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区”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温州龙湾区:天柱景区 文件:994835.jpg|right|thumb|260px|温州龙湾区:永昌堡,明城堡,俗称新城...”为内容创建页面)
 
 
(未显示1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文件:994837.jpg|right|thumb|260px|温州龙湾区:天柱景区]]
+
{{三级导航|0级=[[中华人民共和国]]|1级=[[浙江省]]|2级=[[温州市]]|3级='''龙湾区'''}}
 +
 
 
[[文件:994835.jpg|right|thumb|260px|温州龙湾区:永昌堡,明城堡,俗称新城,建于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位于温州市龙湾区永昌镇]]
 
[[文件:994835.jpg|right|thumb|260px|温州龙湾区:永昌堡,明城堡,俗称新城,建于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位于温州市龙湾区永昌镇]]
 
[[文件:994837.jpg|right|thumb|260px|温州龙湾区:天柱景区]]
 
[[文件:994837.jpg|right|thumb|260px|温州龙湾区:天柱景区]]
[[文件:994837.jpg|right|thumb|260px|温州龙湾区:天柱景区]]
 
[[文件:994837.jpg|right|thumb|260px|温州龙湾区:天柱景区]]
 
[[文件:994837.jpg|right|thumb|260px|温州龙湾区:天柱景区]]
 
 
 
  '''龙湾区'''(汉语拼音:Lóng Wān Qū;英语:Longwan District),是温州市辖区。位于温州市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0°42′-120°51′,北纬27°54′-28°1′。东朝东海,南接瑞安市,西邻鹿城、瓯海二区,北濒瓯江,与永嘉县、乐清市隔江相望。总面积279.02平方千米。总人口35万人(2013年末)。全区辖11个街道:永中街道、永兴街道、海滨街道、蒲州街道、海城街道、状元街道、瑶溪街道、沙城街道、天河街道、灵昆街道、兴海街道。区政府驻永中街道永强大道4318号。
 
 
龙湾地处瓯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原与洞头县隔海相望,现通过灵霓大堤与洞头县相连;南接瑞安市;西靠瓯海、鹿城二区;北临瓯江,与乐清市、永嘉县隔江相望。龙湾区是温州市区的东大门,机场大道、温州大道、瓯海大道横穿全区,将龙湾区中心与温州市中心紧密联系起来。龙湾区又是浙南闽北的海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区内有温州永强机场、温州港万吨级码头、金温铁路货运终点站等,甬台温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沿海高速公路纵贯其中。龙湾区的灵昆岛扼居瓯江之入海口,地处温州市区、乐清市和洞头县三地交界的江海之中,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是温州半岛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处瓯江下游南岸,扼瓯江口要冲,属瓯江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港阔水深,河网密布。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温台甬高速公路过境,金温铁路终点站设在境内。名胜古迹有溪石皆玉色的瑶溪、唐代名刹皇岙国安寺、宋代石塔、清代古建筑蒲州玄坛殿、宋高宗赵构来温驻跸处金岙福圣寺、清朝抗倭时建造的龙湾古炮台、南宋的状元桥、明代遗迹华阳诗碑和半山摩崖题刻。
 
 
龙湾区是浙江省温州市辖区,地理位置在东经(120°42′-120°51′)和北纬(27°54′-28°1′)之间。东朝东海,南接瑞安市,西邻鹿城、瓯海二区,北濒瓯江,与永嘉县、乐清市隔江相望。
 
 
  龙湾历史悠久,古属瓯越、东瓯。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先民居住,过着渔猎和原始的农业生活。春秋战国时期,龙湾成为越国辖地。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北方处于战乱之中,这一带却比较平静安定。唐宋以来,龙湾作为温州城的东部城郊,经济文化不断发展。
 
 
  1984年12月,由国务院批准建立龙湾区,是温州市三大城区之一。200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温州市辖区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原属瓯海区的永中镇、沙城镇、天河镇、海滨镇、灵昆镇和瑞安市的部分区域(塘下镇梅头办事处)划归龙湾区管辖。2002年1月,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龙湾区内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调整后全区辖永中、蒲州、海滨、永兴、海城5个街道和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5个镇。2011年4月,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龙湾区内行政区划又一次进行调整,调整后全区辖永中、蒲州、海滨、永兴、海城、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星海11个街道。2012年,根据中共温州市委办公室文件要求,将沙城街道、天河街道、海城街道、星海街道委托经济开发区管理,灵昆街道委托瓯江口新区开发建设管理。
 
 
    龙湾海、陆、空立体交通齐头并进,水、电、路、通讯等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紧紧围绕建设新龙湾的战略目标,先后完成了灵昆大桥、扶贫开发区和海城输变电工程等许多重点工程建设。温州永强机场坐落龙湾境内,“市门第一路”机场大道贯穿全区;区内建有温州港最大的码头-龙湾万吨级码头;金温铁路直通龙湾港区,并在状元设客货站;沿海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温州大桥也从状元经过;龙湾交通中心已被列为全国45个交通主枢纽站场之一。
 
 
  龙湾境内河网交错,属温瑞塘河水系,有状元河、蒲州河等数十条大小河流。这些平原内的河流交叉成网,四通八达,河面宽度大多在20米到50米之间,水深在3米到5米左右。一年四季,除了农田灌溉和防洪排涝之外,还可养鱼、种菱、植藕等。
 
  
  龙湾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历来是温州的“ 鱼米之乡” 。全区耕地面积8.4万亩,林地总面积7.55 万亩,森林覆盖率20.9%, 蔬菜种植面积3.3万亩,海涂养殖4万亩,淡水养殖2.12万亩。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花卉、水果等,其中以大岙溪杨梅、龙牌花椰菜尤为著名。主要养殖品种有文蛤、对虾、青蟹、沙蟹、鲢鱼等,其中灵昆的文蛤驰名中外。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用花岗岩、高岭土等矿种。
+
  '''龙湾区'''([[汉语拼音]]:Lóng Wān Qū;[[英语]]:Longwan District),[[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辖区。1984年12月由国务院批准建立龙湾区。位于温州市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0°42′-120°51′,北纬27°54′-28°1′。东朝[[东海]],南接[[瑞安市]],西邻鹿城、瓯海二区,北濒[[瓯江]],与[[永嘉县]]、[[乐清市]]隔江相望。总面积279.02平方千米。总人口35万人(2013年末)。全区辖11个街道。
  
