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繁体.png 简体.png

埃及國旗
埃及國徽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拼音ā lā bó āi jí gòng hé guó英語:Arab Republic of Egypt;阿拉伯語: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 ),簡稱“埃及”(Egypt),來源於古希臘對埃及的稱呼Aigyptos,原型是古城孟菲斯Hekaptah的誤稱,意思為普塔神靈之家。阿拉伯語自稱埃及為:مصر‎,意為“遼闊的國家”,來源於亞述的楔型文字,塞姆語的米斯裡。《諸蕃志》譯作蜜徐籬,《瀛涯勝覽》譯作米息)。跨亞、非兩大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只有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部。西連利比亞,南接蘇丹,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瀕地中海。海岸線長約2900公里。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萬平方公里,1.045億(2018年2月)。全境乾燥少雨。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地中海型氣候,平均氣溫1月12℃,7月26℃。其餘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燥,沙漠地區氣溫可達40℃。

  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西元前3200年,美尼斯統一埃及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經歷了早王國、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和後王朝時期,30個王朝。古王國開始大規模建金字塔。中王國經濟發展、文藝復興。新王國生產力顯著提高,開始對外擴張,成為軍事帝國。後王朝時期,內亂頻繁,外患不斷,國力日衰。西元前525年,埃及成為波斯帝國的一個行省。在此後的一千多年間,埃及相繼被希臘和羅馬征服。西元641年阿拉伯人入侵,埃及逐漸阿拉伯化,成為伊斯蘭教一個重要中心。1517年被土耳其人征服,成為奧斯曼帝國的行省。1882年英軍佔領後成為英“保護國”。1922年2月28日英國宣佈埃及為獨立國家,但保留對國防、外交、少數民族等問題的處置權。1952年7月23日,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法魯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掌握國家政權,並於1953年6月18日宣佈成立埃及共和國。1958年2月同敘利亞合併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年敘利亞發生政變,退出“阿聯”。1970年納賽爾病逝,薩達特繼任。1971年9月1日改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1981年10月薩達特總統遇刺身亡,副總統穆巴拉克繼任,並4次連任直至2011年辭職。

基本國情

埃及:開羅風光
埃及:開羅夜景

  國名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紅、白、黑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白色部分中間有國徽圖案。紅色象徵革命,白色象徵純潔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徵埃及過去的黑暗歲月。

  國徽 為一隻金色的鷹,稱薩拉丁雄鷹。金鷹昂首挺立、舒展雙翼,象徵勝利、勇敢和忠誠,它是埃及人民不畏烈日風暴、在高空自由飛翔的化身。鷹胸前為盾形的紅、白、黑三色國旗圖案,底部座基飾帶上寫著“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面積 100.145萬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27個省。

  人口 1.045億(2018年2月)。伊斯蘭教為國教,信徒主要是遜尼派,占總人口的84%。科普特基督徒和其他信徒約占16%。另有約600萬海外僑民。

  語言 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

  首都 開羅(Cairo),面積約3085平方公里,人口約2280萬(2017年)。夏季平均氣溫最高34.2℃,最低20.8℃;冬季最高19.9℃,最低9.7℃。

  國家元首 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Abdul Fatah Al-Sisi),2014年6月就職,2018年6月連任。

  國慶日 7月23日(1952年)

  國花 蓮花

  國石 橄欖石

歷史

  埃及的歷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西元前3100年出現統一的奴隸制國家。西元前11世紀至前7世紀,斷斷續續被亞述、波斯、馬其頓和羅馬帝國征服。西元4—7世紀併入東羅馬帝國。西元7世紀中期,阿拉伯人入侵,建立阿拉伯帝國。1249年開始由馬木魯克軍團指揮官統治。1517年被土耳其人征服。成為奧斯曼帝國的行省。1798年~1801年一度被拿破崙佔領。1882年,被英國軍隊佔領。1914年埃及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22年2月28日,英國被逼承認埃及獨立,但仍保留對埃國防、外交、少數民族等問題的處置權。1952年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推翻法魯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掌握國家政權。1953年6月18日廢除帝制,成立“埃及共和國”。1956年將蘇伊士運河收為國有。1958年2月,埃及與敘利亞合併,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年9月,敘利亞脫離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71年9月改國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2011年開始,發生“茉莉花革命”,阿拉伯之春使阿拉伯世界多國發生社會動盪,“爭民主、反獨裁、反腐敗”的反政府示威風起雲湧。埃及成為這台大戲中重要一幕,運動導致執政30年的穆巴拉克總統黯然下臺。

  埃及的歷史充滿了各種侵略、光輝時代、戰爭與勝利,按照主要年代與大事件進行具體劃分如下:

  • 法老時代(西元前 3100 年-西元前 332 年)
  • 希臘時代(西元前 332 年-西元前 32 年)
  • 羅馬時代(西元前 32 年-西元 638 年)
  • 科普特時代(自西元 65 年起)
  • 伊斯蘭時代: 自伊斯蘭征服埃及起(西元 640 年-西元 1517 年)
  • 土耳其統治期 (1517 年-1882 年)
  • 法國入侵(1798 年)
  • 英國殖民期 (1882 年-1952 年)
  • 7 月 23 日革命(1952 年)之後埃及宣佈成立共和國。1954 年英國軍隊離開埃及。
  • 10 月 6 日之戰 (1973 年)
  • 埃及與以色列簽訂和平協議 (1979 年)
  • 哈斯尼-穆巴拉克被選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總統 (1981 年)

地理

埃及地圖(中文)
埃及:尼羅河風光

  埃及面積有100.145萬平方公里,疆域橫跨亞、非兩洲,當中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另外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部。埃及有著獨特的地緣位置:在陸路上,它連接亞、非兩洲;在海路上,透過蘇伊士運河及紅海亦連接了地中海及印度洋。所以有歷史紀錄以來,埃及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現時埃及的西面與利比亞為鄰,南與蘇丹交界,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臨地中海。

  埃及全境有95%為沙漠。最高峰凱薩琳山海拔2,629米。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從南到北流貫全境,境內長1350公里,兩岸形成寬約3—16公里的狹長河谷,並在首都開羅以北形成2.4萬平方公里的三角洲。這兩岸的河谷及三角洲地帶,雖然只占埃及全國總面積的4%,但卻是埃及99%的人口聚居所在。蘇伊士運河是連接亞、非、歐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薩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壩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納賽爾水庫(5000平方公里)。

氣候

  全境乾燥少雨。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地中海型氣候,1月平均氣溫12℃,7月26℃;年平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餘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燥,沙漠地區氣溫可達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毫米。每年4—5月間常有“五旬風”,飛沙走石,使農作物受害。

四大地理區

  埃及按自然環境而言,大致上可分為四大地理區:

  • 尼羅河穀 埃及的面積雖有一百萬方公里,但境內絕大部分均為黃沙無垠的沙漠,只寬約十六公里的尼羅河穀及開羅以下的三角洲 ,才是一條綠帶,其面積約為33700平方公里。僅為其總面積的三十分之一,但在此狹窄的綠帶上,卻居住了埃及百分之九十的人口,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西諺所說:“尼羅河上午乾涸,埃及下午死亡”,確系實情。綠帶上每方哩有人口二千人以上,十分稠密。所有埃及的重要城市,均沿尼羅河分佈。只有蘇伊士運河區為一例外。開羅以北,稱為下埃及(Lower Egypt),沿海有不少咸水潟湖,如馬加特湖(Lake Maritt )、艾德庫湖(Lakew Edku)、布如勒斯湖(L. BurulluE)及曼沙來湖(L. MeRzaleh )等 ,目前僅為沮洳湖泊之區,如仿荷蘭辦法,亦可能變為海埔地。英國著名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渲染了尼羅河一帶的綺麗風光。
  • 西部沙漠 尼羅河穀以西稱為西部沙漠約占全埃面積的四分之三,西南角有亞琛基岩出露形成的吉夫基比爾(Gi1f kebir)高原,高約二千米,此再徑沙積的高原周圍僅有少數綠洲。沙漠北部有西瓦(Siwa)及卡塔拉(Qattara)石灰岩窪地,卡塔拉窪地低於海平面132米,內有鹹湖及沼澤,不能人居;由西瓦綠洲向南到吉夫基比爾高原間,有一大片沙礫及沙丘,稱為大沙海(Great Sand Sea),荒漠寂寂,不易通過。本區只有極少數的牧人居住在少數綠洲,以牲畜、穀物、菜蔬過自給自足式的主活,僅以少數的棗子及橄欖油向外交換日用工業品。埃及政府正在本區試鑽地下深水井,增加水源,以便容納大量人口,由尼羅河穀現已建有鐵路以通西瓦及卡爾加(Kharga)綠洲。
  • 東部沙漠 尼羅河穀以東的沙漠區,稱為東部沙漠,本區地形複雜,有由亞琛基岩出露所成的紅海高地,也有切割的石灰岩高原,本區一般高度約600~700米,但少數山峰可達2100 米。如沙葉布山(Gebel Shayeb)高達2380米。臨時性的河流自山區分向紅海及尼羅河穀入注,將山區切割成峽谷。本區因有山嶺關係,故水源情況較西沙漠區為佳,埃及牧人亦樂於在本區放牧。由於磷石及石油的開發,近年本區又形成一些礦鎮。
  • 西奈半島 蘇伊士運河以東的一塊半島稱為西奈半島。西奈半島是一片多山的高原,北部為石灰岩高原,中南部為艾格馬(Egma)高原,高一千六百余米,最高的凱薩琳山高2629米,亦為全埃及的最高山。此山由火成岩及變質岩組成,呈現紅色。西奈半島西為蘇伊士海,東為阿卡巴灣,兩灣皆由斷層陷落所形成,阿卡巴灣曾於1967年被埃及短期封鎖,為當年六月以阿第二次戰爭的導火線,六天戰役結束,西奈半島全境被以色列軍攻佔。西奈半島亦為乾燥的沙漠區,北部年雨量約百餘公釐,南部尖端只有六十公釐左右。除牧人外,半島西部的烏木包格馬(Um Bogma )有錳礦,蘇爾、阿爾等地有油田,為埃及利源所在。

