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繁体.png 简体.png

中國共產黨黨旗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中文拼音:Zhongguo Gongchandang Dishiliu Ci Quanguo Daibiao Dahui),於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應到正式代表2114名、特邀代表40名(共2154名)(出席開幕式的代表和特邀代表共2134人),代表了全黨6600多萬黨員。大會通過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根據中央規定,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團增加了中央企業系統代表團和中央金融系統代表團,這是中央企業系統和中央金融系統首次單獨組團參加黨的全國代表大會。與十五大的36個代表團相比,十六大的代表團增加到38個。

  此外,不是十六大代表的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不是十六大代表、特邀代表的原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不是十六大代表、特邀代表的黨內部分老同志,以及其他有關同志,共284人列席了這次大會。大會還邀請了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黨外人士,擔任過國家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黨外人士,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以及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常委中在京的黨外人士和部分少數民族、宗教界人士等,共152人作為來賓列席大會開幕式和閉幕式。

  這次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鬥。

  大會的議程為:(1)聽取和審查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的報告;(2)審查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工作報告;(3)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4)選舉十六屆中央委員會;(5)選舉新一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李鵬同志主持了大會開幕式。

  江澤民同志代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報告。報告共分十個部分:一、過去五年的工作和十三年的基本經驗;二、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四、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五、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六、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七、國防和軍隊建設;八、“一國兩制”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九、國際形勢和對外工作;十、加強和改進党的建設。

  江澤民同志主持大會閉幕式並發表講話。

  大會通過了《關於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這一修正案自通過之日起生效)、《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

2021070916115966065.png
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
一大  二大  三大  四大  五大  六大  七大  八大  九大  十大  十一大  十二大  十三大  十四大  十五大  十六大  十七大  十八大  十九大  二十大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公報

  (2002年11月15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於2002年11月15日在北京舉行。出席會議的有中央委員198人,候補中央委員158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列席會議。胡錦濤同志主持會議並作了重要講話。

  全會選舉了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根據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提名,通過了中央書記處成員;決定了中央軍事委員會組成人員;批准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產生的書記、副書記和常務委員會委員人選。名單如下:


  一、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


  中央政治局委員(按姓氏筆劃為序)

  王樂泉 王兆國 回良玉(回族) 劉淇 劉雲山 李長春 吳儀(女) 吳邦國 吳官正 張立昌 張德江 陳良宇 羅幹 周永康 胡錦濤 俞正聲 賀國強 賈慶林 郭伯雄 黃菊 曹剛川 曾慶紅 曾培炎 溫家寶


  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王剛


  二、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


  胡錦濤 吳邦國 溫家寶 賈慶林 曾慶紅 黃菊 吳官正 李長春 羅幹


  三、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胡錦濤


  四、中央書記處書記


  曾慶紅 劉雲山 周永康 賀國強 王剛 徐才厚 何勇


  五、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委員


  主席 江澤民

  副主席 胡錦濤 郭伯雄 曹剛川

  委員 徐才厚 梁光烈 廖錫龍 李繼耐


  六、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副書記、常務委員會委員


  書記 吳官正

  副書記 何勇 夏贊忠  李至倫 張樹田 劉錫榮 張惠新 劉峰岩


  常務委員會委員(按姓氏筆劃為序)

  幹以勝 馬(馬右加文)(女) 馬志鵬 王振川 劉峰岩 劉家義 劉錫榮 李至倫 吳官正 吳毓萍(女) 何勇 沈德詠 張樹田 張惠新 趙洪祝 夏贊忠 黃樹賢 解厚銓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公報

   (2003年2月26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於2003年2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191人,候補中央委員151人。有關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中央政治局主持會議。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同志作了重要講話。

  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在廣泛徵求黨內外意見、反復醞釀協商的基礎上提出的擬向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推薦的國家機構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和擬向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推薦的全國政協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決定將這兩個建議名單分別向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主席團和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主席團推薦。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的意見》,建議國務院根據這個意見形成《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交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

