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繁体.png 简体.png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 軍旗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英文:Air Force of the CPLA),簡稱中國空軍人民空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由航空兵、地空導彈兵、高射炮兵、雷達兵、空降兵、電子對抗、氣象等多兵種合成,由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運輸機等多機種組成的現代化的高技術軍種。由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統一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還通過各個大軍區的空軍航管處負責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空。截止2012年,部隊共有330,000名人員;逾2,500架作軍用飛機。中國空軍是亞洲第一大空軍部隊,也是規模僅次於美國空軍俄羅斯空軍以外的世界第三大空軍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於1949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是同新中國一起誕生的。新中國成立前夕,解放軍擔負防空作戰任務的部隊只有1個飛行中隊和8個野戰高射炮團。1949年3月,為統一領導全國的航空工作,中共中央決定成立軍委航空局,隸屬於軍委作戰部。1949年7月,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正式決定建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7月6日,中央軍委決定設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10月25日中央軍委正式任命劉亞樓為空軍司令員,蕭華為空軍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王秉璋為空軍參謀長。11月11日,中央軍委致電各軍區、各野戰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現已宣佈成立,原軍委航空局著即取消。以後把11月11日定為人民空軍成立日。

  空軍領導機關組成後,隨即從陸軍調來整師整團的部隊組成空軍部隊,首先開始創辦航校。從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以從陸軍調來的建制部隊、優秀指揮員和原東北航校的人員為骨幹,吸收了一批知識份子和原國民黨航空技術人員參加,新辦起了第一批共6所航校,加緊培訓航空學員。1950年6月,以航校第一期速成班畢業學員為主,組建了由殲擊、轟炸、強擊、偵察、運輸等航空兵師、團和新的航空院校,並以各大軍區航空處為基礎,成立了各軍區空軍領導機關。

  經過半個世紀的建設,人民空軍已經發展成為一支由航空兵、地空導彈兵、高射炮兵、雷達兵、空降兵、電子對抗、氣象等多兵種合成,由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運輸機等多機種組成的現代化的高技術軍種。主要任務是擔負國土防空,支援陸、海軍作戰,對敵後方實施空襲,進行空運和航空偵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下轄軍區空軍和軍(空降兵)、院校、科研試驗等單位。建立有基本適應現代戰爭需要的作戰指揮、教育訓練、科研裝備和後勤保障體系,具有較強的空中進攻作戰、防空作戰和空運空降力量,擔負著維護國家主權、保衛祖國領空安全的重大使命。還負有搶險救災,參加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任務。

兵種簡介

近年來,中國空軍一大批新型殲擊機、轟炸機等主力作戰飛機陸續列裝,指揮通信機、電子干擾機等作戰支援飛機相繼服役,空軍航空兵兵力結構不斷優化,形成了以第三代先進戰機為主的武器裝備體系。圖為空軍新機部隊正在訓練
中國自行研製的殲-10戰機正式列裝中國空軍航空兵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領導機關設有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裝備部。

  其下的基本組織層次為:軍區空軍、空軍軍(基地)、師(旅)、團(站)、大隊(營)、中隊(連)。

  軍區空軍根據任務轄一至數個空軍軍(基地)或航空兵師,一至數個防空混成師、地空導彈師(旅、團)、雷達旅(團)或高炮旅(團)。空軍軍(基地)下轄數個航空兵師及必要的戰鬥保障、勤務保障部(分)隊。

  空軍部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近年來積極整建的現代化部隊之一,目前空軍部隊共編成4個軍級單位及8個指揮部級的單位。這些單位分別是4個空軍軍、及7大軍區空軍司令部所屬的8個指揮所。

  航空兵是空軍的主要組成部分和作戰力量,包括殲擊航空兵、強擊航空兵、轟炸航空兵、偵察航空兵、運輸航空兵等。殲擊航空兵是殲滅敵空中飛機和飛航式空襲兵器的兵種;強擊航空兵是攻擊敵地面部隊或其他目標的兵種;轟炸航空兵是對地面、水面目標實施轟炸的進攻兵種;偵察航空兵是以偵察機為基本裝備,從空中獲取情報的兵種;運輸航空兵是裝備軍用運輸機和直升機,遂行空中輸送任務的兵種。

