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会理县
四川会理:钟鼓楼
四川会理:白塔山
四川会理:濯缨桥
四川会理:彝家长号

  会理汉语拼音:Huì Lǐ;英语:Huili County),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辖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凉山州的最南端,东与会东县毗邻,南隔金沙江云南省元谋县武定县禄劝县三个县相望,西邻攀枝花市,北与凉山州德昌县宁南县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26°5′-27°12′,东经101°52′-102°38′,全境东西宽约55公里,南北长140公里,幅员面积为4527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人(2010年)。辖9个镇、41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

  会理县境内地形复杂,东、西以山地为主,中部为狭长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县城四面环山,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素有“小春城”之美称。金沙江绕境西、南边缘,城河源于县北,蜿蜒中部南入金沙江,锦川河源于中部北流出境入安宁河,东部太平河南流出境。多松、桦、杉、高山栎类。林区栖息鹿、麝、狐等野生动物,产茯苓、三棵针、防风、牛膝等中药材。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锡、镍、铅锌、钒、钛、磷、石英石、石棉、石墨、大理石、芒硝、花岗岩、白云石、蛇纹石等。土特产有小关河大石榴、风山营无核柿等。成昆铁路、108国道和310、213省道穿境而过。纪念地有红军巧渡金沙江的“皎平渡”、“会理会议”旧址。

  邮编:615100 代码:513425 区号:0834

行政区划

  全县辖9个镇、41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

  • :城关镇、鹿厂镇、黎溪镇、通安镇、太平镇、益门镇、绿水镇、云甸镇、新发镇
  • :果元乡、南阁乡、内东乡、老街乡、外北乡、彰冠乡、爱民乡、爱国乡、凤营乡、白鸡乡、矮郎乡、小黑箐乡、河口乡、中厂乡、关河乡、鱼鱼乍乡、黎洪乡、金雨乡、树堡乡、江竹乡、普隆乡、竹箐乡、杨家坝乡、江普乡、木古乡、富乐乡、海潮乡、芭蕉乡、横山乡、马宗乡、法坪乡、槽元乡、黄柏乡、仓田乡、白果湾乡、下村乡、龙泉乡、六华乡、三地乡、六民乡
  • 民族乡:新安傣族乡

历史

  相传,原始社会末期,黄帝的长子昌意部落从黄河流域沿横断山谷南下,降居若水(今雅砻江)一带,与生活在这里的邛、笮等土著民族杂居、融合。

  夏禹时,“芒芒禹州,画为九州”,“华阳黑水(今金沙江)惟梁州”,会理即为九州之一的梁州边地。周成王时,“合梁于雍”,会理“亦为雍州域”。春秋战国时,会理为蜀国之“囿苑”。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秦灭巴、蜀,会理曾“通为郡县”。

  公元前129年,西汉武帝刘彻在邛都一带置县,会理“古为邛都国地”置县当在其中。元鼎六年,武帝诛杀叛乱的邛君、笮候,以邛都为越嶲郡(今西昌),置邛都、会无等15县,会无即今会理,此为会理正式建置见于文字地名记载之始。古会无城址据考证在今会理城北面之北山。会理又一古名三绛,其实三绛在今会理所属黎溪境。据考证,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中,就在今会理金沙江边的鱼鲊渡。西晋惠帝元康二年,即292年,越嶲郡移治会无县,共历140年。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于其地置会川县。”时移邛都县来治,取“川原并汇,诸酋听会之所”之义更会无为会川。唐玄宗天宝九年(750年),中央政府于县侧置会同军。

  南诏时置会川都督府,大理时改为会川府,元置会川路,明初置会川府,后又改设为会川卫。

  清世宗雍正七年(1728年),改卫为州。裁会川卫军民守备,移属东川之会理州来治,以原卫所为州署(即今县政府所在地),隶于新定名之宁远府。以会理为州县名始此,一直沿用到今日。清初更名会理后,其驻军编制仍称“会川营”,民国时期设的税关也仍称“会川关”。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在会理皎平渡巧渡金沙江(毛泽东著名的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即指此事),并召开了著名的“会理会议”。

