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湖南省 > 株洲市
株洲市市花:红檵木
株洲炎帝广场
株洲城市风光

株洲市汉语拼音:Zhuzhou Shi),中国湖南省辖地级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简称。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东与江西省萍乡市吉安市接壤。 总面积112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87.11万人。 辖5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地势自东南向西北递降,武功山蜿蜒东部,万洋山绵亘东南,衡山延伸入西北部,东部主属湘东低山丘陵区,西部处湘中丘陵盆地区。湘江及其支流渌水砶水过境。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侯,年均气温16℃至18℃。名胜古迹有炎帝陵建宁古城遗址观音岩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等。

株洲古称建宁,公元214年,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郡,到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为株洲。解放之初,株洲只是一个7000人的小镇,1951年为省辖市,1956年升为省辖地级市,1983年实行市带县体制。2007年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株洲是一个交通枢纽城市。“北有郑州,南有株洲”,株洲是贯穿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通道。铁路方面,株洲是南方最大的铁路枢纽,京广、沪昆铁路在这里交汇,衡茶吉铁路正在加紧建设。武广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到北京只要4个小时,到广州2个小时。株洲火车站平均每3分钟接发一趟列车,是全国五大客货运输特级站之一。公路方面,106国道、107国道、320国道、京港澳高速、上瑞高速以及连接闽南、赣南、湘南的“三南”公路都在境内穿过。随着正在建设的岳汝高速、长株高速的竣工通车,株洲的交通优势更加明显。航运方面,穿城而过的湘江,是长江第二大支流,四季通航,千吨级船舶可通江达海。空运方面,去黄花国际机场经长株高速直达,仅40公里、20多分钟车程。

株洲是一个新兴工业城市。株洲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中国电力机车之都”,是亚洲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硬质合金研制基地、电动汽车研制基地。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枚空对空导弹、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块硬质合金等100多个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都诞生在株洲。生产的六轴9600千瓦电力机车,是当今世界功率最大的机车,整个机车的技术领先世界20年。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和陶瓷等产业为支柱,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制造工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工业体系。目前,全市有10家上市公司,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电力机车研究所、株洲冶炼集团等3个企业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唐人神集团等4个企业过50亿。“十二五”时期,将着力在轨道交通、汽车、航空航天、冶炼化工、服饰、陶瓷等领域打造5个千亿产业集群。

株洲是一个开放宜居城市。株洲是全国绿化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作为以移民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具有“五湖四海、开放包容”的特点。

株洲是一个优秀旅游城市。株洲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以“古、红、绿”为特色的旅游品牌。位于炎陵县鹿原陂的炎帝陵被称为“神州第一陵”,是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株洲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炎陵县、茶陵县是6个革命老县之一。有洣泉书院、水口叶家祠、先农坛、红军标语博物馆等为代表的革命遗址。“朱毛会师”在炎陵十都乡,人民军队第一个连队建党旧址在炎陵县的水口,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是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被称为“中国第一个苏维埃”。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在14万个以上,为亚洲之最,有“天然氧吧”之称。株洲方特欢乐世界被誉为“中国迪斯尼”。神农城将打造成“全球华人炎帝景观中心”。

  • 市树:樟树,学名:Cinnamomumcamphora(L.)Presl,别名:香樟、木樟,属樟科。
  • 市花:红檵木,英文:RedrloweredLoropetalum,别名:红桎木、红花,属金缕梅科。
  • 邮编:412000 代码:430200 区号:0731

行政区划

辖5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天元区。

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 2010年,株洲市总人口385.71万人(常住人口,下同),比上年增加2.91万人,增长7.6‰。其中,市区常住人口105.51万人,比上年增加3.3万人,增长32.9‰;5个县(市)人口280.2人,减少2.39万人。全市总人口中,城区人口占27.35%,5个县(市)人口占72.65%。全市城镇人口217.86万人,乡村人口167.85万人。在总人口中,有少数民族人口1.35万人,分属39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有土家、苗、瑶等民族。

历史

  株洲古称建宁,后又名槠洲,最早见于南宋人文集。“株”字可能取自株田之“株”。株洲、株田相距数里,五代时株田已较著名。“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两岸为洲之“洲”。联缀而成地名。一说因地多槠木,且“槠”、“株”同音,故又名“槠洲”。自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株洲后,株洲之名沿用至今。