  地空導彈兵是裝備地空導彈、執行防空任務的兵種,通常與殲擊航空兵、高射炮兵共同行動。

  高射炮兵主要用於防空作戰,殲滅敵空中目標,協助殲擊航空兵奪取制空權。

  空降兵是以機降或傘降方式介入地面作戰的兵種,由步兵、裝甲兵、炮兵、工程兵、通信兵及其他專業部(分)隊組成,主要任務是奪取敵縱深內的重要目標或地域。

編制序列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編制序列是:空軍、軍區空軍、空軍軍、師(旅)、團、飛行大隊(營)、飛行中隊(連)。

主要武器裝備

  殲擊航空兵的武器裝備殲擊航空兵裝備有國產的多種型號殲擊機和引進的第三代戰鬥機。機載武器除航炮外,還可攜載航空火箭彈、航空炸彈和中、近距空對空導彈,可用以在中距攔射和近距格鬥中殲敵航空器。

  轟炸航空兵的武器裝備轟炸航空兵裝備有轟炸機,它作戰半徑較大,載彈量多,可攜載各類常規炸彈(航爆彈、航殺彈、航殺爆彈、航穿彈、航燃彈、航子母彈、航坦彈等)、制導炸彈,也可攜載核彈,還可攜載照明彈、煙幕彈、照相彈等輔助炸彈。

組成體系

  中國空軍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已發展成由航空兵、地空導彈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雷達兵、通信兵等多兵種合成的戰略軍種。

航空兵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 航空兵
  航空兵是中國空軍的主體,包括殲擊航空兵、強擊航空兵、轟炸航空兵、運輸航空兵、偵察航空兵和預警、加油、電子戰、搜救等各種專業航空兵部隊。航空兵經歷了抗美援朝、國土防空、解放沿江島嶼、入閩作戰、南疆邊境作戰等一系列戰鬥的考驗,完成了重大戰備、演習、演練、支援國家和地方建設等行動任務。從抗美援朝建立“米格走廊”,到抗震救災鍛造“空中生命線”;從一江山島戰役空中支援到“和平使命”系列軍演聯合作戰……每逢執行重大任務,空軍航空兵都全程使用、用之必勝,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1950年6月19日,中國空軍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空軍第4混成旅在南京大校場成立。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空軍航空兵一步跨入噴氣時代,部隊規模迅速擴大,先後組建28個航空兵師、70個航空兵團、7所航空學校,配備各型飛機3000餘架。

  改革開放以來,空軍航空兵部隊的兵力結構不斷優化,一大批新型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等主力作戰飛機陸續列裝,預警指揮機、空中加油機等作戰支援飛機相繼服役,人民空軍航空兵武器裝備從機械化向資訊化快速轉型,與世界發達國家空軍裝備技術水準的差距明顯縮減。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根據攻防兼備的戰略要求,航空兵著力提升資訊化條件下的空中進攻作戰能力、遠端精確打擊能力和戰略投送能力。2007年6月,空軍航空兵首次組織大型運輸機與殲轟機混合編隊,長途奔襲5小時,航程4000多公里,在複雜背景下成功實施機動演練,標誌著部隊遠端快速投送能力顯著提高。2009年6月,100餘架空軍戰機在多個機場同時升空,從不同方向奔襲南疆遠海深處,殲擊機、強擊機等主戰飛機實施戰鬥巡邏,干擾機、加油機等作戰支援飛機進行策應掩護,新型戰機經多次空中加油後首次巡航祖國最南端,標誌著空軍航空兵大機群多機種遠海空中作戰能力取得了新的突破。

  目前,除擔負改裝任務的部隊外,空軍航空兵戰鬥團全部達到甲類標準,具備了全疆域一體化打擊能力。

地空導彈兵

  1958年10月6日,中國空軍地空導彈兵第一營正式成立。第二年10月7日,擔負戰備僅半個月的空軍地空導彈兵就打下了入侵中國領空的敵RB-57D型高空戰略偵察機,開創了世界防空史上首次使用地空導彈擊落飛機的戰例。

