过,后经多次修订。宪法规定挪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为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统帅,并提名首相人选,但无权解散议会。

【议会】 国家最高立法机关,拥有立法权、财政监督权和行政监督权。实行一院制,由169名议员组成。议会大选采用比例代表直选制,每四年举行一次。本届议会于2017年9月选举产生,工党49席,保守党45席,进步党27席,中间党19席,社会主义左翼党11席,基督教民主党8席,自由党8席,绿色环境党1席,红党1席。议长托娜·威廉森·特罗恩(Tone Wilhelmsen Trøen,保守党)。

【政府】 本届政府于2018年1月17日组成,2019年1月、2020年1月两度改组。现内阁大臣共20人,其中保守党12人,自由党4人,基督教民主党4人。主要内阁成员有首相埃尔娜·索尔贝格(Erna Solberg,保守党,女)、教育与融合大臣居里·梅尔比(Guri Melby,自由党,女)、儿童与家庭事务大臣谢尔·英格夫·罗普斯塔(Kjell Ingolf Ropstad,基督教民主党)、外交大臣伊娜·埃里克森·瑟雷德(Ine Eriksen Søreide,保守党,女)等。

【司法机构】 法院独立行使职能,分三级:最高法院,6个高等法院,64个区、市初审法院。此外还设有劳资纠纷法院、社会保障法院、土地认证法院等。最高法院设1名院长和19名大法官,院长为图莉尔·玛丽·厄于耶(Toril Marie Øie),2016年3月就任。检察院隶属司法部,总检察长为约恩·西居尔·马乌吕德(Jørn Sigurd Maurud),2019年11月就任。

【政党】 全国有20多个注册政党。

1.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执政党,1884年成立。代表金融、航运和工商业大垄断资本利益,强调自由市场竞争,坚定拥护加入欧盟。党员2.9万人。主席埃尔娜·索尔贝格。

2.自由党(Liberal Party):执政党,1884年成立。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反对极端垄断和社会化,主张国际参与。党员7000人。主席居里·梅尔比。

3.基督教民主党(Christian Democratic Party):执政党,1933年成立。维护基督教传统道德观念,反对加入欧盟,支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援。党员2万人。主席谢尔·英格夫·罗普斯塔。

4.工党(Labour Party):在野党,1887年成立。挪第一大党。对内主张实行福利社会,实现充分就业、可持续发展、公正分配和加强社会福利。对加入欧盟持积极态度。党员5.3万人。主席约纳斯·加尔·斯特勒(Jonas Gahr Støre)。

5.进步党(Progress Party):在野党,1973年成立。对外国移民和申请避难者态度较苛刻,赞成加入欧盟,主张减税。党员2万人。主席西芙·延森(Siv Jensen)。

6.中间党(Centre Party):在野党,1920年成立。代表农场主和家庭农户利益,坚决反对加入欧盟。党员1.9万人。主席特吕格韦·施拉斯沃德·维杜姆(Trygve Slagsvold Vedum)。

7.社会主义左翼党(Socialist Left Party):在野党。1975年成立。奉行激进的社会民主主义路线,反对加入欧盟。主张外交上对美国相对独立,注重环保。党员1.2万人。主席奥于敦·比约洛·里斯巴肯(Audun Bjørlo Lysbakken)。

其他政党:绿色环境党(The Green Party)、挪威共产党(Norwegian Communist Party)、红党(The Red Party)等。

重要人物

国王哈拉尔五世:1937年生。1940年4月德国入侵挪威后,随其母及两个姐姐侨居美国,战后回国。1955年入挪威军事学院学习。1960年至1962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1984年获英国约克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77年获陆海空上将军衔。1957年9月被立为王储,1991年1月21日即位。1985年4月以王储身份访华。1997年10月偕宋雅王后对华进行国事访问。2008年8月偕宋雅王后来华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并观赛。2018年10月偕宋雅王后对华进行国事访问。

首相埃尔娜·索尔贝格:1961年生。社会、政治、统计和经济学硕士。1989年起任议员,历任议会财政、地方事务、选举、卫生与护理、外交与国防事务等委员会委员。2001至2005年任地方政府与地区发展大臣。2004年起任保守党主席。2013年10月起任首相。2006年以议会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席身份访华。2017年4月对华进行正式访问。

经济

挪威是拥有现代化工业的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较快,80年代有起有落,90年代初因取消石油生产限额,收入剧增,外贸顺差大幅增加。1990年成立石油基金,2006年更名为“政府养老基金—全球”(即主权财富基金)。在油气出口巨额收益的支撑下,近年来挪经济状况良好,失业率和通胀率维持在较低水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挪政府出台了一揽子应对方案,挪经济未受明显冲击,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稳定并重新实现连续增长。2014年以来,受油价下跌影响,挪油气产业投资减少,经济增速放缓,但基本面保持良好。

  • 2019年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 国内生产总值:约4018亿美元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7.5万美元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2%
    • 失业率:3.7%
    • 挪主权财富基金市值:约1.16万亿美元(2020年9月)

【资源】 油气、水力、森林、渔业资源丰富。截至2018年底,原油及天然气预计总储量为156亿立方米(石油当量),已开采47%。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水电资源约2140亿度/年,已开发62%。北部沿海是世界著名渔场。

【工业】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海洋石油、化工、航运、水电、冶金等尤为发达。欧洲重要铝、镁生产国和出口国,硅铁合金产品大部分供出口。20世纪70年代,挪近海石油工业兴起,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挪现为世界第三大天然气出口国,第八大石油出口国。

【农林渔业】 近三分之一国土在北极圈以内,农业面积98.2万公顷,仅占国土面积2.6%,其中牧草地65.2万公顷。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蛋、奶制品基本自给,蔬菜水果主要依靠进口。森林覆盖率占国土面积37%。渔业是重要的传统经济部门,养殖业以三文鱼为主,主要捕捞鱼种为鳕鱼、鲱鱼、鲐鱼、毛鳞鱼等。

【服务业】 包括商业、旅游、运输、通讯、金融、建筑、房地产、公共服务等。主要旅游城市有首都奥斯陆、第二大城市卑尔根等,西北部地区的峡湾和冰川等自然景观享有盛名。

【交通运输】 海运业发达。主要港口有奥斯陆、特隆赫姆和卑尔根,奥斯陆港年吞吐量约577万吨。主要机场有奥斯陆、卑尔根和斯塔万格。

【对外贸易】 主张自由贸易。外贸在经济中地位重要。主要出口原油、天然气、焦炭与精炼石油制品、金属、各类机械、渔产品。主要进口机械、机动车、电子光学产品、金属、化学原料及制品、食品。主要进口国包括瑞典、德国、中国等。主要出口国有英国、德国、荷兰等。2019年,挪货物进出口总额为1877亿美元,同比下降9.9%。其中,出口1026.8亿美元,同比下降15.7%;进口850.1亿美元,同比下降1.8%。对外贸易顺差176.7亿美元,同比下降49.8 %。

【对外援助】 重视对外援助,坚持将国民总收入(GNI)的1%用于外援。主要受援国有叙利亚、阿富汗、南苏丹等。

【经济团体和大公司】

挪威工商联合会(NHO):1989年1月成立,由雇主协会、工业协会和手工业协会合并组成,是挪最大的企业家组织,成员包括全国1万多个企业。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成立于1972年,是挪最大石油公司、北海最大原油生产商和西欧最大原油销售商。2006年底与挪海德鲁公司油气部合并,现拥有2.2万名员工。

挪威海德鲁公司(Norsk Hydro):创建于1905年,全球著名铝制品生产商。主要经营化工、轻金属、化肥、水电、食品、医药等,34.3%的股本为挪威政府所有。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有1.3万名员工。

公共保健体系

  在福利国家于20世纪逐渐出现的同时,挪威的公共保健制度以及看护和照看服务也随之不断扩大。1870年,平均4,000名病人才拥有一名医生,而到 1995年,这一比例已下降到每285名病人拥有一名医生。

  公共保健制度的经费来自税收,目的在于为所有居民提供平等的服务,而不论其社会地位如何。挪威的公共保健系统有22万名雇员,是挪威社会中最大的行业之一。

  公共保健系统由卫生与社会事务部管理。该部负责制订并监督国家的卫生保健政策。提供医疗服务的责任被下放到了城市和地区一级。各个城市负责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如全科诊所,而各个郡和5个医疗保健区则负责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如医院等。在公共医疗机构之外,一些私立医院和保健服务也获准开办。

  挪威保健政策面临的两项最大挑战,是医院排队的现象和人口老龄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老龄人口的比例迅速上升,因而产生了日益增多的医疗、康复、看护与照看服务的需求。

  挪威的第一批公共医疗设施建立于18世纪,并在19世纪末开始成立专科医院和精神病院。1900年以后,X光机和现代麻醉技术的出现,使现代化医院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力。1945年以来,挪威公共保健服务的发展一直遵循着国际潮流,充分利用抗生素、其他药物以及至今持续改善的医疗技术。

  内科医生一直是挪威公共保健系统的骨干力量,并经常为国家和地方的医疗改革开辟道路。

国家保险计划

  所有在挪威工作的公民及个人自动成为国家保险计划的成员。这个政府保险计划为其成员提供退休金(例如养老、抚养配偶、身体残疾)以及与工伤事故、普通事故、疾病、怀孕、生育、单亲家庭和丧葬有关的福利费用。“国家保险计划”和“家庭津贴保险计划”以及“幼年子女父母现金补贴制度” (kontantstøtte)共同构成了挪威最重要的总体保险制度。

  1999年末,大约110万人以国家保险计划为主要收入来源,其中包括大约90万退休养老人员。1999年,保险计划的总支出为1620亿挪威克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3.6%和约等于国民预算的34.3%。国家保险计划的经费来自政府及公司雇员、个体劳动者和其他参保人员的保险费、雇主的赞助费和政府划拨的款项。

  公共社会服务首先出现于18世纪。在那以前,贫困、残疾和老年人由家庭、教会和单独的教区负责照顾。社会服务和国家保险的扩大是和工业化的进程相生相伴的。工业化带来了新的健康风险、更大的流动性和家庭联系的削弱。与此同时,工业化也为社会改革提供了经济基础。1895年的挪威工厂工人事故保险计划被逐步扩大到其他行业,随后而来的是疾病和老龄福利(1936年)、失业福利(1939年)、残疾福利(1960年)和遗孀与单亲母亲福利(1964)等制度。1967年,二战之前实施的社会福利被全部合并到国家保险计划中。这个计划给付的金额取决于个人所获得的“退休点数” 。

生活水平

挪威:皮特福斯(Petter Foss),图片来源:挪威外交部(MFA Norway)

  最近十年挪威多次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评为世界上最适于居住的国家。挪威也在国际经济论坛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被列为世界上男女最平等的国家之一。

  挪威人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寿命要长。2008年新生女婴的预期寿命是将近83岁,新生男婴的预期寿命是将近78岁。人口的总体健康状况显示良好,婴儿死亡率极低。受教育率几乎是100%。差不多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完成了高中学业。在挪威找不到赤贫的现象。和其他欧洲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相比,挪威的相对贫困线比较低。

  挪威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高,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也较为平等。社会各阶层性别平等的程度亦很高。作为一个福利国家,挪威实行全民公共医疗制度。医疗经费来自于税收和国家保险计划。国家保险计划面向所有公民与居民,负责提供大量社会福利。

  1900年以来,挪威的公共和个人消费都有大幅度增长,而近几十年获得的财富,主要来源于在北海水下发现和开发的石油和天然气。由于现代化和城市化带来的越来越多的压力,稳定的传统定居方式已经被更大的流动性所取代。人们更加频繁地搬家或更换工作。

父母产假金和父亲产假

  挪威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父亲休产假的国家。为了鼓励更多的男子参与对孩子的养护,产假中的10个星期是专门保留给父亲的。

  父母产假金的目的是为了使父母有可能把职业生涯和对孩子的养护结合起来。 这个产假金制度为挪威在生育率和妇女职业参与率方面在都欧洲都首屈一指起了积极的作用。

  挪威父母可以选择休46个星期产假拿100%工资或者休56个星期产假拿80%工资。

  自从1977年起父亲就有和母亲分休产假期的可能性。但在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只有2 - 3% 的父亲使用了这一可能性。

  1993年为了鼓励更多的父亲在孩子出生第一年的时候参与对孩子的养护, 出台了父亲产假期的规定. 目前产假中有10个星期是专门分配给父亲的. 如果父亲不使用这个配额,对这个家庭来说, 这段产假就作废。

  这个规定的效果是惊人的。2008年90% 的父亲使用了父亲产假期。休比规定的父亲产假期更长产假的父亲比例也在增加。2008年有16,5% 的父亲休了比规定更长的产假. 在2000年同类的比例是11%。

  父亲产假期的规定增强了男人从孩子出生与孩子之间的感情纽带. 这一规定的积极作用大大超过了产假期本身. 例如男人在分担子女赡养权的离婚案中越来越多地提出男女平等的要求. 2009年议会公布了关于男人, 男人的角色和男女平等的专门提案 在同类提案中这项议会提案在世界上是首次。

  关于父母分休产假的辩论 关于父母产假的辩论仍然没有停息。男女平等和反歧视事务监察官Beate Gangås建议产假三分制, 母亲休三分之一, 父亲休三分之一, 最后的三分之一自由选择. 目前为止极少党派赞成这个建议。不过各政治党派一致同意父亲产假期规定是促使更多父亲休产假的一个有效的手段。所以2009年父亲产假期被从六个星期扩展到了十个星期。

军事

国王为名义上的最高统帅。内阁通过国防大臣掌握全军。最高作战指挥机构为最高国防司令部,国防司令埃里克·克里斯托弗森上将(Eirik Kristoffersen,2020年8月上任)。奉行与美国和北约结盟的防务政策,建有北约军事基地。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12个月。现役军人和文职人员共约1.6万人。自1947年以来先后参加40余项国际维和行动,参加人员约6万人次。

文化

语言

  挪威的官方语言是挪威语,属于和丹麦、瑞典语关系密切的北日耳曼语系。在多数情况下,操挪威、丹麦和瑞典语的人可以较容易地互相理解。

  挪威的地理和居住条件产生出无数种地方和地区方言。它们如今仍然享有巩固的地位。挪威语有两种官方书面语言形式,一种是“书面挪威语” (Bokmål),一种是“新挪威语”(Nynorsk)。“书面挪威语”是根据丹麦-挪威语言,在丹麦书面文字的基础上配合挪威东部方言的发音发展而来的。“新挪威文”则由语言学家伊瓦尔·奥森在19世纪50年代根据挪威西部各种方言编纂而成。

  尽管“书面挪威语”在奥斯陆和大城市中使用得较为广泛一些,她与“新挪威语”具有平等的官方地位。使用“新挪威语”的人约占人口总数的10至15%,主要在西部沿海地区。另外“新挪威语” 也使用在政府公文、文学作品、戏剧艺术、公共广播和教堂仪式上。

  目前,以萨米语为母语的挪威人口约为数2万。萨米语是芬兰-乌戈尔语的一个分支,其渊源与挪威语同样古老。在挪威北部的卡拉约卡·卡拉谢卡、郭夫达格埃德努·卡托凯诺、翁加嘎·内斯比、泊桑格、迪特努·塔纳和盖弗特纳·卡弗约德地区,北萨米语和挪威语具有同等的官方地位。

  由于以非挪威语为第一语言的移民与难民数量的增加,目前在挪威的小学中可以接触到大约110种不同母语。如今,英语是挪威最重要的国际交流外语,其次是德语和法语。此外,约有4000名患有听力障碍的人士使用挪威手语。挪威手语分为两种,分别产生于位于奥斯陆和特隆海姆、历史最久的聋哑学校。

宗教

  挪威有一个以福音路德教派为基础的官方基督教国家教会。虽然挪威没有实行政教分离的政策,但是根据1964年的宪法修正案,所有居民都有自由信奉宗教的权利。挪威原住民的十分之九是挪威国家教会的成员。

  在挪威,宗教信仰基本是个人的事情。虽然多数人声称宗教对他们十分重要,但宗教信仰一般并不是通过积极参加有组织的宗教团体活动来表达的。虽然大约88% 的人口属于挪威国家教会,但是只有10%的人每月参加教堂弥撒或出席其他和基督教有关的聚会超过一次。

  其他宗教团体的成员约占人口的5.9%,而人口的6.2%不属于任何宗教社团。挪威国家教会之外最大的宗教和生活方式团体依次是以“挪威人道主义协会”为代表的“人道主义运动”(63,000人)、伊斯兰教(60,000人)、“五旬节运动”(45,000人)、罗马天主教会(40,000人以上)、福音路德派自由教会(20,000人)、卫理公会教会(13,000人)和几个规模较小的自由教会。

  挪威大约于公元1000年开始皈依基督教。这是通过贸易联系和维金时期的袭击征战接触基督教欧洲的共同结果。盎格鲁·撒克逊教会以及德国和丹麦教会的传教活动也有助于使基督教的影响超过传统北欧神话的诸神和萨米人的自然崇拜。

  信奉基督教的挪威在1537年宗教改革之前曾属于罗马天主教教会。不准世俗传教的禁令于1842年解除,因而产生了一些自由教会运动和挪威教会内的强大世俗组织。如此一来,挪威教会界便和保守的基督教解释与积极的传教活动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挪威国家教会

  挪威的教会是以挪威国王为首的基督教国家教会,而国民议会则是最高的立法机构。王室有义务信奉福音路德派。

  从实际上讲,教会的管理和控制是由国王议政会负责的。文化与宗教事务部负责行政事务,而议会则负责通过与教会有关的立法和预算。所有的主教和教长均由政府任命。最高的神职机构是宗教大会。

