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子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箕子,名胥余商朝宗室文丁之子,帝乙之弟,帝辛(纣王)叔父,官[[太师]。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榆社一带)。曾劝谏纣王,惟纣不听,反囚禁之。于是他披头散发,装疯,以躲过灾祸。周武王后,命召公释放箕子。武王向箕子询治国之道,记载于《尚书·洪范》。

《太平御览》八十三引《帝王世纪》:“帝乙有二妃,正妃生三子:长曰微子启,中曰微仲行,小曰受。庶妃生箕子,年次启,皆贤。初,启母之生启及行也,尚为妾。及立为后,乃生辛。帝乙以启贤且长,欲以启为太子。太史据法争之,帝乙乃立辛为太子。”

《史记·宋微子世家》:“箕子者,纣亲戚也。”集解马融曰:“箕,国名也。子,爵也。”索隐:“箕,国;子,爵也。”司马彪曰:“箕子名胥余。”马融、王肃以箕子为纣之诸父。服虔﹑杜预以为纣之庶兄。

《尚书·商书·微子》:“父师、少师,殷其弗或乱正四方。”孔安国注:“父师、太师、三公,箕子也。少师、孤卿,比干也。”

论语·微子第十八》中记载箕子与微子比干合称“殷有三仁”。元朝时追封为仁献公。据《淇县县志》记载,河南淇县有“三仁庙”,奉祀微子、箕子、比干,配祀先师孔子孟子曾子阳明子、文昌君。亦县塾所在,邑民颇奉香火太平天国时被毁。

根据司马迁史记》说法,箕子晚年统治朝鲜。另传说,箕子死后被朝鲜族追谥为大圣王,《旧唐书》中说箕子也被朝鲜族奉为神祭祀。《旧唐书·卷199上》记载,后世的高句丽“颇有箕子之遗风”,“其俗多淫祀,事灵星神、日神、可汗神、箕子神”。平壤牡丹峰脚下原有箕子陵,1959年被金日成下令拆毁。

史料中的箕子朝鲜

据《史记》记载箕子朝鲜据说是商朝宗室箕子建立,典籍中最早出现“朝鲜”一词的是《尚书大传》中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之地。有谓“朝鲜”即“朝日鲜明”之意,“朝”读如“朝日”的“朝”;但在《史记·卷一百一十五·朝鲜列传》第五十五“集解”引张晏云:“朝鲜有湿水、洌水、汕水,三水合为洌水,疑乐浪朝鲜取名于此也。”索隐云:“朝音潮,直骄反,鲜音仙。以有汕水,故名也。汕一音讪。”史记中也有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之地。《山海经·海内经》曰:“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

今本竹书纪年》殷纪中记载纣王五十一年“冬十一月戊子,周师渡孟津而还。王囚箕子,杀王子比干微子出奔。”但记载箕子的这两本古书并没有提及箕子从中国迁徙到朝鲜或者箕子建立朝鲜的描述。

一部分考古发现表明被认为是箕子封地的朝鲜(今辽东朝鲜)琵琶型的铜剑在外形和金属成分上与同期中国其他地区的类似武器有所不同,但礼器,生活器具则大体相当。

有一种观点认为箕子朝鲜的疆界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动的,起初与孤竹国一同处于辽西地区,有辽西出土的殷晚期青铜器中,方鼎内底中心有铭文“其侯”为佐证。后来由于燕国的强大而退居辽东和朝鲜。《魏略》中记载“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潘汗为界。朝鲜遂弱”。

箕子朝鲜然后被卫满朝鲜所灭。汉武帝时灭了卫满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