  龙湾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龙湾区重视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挖掘和弘扬“瓯越文化”。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城堡永昌堡、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龙湾古炮台、距今四五千年历史的龙岗山遗址、建于唐朝的国安寺、建于宋朝的千佛塔、建于明代的玄真观,保存着众多的摩崖题刻、古代墓葬、名人诗碑、名人故居等,文物古迹点缀于青山碧水玉石之间,自然风光与人文英华浑然一体。
+
  龙湾地处瓯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属瓯江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港阔水深,河网密布。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温台甬高速公路过境,金温铁路终点站设在境内。名胜古迹有溪石皆玉色的瑶溪、唐代名刹皇岙国安寺、宋代石塔、清代古建筑蒲州玄坛殿、宋高宗赵构来温驻跸处金岙福圣寺、清朝抗倭时建造的龙湾古炮台、南宋的状元桥、明代遗迹华阳诗碑和半山摩崖题刻。
  
 +
  龙湾历史悠久,古属瓯越、东瓯。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居住,过着渔猎和原始的农业生活。春秋战国时期,龙湾成为[[越国]]辖地。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北方处于战乱之中,这一带却比较平静安定。唐宋以来,龙湾作为温州城的东部城郊,经济文化不断发展。
  
 +
  龙湾境内河网交错,属温瑞塘河水系,有状元河、蒲州河等数十条大小河流。这些平原内的河流交叉成网,四通八达,河面宽度大多在20米到50米之间,水深在3米到5米左右。一年四季,除了农田灌溉和防洪排涝之外,还可养鱼、种菱、植藕等。龙湾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历来是温州的“ 鱼米之乡” 。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花卉、水果等,其中以大岙溪杨梅、龙牌花椰菜尤为著名。主要养殖品种有文蛤、对虾、青蟹、沙蟹、鲢鱼等,其中灵昆的文蛤驰名中外。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用花岗岩、高岭土等矿种。
  
 
== 行政区划 ==
 
== 行政区划 ==
  
 +
  全区辖11个街道:永中街道、永兴街道、海滨街道、蒲州街道、海城街道、状元街道、瑶溪街道、沙城街道、天河街道、灵昆街道、星海街道。区政府驻永中街道永强大道4318号。
  
 +
*'''[[永中街道]]''' 辖罗东锦苑1个社区,街北、街南、罗东、永昌、永上5个居民区,普门、沧河、镇南、镇北、寺西、上京、棋盘、桥北、石浦、郑宅、刘宅、度山、前街、殿前、城南、新城、城北、衙前、朱垟、丰台、坦头、孙垟、双岙、新莒、王宅、青山、东林、双何、横浃、新联、联谊、上湾、下湾、龙华34个行政村。办事处驻永中路88号。
 +
*'''[[蒲州街道]]''' 辖蒲江1个社区,下埠、上江、汤家桥、江前、屿田、上庄6个行政村。办事处驻驻蒲江北路67号。
 +
*'''[[海滨街道]]''' 辖海滨1个居民区,沙中、蟾钟、沙南、建新、渔池、沙北、教新、北新、城东、宁村、江一、蓝田、小陡13个行政村。办事处驻驻沙村路29号。
 +
*'''[[永兴街道]]''' 辖永兴1个社区,乐二、沙园、南桥北、萼芳、榕树下、祠南、乐一、永乐、永民、大塘、小塘、下兴、五溪、水潭14个行政村。办事处驻驻纪兴路1号。
 +
*'''[[海城街道]]''' 辖前冈、后冈2个居民区,上涂、西一、中星、东门、埭头、石坦、屿门、邱宅、东溪、东成10个行政村。办事处驻驻振兴街。
 +
*'''[[状元街道]]''' 辖状元、龙腾、龙泽3个居民区(社区),状元桥、横街、御史桥、山西岙、三郎桥、西台、干岙、大岙溪、响动岩、石坦10个行政村。办事处驻驻龙飞路78号。
 +
*'''[[瑶溪街道]]''' 辖龙瑶居委会以及朱宅、苏川、河口、皇岙、南山、雄心、永胜、瑶溪、璋川、环一、河滨、浃底、白楼下、底岭下、金岙、龙湾、龙东、黄石、黄山19个行政村。办事处驻驻河头龙西路2号。
 +
*'''[[沙城街道]]''' 辖沙城1个居民区,七四、七三、永福、八甲、七五、大郎桥、七二、烟台、七一、永寿、永恩、沧宁、永埠、庄桥、顺江15个行政村。办事处驻驻永强大道2968号。
 +
*'''[[天河街道]]''' 辖天河居委会以及天津、新川、庄泉、二甲、司南、金益、中和、新河、高轩、郑岙、蒲门、西前、筑成、建丰、天凤、三星、泰河1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环镇路1号。
 +
*'''[[星海街道]]''' 辖望海、旭日2个社区。委托经济开发区管理。
 +
*'''[[灵昆街道]]''' 委托瓯江口新区开发建设管理。
  
 
== 历史沿革 ==
 
== 历史沿革 ==
  
【夏至三国时期】  龙湾区所在地夏、商、周三代为瓯(沤、欧)地。春秋战国属越地。秦属闽中郡。
+
'''夏至三国时期'''
 +
 
 +
  龙湾区所在地夏、商、周三代为瓯(沤、欧)地。春秋战国属越地。秦属闽中郡。
  
 
  西汉系东瓯国。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封越王后裔驺摇为东海王,建都东瓯,故世称东瓯王。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闽越王发兵攻东瓯,东瓯举国二次内徙,迁至江淮的庐江郡(今安徽省西南部地区),地遂虚。昭帝时以东瓯古都为回浦县东瓯乡。东汉章帝章和元年(87),改回浦为章安。顺帝永和三年(138)以章安县东瓯乡为永宁县,隶会稽郡。
 
  西汉系东瓯国。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封越王后裔驺摇为东海王,建都东瓯,故世称东瓯王。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闽越王发兵攻东瓯,东瓯举国二次内徙,迁至江淮的庐江郡(今安徽省西南部地区),地遂虚。昭帝时以东瓯古都为回浦县东瓯乡。东汉章帝章和元年(87),改回浦为章安。顺帝永和三年(138)以章安县东瓯乡为永宁县,隶会稽郡。
第43行: 第38行:
 
  三国(吴)会稽王孙亮,于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郡,置临海郡,永宁县也属之。
 
  三国(吴)会稽王孙亮,于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郡,置临海郡,永宁县也属之。
  
  
+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析临海郡南部地永宁、安固、松阳、横阳四县,置永嘉郡,属扬州,以永宁县城为郡治,同时于瓯江南岸建筑郡城(今鹿城)。郡名“永嘉”始此。此为温州置郡级地方政权之始。南朝(宋、齐、梁、陈)仍为永宁县和永嘉郡治。
+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析临海郡南部地永宁、安固、松阳、横阳四县,置永嘉郡,属扬州,以永宁县城为郡治,同时于瓯江南岸建筑郡城(今鹿城)。郡名“永嘉”始此。此为温州置郡级地方政权之始。南朝(宋、齐、梁、陈)仍为永宁县和永嘉郡治。
  
+
'''隋唐至五代时期'''
  