  挪威在宗教改革之前信奉罗马天主教。在宗教改革时,国王于1537年颁布的敕令宣布挪威皈依基督教,并且成立了国家教会。挪威教会在18世纪期间受到虔诚主义的影响。虔诚主义是来自德国路德教派宗教复兴运动的注重个人修养的宗教流派,强调信仰与行为之间的统一。虔诚主义者积极努力将天主教的信仰和伦理与个人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例如实施坚信礼(1736年)和开办民间学校(1739年)。在这个时期,挪威的虔诚主义者对传教活动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尤其在格陵兰和挪威北部的萨米族地区。

  从17世纪初开始,正统路德派在挪威居最高统治地位,在很长时期内不允许任何挪威国家教会之外的宗教派别存在。在19世纪,宗教复兴运动席卷挪威,世俗传教士 – 未经任命和神职训练的福音派教士 – 开始不经官方教会批准自行宣讲圣经。不准世俗教士传教的禁令于1842年被解除。通过19世纪的福音派宗教复兴运动,虔诚主义者在挪威更加站稳了脚跟,开始公开抗议在他们看来官方神职人员对宗教信仰的半心半意的行为。因此,挪威的国家教会和丹麦、瑞典的教会不一样,在这一期间和虔诚主义与强大的世俗运动产生了联系。

  世俗运动的理想及其对基督教的保守解释,逐渐开始影响挪威的神职人员。自由派与保守派之间的紧张对峙,成为挪威基督教界20世纪的特点,特别是他们对圣经历史研究的不同看法。然而,从80年代以来,在有关宗教和神学的观点上出现了更加多元化的现象。

  世俗传教的合法化,也为各色各样的基督教自由教会的出现铺平了道路。在这些教会中,规模最大的是“五旬节运动”,其他主要的自由教会包括“挪威福音路德派自由教会”和“挪威浸信会联盟”。罗马天主教会于19世纪50年代重新成立,目前正在蓬勃发展,信徒人数也日益增多。

其他宗教社团

  近几十年来,挪威出现了一些其他宗教社团。1964年,宪法第二条被修订,以确保挪威一切宗教的自由。1969年,挪威又开始实施一项针对所有登记宗教和生活方式团体的国家资助计划。这导致了挪威社会中宗教信仰的更加多元化和更高的宽容度。如今,各种宗教团体通过多种场合进行广泛的交流互动。

  最大的生活方式团体是挪威人道主义协会。这个组织为其成员提供了不同于基督教生命范畴的宗教仪式,例如民间坚信礼仪式。该协会也深深卷入了有关替代目前学校教育中讲授基督教义办法的讨论。

  近几十年来,其他世界性宗教的存在,主要是伊斯兰教,在挪威的公共生活中变得日益显著。在挪威居住的穆斯林多数为什叶派,人数在55,000到65, 000之间。在挪威登记的佛教信徒为6,000人,多数是越南人的后裔。登记的印度教徒大约有1,500人,而具有100多年历史的犹太社团人数大约有 1,000。

  对于少数派宗教的代表而言,宗教政策上最有争议的问题,是学校中的宗教教育。挪威国家教会规定在所有公立学校中讲授基督教的基本教义。虽然如此,近年来一些自由教会和生活方式团体开办了私立学校。

婚姻

  对于婚姻,挪威有比较开明的政策,婚姻,同居以及同性恋伴侣都是受到法律支持的,在税收上,这三种关系都可以享有政府对于家庭的法律保障。2007年,挪威立法机构就是否允许同性恋家庭合法收养小孩开会时,舆论普遍认为通过的机会很大。直至2008年6月11日,挪威国会通过《同性婚姻法》,使挪威成为全球第六个允许同性注册结婚的国家,新婚姻法于2009年初正式生效。新婚姻法列明同性伴侣可享有相等于异性伴侣的权利,包括可在教堂举行婚礼、领养、甚至人工受孕。

  移民政策上,有合法证据的同居关系和婚姻关系一样,都可以申请家庭团聚移民。但是如果男方是挪威人,而女方不是时,非婚姻内生子不能获得挪威国籍,易言之非婚生子跟随母方的国籍。同时,在挪威,离婚必须经过一年的分居期,期满后才可申请离婚。

文学

当代文学

  挪威当代文学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受到读者的欢迎。一些目前最著名的作家包括乔斯坦·贾德(Jostein Gaarder ,1952-)(另见“儿童文学”章节)、埃里克·福斯纳斯·汉森(Erik Fosnes Hansen ,1965)和拉尔斯·索比耶·克里斯滕森(Lars Saabye Christensen ,1953)。近30位挪威当代作家的作品被翻译成为10多种不同文字,每年有数百部挪威文学作品被出售给国际性出版社。挪威犯罪文学女作家,如金 ·施莫格(Kim Småge)、尤妮·林德尔(Unni Lindell)和凯伦·福苏姆(Karen Fossum)在国外获得广泛承认。拉尔斯·索比耶·克里斯滕森、尼科莱·弗罗贝纽斯(Nikolaj Frobenius ,1965-)和鄂伦德·罗埃(Erlend Loe ,1969)是当代挪威小说家中同时从事电影剧本创作的作家。

  北欧国家之间的关系因为语言与文化背景上的共同之处而受到加强。作为推广北欧文学的一部分努力,北欧部长理事会 – 一个包括冰岛、芬兰、瑞典、丹麦和挪威的国际组织 – 每年为五国之一的一位作家颁发一个文学奖项。自从1962年开始颁奖以来,已有8位挪威知名作家获得了这个奖项。获奖者包括塔尔耶·维索斯(Tarjei Vesaas ,1897-1970)、约翰·伯根(Johan Borgen ,1902-1979)、夏尔坦·弗罗格斯塔(Kjartan Fløgstad 1944-)、达格·索尔斯塔(Dag Solstad 1941-)、赫比约格·瓦斯莫(Herbjørg Wassmo ,1942)厄伊斯坦·勒恩(Øystein Lønn ,1936)、杨·谢尔斯塔(Jan Kjærstad ,1953-)和拉尔斯·索比耶·克里斯滕森。

  许多人认为达格·索尔斯塔是挪威作家中描写当代意识的翘楚。他的早期作品尤为引起争议,迄今已经创作了近30部作品。他是挪威唯一曾三度荣获挪威文学评论家奖的作家。

  赫比约格·瓦斯莫已经成为挪威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她曾经数度获奖,包括北欧理事会文学奖。她的获奖作品是《裸露的天堂》(Hudløs himmel ,1986)。这是图拉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图拉是一位德国士兵的女儿。书中描写了她在二战期间与挪威母亲共同生活和成长的经历。《蒂娜日记》(Dinas bok ,1989)于2002年被拍摄成电影,由法国演员杰拉德·德帕迪约担纲主演。和小说一样,这部电影获得了国际好评以及数个奖项的提名。

  杨·谢尔斯塔在振兴斯堪的纳维亚小说方面居功至伟。谢尔斯塔的作品反映了他的观点:一切文学都是创作的结果。他的小说利用丰富的个人阅历和感人的故事情节给读者提供了享受。谢尔斯塔2001年获得北欧理事会文学奖。获奖作品是《发现者》(Oppdageren ,1999)。这是描写虚构媒体人物乔娜斯·维尔戈兰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

诗歌

  挪威的诗歌有1000多年的历史,开始于9世纪斯堪的纳维亚吟唱诗人的创作。在中世纪,民谣、应景诗和名为“stev”的即兴诗是常见的作品。在民间故事以外,这些无名诗词构成挪威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教育逐渐普及 – 特别是在神职人员当中 – 赞美诗的创作成为挪威诗词表达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在19世纪初挪威羽翼未丰的建国初期,诗歌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挪威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之一,比昂斯特恩·比昂松(1832-1910),曾写过名为《是的,我们热爱这片土地》(Ja vi elsker dette landet)的诗作。这首诗后来成为挪威的国歌,在克里斯安尼亚(奥斯陆)首次演唱于1864年5月17日的挪威宪法日。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象征派诗人希格比昂·奥布斯菲尔德(Sigbjørn Obstfelder ,1866-1900)是挪威诗词界最重要的创新者。他的作品反映了对于生活的感叹和形象模糊的气氛。同时,他的声音带着强烈的个性,成为现代主义的早期代表。在现代主义者中还要算上罗尔夫·雅各布森(Rolf Jacobsen ,1907-1994)。他的自由体处女诗集《土与铁》(Jord og Jern ,1933)至今仍被视为是新颖的非传统之作。奥布斯菲尔德和雅各布森的作品都已被翻译成几种语言并作为欧洲现代主义的突出代表被收集到许多外文诗集中。

  其他在国内外受到欢迎的诗人包括乌拉夫·H·豪格(Olav H. Hauge, 1908-1994)和保尔·海尔格·豪根(Paal-Helge Haugen ,1945-)。豪格的诗作看似十分简单,却明显暗示出荷马、中国和日本古诗、古代北欧文学和圣经的内容。豪根的作品也往往比较简单并反对使用比喻的手法。即使是最小的生灵与事物,豪根也能揭示出它们潜在的诗意。诗歌在挪威今天仍然很受欢迎。很多当代作家有意将诗词作为一种表达方式,以加强其作品的和谐性与音乐性。这方面的重要作家包括埃尔德里德·伦登(Eldrid Lunden, 1940-)、格罗·达勒(Gro Dahle, 1962-)和图尔·乌尔文(Tor Ulven ,1953-1995)

  在20世纪60年代,挪威诗歌的潮流更多地转向非韵律、现代主义和实验主义技巧。70年诗歌的特征是政治和社会责任感,而80年代的作品则更倾向于表现美学。在90年代,上述两种倾向被有意地融和在一起。一部分诗词作者对前几十年的狭隘偏好持批评态度,许多作家选择以崭新的方式将政治与美学、内容与形式互相结合。虽然当代挪威诗歌总体表现出对于现实主义的强烈迷恋,但是很难将今天挪威诗人的表达风格和方式的丰富多样归结到某个单一的标准之下。

散文

  挪威有蓬勃发展的散文传统,年代始于丹麦-挪威联邦时期的作家路德维格·霍尔伯格(1684-1754)。

  挪威在1380-1814年之间曾是挪威-丹麦政治联邦的一部分。这一期间,丹麦文成为了政府和文学语言。挪威出生的霍尔伯格在创造丹-挪联合文学传统的过程中曾经起过核心的作用。霍尔伯格充满智慧的喜剧,对丹麦戏剧的发展产生过最重要的影响,而对挪威的影响则是主要围绕着他的史学著作和散文。18世纪晚期的挪威作家视自己为霍尔伯格人文主义经典遗产的继承和耕耘者。

  挪威在1814年加入了与瑞典的联邦。这个联邦延续到1905年。挪威在那一年获得承认,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在19世纪,挪威出现了两种书面语言。“书面挪威语”(Bokmål)将丹麦书面语的拼音符号转而用来反映挪威语的发音,创造出一种丹-挪混合语言。而“新挪威语”(Nynorsk)则是根据挪威西部的方言基础,作为一种新的文字形式被创制出来的。霍尔伯格的散文是奥斯蒙德·乌拉夫松·文耶(Aasmund Olavsson Vinje ,1818-1870)获得灵感的巨大源泉。文耶是率先用新挪威语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之一。他使用新挪威语撰写了从哲学、政治到文学、语言的言辞机智、发人深省的散文作品。

  随着19世纪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技巧娴熟的挪威散文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激进的左翼作家利用言辞尖刻的散文对有关文化和政治事务的问题表达了他们的信念与愤懑。

  近些年来,挪威作家开始提倡哲学散文。汉斯·斯夏福海姆(Hans Skjervheim ,1926-)是一位著名的非小说作家。他利用散文,以公开的方式阐述复杂的问题,以非学术语言对问题进行探讨,并对与人类生活有普遍关系的问题进行试验。

  散文在挪威的文学期刊上总是具有充足的版面,许多挪威作家在进行小说和非小说创作的同时也撰写散文。进一步而言,一些非小说作家在为更广泛的读者群写作时使用散文形式。特隆德·伯格·埃里克森教授撰写过有关思想史的散文和入门教材。社会人类学家托马斯·叙兰 ·埃里克森教授的文章《现代暴君》(Øyeblikkets tyranni ,2001)就是以散文形式出版的,以便使文章的内容较为清晰易懂。

游记文学

  挪威的传统游记文学往往是有关发现、考察和征服环境恶劣、遥远难及之地的故事。

  在19世纪后期,探险考察旅行与实地科学研究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在挪威,最佳的例子是双双发表过详细旅行游记的探险家弗里德约夫·南森(Fridtjof Nansen ,1861-1930)和罗阿尔·阿蒙森(Roald Amundsen ,1872-1928)。南森是一位多产作家,常用自己的图画作书中的插图。他的作品包括《首次穿越格陵兰》(På ski over Grønland ,1890)、《远征北极》(Fram over Polhavet,1897)《俄国与和平》(Russland og freden ,1927)和《亚美尼亚与近东》(Gjennom Armenia ,1927)。阿蒙森也发表了几部著作,包括《南极》(Sydpolen ,1912)和《极地探险生涯》(Mitt liv som polarforsker ,1927)。时至今日,这些杰出人物的作品仍然深深地打动着读者。

  另一位挪威探险家图尔·海耶达尔(Thor Heyerdahl ,1914-2002)的著作也被广为出版。他乘坐“孔-替基号”和“底格里斯”号草筏横越大洋的探险之旅被改编成为动人魂魄的游记和电影纪录片。海耶达尔还就他的研究和旅行活动出版过其他几部著作。

  探险作家海尔格·英斯塔(Helge Ingstad ,1899-2001)在纽芬兰北部沿海的朗索美多斯(L’Anse aux Meadows)附近发掘出一处北欧古代村落遗址,无可辩驳地证明威京人(Vikings)曾在1000年前在北美洲建立过居民点。英斯塔就其探险生涯发表过几部著作,包括《北极星下的土地》(Landet under Leidarstjernen,挪文版1959,英文版“Land Under the Pole Star”,1965)和《西征维茵兰》(Vestervej til Vinland,挪文版1965,英文版“Westward to Vinland”,1969)。

  较近些的挪威游记文学描写的主要是异域文化。军事记者奥斯娜·塞厄斯塔(Åsne Seierstad)在她的畅销小说《喀布尔书商》(The Bookseller of Kabul)一书中,描写了塔利班垮台后不久一个阿富汗家庭的生活。

儿童文学

  儿童与青少年文学自从18世纪作为独立的文学门类出现之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演变。即便是民间故事和神话,当初也不是为儿童而创作的。直到19世纪,它们才开始被视为儿童文学。

  挪威的第一部儿童读物出版于1798年。民间故事收集家约尔根·莫埃被认为是挪威首部儿童文学经典著作《水井和水塘的故事》的作者(I Brønden og i Kjærnet ,1851)。这部现实主义、不带伤感色彩的作品显然是为儿童而创作的。

  1890-1914年之间是挪威儿童文学的黄金岁月,大量低龄儿童书籍和故事获得出版。对于儿童文学的兴趣在二战之后再度兴起,其中包括青少年读物。鉴于战争的残酷性,公众喜欢田园的和非对抗性的故事。因为人们相信儿童需要保护,以免遇到世界上的危害。这个观点在20世纪60、70年代遭到一些作家的反对。他们认为最好让儿童了解现实中的问题。即使如此,不论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作家的创作态度都以教育和培养儿童为己任。

  在儿童和青少年文学的传播与发展方面,挪威广播公司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挪威最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家安娜-卡特·威斯特丽(Anne- Cath. Vestly ,1920-)、托比昂·埃格纳(Thorbjørn Egner ,1912-1990)和阿尔夫·普勒伊森(Alf Prøysen ,1914-1970)的作品在经过电台广播之后便广为人知。这些作家今天仍然十分受人欢迎。他们的作品已经被翻译为多种文字。

  几位更近代的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了旨在培养读者个人阅读和学习兴趣的教育性文学作品,教导青少年去反思人类在宇宙中的作用。名气最大的是乔斯坦 ·贾德(1952-)。他的小说《苏菲的世界》(Sofies verden ,1992)销售超过2000万册,已被翻译成为近50种不同文字。《苏菲的世界》不仅是一本青春期少年读物,也被用作初级哲学课的基础读本。挪威非小说儿童文学作家也获得了国际上的好评。爱立克·纽特(Eirik Newth ,1964-)的以科技为主题的青少年作品赢得过数个奖项(详见“科技文稿”章节)

  今天,挪威儿童文学进入了新的黄金时代。每年出版的儿童与青少年读物超过700种,作品被译成外文的作家的数量也超过了以往。作为保护和发展挪威文化及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努力,挪威文化委员会一直实施着一项“挪威当代小说和非小说文学采购计划”,每年向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发送1,550册,约100种小说和 20种非小说儿童作品。

诺贝尔奖获得者

  三位挪威作家在1903至1928年之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们的作品在奠定挪威现代文学的基础方面曾发挥核心作用。挪威与丹麦历经400年的联邦关系于 1814年被解除,但取而代之的只是与瑞典的联邦。这个联邦延续到1905年。由于争取民族独立的压力日增,以挪威语而不是以丹麦语为基础建立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压力随之高涨。

  比昂斯特恩·比昂松(Bjørnstjerne Bjørnson ,1832-1910)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发表《农夫的故事》(Bondefortellinger),为挪威文学带来了新的叙事风格与声音。比昂松的作品包括诗歌、长短篇小说和戏剧。作为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的同代人,比昂松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奖,“以表彰其高尚、华丽与才华横溢的诗歌。其诗歌以新鲜的灵感与罕见的纯洁精神而著称。”比昂松还从早期就参加了建立挪威国家剧院的运动。

