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Oceania)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繁体.png 简体.png

大洋洲在地球上的位置(綠色部分)

  大洋洲中文拼音:dà yáng zhōu;英語:Oceania),是位於地球南半球的一個大洲,Oceania意即大洋中的陸地,由丹麥地理學家瑪律特•布命名。位於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的赤道南北廣大海域中。大洋洲的範圍有狹義和廣義兩種說法,狹義僅指太平洋三大島群,即波利尼西亞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美拉尼西亞群島三大島群。廣義的除三大島群外,還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幾內亞島,共約1萬多個島嶼。陸地總面積約897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一個洲。現在一般指廣義而言。

  有些國家,例如美國並不認為大洋洲是一個洲。他們認為在地質學澳大利亞大陸是一個獨立的洲,澳大利亞洲 (Australia)。“澳大利亞”一詞來源於西班牙文,意思是“南方的陸地”。人們在南半球發現這塊大陸時,以為這是一塊一直通到南極洲的陸地,便取名“澳大利亞”。後來才知道,澳大利亞和南極洲之間還隔著遼闊的海洋。

  大洋洲的居民主要是歐洲移民的後裔和土著人。絕大多數居民能講英語。三大島群上的當地居民分別使用美拉尼西亞語、密克羅尼西亞語和波利尼西亞語。絕大部分居民信奉基督教,少數信奉天主教,印度人多信印度教

  世界七大洲:按面積從大到小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北美洲與南美洲合稱美洲
         從社會政治角度,將美洲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盛行的地區:墨西哥、大部分的中美洲、南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區稱為拉丁美洲
  世界四大洋:按面積由大到小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因為海洋學上發現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於是國際水文地理組織於2000年確定其為一個獨立的大洋。

歷史

  16世紀歐洲人發現大洋洲時,這裡的土著居民尚處於新石器時代,但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從1 6世紀初葉至1 8世紀末,西班牙人、英國人和荷蘭人先後抵此。1788年英國在澳大利亞建立殖民地。此後,歐洲移民陸續在大洋洲各島嶼定居。自1842年至19世紀末,法、英、德等國對大洋洲諸島進行吞併或瓜分,除湯加外,各島嶼均處於歐洲列強和美國的控制下。“二戰”後,由於大洋洲人民的覺醒和國際輿論的壓力,西薩摩亞、瑙魯、斐濟群島等島國先後取得獨立。

早期史

  大洋洲土著居民的祖先最早來自東南亞。16世紀,歐洲人發現大洋洲時,土著居民尚處於新石器時代,其歷史已有數千年。無文字可考的美拉尼西亞史前史,則可上溯至 2萬年前。澳大利亞曼戈湖地區的考古發掘表明,人類在大洋洲的生活史上溯至 4萬年以前。1512年,葡萄牙人航經新幾內亞島北部海岸。1519年,葡萄牙人F de麥哲倫作為西班牙海員率遠征船隊繞南美洲西行,探尋通往印度的航路,途經土阿莫土群島、馬克薩斯群島和關島等地,開闢了西班牙至菲律賓的通商航線。 1526年,葡萄牙人H de梅內塞斯在由馬來半島至香料群島(即馬魯古群島)的航程中遇風,抵新幾內亞島西部海岸,見土著居民發多捲曲,遂以巴布亞(馬來語意為卷髮的人)稱之。1542年,西班牙人自墨西哥遠航菲律賓途中駛抵帛琉群島。1545年,西班牙人沿新幾內亞島北岸航行,以當地居民與非洲幾內亞人相似,乃命名為新幾內亞。1567年,西班牙人A de門達尼亞•德•內拉由秘魯率船隊出發,尋找傳說中的南方大陸,到達所羅門群島。約30年後,門達尼亞•德•內拉再度遠航太平洋,發現托克勞群島、聖克魯斯群島等地。17世紀初,葡萄牙人P.費爾南德斯•德•基羅斯和西班牙人L V de托雷斯,先後發現科克群島、新赫布裡底群島和新幾內亞島與澳大利亞大陸間的托雷斯海峽。1642年荷蘭人A.J.塔斯曼自巴達維亞(今雅加達)啟航,途中發現塔斯馬尼亞島、新西蘭南島以及湯加群島、斐濟群島中的一些島嶼。1699年,英國人W.丹皮爾遠航太平洋,發現新幾內亞島附近一大島,名之為新不列顛島。1722年,荷蘭人發現復活節島、薩摩亞群島。1768年,法國人L A de布幹維爾發現所羅門群島中的布幹維爾島(今屬巴布亞新磯內亞)。1768~1779年,英國人J.庫克先後3次遠航太平洋,除到達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外,發現新赫里多尼亞島、夏威夷群島。

