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中生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繁体.png 简体.png

曾中生

  曾中生汉语拼音:Zeng Zhongsheng;1900年6月10日-1935年8月),中国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游击战、运动战理论创始人之一。原名曾钟圣。湖南兴宁县(今资兴市)人。1922年投桂系军阀沈鸿英部,任参谋。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夏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唐生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9月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冬回国。

  1930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武装工农部部长。同年9月以中央特派员身分被派到鄂豫皖苏区。1931年2月任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指挥反“围剿”斗争。张国焘到达根据地并撤销鄂豫皖特委后,任新成立的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和军委副主席,兼红四军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进入川陕地区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因反对张国焘而屡遭打击。1933年8月张国焘借口肃反,以“右派首领”等罪名非法将其逮捕监禁。1935年8月在四川川西道理番县卓克基被秘密杀害。1945年,中共中央为曾中生彻底平反昭雪。

年谱

  1900年6月10日,生于湖南兴宁东乡(今资兴州门司乡)牵牛坳。

  1917年秋,考入湖南郴州第七联合中学。

  1922年,到桂军任参谋1年。

  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8军前敌指挥部政治部任组织科科长,参与在所部建立政治机关,秘密发展中共组织,开展部队政治工作。北伐军占领武汉后,担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笔,宣传北伐战争的胜利,传播革命思想。

  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任武汉革命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反蒋斗争。

   9月,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6月,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冬回国,到上海中共中央军事部任参谋科科长。不久调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曾领导开展兵运工作。

  1930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武装工农部部长。

   9月,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分被派到鄂豫皖苏区,于11月抵达湖北黄安(今红安)。当时正值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主力已东出皖西,在此危急时刻,他果断地组成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和临时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反"围剿"斗争,并领导地方武装和广大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以机动灵活的战术,滞止敌人对鄂豫边苏区中心区的进攻,继与第15军、第1军相配合,挫败了国民党军的"围剿"。

  1931年2月,正式成立中共鄂豫皖特委和革命军事委员会,任特委书记和军委主席。主持制订建设根据地的各项政策,创办中国工农红军军事政治学校第4分校并兼任校长,培养训练干部,整编红军主力部队,组织进攻作战,先后与旷继勋、徐向前等采取声东击西、"飘忽"制敌的战术,指挥磨角楼、新集、双桥镇等战斗取得胜利,使红军和苏区得到迅速发展。继又领导军民挫败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

  1931年4月,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和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同时被调任第4军政治委员。

   夏,与军长徐向前率部南下作战,连克英山、蕲水(今浠水)、罗田、广济等县城,相继取得漕河镇、洗马畈等战斗的胜利,歼敌7个多团。他坚决反对张国焘推行的"左"倾冒险主义,屡遭打击,被降为独立1师师长。后率部参加第四次反"围剿",在七里坪战斗中,指挥在前,脚负重伤。

  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

   12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参加创建川陕苏区的斗争。

  1933年2月,被选为中共川陕省委委员。在此期间,他虽处境困难,仍致力于加强部队军事训练,注重军事理论研究,系统地总结红四方面军反"围剿"作战经验,撰写了《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要诀》、《与"剿赤军"作战要诀》等著作,被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学习军事理论的教材发至部队。在川陕期间和长征途中,继续对张国焘的错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933年8月,被监禁。

  1935年8月,被秘密杀害于四川理番县卓克基(今属马尔康)。

  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33人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1994年8月又确定增补3人,共计36人。其中有五位国家主要领导人,10位元帅,10位大将。有11人在新中国建立前献身。他们是:
  毛泽东 周恩来 朱 德 邓小平 彭德怀 刘伯承 贺 龙 陈 毅 罗荣桓 徐向前 聂荣臻 叶剑英 林 彪 杨尚昆 李先念 粟 裕 徐海东 黄克诚
  陈 赓 谭 政 萧劲光 张云逸 罗瑞卿 王树声 许光达 叶 挺 许继慎 蔡申熙 段德昌 曾中生 左 权 彭雪枫 罗炳辉 黄公略 方志敏 刘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