  【隋唐至五代时期】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废永嘉郡和临海郡,置处州,寻改括州;并改永宁县为永嘉县,隶属括州。县名“永嘉”始此。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恢复永嘉郡,仍属扬州。
+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废永嘉郡和临海郡,置处州,寻改括州;并改永宁县为永嘉县,隶属括州。县名“永嘉”始此。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恢复永嘉郡,仍属扬州。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以永嘉县地置东嘉州,析辖永宁、安固、黄阳、乐成4县,属东嘉州,隶括州总管府。武德七年(624),改永宁县为永嘉县,乐成县入永嘉县,属东嘉州,隶括州总督府。太宗贞观元年(627),废东嘉州入括州,撤横阳、永宁二县,以永嘉县属括州,隶江南道越州都督府。唐高宗上元二年(675),析括州之永嘉、安固二县置温州(因其地“虽隆冬恒燠”故名),并以永嘉为州治。州名“温州”始此。武后载初元年(689)析永嘉县地,复置建乐成县,永嘉辖境从此确定。玄宗天宝元年(742)又改温州为永嘉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复为温州,先后隶浙江东、西道。唐末,温州先后为朱褒兄弟交替割据达22年之久,至哀帝天祐四年(907)三月,钱命子元率兵讨伐,四月攻占温州后为吴越王地,设温州制置使,今域属之。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以永嘉县地置东嘉州,析辖永宁、安固、黄阳、乐成4县,属东嘉州,隶括州总管府。武德七年(624),改永宁县为永嘉县,乐成县入永嘉县,属东嘉州,隶括州总督府。太宗贞观元年(627),废东嘉州入括州,撤横阳、永宁二县,以永嘉县属括州,隶江南道越州都督府。唐高宗上元二年(675),析括州之永嘉、安固二县置温州(因其地“虽隆冬恒燠”故名),并以永嘉为州治。州名“温州”始此。武后载初元年(689)析永嘉县地,复置建乐成县,永嘉辖境从此确定。玄宗天宝元年(742)又改温州为永嘉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复为温州,先后隶浙江东、西道。唐末,温州先后为朱褒兄弟交替割据达22年之久,至哀帝天祐四年(907)三月,钱命子元率兵讨伐,四月攻占温州后为吴越王地,设温州制置使,今域属之。
第55行: 第50行:
 
  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升温州为静海军节度州,今域属之。
 
  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升温州为静海军节度州,今域属之。
  
+
'''宋至元明清时期'''
  
  【宋至元明清时期】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王钱俶纳土降宋,温州节度州降为温州军事州,属两浙路,今域属之。徽宗政和七年(1117)升温州军事州为应道军节度州。高宗建炎三年(1129)温州节度州又降为军事州,属两浙东路。咸淳元年(1265),以度宗潜邸升温州为瑞安府,今域皆以永嘉县属之。
+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王钱俶纳土降宋,温州节度州降为温州军事州,属两浙路,今域属之。徽宗政和七年(1117)升温州军事州为应道军节度州。高宗建炎三年(1129)温州节度州又降为军事州,属两浙东路。咸淳元年(1265),以度宗潜邸升温州为瑞安府,今域皆以永嘉县属之。
  
 
  景炎元年(1276),改瑞安府为温州路,属浙东道宣慰司,先隶江淮行省,后隶江浙行省,今域以永嘉县属之。
 
  景炎元年(1276),改瑞安府为温州路,属浙东道宣慰司,先隶江淮行省,后隶江浙行省,今域以永嘉县属之。
第65行: 第60行:
 
  清世祖顺治三年(1646)春,清军入浙,七月下温州。入清版图,沿明制,今域仍以永嘉县属之。
 
  清世祖顺治三年(1646)春,清军入浙,七月下温州。入清版图,沿明制,今域仍以永嘉县属之。
  
+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今域属浙江省瓯海道永嘉县,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域。民国16年(1927)废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民国21年(1932),在省县之间建立行政督察区制,今域属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城;9月又改温州为第四特区。民国22年(1933)4月,温州为第三特区;8月又改称为浙江省永嘉行政督察区。民国23年(1934),又改称为浙江省第八行政督察区。至民国37年(1948)温州改为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今域皆以永嘉县属之。1949年5月7日温州解放;8月26日成立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五区专员公署,并将永嘉城区及城郊、永强、梧田、三溪、藤桥、西岸第7个区划出,设立温州市,隶属浙江省人民政府,今域属之。
+
  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今域属浙江省瓯海道永嘉县,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域。民国16年(1927)废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民国21年(1932),在省县之间建立行政督察区制,今域属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城;9月又改温州为第四特区。民国22年(1933)4月,温州为第三特区;8月又改称为浙江省永嘉行政督察区。民国23年(1934),又改称为浙江省第八行政督察区。至民国37年(1948)温州改为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今域皆以永嘉县属之。1949年5月7日温州解放;8月26日成立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五区专员公署,并将永嘉城区及城郊、永强、梧田、三溪、藤桥、西岸第7个区划出,设立温州市,隶属浙江省人民政府,今域属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  1949年11月6日改第五区专员公署为温州区专员公署,旋又改称温州专员公署。1950年5月,温州市永强、梧田、三溪、藤桥4区划归永嘉县。1954年7月1日,温州市人民政府改称为温州人民委员会。1958年7月,温州市改属温州专区管辖。同年8月,永强、梧田、三溪、藤桥四区划归温州市管辖。永嘉县政府驻地由九山移驻上塘镇。1967年3月成立温州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12月分别成立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和温州市革命委员会。1978年9月,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温州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4月,恢复温州市为省直辖市,同时将市区设为东城、南城、西城3个县级区。1981年9月22日,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成立温州市人民政府,实行市管县体制。同年12月12日设立瓯海县,市郊区的永强片区划归瓯海县管辖。1984年4月2日,析市郊区的状元镇、龙湾乡和瓯海县永中镇的黄石、黄山2村,置龙湾区上报浙江省人民政府。同年12月2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龙湾区。2001年8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温州市区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瓯海区所辖的永强片区(永中、天河、沙城、灵昆四镇)、瑞安市所辖的梅头办事处划归龙湾区管辖;龙湾区蒲州镇的上蒲州和蒲州两村划归鹿城区管辖。2002年1月,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龙湾区内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调整后全区辖永中、蒲州、海滨、永兴、海城5个街道和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5个镇。2011年4月,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龙湾区内行政区划又一次进行调整,调整后全区辖永中、蒲州、海滨、永兴、海城、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星海11个街道。2012年,根据中共温州市委办公室文件要求,将沙城街道、天河街道、海城街道、星海街道委托经济开发区管理,灵昆街道委托瓯江口新区开发建设管理。
+
  1949年11月6日改第五区专员公署为温州区专员公署,旋又改称温州专员公署。
  