  1962年至1966年,空軍地空導彈兵連續擊落5架入侵中國領空的敵U-2型高空戰略偵察機,創世界各國擊落U-2飛機的最高記錄。

  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國產地空導彈武器系統陸續裝備部隊,空軍地空導彈兵數量規模不斷發展壯大。近10年來,隨著國外新型系列防空武器系統和指揮自動化系統的引進、國產新型防空兵器的研製成功,空軍地空導彈兵已經發展成為一支具有高中低空、遠中近程防空火力配系的現代化高技術兵種,資訊化作戰能力大幅提升,具備了一定的反導能力和抗擊多目標能力,開始由防空型向空天防禦型轉變。

空降兵

  中國空軍空降兵始建于1950年7月,開始稱空軍陸戰旅,後改稱空降兵師。1961年5月,中央軍委決定將陸軍第十五軍改編為空降兵軍。目前,中國空軍空降兵已經發展成為一支能夠全方位快速機動、在多種複雜地形條件下成建制空降、遠距離獨立作戰的突擊力量。

  空降兵是一個合成兵種,編有步兵、炮兵、航空兵、通信兵、偵察兵、工程兵、防化兵等27個專業兵種。2000年以來,空降兵正在實現由單一傘降作戰力量向空地合成作戰力量轉型,陸續裝備了傘兵突擊車、傘兵戰鬥車、自行榴彈炮、自行火箭炮、反坦克導彈發射車、系列化傘降專用設備、大中型運輸機、武裝直升機、運輸直升機、指揮自動化系統和衛星定位、導航、通信系統,初步實現了主戰裝備機械化、作戰裝備空降化、戰場機動立體化,作戰能力向空中機動作戰、空中特種作戰、地面突擊能力拓展。

  2008年9月,內蒙古某訓練場,在36個國家113名軍事代表的注視下,近百名空降兵隨戰車火炮從天而降,首次實現人與重型裝備“一體空降”,標誌著空降兵徹底改變了“一人一傘一杆槍”、輕武器加迫擊炮的輕裝模式,遠端快速機動突擊能力躍上新的臺階。

雷達兵

  中國空軍雷達兵是國家空中情報預警系統的主體。被稱為堅不可摧的“第四維屏障”。自組建至今,空軍雷達兵先後參加了國土防空、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等重大作戰任務,保障部隊擊落、擊傷敵機上千架,為奪取空中作戰和防空作戰的勝利發揮了重大作用。在保障訓練飛行、實兵演習、搶險救災、奧運安保等日常戰備任務方面,人民空軍雷達兵也作出了重大貢獻。2008年汶川地震救災中,第一支在災區展開救援的部隊就是人民空軍雷達兵。

  經過60年的發展建設,人民空軍雷達兵實現了“五大轉變”:第一,組織體系由單一兵種保障向諸軍兵種聯合保障轉變;第二,探測形式由單一探測手段向多種探測手段、由平面探測向立體探測轉變;第三,兵力部署由要地防空向攻勢防空、盡遠保障轉變;第四,情報保障由單一固定部署的靜態保障向固定、機動、隱蔽部署相結合的動態保障轉變;第五,雷達組網由“樹”狀結構向“網”狀結構轉變。

  目前,空軍雷達兵已經在全國範圍內構建了比較嚴密的雷達網,建立了能夠遂行多種任務的聯合空情預警探測系統,基本具備了探測全域、全頻、多維空間、多類目標的能力。

通信兵

  中國空軍通信兵是擔負空軍通信、保障空軍指揮的一支重要兵種。無論是作戰、演習、訓練,還是處理日常工作和應對突發事件,都離不開晝夜值勤的通信兵。1952年冬天,志願軍空軍通信官兵克服裝備物資短缺、環境條件惡劣等重重困難,就地砍樹當天線杆,收集敵機殘骸鋁板製作地線,努力提高對空電臺的通信距離,利用煙火、信號彈、布板等信號通信,指揮引導戰機把空中戰線延伸到“三八線”。1978年7月28日,唐山發生強烈地震,震後2小時08分,空軍通信兵冒著傾盆大雨架起第一部電臺,溝通了對外聯絡,為地方政府收發電報139份,對首批救災飛機進行了指揮引導。

