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剩余价值英语:surplus value),劳动者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取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价值。无止境地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的最终目的。资本家经营商品生产,先要预付一定量的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劳动力,组织生产,再将生产出来的商品卖出去,获得更多的货币。可用公式表示为:G—W—G′。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G′大于G,多了一个增殖额。这个增额,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因为价值规律决定了商品流通原则上是等价物的交换。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只代表一定的不变的价值量,不能带来剩余价值。贱买贵卖的欺诈行为,只能改变商品价值在买卖双方之间的分配,而不能增加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不能离开流通过程而产生。因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以购买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出卖产品为条件的。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在于资本家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它的使用具有创造价值的能力,并且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家把劳动力投入生产,才生产出剩余价值。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消费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的产生 资本家在开始他的剥削活动之前,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货币,用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然后进行生产,将生产出来的商品卖出去,获得更多的货币。这一从流通中收回的货币大于开始投入的货币,其中多了增殖额,这个增殖额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中,通行的是等价交换的原则,买卖双方交换的结果是价值不发生变化;即使是贱买贵卖,也不能带来剩余价值,因为资本家在作为买者的同时也是卖者,买卖得失相抵,价值仍然没有增值。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但也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因为剩余价值的产生,以一定数量的货币投入流通,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为前提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创造价值的能力,它能够在创造出等于它自身价值的价值的同时,也创造出剩余价值。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剩余价值源泉问题的关键。

  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来源于劳动力的使用创造的新价值超过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来源于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在资本主义生产中,雇佣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在必要劳动时间内,雇佣工人在生产自身劳动力的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内,雇佣工人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假定某纱厂工人生产棉纱10斤,需要消耗棉花10斤,其价值为10元;还需要消耗机器设备和其他劳动资料,其价值为2元。假定工人生产10斤棉纱需要6小时的劳动,资本家购买雇佣工人一天劳动力的价值为3元。经过工人6小时的劳动,10斤棉花变成10斤棉纱 。这样,棉纱的价值就等于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12元)加上劳动力新创造的价值(3元)共15元。但是,资本家决不肯让工人一天只劳动6小时,而是更多的时间。如果是12小时,那么,工人每天就能把20斤棉花纺成20斤棉纱,机器磨损的价值是4元,购买一天劳动力的价值是3元,20斤棉纱的价值就是30元,其中有3元就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即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时,依靠延长工作日,从而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例如,工人的工作日为12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6小时,剩余价值率为100% 。如果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工作日延长到15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就增至9小时,剩余价值率上升为150%。因此,在必要劳动时间一定时 ,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也就越长,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即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时,依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例如,工作日长度为12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为6小时,剩余价值率为100%。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时,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为8小时,剩余价值率就上升为200%。因此,只有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力价值,才能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