  1996年,会理县面积4527平方千米,人口40.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16.4%。辖6个镇、44个乡:城关镇、鹿厂镇、黎溪镇、通安镇、太平镇、益门镇、果元乡、老街乡、南阁乡、内东乡、外北乡、彰冠乡、爱民乡、爱国乡、凤营乡、白鸡乡、矮郎乡、小黑箐乡、河口乡、中厂乡、关河乡、鱼鲊乡、绿水乡、黎洪乡、金雨乡、树堡乡、江竹乡、新安乡、普隆乡、竹箐乡、新发乡、木古乡、富乐乡、海潮乡、芭蕉乡、杨家坝乡、江普乡、横山乡、马宗乡、槽元乡、法坪乡、黄柏乡、云甸乡、仓田乡、白果湾乡、下村乡、龙泉乡、六华乡、三地乡、六民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会理县总人口433185人,其中:城关镇18610人,鹿厂镇17765人,黎溪镇14919人,通安镇12498人,太平镇13276人,益门镇12084人,果元乡37526人,南阁乡13834人,内东乡9530人,老街乡15624人,外北乡11286人,彰冠乡15163人,爱民乡10305人,爱国乡3845人,凤营乡5912人,白鸡乡4145人,矮郎乡3669人,小黑箐乡5163人,河口乡9293人,中厂乡6386人,关河乡12294人,鱼乍乡3854人,绿水乡10570人,黎洪乡3482人,金雨乡3327人,树堡乡6390人,江竹乡4423人,新安傣族乡4059人,普隆乡4519人,竹箐乡7254人,新发乡17015人,杨家坝乡10197人,江普乡4056人,木古乡9418人,富乐乡11183人,海潮乡6759人,芭蕉乡4047人,横山乡8613人,马宗乡2822人,法坪乡2071人,槽元乡4426人,黄柏乡1597人,云甸乡15662人,仓田乡7996人,白果湾乡9473人,下村乡6727人,龙泉乡3086人,六华乡3799人,三地乡1074人,六民乡2159人。

  2004年,会理县辖3个街道(北街、南街、北关)、6个镇(城关、鹿厂、黎溪、益门、通安、太平)、43个乡(果元、老街、南阁、内东、外北、彰冠、爱民、爱国、凤营、白鸡、矮郎、河口、中厂、关河、鱼鱼乍、绿水、黎洪、树堡、普隆、金雨、木古、富乐、海潮、芭蕉、江普、横山、马宗、法坪、槽元、黄柏、云甸、仓田、下村、龙泉、六华、六民、三地、江竹、竹箐、新发、小黑箐、杨家坝、白果湾)、1个民族乡(新安傣族)。

  201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会理县撤销绿水乡,设立绿水镇,镇人民政府驻坪庄村,辖原绿水乡所属行政区域;撤销云甸乡,设立云甸镇,镇人民政府驻沙元村,辖原云甸乡所属行政区域;撤销新发乡,设立新发镇,新发镇人民政府驻新铺子村,辖原新发乡所属行政区域。调整后,全县辖9个镇、41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

地理

  会理县位于四川南部,凉山州的最南端,与攀枝花相邻,与云南接壤。县城海拔在1800米左右,最高海拔3920米(贝母山),最低海拔839米位于金沙江。立体气候明显。最高温度33度,最低温度0度。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是休闲旅游以及探险的好去处。会理县最有名气的山名为龙肘山,相传因山中有龙飞跃而出因而得名。此山海拔3586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会理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全县幅员面积4527平方公里,耕地仅有41781公顷,可开发和利用的土地潜力大;同时会理由于光热资源得天独厚、立体气候特征明显,为土地开发提供了多样性。北部山区温凉湿润,雨量充沛,森林茂盛,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畜牧业和中药村;中部坝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适宜建设烤烟、石榴、油葵、畜牧等特色产业基地;南部沿金沙江河谷地区,温、光、热条件独特,有“南亚飞地”之称,是发展热带水果、早市蔬菜、蚕桑的理想区域,又是麻枫树(小桐子)、印楝等树种的适宜种植区,将是生物柴油、生物农药原料基地建设的重点区域,其中麻枫树提取生物柴油项目已被中国-联全国开发计划署列入了“少数民族地区绿色能源减贫示范项目县”。

