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育种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选择育种英语:selection),从天然的异质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进而培育成动植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选择育种简单易行,是应用最早的育种方法。

尚书·序》中有约公元前3000年周公以唐叔所采作物植株单独种植获得“嘉禾”的记载。以后汉代东魏的古农书中有选择育种的记述。公元前罗马人就曾主张对家畜系谱、外貌和结构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选择育种。1856年法国L.德维尔莫林应用单株改良甜菜,提出分离法则(中选个体优劣的确定,必须通过种植和考察其后代才能作出评价),特别是丹麦W.L.约翰森根据1902~1907年进行菜豆试验提出纯系学说,为选择育种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植物选择育种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单株选择(又称系统选育法)。第一年根据育种目标和选择标准,从大田生产品种的群体中,选择若干优良单株(单穗或单铃),分别脱粒、保存;第二年将上年当选的单株(单穗或单铃)分别播种在选种圃,并种植原品种作为对照种,进行鉴定比较,对于少数优异当选株系再选择部分优良单株供下年播种之用;第三年把上年选择圃当选的优良品系进行比较试验(可进行一二年),根据田间观察、产量比较及室内考种,选出一二个最优良的品系,进行生产试验或多点试验,并参加品种区域试验,以判定该新品系的推广前途。

二是混合选择。从品种的混合群体中选出性状一致的优良个体(单株、单穗或单铃)混合脱粒、混合选择;第二年与原品种比较,比原品种优异的即可作新品种推广。这种混合选择可以只进行一次,也可以连续进行多次,常用于异花授粉作物的品种改良。单株选择则常用于自花授粉作物或常异花授粉作物育种。

动物(家畜)选择育种方式也有两种:

一是个体选择。即根据个体表型值进行的选择。在一定的选择强度下,遗传力高的性状、标准差大的群体,个体选择效果较为理想。

二是家系选择。被选择的性状以家系(全同胞或半同胞家系)为单位分别计算出各自的平均数,根据家系平均值的高低进行选择,将平均表型值较高的家系全部个体留作种用。一些遗传力低的性状,宜采用家系选择,因家系平均表型值接近于家系平均育种值,平均表型值高,意味着具有较高的育种值。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