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沅江市
湖南益阳市:南洞庭湖风光
湖南益阳市:南洞庭湖风光
湖南益阳沅江市:胭脂湖休闲度假区
湖南益阳沅江市:凌云塔,位于沅江市琼湖镇,其塔顶置葫芦状塔刹,为省内古建筑中所少见,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动工兴建

  沅江市汉语拼音:Yuán Jiāng Shì;英文:Yuanjiang City),中国湖南省辖县级市,由益阳市代管。位于湖南省北部,益阳市东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8°42′26″~29°11′17″,东经112°14′37″~112°56′20″。东北与岳阳县交界,东南与汩罗市湘阴县为邻,西南与益阳市接壤,西与汉寿县相望,北与南县、大通湖区毗连。总面积2012.5平方千米,总人口76.12万人(2015年)。全市辖2个街道、11个镇。

  沅江市地处洞庭湖平原西南部,分别为河流冲积扇、湖漫滩平原和人工开垦平原。地域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吞吐长江,河湖相通,连接成网,呈“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的地理格局。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是全国商品粮、商品鱼、柑橘、苎麻和芦苇生产基地。益(阳)南(县)公路纵贯南北。白(沙)临(资口)、茅(草街)鲇(鱼口)等重要航道通过市境水域。名胜古迹有南郊昭烈古城遗址,吼龙山港、巴围子、漉湖石城山、北大南金山、泗湖山区“虞舜古城”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清乾隆时始建的凌云塔、镇江塔、魁星楼。

  • 邮编:413100 代码:430981 区号:0737

行政区划

  全市辖2个街道、11个镇:琼湖街道、胭脂湖街道、南大膳镇、黄茅洲镇、四季红镇、阳罗洲镇、草尾镇、泗湖山镇、共华镇、南嘴镇、新湾镇、茶盘洲镇、千山红镇。市政府驻琼湖街道杨柳庄8号。

历史

  沅江,又称沅水,长江流域洞庭湖支流。沅江市以“沅水归宿之地”而得名。(《太平寰宇记》卷113岳州桥江县:隋开皇“十八年,改安乐县为沅江县,盖取沅水为名”。)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沅江即有人类繁衍生息。出土文件证明,距今5000年左右,在赤山、漉湖等地,就已形成村落。进入青铜器时代后,在今莲子塘一带,聚居村落已趋密集。

  东周以前,沅江属《书·禹贡》所载九州中的荆州管辖。春秋战国时期,沅江成为了湘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战国时期楚国黔中郡属地。秦属长沙郡。西汉属益阳县。南朝梁置药山县、重华县,属药山郡。南朝梁武帝(公元522年)置药山县为沅江市境置县之初。隋开皇九年(589)废郡,药山、重花二县合为安乐县,初属岳州,大业时先后属罗州、巴陵郡。因沅江在县境注入洞庭湖而改名沅江县。唐属岳州巴陵郡,乾宁年间中期改名桥江县。宋乾德元年(963年),复名沅江县。

  民国29年起(1940年),沅江县属于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湖南各地相继解放,国民党政府在湖南的统治宣告结束,各行政督察区的建置随之瓦解。是年8月,成立新的湖南临时政府(1950年4月正式成立省人民政府)后,全省设1个省辖市、10个专区。专区设专员公署,为省政府派出机关。沅江县属于益阳专区。

  1952年11月,益阳专区建置撤销,沅江县划归常德专区,历时10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势力显著增强。

  1988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沅江县,成立沅江市,直属湖南省政府由益阳地区代管。

  1994年3月,国务院批准撤销益阳地区,设立地级益阳市;7月1日,“益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益阳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益阳市委员会”正式挂牌。从此标志着地级益阳市的成立。全市辖3县(南县、桃江、安化)、1市(沅江市)、2区(赫山、资阳)、5大国营农场(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茶盘洲)和大通湖渔场。

