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流域文明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古印度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位于巴基斯坦信德省出土的摩亨佐-达罗废墟。位于印度河右岸的摩亨佐-达罗是南亚第一个被选为世界遗产的遗址。

印度河流域文明IVC) ,也称哈拉帕文明(harappa)印度河谷文明(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是一个南亚青铜时代约公元前3300年至前1300年之时期的古代文明,鼎盛于公元前2600到公元前1900间。因起源于印度河萨拉斯瓦蒂河流域,有时也称之为文明摇篮之一的古印度印萨两河文明

印度河谷文明兴盛于印度河沿岸盆地,大致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的整个纵深长度;印度西北和巴基斯坦东部的一部分季风性季节性河流沿岸也包含在内。印度河谷文明最著名的特点是其独特的城市规划、烧制砖建房屋、供水系统、成群的大型非住宅建筑、进步的手工艺制造和冶金(铜、青铜、铅、锡)工艺。摩亨佐-达罗哈拉帕非常有可能一度发展到独自容纳30000至60000名居民的规模,而在其鼎盛时期整个文明可能包含了1至5百万人口。

公元前3世纪逐渐严重的全新世干旱化导致了印度河谷的土壤退化;这首先加快了该文明人口的城镇化,但最终减少的季风性降水使得印度河流域文明陷入困境,其人口不得不向东、南方向的地区迁徙。

概述

在哈拉帕文化之前,印度河流域已发现有大量属于前哈拉帕文化的遗迹,这是由农村向城市生活过渡时代的文化,已出现铜器。

在印度文明的城市遗址中,摩亨佐·达罗与哈拉帕的发掘规模最大。居第二位的有昌胡·达罗、卡利班甘、科特·迪吉、洛塔尔、兰格普尔、苏特卡根·多尔和索特卡·科赫等。

摩亨佐·达罗于1922年开始发掘,城址位于巴基斯坦信德省的拉尔卡纳县,靠近印度河的西岸。哈拉帕于1921年开始发掘,城址位于巴基斯坦旁遮普地区拉维河的东岸。两座城市的总面积各自约有85万平方米。其居民总数各自约有3.5万人。两城相距644公里左右。可能是两个独立国家的都城,或为两个城邦联盟的中心。这两座城市都是由卫城和下城(居民区)两部分组成。哈拉帕卫城围以雄伟的砖墙,卫城北有一座大谷仓(见彩图)。摩亨佐·达罗的城市建筑遗址保存较好,是印度河文明的典型城市。该城的卫城四周有防御的塔楼,卫城的中心建筑物是一个大浴池。发掘者认为,这是为了履行某种宗教仪式用的。在浴池的东北有一组建筑群,其中有一座大厅,可能是这一地区最高首脑的官邸。在浴池的西面有一个作为大谷仓的平台,卫城南部另有一组建筑物,其中心是一座约25米见方的会议厅;下城居民区,街道整齐,又宽又直。城市的房屋是用烧砖建筑的。房屋的大小、高低和设备差别很大。有十几间的楼房,有简陋的茅舍,阶级分化已很明显。在富人区有用烧砖砌成的完善的下水道系统,显示出印度河文明城市设计的高度水平。

印度河文明是青铜时代的文明。当时人们已经能够制造铜和青铜的工具与武器。铜器的使用较青铜更为普遍,石器也还没有完全被排除。这一时期居民的主要生产活动是农业。已发现的农具有类似长斧或宽凿的燧石犁头、青铜的鹤嘴锄与镰刀等。耕畜有水牛和犎牛。种植的作物有大麦、小麦、稻、胡麻、豆类以及棉花等。金属的冶炼、锻造和焊接都已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制陶业和纺织业都很发达。商业贸易不仅在本地区进行,而且与西亚也有密切的来往。

印度河文明的文字主要保存在印章上。印章上的文字和雕刻图案结合,多为单行,由右而左,至多不超过20个符号。

按过去的说法,印度河文明的创造者主要是原始达罗毗荼人,此外可能还有原始澳语人等。近来由于印章文字按印欧语系解读的进展,有些学者认为印度河文明的创造者是印度-雅利安人。

印度河文明大约从公元前1750年以后逐渐衰落。有些地区如摩亨佐·达罗遭到巨大的破坏;有些地区出现不同类型的陶器和其他物质文化,即所谓朱卡尔文化(后哈拉帕文化)。关于印度河文明衰毁的原因,较有影响的说法有二:一种是外族入侵说;另一种是用地质学和生态学的因素来解释。

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发源晚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流域文明,但早于商朝考古专家在印度河萨拉斯瓦蒂河流域发现摩亨佐-达罗哈拉帕两个古代城市遗址,发现了大量石器青铜器印章农作物遗迹,估计城市人口都在4万以上。

两个城市的中心都有一个人工堆成的土墩,作用未知,考古学家猜测这可能是城市的中心。城市建筑以卫城为中心呈网格状分布,有市政建筑、市场、作坊、储存区、民居和神庙。每座民居都围着一个院子建成,有几个房间、一间厕所和一口水井。建筑用基本材料是从烧木头的窑里制出的土砖。在摩亨佐-达罗的卫城上建造了一个大浴池,有私人浴池、会所等。

印度河流域的农民种植大麦小麦棉花、瓜和椰枣。他们还驯养大象水牛在田里干活。这一地区有许多手艺精湛的制陶人,他们也用陶轮制作陶器,这是产生于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技术。哈拉帕人使用石器,并用青铜制作刀、武器、碗和雕像。他们建立了发达的废物处理系统,包括有盖板的排水系统和倒垃圾的斜槽。

遗址中有许多天秤和砝码,说明他们有一套度量衡制度好配合其繁荣的商业贸易。而印度河流域文明更证明与两河流域文明,阿富汗,缅甸甚至和古中国都有商业往来。

印度河文明持续了800年,目前尚不得知其结束的原因,但是有几种假说:外族入侵、地震、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或是人为的生态灾难,这些假说都可能解释一部分导致其经济和文明秩序崩溃的原因。

文化

在两个古代城市遗址出土大量印章,由于其文字在历史上找不到任何与其有关联的文字系统,并与现代印度梵语毫无关联,故章上文字至今无人能够解读,甚至不能确定其究竟是文字还是图象符号。印章为方形,并刻有各种动物图案,图案上方有一种神秘文字。除此外,遗址中的石器,青铜器乃至象牙饰品上皆有其文字出现,并多为简短的字句。

族群

西方学者认为留下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居民主要是当地的达萨人,他们是达罗毗荼人。现在这一地区还有母语属于达罗毗荼语系布拉灰人。此古文明的居民与苏美尔城市的居民做生意,也和印度和中亚部落的人做生意,这一地区与苏美尔的文明有明显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