  2007年,中俄聯合軍演在俄羅斯舉行,中國空軍通信兵首次成建制、成規模出國參加演習,通信導航良好場次率、資訊暢通率達到100%,圓滿完成了分練、合練、預演和演習的保障任務,受到了參演部隊、俄軍同行和指揮部首長的高度讚揚。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空軍通信兵地位和作用發生了巨大變化,逐漸由傳統的保障力量發展成為高技術的資訊作戰兵種,成為空軍部隊資訊化建設的“排頭兵”和推進空軍轉型建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力量。除基本形成以各級指揮所為中心、以機場為基點、各種通信導航手段相結合、穩定可靠的通信導航保障網路外,還相繼建設完成戰略、戰役、戰術三級指揮自動化系統,並實現三級聯網、多兵種一體化綜合集成;情報保障網、指揮控制網、武器交鏈網和通信基礎網高度融合,指揮資訊系統實現扁平化;通信裝備向“集約化、系統化、一體化”發展,初步搭建起集作戰值班、戰役指揮、遠端控制為一體的資訊平臺。

  目前,中國空軍通信兵擁有超短波、短波、微波、衛星通信等多種通信手段,實現了通信網路的全疆域覆蓋。

其他兵種

  中國空軍除以上傳統五大兵種外,主要兵種還有電子對抗兵、防化兵等。

  空軍電子對抗兵 是對敵實施電子對抗偵察、電子干擾和反輻射攻擊的專業力量,包括航空電子對抗部隊和地面電子對抗部隊。20世紀70年代,中國空軍組建第一支電子對抗部隊,90年代形成空軍電子對抗專業兵種。空軍電子對抗兵裝備電子干擾飛機、無人機和反輻射導彈,以及雷達對抗裝備、通信對抗裝備和光電對抗裝備。未來戰爭,制資訊權爭奪激烈,資訊戰、電子戰將貫穿作戰全過程,電子對抗部隊在空軍的地位作用不斷上升,在空軍兵力結構中的比重將進一步增大,反輻射攻擊手段和各類電子對抗裝備將得到更快發展,成為一支舉足輕重的作戰力量。

  空軍防化兵 擔負著防化保障和噴火、發煙任務,以及核、化學事故應急救援任務。1951年中國空軍開始在場站設立防化分隊,之後逐步建立起各級防化部門和防化部隊,以及防化科研、訓練和裝備修理機構。在中國進行的歷次核子試驗中,空軍防化兵擔負了空中輻射測量、核子試驗煙雲取樣和飛機洗消等任務。目前,中國空軍實行以指揮機構和航空兵機場為保障重點,以群眾性防護為基礎、專業兵保障為骨幹、群專結合的防化保障模式。

空軍軍史

  中國共產黨很早就重視發展航空事業。在革命戰爭年代極端困難條件下,培養、儲備了一批航空技術人才。大革命時期,選派共產黨員進國民革命軍航空學校學習。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選調一些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到蘇聯學習航空技術。抗日戰爭時期,選調一批共產黨員到國民黨航空學校和新疆邊防督辦公署航空隊學習;在延安開辦培養航空機械工程人才的學校。解放戰爭時期,在東北創辦人民軍隊第一所航空學校,培養航空技術人才,為建立人民空軍做準備。1949~1953年,根據中共中央決策,在陸軍基礎上建設空軍。逐步建立健全作戰指揮、教育訓練和勤務保障體系,遂行要地防空任務,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參加抗美援朝,支援陸軍部隊進軍西藏和進行圍剿土匪作戰,成為一支有一定戰鬥力的空中力量。

創建時期(1949.1~1953.12)

  成立領導機關 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目前形勢和黨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務》的指示中提出,1949年及1950年,爭取組成一支能夠使用的空軍。3月30日,在北平(今北京)成立軍委航空局,常乾坤任局長、王弼任政治委員。統一領導全國的航空工作,組織接管繳獲的航空器材、修復機場、收容教育改造國民黨空軍航空技術人員,為建立人民空軍創造條件。7月10日,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寫信給周恩來,提出建立人民空軍。周恩來隨即組織籌建空軍的工作。26日,中央軍委決定,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兵團機關和軍委航空局合併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領導機構。10月25日,任命劉亞樓為空軍司令員、蕭華為空軍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在北京成立。