 +
  1950年5月,温州市永强、梧田、三溪、藤桥4区划归永嘉县。1954年7月1日,温州市人民政府改称为温州人民委员会。1958年7月,温州市改属温州专区管辖。同年8月,永强、梧田、三溪、藤桥四区划归温州市管辖。永嘉县政府驻地由九山移驻上塘镇。1967年3月成立温州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12月分别成立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和温州市革命委员会。1978年9月,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温州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4月,恢复温州市为省直辖市,同时将市区设为东城、南城、西城3个县级区。1981年9月22日,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成立温州市人民政府,实行市管县体制。同年12月12日设立瓯海县,市郊区的永强片区划归瓯海县管辖。
  
 +
  1984年4月2日,析市郊区的状元镇、龙湾乡和瓯海县永中镇的黄石、黄山2村,置龙湾区上报浙江省人民政府。同年12月2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龙湾区。2001年8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温州市区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瓯海区所辖的永强片区(永中、天河、沙城、灵昆四镇)、瑞安市所辖的梅头办事处划归龙湾区管辖;龙湾区蒲州镇的上蒲州和蒲州两村划归鹿城区管辖。2002年1月,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龙湾区内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调整后全区辖永中、蒲州、海滨、永兴、海城5个街道和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5个镇。
  
 +
  2011年4月,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龙湾区内行政区划又一次进行调整,调整后全区辖永中、蒲州、海滨、永兴、海城、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星海11个街道。
  
境内大罗山脉蜿蜒而向东北,犹如巨龙入江,龙湾以此得名。民国时期属永嘉县。1961年分属状元、龙湾公社。1984年12月2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龙湾区。
+
  2012年,根据中共温州市委办公室文件要求,将沙城街道、天河街道、海城街道、星海街道委托经济开发区管理,灵昆街道委托瓯江口新区开发建设管理。
1997年,龙湾区面积61.4平方千米,人口8.5万人。辖5个镇:蒲州镇、状元镇、龙湾镇、瑶溪镇、龙水镇。区政府驻状元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龙湾区总人口204935人,其中:状元镇83935人,蒲州镇62598人,龙湾镇25589人,瑶溪镇15716人,龙水镇17097人。
+
2001年,将龙湾区蒲州镇的蒲州村和上蒲州村划归鹿城区管辖;将瓯海区的永中镇、灵昆镇、天河镇、沙城镇划归龙湾区管辖;将瑞安市塘下镇的上涂、西一、中星、东门、埭头、石坦、屿门、邱宅、东溪、东成10个村委会和前冈、后冈2个居委会划归龙湾区管辖;龙湾区人民政府驻地由状元镇迁至永中镇。龙湾区面积从61平方千米增到279.02平方千米,人口从8.93增到29.77万。
+
2002年,龙湾区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一、撤销龙湾镇建制,其行政区域与瑶溪镇合并,并将龙水镇的朱宅村划入,设立新的瑶溪镇。新的瑶溪镇辖1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定址朱宅村。二、撤销永中镇、龙水镇、蒲州镇建制,其行政区域改由龙湾区政府直辖。在此区域及原区直辖的东溪、埭头、上涂、屿门、石坦、邱宅、东成、东门、中星、西一10个行政村和前冈、后冈2个居民区范围内设立以下5个街道办事处:(1)永中街道办事处:辖原永中镇的沧河、镇南、普门、寺西、上京、镇北、桥北、石浦、棋盘、城北、衙前、朱土羊、郑宅、刘宅、度山、前街、殿前、城南、新城、丰台、坦头、孙土羊、双岙、新莒24个行政村,街北、街南、罗东、永昌、永上5个居民区,原龙水镇的青山、东林、横浃、新联、下湾、龙华、王宅、联谊、双河、上湾10个行政村。新设立的永中街道办事处辖34个行政村、5个居民区。区域范围:东至海滨街道沙中村,南至沙城镇钟桥村,西至瑶溪镇、瓯海区,北至瑶溪镇龙东村。街道办事处驻镇南村。(2)海滨街道办事处:辖原永中镇的宁村、教新、沙中、沙北、小陡、北新、蓝田、江一、沙南、蟾钟、渔池、建新、城东13个行政村和海滨居民区。新组建的海滨街道办事处辖13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区域范围:东至瓯江,南至永兴街道五溪村,西至永中街道沧河村,北至瑶溪镇黄石村。街道办事处驻沙中村。(3)永兴街道办事处:辖原永中镇的萼芳、沙园、榕树下、南桥北、下兴、水潭、永民、永乐、乐一、乐二、祠南、大塘、小塘、五溪14个行政村和永兴居民区。新组建的永兴街道办事处辖14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区域范围:东至瓯江,南至沙城镇八甲村南城路,西至永中街道下土羊河,并、北至海滨街道蟾钟村。街道办事处驻乐二村。(4)蒲州街道办事处:辖原蒲州镇6个行政村。区域范围:东至状元镇,南至状元镇、瓯海区,西、北至鹿城区。街道办事处驻下埠村。(5)海城街道办事处:辖原区直属管辖的东溪、埭头、上涂、屿门、石坦、邱宅、东成、东门、中星、西一10个行政村和前冈、后冈2个居民区。区域范围:东至瓯江,南、西至瑞安市,北至天河镇。街道办事处驻上涂村。行政区划调整后,龙湾区辖永中、蒲州、海滨、永兴、海城5个街道办事处,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5个镇,15个居民区、147个行政村,面积279.02平方千米,人口29.89万人(《温州年鉴》:年末30345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6821人)。【《浙江省政府关于温州市龙湾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浙政函[2002]15号,温州市政府2002年2月5日批文】
+
2006年底,龙湾区辖5个街道、5个镇:永中街道、海滨街道、永兴街道、蒲州街道、海城街道、状元镇、瑶溪镇、沙城镇、天河镇、灵昆镇。共有2个社区、15个居民区、147个行政村。区政府驻永强大道。
+
2008年末,全区面积279平方千米,总人口32.4万人,其中非农人口5.8万人,辖5个街道、5个镇,3个社区、14个居民区、147个行政村(本年新增1个社区、减少1个居民区)。
+
2011年,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龙湾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浙政函[2011]32号)精神,龙湾区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一、撤销状元镇建制,在原状元镇行政区域内设立状元街道办事处。状元街道办事处辖2个社区、1个居民区、10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龙飞路78号。二、撤销瑶溪镇建制,在原瑶溪镇行政区域内设立瑶溪街道办事处。瑶溪街道办事处辖1个居民区、19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河头龙西路2号。三、撤销沙城镇建制,在原沙城镇除滨海大道以东11.9平方公里之外的行政区域内设立沙城街道办事处。沙城街道办事处辖1个居民区、15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永强大道2968号。四、撤销天河镇建制,在原天河镇除滨海大道以东4.9平方公里之外的行政区域内设立天河街道办事处。天河街道办事处辖1个居民区、17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环镇路1号。五、撤销灵昆镇建制,在原灵昆镇行政区域内设立灵昆街道办事处。灵昆街道办事处辖1个居民区、9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沙塘村。六、调整永兴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将原沙城镇滨海大道以东1.9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域划入永兴街道办事处。永兴街道办事处辖1个居民区、14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纪兴路1号。七、设立星海街道办事处。以原沙城镇滨海大道以东10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域和原天河镇滨海大道以东4.9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域,设立星海街道办事处。新设立的星海街道办事处辖2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滨海园区滨海六路旭日小区25幢。调整后,龙湾区辖蒲州、永中、海滨、海城、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永兴、星海等11个街道办事处。
+
2015年,将龙湾区灵昆街道划归洞头区管辖。
+
 