行政區劃

  埃及一級行政區劃包括27個省(阿拉伯語:محافظة),後面是首府:

阿拉伯語 首府
1 代蓋赫利耶省 模板:Lang 曼蘇拉
2 紅海省 模板:Lang 古爾代蓋
3 布海拉省 模板:Lang 達曼胡爾
4 法尤姆省 محافظة الفيوم 法尤姆
5 西部省 محافظة الغربية 大邁哈萊
6 亞歷山大省 محافظة الإسكندرية 亞歷山大
7 伊斯梅利亞省 محافظة الإسماعيلية 伊斯梅利亞
8 吉薩省 محافظة الجيزة 吉薩
9 米努夫省 محافظة المنوفية 希賓庫姆
10 明亞省 محافظة المنيا 明亞
11 開羅省 محافظة القاهرة 開羅
12 蓋盧比尤省 محافظة القليوبية 本哈
13 盧克索省 محافظة الأقصر 盧克索
14 新河谷省 محافظة الوادي الجديد 哈裡傑
15 東部省 محافظة الشرقية 宰加濟格
16 蘇伊士省 محافظة السويس 蘇伊士
17 阿斯旺省 محافظة أسوان 阿斯旺
18 艾斯尤特省 محافظة أسيوط 艾斯尤特
19 貝尼蘇韋夫省 محافظة بني سويف 貝尼蘇韋夫
20 塞得港省 محافظة بورسعيد 塞得港
21 杜姆亞特省 محافظة دمياط 杜姆亞特
22 南西奈省 محافظة جنوب سيناء 圖爾
23 謝赫村省 محافظة كفر الشيخ 謝赫村
24 馬特魯省 محافظة مطروح 馬特魯
25 基納省 محافظة قنا 基納
26 北西奈省 محافظة شمال سيناء 阿裡什
27 索哈傑省 محافظة سوهاج 索哈傑

  27個省分別由上埃及10省、下埃及7省、中部和運河各3省、西奈半島2省、以及其他4省組成(非官方分區)。其中十月六日省和赫勒萬省是2008年4月17日分別由吉薩省和開羅省分出去的。2009年12月7日盧克索省由基納省分出。但是上述行政區劃在2011年後多數被取消,重新劃歸原先省份。

  • 上埃及10省:
    • 阿斯旺省(محافظة أسوان)
    • 艾斯尤特省(محافظة أسيوط)
    • 貝尼蘇韋夫省(محافظة بني سويف)
    • 法尤姆省(محافظة الفيوم)
    • 吉薩省(محافظة الجيزة)
    • 盧克索省(محافظة الأقصر)
    • 明亞省(محافظة المنيا)
    • 基納省(محافظة قنا)
    • 東部省(محافظة الشرقية)
    • 索哈傑省(محافظة سوهاج)
  • 下埃及7省:
    • 布海拉省(محافظة البحيرة)
    • 代蓋赫利耶省(محافظة الدقهلية)
    • 杜姆亞特省(محافظة دمياط)
    • 西部省(محافظة الغربية)
    • 謝赫村省(محافظة كفر الشيخ)
    • 米努夫省(محافظة المنوفية)
    • 蓋盧比尤省(محافظة القليوبية)
  • 運河省
    • 伊斯梅利亞省(محافظة الإسماعيلية)
    • 塞得港省(محافظة بورسعيد)
    • 蘇伊士省(محافظة السويس)
  • 西奈半島:
    • 南西奈省(محافظة جنوب سيناء)
    • 北西奈省(محافظة شمال سيناء)
  • 中部
    • 開羅省(محافظة القاهرة)
  • 東部
    • 紅海省(محافظة البحر الأحمر)
  • 北部:
    • 亞歷山大省(محافظة الإسكندرية)
  • 西部
    • 馬特魯省(محافظة مطروح)
    • 新河谷省(محافظة الوادي الجديد)

十大城市

  • 開羅
  • 亞歷山大城
  • 吉薩
  • 舒蔔拉海邁
  • 塞德港
  • 蘇伊士
  • 樂蜀
  • 曼蘇拉
  • 大邁哈萊
  • 坦塔

政治

  2011年1月底,埃及發生大規模反政府示威遊行。2月11日,穆巴拉克辭職,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接管權力。6月底,埃及穆斯林兄弟會創立的自由與正義黨主席莫爾西贏得總統選舉並宣誓就職。

  2013年6月底至7月初,反對和支持莫爾西的民眾分別舉行大規模遊行示威活動,並引發流血衝突,造成數百人死亡。7月3日,埃及軍方罷黜莫爾西,中止現行憲法,宣佈政治過渡路線圖,推出臨時總統和政府。7月8日,臨時總統曼蘇爾頒佈憲法聲明,明確修憲、舉行總統和議會選舉等過渡期安排。7月16日,臨時政府宣誓就職。穆兄會持續靜坐、示威。8月中旬,埃及官方對穆兄會支持者集會場所實施清場,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在多地實施宵禁。衝突已造成逾千人死亡。12月,埃及官方將穆兄會定性為“恐怖組織”,穆兄會領導人紛紛被捕。2014年1月,埃及新憲法通過全民公投。5月底,埃及舉行總統選舉,前軍方領導人塞西以97%的得票率當選總統(投票率47%)。6月8日,塞西總統就職。2018年6月,塞西連任。

  • 【憲法】原憲法於1971年9月經全民投票通過,1980、2005和2007年三次修訂,2011年穆巴拉克下臺後被廢止。2012年12月,埃及全民公投以63.8%的支持率通過新憲法(以下稱2012年憲法)。2013年7月3日,埃及軍方宣佈中止2012年憲法。2014年1月,新憲法草案以98.1%的支持率(投票率38.6%)通過全民公投。
  • 【議會】實行一院制,設有596個席位,任期五年。本屆議會選舉於2015年10月、11月分兩階段進行。2016年1月,埃及新議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埃及議會大廈舉行,議員宣誓就職,並選舉阿裡•阿卜杜勒阿勒(Ali Abdel-Aal)為議長。
  • 【政府】2013年6月底7月初,埃及政局再度發生劇變。7月9日,曼蘇爾總統頒佈法令,任命哈茲姆•貝蔔拉維(Hazem Al-Beblawi)為過渡期臨時政府總理。2014年2月25日,曼蘇爾總統接受貝卜拉維政府內閣辭呈,並任命易蔔拉欣•馬哈拉蔔(Ibrahim Mahlab)為臨時政府總理。3月1日,臨時政府內閣成員宣誓就職。2014年6月,塞西當選總統後成立新一屆政府,馬哈拉卜留任總理。2015年9月,埃及政府改組,謝裡夫•伊斯梅爾(Sheref Ismail)出任總理。2016年3月,埃政府再次改組,謝裡夫•伊斯梅爾留任總理。2018年6月,新一屆政府成立,穆斯塔法•馬德布利出任總理。
  • 【司法機構】法院包括最高法院、上訴法院、中央法院和初級法院以及行政法院,開羅還設有最高憲法法院。檢察機構包括總檢察院和地方檢察分院。2016年6月,埃新一屆最高憲法法院院長哈桑、最高上訴法院院長沙菲克、行政法院院長馬斯歐德、行政檢察院院長拉奇格宣誓就職。
  • 【政黨】1952年革命後,曾禁止政黨活動。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於1962年10月成立,為埃及唯一合法政黨,納賽爾任主席。1977年開始實行多黨制。2011年頒佈新政黨法,現有政黨及政治組織近百個,其中經國家政黨委員會批准成立的政黨約60個。主要政黨有:
    • 自由埃及人黨(Free Egyptians Party):2011年7月3日成立。主張建立世俗國家,實現司法獨立,保持原有的社會價值觀和習俗,全體公民擁有信仰自由及民主、自由權利,婦女應發揮社會作用和參與各領域建設。主席艾哈邁德•哈桑•賽義德(Ahmed Hassan Said)。
    • 祖國未來黨(Nation’s Future Party):2015年8月成立,前身是組織並參與“1•25革命”和“6•30革命”的祖國未來運動。自稱為埃及青年的政黨,宗旨是以政黨政治替代街頭政治,以合法、和平方式使青年參與國家政治生活。主席艾什拉夫•拉沙德(Ashraf Rashad)。
    • 新華夫脫黨(New Wafd Party):1978年2月成立,前身是華夫脫党,是穆巴拉克時期主要反對黨。要求加快政治、經濟和社會改革,保障基本自由和人權,密切同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的關係,重點發展與非洲國家關係。主席賽義德•拜達維(Al-Sayyid Al-Badawi)。
  • 【重要人物】
    • 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總統。1954年出生,1977年畢業於埃及軍事學院,獲學士學位。1987年在埃及指揮與參謀學院獲碩士學位。曾於2005–2006年在美國陸軍作戰學院學習。曾在陸軍步兵部隊服役,歷任機械化步兵營營長、國防部情報與安全處處長、駐沙特使館武官、北方軍區參謀長、司令、埃及軍事情報局局長。2012年8月擔任埃國防部長、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主席,2013年7月領導軍方罷黜前總統莫爾西,並在臨時政府中擔任第一副總理兼國防部長。2014年3月辭去所有職務參選總統並勝選,6月8日宣誓就職。2018年6月,塞西連任總統。
    • 穆斯塔法•馬德布利:總理。1966年出生。獲開羅大學工程學院博士學位。2000年起在住房部任職,歷任城市規劃總局技術部長、副局長、局長,2012年任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阿拉伯地區署長,2014年任住房部長,2018年6月出任總理。
    • 阿裡•阿卜杜勒阿勒:議長。1948年出生。獲得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法律學士學位、巴黎第一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歷任艾因•夏姆斯大學法學院公法系講師、埃及駐法國使館文化參贊、艾因•夏姆斯大學法學院公法系副教授、人民議會憲法專家、科威特國埃米爾王宮憲法顧問、艾因•夏姆斯大學法學院公法系專職教授等職務。2013年和2014年,兩次擔任制憲10人憲法專家委員會成員。2014年,擔任憲法最終起草委員會成員。曾經擔任現行《議會法》、《行使政治權利法》、《議會選區劃分法》起草委員會成員。2016年1月10日,當選埃及議會議長。