殖民史

  17世紀西班牙佔領馬利安納群島。18世紀末~19世紀末,大洋洲的島嶼先後淪為殖民地。1788年,英國在澳大利亞建立殖民統治。此後,歐洲人即在大洋洲搜求檀香木、珍珠及其他貴重物品。 1828年,荷蘭佔領新幾內亞島西半部。1831年,英國佔有皮特凱恩島。1840年,新西蘭淪為英國殖民地。與此同時,法國對後來稱為法屬波利尼西亞的一些島嶼宣佈進行保護。1853年,法國佔有新赫里多尼亞島。1872年,美國在薩摩亞群島的帕果帕果設海軍加煤站。1874年,英國控制了斐濟,1877年,英國在斐濟設立西太平洋高級專員公署,維護英在太平洋的利益。同時,英國宣佈托克勞群島、紐埃島、科克群島歸英國保護。1884年,英國宣佈新幾內亞島東南部(後稱巴布亞)為英保護地,稱英屬新幾內亞。同年,德國宣佈佔有新幾內亞島的東北部。1885年,荷蘭劃定新幾內亞島西半部與東半部的邊界線。同年,德國佔領馬紹爾群島。1886年,英佔領吉伯特群島,德國攫取所羅門群島北部島嶼。1887年,皮特凱恩島正式成為英國保護地。法國宣佈瓦利斯群島為其保護地。1888年,法將該保護地的範圍擴及富圖納群島。同年,德國吞併瑙魯。1892年,英國將吉伯特和艾理斯群島的大部分劃為保護地。1893年,所羅門群島的南部島嶼成為英國保護地。1898年,美國佔領西班牙在密克羅尼西亞的領地,取得關島,吞併夏威夷。1899年,美國佔據東薩摩亞,德國擁有西薩摩亞。同時,西班牙將加羅林群島、馬利安納群島賣與德國。1900年,英國將大洋島劃為保護地並宣佈“保護”湯加。1906年,英、法兩國撤銷了1887年在新赫布裡底群島設立的聯合海軍委員會,宣佈對該群島實行共管。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大洋洲殖民統治的格局隨之改觀。國際聯盟決定,德國在美拉尼西亞的領地讓與澳大利亞,西薩摩亞由新西蘭接管。德國在密克羅尼西亞的殖民地則為日本佔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先後佔領了新幾內亞的統一部分和所羅門群島的大部。戰後,西方列強在大洋洲劃定的勢力範圍再次發生變化。密克羅尼西亞由美國佔領。

  歐美殖民統治建立後,改變了大洋洲居民的民族構成,現在人口的絕大部分是歐洲移民及其後裔,主要是英國移民;大洋洲的土著人,有的已經滅絕,如馬利安納群島的查莫羅人、塔斯馬尼亞人。由於土地被大量剝奪,許多土著居民被迫背井離鄉出賣勞動。殖民者強制推行種植椰子、甘蔗等單一經濟作物,打破了當地傳統的農業制度。大洋洲原有的一些具有經濟價值的資源如檀香木也被掠奪殆盡。

反抗史

  早在西班牙統治馬利安納群島時,查莫羅人就進行了長期的鬥爭。隨著殖民者在大洋洲殖民活動範圍的擴大,19世紀60年代,新西蘭爆發了毛利人反抗殖民者長達30年的戰爭。在新赫里多尼亞發生了反抗法國殖民統治的鬥爭。20世紀初期,密克羅尼西亞發生反對德國殖民統治的鬥爭。西薩摩亞出現以“薩摩亞人的薩摩亞”為鬥爭口號的馬烏運動(意即政治反對派)。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布亞新磯內亞、所羅門群島、新赫布裡底群島都發生了反殖民統治的鬥爭。戰後,大洋洲的政治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非殖民化運動的興起和發展,一些前殖民地經過長期的鬥爭相繼取得政治上的獨立,1962~1980年大洋洲有9個新的島國誕生,即西薩摩亞(1962年1月),瑙魯(1968年1月)、湯加(1970年6月)、斐濟(1970年10月)、巴布亞新磯內亞(1975年9月)、所羅門群島(1978年 7月)、圖瓦盧(1978年10月)、基裡巴斯(1979年7月)、瓦努阿圖(1980年7月)。加上20世紀初獲得獨立的澳大利亞、新西蘭,共有11個獨立國家。這些國家大多是英聯邦的成員國或聯繫國。此外,紐埃島、馬紹爾群島、科克群島、帕勞、密克羅尼西亞這 5個領地已取得內部自治權。新赫里多尼亞、法屬波利尼西亞等尚未獨立。夏威夷則成為美國的一個州(1959)。

獨立史

  大洋洲已經獨立的國家,除澳大利亞、新西蘭外,均為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發展民族經濟的歷史任務。在共同的目標下,他們組織了南太平洋論壇,成立了南太平洋經濟合作局、南太平洋漁業局,實行區域性的合作,為了維護本國的自然資源,先後宣佈 200海裡專屬經濟區,同時,倡議設立南太平洋島嶼基金,成立南太平洋共同市場,開展南太平洋無核區運動。