  全會認為,開好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對於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進一步動員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團結奮鬥,具有重大的意義。

  全會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始終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對於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對於鞏固我們黨的執政地位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對於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共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極為重要。十六大提出的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任務,適應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要求,是我們党領導人民堅持和發展人民民主長期實踐的必然結論。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党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堅持走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道路。按照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要求推進各方面的工作,黨和國家的事業一定能夠更好地向前發展。

  全會強調,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是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推動我國上層建築更好地適應經濟基礎的一項重要的制度建設和創新,也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需要。要充分認識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要求深化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改進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更好地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全會認為,全面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是全黨全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十六大閉幕以來,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認真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形成了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的熱潮,有力地促進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各級黨委要繼續圍繞主題、把握靈魂、狠抓落實,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在開拓創新上下功夫,在力求實效上下功夫,把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不斷引向深入。要千方百計抓好發展這個党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同時要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妥善處理各種社會矛盾和利益關係,堅持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要繼續做好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特別是幫扶困難群眾的各項工作,切實幫助困難群眾排憂解難,加大扶貧開發工作的力度,大力促進就業和再就業,認真做好社會保障工作。要圍繞實現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奮鬥目標和各項任務, 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党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全會號召,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努力奮鬥。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

  (2003年10月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188人,候補中央委員154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的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

  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作了重要講話。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並決定提交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吳邦國、溫家寶分別就《建議(討論稿)》和《決定(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全會充分肯定十六屆一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認為,中央政治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十六大精神,既保持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又從實際出發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積極開創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風險,奪取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階段性重大勝利,保持了經濟較快增長和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良好勢頭,鞏固了奮發向上、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全會高度評價十一屆三中全會特別是十四大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以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的重大進展。強調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加快的國際環境,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必須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的戰略部署,加快推進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注入強大動力。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全會強調,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任務是: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建立有利於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形成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機制,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完善宏觀調控體系、行政管理體制和經濟法律制度,健全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建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機制。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堅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堅持統籌兼顧,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全會認為,要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積極推行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加快調整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要適應經濟市場化不斷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需要由國有資本控股的企業,應區別不同情況實行絕對控股或相對控股。要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和監督體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加快推進和完善壟斷行業改革。要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非公有制企業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要改進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服務和監管。  

  全會認為,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內容。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有利於維護公有財產權,鞏固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有利於保護私有財產權,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有利於各類資本的流動和重組,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有利於增強企業和公眾創業創新的動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礎和市場秩序。這是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要求,是構建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基礎。要依法保護各類產權,健全產權交易規則和監管制度,推動產權有序流轉。

  全會認為,土地家庭承包經營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核心,要長期穩定並不斷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依法保障農民對土地承包經營的各項權利。農戶在承包期內可依法、自願、有償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完善流轉辦法,逐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按照保障農民權益、控制征地規模的原則,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式。要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把通過流通環節的間接補貼改為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切實保護種糧農民的利益。要加大國家對農業的支持保護,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加快城鎮化進程,逐步統一城鄉勞動力市場,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為農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全會認為,要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市場,大力推進市場對內對外開放,大力發展資本和其他要素市場,促進商品和各種要素在全國範圍自由流動和充分競爭。要增強全社會的信用意識,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要繼續完善國家宏觀調控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切實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要加強對區域發展的協調和指導,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有效發揮中部地區綜合優勢,支援中西部地區加快改革發展,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鼓勵東部有條件地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要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分步實施稅收制度改革,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化金融企業改革,健全金融調控機制,完善金融監管體制。要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對外開放的制度保障,更好地發揮外資的作用,增強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能力。

  全會認為,要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改善創業和就業環境,鼓勵企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要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重視解決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過分擴大問題。要加快建設與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健全失業保險制度,繼續改革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全會認為,要深化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制改革,創新工作機制,營造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體制環境,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構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準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經濟社會事務的管理責權,加快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全面推進經濟法制建設,加強執法和監督,確保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