  1996年,沅江市面积2071平方千米,人口约71.6万人。辖5个街道、10个镇、10个乡:马公铺街道、山巷口街道、团山街道、庆云山街道、凌云塔街道、三眼塘镇、四季红镇、共华镇、阳罗洲镇、泗湖山镇、南大膳镇、草尾镇、南嘴镇、黄茅洲镇、新湾镇、七子浃乡、万子湖乡、大同乡、双丰乡、北大乡、白沙乡、竹莲乡、志成乡、新华乡、熙和乡。市府驻琼湖路。(注:益阳市代管的千山红、茶盘洲2农场和南湾湖军垦农场的南半部在市境内)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沅江市常住总人口700236人,其中,山巷口街道33188人,庆云山街道31070人,凌云塔街道9341人,团山街道16407人,马公铺街道16256人,南大膳镇30076人,黄茅洲镇37493人,四季红镇17284人,阳罗洲镇16388人,草尾镇30149人,泗湖山镇59875人,共华镇35873人,南嘴镇20954人,新湾镇22642人,三眼塘镇24332人,北大乡19827人,双丰乡42511人,志成乡34593人,七子浃乡31600人,大同乡18631人,熙和乡35868人,新华乡20301人,白沙乡18322人,竹莲乡23391人,万子湖乡8816人,茶盘洲农场23214人,千山红农场21834人。

  2000年12月18日,茶盘洲国营农场撤消,改茶盘洲镇划归沅江市管辖。

  2004年,沅江市总人口74.46万人。辖5个街道、11镇(不包括千山红镇)、10乡、1个农场、4个芦苇场:庆云山街道、山巷口街道、凌云塔街道、团山街道、马公铺街道、三眼塘镇、新湾镇、南嘴镇、草尾镇、阳罗洲镇、四季红镇、黄茅洲镇、南大膳镇、共华镇、泗湖山镇、茶盘洲镇、万子湖乡、竹莲乡、大同乡、熙和乡、七子浃乡、志成乡、北大乡、双丰乡、新华乡、白沙乡、净下洲农场、漉湖芦苇场、东南湖芦苇场、万子湖芦苇场、鲁马湖芦苇场。

  2005年,沅江市原辖的27个乡、镇、场、街道办事处调整为14个:双丰乡、北大乡、南大膳镇合并设立南大膳镇(镇政府驻南大膳);志成乡、黄茅洲镇合并设立黄茅洲镇(镇政府驻塞波嘴);熙和乡、大同乡与草尾镇合并设立草尾镇(镇政府驻再附垸);七子浃乡与阳罗洲镇合并设立阳罗洲镇(镇政府驻阳罗洲);将净下洲农场并入泗湖山镇;白沙乡、新华乡、共华镇合并设立共华镇(镇政府驻黄土包);竹莲乡、三眼塘镇合并设立三眼塘镇(镇政府驻洋海村);山巷口、马公铺和团山3个街道合并设立琼湖街道(办事处机关驻腰塘基);庆云山和凌云塔2个街道合并设立庆云山街道(办事处机关驻衙门口);茶盘洲镇、新湾镇、南嘴镇、四季红镇、万子湖乡行政区域维持现状不变;撤并万子湖芦苇场、鲁马湖芦苇场、东南湖芦苇场,设立南洞庭芦苇场,场部驻原东南湖芦苇场驻地;漉湖芦苇场维持现状不变。

  2005年末,全市辖2个街道、11个镇(不包括千山红镇)、1个乡、2个芦苇场:琼湖街道、庆云山街道;草尾镇、南大膳镇、黄茅洲镇、阳罗洲镇、共华镇、泗湖山镇、茶盘洲镇、三眼塘镇、南嘴镇、新湾镇、四季红镇、万子湖乡、南洞庭芦苇场、漉湖芦苇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沅江市常住总人口666270人,其中,琼湖街道84374人,庆云山街道70457人,四季红镇13690人,泗湖山镇44018人,南嘴镇21323人,新湾镇19599人,茶盘洲镇22837人,南大膳镇75742人,黄茅洲镇65157人,草尾镇80854人,阳罗洲镇39804人,共华镇58642人,三眼塘镇45366人,万子湖乡7675人,南洞庭芦苇场7746人,漉湖芦苇场6205人,经济开发区2781人。

