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铄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卫铄作品:《近奉帖》 小楷 载于淳化阁帖游相本
卫铄作品:《近奉帖》 小楷 载于淳化阁帖游相本

  卫铄汉语拼音:Wei Shuo;272-349),中国东晋女书法家。字茂漪。汝阴太守李矩妻,世称李夫人卫夫人。祖籍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曾祖卫觊、祖卫瓘、伯父卫恒都是书法家。其书法学习钟繇,并受到祖辈的影响,楷、行、篆、隶无不擅长,楷体造诣尤高。王羲之少时曾从她学习书法。唐张怀瓘书断》列她的隶书为妙品。钟繇评其书法云“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穆若清风”。其书法真迹早已失传,仅北宋淳化阁帖》中存有行楷8行96字。

  卫铄世称“卫夫人”,是汝阴太守李矩之妻,出生一个书香世家,我国书法家卫觊之曾孙女、卫瓘孙女、叔父卫恒,都是大书法家。卫铄少时,酷爱书法,在其祖父躬亲教授下,从练指法、学运笔到行展笔划、摆布间架。卫铄常以砖代纸,以水代墨,自晨至昏,挥毫不止。尤其重要的是她千方百计拓得钟繇的碑帖,严格按读帖、映帖、临帖、背帖的顺序,认真领会,反复练习,刻意求真,久而久之,妙传其法,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她曾以蝇头小楷书写了使洛阳纸贵的左思的《三都赋》,一写再写,一传再传,名声大震,誉满江南。

  卫铄的书法风格以工丽见长,张怀瓘列其隶书为妙品并评其书风为:“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墨薮》记述:“卫夫人如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沼浮霞”。这些评价中认为卫夫人书法为明丽秀美风格,其婉约清新、不激不厉的格调和对卫恒的书风描述相近,所谓“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耳。”可见卫铄作品中的笔墨特征包含有魏晋风时代的精神气韵,在庾肩吾《书品》中列其书为中之上品,李嗣真《书后品》列为上之下品,二者的定位较为接近。羊欣说卫夫人“善钟法”,张怀瓘也说其“隶书尤善,规矩钟公。”卫铄书法取法钟繇。钟繇以正书见长,且西晋的流行书体已突破官方隶体而是以楷行为主,卫铄应是取法钟繇带有隶势的正书风格。

  传卫夫人《笔阵图》是继卫恒《四体书势》之后卫氏家族又一经典书论文章。她所著的《笔阵图》,其中说到笔法:“‘横’如千里之阵云、‘点'象高山之坠石、‘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钧弩发、‘钩'如劲弩筋节。”她将书法的实践总结为:“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她认为:“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笔阵图》中表达的理念是魏晋以来的书法美学思想的概括集中,是书法审美自觉时代士族群体对技法及工具的实践总结。《笔阵图》全文在历代书论文章中常见转录,内容或有不同,主要涉及到师法古意,点画意象美、力度美,临摹用笔及工具革新等内容。在临摹及用笔的观点上,《笔阵图》提出执笔远近的差别,真书点画相对工整,出于对笔的稳定性要求而执笔近,行草书则远执笔却能灵活自如。《笔阵图》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第一次论述了“骨”与“肉”这一涉及中国书法艺术形态内质的问题。《笔阵图》开启了后世书家对执笔的研究。《笔阵图》中这一结论的积极意义在于使艺术批评和艺术创作走上相对独立的领域,局限性在于忽视了两者相辅相成的一面。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