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苎麻汉语拼音:Zhuma;英语:Boehmeria nivea;Ramie),荨麻科苎麻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重要的纤维作物,其茎内的韧皮纤维可用作纺织原料。苎麻原产于中国。在浙江省湖州钱山漾距今47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有用苎麻纤维织成的平纹布。18世纪中国苎麻原料和纺织品开始输入欧美各国。现在世界上自南纬25°到北纬38°都有苎麻栽培,以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为多。中国的苎麻主要产区在湖南湖北四川安徽江西广西贵州台湾等省(自治区)次之,其他地区亦有少量栽培。中国普遍栽培的苎麻为白叶种。绿叶种苎麻仅在海南云南等热带气候地区有少量分布。根据根系入土深浅和地上部生长状态,苎麻品种可分为深根丛生型、浅根散生型和中间型3类。

  苎麻根系发达,有粗大的贮藏根和细根。地下茎(俗称种根)不断分枝。各分枝的顶芽萌发出土,成为地上茎。叶心脏形或椭圆形,有尾状尖端。白叶种叶背有银白色交织的茸毛,叶缘有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圆锥状花序腋生,雌花序生在茎上部,红色或黄色,雄花序位于下方,黄绿色。瘦果小。种子纺锤形,褐色。苎麻以营养繁殖为主。方法以分蔸法较常用,即在早春出苗前掘出地下茎,切成6~15厘米带芽的小段或小块,直接栽植于大田中。如果采用细切种根的方法繁殖,要先育苗再移栽。分株法系在春季萌芽后掘取带根的小麻株,直接移栽于大田。此外,也可用压条或扦 插法繁殖。

  中国苎麻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线虫病、白纹羽病、炭疽病等。根腐线虫侵染地下茎和根时,出现黑褐色小斑,以后扩展,引起腐烂,并使植株生长矮小,叶变黄。白纹羽病菌导致地下茎和根腐败,植株生长衰弱。炭疽病为害叶和地上茎,产生圆形或纺锤形病斑,后期使纤维产生红色斑点。主要害虫有苎麻夜蛾、天牛、金龟子、黄蛱蝶、赤蛱蝶等。均可用药剂防治。

  苎麻的单纤维长60~250毫米 ,是植物纤维中最长的。表面光滑,有纵横条纹,无捻曲。单纤维强力大,浸湿后更大。细度一般为1300~2000公支(米/克)。适于纺制夏令衣料布,如纯麻夏布或麻涤、麻毛、麻丝混纺品。制成的衣服凉爽、易洗、快干。也可用以织制帆布、刺绣抽纱用布、家具装饰织物,以及渔网、水龙带、皮尺和麻线等。苎麻叶和嫩梢含较多蛋白质及钙、磷、维生素A,可作牲畜饲料。根可供药用,有止血、安胎、清热解毒功效。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