  全會認為,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們黨在新世紀新階段作出的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決策,是對全黨新的重大考驗。全黨要充分認識肩負的歷史責任,自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改革和完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不斷學習新知識、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繼續探索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的途徑和方式。要切實加強和改進黨風廉政建設,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堅決抵制各種不良風氣的侵蝕,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要著眼於我國基本國情,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確保社會穩定和工作有序進行。要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鞏固和壯大愛國統一戰線,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全會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保持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長治久安的法制基礎。實踐證明,現行憲法是一部符合我國國情的好憲法,在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保障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應該保持穩定。同時,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依照法定程式,把十六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寫入憲法,有利於憲法更好地發揮國家根本法的作用。

  全會指出,修改憲法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立足我國國情,充分發揚民主,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嚴格依法辦事,做到有利於加強和改善党的領導,有利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有利於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全會強調,當前,我國的發展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切實抓好發展這個党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切實做好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切實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切實加強和改進党的建設,尤其要加強作風建設,做到為民、務實、清廉,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扎扎實實地做好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

  全會號召,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全面貫徹十六大精神,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開拓進取,扎實工作,不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為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

  (2004年9月1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於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會委員194人,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152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

  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作了重要講話。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曾慶紅就《決定(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全會充分肯定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認為,中央政治局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加強和改善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繼續推進各方面改革,著力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保持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民主法制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党的建設取得新進展,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全會全面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和任務,著重研究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若干重大問題。一致認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在機遇和挑戰並存的國內外條件下,我們黨要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必須大力加強執政能力建設。這是關係中國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關係中華民族前途命運、關係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課題。只有不斷解決好這一課題,才能保證我們党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全會回顧了党的執政歷程,一致認為,黨執政55年來,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各種風險和挑戰,把四分五裂、貧窮落後的舊中國建設成為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準、正在蓬勃發展的新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党經過艱辛探索和實踐,積累了執政的成功經驗,主要是:必須堅持黨在指導思想上的與時俱進,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必須堅持推進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增強社會主義的生機和活力;必須堅持抓好發展這個党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發展作為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必須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必須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不斷完善党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必須堅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党的建設,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這些主要經驗,也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指導原則,必須在實踐中長期堅持並繼續豐富和完善。

  全會強調,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為核心,以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為關鍵,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為重點,以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為基礎,努力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總體目標是:通過全黨共同努力,使党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黨,成為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執政黨,成為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潔的執政黨,歸根到底成為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永遠保持先進性、經得住各種風浪考驗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和諧、人民幸福。

  全會確定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和各項部署。要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準,完善党領導經濟工作的體制機制和方式。要堅持党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不斷提高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推進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式化,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改革和完善党的領導方式。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牢牢把握輿論導向,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優先發展教育和科學事業。要堅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維護社會穩定。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斷提高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提高科學判斷國際形勢和進行戰略思維的水準,掌握處理國際事務的主動權,增強同國際社會交往的本領,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全黨要緊緊圍繞上述任務,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建新機制、增長新本領,全面加強和改進党的建設,使黨的執政方略更加完善、執政體制更加健全、執政方式更加科學、執政基礎更加鞏固。

  全會強調,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建設一支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是黨執政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要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按照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緊緊圍繞打得贏、不變質兩個歷史性課題,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和軍事鬥爭準備,加強軍隊全面建設。

  全會指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面臨的嶄新課題。要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不斷開創“一國兩制”事業的新局面。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黨肩負的神聖使命。要貫徹“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勢力,堅定不移地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全會強調,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關鍵在於加強党的建設。要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党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建設一支善於治國理政的高素質幹部隊伍,把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堅強領導集體,使黨的基層組織真正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增強黨的團結和活力。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

  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關於同意江澤民同志辭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職務的決定》和《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關於調整充實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組成人員的決定》。