  远古时期,株洲地区就有先民生息繁衍,炎陵县鹿原陂安葬着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据考古发现,在株洲县漂沙井黄霞垅磨山有60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大溪文化遗址,以及叠在其上的4000多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株洲属楚之黔中郡。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巫中地区为黔中郡,株洲属之。公元前202年,建长沙国,株洲是长沙国领地。公元214年,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县,孙权割湖南县以东和醴陵、修县沿湘江东岸地带置建宁县,筑县城于今株洲市庆云山解放街、南湖街沿建宁港两岸,属长沙郡,乃株洲建县之始。建宁县城商业发达,后一度毁于战火。公元589年,隋文帝开皇九年,隋灭陈,废建宁。公元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复置建宁县,属南云州;六年后即唐太宗元年,将建宁并入湘潭,清顺治七年,江西商人在株洲修建宁码头,商业又有发展。木材、茶叶、稻米、肉、蛋、瓷器、鞭炮、夏布、土纸等贸易居湘潭集镇商业之首。清末民(国)初,随着粤汉、株萍铁路的修筑与湘江联网形成水陆交通优势。株洲镇居民达3万余户,且大都居住于解放街、建宁街一带。民国14年,彭松林(中共地下党员)与友人合资在株洲新街(建宁街)开设米店。次年,发动成立株洲商民协会,并出任执行委员长,组建了粮食、南货、棉布、百货、缝纫、五金、园林、理发等16个同业公会。民国33年,日军进犯株洲,大部分房屋被毁。日本投降后,镇区居民大多在原址重建家园,至1949年,大部分民宅均得以恢复,房屋结构大部分是木架蔑织墙体,杉皮或小青瓦屋面。至解放前株洲一直属湘潭县管辖。

  株洲,是炎黄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华民族的始祖、农耕文化的创始人――炎帝神农氏,就长眠在株洲境内炎陵县鹿原坡。三国时孙权定都建业,设县建宁,羽扇纶巾的周瑜曾在这片土地上演绎过许多动人的故事,唐代大诗人杜甫留恋湘东美丽的风景,携家眷栖居于此,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老病孤舟,两次溯湘江而南,留诗十多首;唐代奇女子、慧眼识英雄的名姬红拂之墓在株洲境内的醴陵西山,宋代名将岳飞率军途经茶陵时以枪尖挑禾蔸写的“光泉”二字,赫然镌刻在高陇石壁上;宋代大儒朱熹两次到株洲讲学,“朱亭”因他而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为茶陵云阳山、灵岩寺、麻叶洞留下一篇篇日记,记下了株洲的名山胜水;明代大学士、立朝五十年的李东阳,以他为代表的“茶陵诗派”,将故乡“茶陵”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国文学史史册上。

  株洲,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更有着光荣的一页,是我国重要革命发源地之一。曾先后涌现了以李立三等为代表的传播马列主义新思想的革命前驱,左权、谭震林、耿飙、陈明仁等举世闻名的军事将领也都出自株洲。茶陵、炎陵(原酃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朱德的第一次见面,是在炎陵县的十都;红军第一次把党支部建在连上,毛泽东亲自主持的红军战士入党仪式,是在炎陵县的水口;毛泽东亲自批准组建的井冈山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是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毛泽东亲自主持、作出“撤围长沙、回师江西、攻取吉安”重大决策,被美国作家史沫特莱称为“朱德和毛泽东采取了一生中最重大的步骤之一,这一步骤扭转了中国革命运动中的一次严重危机”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议,举行在株洲市徐家桥头的原协丰长绸布店。株洲域内目前还有现代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故居、左权将军纪念碑、谭震林墓等。株洲,是一块红色的圣土。共和国第一批(1955—1964)授衔,产生了十大元帅和众多的将军。其中株洲籍将军有41名,仅茶陵一县就出了25名将军,茶陵成了有名的“将军之乡”。

株洲建市历程

  湘潭县下设株洲区 1949年8月3日,株洲宣告解放。湘潭县下设株洲区,辖株洲乡,藕灵乡。8月19日,株洲区党政机关建立,株洲区公所、株洲乡人民政府驻大胜岭。株洲区所辖株洲集镇面积约半平方公里,人口7264人。1950年1月,株洲区改为第一区。

  湘潭县下设株洲镇(区级) 1950年6月中旬,湘潭下设株洲镇(区级)。株洲镇辖一至四街居民委员会、田心塅乡、董家塅乡、石子头乡、株洲镇公所驻殷家祠堂(今芦淞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