+
  
 +
  2015年,将龙湾区灵昆街道划归洞头区管辖。
  
 
== 地理 ==
 
== 地理 ==
  
龙湾区的东部地形是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的滨海平原,西部是以岩体裸露为特征的大罗山,大罗山以西为温瑞平原。
+
  龙湾区的东部地形是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的滨海平原,西部是以岩体裸露为特征的大罗山,大罗山以西为温瑞平原。
  
  ①滨海平原:西起大罗山,东到海岸,北靠瓯江,南至瑞安市的莘塍平原,面积约有150平方千米。平原南北长,东西窄,永强塘河于平原西部纵贯南北。平原地区气候宜人、物产富饶,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
  '''滨海平原''':西起大罗山,东到海岸,北靠瓯江,南至瑞安市的莘塍平原,面积约有150平方千米。平原南北长,东西窄,永强塘河于平原西部纵贯南北。平原地区气候宜人、物产富饶,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
  ②大罗山:大罗山位于温州市区东南,东近东海,北达瓯江口,南连瑞安市,西接瓯海区,山体面积114平方千米。大罗山,因其峰峦状似罗伞,又形如大箩,故名大罗山。大罗山顶海拔704米,位于龙湾、瓯海交界。大罗山岩石结构大多为花岗岩,山体由于风化、侵蚀作用,岩体大多裸露,山势婉约柔和。大罗山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山水风光隽秀。山中有仙岩、茶山、瑶溪和天柱寺四大景区,其中瑶溪和天柱寺景区在龙湾区境内。
+
 
+
  ③河流水系:龙湾区河流纵横交错,河网密布。全区有主要河道267条,总长度为416千米,总面积为837万平方米。其中属温瑞塘河水系(蒲州、状元、海城)有42条河道,总长度为69千米,面积为173万平方米;永强塘河(永中、瑶溪、永兴、海滨、沙城、天河)有225条河道,长度为347千米,面积为664万平方米。轮船河、上横河、中横河、瑶溪河等为主要河流(道)。
+
 
+
  ④海涂:龙湾拥有68公里长的海岸线,蕴含这丰富的滩涂资源。从卫星云图分析,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沿海岸共有涂滩资源面积19,600公顷,龙湾占有一半以上,约13,800公顷,可围垦造地滩涂资源达10,953.33公顷。这些海涂将是龙湾经济发展非常可贵的后备土地资源,目前围垦约3480公顷,其中灵昆766.67公顷、丁山606.67公顷、永兴826.67公顷、天城626.67公顷、海城606.67公顷。
+
 
+
  ⑤灵昆岛:位于瓯江入海口,岛西有双昆、单昆、劈牌三座小山中流砥柱,小山东面成为缓冲地带,瓯江与海潮的泥沙淤淀逐成冲积平原。传说曾称淋干岛。岛上地势低平,海拔在2.6米~3.5米之间。地表物质组成为黏土、粉质黏土夹粉土或粉沙薄层。灵昆岛东与洞头百岛遥遥对视,南与温州工业园区和海滨街道隔江相望,北与乐清市七里港区一衣带水。全岛总面积为55.05平方千米,其中陆地总面积25平方千米、滩涂面积30.05平方千米。现有耕地面积833.33公顷,可利用滩涂面积3800公顷,东部的灵昆浅滩向东倾斜延伸到洞头海域,其面积因泥沙淤积而逐年扩大,土地后备资源相当丰富。全岛一片青翠,一年四季,花果不断,鱼鲜不绝,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独有,确是旅游度假的胜地。
+
  
 +
  '''大罗山''':大罗山位于温州市区东南,东近东海,北达瓯江口,南连瑞安市,西接瓯海区,山体面积114平方千米。大罗山,因其峰峦状似罗伞,又形如大箩,故名大罗山。大罗山顶海拔704米,位于龙湾、瓯海交界。大罗山岩石结构大多为花岗岩,山体由于风化、侵蚀作用,岩体大多裸露,山势婉约柔和。大罗山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山水风光隽秀。山中有仙岩、茶山、瑶溪和天柱寺四大景区,其中瑶溪和天柱寺景区在龙湾区境内。
  
 +
  '''河流水系''':龙湾区河流纵横交错,河网密布。全区有主要河道267条,总长度为416千米,总面积为837万平方米。其中属温瑞塘河水系(蒲州、状元、海城)有42条河道,总长度为69千米,面积为173万平方米;永强塘河(永中、瑶溪、永兴、海滨、沙城、天河)有225条河道,长度为347千米,面积为664万平方米。轮船河、上横河、中横河、瑶溪河等为主要河流(道)。
  
 +
  '''海涂''':龙湾拥有68公里长的海岸线,蕴含这丰富的滩涂资源。从卫星云图分析,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沿海岸共有涂滩资源面积19,600公顷,龙湾占有一半以上,约13,800公顷,可围垦造地滩涂资源达10,953.33公顷。这些海涂将是龙湾经济发展非常可贵的后备土地资源,目前围垦约3480公顷,其中灵昆766.67公顷、丁山606.67公顷、永兴826.67公顷、天城626.67公顷、海城606.67公顷。
  
 +
  '''灵昆岛''':位于瓯江入海口,岛西有双昆、单昆、劈牌三座小山中流砥柱,小山东面成为缓冲地带,瓯江与海潮的泥沙淤淀逐成冲积平原。传说曾称淋干岛。岛上地势低平,海拔在2.6米~3.5米之间。地表物质组成为黏土、粉质黏土夹粉土或粉沙薄层。灵昆岛东与洞头百岛遥遥对视,南与温州工业园区和海滨街道隔江相望,北与乐清市七里港区一衣带水。全岛总面积为55.05平方千米,其中陆地总面积25平方千米、滩涂面积30.05平方千米。现有耕地面积833.33公顷,可利用滩涂面积3800公顷,东部的灵昆浅滩向东倾斜延伸到洞头海域,其面积因泥沙淤积而逐年扩大,土地后备资源相当丰富。全岛一片青翠,一年四季,花果不断,鱼鲜不绝,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独有,确是旅游度假的胜地。
  
