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纪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三纪植物群示意图

  第三纪汉语拼音:Di-sanji;英语:Tertiary Period),地球历史发展的晚近阶段,原为新生代第一个纪。介于白垩纪第四纪之间,始于距今6,500万年前,结束于260万年(一说为180万年)前,持续约6,240万年。此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为第三系。18世纪中叶意大利学者G.阿尔杜伊诺在研究南阿尔卑斯至意大利平原的地层时,将山脉核心部分不含化石的岩系(花岗岩片麻岩)称为原始系,即第一系;而其边缘层状的岩层(相当于海相泥盆系至白垩系)称为第二系;山麓一带的陆相岩层称为第三系;冲积平原称为第四系。第一系、第二系的含义与实际情况出入很大,早已废弃不用;第三系、第四系基本符合实际,一直沿用至今。

  第三纪是古近纪新近纪的旧称。国际地层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已不再承认第三纪是正式的地质年代名称,并拆分为古近纪与新近纪两个时期。

  由于第三纪前期与后期生物界、古动物地理和地壳运动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M.赫奈斯于1853年正式提出新近纪(以往译为晚第三纪)一名;C.F.瑙曼于1866年提出古近纪(以往译为老第三纪或早第三纪)一名;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曾被广泛使用,但古近纪和新近纪译名在音义上更为合适。后人在C.莱伊尔研究巴黎盆地第三系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再细分其年代,即命名到世。国际上曾广为采用的方案是第三纪分为古近纪和新近纪二个亚纪。古近纪,包括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新近纪包括中新世上新世。海相第三纪地层由于它所特有的大型有孔虫——货币虫为特征,故第三纪又称为货币虫纪(系)。近年来古近纪和新近纪在使用上从分类命名的亚纪升格为纪,因此有不少学者建议没有必要再保留第三纪一名;但在实际使用中第三纪、古近纪和新近纪仍处于并存状态。

生物界

  第三纪陆生脊椎动物最突出的标志是恐龙已绝灭,古鸟类迅速分化,哺乳动物有胎盘类大量出现,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海生无脊椎动物中有孔虫(如货币虫等)数量多、分布广;双壳类、腹足类等软体动物占了一定的统治地位;箭石和菊石均已绝灭;脊椎动物的海龟、鲸类有了一定的发展,而鲨鱼主宰了各个海域。无胎盘的有袋类等哺乳动物在与其他大陆隔绝的大洋洲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进化。一般说来,陆上哺乳动物在第三纪早期主要是土生土长的古有蹄类、古肉食类高度发展和分化的时期;第三纪中晚期是奇蹄类、新肉食类迅速演化的时期,偶蹄类、象类也有了充分的发展和扩散。同时,植物界中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所占比例迅速下降,而被子植物极度繁盛。显然第三纪生物界与中生代白垩纪相比有了很明显的差异。

岩相古地理

  第三纪地表构造、古地理面貌与现代逐渐接近,尤其是第三纪末期,海陆分布和山系的位置基本上与现代相近。特提斯海槽区已褶皱或隆升形成山脉、山前拗陷和山间盆地。因非洲板块和印度板块向北漂移,与欧亚板块相撞导致高加索山、伊朗山脉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有些地区海域缩小形成内陆残留海(如里海、黑海等)。环太平洋带海槽体系中有的仍处于海槽状态如日本海槽。由于美洲大陆向西漂移,亚洲大陆向东移动与太平洋板块相撞形成环太平洋山系;北美落基山地区仍处于活动的内陆环境;南美安第斯海槽处于普遍褶皱阶段。第三纪时北大西洋基本形成,印度洋扩大,北美与欧亚大陆已经分离,冈瓦纳大陆的非洲、印度、南美、澳大利亚和南极洲继续互相分离、漂移逐渐接近现代的位置。

  第三纪海侵范围远较白垩纪时缩小。古近纪时欧亚大陆北部遭受北极海向南的淹覆,东欧、西亚地区与特提斯海沟通,非洲、印度等板块边缘继续被海水淹没。新近纪时,特提斯和环太平洋带仅存残留的海水;东西大陆濒太平洋一带形成一系列新的边缘海外,其余大陆仅见小规模的海侵。北美西部和中亚地区在第三纪时形成了大规模的盆地和裂谷,岩浆喷发频繁。中国的海相第三系主要见于台湾、喜马拉雅山及塔里木西缘等地;东部地区火山活动较为剧烈,主要以基性火山岩为主。其他广大地区分布了沉积类型复杂、含有丰富生物群的陆相沉积,其中以含有古老的全齿兽类的古新统和分布很广、含有三趾马动物群的中、上新统引人注目。

古气候

  第三纪开始有了明显的气候分带,大致可分为四个气候带:温带、暖温亚热带、内陆干旱亚热带和热带。从植物地理看一般分为泛北极植物区、古热带植物和新热带植物区、南极植物区。现有资料表明,继白垩纪末全球的温度下降后,古近纪时温度逐渐上升;渐新世晚期和新近纪开始全球气候又出现温度下降的现象;中新世晚期和上新世欧亚大陆广泛分布的三趾马动物群正反映了当时处于半干燥的草原环境。直到第四纪开始,气候有了更大的改变,气候不仅变冷,冰川现象广布,而且气温寒暖出现了周期性变化。第三纪,尤其是晚期气候变动对人类起源和发展,动物群迁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资源

  世界上有不少重要油气田产自第三系,第三纪是全球性的主要成煤(尤其是褐煤)时期,它在环太平洋带又是一个重要内生成矿时期,有铜、金、铅等矿产。此外,第三系尚产有膏盐类。在中国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膏盐类、硅藻土、凹凸棒石、蓝宝石、镁铝榴石、橄榄石、琥珀以及金、铜、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