地理

地勢

  澳大利亞大陸西部為高原,大部分為沙漠和半沙漠,中部為平原,東部為山地。波利尼西亞群島由火山島和珊瑚礁組成。密克羅尼西亞群島以珊瑚島為主。美拉尼西亞群島的島嶼多屬大陸型,系大陸邊緣弧狀山脈的延續部分,各列島弧之間有深海盆和深海溝。

河流

  較其他洲少且短小,水量少,幾乎所有河流終年不凍。外流河占流域總面積的48%。澳大利亞大陸上的湖泊多為構造湖。新西蘭的湖泊有構造湖和因熔岩阻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夏威夷島上有火山口湖。太平洋島嶼上有不少由珊瑚礁環繞而形成的礁湖。

氣候

  絕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除澳大利亞南邵和內陸地區分別為溫帶和大陸性氣候外,其餘地區均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大部分地區雖處在太陽垂直照射之下,但因瀕臨大洋並不太熱。年平均氣溫絕大部分為25℃~28℃C,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克隆卡裡的絕對最高氣溫達55℃,為大洋洲最熱點。降水量各地差別較大。澳大利亞中、西部氣候乾旱,年平均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夏威夷的考愛島東北部年平均降水量則高達1.2萬毫米以上。大洋洲經常發生颱風,波利尼西亞的加羅林群島附近是颱風的發源地。

大堡礁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堡礁,位於澳大利亞昆士蘭的海岸外,它從布里斯班以北一一直延伸到巴布亞灣,長約2000多千米,是地球上最大活珊瑚體。大堡礁由3000多個發育於不同階段的珊瑚礁、珊瑚島、沙洲和瀉湖組組成,其形成大約經歷了一萬年左右的時間才形成。有成千上萬的海洋生物棲息在這裡,包括1 500多種魚類、4000多種軟骨生物、350多種珊瑚,以及各種鳥類和海龜等。

經濟

  大洋洲各國經濟發展水準差異顯著,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兩國經濟發達,其它島國多為農業國,經濟比較落後。 農業 農作物有小麥、椰子、甘蔗、鳳梨、天然橡膠等。小麥產量約占世界小麥總產量的3%,當地居民主要糧食是薯類、玉米、大米等。畜牧業以養羊為主,綿羊頭數占世界綿羊總頭數的20%左右。羊毛產量占世界羊毛總產量的40%左右。

  工業:大洋洲的工業,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其次是新西蘭。主要有採礦、鋼鐵、有色金屬冶煉、機械製造、化學、建築材料、紡織等部門。大洋州島國工業多分佈在各自的首都或首府,一般比較落後,僅以採礦及農、林、畜產品加工為主,多為外資控制,產品多供出口。

  旅遊業:近年來大洋州國家重視發展旅遊業。湯加、瓦努阿圖等國家旅遊業收入可觀,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交通:大洋洲介於亞洲和南、北美洲之間,南遙對南極洲,是連系各大洲航線的必經之路。許多國際海底電纜均通過這裡,海洋航運成為國與國、島與島相互交往的重要手段。陸上交通主要有鐵路和公路。公路總長100萬千米以上。鐵路總長46 000多千米。內河航運里程約1000千米。有航線通達洲內各國和重要地區的首都和首府,同洲外各重要港口城市也均有聯繫。

國家

澳大拉西亞

  澳大利亞(AU)

  新西蘭(NZ)

密克羅尼西亞

  帕勞(PW)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FM)

  馬紹爾群島(MH)

  基裡巴斯(KI)

  瑙魯(NR)

美拉尼西亞

  巴布亞新磯內亞(PG)

  所羅門群島(SB)

  瓦努阿圖(VU)

  斐濟(FJ)

波利尼西亞

  圖瓦盧(TV)

  薩摩亞(WS)

  湯加(TO)

  紐埃(NU)(新西蘭自由結合區)

  科克群島(CK)(新西蘭自由結合區)

領地

密克羅尼西亞

  威克島 (美國的海外屬地)

  北馬利安納群島(MP) (美國的海外屬地)

  關島(GU) (美國的海外屬地,非自治領土)

美拉尼西亞

  新赫里多尼亞(NC) (法國的海外地區,非自治領土)

  諾福克島 (NF)(澳洲的境外自治領地)

波利尼西亞

  托克勞(TK) (新西蘭的非自治領土)

  瓦利斯及富圖納群島 (WF) (法國的海外地區)

  美屬薩摩亞(AS) (美國的海外屬地,非自治領土)

  法屬波利尼西亞(PF) (法國的海外地區,包括馬克薩斯群島、社會群島、土阿莫土─甘比爾群島以及南方群島)

  皮特凱恩群島(PN) (英國的海外領土,非自治領土)

  復活節島 (智利瓦爾帕萊索區的特別行政區)


大洋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