  2015年11月26日,省民政厅(湘民行发[2015]92号)批复同意:撤销万子湖乡、三眼塘镇和庆云山、琼湖2个街道设立琼湖、胭脂湖2个街道。调整后,全市辖2个街道、11个镇:琼湖街道、胭脂湖街道、南大膳镇、黄茅洲镇、四季红镇、阳罗洲镇、草尾镇、泗湖山镇、共华镇、南嘴镇、新湾镇、茶盘洲镇、千山红镇。总面积2012.5平方千米,总人口76.12万人。

地理

  “洞庭天下水”,沅江市地处八百里洞庭腹地,位于湖南省北部,益阳市东北部,以沅水归宿之地而得名。东北与岳阳县交界,东南与汩罗市、湘阴县为邻,西南与益阳市接壤,西与汉寿县相望,北与南县、大通湖区毗连。东西长约67.67公里,南北宽约53.45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28°42′26″~29°11′17″,东经112°14′37″~112°56′20″。全市总面积为2019.7平方公里,约占湖南省总面积的1.07%。地域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吞吐长江,河湖相通,连接成网,呈“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的地理格局。世界著名的南洞庭湿地保护区,深藏在沅江这个水乡泽国。

地貌

  境内丘、岗、平地貌类型齐全,以平原为主,河网纵横。地势西高东低,西南为环湖岗地,沿湖蜿曲多汊湾,岗岭在海拔100多米上下。沅江市最高点庵子岭海拔115.7米。北部为河湖沉积物形成的平原。低平开阔,沟渠交织,海拔30米左右。东南部为南洞庭湖的一部分。万子湖、东南湖等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淤积洲滩鳞鳞相切。东北部为沼泽芦洲。全境呈“三分水面三分洲,三分垸田一分丘。最高处赤山,海拔117米。滨湖一带多沼泽、浅滩和洲渚。

气候

  沅江市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湖区气候特色。光热充足,降水适中。平均气温16.9℃。1月平均气温4.3℃,7月平均气温29.1℃。年平均日照数为1743.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322毫米。多集中在4~6月。无霜期276天。

自然资源

  沅江市土地总面积2177平方公里,折合21.77万公顷。其中耕地6.263万公顷,水面5.4万公顷,湖洲6万公顷,丘岗1.4万公顷。呈“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的湖乡特征。

  全市有待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有1167.32公顷,主要是芦苇退化的湖洲、滩涂、荒草地和废弃占地和灾毁地,已被列入近期开发整理规划。

水面资源

  全市共有水域面积11.68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9.9%。枯水期可以利用捕捞与养殖水面达4.4万公顷;洪水期11.68万公顷。面积之大,种类之多,居全省之首。垸内可进行水产品养殖的0.87万公顷水面中,有内湖25个,哑河4条,河湾湖汊400多处,沟渠253条,中小池塘27335个;垸外3.53万公顷常年捕捞水面中,有湖泊64个,河流11条,水深在3米以上的河湾湖汊286处,大中小湖浃40余处。在拥有220种水生生物中,鱼类114种,久负盛名的乌鳢、银鱼、鳊鱼、鲇鱼等。两栖类6种,爬行类2种,哺乳类2种,甲壳类7种,螺蚌类18种,水生植物71种。其中湘莲、芡实、田螺、乌鳢、草鱼均为我市传统出口产品。1987年至1995年,沅江市水产品连续9年居湖南省第一,据2001年统计,全市共有放养水面1.02万公顷,其中池塘0.703万公顷,内河沟0.317万公顷,水面利用率达86.9%。全年水产品总产量64047吨,其中养殖产量50642吨,优质品率50%;捕捞产量13405吨,实现渔业总产值56550万元。