  株洲镇公所更名为株洲镇人民政府 1951年3月6日,镇长韩瑾行签发湘潭县人民政府株洲镇公所通知:“经曾奉省府明确指示:‘即相当于区一级的镇,凡成为区一级政权者,称镇人民政府,镇人民政府均用地域名称,其印信比照区级印信办理,株洲镇公所应更名为湘潭县株洲镇人民政府,颁发湘潭县株洲镇人民政府印信及长戳’。据此,本镇除将颁发印信及长戳撤销外,定于本(三)月十日启用新印……。”

  株洲设市获政务院批准 中南军政委于1951年6月11日函告湖南、湖北两省政府:“接政务院1951年6月6日政行齐字第一四九号批复:1951年5月8日(51)会办民字第1917号报告悉。所拟将湖北省襄阳、樊城合设为丁等市,称襄樊市;湖南省株洲镇改设为丁等市,由长沙专署领导,经核同意,准予备案……。”

  长沙专署宣布成立株洲市人民政府 1951年6月2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沙区专员公署令:“一、株洲设市一案已奉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1年6月6日政行齐字第149号批复批准。二、兹决定宣布成立株洲市人民政府,自7月1日起正式对外办公,由本署刊发木质印信壹颗,兹随文附发印模一份,希即知照。”因人事方面的原因,推迟至1951年7月17日对外办公。株洲市人民政府驻殷家祠堂(今芦淞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市长尚未到职,副市长张犀文(代行)。

  株洲市隶属湘潭专署领导 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程潜1953年6月5日签发省府令:“本省经中央新核定之常德、益阳、邵阳、湘潭,株洲五个省辖市,为便利工作,特分别授权各有关专署领导:常德、益阳二市授权常德专署领导,邵阳市授权邵阳专署领导;湘潭、株洲二市授权湘潭专署领导。(编者注:原长沙专署地址设在湘潭。此前,长沙市区划调整,湘潭地区专员公署成立)

  株洲市升格为地级市 1956年3月23日,中共湖南省委发出通知,省委决定:株洲市委即由省委直接领导,希望各有关部门即办理交接手续。是年4月9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发出通知:“现决定将株洲市人民委员会改由我会直接领导。该会建设、房地、劳动、卫生、商业科、均改为局。希转知有关部门分别办理交接手续。”

  实行市管县体制 1983年3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株洲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将原湘潭的攸县、茶陵县、醴陵县、酃县划归株洲市管辖,辖区面积扩到11278.77平方公里,人口308.12万人。1990年株洲市辖五县市、4区,总人口达到3495714人,总面积达11420平方公里。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8月15日,醴陵县改为醴陵市;1994年4月5日,酃县更名为炎陵县。1988年,株洲大桥建成通车,将河东城区与河西农村连成一片,城市建设向河西延伸。

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

  1997年7月,湖南省人民政府以《关于调整株洲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通知》对我市市辖区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
  一、将株洲县的群丰镇和马家河乡(现改为镇)划市区。
  二、撤销市东区、南区、北区、郊区调整设立市天元区、芦淞区、荷塘铺区、石峰区。
  天元区:东、北以湘江河为界,南以群丰镇与雷打石镇界线为界,西以株洲市与湘潭市界线为界。
  芦淞区:东南以原郊区与株洲县界线为界,西以湘江河为界,北以白石港为河(老河),京广铁路(西边线)及建宁乡与明照线界线为界。
  荷塘区:东以株洲市与长沙市、原郊区与株洲县界线为界,南以明照乡与建宁乡界线为界,西以京广铁路(西边线)及白石港河(老河)为界,北以蝶屏乡与云田乡界线为界。
  石峰区:东以白石港河(老河)为界,南以湘江河为界,北以株洲市与各省市界线为界,西以株洲市与湘潭市界线为界。
  三、调整后的市辖区划行政区划从1997年8月1日起实行。
  1997年8月1日,天元、芦淞、荷塘、石峰四区成立。

自然地理

  地貌 市域地貌类型结构:水域637.27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5.66%;平原1843.25平方公里,占16.37%;低岗地1449.86平方公里,占12.87%;高岗地738.74平方公里,占6.56%;丘陵1916.61平方公里,占17.02%;山地4676.47平方公里,占41.52%。山地主要集中于市域东南部,岗地以市域中北部居多,平原沿湘江两岸分布。