 
== 经济 ==
 
== 经济 ==
  
基本概况。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确定了“主攻三产、提升二产、优化一产”的发展战略。采取了加快工业基地建设、打造产业品牌、依托技术创新等措施,大力推动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合成革、不锈钢拉管、水暖洁具、制笔、皮鞋、民用电器、食品机械、精细化工、紧固件、阀门等主要产业。拥有“中国制笔之都”、“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不锈钢无缝钢管生产基地”、“中国五金洁具之都”、“中国阀门城”、“中国鞋都女鞋基地”、“中国食品制药机械产业基地”等7张“国”字号金名片。2011年底,全区登记在册企业8354家,其中规上企业481家,个体工商户27443家。规模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名牌产品不断增多。2011年,区本级实现生产总值266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685.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比全市增长速度低1.7%。规模以下企业工业总产值2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轻工业产值94.24亿元,比上年增长8.3%;重工业产值308.36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全区拥有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113家,亿元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48.45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61.7%。效益考核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8.11亿元,比上年增长5.5%;实现利税总额27.26亿元,利润总额14.55亿元,分别下降1.7%和4.6%。效益考核企业发生亏损17家,亏损额1353万元,比上年增长32.3%。
+
  产业结构:形成了合成革、不锈钢拉管、水暖洁具、制笔、皮鞋、民用电器、食品机械、精细化工、紧固件、阀门等主要产业。拥有“中国制笔之都”、“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不锈钢无缝钢管生产基地”、“中国五金洁具之都”、“中国阀门城”、“中国鞋都女鞋基地”、“中国食品制药机械产业基地”等7张“国”字号金名片。
  
  ▲合成革之都。龙湾区是全国合成革生产中心和销售中心。全区合成革有3000余个品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和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龙湾区合成革行业实现工业产值8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0.63%。年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43家,超2亿元企业5家,先后停产企业4家,半数合成革企业工业产值低于2010年。
 
  
  ▲制笔之都。温州市制笔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主要集中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湾区蒲州街道辖区内。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制笔业出现了超常规的发展势头,逐步形成了生产规模大、配套协作强、品牌档次高、技术创新快、市场营销辐射面广等五大优势,博得国内外同行关注,在全国乃至世界笔类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2011年,龙湾区制笔企业有13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主要产品有各类水彩笔、活动铅笔、圆珠笔、自来水笔、水性笔、中性笔、记号笔、白板笔、荧光笔、蜡笔、木杆铅笔、毛笔等12大类200余个品种,配套产品有橡皮擦、三角板、直尺、圆规、镍白铜、不锈钢笔头、纤维笔头、铅芯、墨水等。全年制笔业实现工业产值20余亿元,占温州制笔行业的70%以上。温州市爱好笔业有限公司获2010年度中国轻工业制笔行业十强企业、2011年温州市百强企业、温州市百佳工业企业称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不锈钢管无缝管生产基地。温州市不锈钢产业目前共有170家生产企业,90%集中在龙湾区内。2004年,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不锈钢分会授予龙湾区“中国不锈钢管无缝管生产基地”的称号。2011年,龙湾区不锈钢行业实现不锈钢炼钢总产量45万吨,不锈钢无缝钢管总产量38万吨,不锈钢钢带总产量19.5万吨,不锈钢钢丝总产量2963吨,不锈钢各种产品出口创汇1.43亿美元。不锈钢行业获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055人。华迪钢业集团有限公司获2011年温州市百强企业称号。
+
[[Category:中国行政区]]
  
  ▲水暖洁具之都。水暖洁具行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目前,洁具企业和配件生产企业达936家。拥有一个占地面积100公顷基础设施齐全的五金洁具园区。2004年获“中国五金洁具之都”称号。2011年,龙湾区五金洁具行业实现总产值51.32亿元,比上年增加4.03亿元。工业性投资3.1亿元,比上年增加1.01亿元。
+
[[Category:文化]]
 
+
[[Category:中国文化]]
  ▲民用电器工业。民用电器工业是龙湾区10大支柱产业之一。龙湾区有民用电器生产企业220余家。其中股份制企业80余家,个体企业约140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企业主要分布在天河、沙城、海城等地,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枚,浙江省著名商标1枚,浙江省知名商号2家,温州市知名商标3枚,温州市名牌商标1枚,龙湾区名牌商标6枚。主要产品有墙壁开关、插座、断路器。产品大部分在国内销售,并销往欧盟、中东、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
 
+
  ▲食品制药机械工业。食品机械行业起步上世纪80年代。企业在全国各地的销售办事处有800余家,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朝鲜、越南、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均建立新的伙伴关系。2011年,龙湾区食品制药机械工业有生产厂家512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拥有省级科技创新32项、国家专利300余项,建有博士后工作站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获科技奖励资金累计3000余万元。全行业中各类产品和产品销售分别占全国的40%和30%,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有1000余种,承担国家火炬计划、科技创新等10余项。全年食品制药机械行业实现工业产值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
 
+
  ▲阀门工业。阀门工业是龙湾区传统产业之一。目前,龙湾区有阀门生产企业1000余家,相关配套企业420余家,从业人员4万余人,规模以上企业100余家。阀门产品种类2000余种,规格30000余个,成为全国通用阀门五大生产基地中区域规模最大、产业链配套最完善、产品和规格最齐全的重要生产基地。2011年,龙湾区阀门和旋塞制造业实现产值36.41亿元,比上年增长6.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9.1%。温州金鑫生化阀门有限公司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江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获2011年温州市百强企业称号,温州金鑫生化阀门有限公司、浙江东正阀门管件有限公司、浙江方顿仪表阀门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温州市科技(创新)型企业。浙石化阀门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荣水获温州市第三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
 
+
  ▲紧固件工业。温州市紧固件产业主要分布在龙湾、瓯海、鹿城、瑞安、乐清等地,龙湾是全国最大非标异型件生产基地之一。全区紧固件行业企业主要集中在蒲州街道。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创办的温州市紧固件市场,占地面积100多亩,摊位325间,目前已经成为产供销一体化的行业。另外,占地470亩,总投资近亿元的龙湾上江紧固件生产基地,对解决紧固件行业污染源问题,提升产业档次、树立行业形象都起到积极作用。2011年,全市紧固件行业有规模以上企业有213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有7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有35家、2000万元以上企业45家;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占整个行业产值50%以上。全市紧固件行业工业总产值148亿元,其中龙湾区紧固件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2%。
+
 
+
 
+
 
+
 
+
 
+
 
+
[[Category:中国行政区]]
+
  
 
[[Category:地理]]
 
[[Category:地理]]
第141行: 第113行:
  
 
[[Category:浙江省]]
 
[[Category:浙江省]]
[[Category:浙江百科]]
 
 
 