  全會高度評價江澤民同志為黨、為國家、為人民作出的傑出貢獻。江澤民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從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到黨的十六大的13年中,在國際國內十分複雜的形勢下,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新進展。江澤民同志擔任中央軍委主席15年來,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趨勢,對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論斷、新舉措,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軍事思想和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創立了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領導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江澤民同志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尊重實踐,尊重群眾,集中全黨智慧創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現了我們黨在指導思想上的又一次與時俱進。“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標,必須貫徹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體現在党的建設的各個方面。

  全會決定,胡錦濤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全會一致認為,這有利於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有利於加強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

  全會決定,徐才厚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增補陳炳德、喬清晨、張定發、靖志遠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

  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艾斯海提•克裡木拜、王正偉為中央委員會委員。

  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田鳳山問題的審查報告》,決定撤銷田鳳山中央委員會委員職務,給予其開除黨籍處分。

  全會號召,全黨同志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同心同德,艱苦奮鬥,扎實工作,開拓進取,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

  (2005年10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於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191人,候補中央委員150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的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

  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作了重要講話。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溫家寶就《建議(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全會充分肯定十六屆四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認為,中央政治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堅持發展這個党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党的建設取得新進展,我國經濟社會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全會高度評價“十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認為過去的五年,各地區各部門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推進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顯著提高。我們有效抑制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成功戰勝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災害的挑戰,從容應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新變化,國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步伐加快,“十五”計畫確定的主要發展目標提前實現,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對外貿易邁上新臺階,國家財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價格總水準保持基本穩定,城鄉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民族團結不斷鞏固,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繼續加強。這些都為“十一五”時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面向未來,我們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全會深入分析了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強調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十一五”時期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歷史地位。我們必須緊緊抓住機遇,應對各種挑戰,認真解決前進道路上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完善體制機制,促進社會和諧,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為後十年順利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全會指出,制定“十一五”規劃,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堅持抓好發展這個党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要堅定不移地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域,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品質,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十一五”時期,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

  全會按照十六大對本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部署,提出了“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實現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比較完善,開放型經濟達到新水準,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城鎮就業崗位持續增加,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貧困人口繼續減少;城鄉居民收入水準和生活品質普遍提高,價格總水準基本穩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衛生和環境等方面的條件有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狀況進一步好轉,構建和諧社會取得新進步。

  會議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穩步地加以推進。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努力提高產業技術水準,加快發展服務業,加強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按照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佈局的原則,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認真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環境問題,在全社會形成資源節約的增長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費模式。

  會議認為,改革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目前我國正處於改革的攻堅階段,必須以更大決心加快推進改革,使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域的重大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要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加強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形成有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聯繫日益緊密的情況下,我們要有寬廣的世界眼光,著力提高對外開放水準,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繼續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支援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會議認為,發展科技教育和壯大人才隊伍,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科學技術發展要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不斷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品質,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加快教育結構調整,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建設學習型社會。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加強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建設,抓緊培養專業化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

  會議認為,要按照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位置,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認真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問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堅持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加大調節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創造更多更好適應人民群眾需求的優秀文化產品。認真研究並逐步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繼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穩定人口低生育水準,提高出生人口素質。要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對食品、藥品、餐飲衛生等的監管,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會議強調,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關鍵在於加強和改善党的領導。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和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提高党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水準。全體黨員要堅定理想信念,堅持党的根本宗旨,兢兢業業地工作,堅定不移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鬥。各級領導幹部要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繼續搞好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會議強調,要貫徹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積極穩妥地繼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要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進兩岸關係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

  會議強調,推動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始終是中國的中心任務,我們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就是要通過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要通過自身的發展來促進世界和平。中國的發展主要靠自己的力量,同時也堅持實行對外開放,願意同世界各國開展互利合作,共同致力於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全會號召,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振奮精神,扎實工作,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

  (2006年10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於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195人,候補中央委員152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