湖洲湿地

  在整个水域环抱中,全市有大小湖洲146个,湖泊64处,名符其实的水天浩渺,芦荡万顷,湖洲总面积6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27.56%。已开发利用的有芦苇面积2.667万公顷,速生杨树林2.53公顷,湖泊水面1.48万公顷。湖洲盛产的芦苇和速生杨为泰格林纸业集团沅江纸厂及江钻湘中木业等10多家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湖泊湿地为150多种近50万只珍禽候鸟和鱼类提供了栖息繁衍的优良环境。

矿产资源

  沅江市域地层出露不全,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大部分缺失,位于燕山运动晚期以来长期下沉的洞庭湖盆地,岩浆活动弱,不具备内生矿藏成矿条件,仅具备外生沉积矿床成矿条件。市域矿产资源贫乏,主要矿种为砖瓦用粘土矿和河道砂石。粘土矿主要来源于第四纪网纹红土和第四纪全新世以来的湖积冲积土。全市有28个工矿点,厚度6——10米,总储量约61.21亿立方米。2001年,全市建筑用砖生产能力为4.57亿砖/年。部分砖瓦制品还销往常德、益阳、长沙等地。

  市域河道砂石资源丰富,沉积于200万至180万年前的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随着洞庭盆地不断下沉,河道砂石沉积愈来愈厚,平均厚度达150米,储量约为48亿立方米。质量较好的河道砂石主要分布在漉湖草尾河和蒿竹河一带,生产能力可达307万立方米/年。

  另外,20世纪60—70年代,湖南省石油普查队、石油物探队、江汉石油管理局等单位对洞庭湖区进行过石油和浅层天然气普查工作,并系统论证了石油和浅层天然气储藏条件。80年末代曾引进外资在市域进行过石油勘探,发现洞庭盆地属燕山运动以来长期下沉区域,由生物遗体和泥砂一同堆积下来的有机淤泥随着盆地日益下沉,所承受的温度和压力不断加大,在嫌气细菌、温度、压力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可逐渐变为石油和天然气。因此,市域具备石油、天然气成矿条件,可能勘查的矿产资源为石油和天然气,可能分布的区域在市域南部的三眼塘和万子湖一带。

特产

  • 苎麻,因为沅江曾名药山县,故苎麻又称为“药山苎麻”。苎麻种类有芦竹青、白里子青、牛耳青、稀节巴、黄壳早、湘苎一号、圆叶青等15个品种。
  • 柑桔,宋代时,沅江早已是江南著名的柑桔产地,沅桔以其“早熟、皮细、味美”而为世人所称誉。
  • 银鱼,沅江市的传统名产。早在南宋年间,市内的银鱼便被列为贡品。
  • 芦苇,芦苇系芦和荻的总称。芦,俗称泡芦或芦泡子。荻,双名扛柴。芦的主要品种有线芦、大头芦、观音芦,荻的主要品种有湘荻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还有红杆、铁杆、荻矛等。

文化、旅游

地方曲艺

  • 竹马舞,亦称“竹马灯”“马灯舞”“跑马舞”“跑马灯”。流行于益阳、沅江一带。 亦称“灯船”。嘉庆《崔东璧先生行略》:“元夜、端阳俗有灯船之戏”。竹马用竹篾编制成马头、马身,用纱布缝在马头、马身上内可点蜡烛。马身中间留空穴,可立扮演者。竹马灯大多由民间职业剧团扮演成戏剧人物故事,有赵子龙长板坡救主、一男一女的杨中保与穆桂英、刘关张三兄弟,以及八虎抢幽州等。其表演动作有:探路、驯马、引路双引路、虎啸马惊、骏马飞腾等。伴奏以鼓、锣、钞三大件,气氛热烈,大都在春节时表演,尤以与宁乡接界处为盛。
  • 采莲船,系用竹木扎成,外蒙彩布或彩纸,船上置四柱,用彩绸或彩纸扎成五彩缤纷的船仓,船中留空间,可站立扮演者。将彩船系在扮演者腰间,如坐船状。表演时老艄公拿桨作划船状,船有时轻快前进,有时颠簸而行。两人合舞,如行船于水面上。有时边歌边舞,一般为表现劳动爱情生活,有的还增加伴唱者,如拿大芭蕉扇的“胖婆娘”,手持浪鼓的花鼻子“卖货郎”他们或左或右的伴舞,互相插歌打诨,调情卖俏,惹人发笑。并在锣鼓乐器的伴奏下,即兴唱“花鼓子”。
  • 洞庭渔歌,曲调主要源于洞庭渔民中广泛流传的地方小调,这是在渔歌、湖歌、灯调的相互影响、掺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如《手撒鱼网口唱歌》、《洞庭四季歌》、《洞庭湖上搭歌台》等,形象地表现了渔民欢快的劳动生活情绪。[12]
  • 灯调,民间歌舞中的一种,再加上打击乐器伴奏,并化妆表演的一种小调。在洞庭渔民中广泛流传的有地花鼓、采莲船、鱼虾灯等。如《迎客歌》,出自灯调《武花鼓调》,曲调热烈欢快,由男女青年手拿花扇和手巾载歌载舞,表达了洞庭渔民真挚的感情和热情好客的风俗。