  1949年4月~1950年1月,先後成立華北、華東、華中(後改中南)、西北、西南、東北軍區司令部航空處,歸所在軍區建制。統一領導接收、管理國民黨空軍遺留的航空設施、物資和人員,辦理航空業務。1950年8月~1951年12月,以各軍區司令部航空處和陸軍部分軍、師機構為基礎,先後成立華東、東北、西南、中南、華北、西北軍區空軍司令部。1952年3月,中央軍委決定,對全國各戰略區的空軍部隊、學校、機關,實行由軍委空軍領導機關和各大軍區領導機關雙重領導,各大軍區主要為作戰指揮關係,軍委空軍主要為建制領導關係,空軍部隊建設和管理由軍委空軍統一負責。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出兵干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處境危急,中國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地面部隊入朝作戰不久,中共中央決定,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參加抗美援朝作戰。1951年3月,成立中朝空軍聯合司令部,統一領導指揮志願軍空軍。11月,在遼西省開原(今遼寧開原)組建1個空軍軍部;1952年8月、1953年3月,在遼東省安東(今遼寧丹東)、上海、山東濰坊各組建1個空軍軍部,加強空軍部隊的領導指揮。

  建立院校培訓體系 1949年7月,中共中央在籌畫建立人民空軍時決定,以東北老航校的幹部、學員為骨幹,請蘇聯派出專家協助,向蘇聯購買飛機和航空器材,儘快建立一批航空學校。至1950年1月,新建7所航空學校。1951年以後,繼續新建航空學校,並將飛行人員和地勤人員同校合訓改為分校培訓。到1953年底,空軍有13所航空學校,培訓飛行人員5,945名(其中女飛行人員55名)、航空機務人員2.4萬余名、其他幹部近1,400名。1950~1953年,先後成立8個航空預科總隊(後改稱航空預備學校),對準備入航空學校的學員集中進行預科教育。1951~1953年,還先後成立機務學校、幹部學校(1952年9月改稱空軍政治幹部學校)和指揮員訓練班,逐步建立多種類型、綜合性院校培訓體系。

  組建部隊 空軍成立初期,中央軍委採納空軍關於在陸軍基礎上進行建設的指導方針。1950~1951年,從陸軍部隊調給空軍12個師部、49個團部,用於組建空軍部隊。1950年6月19日,空軍第一支航空兵部隊在南京組建,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4混成旅。7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空降兵部隊在上海組建,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陸戰第1旅,後改稱空軍陸戰第1師、傘兵教導師。11月2日,空軍部隊的旅改稱師。24日,在四川新津組建空軍第一個運輸航空兵團。1951年4月24日,組建空軍第一個運輸航空兵師。至1953年底,空軍部隊發展到28個師,各型飛機3,000餘架。

  建立保障體系 空軍成立初期,在國家經濟很困難的情況下,中共中央決定整修和新建一批機場,保障航空學校和航空兵部隊使用。雷達、通信、氣象等保障機構也陸續建立。空軍專用經費和物資由空軍負責供應,全軍通用經費和物資由軍區負責供應。全軍實行新的供應保障體制後,1952年9月1日起,空軍按照建制關係全面組織後勤供應保障,基本上實行空軍—軍區空軍—部隊供應體制。在東北、華東成立有空軍後方勤務部分部,每個分部負責1個地區或1個作戰方向空軍部隊的後勤供應保障。

  擔負作戰任務 中共中央最早賦予空軍的任務是參加解放臺灣作戰。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共中央決定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參加抗美援朝作戰。1950年12月~1953年7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共擊落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飛機330架、擊傷95架;被擊落231架、被擊傷151架。有300多個單位、8,000余人立功,其中6個單位榮立集體一等功,21人獲英雄、模範稱號。

  1952~1953年,在國土防空作戰中,共擊落、擊傷入侵和竄擾飛機8架。1952年9月20日,擊落入侵上海地區的美軍B-29型轟炸機1架,取得空軍國土防空的首次戰果。1950年4月~1952年11月,支援陸軍部隊進軍西藏,在康藏高原開闢航線25條,空投各種物資2,326噸。1952年7月,配合陸軍部隊圍殲四川黑水和甘肅南部等地區土匪,實施空中偵察、轟炸、掃射、散發傳單和後勤支援。

全面發展時期(1954.1~1966.4)