經濟

  屬開放型市場經濟,擁有相對完整的工業、農業和服務業體系。服務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50%。工業以紡織、食品加工等輕工業為主。農村人口占總人口55%,農業占國內生產總值14%。石油天然氣、旅遊、僑匯和蘇伊士運河是四大外匯收入來源。

  2011年初以來的埃及動盪局勢對國民經濟造成嚴重衝擊。埃及政府採取措施恢復生產,增收節支,吸引外資,改善民生,多方尋求國際支持與援助,以渡過經濟困難,但收效有限。2013年7月臨時政府上臺後,經濟面臨較大困難,在海灣阿拉伯國家的大量財政支援下,經濟情況較前有所好轉。2014年6月新政府成立後,大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主要經濟資料如下:

  • 國內生產總值(2017/18財年):44374億埃鎊。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17/18財年):45699埃鎊。
  • 經濟增長率(2017年):5.3%。
  • 通貨膨脹率(2018年):20.3%。
  • 失業率(2018):9.9%。
  • 外匯儲備:445億美元
  • 貨幣名稱:埃及鎊。
  • 官方匯率:1美元≈17.8埃及鎊

  2016年2月25日,塞西總統宣佈“埃及2030願景”戰略,該戰略強調將發展與環保、就業與提升勞動力素質相結合,以公平公正、平衡多樣的方式全面推進埃經濟和社會同步發展,建成善於創新、注重民生、可持續發展的新埃及。目標在2030年將埃GDP增速提升至12%,財政赤字降低到2.28%。2017年6月,埃及頒佈新《投資法》。確定了平等、公開、透明、可持續發展等招商引資原則。新《投資法》有利於吸引外國投資,擬在土地出讓模式、所得稅減免、投資保障、本地雇員數量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