名胜古迹

古文化遗址

  • 哺乳动物化石点,古化石出土点。位于子母城乡(现黄茅洲镇),出土化石13件、炭化木头25块、石块6件、陶片2片和土壤标本等。化石系地质时代第四纪更新世时期(150万年前至15万年前)化石,中有犀牛下颌骨1块、猪犬齿1颗,有些肋骨、脚趾骨属性尚未查明。
  • 南金山遗址,属仰韶文化遗址(公元前5000~3000年),位于北大乡南金山,出土陶罐、陶缸、陶盆等文物。1971年冬,出土两件带肩穿孔石斧。1980年3月,采集石斧两件,陶片数十块。初步考证约为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遗址。
  • 水秀湾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址(公元前2800~3200年),位于竹莲乡水秀湾村寨子山,面积约500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堆积厚度约18米左右。出土陶器多为泥制红陶,少量夹砂黑陶和褐陶。主要有盆、钵、壶、豆、盘、罐、釜、石凿等。遗址不晚于长江中游龙山文化早期。
  • 石城山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址(公元前2800~3200年),位于漉湖芦苇场石城山。遗址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达1.8~2米。1978年5月试掘,发现文化层5层,第一层为明、清层;第二层为宋代层;第三层为唐代层;第四层、五层为新石器时期文化层。出土文物有粗制夹褐陶、泥质红陶、泥质黑皮陶、灰胎黑光陶等,器形有鼎、缸、尊、罐、盆、盖、圈足盘、孔豆、鬵、钵和纺轮等,制法有手制、轮制、模制多种。该处属新石器晚期洞庭湖区龙山文化遗址。
  • 枫木桥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址(公元前2800~3200年),位于竹莲乡枫木桥曾鼎坟山,面积4万余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约1米。1978年出土石斧。1982年9月,出土数十块陶片。据鉴定,与水秀湾偏上层次出土物相似,同属新石器晚期龙山文化遗址。
  • 吼龙港遗址,属屈家岭文化遗址(公元前2750~2650年),位于七子浃乡九斗渠拥军桥以西25米处。1971年冬,在距地表17米处挖掘石斧、石铲、石锛、石凿、石刀等石器20余件。其中打磨较精、器形较大的扁平穿孔石铲数件,据器形推断为新石器时期屈家岭文化遗址。
  • 子母城遗址,属屈家岭文化遗址(公元前2750~2650年),位于子母城乡(现黄茅洲镇)胜利渠与和平渠交叉口以西20米处,出土石箭镞1件、土石斧1把、钻孔石刀1把、陶片数十块。陶片中有泥质黑陶、灰陶、红陶和夹砂红陶,器形有豆、鼎、盆、杯、罐、镂空穿足器等。初步判断为新石器时期屈家岭文化遗址。
  • 旧石器遗址,2000年7月1日,市政协副主席邓企华率队到赤山“樟生腊”树旁考察,偶然发现一状如石器的石头;经湖南省考古研究所专家验证确认,系十万年前人类使用过的打制石器。这一发现证实了洞庭湖区十万年前有人类生活的历史。