  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作了重要講話。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吳邦國就《決定(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全會充分肯定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認為,中央政治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党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著力加快改革開放,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取得新的成就,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取得新的進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新的進展。

  全會全面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和任務,研究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若干重大問題。一致認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域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全會指出,社會和諧是我們黨不懈奮鬥的目標。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為促進社會和諧進行了艱辛探索,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驗,取得了重要進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積極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為促進社會和諧進行了不懈努力。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對社會和諧的認識不斷深化,明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中的地位,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的成效。經過長期努力,我們擁有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種有利條件。

  全會提出,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要帶領人民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全會認為,目前,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人類社會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進步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居安思危,深刻認識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科學分析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更加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不斷促進社會和諧。全黨同志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一切從實際出發,自覺按規律辦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有重點分步驟地持續推進,切實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現實課題抓緊抓好。

  全會強調,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全會提出,到二〇二〇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會就業比較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準有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良好道德風尚、和諧人際關係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創造活力顯著增強,創新型國家基本建成;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秩序良好;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實現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的目標,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全會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遵循以下原則: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必須堅持民主法治,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必須堅持在党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

  全會指出,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為社會和諧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同時更加注重發展社會事業,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制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必須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和利益,引導公民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宣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範,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思想道德基礎。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必須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整合社會管理資源,提高社會管理水準,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充滿活力的社會,也是團結和睦的社會,必須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活力,促進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的和諧,鞏固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鞏固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

  全會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了部署。要堅持協調發展、加強社會事業建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強醫療衛生服務,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強環境治理保護。要加強制度建設、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完善民主權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體制機制、公共財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要建設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育文明道德風尚,營造積極健康的思想輿論氛圍,廣泛開展和諧創建活動。要完善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服務型政府,推進社區建設,健全社會組織,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係,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安全生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國家安全工作和國防建設。要激發社會活力、增進社會團結和睦,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全會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必須充分發揮党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要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領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本領,各級黨委要把和諧社會建設放在全域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營造環境,切實擔負起領導責任。要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擴大黨內民主,推進黨務公開,嚴格黨內生活,嚴肅黨的紀律,增進黨的團結統一,以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要建立科學高效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明確工作分工,搞好協調指導,增強政治敏銳性,加強對社會建設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解決好本地區本部門影響社會和諧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要加強基層基礎工作,認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千方百計把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要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要堅持党要管黨、從嚴治党,加強黨章和法紀學習教育,加強黨員幹部黨性鍛煉和思想道德修養,健全防範腐敗的體制機制,加強對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的監督,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以優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營造和諧的黨群幹群關係。

  全會審議並通過了《關於召開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決定黨的十七大於200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是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對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全會號召,全黨同志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銳意進取,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公報

  (2007年10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於2007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會議的有中央委員190人,候補中央委員152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和有關負責同志列席會議。

  會議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作了重要講話。

  會議決定,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開。

  會議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全會討論並通過了黨的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向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討論並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決定將這兩份文件提請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審議。胡錦濤就黨的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向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吳邦國就《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全會充分肯定了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認為,中央政治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圍繞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著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著力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推進党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各項事業取得了新的顯著成績,朝著黨的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邁出了堅實步伐,為召開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創造了良好條件。

  全會總結了黨的十六大以來5年的工作。一致認為,這5年是不平凡的5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全黨,緊緊依靠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提出並貫徹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推動黨和國家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經濟實力大幅提升,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顯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步,文化建設開創新局面,社會建設全面展開,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香港、澳門保持繁榮穩定,對台工作進一步加強,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進展,党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扎實推進,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朱祖良、杜學芳、楊傳堂、邱衍漢為中央委員會委員。

  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陳良宇問題的審查報告》、《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杜世成問題的審查報告》,確認中央政治局2007年7月26日、4月23日分別作出的給予陳良宇、杜世成開除黨籍的處分。

  全會全面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和任務,深入討論了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党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若干重大問題,為召開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作了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