  根據1953年12月7日~1954年1月26日召開的全國軍事系統党的高級幹部會議決定,空軍全面加強建設。按照中央軍委統一部署,1957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與防空軍合併為空軍,實行空防合一體制,並進行精簡整編。隨著主要武器裝備由中國自行生產,部隊進一步發展,戰鬥力顯著增強,在國土防空和協同陸、海軍解放沿海島嶼等作戰中取得突出戰績。

  空軍與防空軍合併 1957年2月21日,中央軍委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與防空軍合併為空軍。5月17日,空軍、防空軍機關合署辦公。劉亞樓任司令員,吳法憲任政治委員。各軍區空軍、防空軍機關陸續合署辦公。7月26日,防空軍軍種名稱撤銷,原防空軍部隊、學校劃歸空軍建制。

  加強領導指揮機構建設 空軍與防空軍合併後,進一步加強空軍領導指揮機構建設。1956年3月,在河北楊村(今天津楊村)組建1個空軍軍部,1957年12月移駐濟南。1958年8月,成立福州軍區空軍領導機關,統一領導指揮駐福建江西的空軍部隊。1958年11月~1960年2月,在吉林廣東、福建各組建1個軍級指揮機構。1960年8月、1965年10月,先後成立昆明、成都軍區空軍領導機關。按照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機關對口的原則和空軍業務工作特點,空軍領率機關機構設置陸續調整。至1966年5月,設有11個部: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工程部、軍訓部、軍校部、科研部、高射炮兵指揮部、第二高射炮兵指揮部、雷達兵部、直屬政治部。

  擴建部隊 1956年9月,開始裝備中國自行生產的作戰飛機,並繼續從國外購買部分飛機等裝備,部隊逐步發展。1958年10月,組建第一批地空導彈兵部隊。1959年開始,殲擊航空兵師陸續組建主要用於夜間作戰的分隊。為提高機動作戰能力,1961年下半年,航空兵部隊全面實行基地化。飛行團改為飛行大隊。基地歸航空兵師建制,將可以固定在基地的人員、裝備都歸基地建制,基地擔負後勤和航空工程機務保障任務,航空兵師機動時,基地所屬人員、裝備不隨之機動。1961年6月,陸軍1個軍調歸空軍,改建為空降兵部隊。地空導彈、高射炮、雷達等裝備國產化後,部隊加快發展,防空力量得到加強,對空警戒、指揮引導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

  加強教育訓練 1954~1965年,空軍院校陸續進行調整。1958年,撤銷一批預備學校、文化學校,先後成立空軍學院、工程學院、高級專科學校及通信、衛生等院校。至1965年底,空軍共有29所院校,建立了較完善的培訓體系,使各類指揮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有了培訓場所。1959~1961年,蘇聯政府單方面撕毀援助中國的協議,中國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航空發動機、零備件和燃料嚴重短缺。為克服困難,航空兵部隊開展“地面苦練,空中精飛”活動,採取“大集中、小穿插”、“平行訓練”等方法,保持部隊戰鬥力,完成了空軍入閩作戰和國土防空作戰等任務。1964年,通過開展群眾性練兵和大比武活動,部隊的技術戰術水準明顯提高。

  制訂法規、編寫教材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創建時期使用的法規、教材基本上是照搬蘇聯的。1959年1月開始,抽調大批人員,全面地編寫條令、條例、大綱、教材,進行空軍成立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理論建設工作。歷時6年6個月,完成各種條令、條例、大綱、教材、操典等306本。對加強空軍正規化建設,提高工作品質和效率,推動軍事理論的研究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進行國土防空作戰 朝鮮戰爭結束後,美軍飛機經常偵察、襲擾中國大陸和沿海地區,臺灣當局飛機頻繁入竄大陸,防空作戰形勢緊張。1954年1月~1966年5月,在國土防空作戰中,擊落美國和臺灣當局飛機51架、擊傷49架。首創用裝備機載雷達的截擊機和高射炮在夜間擊落B-17、P-2V型飛機,用地空導彈擊落RB-57D和U-2型高空偵察機,用殲-6型飛機擊落美國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等戰例。

“文化大革命”時期 (1966.5~1976.10)