  • 【資 源】主要資源是石油、天然氣、磷酸鹽、鐵等。已探明的儲量為:石油44.5億桶(2013年1月),天然氣2.186萬億立方米(2012年1月),磷酸鹽約70億噸,鐵礦6000萬噸。此外還有錳、煤、金、鋅、鉻、銀、鉬、銅和滑石等。2015年,埃及近海海域發現迄今地中海範圍內最大天然氣田,潛在天然氣蘊藏量為8500億立方米。埃及的石油和天然氣探明儲量分別位居非洲國家第五位和第四位,是非洲最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平均原油日產量達71.15萬桶,天然氣日產量達1.68億立方米,國內消耗的天然氣數量占天然氣總產量的70%,其餘30%供出口。埃及電力供應以火電為主,占86.9%。全國電網覆蓋率達99.3%,世界排名第28位。阿斯旺水壩是世界七大水壩之一,全年發電量超過100億度。2008年,埃及斥資16億埃鎊改進阿斯旺大壩發電機組,並斥資150億埃鎊改進全國電網。2007年埃及正式啟動核電站計畫,2010年宣佈將於2025年前建立4個核電站。2016年5月,埃政府表示在2018年前斥資139億美元,為國家電網新增2.19萬兆瓦發電能力,並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2007年,埃及正式啟動核電站計畫,2010年宣佈將於2025年前建立4個核電站。
  • 【工 業】工業以紡織和食品加工等輕工業為主。工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工業產品出口約占商品出口總額的60%,工業從業人員274萬人,占全國勞動力總數的14%。埃及工業企業過去一直以國營為主體,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埃及開始積極推行私有化改革,出售企業上百家。
  • 【農 業】埃及是傳統農業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5%,農業從業人員約550萬人,占全國勞動力總數的31%。埃及政府重視擴大耕地面積,鼓勵青年務農。全國可耕地面積為310萬公頃,約占國土總面積的3.7%。近年來,隨著埃及經濟的發展,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有所下降。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棉花、水稻、馬鈴薯、蠶豆、苜蓿、玉米、甘蔗、水果、蔬菜等。主要出口棉花、大米、馬鈴薯、柑橘等。棉花是埃及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主要為中長絨棉(35mm以下)和超長絨棉(36mm以上),因其絨長、光潔、韌性好,被稱為“國寶”。經過近幾年的改革,農業生產實現了穩定增長,是經濟開放首當其衝和見效最快的部門。但隨著人口增長,埃及仍需進口糧食,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之一。為擴大耕地面積,增加農業產出,2015年塞西總統提出“百萬費丹”土地改良計畫。
  • 【旅遊業】埃及歷史悠久,名勝古跡很多,具有發展旅遊業的良好條件。政府非常重視發展旅遊業。主要旅遊景點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盧克索神廟、阿斯旺高壩、沙姆沙伊赫等。2011年以來的動盪局勢對旅遊業影響較大,赴埃旅遊人數、飯店房間價格、旅遊投資均明顯下降。2012年接待遊客1050萬人次,收入約100億美元。2013年6月底埃及局勢再次動盪後,多國政府頒佈赴埃旅行警告。2014年,埃及旅遊收入為75億美元,同比增長27%,赴埃及遊客數量為1000萬人次。2015年,埃及旅遊收入約61億美元,赴埃及遊客數量為930萬人。2016年,埃及旅遊收入約34億美元,赴埃及遊客數量為450萬人。2017年,埃及旅遊收入約53億美元,赴埃及遊客數量為830萬人。2018年,旅遊收入98億美元。
    • 最佳旅遊季節:埃及是一個擁有兩個季節的遼闊國家:溫暖舒適的冬季和陽光明媚的夏季。埃及大部分國土都是沙漠,除了白色地中海海岸、尼羅河穀以及尼羅河三角洲地區。 每年 11 月至 3 月之間,整個埃及地區白天氣候溫暖舒適而夜間則清涼宜人。 4 月和 5 月的氣溫整體較為舒適,是前往埃及旅遊的理想時間。 6 月至 9 月時沙漠地區乾燥炎熱,而尼羅河穀及白色地中海海岸則潮濕異常。太陽眼鏡、遮光劑、防曬帽以及水合保養品必不可少,在此期間,最好不要前往沙漠地區旅行。 9 月底與 10 月以及 4 月和 5 月都是埃及觀光的理想季節。11 月至 2 月則是暢遊尼羅河的舒適時光。 紅海沿海旅遊勝地全年適宜旅遊,因此,當您故鄉的天空佈滿陰霾時,這裡就是享受陽光大海的理想之選。
  • 【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便利,近幾年海、陸、空運輸能力增長較快。
    • 鐵路:由28條線路組成,總長10008公里,共有796個客運站,日客運量200萬人次。開羅目前共有兩條地鐵線路,總長64公里,共耗資120億埃鎊。地鐵三號線分兩段修建,第一段全長4.3公里,第二段全長7.12公里,總成本約64億埃鎊。
    • 公路:總長約49000公里。
    • 水運:有7條國際海運航線;內河航線總長約3500公里。現有亞歷山大、塞得港、杜米亞特、蘇伊士等62個港口,年吞吐總量為800萬集裝箱,海港貿易量為1.01億噸。蘇伊士運河是溝通亞、非、歐的主要國際航道。近年來,運河進行了大規模擴建,使過運河船隻載重量達24萬噸,可容納第四代集裝箱船通過。2015年蘇伊士運河收入51.7億美元,2016年為50.05億美元,2017年為53億美元。
    • 空運:有民航飛機55架。全國共有機場30個,其中國際機場11個,開羅機場是重要國際航空站。2008年,埃及航空公司正式加入星空聯盟。
  • 【財政金融】財政來源除稅收外,主要依靠旅遊、石油、僑匯和蘇伊士運河四項收入。
  • 【對外貿易】埃及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貿易關係,主要交易夥伴是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英國、日本、沙特、阿聯酋等。由於出口商品少,外貿連年逆差。為擴大對外出口,減少貿易逆差,埃及政府採取了以下措施:發展民族工業,爭取生產更多的進口替代商品;限制進口,特別是消費性製成品的進口;爭取擴大出口,特別是原油、原棉以外的非傳統性商品的出口。埃及主要進口商品是機械設備、穀物、電器設備、礦物燃料、塑膠及其製品、鋼鐵及其製品、木及木製品、車輛、動物飼料等。主要出口產品是礦物燃料(原油及其製品)、棉花、陶瓷、紡織服裝、鋁及其製品、鋼鐵、穀物和蔬菜。埃及出口商品主要銷往阿拉伯國家。
  • 【外國援助】美國是埃及的主要援助國。向埃及提供援助的國家和國際組織還有德國、法國、日本、英國、義大利等國家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阿布達比發展基金等。2011年埃及政局發生重大變化後,美國宣佈免除埃及10億美元債務,提供1.9億美元財政援助和2.5億美元貿易信貸擔保,建立6000萬美元投資基金。歐盟宣佈提供50億歐元的貸款和援助。卡塔爾提供75億美元援助。沙特承諾提供40億美元的援助和貸款。土耳其承諾提供20億美元的一攬子經濟援助。利比亞提供20億美元貸款。2013年7月初埃及局勢再度劇變後,阿聯酋、沙特、科威特分別宣佈向埃及提供價值30億、50億、40億美元援助。而美國對埃及軍方強力鎮壓穆兄會支持者遊行示威持批評態度,並暫停部分對埃及軍援和經援,2014年6月塞西就職總統後,美埃關係有所緩和,美國部分恢復對埃及援助。2015年3月,埃及在沙姆沙伊赫舉辦埃及經濟發展大會,近100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約2500代表與會。埃及政府同與會各方簽署大量經濟合作和投資協定,包括超過500億美元投資、央行存款、援助(其中沙特、阿聯酋、科威特、阿曼四國共提供125億美元投資、央行存款、援助)以及大量專案融資協定和合作諒解備忘錄。2016年2月,非洲開發銀行宣佈向埃及行政新首都計畫提供1.4億美元貸款,非洲進出口銀行向埃及提供5億美元進出口扶持資金。2016年3月,沙特同意向埃及提供15億美元用以西奈半島發展。2016年1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批准未來3年向埃及提供120億美元貸款。
  • 【外國投資】1974年6月,埃及政府頒佈第一部投資法,1989年頒佈新投資法。1997年,埃及政府為進一步吸引外資,頒佈了“投資鼓勵與保障法”及實施條例,並於1998年、2000年對其實施條例進行了修改和補充。2002年頒佈了經濟特區法和實施細則。2004年埃及通過投資法修正案。自90年代中期以來,埃及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速度加快。2011年初和2013年6月底7月初的動盪局勢導致外國在埃投資額持續下降。2014年下半年以來,埃及局勢逐步趨穩,投資環境得以改善,2014年外國對埃及直接投資總額約180億美元,位居非洲國家第一。2015年,外國對埃直接投資總額69億美元。2016年,埃及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達81億美元。2017年6月,埃及頒佈新《投資法》,有利於吸引外國投資,在土地出讓模式、所得稅減免、投資保障、本地雇員數量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
  • 【人民生活】為改善人民生活,埃及政府長期實行家庭補貼,並對大米、麵包、麵粉、食油、糖和能源等基本生活物資實行物價補貼。2010年,埃及人民議會通過新社會保障養老金法,規定養老金金額為最終工資的80%,並可根據物價進行調整。2011年初埃及政局變化後,政府宣佈為600萬公務員加薪15%,退伍軍人和公私部門員工的退休金同比例增加。2014年6月新政府成立後,致力減少財政開支,並於2017年先後宣佈削減對麵粉、燃油等物資的政府補貼,並開始實施新的階梯電價。同時,埃政府大力推進保障住房工程,提高養老金標準,確保基本生活物資供應並積極平抑物價。

軍事

  埃及實行義務兵和志願兵相結合的兵役制度,義務兵服役期三年。武裝部隊總兵力45萬,預備役部隊25.4萬,其中陸軍32萬、海軍2萬、空軍3萬、防空軍8萬。另有國民警衛隊6萬人、邊防軍1.4萬人、公安部隊6萬人、海岸警衛隊7000人。

文化

語言

  埃及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大多數國民亦視作母語;科普特語(由古埃及語演變而來)在埃及的科普特人基督教堂中使用。另外,英語及法語在大城市及旅遊區通用。

宗教

  埃及約90%的人口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約1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的科普特正教、科普特天主教和希臘正教等教派。科普特正教為東方禮基督教中的一個獨立教派,埃及科普特人多屬於此教派。

世界遺產

  埃及目前共有七項世界遺產,包括六項文化遺產,一項自然遺產:

  • 阿布米奈(文化遺產,1979年)
  • 底比斯 (埃及)古城及其墓地(文化遺產,1979年)
  • 開羅伊斯蘭老城(文化遺產,1979年)
  • 孟菲斯 (埃及)及其墓地——從吉薩到代赫舒爾的埃及金字塔區(文化遺產,1979年)
  • 從阿布辛拜勒神廟到菲萊神殿的努比亞遺址(文化遺產,1979年)
  • 聖凱薩琳修道院(文化遺產,2002年)
  • 鯨魚谷(自然遺產,2005年)

風景名勝

開羅

埃及博物館

  開羅位於尼羅河三角洲的南端,由開羅、吉薩、蓋勒尤比3省組成,人口1500萬。開羅是世界上十個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同時還是非洲及阿拉伯國家的文化中心。開羅是一座古城,西元前3200年,上埃及國王統一上下埃及,在尼羅河三角洲頂端建立了首都孟菲斯城,古埃及許多代王朝都以此為統治中心,並在附近修建金字塔和大批陵墓。該城距現在的開羅市區約30公里。西元696年,法蒂瑪王朝征服埃及,在該城附近建立新城,命名為開羅,即征服者、勝利者之城。1805年,穆罕默德?阿裡成為埃及的統治者,開羅成為埃及的政治中心。開羅的主要景點有:

  埃及博物館 座落在開羅市中心的解放廣場,1902年建成開館,是世界上最著名、規模最大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館。該館收藏了5000年前古埃及法老時代至西元六世紀的歷史文物25萬件,其中大多數展品年代超過3000年。博物館分為二層,展品按年代順序分別陳列在幾十間展室中。該館中的許多文物,如巨大的法老王石象、純金製作的宮廷御用珍品,大量的木乃伊、及重242磅的圖坦卡蒙純金面具和棺槨,其做工之精細令人讚歎。

  金字塔 埃及共發現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開羅郊區吉薩的三座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國王為自己修建的陵墓。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個國王胡夫的陵墓,建於西元前2690年左右,原高146.5米,因年久風化,頂端剝落10米,現高136.5米;底座每邊長230多米,三角面斜度51度,塔底面積5.29萬平方米;塔身由230萬塊石頭砌成,每塊石頭平均重2.5噸。據說,10萬人用了20年的時間才得以建成。該金字塔內部的通道對外開放,該通道設計精巧,計算精密,令人讚歎。

  第二座金字塔是胡夫的兒子哈佛拉國王的陵墓,建於西元前2650年,比前者低3米,但建築形式更加完美壯觀,塔前建有廟宇等附屬建築和著名的的獅身人面像。

  獅身人面像的面部參照哈佛拉,身體為獅子,高22米,長57米,雕象的一個耳朵就有2米高。整個雕象除獅爪外,全部由一塊天然岩石雕成。由於石質疏鬆,且經歷了4000多年的歲月,整個雕象風化嚴重。另外面部嚴重破損,有人說是馬姆魯克把它當作靶子練習射擊所致,也有人說是18世紀拿破崙入侵埃及時炮擊留下的痕跡。

  第三座金字塔屬胡夫的孫子門卡烏拉國王,建于西元前2600年左右。當時正是第四王朝衰落時期,金字塔的建築也開始衰落。門卡烏拉金字塔的高度突然降低到66米,內部結構紛亂。

