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经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四十二章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经集部〉。据说是由中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共同译于东汉雒阳城外的白马寺,相传是古代中国第一部译出的佛典。内容是把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一共选录四十二段话,编集而成。

题解

据传永平年间,东汉明帝夜梦金人,召群臣解梦。通人傅毅指金人为,于是天子派遣使者蔡愔等人前往天竺寻访佛法。使者在月支国遇僧人摄摩腾,于是同还雒阳,得汉明帝接见。摄摩腾在雒阳城外白马寺译出《四十二章经》一卷,书成后收藏于兰台石室第十四间。

《出三藏记集》:“四十二章经一卷(旧录云孝明皇帝四十二章,安法师所撰录阙此经) 右一部凡一卷。汉孝明帝梦见金人。诏遣使者张骞、羽林中郎将秦景到西域。始于月支国遇沙门竺摩腾。译写此经还洛阳。藏在兰台石室第十四间中。其经今传于世。”

高僧传》:“汉永平中。明皇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乃大集群臣。以占所梦。通人傅毅奉答。臣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帝以为然。即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往天竺寻访佛法。愔等于彼遇见摩腾。乃要还汉地。腾誓志弘通不惮疲苦冒涉流沙至乎雒邑。明帝甚加赏接。于城西门外立精舍以处之。汉地有沙门之始也。但大法初传未有归信。故蕴其深解无所宣述。后少时卒于雒阳。有记云。腾译四十二章经一卷。初缄在兰台石室第十四间中。腾所住处。今雒阳城西雍门外白马寺是也。”

《四十二章经经序》称:“遣使者张骞、羽林中郞将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至大月支国写取佛经四十二章”,不过张骞当时早逝世许久,此说有误。

传译

《佛说四十二章经》

后汉书》记载襄楷在延熹九年(166年)上书桓帝太平清领书》,其中引用《四十二章经》的内容,证明在东汉时此经已经传至中国。但是襄楷引用的文句跟现代的文本不同,应该是东汉的古本。

现存《四十二章经》,有三个版本:

  • 高丽版大藏经
  • 宋真宗注本
  • 守遂注本

高丽版大藏经出于北宋初,内容最接近古本。宋真宗注本及守遂注本,经过许多更动,已混入许多儒家、道家及禅宗的思想。后世最风行的版本是守遂注本,但是这也是删改最多的版本。

内容

本经由阿含法句等佛经摘抄而成,简要说明佛教的基本教义。内容包括了佛教的修道纲领,说明出家在家精进离欲,由布施持戒禅修,增长善业、如实了知无我智慧,即可证得四沙门果

宋朝时代,禅宗祖师加入许多禅宗的观念及用语,后来与《八大人觉经》、《佛遗教经》合称为“佛遗教三经”。

注解

  • 宋.真宗,《四十二章经御注》,一卷,大藏第三十九册
  • 宋.守遂;明.了童(补注),《四十二章经注》,一卷,《卍续藏》第五十九册
  • 明.蕅益大师,《四十二章经解》,一卷,《卍续藏》第三十七册
  • 清.续法大师,《四十二章经解疏钞》,一卷,《卍续藏》第三十七册
  • 民国.太虚大师,《四十二章经讲录》,一卷,大虚大师全集第六册
  • 尚荣,《四十二章经》,2012年,联经出版

考证

梁启超曾疑此书为伪,他在《四十二章经辩伪》中说:“质而言之,则乃撰本,而非译本也。……其人不能于汉代译家中求之,只能向三国两晋著作家中求之。要之,此书必为中国人作,而非译自印度。作者必为南人,而非北人。其年代最早不过,最晚不过东晋。而其与汉明无关系,则可断言也。”

不过,汤用彤指出本经“互见于巴利文及汉译佛典者极多,可知其非出汉人伪造”<ref>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册:“《四十二章经》虽不含大乘教义,老庄玄理,虽其所陈,朴质平实,原出小乘经典。但取其所言,与汉代流行之道术比较,则均可相通。一方面本经诸章,互见于巴利文及汉译佛典者极多,可知其非出汉人伪造。一方面诸章如细研之,实在于汉代道术相合。”,31页,中华书局出版,1988年。</ref>。现代学者大多支持汤用彤的说法。

北京大学教授林梅村认为此经译自犍陀罗语之《法句经》;而季羡林认为,此书是译自大夏语的《法句经》,原先只称《佛经四十二章》,并不是一部完整的“经”,而是与《法句经》相同,是从佛教经文中抄写出片段,作佛教入门之用<ref>模板:Cite web</ref>。吕澂在《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认为四十二章经为旧译《法句经》的摘抄,并晚至两晋之际方告问世<ref>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汤用彤先生就主张此经是初传经典。但也有人不相信,因为从经录的记载、译文的体裁、学说的内容等,都引起人们的疑惑。到了近世,东西方学者对此经是否由原文译出,也未得到最后的定论。我们认为《四十二章经》不是最初传来的经,更不是直接的译本,而是一种经抄。就内容看,是抄自《法句经》,我们对出来的有二十八章,占全经的三分之二。……我们认定此经是东晋初抄出的。”</ref>。

其他

金庸的武侠小说《鹿鼎记》以寻找《四十二章经》中的藏宝图作为故事主要轴线之一。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