  挪威的第二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克努特·汉姆生(Knut Hamsun ,1859- 1952)以《饥饿》一书获得文学上的突破。这是一部标志着新浪漫主义在挪威诞生的自传体小说。汉姆生于1920年获得诺贝尔奖,获奖作品是1917年出版的《大地的成长》(Markens Grøde)。汉姆生作品的特点是深切厌恶文明,相信土地是人类满足的唯一源泉。这种原始主义(及相伴的对一切现代事物的怀疑)在《大地的成长》中得到充分表达。这部小说常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他的早期作品通常以一位弃世者或流浪汉的形象作为中心人物,激烈地反对文明。在他的中期,激烈的态度让位给了青春不再的忧郁和听天由命的态度。汉姆生的著作被视为挪威文学的经典。他仍然是被翻译得最广的挪威小说家。罗伯特·弗格森(Robert Ferguson)在他受高度赞扬的《汉姆生传》(Enigma, The Life of Knut Hamsun, 1987)中将汉姆生誉为上世纪最重要、最有创意的文体家,声称没有哪位健在的欧、美作家不曾受到汉姆生作品有意或无意的影响。克努特·汉姆生共创作了40多部作品,其中包括数部经典之作。

  茜格里德·芸赛特(Sigrid Undset ,1882-1949)因其对中世纪生活的感人描写于1928年获得诺贝尔奖。她的《克丽丝汀·拉芙兰斯达忒》三部曲(Kristin Lavransdatter ,1920-1922)已经成为国际经典之作。芸赛特是位多产作家。她擅长讲故事,作品中结合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对人类生活的深刻理解。芸赛特的作品30 年代在德国遭禁并在二战期间由于纳粹的入侵被迫离开祖国挪威。她前往了美国,但继续支持挪威的抵抗运动。战后,她返回了祖国并因其文学创作和爱国行为获得 “圣·乌拉夫大十字勋章”。

音乐

  挪威音乐是国际乐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人们广泛熟知的名字包括勒伊克索普(Röyksopp)、奥斯陆爱乐交响乐团、杨•葛巴瑞克(Jan Garbarek)、阿尔纳•诺德海姆(Arne Nordheim)、玛丽•波伊娜(Mari Boine)、赖夫•乌佛•安德斯纳斯(Leif Ove Andsnes)、尼尔斯•佩特•莫尔瓦(Nils Petter Molvær)、 罗尔夫•瓦林(Rolf Wallin)、 图尔博内格罗(Turbonegro)、特卢尔斯•莫克(Truls Mørk)、布格•维塞尔托夫特(Bugge Wesseltoft)、挪威室内乐团和塞热纳•马内什音乐团(Serena Maneesh-法语,一个以演奏古典音乐为主的室内乐团)。

古典音乐

  挪威的古典音乐界大大得益于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 1843-1907)。虽然挪威只是在他去世两年前才获得独立,格里格的作品和音乐会活动确保了这个新生国家在国际音乐领域享有巨大的声誉。挪威迟至1905年才获得独立的事实,大大影响了挪威的音乐历史。500年较少接触欧洲贵族和资产阶级主流文化传统的状况,致使挪威在文艺复兴与巴罗克音乐的领域里贡献甚微。

  尽管如此,格里格还是有一些颇有影响的前辈。哈夫丹•夏鲁夫(Halfdan Kjerulf ,1815-1868)在19世纪中叶因其创作的钢琴作品、民谣与合唱音乐而享有盛誉。在19世纪中叶的同一时期,挪威小提琴大师乌勒•布尔(Ole Bull ,1810-1880)在欧洲和美国有过辉煌的音乐生涯。这两个人物是今天挪威古典音乐事业发展的开路先锋。格里格和布尔在卑尔根国际音乐节上仍然是中心人物,特别是在爱德华•格里格博物馆的音乐厅和在位于吕塞恩的布尔的故居。

  今天的挪威古典音乐界也拥有一些代表性团体和人物,包括奥斯陆爱乐交响乐团、卑尔根爱乐交响乐团、挪威室内乐团、钢琴家赖夫•奥佛 •安德斯纳(Leif Ove Andsnes)、大提琴家特鲁斯•莫克(Truls Mørk)和女高音歌唱家苏威•克林格布(Solveig Kringelborn)。

  在格里格和布尔的辉煌时期和目前的一批顶尖音乐家之间,也有一些国际知名的独唱、独奏家,如女高音茜斯腾•弗拉格斯塔(Kirsten Flagstad ,1895-1962)。当前的一批国际著名独唱、独奏家、乐队和交响乐团则得益于挪威在音乐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投资。首先,公共音乐教育被建立了起来,然后,开始组织了一些音乐节并在全国各大城市建设了音乐厅。这方面的下一个重大项目是在奥斯陆建设挪威国家歌剧院。2008年秋,挪威国家歌剧团将搬入该新建的国家歌剧院。

  挪威作曲家把爱德华•格里格的传统风格一直保持到今天。在格里格去世后,最伟大的作曲家无疑是克里斯蒂安•辛丁(Christian Sinding,1856-1941)。辛丁的音乐语汇明显受浪漫主义影响。即使欧洲大陆的无调性音乐潮流开始影响挪威音乐,作曲家中的一个中坚核心人物仍然继续使用格里格的有调性和民族浪漫主义元素作为音乐创作的素材。这些人物中包括戴维•蒙拉德•约翰森(David Monrad Johansen ,1888-1974)、路德维格•伊尔根•阎森(Ludvig Irgens Jensen ,1894-1969)、哈拉尔•萨弗鲁(Harald Sæverud ,1897-1992)、克劳斯•埃格(Klaus Egge ,1906-1979)、盖尔•特维特(Geirr Tveitt ,1908-1981)、厄伊斯坦•索莫菲尔德(Øistein Sommerfeldt ,1919-1994)和约翰•克万达尔(Johan Kvandal ,1919-1999)。在当代作曲家中首推作曲家拉格纳尔•索德林德(Ragnar Söderlind ,1945年出生)与这种传统风格最密切。

爵士音乐

  挪威的爵士乐音乐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国内外获得成功。像杨·葛巴瑞克(Jan Garbarek)、卡琳·克罗格(Karin Krog)和特尔耶·利普达尔(Terje Rypdal)这样的演奏家在爵士音乐界闻名遐迩。尼尔斯·P·莫尔瓦(Nils Petter Molvær)、茜塞尔·恩德雷森(Sissel Endresen)和布格·维塞尔托夫特(Bugge Wesseltoft)也在国际上获得好评。今天,演奏家,如特里格夫·塞姆(Trygve Seim)、保尔·尼尔森·勒弗(Pål Nilssen-Love)和哈康·孔斯塔(Håkon Kornstad),和乐队,如“原子” (Atomic)、“维布忒” (Wibutee)和“贾嘎爵士乐人” (Jaga Jazzist),全部属于国际爵士乐坛的精英。近年来,挪威的爵士音乐在增长迅速的挪威公众群体中越来越受欢迎,而在国际市场上甚至表现得更加出色。虽然,这应主要归功于音乐家本身的才华,但这也是爵士音乐界总体目标明确的努力和深思熟虑、计划周密战略的结果。公共机关也对这些努力给予了密切的配合。

  挪威爵士音乐论坛是一个功能良好的组织,其现有成员包括大部分挪威爵士音乐家(400人)、爵士乐俱乐部(60家)和爵士音乐节(20个)。该组织划分为位于博德、特隆海姆、卑尔根、克里斯蒂安桑和奥斯陆的五个地区爵士音乐中心。这些地区爵士音乐中心成为其专业领域内的重要信息与专业知识的来源。这些中心根据与所在城市、郡和国家达成的协议,按年度获得运作经费。挪威文化事务委员会是各级政府机关的代表。每个中心有一个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核心,但是大部分工作是由当地的志愿者和热心人士完成的。

  挪威爵士音乐界目前所享受的成功,应归功于在组织和提供教育机会方面所采用的高标准。最近全国各大学和学院新开办的节奏学习课程,为这些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位于特隆海姆的挪威科技大学的爵士音乐课程,特别有助于使挪威在爵士音乐教育方面居领先地位。由于上述努力,挪威的爵士音乐现状被誉为是当今欧洲最具创意的之一。

  将学习节奏的培训课程引进高中和艺术学校教育,也将使儿童与青少年更加深刻地理解爵士音乐。全国各地的大量演奏新手,就是在学校乐队和其他业余场合开始其音乐生涯的。这将确保爵士音乐界能够在广泛的基础上选拔人才。

  作为一种音乐类型,爵士音乐的市场不但在近年来有所扩大,挪威的爵士音乐节也获得了更加广泛的承认。挪威的20多个高质量爵士音乐节每年吸引着日益众多的观众。这些音乐节为挪威的爵士音乐家提供了工作机会,并使他们获得接触国际艺术家的途径。其他国家的艺术家能够为挪威音乐家提供灵感并使他们得以扩大听众范围。

当代音乐

  挪威的当代无调性艺术音乐之父是法尔坦•瓦伦(Fartein Valen ,1887-1952)。瓦伦是个才华横溢的人,能操12种语言,总把自己包裹在一个充满缄默神秘色调的他的同代人难以理解的微妙世界中。虽然他曾在柏林接受教育,但是瓦伦认为他自学巴赫的对位法才是他音乐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他基于不和谐音创造一种复调音乐的设想,产生出了一个12音律体系。他的这个体系是与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önberg)平行的,但是独立发展起来的。

  挪威当代音乐在挪威的音乐生活中扮演着积极、显著的角色。新音乐,当代音乐国际学会挪威分会在这方面担当着关键性的角色。这个组织由作曲家褒丽娜 •霍尔(Pauline Hall ,1890-1969)于1938年建立。在巴黎的生活激起她发现新领域的激情。今天,当代音乐已经建成一个覆盖全国的当代音乐网,并通过他来推动和鼓舞当代音乐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发展。

  挪威作曲家历来就有不停顿地推进自己的事业,争取成为得到国内、北欧和国际承认的作曲家及创造自己的组织,争取自己的权利的传统。过去多年来,许多挪威的知名作曲家先后成为新音乐的领导人。褒丽娜•霍尔(Pauline Hall)是挪威少数几个印象派作曲家之一。继她之后出现了芬•莫腾森(Finn Mortensen ,1890-1969),序列主义的倡导者;而后是电子音乐的代表人物阿尔纳•诺德海姆(Arne Nordheim)。曾经担任过这个组织主席的还有廓尔•寇尔伯格(Kåre Kolberg)、约翰•佩尔森(John Persen)和奥斯•黑兹特罗姆(Åse Hedstrøm),所有这些人都是备受人们尊重的作曲家。佩尔森和黑兹特罗姆都曾经担任过挪威影响力最大的当代音乐节 – 乌尔迪玛•奥斯陆当代音乐节(Ultima – Oslo Contemporary Music Festival) – 的总监。

  阿尔纳•诺德海姆(1931年出生)在当今的作曲家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他居住在位于奥斯陆的王宫附近的政府荣誉住宅格罗腾别墅。这是一项授予本国最杰出艺术家的终生奖励。在他的同行中,享有国际声誉的还包括出生于意大利的安东尼奥•毕巴罗(Antonio Bibalo)和爱德华•哈格鲁普•布尔(Edvard Hagerup Bull)。再下一代的作曲家有乌拉夫•安东•托梅森(Olav Anton Thommessen)和拉塞•图尔森(Lasse Thoresen)。他们二人在作曲的同时,均在挪威音乐学院担任颇有影响的作曲教授。其他人包括赛西莉•奥尔(Cecilie Ore)、罗尔夫•瓦林(Rolf Wallin)和阿斯比昂•绍顿(Asbjørn Schaathun)。年轻的一代包括庸•厄伊文•奈斯(Jon Øyvind Ness)、埃温德•布埃纳(Eivind Buene)、玛雅•拉克耶(Maja Ratkje)和拉什•彼德•哈根(Lars Petter Hagen)。

流行音乐

  今天,挪威的流行、摇滚、都市青年、金属、R&B和电子音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流行。 流行音乐乐队和艺术家,如洛伊科索普(Röyksopp)、特伯尼格罗(Turbonegro)、 瑟拉纳•马内什(Serena Maneesh)、 茜塞尔(Sissel)、安尼(Annie)、马德鲁格达(Madrugada)和 “贾嘎爵士乐手”(Jaga Jazzist)等都是挪威流行音乐的代表人物。另外,由于大批其他富有活力的乐队和新唱片公司的出现,今天的挪威流行乐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丰富多彩。

  今天在挪威有一个庞大活跃的摇滚音乐舞台。声名显赫的摇滚乐队数量繁多,其中包括“凯撒乐队(Kaizers Orchestra)”、 “大爆炸(Big Bang)”、 “马德鲁格达(Madruggada)”、“护身符(Amulet)”、 “瑟拉纳•马内什(Serena Maneesh)”、 “摩托灵魂(Motorpsycho)”、 “动物阿尔法(Animal Alpha)”、 “JR•欧文(JR Ewing)”等乐队在挪威乐坛都具有稳固的地位,并在每次成功的巡回演出后都提高了他们在国外的声誉。 音乐风格不那么张扬的艺术家包括“圣托马斯(St. Thomas)”、”托马斯•蒂伯达尔(Thomas Dybdahl)” 和 “按内•布伦(Ane Brun)” 以及 ”华盛顿(Washington)”、 “小多数(Minor Majority)”、 “萨尔瓦托多(Salvatore)”和”白桦树(The White Birch)”等组合的表现能力都得到国外音乐评论家的赞扬。

  挪威的流行音乐界拥有一批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歌曲作家和表演家,其中包括波蒂娜•泽特里兹(Bertine Zetlitz)、桑德雷•勒撤(Sondre Lerche)、玛丽亚•梅娜(Maria Mena)和“蜉蝣小组”(Ephemera)。在年轻的一代艺术家中,比较突出的是玛丽昂•拉雯(Marion Ravn),她曾是“M2M”二人组合中的一半,现在是独唱演员,已经和不少国际大公司签约。“M2M”二人组合中的另一半马利特•拉森(Marit Larsen)也将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与此同时,“阿哈”乐队的年纪稍长一些的老艺术家们,在获得重大国际性突破近20年之后风头依然甚健, 不论是唱片销售还是舞台演出都很成功。挪威另一位歌坛常青树,深受人们欢迎的老歌手就是茜塞尔(Sissel), 她目前正集中精力扩大国际影响,尤其是在美国。

  目前,统治挪威电子乐坛的都是最流行的挪威音乐出口的大品牌,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洛伊科索普(Roeyksopp)”。然而,这个分别来自特隆姆瑟和卑尔根的二重奏小组并不是唯一能够创作优美温柔电子风琴音乐旋律的组合。艺术家,诸如贾嘎爵士乐手(Jaga Jazzist)、Xploding Plastix、拉尔夫•梅厄兹(Ralph Myerz)、杰克•海伦乐队(Jack Herren Band)、林德斯特姆(Lindstroem)、托马斯王子(prins Thomas)、电子摇滚(Datarock)、弗兰克(Flunk)、百慕大三角(Bermuda Triangle)、超级静默(Supersilent)、冰霜 (Frost)、 斯特恩克朗(Sternklang)和比昂•托斯克(Bjørn Torske)等艺术家们也都灌制了许多唱片并经常举行演出。

  挪威语演唱是挪威都市青年音乐舞台的特色,其代表人物有佟特凡(Tungtvan)、克罗夫纳(Klovner i Kamp)和卡普•蒂姆(karpe Diem),以及直接从美国东海岸传来的一种乐坛表演形式(up –and- coming)正在崭露头角。而这方面的主要表演者有艾奎塞兹(Equicez)、纸男孩(Paperboys)、沃劳克斯(Warlocks)和T制作(Tee Productions)。

  金属音乐是挪威音乐出口的传统大项。这方面的乐队有萨迪利空(Satyricon)、红色收获(Red Harvest)、迪姆•博吉尔(Dimmu Borgir);恩斯拉乌德/美汉姆(Enslaved and Mayhem)在挪威和国外都有大批忠实的乐迷。 国际音乐新闻报道认为挪威的金属音乐已进入该音乐领域的最佳代表之列。

  挪威的根土和乡村民族音乐也正在茁壮成长,以其不菲的收入、倍受欢迎的音乐节活动和忠实的听众而占有牢固的地位。挪威语的艺术家,如海宁•克威特内斯(Henning Kvitnes)和优那斯•菲德(Jonas Fjeld)都是这一行当里极为成功的人物,他们灌制的唱片非常畅销并频繁地进行巡回演出。在这个广泛音乐领域里的其他重要艺术家还包括“家中呻吟”(Home Groan)和“国际奋斗与HGH(The International Tussle and HGH)”。

  像特隆海姆的明星之门(Stargate)和奥斯陆的瀑布(Waterfall)这样的音乐制作和录音公司在国际R&B音乐界已经树立了牢固的声誉。为国际级大牌艺术家,像米拉•克威(Mira Craig)、“生死”(Samsaya)和苏菲(Sofian)那样的挪威著名R&B音乐家重新混音、制作和写作歌曲,造就了一个生机勃勃、异常活跃的音乐群体,而且他们所获得的承认已经远远超越了挪威的疆界。

  新出现的年轻独立录音公司也有助于巩固挪威流行音乐的地位。如泰勒唱片(Tellè Records)、 小镇(Smalltown)、超级音响(Supersound)快速青年(Racing Junior)、黑气球唱片(Black Balloon Records)、月之雾(Moonfog)、迪巴特唱片(dBut Records)、 节奏服务(Beatservice)、北欧唱片(Rune Grammofon)和给我信任(Trust Me)等唱片品牌已证明是充满活力的新型乐队的重要供应商而开始在国内外建立名气。这些新兴起的品牌以出口为主,并已经建立了稳固的国际网络。

民间音乐

  和许多其他欧洲国家不一样,挪威的民间音乐传统是从未间断过的。因为民间音乐不断地代代相传,所以就没有恢复民间音乐的必要。尽管如此,民间音乐的演出场所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在过去10至15年里,专业化水平有所提高,今天的挪威民间音乐界拥有一些正在崭露头角、极为成熟的演奏家。