[[Category:温州市]]
 
[[Category:温州市]]
 +
[[Category:龙湾区]]

2017年12月23日 (六) 08:30的最后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浙江省 > 温州市 > 龙湾区
温州龙湾区:永昌堡,明城堡,俗称新城,建于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位于温州市龙湾区永昌镇
温州龙湾区:天柱景区

  龙湾区汉语拼音:Lóng Wān Qū;英语:Longwan District),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辖区。1984年12月由国务院批准建立龙湾区。位于温州市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0°42′-120°51′,北纬27°54′-28°1′。东朝东海,南接瑞安市,西邻鹿城、瓯海二区,北濒瓯江,与永嘉县乐清市隔江相望。总面积279.02平方千米。总人口35万人(2013年末)。全区辖11个街道。

  龙湾地处瓯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属瓯江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港阔水深,河网密布。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温台甬高速公路过境,金温铁路终点站设在境内。名胜古迹有溪石皆玉色的瑶溪、唐代名刹皇岙国安寺、宋代石塔、清代古建筑蒲州玄坛殿、宋高宗赵构来温驻跸处金岙福圣寺、清朝抗倭时建造的龙湾古炮台、南宋的状元桥、明代遗迹华阳诗碑和半山摩崖题刻。

  龙湾历史悠久,古属瓯越、东瓯。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居住,过着渔猎和原始的农业生活。春秋战国时期,龙湾成为越国辖地。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北方处于战乱之中,这一带却比较平静安定。唐宋以来,龙湾作为温州城的东部城郊,经济文化不断发展。

  龙湾境内河网交错,属温瑞塘河水系,有状元河、蒲州河等数十条大小河流。这些平原内的河流交叉成网,四通八达,河面宽度大多在20米到50米之间,水深在3米到5米左右。一年四季,除了农田灌溉和防洪排涝之外,还可养鱼、种菱、植藕等。龙湾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历来是温州的“ 鱼米之乡” 。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花卉、水果等,其中以大岙溪杨梅、龙牌花椰菜尤为著名。主要养殖品种有文蛤、对虾、青蟹、沙蟹、鲢鱼等,其中灵昆的文蛤驰名中外。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用花岗岩、高岭土等矿种。

行政区划

  全区辖11个街道:永中街道、永兴街道、海滨街道、蒲州街道、海城街道、状元街道、瑶溪街道、沙城街道、天河街道、灵昆街道、星海街道。区政府驻永中街道永强大道4318号。

  • 永中街道 辖罗东锦苑1个社区,街北、街南、罗东、永昌、永上5个居民区,普门、沧河、镇南、镇北、寺西、上京、棋盘、桥北、石浦、郑宅、刘宅、度山、前街、殿前、城南、新城、城北、衙前、朱垟、丰台、坦头、孙垟、双岙、新莒、王宅、青山、东林、双何、横浃、新联、联谊、上湾、下湾、龙华34个行政村。办事处驻永中路88号。
  • 蒲州街道 辖蒲江1个社区,下埠、上江、汤家桥、江前、屿田、上庄6个行政村。办事处驻驻蒲江北路67号。
  • 海滨街道 辖海滨1个居民区,沙中、蟾钟、沙南、建新、渔池、沙北、教新、北新、城东、宁村、江一、蓝田、小陡13个行政村。办事处驻驻沙村路29号。
  • 永兴街道 辖永兴1个社区,乐二、沙园、南桥北、萼芳、榕树下、祠南、乐一、永乐、永民、大塘、小塘、下兴、五溪、水潭14个行政村。办事处驻驻纪兴路1号。
  • 海城街道 辖前冈、后冈2个居民区,上涂、西一、中星、东门、埭头、石坦、屿门、邱宅、东溪、东成10个行政村。办事处驻驻振兴街。
  • 状元街道 辖状元、龙腾、龙泽3个居民区(社区),状元桥、横街、御史桥、山西岙、三郎桥、西台、干岙、大岙溪、响动岩、石坦10个行政村。办事处驻驻龙飞路78号。
  • 瑶溪街道 辖龙瑶居委会以及朱宅、苏川、河口、皇岙、南山、雄心、永胜、瑶溪、璋川、环一、河滨、浃底、白楼下、底岭下、金岙、龙湾、龙东、黄石、黄山19个行政村。办事处驻驻河头龙西路2号。
  • 沙城街道 辖沙城1个居民区,七四、七三、永福、八甲、七五、大郎桥、七二、烟台、七一、永寿、永恩、沧宁、永埠、庄桥、顺江15个行政村。办事处驻驻永强大道2968号。
  • 天河街道 辖天河居委会以及天津、新川、庄泉、二甲、司南、金益、中和、新河、高轩、郑岙、蒲门、西前、筑成、建丰、天凤、三星、泰河1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环镇路1号。
  • 星海街道 辖望海、旭日2个社区。委托经济开发区管理。
  • 灵昆街道 委托瓯江口新区开发建设管理。

历史沿革

夏至三国时期

  龙湾区所在地夏、商、周三代为瓯(沤、欧)地。春秋战国属越地。秦属闽中郡。

  西汉系东瓯国。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封越王后裔驺摇为东海王,建都东瓯,故世称东瓯王。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闽越王发兵攻东瓯,东瓯举国二次内徙,迁至江淮的庐江郡(今安徽省西南部地区),地遂虚。昭帝时以东瓯古都为回浦县东瓯乡。东汉章帝章和元年(87),改回浦为章安。顺帝永和三年(138)以章安县东瓯乡为永宁县,隶会稽郡。

  三国(吴)会稽王孙亮,于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郡,置临海郡,永宁县也属之。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析临海郡南部地永宁、安固、松阳、横阳四县,置永嘉郡,属扬州,以永宁县城为郡治,同时于瓯江南岸建筑郡城(今鹿城)。郡名“永嘉”始此。此为温州置郡级地方政权之始。南朝(宋、齐、梁、陈)仍为永宁县和永嘉郡治。

隋唐至五代时期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废永嘉郡和临海郡,置处州,寻改括州;并改永宁县为永嘉县,隶属括州。县名“永嘉”始此。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恢复永嘉郡,仍属扬州。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以永嘉县地置东嘉州,析辖永宁、安固、黄阳、乐成4县,属东嘉州,隶括州总管府。武德七年(624),改永宁县为永嘉县,乐成县入永嘉县,属东嘉州,隶括州总督府。太宗贞观元年(627),废东嘉州入括州,撤横阳、永宁二县,以永嘉县属括州,隶江南道越州都督府。唐高宗上元二年(675),析括州之永嘉、安固二县置温州(因其地“虽隆冬恒燠”故名),并以永嘉为州治。州名“温州”始此。武后载初元年(689)析永嘉县地,复置建乐成县,永嘉辖境从此确定。玄宗天宝元年(742)又改温州为永嘉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复为温州,先后隶浙江东、西道。唐末,温州先后为朱褒兄弟交替割据达22年之久,至哀帝天祐四年(907)三月,钱命子元率兵讨伐,四月攻占温州后为吴越王地,设温州制置使,今域属之。