古城址

  • 昭烈古城,系后汉昭烈帝刘备巡视武陵、长沙时留宿处,原为土城,面积4.6万平方米,明初废圮。民国时为古城塘镇,现为新沅居民区。
  • 药山故城,据传为最早县治。梁武帝普通三年(522)析益阳县地始建药山县,县治设药山城。今城区西南12公里的三眼塘镇一带,被认为故城遗址。另说,故城在莲子塘一带,或今城区处,均无考。
  • 重华故城,梁元帝承圣元年(552)沅江县分置重华县(隋废),县治设重华城,亦称虞舜古城,城址位于今泗湖山镇重华垸。
  • 子母城遗址,位于子母城乡。宋时为洞庭湖中一处较高湖洲。南宋建炎四年(1130)三月,杨幺建水寨于此,立钟相少子为王,与钟母伊氏同住此城,故名子母城。绍兴五年(1135)六月,杨幺被害,子母城遂废。80年代在子母城遗址一带出土大量南宋陶器、砖瓦,发现多处建筑物遗迹。1980年,县人民政府将遗址定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

  • 景星寺,位于城区庆云山上,唐贞观年间尉迟恭监修。正殿门檐下有“唐敕景星寺”匾额。主轴建筑三进,前为弥勒佛殿,中为如来佛祖殿,后为观音大士殿。观音殿左侧为“洞华精舍”,系一回廊厅阁。中轴建筑左侧为清华宫,右建半湖亭,为景星寺山门。该寺于明代废圮,光绪六年修复。民国2年(1913)再次被毁,再次修复。抗战时被日军毁坏。1970年冬全部拆除。1999年在琼湖公园钟家嘴划地重建,至2000年已建成天王殿、三圣殿等,常年香客不断。
  • 琼湖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动工,光绪二十九年竣工。出籍广西状元张建勋回沅江朝祖,题写“琼湖书院”,制成金字木匾悬于殿堂。书院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琼湖书院一直为沅江最高学府,现为沅江第一中学校址,经逐年拆建,现仅存院门。
  • 镇江塔,位于县境南洞庭小口塞湖朱家嘴。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十一月动工,两年建成。塔坐北朝南,第二层西南门额嵌“镇江塔”三字,塔高23.95米,占地52.24平方米。镇江塔建造两百年来,挺立中流,坚实雄伟。1980年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凌云塔,位于万子湖千秋浃。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十二月破土开井,翌年奠基建造,嘉庆二年(1797)闰六月竣工,塔身用16906块花岗岩砌成,耗白银4710两。塔高33.3米,7层8方,为中空楼阁式石塔。该塔为县境清代单体建筑艺术中的杰作,在全省现存清代石塔中,其风格与质量亦属上乘。相传清代名将左宗棠、曾国藩、胡林翼、彭玉麟到此游览,各赋诗一句联成七绝一首:“洞庭秋水砚池波,拿过君山当墨磨。宝塔倒悬权作笔,苍天能写几行多。”凌云塔经历两百年,至今保存基本完好。1980年列为沅江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魁星楼,位于城区东北角文昌阁旧址前(今义和街6组),以原有泥塑“魁星点斗”神像得名,俗称“八角亭”,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魁星楼为境内仅存的清代攒尖顶楼阁式土木建筑,具有南方建筑的清秀风格,也有北方建筑的庄重气质。楼高15米,3层、3檐、6方。基座为花岗岩砌成,高1.85米,6方每边长5.40米,第一层外围砖墙无窗,仅东南方开有正门,与凌云塔遥望。第二、三层和顶部全为木结构。底层至第三层均有木梯相连。魁星楼三层檐面均盖彩色琉璃筒瓦,上下两层为黄色,中层为绿色。每层飞檐翼角高翘,角首置琉璃饰品,底层为龙,中层为凤,上层为鱼,18条屋脊装琉璃花格砖,砖面饰忍冬花草。尖顶为三迭球状琉璃宝葫芦。该楼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周维寅别墅,座落在三眼塘镇人民政府机关院内,系沅江民国时期国民党陆军中将周维寅修造,占地8.64亩,建筑面积907.9平方米。整栋别墅系砖木结构阁楼,为中式仿日式建筑,分楼地两层,有房间10间,房内均为木制地板和天棚,房间四周回廊相通,走廊外用砖砌筑80厘米高的栅栏使四周檐口的32个四方砖柱相连接。别墅始建于1932年秋,历时6年,共耗资8万银元,主要修造者为罗重佑。1990年5月30日,沅江市人民政府公布,周维寅别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确定为益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教堂寺庙