  胡夫金字塔南側有著名的太陽船博物館,胡夫的兒子當年用太陽船把胡夫的木乃伊運到金字塔安葬,然後將船拆開埋於地下。該館是在出土太陽船的原址上修建的。船體為純木結構,用繩索捆綁而成。

  尼羅河 發源于埃塞俄比亞高原,流經布隆迪、盧旺達、坦桑尼亞、烏干達、肯雅、薩伊、蘇丹和埃及九國,全長6700公里,是非洲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第二條最長的河流,可航行水道長約3000公里。尼羅河有兩條上源河流,西源出自布隆迪群山,經非洲最大的湖--維多利亞湖向北流,被稱為白尼羅河;東源出自埃塞俄比亞高原的塔納湖,稱為青尼羅河。青、白尼羅河在蘇丹的喀土穆匯合,然後流入埃及。

  尼羅河穀和三角洲是埃及文化的搖籃,也是世界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尼羅河在埃及境內長度為1530公里,兩岸形成3-16公里寬的河谷,到開羅後分成兩條支流,注入地中海。這兩條支流沖積形成尼羅河三角洲,面積2.4萬平方公里,是埃及人口最稠密、最富饒的地區,人口占全國總數的96%,可耕地占全國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二。埃及水源幾乎全部來自尼羅河。根據尼羅河流域九國簽訂的協定,埃及享有河水的份額為每年555億立方米。開羅的尼羅河上有許多遊船,其中仿法老時期船隻修造的又名法老船,夜晚泛舟河上,可遊覽兩岸旖旎風光,又可觀賞船上著名的東方舞表演。

  薩卡拉金字塔 位於開羅南郊30公里,尼羅河西河谷綠洲邊緣外的沙漠上,由多個金字塔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階梯金字塔,為古埃及第三王朝國王左塞爾的陵墓,約建於西元前2700年。該金字塔是埃及現有金字塔中年代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用石塊修建的陵墓。該金字塔呈6層階梯塔狀,高約60米。在該金字塔附近還分佈著許多貴族和大臣陵墓,其中大量的精美浮雕壁畫,栩栩如生的描繪了古代埃及人工作和生活的情景。另外,附近的神牛墓也非常有名。

  古城堡 建於1176年,為阿尤布王朝國王薩拉丁為抵禦十字軍保護開羅而建。城內建有穆罕默德•阿裡清真寺。古城堡內有埃及軍事博物館,展示埃及各歷史時期軍隊的武器、裝備、服裝、著名戰例、工事和城堡的實物、仿製品、模型、圖畫等。

  穆罕默德•阿裡清真寺建於1830年,伊曆1246年。整個建築具有阿拔斯王朝時期的建築風格。穆罕默德.阿裡(1769-1849),阿爾巴尼亞人,1805年成為埃及統治者。巍峨的阿裡清真寺建在開羅以北的山頂上,禮拜殿呈正方形,上有高聳的圓頂為殿中心,四面環有四個半圓殿與正殿相應,還有四根高柱居其中。清真寺西側正中有一盥洗室,是供穆斯林禮拜時做小淨用的。盥洗室四面有四根鐵鍊環繞。清真寺正中盥洗室內,外牆壁是用雪花石瓷磚鑲嵌的,所以又被稱為雪花石清真寺。

埃及:開羅汗•哈利裡市場

  汗•哈利裡市場 位於開羅市中心地帶(老城區),由分佈在幾十條小街巷裡的幾千家個體小店組成,許多店鋪可追溯到西元14世紀。市場道路狹窄,街道兩旁擠滿了小店鋪,主要出售金銀首飾、銅盤、石雕、皮貨及其他埃及傳統手工藝品,素以店面古樸、貨物齊全深受外國遊客喜愛。這塊地方原是法特梅三朝後裔的墓地,西元14世紀,當時埃及的統治者汗?哈利裡以法特梅是叛教者無權建墓地為由下令拆毀墓地,並出資在此建起一個市場,即汗?哈利裡市場。現在,它已成為開羅古老文化和東方伊斯蘭色彩的一個象徵,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市場旁邊有著名的艾茲哈爾清真寺和侯賽因清真寺。

  法老村 位於開羅市內尼羅河的一個小島上,占地約200畝,是埃及首任駐華大使哈桑•拉賈布博士在發現失傳一千年的紙草造紙工藝後於1984年集資修建的。村內種植了大量的紙莎草,有以傳統方法制造紙草紙和繪製草紙畫的作坊。法老村內建有模擬法老時代的神廟、莊園、農戶等建築,有專人著古裝演示當時生產、家居及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景,展現幾千年前古埃及人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畫面。村中有著名的法老圖坦阿蒙墓的模型和金字塔建築方法的模型展示,還有照相館、餐廳和商店。 

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位於尼羅河三角洲西部,臨地中海,面積100平方公里,人口305萬,是埃及和非洲第二大城市,也是埃及和東地中海最大港口。該城建於西元前332年,因希臘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佔領埃及而得名,是古代和中世紀名城,曾是地中海沿海政治、經濟、文化和東西方貿易中心,有諸多名勝古跡。 亞歷山大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是埃及的“夏都”和避暑勝地,被譽為“地中海新娘”。現有棉紡織、汽車修配、石油提煉和造船等全國三分之一的工業,是埃及棉花貿易大市場,全國80~90%的進出口物資經其西港吞吐。其主要景點有:

  夏宮 即蒙塔紮宮,座落在市東部,占地155.4公頃,密林環繞,是一個獨具特色的花園。1952年前一直是皇室家族的消夏避暑地,現海濱向遊人和垂釣者開放。園內有法魯克國王行宮(現為埃及國賓館)。赫迪夫?阿拔斯二世在世紀之交所建的這座土耳其-佛羅倫斯式的建築物,是王室避暑地。王宮不對公眾開放,看其外觀一定要注意頻頻出現的主題字母F。據說一個報喜人告訴福阿德王,字母F將給他的家庭帶來好運,從此他和他的兒子法魯克給他們的子孫命名都以F開頭。1951年法魯克與娜瑞曼結婚,卻沒有更改她的名字,1952年1月他們的兒子誕生,他為他取名阿赫邁德?福阿德,字母F被放在第二位,6個月後法魯克被廢黜。  

  卡特巴城堡 前身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亞歷山大燈塔。燈塔建於西元前280年,塔高約135米,經數次地震,于1435年完全毀壞。1480年用其石塊在原址修築城堡,以國王卡特巴的名字命名。1966年改為埃及航海博物館,展出模型、壁畫、油畫等,介紹自一萬年前從草船開始的埃及造船和航海史。與開羅古城堡並稱為埃及兩大中世紀古城堡。

  “自由”號遊艇 是目前世界上仍能使用的最古老皇家遊艇,由英國造船公司1865年修建,艇長411英尺,寬42英尺,排水量3417噸,以燃煤蒸汽機為動力,航速16海裡。該艇原為埃及王室私用,1868年曾到歐洲接載歐洲國家元首來參加蘇伊士運河國際通航典禮,是第一艘從北面進入蘇伊士運河的船隻。1952年更名“自由號”,現為埃及海軍擁有,埃海軍以此展示其艦船維修保養水準。

  珍寶館 原為古代法特梅公主住宅,1986年改為穆罕默德•阿裡王朝珍寶館,展出王冠和珠寶首飾等。

  孔姆地卡 在亞歷山大城市中心的考古遺址中,發現了一座羅馬歌劇院(用於音樂表演的劇院)和一套大型的3世紀羅馬浴室。托勒密時代的街道和商店逐步發掘出土,石柱和拱門露出地面。遺址使人認識到古代城市所覆蓋的範圍--若全部發掘,現代城市只好拆除了。地址:入口在幹胡裡亞大廣場南端,火車站對面,薩阿德宰格魯勒廣場東南1公里。 

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連接地中海與紅海。運河挖掘工程於1859年4月25日開工,1869年8月18日完工,歷時十年,共挖土方7400萬立方米,耗資3.69億法郎。150萬工人參與了工程建設,12萬人喪身。1869年11月17日,蘇伊士運河正式通航,此後被英法殖民者控制。1956年7月26日,埃及前總統納賽爾宣佈蘇伊士運河國有化。1967年6月8日,蘇伊士運河因第三次中東戰爭而被迫關閉。1975年6月5日,蘇伊士運河在關閉8年之後重新通航。蘇伊士運河自完工之後,埃及當局對其進行了多次擴建和拓寬。目前,運河總長190.3公里,其中雙向航道78公里,水域面積5000平米,船隻吃水深度可達62英尺,過往船隻噸位限度22萬噸。