  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升温州为静海军节度州,今域属之。

宋至元明清时期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王钱俶纳土降宋,温州节度州降为温州军事州,属两浙路,今域属之。徽宗政和七年(1117)升温州军事州为应道军节度州。高宗建炎三年(1129)温州节度州又降为军事州,属两浙东路。咸淳元年(1265),以度宗潜邸升温州为瑞安府,今域皆以永嘉县属之。

  景炎元年(1276),改瑞安府为温州路,属浙东道宣慰司,先隶江淮行省,后隶江浙行省,今域以永嘉县属之。

  明洪武元年(1368),温州路改为温州府,属浙江行省;洪武十五年(1382)改属浙江布政使司;永乐间,司下设道,温州府属温处道,今域皆以永嘉县属之。

  清世祖顺治三年(1646)春,清军入浙,七月下温州。入清版图,沿明制,今域仍以永嘉县属之。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今域属浙江省瓯海道永嘉县,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域。民国16年(1927)废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民国21年(1932),在省县之间建立行政督察区制,今域属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城;9月又改温州为第四特区。民国22年(1933)4月,温州为第三特区;8月又改称为浙江省永嘉行政督察区。民国23年(1934),又改称为浙江省第八行政督察区。至民国37年(1948)温州改为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今域皆以永嘉县属之。1949年5月7日温州解放;8月26日成立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五区专员公署,并将永嘉城区及城郊、永强、梧田、三溪、藤桥、西岸第7个区划出,设立温州市,隶属浙江省人民政府,今域属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

  1949年11月6日改第五区专员公署为温州区专员公署,旋又改称温州专员公署。

  1950年5月,温州市永强、梧田、三溪、藤桥4区划归永嘉县。1954年7月1日,温州市人民政府改称为温州人民委员会。1958年7月,温州市改属温州专区管辖。同年8月,永强、梧田、三溪、藤桥四区划归温州市管辖。永嘉县政府驻地由九山移驻上塘镇。1967年3月成立温州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12月分别成立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和温州市革命委员会。1978年9月,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温州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4月,恢复温州市为省直辖市,同时将市区设为东城、南城、西城3个县级区。1981年9月22日,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成立温州市人民政府,实行市管县体制。同年12月12日设立瓯海县,市郊区的永强片区划归瓯海县管辖。

  1984年4月2日,析市郊区的状元镇、龙湾乡和瓯海县永中镇的黄石、黄山2村,置龙湾区上报浙江省人民政府。同年12月2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龙湾区。2001年8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温州市区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瓯海区所辖的永强片区(永中、天河、沙城、灵昆四镇)、瑞安市所辖的梅头办事处划归龙湾区管辖;龙湾区蒲州镇的上蒲州和蒲州两村划归鹿城区管辖。2002年1月,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龙湾区内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调整后全区辖永中、蒲州、海滨、永兴、海城5个街道和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5个镇。

  2011年4月,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龙湾区内行政区划又一次进行调整,调整后全区辖永中、蒲州、海滨、永兴、海城、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星海11个街道。

  2012年,根据中共温州市委办公室文件要求,将沙城街道、天河街道、海城街道、星海街道委托经济开发区管理,灵昆街道委托瓯江口新区开发建设管理。

  2015年,将龙湾区灵昆街道划归洞头区管辖。

地理

  龙湾区的东部地形是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的滨海平原,西部是以岩体裸露为特征的大罗山,大罗山以西为温瑞平原。

  滨海平原:西起大罗山,东到海岸,北靠瓯江,南至瑞安市的莘塍平原,面积约有150平方千米。平原南北长,东西窄,永强塘河于平原西部纵贯南北。平原地区气候宜人、物产富饶,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大罗山:大罗山位于温州市区东南,东近东海,北达瓯江口,南连瑞安市,西接瓯海区,山体面积114平方千米。大罗山,因其峰峦状似罗伞,又形如大箩,故名大罗山。大罗山顶海拔704米,位于龙湾、瓯海交界。大罗山岩石结构大多为花岗岩,山体由于风化、侵蚀作用,岩体大多裸露,山势婉约柔和。大罗山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山水风光隽秀。山中有仙岩、茶山、瑶溪和天柱寺四大景区,其中瑶溪和天柱寺景区在龙湾区境内。

  河流水系:龙湾区河流纵横交错,河网密布。全区有主要河道267条,总长度为416千米,总面积为837万平方米。其中属温瑞塘河水系(蒲州、状元、海城)有42条河道,总长度为69千米,面积为173万平方米;永强塘河(永中、瑶溪、永兴、海滨、沙城、天河)有225条河道,长度为347千米,面积为664万平方米。轮船河、上横河、中横河、瑶溪河等为主要河流(道)。

  海涂:龙湾拥有68公里长的海岸线,蕴含这丰富的滩涂资源。从卫星云图分析,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沿海岸共有涂滩资源面积19,600公顷,龙湾占有一半以上,约13,800公顷,可围垦造地滩涂资源达10,953.33公顷。这些海涂将是龙湾经济发展非常可贵的后备土地资源,目前围垦约3480公顷,其中灵昆766.67公顷、丁山606.67公顷、永兴826.67公顷、天城626.67公顷、海城606.67公顷。

  灵昆岛:位于瓯江入海口,岛西有双昆、单昆、劈牌三座小山中流砥柱,小山东面成为缓冲地带,瓯江与海潮的泥沙淤淀逐成冲积平原。传说曾称淋干岛。岛上地势低平,海拔在2.6米~3.5米之间。地表物质组成为黏土、粉质黏土夹粉土或粉沙薄层。灵昆岛东与洞头百岛遥遥对视,南与温州工业园区和海滨街道隔江相望,北与乐清市七里港区一衣带水。全岛总面积为55.05平方千米,其中陆地总面积25平方千米、滩涂面积30.05平方千米。现有耕地面积833.33公顷,可利用滩涂面积3800公顷,东部的灵昆浅滩向东倾斜延伸到洞头海域,其面积因泥沙淤积而逐年扩大,土地后备资源相当丰富。全岛一片青翠,一年四季,花果不断,鱼鲜不绝,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独有,确是旅游度假的胜地。

经济

  产业结构:形成了合成革、不锈钢拉管、水暖洁具、制笔、皮鞋、民用电器、食品机械、精细化工、紧固件、阀门等主要产业。拥有“中国制笔之都”、“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不锈钢无缝钢管生产基地”、“中国五金洁具之都”、“中国阀门城”、“中国鞋都女鞋基地”、“中国食品制药机械产业基地”等7张“国”字号金名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