  • 沅江基督教中心教堂,1987年从庆云山义和街搬迁入山巷口韩家汊现址,当时建两层楼房1栋。1996年洪灾后,市人民政府投入部分资金,挪威、香港等地的教堂、教会和从教人员捐助70万元,重建4层楼房1栋,建筑面积1650平方米,占地1.65亩。常年祷告者300余人。
  • 新沅观音寺,座落在新沅社区石家台子,占地面积0.45亩,耗资140万元,建庙堂5间,建筑面积380平方米。2004年,有专职和尚、尼姑7人,由南岳大庙时遣大师担任主持,香火甚旺。
  • 龙虎山寺,龙虎山位于新湾镇镇西3公里处,海拔106米。此山拥有两个主峰,一峰似龙,一峰状虎,龙虎山以此得名。昔年有古刹“云风寺”建于峰顶,取“云从龙、风从虎”之意。寺多古人题咏,不幸于“破旧立新”的特殊年代被拆,人咸惜之。据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日本首相田中等未显达时都曾在此寺庙中求过神。1972年田中访华时,曾要求再次到云风寺求神拜佛,因庙毁未果。1996年,由熊海清等人牵头,重修云风寺。新寺规模壮观,气势不凡。
  • 南岳寺,始建于光绪33年(1874),毁于1958年。2000年农历正月十八在原南岳庙废堤旧址重新建寺,是年农历八月初一竣工。该寺建有山门、天皇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南岳殿、药师殿、念佛堂,附建客堂、斋堂、佛心桥、阳炉、阴炉、六角亭等,陈列大小佛像50尊。
  • 观音阁水府庙,该庙位于黄茅洲村5组,占地5亩,2003年11月建成。观音阁水府庙有神殿5间,门楼高大,是民间为纪念南宋农民起义领袖杨幺而建。
  • 长寿寺,位于泗湖山镇东侧。唐贞观年间,由大臣尉迟恭监修,唐王赐名。寺内奉杨泗将军为主神,老百姓称之为杨泗庙。此庙历经战乱和水火之灾,庙宇破损不堪,至清同治年间才又得以修复,改震向为兑向。新修的庙宇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古香古色,气势雄伟。从此,香火得以延续。“长寿寺”与县城的“景星寺”、南洞庭湖的“明山寺”并称沅江三胜。该寺于1953年拆毁。2000年,经省宗教事务管理局批准,泗湖山村刘庆云等重建此寺。寺庙为仿古建筑,分前后两进和一个偏殿。前进为神宫,后进为佛殿,偏殿为观音殿。寺庙红墙碧瓦,八角飞檐,气势雄伟。寺内供奉30多尊神像,金碧辉煌,栩栩如生。

古墓

  • 杨阁老墓,明太子太傅杨嗣昌墓,位于新湾镇丽园村月形山。
  • 海印禅师墓,位于城区庆云山南侧。海印禅师俗姓张,别号永光,民国11年(1922)圆寂。墓堆上筑有花岗石雕砌墓塔,高约25米,为三层六方钻尖顶华盖,盖顶为直立橄榄形石球。墓塔后,设海印禅师碑,碑文为清末进士谢子琴撰书。墓塔于60年代拆毁。1971年建县档案馆时,墓亦被毁。