  挪威的民间音乐,不论是声乐或器乐,一般由独奏和独唱演员来演出。器乐曲目最经常是用小提琴或“哈丹格尔”小提琴(Hardanger fiddle)演奏的。后者被认为是挪威的民族乐器。“哈丹格尔”小提琴是一种有四到五对共鸣琴弦的提琴。这种提琴装饰华丽、制作方法与普通提琴略有不同。“哈丹格尔”提琴究竟是从普通提琴还是从中世纪的弦乐器演变而来的,专家们的看法不一。在挪威使用的其他传统民间乐器包括口弦琴 (munnharpe)、各种笛子、羊角喇叭(bukkehorn)、木管喇叭(lur)和挪威古筝(langeleik)。其中有些乐器源远流长。虽然有些挪威民间音乐也十分古老,但大量曲目产生于19世纪期间与之后。器乐曲目往往分为较为近代的、受中欧影响的传统舞曲(gammaldans),如华尔兹、莱茵舞和波尔卡,和较为古老的乐曲(bygdedans),如“斯普灵嘎尔”(springar)、“岗嘎尔” (gangar)和“利亚斯洛特”(lyarslått)(在国际上均使用挪威文名称)。“哈丹格尔”提琴使用共鸣弦的传统,加上调音技术的大量应用,赋予了这种乐器种类丰富的和声音调。这为一些挪威作曲家提供了灵感,包括著名的爱德华·格里格。

  挪威每年安排两次全国性比赛。“全国民间舞蹈音乐节”是较近代的“gammeldans”音乐的比赛,而“全国传统音乐比赛”则是较古老的 “bygdedans”音乐赛事,包括小提琴、声乐、民间舞蹈和古老器乐技巧的比赛。供民间音乐家和观众共同聚首的其他重要场合还有佛尔德民间音乐节、在博伊举行的特雷马克国际民间音乐节和在瓦尔德雷举行的约恩·西尔玛音乐节。

  挪威最著名的民间音乐家包括“哈丹格尔”提琴家克努特·布恩(Knut Buen)、哈尔瓦德·T·比约格姆(Hallvard T. Bjørgum)和安比约格·利恩(Annbjørg Lien);小提琴家苏珊娜·伦登(Susanne Lundeng);和声乐家阿格尼斯·布恩·嘎诺斯(Agnes Buen Garnås)、希斯腾·布洛腾·博格(Kirsten Bråten Berg)、奥德·诺德斯托加(Odd Nordstoga)和厄庸·格罗文·米伦(Øyonn Groven Myhren)。受欢迎的演出小组包括“马尤什图恩” (Majorstuen)、“克瓦兹” (Kvarts)、“廷德拉” (Tindra)、“德瓦格玛尔”( Dvergmål)和“乌塔拉” (Utla)。

音乐节

  挪威组办音乐风格各异、规模大小不同、选择面非常宽的200多个音乐节,包括室内音乐节、流行摇滚音乐节和 大型国家音乐节。有些节日是在充满迷人的值得参观饱览的异国情调,如午夜的太阳、极地长夜或壮观的自然景色的背景下举办。

  在挪威,曾经有许多年国际“音乐节”就是卑尔根国际音乐节的代名词。这个开创于1953年的音乐节,是受1898年在卑尔根举办的爱德华•格里格音乐节的启发而创办的。继 卑尔根音乐节之后,“玫瑰城市”莫尔德于1961年举办首届挪威爵士音乐节。这个音乐节后来成为挪威规模最大的音乐节之一。挪威历史最久的民间音乐节,挪威传统音乐舞蹈比赛,开始于1923年。这是一项民间音乐演奏家的大赛,但是长期以来观众将它视为挪威民间音乐的大展示。

  从1950年之后,挪威音乐节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音乐风格上都出现了迅猛地增长。5/6月份在卑尔根举行的国际音乐节是一个风格全面的盛会。从2006年开始这个音乐节将把重点转向北欧。挪威北方音乐节将午夜的阳光、美丽的景色和当地与挪威国内外音乐家的演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6/7月份的威斯特福德音乐节在威斯特福德郡各地举办音乐会。

  1990年以来,一些现代音乐节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于10月初举行的“乌尔蒂玛•奥斯陆现代音乐节”是其中规模最大的。而卑尔根在3月末举办的贝尔斯(Bears)音乐节则把重点放在青年作曲家身上。1月初在哈尔斯塔举办的“伊利奥斯”(ILIOS)现代音乐节,是为了欢庆在漫长的极地之夜结束后太阳回归的盛会。

  挪威还举办一些出色的室内音乐节。斯塔万格郡里瑟市和奥斯陆的夏季音乐节是由一些挪威最著名的音乐家举办的,而勒罗斯的冬季室内音乐节也是如此。此外,特隆海姆的室内音乐节也是一次国际室内音乐比赛。

  挪威还是一些爵士音乐节的主办地。7月上旬在康斯贝尔格举办的爵士音乐节和7月下旬在莫尔德举办的国际爵士音乐节,8月上旬的奥斯陆爵士音乐节包括大多数爵士音乐的种类。在复活节期间举办的沃萨爵士音乐节则既有爵士音乐也有民族音乐。8月中旬在豪格森的斯尔达举行的挪威国际传统爵士音乐节则主要注重传统爵士音乐。

  除了每年在挪威不同地点举办的挪威传统音乐舞蹈比赛,7月初在佛尔德和8月中旬在特雷马克郡的波伊举行的民族音乐节,是最主要的民族音乐活动。

  挪威的两个最受欢迎的摇滚音乐节是7月初在克里斯蒂安桑举行的的夸特音乐节和8月初在奥斯陆附近举行的厄雅音乐节。此外,还有一些专项的流行音乐节,如诺特登的布鲁斯音乐节和在复活节期间举办的“地狱”金属摇滚音乐节竟然令人啼笑皆非地安排在周五的耶稣受难日。

戏剧

  挪威最著名的剧作家是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易卜生常被称作是现代戏剧之父。据称,他的作品曾引起欧洲和美国戏剧发展的革命。他的剧作今天仍然受到人们欢迎,经常上演于世界各地。

  易卜生虽然出生与成长于挪威却选择长期居住在国外。他在意大利和德国共度过27年时间。然而,他却从来没有远离过自己的成长经历,在剧作中一贯以挪威作为背景。易卜生在戏剧中对社会进行分析、批判并娴熟地描写了人生的心理冲突。他的作品仍然是挪威以及世界上大量研究的对象。

  在易卜生身后,已经出现了新一代挪威剧作家。今天,为戏剧、电影、广播和电视提供作品的剧作家有230多位。其中几位在国际上获得了承认,包括茜塞莉 ·勒薇德(Cecilie Løveid ,1951)和庸·福斯(Jon Fosse ,1959)。勒薇德作品的特点是社会现代主义的。她在展现女性故事的过程中试验自己的叙事风格。她显然将抒情手法作为实验工具,对女性人物的处理应被视为是现代女性主义的一个分支。勒薇德还创作过诗歌、广播剧和儿童读物。

  庸·福斯在挪威国内外均是最受欢迎的当代剧作家。他的剧作呈简约主义风格,结构极为紧凑。其重复的形式是介乎于现实主义与荒诞主义之间的。他的语言富有诗意,显然受到摇滚音乐的影响。他的作品主要探索人际之间的关系 – 或关系的缺乏。福斯也创作小说、诗歌、散文和儿童读物。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为20多种文字。

戏剧团体

  在挪威,戏剧是一个较为年轻的艺术形式。最老的剧院,位于卑尔根的“国家场景剧院”成立于1850年,而第一个国家级剧院,位于奥斯陆的“国家剧院”(Nationaltheatret)则始建于50年之后的1899年。这也许部分地由于戏剧是一种都市艺术,而挪威当时是 – 现在仍然是 – 一个缺乏大都市的国家。尽管如此,挪威渐渐地开始成立其他剧院,首先在特隆海姆和斯塔凡格,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成立的剧院遍及挪威大部分地区。

  从1970到1980年,挪威政府与各地区合作创办了五个地区戏剧中心。如今,挪威有17个接受公共资助的剧院。有些剧院接受全额资助(“国家剧院”[Nationaltheatret]、“挪威剧院”[Det Norske Teatret]、“挪威歌剧院”[Den Norske Opera]、“国家巡回剧院”[Riksteatret]和卑尔根的“国家场景剧院”[Den Nationale Scene]),有些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资助。此外,奥斯陆市政府负责资助“奥斯陆新剧院”(Oslo Nye Teater)和两个较小的实验性戏剧团体“黑匣子剧院”和“开放剧院”( Det Åpne Teater)。“萨米民族剧院”(Beaivvás Sámi Teáht)过去由国家资助,现在则由萨米族议会(Sámediggi)负责资助。

  挪威的表演艺术公共拨款总额超过10亿挪威克朗(约1.128亿欧元)。绝大部分拨款由文化与宗教事务部发放。其余的拨款由地区政府分配。这意味着全国文化预算总额的近三分之一被用于补贴表演艺术。

  挪威的私营剧院为数不多,以上演闹剧和音乐剧为主。

  每年,挪威专业剧院的观众约有150万人次。易卜生的戏剧作品自然在挪威剧院的剧目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而庸•福斯(Jon Fosse)的新作品也是重头剧目。挪威的剧院也是面向国际的。剧院经常上演古典剧作家,如欧里庇德斯、莎士比亚、契柯夫、斯特林堡、莫里哀,和现代剧作家如田纳西•威廉斯、阿瑟•米勒、塞谬尔•贝克特、B•布莱希特和爱德华•阿尔贝以及当代作家如萨拉•凯恩、马里尤斯•封•马延堡、马丁•麦克唐纳和拉尔斯•诺伦的作品。

  挪威的演员和导演长期以来更多地倾向于从英国和美国,而不是从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寻找灵感。这一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新一代艺术导演的出现,使人们的视线日益集中于欧洲。一些杰出的外国导演也更频繁地关注挪威表演舞台。两个主要剧院,“挪威剧院”和“国家场景剧院”已经成为欧洲戏剧公约的成员,而西部沿海地区的戏剧中心,“我们的剧院”(Vår teatret),是“魔术网络” (Magic-Net)的积极成员。“魔术网络”是一个欧洲戏剧家、教育家、教师、青少年、导演和演员的交流组织。

表演艺术组织

  “挪威剧院与交响乐团协会”(NTO)既是一个雇主组织,也是一个致力于为挪威的剧院和交响乐团提供专业支持的网络。2006年其成员由29所剧院,包括奥斯陆的黑匣子剧院和卑尔根的卑尔根国际剧场以及9个乐团组成。“全国表演艺术协会”(DTS)是一个旨在促进独立舞蹈与表演艺术团体利益的组织。全国表演艺术协会2006年共拥有成员团体78个。这两个组织共同使用一个办公地点(Storgt.10B,NO-0155 Oslo),并共同主办一个有关表演艺术的网络新闻站(www.scenekunst.no,目前只有挪威文内容).。

  “挪威演员平等协会”是一个独立的组织,目的在于保护挪威演员的艺术、法律和经济利益。这个成立于1898年的协会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演员工会之一,也是代表挪威戏剧、电影、电视、广播和其它工作领域的专业演员的唯一全国性组织。

  “挪威舞蹈家协会”是舞蹈演员、编导以及舞蹈教育人员的组织,而“挪威舞蹈艺术中心”则负责促进舞蹈艺术、为媒体和公众提供信息并且也是一个负责提供专业知识和咨询的中心。

  “挪威剧作家协会”是一个独立作家的组织,其宗旨是保护挪威剧作家的艺术和经济利益以及促进挪威当代戏剧的发展。这个成立于1938年的协会目前拥有大约230名为舞台、影视和广播戏剧提供剧本的个体成员。

独立演出团体

  20世纪70年代对整体挪威文化事业,特别对表演艺术而言,是一个令人振奋、创新不断的时期。从1970至1980年,国家成立了五个地区剧院。与此同时,充满热情的年轻艺术家,在欧洲先锋派艺术,特别是在东欧和德国当代戏剧的影响下,创办了第一批独立演出团体。如今,独立演出团体是挪威戏剧界颇受欢迎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团体代表范围广泛的表演艺术,包括戏剧、舞蹈、氛围与形体戏剧(ambient and physical theatre)、儿童戏剧、说书艺术、新型马戏、木偶戏和当代歌剧。许多团体经常在挪威国内外的各个舞台上演出节目。有几个团体,如乔•斯特罗姆格伦表演团(Jo Strømgren Company)、巴克图鲁潘艺术团(Baktruppen)和格伦兰自由剧团(Grenland Friteater)均已获得国际赞誉。

  为了促进独立艺术家和演出团体的利益,1977年成立了“全国表演艺术协会”。该协会还负责管理挪威“全国表演艺术巡回演出网络”在挪威国内的巡回演出。这个网络派遣独立演出团体前往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全国巡回演出网络”是一个发行体系,负责挑选优秀剧目供各地方的演出组织者选用。“全国巡回演出网络”得到国家资助,目前的覆盖范围达到挪威全国19个郡中的16个。在教育领域国家积极推进文化艺术的专业教育。挪威制定了一项名为“文化背包”的专业文化教育计划,以便每年为小学和初中的青少年提供接触各种高档艺术和文化的表现形式的机会。在这个背景之下,“全国巡回演出网络”在向青少年提供专业表演艺术方面将担负越来越重要的责任。

  “挪威舞蹈演员、编导和教师协会”于1994年成立了“挪威舞蹈艺术中心”,其资金来源由挪威文化与宗教事务部提供。该中心的工作旨在促进舞蹈艺术的总体发展,向媒体与公众提供有关舞蹈的信息。

戏剧节

  1990年,当时“国家剧院”的经理斯泰因•温格发起了两年一度的于8、9月份举行的“易卜生戏剧节”。戏剧节期间,“国家剧院”上演最新排演的易卜生作品并邀请在过去两年中排演出来的国际一流易卜生剧目前来参加演出。后来,“易卜生戏剧节”被现代艺术节所取代。现代艺术节上演的现代剧既有挪威本国的也有外国的剧作。2001年举办了第一届现代艺术节; 由于资金不足,2003年该艺术节停办。但是,2005年挪威国家剧院与其他几个剧院合作又共同举办了一届现代艺术节。

  “卑尔根国际艺术节(Bergen International Festival)”是挪威历史最优久的艺术节。虽然这主要是一个音乐节,但是其他艺术形式的表演,如舞蹈和戏剧也十分突出。

  “格伦兰自由剧团(Grenland Friteater)”是一个位于小城珀斯格鲁恩的独立演出团体。这个团体每年组织“珀斯格鲁恩国际戏剧节(Porsgrunn International Threatre Festival)”,上演挪威和国际独立演出团体制作的节目。

  挪威北部的“斯塔姆森国际戏剧节(Stamsund International Threatre Festival)”开办于2001年。这个戏剧节旨在促进挪威与国际演出团体的合作交流,并安排研讨会和交流会。戏剧节每年至少与外国团体联合制作一部戏剧节目。

  在挪威南部沿海的克里斯蒂安桑(kristiansand),地区戏剧中心“阿格达尔剧院(Agder Threatre)”每隔一年举办一次“国际木偶戏剧节”。木偶戏剧节与“阿希特戏剧节”轮流举办,后者以上演儿童与青少年戏剧为目的。

  位于挪威中部特隆海姆市的“前卫剧院”(Teaterhuset Avant-Garden)是当代艺术的表演场所。该剧院举办“巴斯塔德”(Bastard)表演艺术节。“卑尔根国际戏剧坊” (BIT-Teatergarasjen)是卑尔根的一个表演艺术场所。剧坊专门为挪威和国际先锋派戏剧团体举办“流星艺术节” (Meteor Festival)。

  卑尔根和奥斯陆都举办当代舞蹈艺术节。奥斯陆于9月底举办“柯达当代舞蹈节”(CODA, Contemporary Dance Festival)。参加2002年演出的出色表演团体是“莫斯•坎宁安舞蹈团” (Merce Cunningham Dance Company)。卑尔根的舞蹈节由“卑尔根国际戏剧坊”组织,名称为“十月舞蹈节”。

  奥斯陆“乌尔蒂玛当代音乐节” (ULTIMA Contemporary Music Festival)主要是为音乐举办的,但也上演当代舞蹈剧目。

电影

  挪威电影的历史记录了各个不同文化时期的一代又一代电影制作者、演员和幕后工作者在其艺术领域里辛勤耕耘的故事。一连串仅以一部电影而闻名的导演名单间接地说明了创作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虽然财政支持一直不十分稳定,但挪威电影仍然产生了辉煌的艺术和坚强的个人领导时期。挪威为其民族电影遗产而颇感自豪。挪威的民族电影工业从多方面反映了挪威社会的发展。

  瑞典和丹麦在为国际观众制作大型故事片方面获得较早的成功。与瑞典和丹麦相比,挪威的电影事业起步较晚。人们对挪威制作的第一部电影知之甚少,影片本身已经遗失,现有的背景资料也含混不清。这部由雨果•赫尔曼森(Hugo Hermansen)1906年或1908年拍摄的影片名为《渔民的危险生涯》(Fiskerlivets farer)或《海上一幕》(Et drama paa havet)。挪威的第二部电影直到1911年才出现。哈夫丹•诺贝尔•罗埃德(Halfdan Nobel Roede)拍摄的《贫困的诅咒》(Fattigdommens forbandelse)被许多专家认为是挪威的第一部故事片。罗埃德的作品深受当时丹麦色情情节剧的影响,缺乏挪威社会基础。挪威人直至1920年才开始能够经常享受由专业人员制作的电影。挪威电影生产的性质在那一年发生了变化。拉斯穆斯•布雷斯坦(Rasmus Breistein)拍摄的《吉普赛女郎安妮》(Fante-Anne)现在被认为是挪威民族电影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影片。早期的挪威电影多数以无所籍名的大城市为背景,而从这时起,电影导演开始将关注的焦点放在挪威的大自然和愉快的乡村户外生活方面。20世纪30年代可以被恰当地称之为挪威电影的黄金时代。挪威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挪威文学巨擘亨利克•易卜生和比昂斯特恩•比昂松的孙辈坦克雷德•易卜生拍摄的《伟大的名字》(Den store barnedåpen ,1931)。战前是挪威电影工业日益增长、倍受欢迎的时期。电影制作人将文学名著纷纷搬上银幕,而所聘用的专业戏剧演员则将作品表现得栩栩如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纳粹占领期间,挪威的电影生产和在电影院上映的影片均受到德国人的检查。尽管如此,观众还是蜂拥到影院观赏通过检查的北欧娱乐影片。虽然看似荒唐,然而挪威国家电影局便成立于这一时期,使得挪威第一次有了全国统一的电影政策。老导演赖夫•辛丁(Leif Sinding)担任了电影局的主任。电影局在战争结束时聚敛的资金超过1000万挪威克朗(约1.28万欧元)。