巴列夫防線

  1956年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佔領埃及西奈半島後,於1969年在蘇伊士運河東岸沿河建成一條以參謀長巴列夫命名的防線。防線北起弗阿德港,南至蘇伊士灣,全長175公里,縱深30-35公里,總面積5000平方公里,耗資2.38億美元。該防線由三條平行防線組成:第一線為蘇伊士運河及河東岸,河堤下埋設了油管,戰爭期間點燃,可將運河變成一片火海。沿河築有20米厚的沙堤,堤後築有30多個前沿支撐點,支撐點前為鐵絲網和地雷區。第二、三線分距運河十幾、二十公里,築有11個核心堡。核心堡一般為半地下的多層建築,以鋼筋水泥作骨架,頂部由鐵軌和裝在鐵網內的石塊砌成,厚4-5米,可經受重磅炮彈和炸彈的直接攻擊。核心堡由若干個碉堡組成,其中一個為旅指揮所,有的為重炮陣地,有的為彈藥和後勤物資倉庫,堡內有住房、指揮室、瞭望哨和射擊陣地,儲有可供一個月以上的糧食和彈藥,碉堡間有塹壕相連,戰鬥中可互相支援。 目前在原巴列夫防線的一些地段,仍保留著當時的一些工事供人們參觀遊覽。特別是在距伊斯梅利亞10公里處的夏傑拉高地,那裡曾是巴列夫防線中段前線指揮所,現已改為戰爭博物館,供人們參觀。

盧克索

  埃及古都盧克索如今被譽為全球“最佳的露天博物館”。從帝王穀的圖坦卡蒙墓、卡爾奈克和盧克索宏偉寺廟群的壯觀落日景象到令人激動的尼羅河之旅,盧克索是文化游愛好者的絕佳去處。盧克索被尼羅河分割為兩部分,通常稱為東岸和西岸,在古埃及時代分別象徵著“生”與“死”。目前,東岸已發展成為了一個現代化城市,並保留了青蔥的環境特色、傳統的市場以及尼羅河的壯觀景色。東岸擁有埃及最出色的一些酒店、溫泉和高爾夫球場。西岸則以其壯觀的法老墓和祭廟而聞名於世:比較著名的包括帝王谷、帝后谷、工人村以及哈布城 (Medinet Habu) 神廟。在古埃及神話中,西岸的日落代表往生之旅,因此象徵著尼羅河西岸埋葬的亡靈。盧克索全年氣候溫暖,陽光充沛,夏季陽光照射時間長達 11 小時,冬季則為 8 個小時。冬季平均氣溫為 26°C,夏季最高能夠達到 39°C。

  盧克索位於尼羅河上游,距開羅670公里。古埃及時代稱為TABE,是古埃及帝國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西元前1570年左右,底比斯人趕走了西克索人(HIKUSOS),以此為中心重新統一了埃及,建立了一個更加強大的帝國,領土南接蘇丹,北達敘利亞。這個帝國維持了1500多年,在此建造了眾多宏偉壯觀的神殿及王家陵墓,因此成為古埃及遺跡的寶庫,是探訪埃及古文明不可不到的地方。主要參觀景點有:

埃及:盧克索神廟

  盧克索神廟 是底比斯主神阿蒙的妻子穆特的神廟,規模僅次於卡爾納克神廟。它具有令人驚歎的雄偉氣勢,每一根柱子都代表了法老的威嚴,置身於其中會使人暫時忘卻時間的流逝,神思萬千。這裡的大部分工程是由第十八朝法老阿蒙諾菲斯三世完成的,後來的拉美西斯二世又增建了大門和庭院,並在門口豎立了六尊他的塑像,現存三尊。廟內原來有兩座尖方碑,其中一座被穆罕默德?阿裡送給了法國,現在巴黎協和廣場。

  卡爾納克神廟 位於盧克索以北5公里處,是古埃及帝國遺留的最壯觀的神廟,因其浩大的規模而聞名世界,僅保存完好的部分占地就達30多公頃。整個建築群中,包括大小神殿20餘座。院內有高44米,寬131米的塔門。大柱廳寬102米,深53米,其中共有134根巨型石柱,氣勢宏偉,令人震撼。其中最大的12根高23米,周長15米,其上足可容納50個人站立。晚上有聲光表演,用五彩的燈光變幻映照著遺址,配有解說詞和音樂,向遊客敘述古埃及人民的生活情景。

  阿蒙神廟位於盧克索鎮北4公里處,是卡爾納克神廟的主體部分,這裡供奉的是底比斯主神——太陽神阿蒙,始建於三千多年前的十七王朝,在此後的一千三百多年不斷增修擴建,共有十座巍峨的門樓、三座雄偉的大殿。阿蒙神廟的石柱大廳(如圖)最為著名,內有134根要6個人才能抱的巨柱,每根21米,頂上據說能站百來個人。這些石柱歷經三千多年無一傾倒,令不讚歎。廟內的柱壁和牆垣上都刻有精美的浮雕和鮮豔的彩繪,它們記載著古埃及的神話傳說和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此外,廟內還有聞名遐邇的方尖碑和法老及後妃們的塑像。

埃及:孟農巨像(門農巨像)

  孟農巨像(門農巨像) 是矗立在尼羅河西岸和國王谷之間原野上的兩座岩石巨像。原來是“阿敏何特普(AMENHOTEP)三世”法老神殿前的雕象,但神殿本身已無蹤影。巨象高20米,風化嚴重,面部已不可辨識。坐像是由新王國時代鼎盛期的阿蒙荷太普三世建造的。坐像身後,原來是他的葬祭殿,但後來的法老拆了這座建築,並把他做為自己的建築物的石料。到了托勒密王朝時代,建築物已經完全被破壞了。人們認為石像是希臘神話中的門農的雕像,就給石像取名為門農像。羅馬統治時期的地震使雕像出現了裂縫。每當起風的時候,門農像就像在唱歌一樣,十分神奇。後來經過修補之後的門農像,就再也沒有唱過歌。

  國王谷 在與盧克索城相對的尼羅河西岸的一條山谷中,集中了許多國王和王室成員的陵墓,這就是著名的國王谷。這裡埋葬著第17王朝到第20王朝期間的64位法老,其中只有17座開放。最大的一座是第19王朝沙提一世之墓,從入口到最後的墓室,水準距離210米,垂直下降的距離是45米,巨大的岩石洞被挖成地下宮殿,牆壁和天花板佈滿壁畫,裝飾華麗,令人難以想像。墓穴入口往往開在半山腰,有細小通道通向墓穴深處,通道兩壁的圖案和象形文字至今仍十分清晰。這裡所有的墓都建于新王國時代。從地面沿臺階向下走,經過前室,就到了安放石棺的墓室。第十八王朝的墓的特點是前室和墓室成直角,而到了十九王朝之後,大多成了直線式的了。國王谷一共發現了60多處墓地,現在對外開放的墓地僅是其中10處而已。

  拉美西斯三世葬祭殿 進入凱旋門,正面就是高22米、上部寬63米的第1塔門。之後,依次是第1院落,第2院落、列柱室和聖地。這裡保存有表現拉美西斯三世應用事蹟的浮雕:討伐敵人、捕殺野牛等。第2院落內有由24根石柱組成的列柱室,頂部保存有色彩鮮豔的浮雕。拉美西烏姆由入口一直向前,就到了第2院落。其左側是第2塔門和第1院落;右側則是列柱室。列柱室入口處並排矗立著4根拉美西斯二世的奧塞裡斯柱,前方是拉美西斯二世座像的頭部。 國王谷對外開放的主要墓室:

  1. 圖特摩斯三世(第十八王朝):墓內的線條構圖十分漂亮。
  2. 阿蒙荷太普二世(第十八王朝):墓室內的2根柱子上繪有奧塞裡斯神、阿努比斯神、哈物爾神、荷魯斯神及阿蒙荷太普二世。
  3. 圖坦卡門(第十八王朝):法老的木乃伊仍安置於墓室之中。墓室正面的牆上,繪有以奧塞裡斯神形象出現的圖坦卡門王,以及其繼位者阿伊王。
  4. 荷萊拇赫布王((第十八王朝):內有精美壁畫;
  5. 西蒂二世(第十九王朝):有木乃伊;
  6. 美耐普塔(第十九王朝):紅色花崗岩製成的石棺;
  7. 塔烏塞爾托女王(第十九王朝):西蒂二世之妻;
  8. 拉美西斯一世(第十九王朝):精美壁畫;
  9. 拉美西斯三世(第二十王朝):豎琴演奏者的石像;
  10. 拉美西斯四世(第二十王朝):巨大的石棺;
  11. 拉美西斯六世(第二十王朝):保存良好的壁畫;
  12. 拉美西斯九世(第二十王朝):小於拉美西斯六世之墓。

  王后谷 位於岩石山西方,有集中的王妃墓,墓的規模雖不及國王墓,但內部壁畫與國王墓完全不同,表現得自由奔放,反映了當時埃及人的生活習俗。哈采普蘇特是第十八王朝法老圖特摩斯一世的女兒,她是除克莉奧佩特拉以外另一位成為法老的女性。哈采普蘇特陵廟位於底比斯衛城的最北端。哈采普蘇特將自己的陵廟建在峭壁上,以一種優雅的效果顯示其統治的長治久安。陵廟分為三層,刻有許多富含深義的浮雕。