  山脉 株洲市位于罗霄山脉西麓,南岭山脉至江汉平原的倾斜地段上,市域总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中部地形岭谷相间,盆地呈带状展布;东南部均为山地,山峦迭障,地势雄伟。

  气候 株洲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充足,无霜期在286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C至18°C,是名副其实的膏腴之地,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为湖南省有名的粮食高产区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长江流域第一个粮食亩产过吨的县(市)就产生在株洲管辖的醴陵市。

  资源 境内物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铁、钨、铅、锌、金、锡、铀、钼、铜、银、铌、钽、稀土、萤石、石膏、硅石土、高岭土、石灰石、花岗岩等40余种,为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丰富的农产和矿藏资源,加上气候、土壤、地质、植被所具有的多样性特征,为多层次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经济

  2013年,全市实现GDP1960亿元,增长10.5%;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35.6亿元,增长10.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增长30%;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9亿元,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66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98元,分别增长10.6%和13%。

交通

公路

  株洲处于京广运输大动脉与上海—瑞丽运输大动脉的交汇处,公路交通通达度较高,有多条国道、高速公路穿境。市区方面,道路呈现“三环七射”的总体框架,市中心通过红易大道、芙蓉大道等联系长沙、湘潭;市域方面,早在2009年实现“县县通高速”。随着2013年12月垄茶、炎汝高速贯通,株洲市境内所有规划的高速公路均已实现通车。

  • 过境国道:
    • 106国道
    • 320国道
  • 过境国家高速公路
    • G4 京港澳高速公路
    • G60 沪昆高速公路
    • G72 泉南高速公路
  • 过境省级高级公路
    • S11 平汝高速公路
    • S21 长株高速公路(连接株洲市区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
    • S90 炎睦高速公路(连接炎陵县与井冈山风景区)

铁路

  株洲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为京广、湘黔、浙赣三条铁路干线交汇之处,素有“南株北郑”之称。市域内设有多个火车站,其中,株洲北站为特等编组站,株洲站为客运特等站,高铁株洲西站为武广客运专线上最大的中间站。随着2013年12月28日衡茶吉铁路货运开通,株洲实现“县县通铁路”。

  • 过境铁路干线
    • 京广铁路
    • 株洲西站
    • 沪昆铁路(株洲为沪昆铁路浙赣段与湘黔段分界点)
    • 京广客运专线(为高速铁路,在境内设株洲西站)
    • 沪昆客运专线(在建,为高速铁路,在境内设醴陵北站)
  • 过境铁路支线
    • 醴茶铁路
    • 衡茶吉铁路
  • 城际铁路
    • 长株潭城际铁路(预计2015年运营) 长株潭城际铁路在株洲全长约23.7千米,设白马垄、时代、云龙、株洲、七斗冲5个车站,从北至南经过白马垄、轨道科技城、云龙新城、株洲旧城区和七斗冲区域。通车后,株洲市中心到长沙市中心将仅需二十余分钟。

市区公共交通

  株洲是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全国首个“电动公交城”,也是继杭州、广州后第三个正式开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城市,在环保交通、城市慢行系统建设等方面领跑湖南。2013年,株洲成为湖南省第二个公交都市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株洲公交车全面使用清洁能源,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试点无饮食车厢;而株洲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起步早、发展快、质量高,租赁网点遍布全市五区,主要干道均设置自行车绿道,3小时内免费租赁。以此为主题央视拍摄了《自行车上的城市》节目,介绍株洲与荷兰城市阿姆斯特丹在建设城市低碳交通上的努力。

地铁

  预计2018年将开始修建4条地铁线路,4条地铁线呈风车放射状,共108.6千米。其中1、2号线为主骨架,3、4号线为远景预留线。1号线起于京广高铁株洲西站、止于云龙示范区,全长32.5千米,横向贯通株洲城。2号线起于石峰区、止于渌口镇,全长27.8千米,纵向贯通株洲城。3号线起于白马垄站,止于航空城,全长33.9千米。4号线起于金山新城,止于株洲火车站,全长14.4千米。

航空及水运

  株洲航空及水运条件较好。航空方面,最近的民用机场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离株洲市区约37千米,车程约25分钟;另外,位于株洲市芦淞区五里墩的株洲通用机场已于2012年开工建设。水运方面,长江支流湘江从株洲城市中心穿过,可通行千吨级船舶。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建成后,航运条件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教育

  • 职业教育
    •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
    •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 湖南中医药专科学校
    •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湖南工贸技师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