  战后时期自然成为挪威电影的转折点,新一代电影制作人开始崭露头角。挪威第一位女导演爱迪丝•卡尔玛(Edith Carlmar)在1949至1959年之间拍摄了10部故事片。她的作品受到评论家的好评,经常引起公众讨论,并具有不同凡响的票房号召力。这些影片如今已经成为经典之作。卡尔玛在最后一部影片 《任性的女孩》(Ung flukt ,1959)中首次启用丽芙•乌尔曼(Liv Ullmann)作主演。乌尔曼是挪威最著名的女演员和电影导演,她2000年拍摄的影片《失信》(Troløs)获得当年嘎纳电影节提名。阿尔纳•斯库恩(Arne Skouen)与卡尔玛同年开始导演生涯,共拍摄了17部故事片。挪威一些最成功的电影就是他的作品,例如拍摄于1957年、获奥斯卡奖提名的《猫有九命》(Ni liv)。许多评论家认为这是挪威历史上最杰出的电影。斯库恩的电影在世界各地举办的电影节和其他电影活动上仍然是炙手可热的作品。

  挪威战后电影界的突出人物至少还有两位。1948年,家具制造商伊佛•卡普里诺(Ivo Caprino)开始在他的起居室中试验制作木偶电影,并迅速成为挪威的动画片大王。利用木偶拍摄电影的独特手法为卡普里诺利赢得了国际声誉。他的《品契克利夫大奖》(Flåklypa Grand Prix ,1975)所获得的票房成就至今无人企及。图尔•海耶达尔(Thor Heyerdahl)则代表了截然不同的风格。他在1947年乘坐纸莎草筏横渡太平洋期间拍摄的《孔•替基号》获得1952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并仍然是挪威唯一获奥斯卡奖的电影。纪录片,尤其是与战争或探险考察主题有关的纪录片,在战后早期大受欢迎。50年代是纪录片生产和观众人数的全盛期。然而,电视在60年代取代了纪录片的地位,成为播放时事新闻和介绍自然风光的主要媒体。记录片最近在挪威再次开始流行。克努特•埃里克•简森(Knut Erik Jensen) 2001年拍摄的《冷静与疯狂》(Heftig og begeistret)和伊文•贝内斯塔(Benestad)2002年拍摄的《老爸全传》(Alt om min far)分别获得一些不同的国际奖项。

  挪威在60年代出现了一批受欧洲大陆现代主义潮流影响的新型电影制作者。法国新浪潮风格的挪威电影版本包括埃里克•勒琛(Erik Løchen’s)和保尔•勒克伯格(Pål Løkkeberg)拍摄的《生命》(Liv ,1967)和《出路》(Exit ,1970)。虽然如此,挪威影院的观众席仍需要挪威的喜剧片和外国大片才能填满。居民家庭总体上仍倾向于观看电视。在那之后,随着70年代青年运动的蓬勃兴起,挪威电影进入了最为反叛的社会现实主义时期。政治而非艺术成为了电影的目的。奥德瓦•布尔•图胡斯(Oddvar Bull Tuhus)拍摄的《罢工》(“Strike!”,1974)和瓦姆(Wam)和威纳勒德(Vennerød)拍摄的《沉默的多数》(Det tause flertall ,1977)以及其它几部进步纪录片的影片名称便可以证明这一点。女电影工作者纷纷走出厨房,开始表现女性题材。她们拍摄了一些能够吸引成年观众、言辞尖刻的有关童年与青春期的故事片(详见“儿童电影”章节)。安雅•布赖恩(Anja Breien)是一位令人难忘的女导演。她分别拍摄于1975、1985和1996年的《身为人妻》(Hustru III)三部曲获得巨大成功。影片记录了三位妇女在30年中的生活经历。

  挪威电影于80年代初进入衰退期。观众对灰暗的社会现实主义已经感到厌倦,但是不知道这应该怨谁。电影制作者在这个阶段开始从美国寻找灵感,采用更抓人的叙事手法并取得一定的成功。乌拉•索卢姆(Ola Solum)拍摄的《猎户星座》(Orions belte 1985)和尼尔斯•高普(Nils Gaup)拍摄的《开路先锋》(Veiviseren ,1987)赢得了大量观众并使他们在国际上名声鹊起。《开路先锋》1988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马丁•阿斯普豪格的《点滴时间》(En håndfull tid, 1989)、乌拉•索卢姆的《流浪者》(Landstrykere,1989)、贝利特•内什姆Berit Nesheim的《蓝天之上》(Høyere enn himmelen ,1993)、克努特•埃里克•简森(Knut Erik Jensen)的《北极星》(Stella Polaris ,1993)、埃里克•古斯塔夫松的《电报员》(Telegrafisten, 1993)、尤妮•斯特罗美(Unni Straume)的《梦幻游戏》(Drømspel ,1994)、爱娃•伊萨克森(Eva Isaksen)的《鹳的愤怒目光》(Over stork og stein ,1994)、马利乌斯•霍尔斯特的《祈祷死亡》(Ti kniver i hjertet,1994 )和本特•哈默的《卵》(Eggs,1995 )使挪威电影观众人数在80、90年代后期达到高峰。新一代导演的创作方向开始发生转变。

  导演汉斯•佩特•莫兰(Hans Petter Moland )1996年在纽约出品的《凯尔文零号》(Kjærlighetens kjøtere)书写了挪威电影史上的新篇章。贝利特•内什姆的《另类星期天》(1996)于1997年2月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保尔•斯雷陶纳(Pål Sletaune)执导的《垃圾邮件》(Budbringeren)在嘎纳电影节评论家影展周举行了首映式并获得该项目的主要大奖。该影片已在世界各地上映并赢得了一些其他奖项。同年,埃里克•斯柯比约格(Erik Skjoldbjærg)的《失眠》(Insomnia)在嘎纳参加了同一个活动并引起国际关注。2001年,佩特•内斯(Peter Næss)的《艾灵》(Elling)获得人们熟悉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哈拉尔•兹瓦特(Harald Zwart)的《麦库尔家的一夜》(One Night at McCool’s ,2001)证明,挪威人的身份并非是在好莱坞出人头地的障碍。近年来,舒德毕克(skjoldbjaerg)、莫兰(Moland)、奈斯(Naess)和哈默(Hamer)都在美国制作了电影并在国际影片地图上留下了”Prozac Nation(2001)”, “Beautiful Country(美丽的国家 2004)”, “Mozart and Whale(莫扎特与鲸鱼 2004)”和”Factotum(大管家 2005)”等一批挪威影片。

  挪威的电影短片在世界各地的电影节上屡获成功。在2003年嘎纳电影节评论家影展周上获胜的短片是艾温德•图洛斯(Eivind Tolås)的《爱情法则》(Love is the Law)。在同期嘎纳电影节的电视双周展上,本特•哈默(Bent Hamer)献映的长故事片《厨房故事》(Kitchen Stories ,2003)获得广泛好评。该片赢得欧洲发行奖和引起全球性购片兴趣。

  近年来,挪威还发行了一批纪录片,如2001年取得巨大成功的“冷漠与狂热(Cool & Crazy)”、2002年的“我的父亲(all About My Father)”、2004年的“不专心的高中生(Norwegian High School Kids Low on Concentration)”和2005年的“一切为了挪威(A Guide Through 100 Years of Norwegian History)”。

  2003年挪威电影发行数量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 而且这个成功的势头还在继续向前发展。 挪威影片的上座率非常高,挪威影片在国外也大受欢迎。这一些都得益于挪威电影业资助计划的结构调整和2001年设立的电影基金。 可以推断, 2006年又将是挪威电影业繁荣的一年。 一代电影制作和表演天才新人已经开始发起新一轮的冲击波。

儿童电影

  和瑞典、丹麦一样,挪威以生产优质儿童与青少年电影著称。这些电影的共同主题均围绕阿u青少年发育与成长。

  1921年之前,挪威儿童可以观看任何电影。当时尚不存在儿童电影的概念,放映电影一般不受任何约束。人们在1910年前后开始担心电影影响观众的能力。第一部有关影院经营的法律于1913年颁布(详见“目标与组织”章节)。1913至1921年期间还没有限制年龄的立法,因此电影要么可以对所有人放映,要么被完全禁演。结果,这使许多内容适合于成年观众的电影遭到了禁映。16岁以下年龄限制于1921年开始实施。到1954年,年龄限制被进一步划分为7岁以下、12岁以下和16岁以下等不同档次。

  由戏剧艺术家阿历克谢•扎伊佐(Alexej Zaitzow)拍摄的故事片《十个男孩和一个女孩》 ( Ti gutter og en gjente, 1944)被认为是挪威第一部真正的儿童影片,虽然一些更早的电影作品也特别吸引儿童观众。扎伊佐的电影由儿童担任主要角色,讲述有关友谊的故事。如今,这些电影已经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挪威电影业的闪光点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当时非政治性的闹剧在银幕上居统治地位。

  挪威电影制作者在1944至1980年之间总共生产了26部儿童电影。1955至1965年是儿童电影制作最重要的阶段,当时,与票房销售挂钩的新贷款保证和资助机制刺激了电影生产。《图雅》(埃里克•希德,1956)及其系列影片使挪威拥有了第一部儿童系列电影。伊佛•卡普里诺(Ivo Caprino)在从事木偶短片制作10年之后,于1959年发行了一部老少咸宜的常规故事片《酝酿顽皮》(Ugler i mosen)(详见“挪威电影简史”章节)。1982至1988年期间挪威儿童电影进入了一个休眠期,没有生产任何儿童电影。尽管如此,受流行于欧洲强调记忆和感知运动的启发,挪威电影制作者在1981年生产了一些讲述童年时代的作品,其中包括莱拉•米科尔森(Laila Mikkelsen)的《小伊达》(Liten Ida,1981)、拉塞•格罗姆的《泽普林》(1981)和维贝克•勒克伯格(Vibeke Løkkeberg)的《负有使命的姑娘》(Løperjenten ,1981)。这些影片与当时统治电影市场的美国儿童动作片形成了对照。电影评论家就挪威电影在何种程度上能够归类儿童电影展开了讨论。

  挪威电影在80年代的总体衰落也波及了儿童电影。然而,随着90年代的到来,挪威电影业开始重整旗鼓。贝里特•内什姆是一股重要力量。他拍摄了三部描述即将步入成年期的少女的影片:《芙莉达——发自内心的故事》(Frida – med hjertet i hånden ,1991),《超越蓝天》(Høyere enn himmelen,1993)和《另类星期天》(Søndagsengler ,1996)。《另类星期天》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图伦•利安的色调阴暗的《云遮星光》(Bare skyer beveger stjernene ,1998)荣获了几个国际奖项。与此同时,挪威动画片和短片的产量也有所增加。

  从2000年起,挪威儿童电影的生产变得更趋商业化。儿童影片的数量急剧增长。 挪威电影基金的建立和新的资助规划的引入都是随着把目标对准家庭这一转变所发生的变化的一部分。从2000年到2006年共生产了17部儿童影片,其中部分影片的素材就源于人们熟悉的文学故事或媒体传说的故事。挪威儿童影片的市场促销也更加专业化。导演图伦•李安(Torun Lian)的“ikke nakken”(The Colour of milk ,2004) 和爱尔萨•克瓦姆的“Fia og Klovnene”(2003年)多次在知名的外国影片电影节上获得大奖。但是,目前在挪威电影制片业正在涌动着一股更为市场化的思潮,而这一潮流恰好损害了为儿童观众生产优秀儿童片的理念。

  1951年,记者兼电影评论家艾尔萨•布丽塔•马库森成立了最早的电影社团“挪威电影公会”并开始出版一份电影专刊。马库森为生产优质儿童电影而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她逐一走访学校,为学生们放映影片和进行讲解。1960年,政府对儿童电影投入了新的关注。当时国家任命了一个儿童电影委员会,并于1970年成立了一个下属委员会,专门处理进口电影补贴、配音和编目等事宜。1975年,有人首次建议在教育部设置一个部长级的官员专职处理儿童电影事务。但是,这项建议直到1987年才成为现实。同年,决策者决定在审核制片资助申请时给予青少年电影以优先考虑。1988年产生了另一项重大进展。与票房销售挂钩的国家儿童影片补贴比例从55%提高到100%。 挪威文化部为电影制作者确定了在1990至1995年期间至少生产五部儿童电影的目标,因此也设定了国家资助电影生产的优先重点。挪威电影学会联合会1992年获得拨款,使其能够聘用一名长期儿童电影咨询员。挪威现在共有70多个儿童电影学会及9,000名会员。

  挪威电影机构十分重视向青少年提供电影的问题。该机构所设计的方案,在传播知识和推广电影艺术的同时为青少年提供难忘的电影经历,并不断努力向学校、图书馆、其他机构以及私人消费者发行优秀的儿童电影。

  挪威电影机构在利勒哈默举办的阿曼都斯电影节十分受欢迎。青少年可以用自己的作品参加比赛并有可能赢得人人向往的阿曼都斯奖。这个电影节始办于1987年,2006年提交参加录像和剧本比赛的作品超过300件。

  挪威电影机构已经为年轻人开设了一个内部平台,www.mzoon.no. 并为13至19岁青少年开设了一个媒体工作室。 这是一个网上媒体论坛,向年轻人教授如何制作电影和音乐,如何撰写文章和评论。虽然这个网站现在已基本停用,但是一个整个北欧的类似网站(www.dvoted.net)正在建立中,并将在2006年开始使用。

  2001年,挪威开始实施名为“文化背包” 的全国性计划,向小学生提供接触专业文化氛围的机会。挪威电影机构负责举办该计划各种与电影有关的活动,并且每年资助300万克朗用以向全国的学校介绍电影艺术。

艺术

浪漫主义

挪威艺术:Tiedeman/Gude: Brudeferden i Hardanger(‘Bridal Voyage in Hardanger’)

  18世纪30年代,当德雷斯顿失去德国精神生活的中心地位之后,追随J·C·达尔的挪威画家在杜塞尔多夫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心。这一代“杜塞尔多夫派”画家使挪威的公众接触到了美术作品。他们的作品在挪威美术史上被称作“民族浪漫主义”。这一时期与阿道夫·铁德曼(Adolph Tiedeman ,1814-1876)和汉斯·古德(Hans Gude ,1825-1903)的作品有着无法解脱的联系。他们共同创作的作品 - 《哈丹格尔的处女航》(Brudeferden i Hardanger )– 直至今日仍然是挪威特色的象征。奥古斯特·卡普伦(August Cappelen ,1827-18752)和拉尔斯·哈特维格(Lars Hertervig ,1830-1902)是在杜塞尔多夫接受教育的挪威画家的另两位代表。卡普伦的主题是特雷马克地区的原野风景,而哈特维格则对风景画做出了更加个性化的注释。这一时期其他值得关注的人物包括阿马尔杜斯·内尔森(Amaldus Nielsen ,1838-1932)、乌拉夫·伊萨克森(Olaf Isaachsen ,1835-1893)和卡尔斯·森德·汉森(Carls Sundt-Hansen ,1841-1907)。浪漫派画家的创作重点始终集中在农民身上。甚至在有关挪威西部和沿海地区的作品中,他们也描绘身着民族服装在田间劳作的农民。

现实主义

挪威艺术:Christian Krohg: Albertine i politilægens venteværelse (Albertine at the Police Doctor's Waiting Room), 1886-87

  19世纪70年代末,慕尼黑有几年短暂地成为挪威年轻画家团体的一个基地。这些人将成为贡献至伟的写实派画家 – 他们包括汉斯·海耶达尔(Hans Heyerdahl ,1857-1913)、吉蒂·L·基耶兰(Kitty L Kielland ,1843-1924)、哈瑞特·巴克(Harriet Backer 1845-1932)、埃里克·维伦斯谢奥德(Erik Werenskiold ,1855-1938)、克里斯蒂安·斯科雷兹威德(Christian Skredsvig ,1854-1924)、蒂奥多·吉特尔森(Theodor Kittelsen 1857-1914)和杰哈德·蒙特(Gerhard Munthe ,1949-1929)。这些美术家在19世纪80年代移居巴黎。那里成为挪威美术家的新中心。另外两个重要人物,克里斯蒂安·克罗格(Christian Krogh ,1852-1925)和弗里茨·陶洛(Fritz Thaulow ,1847-1906)也在这里与他们汇合在一起。他们二人都曾于19世纪70年代在卡尔斯鲁厄师从于古德(Gude)。另一位重要的写实派画家艾利夫 ·皮特森(Eilif Peterssen ,1852-1928)开始并没有前往巴黎学习,而是去了意大利。

  这些美术家中的几位后来选择返回挪威。他们在1882年创办了“秋季画展”。画展收集了1884年后得到公共资助的挪威当代艺术作品,而今天这些作品则成为了“国家艺术展”的藏品。同时,他们建立了艺术家销售作品的新制度,负责决定画展的内容,甚至为公共机构挑选委托创作的艺术作品。在返回祖国的艺术家群体中,有几位突出的人物强烈地反对前辈的价值观。虽然他们在诸如对待传统的问题上看法一致,但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在态度和秉性上却各不相同。艺术家的两个群体之间也有矛盾。一个由克里斯蒂安·克罗格领导的群体十分激进。他们倾向于个人主义和国际主义。而另一个以埃里克·维伦谢奥德为首的群体,则更倾向于民族主义,政治上倾向于自由主义,比较喜欢说教和具有高度的原则性。