  “文化大革命”期間,空軍建設受到嚴重破壞,在曲折中前進。軍區空軍以下機關、部隊和飛行學校堅持正面教育,不開展“四大”(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基本保持了穩定。空軍部隊抵制各種衝擊和干擾,嚴守崗位,完成了國土防空作戰任務。為做好反侵略戰爭準備,應付突然襲擊,在一段時間,空軍過多擴編部隊、增設機構,編制員額大幅度增加。根據1975年中央軍委擴大會議精神,進行精簡。

  改進部隊體制 1966年以後,根據中共中央對形勢的判斷,中國面臨戰爭威脅,空軍大量擴建部隊。1969~1971年,新組建11個航空兵師和一批高射炮兵、地空導彈兵、雷達兵等部隊。至1972年底,空軍實有總人數和部隊數量達到歷史上最多的時期。1970年2月,改進航空兵部隊組織體制,將師屬飛行大隊改為飛行團,基地改為場站,師下轄飛行團和場站,航空機務人員編在飛行團,以提高飛行團獨立遂行作戰訓練的能力。

  調整領導機關機構設置 1967年6月,成立濟南軍區空軍領導機關。1968~1969年,在華北、西北和粵東地區先後增設軍級領導指揮機構。按照中央軍委確定的適當歸口、減少層次、裁減人員的原則,1969年9月,空軍直屬機關由11個部整編為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1970年,軍區空軍機關相應調整機構設置。1976年,空軍、軍區空軍機關增設航空工程部。

  教育訓練受到削弱 “文化大革命”期間,空軍正常的教育訓練秩序被打亂,戰役訓練、軍事演習被取消,飛行訓練課目和院校課程設置被削減,訓練時間和學制縮短,教育訓練品質嚴重下降。1969年,有12所空軍院校被撤銷。1973年後,根據中央軍委決定,成立各類教導隊,恢復、重建部分院校,增加教育訓練時間和內容,訓練品質開始回升。

  完成作戰任務 1966年5月~1976年10月,美國和臺灣當局不斷派遣軍用飛機襲擾,偵察中國大陸沿海和縱深地區,其入竄手段多變,給空軍防空作戰造成了很大困難。空軍擔負防空作戰的指揮機關和部隊保持高度戒備,共擊落美軍入侵、臺灣當局入竄飛機16架,擊傷4架。1967年9月,地空導彈部隊首次使用中國自製兵器,有效抗擊干擾,再次擊落臺灣當局U-2型高空偵察機1架。期間,空軍高射炮兵部隊完成了多次出國支援作戰任務。

  精簡 1975年,根據總參謀部批准的《空軍精簡整編實施方案》,精簡機關,撤銷部分軍級領導指揮機構和高射炮兵部隊,淘汰一批老舊裝備,空降兵部隊實行簡編,工程建築部隊和裝備修理機構等實行企業化管理,不計入軍隊定額。探照燈兵部隊撤銷。到1976年10月,空軍總人數比1972年減少26.9%。

  管理民航 1969年11月20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中國民用航空系統歸中國人民解放軍建制,成為空軍的組成部分,執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各項制度。民航對外名稱不變,仍為國務院直屬局。1980年3月15日,民航由國務院直接領導,實行企業化管理。

現代化建設時期(1976年10月以後)

  1976年10月以後,空軍進行全面整頓和改革。為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全面加強現代化建設,提高教育訓練水準,改善武器裝備,增強保障能力,戰鬥力不斷提升。

  全面整頓 1977年4月,中共中央、中央軍委調整空軍領導班子。1978年,空軍進行全面整頓。包括領導班子、規章制度、軍事訓練、戰備工作、政治工作、紀律、航空工程機務工作、後勤工作、機關和作風等10個方面。在全面整頓基礎上,先後制定和實施具體建設規劃,加強政治思想建設,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方面取得進展,航空兵師長都能帶隊升空作戰,院校建設得到加強,軍事訓練和管理教育水準明顯提高,科研裝備、航空工程機務和後勤保障有新發展。1980年以後,空軍多次進行精簡整編。壓縮編制員額,實行軍士制度,減少幹部數量,提高士兵比例,改進部隊組織體制。