矿产资源

  会理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县,有“矿产博物馆”的美誉,矿产以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而著名。18世纪初传入欧洲被誉为“中国银”的镍白铜即产于会理。会理现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43种,约占四川省探明储量矿种总量的48.8%。其中,铁矿储量约占全省的3.5%,铜矿储量约占全省的88.6%,锌矿储量约占全省的23%,锡矿储量约占全省的37.5%,金矿储量约占全省的55%,银矿储量约占全省的12%,锗矿储量约占全省的42%,镓矿储量约占全省的38%,镉矿储量约占全省的25%,硒矿储量约占全省的25%。钴、钼、铟、蛇纹石、石英岩等5个矿种,储量约占全省的67%-96%。

农业资源

  县境内气候独特,光热资源丰富,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素有“南亚飞地”之称,适宜多种农作物和经济林木生长。农业尤以烤烟、石榴、黑山羊、蚕桑最具特色,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会理向有天府“云烟之乡”的美称,所产烤烟色泽好、纯度高、阴燃保火力强、干性好,已进入各大烟厂主配料,2007年产量达46万担。会理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石榴之乡”,所产“青皮软籽石榴”果大、色鲜、粒大、籽软、汁多、风味浓郁,其品质在国内名列前茅,曾荣获国家农业博览会金奖,并获农业部无公害绿色食品证书;2007年产量超亿公斤,位居国内县(市)前列。会理黑山羊个体大,肉质细嫩、鲜美无膻味,皮肉兼用,是四川六大优良品种之一,年存栏达70万只以上。会理还是古丝绸南路必经之地,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桑叶肥大,单产高,产茧个大、色白,单茧丝长,年产茧达1万担以上。目前,会理已被列为攀西农业资源综合开发重点区域之一,正在加快建设有相当规模和独特优势的烤烟、石榴、蚕桑、畜产品等优质农产品基地。

物产

  金沙砚 以其石奇、眼多、纹富、艺精而饮誉中外。金沙砚与攀枝花苴却砚系同一砚种,石料同脉共生,分别产于攀西大裂谷金沙江两岸的深谷之中。古人评砚,有“七珍八宝”之说,即七眼为珍,八眼为宝。而金沙砚的石眼少者数个,多则数十个,乃至上百个。会理金沙砚厂生产的 “九龙砚” 有大小不等石眼100余颗。 金沙砚是我国名砚中纹理最为丰富、美丽的砚种之一,最常见的有“绿标”、“黄标”、“青花”、“冰纹”、“水纹”、“彩线”“火烙”、“翡翠斑”、“胭脂冻”等。

  会理石榴 会理所产“青皮软籽石榴”久负盛名。其果大、皮薄、色鲜,果皮呈绿黄色,阳面呈淡红色,有红彩霞;汁多,籽软,风味浓郁,营养价值高;籽粒马齿状,水红色,晶莹剔透。2002年9月8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批准注册“会理石榴”证明商标(注册号:2182号)。2002年9月11日由中国特色之乡推荐及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正式授牌会理县为“中国石榴之乡”,同时再获绿色食品证书。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会理石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会理兰花 特别是夏寒兰和莲瓣兰两大品系中,更是珍品、奇品繁多。会理寒兰植株挺拔,叶质莹润如脂,叶姿飘洒自如,着花7至18朵,花葶出架,香气纯正,清幽持久;翠绿素、瑞雪素、牙黄素、红素等均为寒兰中的珍品,其中夏寒兰牙黄素曾在1993年泸州国际展中获金奖。会理莲瓣兰花形纷繁,花色绚丽,全素花、瓣形花、红花、红壳、蝶花屡见不鲜。其中荷形莲瓣素集云南大雪素和四川银杆春剑素的优点于一体,白壳、白杆、白花、荷瓣、硬棒、高雅圣洁,馨香扑鼻。

  建昌黑山羊 为四川省六大山羊品种之一。该山羊是本地山羊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群众的自发选育而逐渐形成,耐粗饲,易管理,抗病力强,生产性能高。体型外貌特征建昌黑山羊被毛有长、短之分,毛色以黑色为主。头部略呈三角形,鼻梁平直,有角和胡须,少数无角或有肉髯。四肢矫健有力,步伐敏捷,善行走,喜登岩坎或以前肢攀树采食,性情温驯。