  维伦谢奥德在他的作品中表现经过仔细研究的风景环境中的简单而典型的情景。和维伦谢奥德一起共事的有新民族主义者蒂奥多·吉特尔森。他的素描技术比油画好。他为《挪威民间故事》标准版所作的插图为民族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维伦谢奥德的其他追随者包括更倾向于强调主题事物的文学性和象征色彩的克里斯蒂安·斯科雷兹威德和艾利夫·皮特森。皮特森历史题材作品雄心勃勃的风格,仿佛令人想起早年大师的杰作。吉蒂 ·L·基耶兰是这一时期少有的几个坚持画风景的画家。他大部分时间在挪威西海岸亚伦的清新空气中进行创作。杰哈德 ·蒙特也是一位民族主义者。他与探险家兼科学家弗里德约夫·南森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他们为促进挪威的民族主义价值观共同组建了“里萨克协会”(Lysakerkretsen)。

  这个协会遭到奥斯陆自由派艺术家领袖克里斯蒂安·克罗格的强烈反对。克罗格认为写作具有和绘画同等的重要性,并且声称“所有民族艺术都不是好艺术,所有好艺术都是民族艺术”。他坚持艺术的焦点应该放在人类个体所体会和经历的生活上。而在另一方面,弗里茨·陶洛则希望艺术仅仅关注艺术。他争辩说,更多的艺术家应该将精力放在绘画的实际过程上,而绝对不应试图自己去解决社会和人类的问题。与此同时,哈利特·巴克和这一争论保持着一段距离。他更多地集中于室内场景,但比早期民族主义画家稍稍增加了一些抽象主义风格。

  挪威知名度最高的画家爱德华·蒙克(1863-1944)的先导者是克罗格。蒙克从未接受过多少正规培训,克罗格也许是最接近于他能称为老师的人。虽然他从19世纪80年代在写实主义的影响下开始作画,但是很快就放弃了这种注重具体现实的方法。蒙克希望描绘出他心目中人物的精髓,他说:“我要画出会呼吸、会感觉、会痛苦和会关爱的活生生的人”。蒙克激进地投身于来自欧洲的新潮流中,包括晚期浪漫主义、野兽派、新艺术派、青年艺术派,并且全部加上了自己对形式、线条和色彩的理解。他在欧洲各地广泛旅行,并从中产生出一种国际性风格:简约的风景、抽象的线条、简单的着色和强烈的光线对比。蒙克的同代艺术家包括阿尔纳·卡弗里(Arne Kavli ,1878-1970)和图瓦尔·埃里克森(Thorvald Erichsen ,1868-1939)以及哈夫丹·埃格迪厄斯(Halfdan Egdius ,1877-1899)、哈拉尔·索尔伯格(Harald Sohlberg ,1869-1935)和尼科莱·阿斯特鲁普(Nikolai Astrup ,1880-1928)。他们统一了19世纪90年代的各种流派,将写实主义的氛围发展成为一种更加抽象的表达方式。

1814年后的挪威美术

挪威艺术:Jacob Munch: Coronation of King Carl Johan in Nidaros Cathedral 1818, 1822

  19世纪标志着挪威油画艺术新时期的开始。在那个世纪初,肖像在上流社会中极为时髦,许多挪威肖像画家以为有钱有势的人做画为生。雅各布· 蒙克(Jacob Munch ,1776-1839)被认为是伟大经验主义肖像画家。他的画风严谨、准确无误。下一代肖像画家的领袖是马蒂亚斯·斯多尔滕伯格(Matthias Stoltenberg ,1799-1871)。他的作品带有较为柔和的彼德麦式(Biedermeier)的表情。

  后来,到19世纪50年代,照相艺术开始出现。这使肖像画家不得不另外寻找工作来源。因此,在后来的几十年中,挪威的风景画开始自成体系。挪威在脱离丹麦联邦之后的经济窘迫,排除了支持绘画艺术真正发展的可能性。新成立的奥斯陆大学没有设立美术学院。更有甚者,王室资助艺术的匮乏以及国民议会1821年废除贵族制,进一步减少了挪威艺术家本来就有限的收入来源,迫使他们前往海外寻找工作。这样,挪威绘画艺术的根源也许要到德国浪漫主义绘画的中心德累斯顿才能找到。挪威画家约翰·克里斯蒂安·达尔(Johan Christian Dahl ,1788-1857)便处于这种环境。他最终返回挪威,在其画作中抓住了挪威西部的风光。后来,他的作品被确认为是挪威形象的代表。达尔的作品赋予挪威的景致以艺术的形式,首次以油画注解了挪威。

  从丹麦联邦中脱身独立也提出了民族身份感的问题。因此在19世纪30、40年代,艺术家与知识分子进行了有意识的努力以解释挪威人的含义。此时,挪威的第一个美术协会(1836年由达尔成立),在提高挪威总体的文化意识方面发挥了核心的作用。此外,该协会在挪威美术市场的发展中也扮演了主要角色。

1945-1965年的挪威美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历对挪威的年轻而具有政治倾向的画家只产生了短暂的影响。战争结束后,他们迅即加入了抽象和非写实艺术的潮流。战后的一代人开始使用完全不受约束的表达方式,而这些方式曾经遭到过纳粹和法西斯分子的滥用。尽管挪威的公众强烈反对,抽象的表现主义在50年代还是得到发展,参与其中的年轻艺术家包括路德维格·埃考斯(Ludvig Eikaas, 1920年出生)、雅各布·威德曼(Jakob Weidemann, 1923年出生)、克努特·鲁默(Knut Rumohr, 1916年出生)、图勒·赫兰波(Tore Heramb, 1916年出生)古恩佛·阿德夫考特(Gunnvor Advocaat, 1929-1997)、安娜·伊娃·伯格曼(Anna Eva Bergmann, 1909-1987)、芬·克里斯滕森(Finn Christensen, 1920年出生)英格·希特(Inger Sitter, 1929年出生)和拉尔斯·迪勒(Lars Tiller, 1924-1994)。1960年之后,乌拉夫·斯特罗梅(Olav Strømme)发展出一种极为抽象的表现主义风格,而古纳尔·S·古恩德森(Gunnar S Gundersen, 1921-1983)则在严格遵守几何法则的框架内使用一种崭新的象征语言。威利·斯托恩(Willy Storn ,1936年出生)色彩丰富的有机抽象作品发源自30年代的超现实主义,是这一时期最具创意的代表。

20世纪的挪威美术

挪威艺术:Aksel Waldemar Johannessen: Break of Spring (1918-20), Oil on canvas 100x120cm

  从上一个世纪之交之后,挪威的当代美术与法国艺术发生了密切的联系。这一联系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这一点在图瓦尔·埃里克森(Thorvald Erichsen)的作品中表现明显。他色彩明快丰富、热情洋溢的油画也许受波纳尔(Bonnard)的影响,因此与挪威的写实主义风格形成了最强烈的反差。

  另一位重要画家路德维格·卡斯腾(Ludvig Karsten ,1876-1926)被艺术评论家称为晚期印象派。他明显受法国影响,但也大大得益于蒙克作品的灵感。1909年,一些挪威画家曾师从亨利 ·马蒂斯(Henri Matisse)。这些人中的突出人物是亨利克·索伦森(Henrik Sørensen ,1882-1962)。他以充满个性的风格,诠释了他老师的艺术。另一位是让·海尔伯格(Jean Heiberg ,1884-1976)。他从另一个角度试图发展出更加学院派的风格。马蒂斯较为年轻的学生是继承维伦谢奥德(Werenskiold)民族主义的代表,并与马蒂斯较年长的学生,如卡斯腾,形成强烈的对比。卡斯腾沿袭了源自克里斯蒂安·克罗格(Christian Krohg)的传统。这一分歧在1914年的大型画展中表现得十分明显。这个画展是为了庆祝挪威独立100周年在奥斯陆举办的。负责挑选画作的恰巧是克里斯蒂安·克罗格。这使一批以马蒂斯的学生为主的画家撤出官方展览,自行组织了一个名为“14人画廊”的展出。

  挪威的第一幅抽象派油画是图瓦尔·海尔森的作品(Thorvald Hellsen ,1888-1937)。他受费尔南德·雷热(Fernand Legér)的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出一种装饰性抽象主义风格。雷热在20年代的其他学生包括夏洛特·文克尔(Charlotte Wankel, 1888-1969)、拉格茜尔·卡尔博(Ragnhild Kaarbø, 1889-1949)和拉格茜尔·凯瑟(Ragnhild Keyser, 1889-1943)。其他在世纪之交已经成名的画家包括阿克塞尔·勒沃德(Axel Revold, 1887-1962)、佩尔·克罗格(Per Krogh, 1889-1965)、阿尔夫·罗夫森(Alf Rolfsen, 1895-1979)和阿克塞尔·瓦尔德玛·约翰森(Aksel Waldemar Johannesen, 1880-1922)。约翰森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其作品主要表现劳动阶级和生活中的失败者。他的作品直到他英年早逝后才获得承认,常被人称为“被遗忘的艺术家”。

  这一代画家中的大多数在巴黎的紧张学习后都经历了态度上的转变。他们对为纯艺术而作画再也无法感到满足,对于艺术和生活中任何肤浅的内容都产生出一种深刻的厌恶。不仅如此,他们与其前辈一样,也感受到一种社会责任。结果,他们对大型壁画艺术重新产生了兴趣。兴趣的基础是相信美术肩负着社会的责任,而达到目的的最佳手段就是去装饰公共建筑与空间。在20年里,被装饰和重新装饰的教堂、学校和其他公共建筑数量惊人,装饰风格大多为露天(al fresco)艺术。这种艺术的例子包括阿克塞尔·勒沃尔德为卑尔根股票交易所作的装饰壁画(1918-1923)、佩尔· 克罗格在奥斯陆海员学院所作的壁画(1921-1924)和阿尔夫·罗夫森为奥斯陆的新火化场所作的装饰性作品(1932-1937)。奥斯陆市政厅的壁画也曾做出计划,但只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罗夫森才得以完成这幅作品。

  惠勒姆·博耶克·佩特森(Vilhelm Bjerke-Petersen)将超现实主义介绍给了挪威画家,而超现实派画家则从1935年开始变得日趋活跃。乌拉夫·斯特罗美(1909-1978)和亚历山大·舒尔兹(Alexander Schultz ,1901-1981)以象征主义的手法表现了灵魂中的花卉、性意识、梦幻和下意识;凯伊·费耶尔(Kai Fjell ,1907-1989)发展出一种基于乡村生活、关乎情欲主题的艺术形式;阿尔纳·埃克兰(Arne Ekeland ,1908-1994)出于社会心理学的动机,将性意识和阶级制度联系了起来;哈拉尔·基勒(Harald Kihles,1905-1997)的画作表现出一位浪漫主义者对工业化和都市社会的反应;阿格妮丝·肖特(Agnes Hiorth ,1899-1984)表现了风景画与肖像画的新趋势;而厄灵·恩格斯(Erling Engers ,1899-1990)则以讽刺的手法表现了乡村生活,而将注意力集中在风景的质量上。

1965年后的挪威美术

  挪威画家直到1965年才结束与法国艺术传统的紧密联系,开始更密切地关注其他国家,诸如英国和美国等的发展。在60年代后期,哈康·布雷肯(Håkon Bleken ,1929年出生)和克努特·罗斯(Knut Rose ,1936年出生)双双着手解决挪威以往美术作品的严格结构问题,将其转变为一种更加形象、更具有文学性质的技术。与此同时,该派别的另一位成员詹斯 ·约翰森(Jens Johannessen ,1934年出生)与现代主义分道扬镳,开始发展一种更具装饰性的风格。

  来自美国流行艺术的强大风潮很快便到了挪威,引起带有革命性和强烈批评内容的形象表达方式的发展。艺术家们此时开始表达他们各自的看法,问题涉及的范围从越南战争、第三世界的发展到国内问题,如1972年的欧盟问题全民公决。佩尔·克莱瓦(Per Kleiva ,1933年出生)和安德斯·夏尔(Anders Kjær ,1940年出生)明显地受到了这些风潮的影响。阿尔纳·马尔梅达尔(Arne Malmedal ,1937年出生)和谢尔·帕尔·伊佛森(Kjell Pahr-Iversen ,1937年出生)继续发展抽象主义,而其他艺术家则更多地向形象表达的方向发展。弗兰斯·维德伯格(Frans Wiedeberg ,1934年出生)借鉴19世纪的浪漫主义,在诠释人类与宇宙时运用了象征性的语言,而卡尔·埃里克·哈尔(Karl Erik Harr ,1940年出生)则主要表现挪威北方的海洋景色。

  奥德·纳德卢姆(Odd Nerdrum ,1944年出生)后来的发展道路回归到巴罗克时期。他在其早期作品中曾坦率地提出一些有关当代社会的问题,但是1958年之后,他越来越注重于发展自己的个性形象,受到国际上的好评,尤其是在美国。

  到了80年代,挪威艺术家不再遵循单一的影响流派。那十年的特点是各种绘画形式与技巧的大量产生。多媒体和装置艺术也是在这一时期发展的。80年代以来值得关注的人物包括:挪威后现代主义的代表比昂·兰斯佛(Bjørn Ransve ,1944年出生);探索形象表达方式的谢尔·图利赛特(Kjell Torriset ,1950年出生)、伊达·洛伦岑(Ida Lorentzen ,1951年出生)和乌尔夫·尼尔森(Ulf Nilsen ,1950年出生);表现超现实主义内涵和文学性绘画的谢尔·埃里克·基里·奥尔森(Kjell Erik Killi Olsen ,1952年出生)、哈康·古尔瓦格(Håkon Gulvåg ,1959年出生)、比约格·霍雷纳(Bjørg Holene ,1947年出生)和特雷萨·诺特维德(Therese Nortvedt ,1953年出生);将童年记忆与抽象绘画相交织的雷昂纳德·理查德(1945年出生);和表现主义的代表比昂·卡尔森(Bjørn Carlsen ,1945年出生)。

  虽然80、90年代的画家比其前辈更加具有抽象和表现主义意识,挪威的景色对许多艺术家来说仍然是灵感的来源。乌拉夫·克里斯托佛 ·詹森(Olav Christopher Jensen ,1945年出生)、安娜·卡特琳娜·多尔文(Anne Katrine Dolven ,1953年出生)、奥努夫·奥普达尔(Ørnulf Opdahl ,1944年出生)、比昂·西古尔德·图夫塔(Bjørn Sigurd Tufta ,1956年出生)、哈瓦德·维克哈根(Håvard Vikhagen ,1952年出生)、乌拉夫·克里斯托佛·简森(Olav Christopher Jenssen ,1954年出生)和安德雷斯·夏尔等在其作品中描绘了更原始、更粗犷的典型多山地貌。然而,到90年代末,绘画的地位已经产生变化,因为画布上的内容已经不再是关注的焦点。更多注意力被投入到绘画周围的因素。绘画作品的背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具体的艺术框架中也包括着理论和思想。所以,此时人们对绘画在周围环境中的作用比对绘画的实际技巧更感兴趣。

形象艺术

挪威艺术:John Savio: Reinkalver. Linocut, 18x26cm

  挪威的版画艺术直到1895年才得以发展。当时,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开始使用各种技法,包括木版、铜版和石版画法。由于他生活在海外,所以他的作品在挪威并未立即获得承认,因此他的版画艺术技法也并未对他的挪威艺术同行的作品产生任何影响。数年之后,尼柯莱·阿斯特鲁普(Nikolai Astrup)发展出一种极具个性的彩色木版画技法。另外,约翰·诺德哈根(Johan Nordhagen)在皇家工艺美术学院的教学(1899年),也为挪威的版画艺术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挪威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版画艺术家是罗尔夫·奈什(Rolf Nesch,1893-1975)和萨米族艺术家约翰·萨维奥(John Savio, 1902-1938)。前者以其独创的金属版画技法获得国际赞誉,后者则主要从事木版画艺术。

  席古尔德·温格(Sigurd Winge)在20世纪5、60年代期间转向德国表现主义风格并采纳了罗尔夫·奈什的技法。他主要从事铜版画艺术,进行明暗色彩之间的对比试验。50年代的大方向是通过木版画和石版画的手段进行风景和形象艺术的探索。许多有前途的艺术家追随巴黎的“17版画工作室”的斯坦利· 海特(Stanley Hayter)风格。其特点是使用单张母版印制多种色彩的技巧。1965年,雷达尔·路德约德(Reidar Rudjord)和安妮·布雷维克(Anne Breivik)遵循巴黎工作室的原理,在奥斯陆成立了“诺德工作室”(Atelier Nord)。

  70年代,各色各样的新技法被引进挪威,其中包括丝网印刷技术。与此同时,形象与非形象铜版艺术作品也再度兴起。70年代常被称作版画艺术的黄金时代。艺术界和公众对这种艺术形式的兴趣明显日益高涨,因此许多新的工作室和艺术家合作社被成立了起来。近年来引人注目的人物包括比昂-威利·莫藤森(Bjørn-Willy Mortensen,1941-1993)、佩尔·克莱瓦(Per Kleiva,1933年出生)和安德斯·夏尔(Anders Kjær,1940年出生)。

文化遗产

  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包括其自然环境中所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这些是人类生活与活动以及工艺、技术和艺术发展的无法替代的信息来源。由于文物、古迹和文化环境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管理工作必须以长期观念为基础。文化与历史古迹是许多人们的情感和美学经历的来源,保护和积极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能够造福于社会。