  提高教育訓練水準 1977年以後,空軍教育訓練全面恢復和加強,對訓練內容、方法和手段進行全面改革。為適應空中力量使用特點,做好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準備,加強多兵種和賦有戰術背景的合練、演習和參加三軍聯合作戰演習。逐步完善飛行學院—訓練基地—部隊三級飛行人員訓練體制,甲類團由技術訓練為主轉變到以戰術訓練為主,由單一兵(機)種訓練為主轉變到以合同戰役訓練為主。1996年9月~1999年9月,空軍先後舉行多機(兵)種未知條件攻防對抗、空中戰役對抗和強電磁干擾條件攻防演習,提高高技術條件下實戰能力。高射炮兵、地空導彈兵部隊不斷探索適應未來作戰需要的對策與戰法,形成多種口徑(型號)兵器結合使用、協同作戰的多種有效戰法。1978年,重新成立空軍學院等一批院校。為適應軍士制度,成立士官學校,在部分軍官院校開設士官培訓班。各院校不斷改善教學條件和教學手段。建立健全軍官繼續教育體制,開辦多種形式函授教育,多管道培養人才。飛行學院畢業學員實行本科以上教育。

  改善武器裝備 空軍有計劃地進行裝備科研,有重點地引進先進技術和裝備,武器裝備逐步得到改善,新型裝備陸續裝備部隊,逐步淘汰老舊裝備,縮小同世界發達國家差距。1987年,實行武器裝備研製合同制,進一步加快新武器裝備研製進度,提高研製經費使用效益。武器裝備和勤務保障技術研究機構進一步健全。軍事理論和科學技術研究取得顯著成果,大批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軍隊級獎勵並得到應用,對加強空軍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提高保障能力 空軍戰鬥勤務、航空工程、後勤系統保障工作不斷加強。雷達情報、通信導航、領航引導、航空管制、氣象預報等戰鬥保障裝備陸續改進更新,抗干擾能力增強,逐步實現半自動化、自動化,保障效率提高。航空工程系統在反復試驗基礎上,1985年以後,全面實行新維修體制,加強飛機維修管理,改進維修手段,完善維護條例、規程,開展飛機維修科研,促進飛機維修工作科學化、現代化。後勤保障立足于部隊現代化建設,以注重經濟效益、實行科學管理、全面提高保障能力為目標,加強後勤人員隊伍建設,努力改善保障設施,更新保障裝備,運用科學手段和方法,完成戰備、訓練和生活保障任務。

  到20世紀末,空軍發展成為以航空兵為主體,諸兵種組成的合成軍種。武器裝備由繳獲、外購、仿製,發展到以中國自行研製生產為主;官兵的軍政素質不斷提高,知識結構和專業化程度發生深刻變化;現代化建設和部隊戰鬥力水準進入新階段。跨入21世紀,進一步加強品質建設,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成為維護國家主權、保衛祖國領空、促進統一大業的重要軍事力量,在高技術條件下軍事鬥爭中發揮重要作用。

  空軍積極支持和參加國家建設事業。完成搶險救災、航空測量、人工增雨、飛播造林、開闢空中航線等任務。在空投試驗核武器、新型飛機試飛、運送衛星火箭等工作中,作出重要貢獻。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為支援國家航空運輸,開展民用航空業務,至1997年,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開通53條航線。至1999年,先後為民用航空輸送500多名飛行人員,開放50多個軍用機場供民航飛機起降,雷達、通信、導航、氣象等部(分)隊在保障戰備訓練的同時,為民航提供服務。

  空軍在抗美援朝、解放沿海島嶼、支援地面部隊剿匪、國土防空、出國支援等作戰中,英勇善戰,取得出色戰績,共擊落敵機1,017架、擊傷634架;在參加和支援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等任務中做出重要貢獻。湧現出許多先進集體和戰鬥英雄、模範、功臣。傑出代表有:“航空兵英雄中隊”、地空導彈“英雄營”、“飛行安全紅旗師”、“紅色前哨雷達站”、“模範氣象導航站”、“甘巴拉英雄雷達站”,志願軍空軍“一級戰鬥英雄”、特等功臣趙寶桐王海孫生祿張積慧劉玉堤,“空軍戰鬥英雄”岳振華,“科研試飛英雄”滑俊王昂,“試飛英雄”黃炳新,“學習雷鋒的光榮標兵”朱伯儒,“抗洪英雄”高建成,“勇於犧牲奉獻的好戰士”黃勇、“試飛英雄”李中華等。

下屬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指揮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裝備研究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徐州空軍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桂林空軍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雷達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大連士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