  黎溪州踩缸菜 源于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说的是明朝建文帝朱允炆流亡云南途经会理县黎溪区时,封赠黎溪州的踩缸酸菜的故事。至今在黎溪镇黎洲村的村民们中不但还世代流传着这个古老传说,并且还延续着这个传统的制作方法:每年立秋过后,人们就开始播撒专门的小青菜籽,在整个小青菜的成长过程中,不需施用任何的化肥农药,基本属于原生态生长。当经过几场秋雨的滋润,小青菜也逐渐成熟了。村民选阳光明媚的天气,将小青菜从地里连根拔起,剔除根须和杂质,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阳光下晾晒几天,蒸发掉部份水份,待菜稍变蔫了,再将绵软的小青菜整齐地扎成小把,放在特制的大木缸里。大木缸高和宽各约4尺左右,放进去一层就用木杵象农村盖房舂墙土一样夯紧实,然后将当年新收获的糯米熬成清亮的糯米稀饭汁冷却到30℃左右,均匀地倒在青菜上,再放一层青菜,再舂紧实,再倒入稀饭汁。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都需要保证与“油气”完全隔绝,而且除糯米汁外,绝无其他佐料。盖上大木盖,放在自家向阳的院坝里头,经冬日的阳光照射,夜晚霜冻,自然发酵两个月,就可以出缸了。此时的酸菜已成了绵软透亮的淡黄色,很远就闻得见一股香味,出缸后将酸菜辫成辫子,挂在特制的木架子上通风晒干,整个工序就算完成了。

  绿水河曝腌肉 绿水河是地名而非河名,距现在的绿水乡政府所在地约1公里。那里依山临水,既有碧绿的青山,又有潺潺的小河,绿水河因此而得名。在小河的旁边散落着几十户人家,至今还流传着“绿水河的曝腌肉不会臭”的故事。现在绿水河的曝腌肉只在绿水河叫做老街子的地方才腌制得出来,也就是那小河旁边的几十户人家。在冬腊月,杀了猪,专门留一大块制作曝腌肉,先拿小河水洗干净,沥去水份后撒上盐,腌制一个星期左右,取出晾晒5天左右就可加工食用。

  七彩陶艺 会理陶器早在300年前即负盛名。近30年来,会理艺陶在传统品种的基础上,又开发了一系列名贵釉种。会理均虹艺术陶瓷厂研制出的二十余种釉彩,均为当今较有特色的名贵釉。如:朱红、茶叶末、松针、兔毫、玉绿、金沙、油滴等,特别是松晶釉、石榴红、流沙釉等则是从未出现过的釉种。1999年山东曲阜发掘出的失传几百年的雨点釉,早在20年前会理即已发掘研制。

  古法造纸 会理县云甸乡到处是生产土纸的竹材料、手工作坊、沤竹池,不少地方还有隆隆作响的碾房,人们在砍竹、捆竹、背竹、碾篾、捞纸、撕纸、捆纸……村里无处不造纸。据会理县志记载:“土纸分为草纸、绵纸,原为农家副业,产地主要分布在北部摩挲营、下村和太平场等地。民国九年(1920),全县有土纸生产户39家,86人,年产值银洋2.17万元。至民国38年,尚有10余家,从业者60余人,产值约法币5万。到1980年产量高达2913担。1985年,云甸、太平共有土纸作坊30余座,生产人员126人,年产值6.6万元。”


  烤烟 会理气候、土质与云南玉溪酷似,向称天府“云烟之乡”,所放烤烟色泽好、纯度高、阴燃保火力强、干性好,素有“卷烟味精”美誉。会理是四川省最大的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县,烤烟是会理的黄金产业、支柱产业。