  文化遗产管理局依据相关法律负责一切考古和建筑文物、古迹以及文化环境的管理。该局隶属于环境部,在公共环境管理上也扮演着核心角色。

  每个郡都有一个和主管文化事务的行政部门相关的文化保护机构。这一机构的任务包括就文化遗产管理问题向郡行政部门提供建议,并确保郡、市政府在规划过程中考虑历史、文化遗迹和文化环境的保护工作。在萨米民族地区,萨米民族议会(Sámediggi)负有和郡文化遗产机构相同的责任。

  全国各考古博物馆负责管理考古发现与遗址的发掘与研究。

  全国各海洋博物馆负责管理海底的文物。

  根据斯瓦尔巴德岛文化遗产管理规定,该岛的总督办公室负责岛上的文化保护工作。

  《文化遗产法》阐明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并且规定:“作为文化遗产与特性以及总体环境与资源管理的一部分”, 保护历史建筑文物、考古遗址和文化环境是国家的责任。根据相关的法律条款,文化遗产管理局有权颁布建筑、建筑群和文化景观保护令。文化遗产法还就政府和受保护文物遗址的所有者的关系做出了规定。尽管如此,受此规定保护的挪威文化遗产仍然仅占一小部分。大量的建筑和文化遗址之所以具有保护价值是由于其在周边环境中的价值和重要性。其他法律,如《建筑规划法》,也适用于这些文物和遗址的保护。然而,最佳的保护措施是鼓励文化旧址的所有者对这些独一无二的财富加以保护,而不论其是否处于法律的保护之下。

世界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包括构成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不可替代的地区与文物。《世界遗产公约》制定于1972年,旨在为符合全球价值的世界遗产地点提供特殊保护,以造福后人。挪威于1977年批准了该公约并拥有名录上的7 处世界遗产。

  卑尔根市布吕根区(Bruggen in Bergen) 在中世纪晚期,卑尔根的布吕根(码头)是一个活跃的国际商务中心。那一排排特色鲜明、整齐成行、面向大海、房顶呈人字型的建筑所展示的风格迄今已经被保存了近900年时间。布吕根区由排列在同一条人行道两旁的两排狭长建筑群组成,即用于居住,也用于存储货物。布吕根区的传统用途只是到了20世纪初才宣告结束。随着商务关系的变化和新型通讯手段的出现,延续长达7、8百年的生活方式如今已经风光不再。

  勒罗斯矿城(Mining Town of Roeros) 勒罗斯的城区结构与建筑反映了当地居民生活的基础产业,农业与采矿。勒罗斯的采矿业始于1644年,其矿井一直连续开采至1977年。居民点座落在西特雷尔瓦河的两岸,河水为铜矿提供了动力。大部分城区曾于1678年和1679年两度遭到焚毁。规划者在城市重建时保留了文艺复兴风格的方格式城市街道格局。由于勒罗斯的城市建设发展缓慢,再未发生其他事件,因此其建筑物展示了从18世纪以来的建筑发展。

  阿尔塔岩刻(Rock Carvings of Alta) 阿尔塔遗址有一大批岩刻图画,为来访者提供了6000年前人类生活及其认知世界的情况。这一地区的第一批岩画是1973年被偶然发现的。自那以后,共在五个不同地点发现了3000多幅岩画。这些岩画跨越了漫长的历史阶段,最早的作品刻画于6200多年前,而最新的则产生于2500年前。

  乌尔内斯木板教堂(Urnes Stave Church) 由于其建筑及历史风格,乌尔内斯木板教堂在挪威现存的28座木板教堂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这座教堂建于12世纪下半叶,是乌尔内斯一个大户人家的私家教堂,也是挪威现存最古老和保存最完好的木板教堂。其精湛的木雕艺术显示了建造教堂的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内部装潢十分华丽。教堂的建设者显然相当了解当时的国际建筑潮流,并聪明地将石砌建筑的风格转用到木制建筑上。

  维嘎群岛(Vega Archipelago) 位于海格兰地区沿岸的维嘎群岛面积1037平方公里,由数目众多的大大小小的岛屿和礁石构成一幅露天文化美景。一万多年前人们就开始在这里进行渔猎活动。随着部分岛屿上开始有人居住,于是就在养鱼场与不适合人居住但又让人流连忘返的美丽的大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画面。

  挪威西海湾(West Norwegian Fjords) 挪威西海岸的文化遗产由盖朗格海湾(Geirangerfjord)和奈厄伊海湾(Naeroeyfjord)组成。 这两个海湾是远古海湾地貌的典型代表, 而每个又各具自己的美境特色。人类活动对这地区的影响甚微,在定居点以外没有明显的机械留下的痕迹。这一地区是现今挪威最大的还没有被人类触及到的海湾, 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景色之一。

  斯特吕乌大地测量弧(Struve Geodetic Arc) 斯特吕乌大地测量弧是在欧洲首次进行的最大尺度的(对地球)科学测量。该测量在佛莱德利克•乔治•威廉姆•斯特吕乌的领导下于1816至1852年完成。斯特吕乌进行的测量在广度上和质量上都是无与伦比的,是大地测量科学的重大成就。 这项世界文化遗产还包括设在挪威、瑞典、芬兰、俄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贝拉鲁斯、莫尔多维亚和乌克兰等10个国家的34个仪器测量点。

建筑遗产

  重大的考古发现成为人类活动最古老的踪迹。挪威最远古的考古发现是芬马克郡马格罗伊岛上约12000年前的居民遗址。第一部保护考古发现的立法于1905年颁布。多年以来,根据社会变化和对各种考古发现和遗址的知识的改善,这部法律曾历经修订。文化遗产法自动保护年代早于1537年前的所有考古发现与古代建筑,并保护年代早于1649年前的所有建筑物。

  挪威当前的目标是对不同时期和具有不同特点的一部分代表性考古发现和古迹实施全面保护。

  挪威的考古发现中包括一些史前岩画艺术遗址。斯堪的纳维亚岩画艺术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挪威文化遗产局业已开始实施一项挪威岩画保护计划。

  挪威还有近90座中世纪时期的教堂、修道院、城堡和堡垒建筑的废墟。挪威文化遗产局已经制定了保护这些废墟的计划。

考古遗产

  重大的考古发现成为人类活动最古老的踪迹。挪威最远古的考古发现是芬马克郡马格罗伊岛上约12000年前的居民遗址。第一部保护考古发现的立法于1905年颁布。多年以来,根据社会变化和对各种考古发现和遗址的知识的改善,这部法律曾历经修订。文化遗产法自动保护年代早于1537年前的所有考古发现与古代建筑,并保护年代早于1649年前的所有建筑物。

  挪威当前的目标是对不同时期和具有不同特点的一部分代表性考古发现和古迹实施全面保护。

  挪威的考古发现中包括一些史前岩画艺术遗址。斯堪的纳维亚岩画艺术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挪威文化遗产局业已开始实施一项挪威岩画保护计划。

  挪威还有近90座中世纪时期的教堂、修道院、城堡和堡垒建筑的废墟。挪威文化遗产局已经制定了保护这些废墟的计划。

手工艺

  古发现提供了许多有意识改善日常用品和工具美学品质的例子。在奥斯堡遗址中发现的具有专业水准的纺织品和木雕足以证明当时工匠的独创能力。挪威中世纪教堂中的装饰和陈设也是出色手工艺技术的证据。圣坛的浮雕和各种铜、银祭祀器皿均是手工艺品的代表之作。最引人注目的也许是教堂中的漂亮纺织物,例如根据当时习俗由无名艺人织造的巴尔迪绍尔(Baldishol)装饰毯。

  玫瑰漆画是一种独特的挪威装饰油漆技术,主要的图案是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玫瑰花。玫瑰漆画过去在乡下和农场居民中十分流行,现在被视为挪威的经典民间艺术。

  挪威的金匠从16世纪开始在产品上打上自己的标记,从此手艺人的名字总是出现在他们的产品上。

  另一个在文艺复兴时期大行其道的古老传统是纺织美术制品。这是古德布兰兹达伦地区妇女的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从17世纪初开始,挪威的铁器作坊开始生产带浮雕的烤箱。浮雕具有高度的艺术和情趣价值,代表着挪威手工艺的另一个开端。

  木雕和玫瑰漆画的传统在乡村地区持续一直到19世纪后相当一段时间。1814年国家独立的到来,似乎预示着手工艺者的大量新机会。然而其后几十年的经济萧条,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挪威手工艺仍然受古代传统的强大影响。不过新的工艺也逐渐开始进入手工艺品的生产。成立于1852年的哈德兰玻璃制品厂开始生产较为精细的玻璃制品,并往往使用高标准的外国技术。埃格松·费昂斯工业公司引进了英国的石料加工技术。1887年,泊尔斯格伦陶瓷厂开业。

  手工艺品的美学价值在过去的100年中日益获得承认。从上个世纪之交以来,主要人口集中地举办了为数众多的国际工艺品展览。这一发展趋势的核心原因,是挪威金匠倾向于减少用于委托制品的时间,而将精力更多地集中于产品的艺术设计。

  新艺术主义(Jugend)时期对挪威手工艺重新燃起的兴趣,使古代维京(Viking)时期的公鸭和龙头图案的再度兴起。这种图案从此被融合进许多手工艺形式,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兴趣并差不多成为了国家的标志。

  20世纪30年代的功能主义设计,对斯堪的纳维亚手工艺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时至50年代,一种独特的、更加柔和、更有人情味的 “斯堪的纳维亚式样”应运而生。

  70年代的发展使手工艺行业发生了革命。纺织品、玻璃制品、陶瓷及其他手工艺品被完全接纳为视觉艺术,而实际生产手段则被认为不再具有重要性。1974 年,手工艺人和工匠通过自己的挪威手工艺艺术家协会(Norske kunsthåndverkere),终于获得“国家收入保证计划”的考虑,从而获得挪威艺术界的普遍接受。在80年代期间,工业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手工艺人获得装饰公共场所和建筑的委托。此外,手工艺设计还成为1994年利勒哈默冬季奥运会艺术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与设计

  挪威曾在几个世纪之中受丹麦统治,其结果是造成有钱的上流社会发展有限。挪威的独特建筑史反映了这个人口稀少、地处欧洲边陲的国家的历史变迁。

  大约在一千年前,挪威的各个小王国形成统一王国,并在其后不久皈依了基督教。这将挪威引入了拥有石砌建筑传统的大欧洲文化圈。北欧国家最古老的哥特式教堂,尼达罗斯大教堂,建筑在圣•乌拉夫国王的陵寝地特隆海姆市。全国各地也建筑了为数众多的规模较小的石砌教堂,建筑风格大多为罗马式。

  优质木材的唾手可得,使挪威拥有着悠久的木材建筑传统。如今,许多挪威最为有趣的新建筑仍由木材建造,反映出这种原材料对挪威设计师和建筑师持久不断的强大魅力。

  在中世纪早期,许多北欧居民区建筑了木制教堂,教堂的柱子被直接竖立在土壤之中。在挪威,此类建筑最终被改良成为闻名于今世的非凡的木板教堂。挪威现在拥有28座保存完好的木板教堂。而在欧洲其它地区,这种教堂已近乎绝迹。这些宗教建筑成为挪威对世界建筑史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位于乌尔内斯的木板教堂已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普通的原木建筑技术“lafting”在挪威十分发达,并且具有很多地理上的变种。传统的挪威农舍由数座大小各异的木材建筑组成,各有特殊的功能。建筑布局随地区不同而形式各异。

  挪威拥有受到岩石岛屿和岛礁屏护的漫长海岸线。渔民居住区则展示着另一种形成于整个中世纪的沿海地区木材建筑的独特形式。卑尔根市的布吕根码头区排列成行的高狭的木制建筑即是这种建筑的范例。这种建筑风格产生于汉莎同盟时期,当时德国商人在此建立了公司总部作为指挥当地商业活动的中心。17世纪,(丹麦)国王在挪威建立了几座新的城市。其中两座城市,康斯博格和勒罗斯的建立,是为了支持采矿工业。在康斯博格建了一座颇为大气的巴罗克风格教堂,而勒罗斯则展示出颇具魅力的小巧木制建筑。勒罗斯市中心和布吕根码头区均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其他地区的重要建筑潮流往往到达较迟,对挪威建筑产生的影响颇为有限。尽管如此,有些潮流还是留下了印记,如俯瞰科文赫拉德峡湾受巴罗克风格影响的罗森达尔男爵城堡和位于卑尔根被称作达姆斯嘉德的洛可可风格的木制乡村庄园。

  挪威与丹麦的联盟关系于1814年被解除,奥斯陆(当时名为克里斯蒂安尼亚)成为了首都。建筑师克里斯蒂安•H•格罗什(Christian H. Grosch)设计了最老的奥斯陆大学建筑、奥斯陆股票交易所、挪威中央银行的前办公楼和奥斯陆许多其他建筑以及全国各地近70座教堂。随着19世纪中叶的工业化,人口激增,这一点在奥斯陆表现得的尤为明显。

  20世纪初,挪威建筑师为了创造民族建筑开始追随流行的概念。当奥勒松市于1904年遭到焚毁之后,该城市被以新艺术主义(Jugend)风格迅速重建起来。

  虽然以功能主义为主导的30年代是挪威建筑的强盛期,但是挪威建筑师只是在近几十年才真正获得国际声誉。

20世纪80年代的挪威建筑

  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从未取得功能主义在30年代的发展势头。许多建筑师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背叛,因此在挪威形成的重要建筑作品较少。

  然而,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范例是将奥斯陆的斯堪的纳维亚大学出版社一座普通的七层办公楼改造成为一个妙趣横生、丰富多彩的世界(杨·迪格鲁德与庸·伦德堡,1980年)。其他两座值得注意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是 – 均由挪威国家铁路公司建筑师阿尔内·亨利克森设计 –服务于奥斯陆郊区的小型火车站霍米亚车站和位于洛达伦的铁路客车厂房。这些建筑分别获得挪威建筑界的最高奖项,安东·克里斯蒂安 ·霍恩基金会的杰出建筑设计证书,并因此使后现代主义浪潮获得了专业界的认可。

  后现代主义诞生的原因,是对现代主义看似缺乏表现力的抗议。这为当代建筑师寻找新的方向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顶尖建筑师,如伦德和斯洛托,继续设计结构主义的作品,但是他们80年代的建筑在表现细节方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他们为挪威中央银行设计的总部大楼(1986年)占据奥斯陆市中心整整一个街区,成功地做到了使新、老建筑和谐一致。建筑师为斯塔凡格市索夫堡文化中心(1987年)的建筑规模做了比例适当的设计,以衬托周边的木制房屋。利勒斯特罗姆市的圣·马格努斯教堂(1988年)由模块构件组成,形成了一个两边各有一个礼拜堂的巨大圆形庇护所。这虽然是一座现代化建筑,却完全符合教堂的传统观念。

20世纪90年代的挪威建筑

  挪威建筑师在90年代重归现代主义传统。私人住宅和办公建筑都被赋予了宽大、平滑的外观,而清晰的几何图型令人回想起30年代的功能主义风格。获得最广泛承认的例子要数克丽丝汀•雅蒙德(Kristin Jarmund)设计的获奖作品,位于谢勒的挪威计量认证局总部大楼(1997)。

  当代建筑师经常集各种风格手法之大成,以便创造出典雅的复合形外观效果。卡丽•尼森•布洛德科波(Kari Nissen Brodtkorb)的建筑“斯特兰登”餐厅(1990)就是这种复合手法的典型。这座建筑耸立在阿卡•布吕格的尽头。这是奥斯陆过去的码头工业区,经过改造后成为一个购物、办公、居住区。附近的一座干船坞使这块地皮呈三角状,两面临水。这座建筑物令人想起船只的船首,而房顶的曲线设计则更使人加深了这种印象。漆成黑色的钢铁架构和粗砖墙体,令人想起英国的仓库。这位建筑师创造的建筑物即发人深省又通俗易懂。

  另一个复合建筑艺术的例子是伊瓦尔•伦德(Ivar Lunde)和莫尔藤•勒弗塞特(Morten Løvseth)设计的通斯堡图书馆(1992)。这是一座拥有巨大玻璃外观的建筑,盛情邀请访问者的到来。然而,它并非只是一个玻璃匣子,有着令人容易产生联想的复杂多重结构。曲线形式的大量使用,暗示出附近一座中世纪修道院遗址的圆形教堂。

  1989年,挪威规模不大的斯诺赫塔建筑事务所在亚历山大新图书馆的历史性设计比赛中获胜。这是挪威公司赢得的最重要的国际赛事。这个于2001年竣工的图书馆被国际建筑期刊誉为是一座里程碑。斯诺赫塔建筑事务所后来又因赢得奥斯陆新歌剧院和位于英国马尔格特的特纳中心设计比赛而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国际地位。

  斯诺赫塔事务所90年代取得的突破,是挪威建筑师引起国际瞩目这一大现象的一个部分。主要国际性杂志曾出版介绍挪威当代建筑的专门特刊。谢尔 •伦德(Kjell Lund)和尼尔斯•斯洛托(Nils Slaatto)被提名为美国建筑师学会的荣誉会员;尼尔斯•托普(Niels Torp)因其位于斯德哥尔摩的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萨斯公司)总部的创新设计而赢得国际赞誉;斯维尔•费恩(Sverre Fehn)则荣获了普利兹克建筑奖,侧身当代最重要建筑师之列。 2004年,日本的定期刊物“建筑学与都市化主义”杂志第十二期以“挪威:费恩与他的当代遗产”为题出版了一期介绍挪威建筑的专刊。

当代建筑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挪威出现了一批名声显赫的建筑家,在上个世纪其余的时间统治着挪威的建筑界。当这批人中的大多数纷纷退休、去世后,又涌现出新一代正在获得国内外承认的才华横溢的年轻建筑师。