  哈采普蘇特是埃及的第一位女王。在其夫圖特摩斯二世死後,她作為太后為年紀、幼的圖特摩斯三世處理朝政,之後自立為女王。她注重貿易,通過和現在的索馬里地區的貿易往來,來獲取香料。這些場面也反映在葬祭殿的壁畫上。作為女法老,哈采普蘇特有強硬的政治手腕,與其養子、後來的圖特摩斯三世一直暗中爭權。在她去世後,圖特摩斯三世採取了報復行動,將陵廟中有她形象的地方都毀掉了。目前陵廟上層在修復之中。

阿斯旺

埃及:阿斯旺(Aswan)尼羅河帆船

  阿斯旺(Aswan)是阿斯旺省首府,是埃及街道最清潔、最 漂亮的城市。它是埃及與非洲其他國家進行貿易的重鎮, 也是通往蘇丹的門戶。它位於東南部尼羅河"第一瀑布"下 的東岸,距開羅900千米。歷史上為埃及南部通往努比亞 的門戶,水運和駱駝商隊的交匯點。在古埃及時代,曾是 與 蘇丹、埃塞俄比亞進行貿易的中心(科普特語"阿斯旺"即"市場"之意),現為省行政和工商業中心。有鋼鐵、制鋁、 化肥、制糖、紡織、制革、水泥等工業,開採鐵礦和石料。市內保留大量寺廟和陵墓,如著名的菲萊神廟、阿布辛貝勒神廟等;埃萊方丁博物館藏有本省歷史文物。旅遊業較盛,為冬季遊覽勝地。鐵路、公路通開羅、亞歷山大等城市,設國際機場。城南有2座水壩,1902年建成的舊壩,距城5.6千米,壩高53米,長2152米,水庫蓄水53億立方米,可發電34.5萬千瓦,灌溉農田57萬公頃。1970年7月竣工的阿斯旺高壩,有灌溉、防洪、發電、運輸的綜合效益。每年可提供740億方穩定可靠的灌溉用水,年發電100億度,通過2條500千伏高壓輸電線輸往開羅和下埃及,並供應本地。阿斯旺市區不大,但地勢險要,滔滔北流的尼羅河水,為它增添了不少景色。這裡古代即建有驛站和兵營,也是與南方鄰邦貿易的要站。它冬季乾燥溫暖,是療養和遊覽勝地。

  其主要景點:

埃及:菲萊神殿(神廟)

  菲萊神殿 菲萊島(Philae Island)在阿斯旺以南15千米,島長450米,寬150米。被稱為"古埃及國王寶座上的明珠"的埃及古神廟群,修建在阿斯旺城南尼羅河中的小島菲萊島上,以輝煌而奇特的建築、宏偉而生動的石雕及石壁浮雕上的神話故事而聞名。1902年阿斯旺低壩攔截尼羅河水時,部分被淹沒。60年代在菲萊島南面築起高壩後,神廟幾乎全部被淹沒。為了保護這些珍貴文物不受毀損,從1972年開始,埃及政府在神廟四周築起圍堰,將堰中河水抽幹,然後將這組廟宇拆成45000多塊石塊和100多根石雕柱,於1979年8月在離菲萊島約1千米處的阿吉勒基亞島上,按照原樣重建。1980年3月10日,菲萊神廟在新址上重新正式開放。其中一座最古老的尼克塔尼布二世國王神廟,建於西元4世紀初,最大的一座神廟叫艾齊斯神廟,系托勒密二世費拉底尤斯國王所建。

  古採石場 距阿斯旺市區僅兩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古埃及的採石場遺址。採石場沿尼羅河而建,約有6公里長。進入採石場,就進入了花崗石的世界。阿斯旺地區的石質好,顏色多為有小黑點的瑪瑙紅,石體光滑注澤,即使在現代也是很奢侈的建築裝飾材料。在採石場遺址上,如果細心,可以看到岩壁上有切割出的溝槽。據說古埃及的 石料都是從阿斯旺開採,通過水路運輸以滿足尼羅河兩岸的建設需要。採石場遺址中有一個著名的景點-未完成的方尖碑。這個巨大的方尖碑橫臥在採石場中,長41米,重達1267噸,原本是女王哈特舍普蘇特修建的。如果將這個方尖碑豎立起來,它將是全埃及最大的方尖碑。景點設置了梯子,遊人可登上碑身,在此冥想方尖碑為什麼沒有從這裡運走的不解之迷。世界上那些著名的方尖碑,在巴黎的協和廣場、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廣場,都有從埃及劫掠的方尖碑的蹤影,它們似乎比埃及本土的方尖碑更經常出現在報紙、雜誌的圖片上。而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方尖碑卻靜靜地躺在埃及本土,臥在花崗石中,尼羅河畔。與我們在神殿廟宇所見的方尖碑不同,它只完成了切割石材的程式,沿未雕刻與圖畫,簡單中更有古樸的風韻。碑身已有幾處形成了裂縫,歷史似乎像這巨石一樣沉重,讓創造歷史的人類自身也不堪負荷。

  阿布辛貝勒神廟(Abu Simbel Temples) 是阿斯旺的旅遊重點,位於阿斯旺以南280千米處,建於西元前1300-前1233年,是古埃及最偉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Ramses Ⅱ)所建,也是新帝國的法老王時代最受保護的遺跡。廟高30米,寬36米,縱深60米,門前4座巨型石質拉美西斯坐像,每尊高20米,像旁有其母、妻、子女的小雕像,無不栩栩如生,經過逾3000年的風蝕仍完好無損。30多年前,當阿斯旺高壩開始動工修建、努比亞古跡面臨著永沉湖底的厄運時,它的價值才為世人矚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世界各國發出拯救努比亞的呼籲,51個國家作出了反應。從1960年至1980年,專家們進行了40多次大規模的挽救古跡活動:由24個國家的考古學者組成的考察團實地勘察了受湖水威脅的地域;22座廟宇經過測定方位和計算,拆散後化整為零轉移到安全地帶,然後以其舊貌重建。3000多年前的神廟設計者精確地運用天文、星象、地理學知識,按照要求把神廟設計成為只有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月21日)和奠基日(10月21日),旭日的霞光金輝才能從神廟大門射入,穿過60米深的廟廊,被撒在神廟盡頭的拉美西斯二世石雕巨像的全身上下,而左右的其他巨型石雕都享受不到太陽神賜予的這種厚愛,人們把這一奇觀發生的時日稱作太陽節。為了保留太陽節的奇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募捐,派出當今國際第一流的科學技術人員,運用最先進的科技測算手段,將阿布辛貝勒神廟原樣向上移位60米,以確保神廟不會被水淹沒。儘管煞費心機,竭盡一切努力,太陽節的時辰還是被錯位而挪後了一天。

  其他大的寺廟分別重建在4個精心挑選的地點:羅馬時代的卡拉布舍寺、卡塔西亭和飾有反映非洲黑人生活浮雕的貝瓦裡寺現已聳立在高壩附近;達克卡寺、馬拉拉加寺和瓦蒂塞布阿寺被集中建在瓦蒂塞布阿;建於西元前15世紀圖特摩斯三世和阿美諾菲斯二世執政時的努比亞地區最古老的寺廟馬達寺廟群和彭努特小陵墓現移至阿馬達;阿布?奧達祭台和普薩墓龕被送到阿布辛貝勒的尼羅河對岸。

  阿斯旺露天市場 (Aswan Souk) 市場內色彩斑斕、琳琅滿目,出售豐富的埃及和非洲商品。當地人稱之為蘇克大街 (Sharia as-Souq),是阿斯旺地區最實惠的紀念品買賣市場。該露天市場距離尼羅河約 4 個街區,與尼羅河並行約 7 個街區,市場內出售豐富的埃及和非洲商品。市場內的攤販出售諸如香水、花生、指甲花粉、幹芙蓉花、香料、T 恤衫和定制的古埃及風格紀念品。在旁邊的小巷內,您會發現攤販出售努比亞手工藝品,例如無邊帽、護身符和籃子、蘇丹劍、香料和地毯,以及填充動物玩具,例如鱷魚玩具。

風俗習慣

  每星期五是“主麻日聚禮”,當清真寺內傳出悠揚的喚禮聲,伊斯蘭教徒便紛紛湧向附近的清真寺,做集體禮拜。為數眾多的教徒仍然虔誠地信守每日5次禮拜的教規:即晨禮、響禮、哺禮、昏禮、宵禮。每逢宗教節日,電視還播放總統及政府首腦去清真寺禮拜的鏡頭。

  埃及人喜吃甜食,正式宴會或富有家庭正餐的最後一道菜都是上甜食。著名甜食有“庫納法”和“蓋塔伊夫”。“錦葵湯”、“基食顆”是埃及人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食品。“蓋麥爾丁”是埃及人在齋月裡的必備食品。“蠶豆”是必不可少的一種食品。其製造方法多種多樣,製成的食品也花樣百出。例如,切爛蠶豆、油炸蠶豆餅、燉蠶豆、幹炒蠶豆和生吃青蠶豆等。