烈士墓

  • 蔡杰、徐植南烈士合葬墓,在三眼塘镇土桥子村。蔡杰、徐植南为大革命时沅江农运骨干,殉难后,合葬于土桥子村。1950年4月,县人民政府将墓修缮一新。墓前立石碑一块,横披镌“为民先锋”。正中刻“革命烈士蔡杰、徐植南之墓”,右刻“公元1929年1月11月殉难,1950年4月23日敬刊”,左刻“沅江县二区十二保农协筹备委员会公立”。
  • 熊珊烈士墓,熊珊系新湾镇古楼村人,中共党员,民国17年(1928)2月20日英勇就义,葬于古楼村。民国30年,熊珊之子德昌为烈士添土立碑。碑文书“显考熊公祖贻之墓”,右书“民国30年”,左书“男德昌立”。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熊珊烈士墓多次整修。
  • 刘武烈士墓,刘武系南嘴镇百家沟人,中共党员,民国18年(1929)殉难后安葬故里,民国30年亲友为其立碑。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将墓培土修复。
  • 皮昆泉烈士墓,皮昆泉系团山街道办事处杨泗桥村人,革命烈士,牺牲后葬于团山金龙嘴。1965年,团山公社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将墓修复、立碑,上刻“革命烈士皮昆泉之墓”。

革命纪念地

  • 中共洞庭湖特区委员会遗址,位于漉湖芦苇场武光洲东港与滩河之间的一片洲地。民国19年(1930)9月,中共湘鄂西特委(主要负责人周逸群)成立由华容、沅江、南县、岳阳、湘阴、益阳六县组成的湘鄂西洞庭湖特区。民国21年4月,特区区委为保存实力,转移至武光洲。是时该洲地处洞庭中部,与岳阳和湖北洪湖成犄角之势,芦苇丛生,湖汊交错,水路方便,易聚易散,便于游击活动。遗址为县重点保护革命纪念地。
  •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城区庆云山。民国34年(1945)9月,为纪念抗日战争中牺牲于沅江的官兵而建。纪念碑为花岗岩砌成,高5米,碑塔正面刻“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隶书大字。背面刻陆军第一九七师青山战役阵亡将士名录。下端为高1.5米的正方形碑座,四面刻有正楷小字碑文,记述沅江县“战时工作团”阵亡将士姓名及竹鸡塘、沙湾、洪家嘴一带的抗战始末。20世纪50年代因城镇建设而拆毁。

风景区

  • 两江五湖景区,沅江市区是伸入南洞庭湖中的一个半岛,资江与沅江分别在市区的南北绕城而过,汇于城东的南洞庭湖,城内有后江湖、蓼叶湖、上琼湖、下琼湖、石矶湖五湖相连成景,形成外湖风光带和内湖风光带,两江过城总长达20余公里,众多的湖汊与半岛密布于两江沿岸,五湖穿城而过,形态各异,水质清晰,水域面积达5万余亩;湖中建市,市内有湖,沅江由此被世人誉为“东方威尼斯”和“水乡橘城”。
  • 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区,位于洞庭湖西南,湖南省沅江市境内,面积1680平方公里。由于湘、资、沅、澧和长江水汇流注入,故南洞庭湖湿地具有水浸皆湖、水落为洲的沼泽地貌特征。境内河汊纵横,洲岛密布,广阔的湖面上散布着118个人迹罕至的湖洲和湖岛。2002年,南洞庭湖被确定为国际湿地自然生态保护区,其核心区在沅江市境内的鲁马湖,面积达80多平方公里。
  • 胭脂湖休闲度假区,位于湖南省沅江市西南,距沅江城区19公里,距益阳市区25公里;相传因西施随范蠡泛舟五湖时见此处山青水秀,欣然沐浴而得名。胭脂湖象一个张开五指的巨大手掌,常年水域面积14.3平方公里,流域面积达80多平方公里,水质达国家Ⅰ级标准。
  • 赤山岛风景区,赤山岛横亘于南洞庭与西洞庭之间,位于湖南省沅江市境内,与沅江市橘城新区仅一水之隔,其间有白沙大桥相连。岛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是洞庭湖中最大的岛屿,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