  值得瞩目的年轻建筑师包括:位于斯塔凡格的挪威石油博物馆(1999)和通斯堡图书馆(1992)的设计者伊瓦尔·伦德(Ivar Lunde)和莫尔藤·勒弗塞特(Morten Løvseth);位于夏勒的挪威计量认证局总部大楼(1997)和位于德拉门的古斯柯根学校(2001)的设计者克丽丝汀 ·雅蒙德(Kristin Jarmund);位于乌伦斯凡的挪威农作物研究所实验室(1999)的设计者伦德·哈格姆(Lund Hagem);位于喀拉谢克的萨米议会大厦(2000)的设计者斯泰因·哈佛森(Stein Halvorsen)和克里斯蒂安·桑德比(Christian Sundby);基托伊海岸控制大楼(1999)的设计者雅蒙德(Jarmund)和维格斯内斯(Vigsnes);位于霍尔登的厄斯特福德大学学院(2004)的设计者雷乌夫·拉姆斯塔(Reiulf Ramstad);阿斯克火化场太平间(2000)的设计者卡尔-维果·霍姆巴克(Carl-Viggo Hølmebakk);以及位于奥斯陆的莫腾斯鲁德教堂(2001)的设计者杨·乌拉夫·阎森(Jan Olav Jensen)和波尔·斯科德文(Børre Skodvin)。

  还有一些成绩斐然的建筑事务所也值得提及。伦德与斯洛托(Lund & Slaatto)建筑事务所是二战之后挪威首屈一指的建筑事务所。该事务所最近的重要设计项目是位于哈马尔的一座中世纪教堂遗址的保护性气候控制玻璃结构(1998)。来访者将这一壮观的玻璃结构本身也视为一座神圣的建筑。斯维尔·费恩(Sverre Fehn)的建筑作品影响了几代挪威建筑设计师并在国际上赢得广泛声誉(详见“斯维尔·费恩”章节)。尼尔斯·托普(Niels Torp)因设计了位于斯德哥尔摩的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萨斯航空公司)新总部大楼在国际上声名鹊起。在那之后,他又为英国航空公司在伦敦郊区设计了一幢规模更大的新总部大楼。托普还主持设计了奥斯陆市中心码头工业区阿克·布吕格的大部分建筑,将其改造成为一个备受欢迎的商业、办公、住宅区。另一个赢得国际声誉的建筑事务所是斯诺赫塔(Snøhetta)建筑事务所(详见“90年代挪威建筑”章节)。斯诺赫塔建筑事务所为奥斯陆市设计的新歌剧院将于2008年竣工。

  新歌剧院将坐落于首都正在更新改造的海滨中心区比约维卡。港口区的其他部分已经划定为新的住宅市容开发区。奥斯陆原西线火车站周围的地区也被列为新开发区。还有计划在市中心建设一个大型博物馆群。

  建筑设计业近年来的重大事件之一是位于嘉德莫恩的奥斯陆新国际机场的启用。这个以木材、石料和玻璃组成的机场终端大楼(1999年,阿维亚普兰建筑事务所设计)拥有简约开放的设计和精致细密的装修。机场是国家的大门,为前来挪威的航空旅客提供了一个宾至如归的访问起点。机场终端大楼的布局、道路体系、相邻的高速铁路系统以及与机场相关的各种建筑无不展示出挪威建筑师和开发商谋求开发优质基础设施的坚定信念。

挪威设计业

  最近几年,挪威设计宛如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在20世纪50、60年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产品的高潮之后,挪威设计的产品还从未享受过如此受欢迎的程度。

  这次高潮的源头来自新一代极有天赋的设计师。各行各业的创新力量为挪威的设计行业带来了新的辉煌,使这个行业的魅力得到不断改善和加强。无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对挪威设计产品的需求都高速增长,国内外媒体也密切注视着情况的发展。

  长期以来,“挪威设计”在挪威以外几乎是一个并不存在的概念。在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地位走入低谷时,丹麦、芬兰、瑞典等国仍设法保持了设计能力的声誉,而挪威设计业却一直生活在默默无闻、孤僻内向的境地。

  按照传统而言,挪威以原料出口国闻名于世,而石油工业的增长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形象。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挪威长期缺乏使用设计师的习惯。然而,如今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在产品开发中结合专业设计技术的挪威公司数量已经显著增加。

  石油工业的发展为具有创新意识的技术发展商打造了基础,使他们认识到与设计师携手工作的价值。寻求提高专业化程度的行业,开始产生对形象设计不断增长的需求。挪威形象中心(Norsk Form)于1993年成立。这个由政府资助的基金组织是挪威设计、建筑和建筑环境的中心机构。成立的目的在于促进公众对设计相关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1994年利勒哈默冬季奥运会使世人有大量机会见识到挪威的设计并在公众中引起了广泛兴趣。

  自那以后,设计成为媒体不断增加关注的焦点,并从一个鲜为人知的概念演变成多数老百姓家喻户晓的词汇。这继而影响了挪威的公司。向挪威设计委员会(1963年成立)申请挪威杰出设计奖的人数不断增加可以证明这一点。

  利用设计服务最积极的行业之一,是挪威的家具工业。该行业开发新奇产品的传统从未中断,并且在出口市场上保持着牢固的份额。“巴兰斯”(Balans)座椅和“特里普·特拉普” (Tripp Trapp)儿童座椅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十分畅销。

  挪威的家具设计师也是在挪威当前的设计地位中表现最抢眼的人物。2000年4月,新成立的设计小组“挪威之声”(norway says)应邀前往米兰参加“卫星沙龙”(Salone Satelite)年度展。该展览是欧洲最重要的国际性当代设计展之一。

  在那之前,挪威设计者已经30年未曾收到过前往意大利参加展览的邀请了。从那以后,许多挪威顶级设计者成为“挪威之声”的后继者。今天,挪威设计界拥有广泛的人才和创新能力,在国际上不断引起轰动。

新闻出版

全国出版各种日报约60种,日平均发行量202万份。另有其他报刊100余种。主要报纸有:《晚邮报》、《世界之路报》、《日报》、《卑尔根时报》等。

挪威通讯社(NTB):1867年成立,非官方。

挪威国家广播公司(NRK):1933年建立,分广播、电视两部分,隶属文化部。

饮食文化

  挪威的食品原料声名卓著,尤其是水产品。在大多数餐厅,您可以品尝到熏三文鱼、腌三文鱼(gravlaks)和鳟鱼,也可以享受到刚刚捕获的鳕鱼、安康鱼和大比目鱼。鲭鱼和贝类也十分受欢迎 – 您还可以在码头边从渔船上买上一袋新鲜海虾,和一杯冰啤酒同时享用。

  假如您喜欢肉食,您在挪威期间一定要品尝一下驯鹿、驼鹿、马鹿或者松鸡。在享用这些肉菜时浇上奶油色的肉汁 – 若再来上一杯上好的红葡萄酒,这就成为了一顿真正的盛宴了。

  用特殊方法制成的山羊奶干酪(brunost)是一种挪威特色食品。虽然这种色泽淡褐、味道甜美的干酪在挪威以外不太为人所知,但却是挪威老幼皆爱的食品。经腌制的风干火腿和香肠(spekemat)是挪威夏季的流行食品。风干火腿或香肠一般佐以薄脆饼(另一种挪威风味食品)、酸奶油和炒鸡蛋,并总是可以和挪威的优质啤酒或者一、两杯“阿夸威特”烧酒一同享用。

  近年来,一些挪威厨师赢得国际烹饪大赛的最高奖项。他们帮助提高了挪威餐馆的水平,并在挪威传统食品原料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现代菜肴。

教育

1998年起实行十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大多数为公立,中央负责高等教育,地方负责中等和初等教育。各类在校学生总数约116万人,教师9.9万。有高等院校44所,学生约29万人。奥斯陆大学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成立于1813年,在校学生约2.7万人。此外还有卑尔根大学、挪威科技大学、特罗姆瑟大学、挪威生命大学、挪威商学院等高校。

挪威幼稚园接收8个月到5岁的小孩。幼稚园分公立和私立两种,费用从每月2000克朗到8000克朗不等。年满1岁,但没有上幼稚园的小孩,会得到政府补助,每月3300克朗左右。6岁(入学年内满6岁,例如2012年8月入学为2006年出生的所有小孩)的小孩在秋季开始上小学,,小学为7年制,公立小学完全免费,但由于公立学校放学较早,一般情况下小孩都会参加课后活动,费用每月1000克郎到4000克郎不等,课后活动班也会在学校放假期间开放一部分时候。私立学校相对其他发达国家数量较少,主要是国际学校,蒙台梭利教育法和华德福教育小学,学费每月2000克郎到13000克郎左右。

中学分初中3年和高中3年,高中分学术高中和职业高中。中学没有学费,但是书费自理。申请大学需要学术高中毕业,职业高中毕业的学生需要额外的考试,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大学教育。

挪威大学本科3年,硕士2年,博士3年到4年。通常的还是4年制硕士教育,中间不中断,直接拿硕士学位。公立大学是国家教育机构的主体。公立大学要交注册费,每学期500克朗左右,书费自理。私立大学的学费不等,例如BI的学费为每年75000多挪威克朗。

高等教育

  挪威全国有6所大学、6所专业性的大学级学院、25所国立大学级学院、2所国家级艺术大学和学院及29 所私立大学级学院。2005年秋季,挪威各大学和大学级院校注册的在校生人数为211,000人。女生在大学级学院学生中占62%,在大学学生中占56%。

  高等教育系统包括所有大学与大学级学院的教育课程以及进入高等教育院校学习一般要求首先完成的为期3年的高中教育。除为数不多的私立大学级学院外,所有高等教育院校均由国家管理。根据规定,在挪威高等教育不需交纳学费,但是学习某些专业课程和特殊课程有可能要单独交费,某些私立机构也可能要单独收费。

  除日常教学活动外,所有高等教育机构,尤其是大学均负有通过设置硕士和博士生课程来进行基础研究和培养研究人员的责任。

高等教育院校

  挪威的6所大学分别是:奥斯陆大学(The University of Oslo, 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卑尔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ergen )、位于特隆海姆的挪威科技大学(NTNU)、特隆姆瑟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romsoe)、斯塔万格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Stavanger)和位于奥斯的挪威生命科学大学(UMB)。6所专业性的大学级学院是:位于卑尔根的挪威经济和商业管理学院(The Norwegi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挪威音乐学院(The Norwegian Academy of Music)、挪威运动科学学院(The Norwegian School of Sport Sciences)、挪威兽医科学院(The Norwegian School of Veterinary Science)、位于奥斯陆的挪威神学院(MF)和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The Oslo School of Arthitecture and Design)。此外,在奥斯陆和卑尔根还各有一所大学级艺术院校。

  建立国立大学级学院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分散化,以增加全国各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5所大学级学院设置了一些大学没有的职业教育课程。这些课程一般为2至4年。许多大学级学院还设置了一些硕士和博士水平的课程,许多学生在取得学位的过程中兼修大学和大学级学院两种院校的课程。

  学位制度 挪威是率先争取达到“欧洲高等教育博洛尼亚进程”目标的欧洲国家之一。除此之外,挪威于2003年结束了为期三年的旨在在教育领域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和加强国际合作的改革。新学位制度的实施使在挪威全部或部分完成学业的学生可以在其他国家更加方便地获得学历认证。

  学分与成绩评定 大学和大学级学院高等教育课程的学分根据“欧洲学分交换与积累系统”(ECTS)标准计算。全日制学生一学年学业量相当于60学分。不论学生学位课程高低,评定学生成绩均从A(最高分)至F(不及格),E为及格最低分数。此外,某些科目的考试成绩不论高低只简单地评定为及格或不及格。

科研

科研经费40%以上由政府提供,其余由科研单位自筹。主要研究机构为“挪威科研理事会”,下设六个部门,分别负责工业和能源、生物生产和改良、环境与发展、文化和社会、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科技著作

  科技著作是学术世界的基础。此类挪威作品可以反映出挪威学术界广泛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挪威的第一所大学于1811年成立于克里斯蒂安尼亚(奥斯陆的旧称)。19世纪是挪威的建国时期,将挪威文发展成为一种书面文字是建立民族身份感的一个基本要素(详见“散文”章节)。伊瓦尔·奥森(181396)的语言学考察,在发展现代挪威语方面曾起到过关键作用。作为“新挪威语” (Nynorsk)的创始人,奥森在挪威的文字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新挪威语与“书面挪威语”(Bokmål)共同享有官方语言的地位,如今正在被广泛地使用。

  挪威在二战之后开始真正登上现代学术舞台。由于国民接受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高,新的专业著作团体出现了,尤其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如今,挪威是世界知识社会的一部分,生产内容广泛的科技著作。很多挪威学者在诸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领域获得国际承认。

  阿尔纳·内斯(Arne Næss ,1912)是战后最著名的挪威学者之一。作为一名研究家、思想家、教材作家、社会评论家和哲学家,他的作品跨越多种学科,吸引着广大读者。作为领导过几次挪威探险之旅的登山爱好者,内斯也是一位声名卓著的深度生态学的倡导者。

  古纳尔·舍尔贝克(Gunnar Skirbekk)和尼尔斯·吉尔耶(Nils Gilje)撰写的入门教材《哲学史》(A History of Philosophy)被翻译成为数种文字,是挪威当代科技著作的中的经典。社会学和犯罪学家尼尔斯·克里斯蒂(1928-)的著作被广为翻译,并以在关键领域创造新颖解决方法的能力而著称。其涉及的领域包括司法和惩戒体制、酗酒和毒品、青年文化和学校问题。

  拉尔斯·F·H·斯文森(Lars Fr. H. Svendsen 1970-)的著作,在没有减少问题复杂性的前提下,向普通大众传达了复杂的哲学思想信息。他的首部著作《厌烦的哲学》(The Philosophy of Boredom ,1999)已被翻译成几种文字。埃里克·纽特(Eirik Newth ,1964-)为青少年撰写了数本通俗易懂的科技读物。

名人

  亨里克•易卜生(1828-1906) 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名字之一。他是欧洲知识界取得现代突破的中心人物,被公认为现代戏剧之父。他的剧作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仍在世界各地继续上演。据说,易卜生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在世界上被上演最多的剧作家。

  易卜生共出版过26部戏剧和一部诗集,其作品常被划分为四个部分:

  1. 民族浪漫历史剧 其中包括从《凯蒂琳》(1850年)到《觊觎王位的人》(1863年)等剧作
  2. 思想剧 《爱情喜剧》(1877年)、《布朗德》(1866年)、《培尔•金特》(1867)和《皇帝与加利利人》(1873年)
  3. 当代现实剧 《社会支柱》(1877年)、《玩偶之家》(1879年)、《群鬼》)(1881年)、《人民公敌》(1873年)
  4. 心理与象征剧 《野鸭》(1884年)、《罗斯莫庄》(1886年)、《海上夫人》(1888年)、《海达•高布乐》(1890年)、《建筑师》(1892年)、《小艾友夫》(1894年)、《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1896)和《当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1899)。

  爱德华•蒙克(1863-1944) 挪威油画家,是油画艺术中表现主义画派的先驱之一。蒙克于1863年12月12日生于海德马克郡的洛顿。母亲和姐姐的早亡、 自己的疾病缠身以及父亲对宗教的郁郁沉思都对蒙克敏感的心智带来了影响, 也奠定了他后来艺术上无休止的自我反省的基调。爱德华·蒙克于1944年1月23日去世。

  爱德华-格里格 1843年6月15日在贝尔根出生。一生作为一名作曲家得到国际上的承认。虽然个子矮小,但他拥有一颗追求正义,真相和团结的伟大艺术之心。他通过深化挪威民乐来建立一个强大的挪威民族文化。如今很多挪威人和国外人士认为格里格的音乐是挪威国家民族特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斯维尔·费恩 生于1924年,在二战后不久接受了建筑学教育,并迅速成为同代挪威建筑师中的佼佼者,也是在国外名气最大的挪威建筑师。费恩的老师阿尔内•克尔斯莫(Arne Korsmo)在他事业早期曾发挥过重要影响。1952至53年,费恩曾前往摩洛哥进行访问。他在那里遇到的自然纯朴建筑,为他的进一步发展定下了基调。一年之后,他在巴黎与法国重要建筑师让•普鲁威(Jean Prouve)共同工作和学习,并尽其所能地吸收勒•科比西耶(Le Corbusier)的作品。这些国际经验帮助他将当时最为成熟的建筑方法和朴素的民间建筑手法融合在了一起。这位建筑师在1997年迎来了最高的国际荣誉,先后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和海因里希•特森诺金奖(Heinrich Tessenow Gold Medal)。他在构思方面的天赋还得益于出色的绘图技巧和独特而富有诗意的自我表达能力的辅助。他1975至95年曾在奥斯陆建筑学院担任教授并且是挪威、芬兰、苏格兰、英国和美国建筑协会和机构的荣誉会员。他还是丹麦和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荣誉院士。他1993年荣获法国建筑科学院金质奖章并在2001年成为第一位格罗什奖章(Grosch medal)的获得者。格罗什奖的建立是为了纪念挪威建国以来的开创性建筑作品。斯维尔•费恩还被授予挪威皇家圣•乌拉夫荣誉勋爵的头衔。

外交

重视联合国作用,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和国际及地区热点问题斡旋。挪威人赖伊于1946年至1953年担任首任联合国秘书长。是北约成员,将北约视为安全政策基石,前首相斯托尔滕贝格为现任北约秘书长。未加入欧盟,但高度重视同欧盟关系。是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申根成员国。认为俄罗斯是最重要的邻国,主张同俄发展建设性关系。主张深化和加强北欧内部协调与合作,在国际事务中“抱团发声”。重视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先后制定了“亚洲战略”和“拉美计划”。视北极事务为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是最先出台北极战略和政策文件的北极国家。重视气候变化及减排问题,是最早批准《巴黎协定》的发达国家之一。重视对外援助,坚持将国民总收入(GNI)的1%用于外援。与140多个国家有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