  每一位埃及成年男子到了婚配年齡,首先要向意中人的父親提親或者在母系親屬及鄰居中擇偶。提親後,男女雙方開始商討女方的陪嫁數額,一般是男方把陪嫁款項的2/3作為聘禮送給女方。然後,在村長的主持下訂立婚約。埃及農村的婚禮場面熱鬧奢侈。迎親前,男方大擺宴席,並有歌舞相伴,有時宴慶數日。迎親時,新郎的母親帶領多輛裝點漂亮的馬車到女方家接新娘,新娘要坐在其中一輛用昂貴喀什米爾毛綢、玫瑰花等裝飾的花車上。晚餐後,新郎要由樂隊引路去清真寺行跪拜禮,最後回到新房,與新娘共飲一杯清泉水,以示同享甘甜幸福。這樣的婚禮大約要持續30天左右,耗資約千餘埃鎊。在埃及西部沙漠的錫瓦綠洲,有獨特的婚俗。姑娘8歲定親,14歲完婚。其間,小夥子要不斷地向女方家贈送禮物。新娘頭上要編結很多髮辮。其一半由娘家梳編,另一半需婆家人來完成。姑娘的嫁妝是100件袍裙。所以,錫瓦人家一有女兒出生,母親就要開始忙著為其縫製陪嫁的袍裙。

  在開羅市的東南部,有一座數百年歷史的墓地。它本是安葬愛資哈爾大學畢業生及顯赫人物的地方。後來,漸漸成為周圍地區的公共墓地。人們生前來這裡為自己建造死後的住所,於是一棟棟排列整齊的平房紛紛築起,儼然一座“死者之城”。每逢伊斯蘭教的重大節日,死者的親友都來此聚集,懷念死者,形成了埃及自己的獨特葬俗。

  針是縫衣的工具,幾乎是家家必備的日常用品,但在埃及人的心目中卻有幾分神秘的色彩。每天下午3-5點,埃及人決不買賣針,這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條不成文的戒律。據傳說,每天的這個時間裡,有天神下凡賜給人們一些生活必需品,但天神要親自體察人們各自的境遇。越是富有的人,得到的賞賜會越多;越窮的人,所得的賞賜則越少。而窮人整天總是穿針引線,縫縫補補,為了使窮人得到的賞賜多一些,免於窘困終身,所以人們在這個時候絕不賣針。在這個神話傳說的影響下,埃及的一些人甚至連夜晚也不敢做針線活,否則認為會給自己的母親帶來災禍。農村裡有些婦女把借針也看作忌諱之事,在非借不可時,出借人要把針插在麵包裡遞給借針人,借針人也不敢當面用手把針取出來。 針有時也成為一些婦女相互對罵的口頭語,如果一個婦女被人罵作針,那她便如同受了奇恥大辱,痛不欲生。如今,針在埃及人的心目中仍有其獨特的、傳奇般的地位,對針的忌諱也沿襲下來。

特殊禮節

  埃及人的交往禮儀既有民族傳統的習俗,又通行西方人的做法,兩者皆有,上層人士更傾向于歐美禮儀。埃及人見面時異常熱情。一般情況下,見到不太熟悉的人,先致問候的人說全世界穆斯林通行的問候語—“安塞倆目•爾來庫姆”(直譯為“和平降於你”,意為“你好”)。我國穆斯林簡稱它為“色蘭”。如果是老朋友,特別是久別重逢,則擁抱行貼面禮,即用右手扶住對方的左肩,左手摟抱對方腰部,先左後右,各貼一次或多次。而且還會連珠炮似的發出一串問候語:“你好吧?”“你怎麼樣?”“你近來可好?”“你身體怎樣?”等等。

  如果你上門拜訪朋友,主人會一次或多次地重複說:“愛赫蘭烏塞赫蘭烏邁爾哈板”(意為“你遇到的是親人,你走的是平原,歡迎你”)。有時也簡單地說:“愛赫蘭!愛赫蘭!” 女性之間出於禮貌或表示親熱,更多地採用溫柔的貼面禮,一般是先右邊貼一次,後左邊一次。異性之間通常是握手,只有親戚之間行貼面禮。男女之間也可不握手,男士不宜主動伸手,握手時不應交叉,即四人呈"十"字形面對面握。男士在握手時必須從座位上站起來,女士則不必,可以繼續坐在椅上。

  埃及人不忌諱外國人家訪,甚至很歡迎外國人的訪問,並引以為榮。但異性拜訪是禁止的,即使在埃及人之間,男女同學、同事也不能相互家訪。除貧困戶外,埃及人家裡都有客廳,臥室作為私房是不歡迎外人入內的。家訪時應主動問候老人並與之攀談,埃及人樂於天南海北地神侃,一般應在聊完一個話題後告辭。主人對客人說:“邁阿•薩拉麥”(直譯為“平安伴隨你”,意為“一路平安”或“再見”)。客人不宜重複此話,仍可說:“安塞倆目•爾來庫姆”。

  埃及人(穆斯林皆如此)認為“右比左好”,右是吉祥的,做事要從右手和右腳開始,握手、用餐、遞送東西必須用右手,穿衣先穿右袖,穿鞋先穿右腳,進入家門和清真寺先邁右腳。究其原因,穆期林“方便”和做髒活時都用左手,因此左手被認為是不乾淨的,用左手與他人握手或遞東西是極不禮貌的,甚至被視為污辱性的。

  婦女的禁忌。按伊斯蘭教義,婦女的“迷人之處”是不能讓丈夫以外人窺見的。即使是同性之間,也不應相互觀看對方的私處,因此,短、薄、透、露的服裝是禁止的。哪怕是嬰兒的身體也不應無掩無蓋,街上也不見公共澡堂。雖然埃及人對外國人是寬容的,不像某些伊斯蘭國家那麼嚴厲,但必須提醒一點;在埃及穿背心、短褲和超短裙是嚴禁到清真寺去的。

  通常在埃及人面前儘量不要打哈欠或打噴嚏,如果實在控制不住,應轉臉捂嘴,並說聲“對不起”。埃及人討厭打哈欠,認為哈欠是魔鬼在作崇。一個人打哈欠,如同犯罪似的急忙說:“請真主寬恕。”而打噴嚏認為不一定是壞事,一個人如果在眾人前打噴嚏,則說:“我作證:一切非主,惟有真主。”而旁邊的人說:“真主憐愛你。”他接著說:“真主寬恕我和大家。”

新聞出版

  埃及報刊500餘種,其中報紙180餘種,雜誌300餘種。埃及主要官方阿拉伯文報刊有:《金字塔報》、《消息報》、《共和國報》、《金字塔晚報》、《圖畫》週刊、《魯茲•尤素福》週刊等。主要英文報刊有《埃及公報》。主要私營報刊有:《七日報》、《今日埃及人報》、《日出報》等。主要門戶網站有:《七日網》、《國家回聲》等。

  中東通訊社:埃及國家通訊社,是目前中東地區和阿拉伯世界最大的通訊社,1956年2月創立。宣傳政府政策,用阿拉伯、英、法三種文字發稿。

  廣播電臺:全國現有269家廣播台站,平均每天播報478小時。國家廣播電臺,1928年創建。目前每天用80個頻率、38種語言向國內、外廣播。中東廣播電臺,建於1964年,主要為商業服務。亞歷山大廣播電臺,建於1960年,用阿拉伯語播音。2000年,埃及開始通過“非洲之星”廣播衛星和尼羅河衛星等發射廣播節目,能覆蓋全世界。

  電視:在埃及傳媒中佔據突出地位。埃及電視臺建於1960年。目前埃及電視頻道分中央、地方、衛星、專題等四類數十個頻道,節目覆蓋亞、非、歐、北美等地區。2001年6月,私營衛星電視頻道獲准開播。

教育

  實行普及小學義務教育制度。全國共有基礎教育(含小學、初中、高中和中等技術教育)學校42184所,其中公立學校37218所,私立學校4966所。共有大學34所,其中公立大學18所,私立大學16所。著名的有開羅大學、亞歷山大大學、艾因•夏姆斯大學、愛資哈爾大學等。大學高等教育平均入學率達32%。

外交

  埃及在阿拉伯、非洲和國際事務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開羅現為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所在地,2016年7月1日,埃及前外長蓋特擔任新一屆阿盟秘書長。

  埃及奉行獨立自主、不結盟政策,主張在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內政的基礎上建立國際政治和經濟新秩序,加強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突出阿拉伯和伊斯蘭屬性,積極開展和平外交,致力於加強阿拉伯國家團結合作,推動中東和平進程,關注敘利亞等地區熱點問題。反對國際恐怖主義。倡議在中東和非洲地區建立無核武器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區。重視大國外交,積極發展同新興國家關係,在地區和國際組織中較為活躍。目前,埃及已與165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埃及擔任聯合國安理會2016年至2017年非常任理事國。


非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