文化

  会理,自古以来就是川滇往来的要冲、古南丝绸之路的必经要塞,素有“川滇锁钥”之称。因其地理位置特殊,所以形成了具有川滇特点的传统文化风貌和民风民俗。会理的优势文化资源主要体现在民间文化音乐、舞蹈、鼓号、民俗等四个方面。民间音乐如山歌和由云南、流传本地、现已濒于失传的民间宗教音乐“洞经曲”等等;会理民间舞蹈,以“蹢脚舞”最有特色、最为著名。如绿水乡的彝族蹢脚舞、关河乡的彝族蹢脚舞、小黑箐乡的彝族蹢脚舞、内东乡的彝族蹢脚舞、富乐乡傈僳族蹢脚舞等等。鼓号文化,源于民间宗教祭祀和婚丧嫁娶活动的“响器”吹打,严格说来,属于民间器乐演奏的范畴。在享誉十里八乡的白鸡乡“毕家班”,就是一个人气旺盛、颇具规模的吹打班子。会理民俗文化,“川滇锁钥”的特殊地理位置,奠定了会理民俗风情既受川文化影响、又受滇文化浸润,既有本土文化根基、又有外来文化渗入,既有汉文化风貌、又有彝文化特征的特殊格局。如小黑箐乡白沙村喝“拦路酒”、“撞油”、“压饭”的民俗。

小营盘石棺墓群

  小营盘石棺墓群位于会理县黎溪区新安乡新田村东南约2公里处的城河东岸二级台地上,墓地总面积6450平方米,分布较为密集,约有100余座墓葬,小营盘石棺墓群为198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 小营盘石棺墓的墓室是先挖掘一长方形竖穴土坑,然后再用采集的天然石板竖置围砌成箱形棺。墓葬内随葬器物极少,但大多数墓葬保存有较完整的人骨架,均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北,骨架长多在1.45—1.60米。从小营盘石棺墓出土的遗物和埋葬习俗,结合金沙江流域已发掘的石棺墓来分析,我们认为小营盘石棺墓应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对研究西南地区石棺墓和古代民族的割肢葬俗, 以及金沙江流域的考古学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7年2月,凉山州人民政府将小营盘石棺墓群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粪箕湾古墓群

  粪箕湾古墓群位于四川省会理县黎溪区河口乡云山村东南的水坪梁子和小团山,东靠白云山,北面为云山村,西南约1800米为河口乡。墓群由水坪梁子和小团山组成,分布有较密集的土坑墓和石棺墓约数百座。水坪梁子南北长280米,东西宽750米,面积约11200平方米;小团子南北长15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墓群总面积14200平方米。1989~1992年,粪箕湾古墓群水坪梁子上的部分区域先后进行了四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156座,出土陶器165件,铜器17件,玉、石器47件,石器大多为随葬的灰绿岩卵石。出土陶器主要有罐、钵、壶、纺轮等,铜器有矛、铖、削、镯、泡饰等,玉石器有指环、镯、锥、镞等。陶质大多为夹砂褐陶,灰陶极少,纹饰有叶脉纹、刻划纹、乳钉纹等。从墓葬型制、葬俗及出土器物分析,该墓葬应为战国时期遗存,是一种新发现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对研究金沙江流域的考古学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为研究西南地区古代多民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07年02月,凉山州人民政府将粪箕湾古墓群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钟鼓楼

  钟鼓楼,位于会理古城东、西、南、北街交汇处,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由会理知州罗国珠主持修建,至乾隆年间续修完工,咸丰十年(1860)毁于兵燹,同治末年又重建,因层楼凌云,气势壮观,故又称凌霄楼。原台基上建有重檐六角攒尖顶木结构楼亭式建筑一座,1973年因年久失修被拆除,仅留台基,1992年在原台基上又重建一重檐六角攒尖顶仿古建筑。钟鼓楼台基呈梯型,用青砖包砌,内填土石,为四面互通式拱形门洞,面积175平方米。钟楼除了报时外,战争时也用以报警,它与北面的鼓楼一道为昔日城内居民的起居劳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川会理:明代城北门
四川会理:清代金江书院

明代城北门

  会理城元代以前为土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 月鲁帖木耳攻陷,土城被毁。明洪武三十年(1397)重建土城。次年,指挥孙禧将土城包砌以砖石,并设四门,惟北门建楼,以司更鼓。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北门内民房失火,延烧北门城楼,知州何咸宜旋即重修,并悬匾曰:拱极楼。会理城北门俗称城鼓楼,面积816.50平方米,是明代会理城市交通和防御的重要设施,它与四周的城墙构成了会理古代城市完整的防御体系。城门上的鼓楼,为重檐硬山式穿逗土木结构建筑,面积201.14平方米,鼓楼的作用是击鼓定更,它与钟楼撞钟报时想配合,在没有钟表的年代,对城内人们的起居劳作,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城北门如今已成为会理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2004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将会理城北门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科甲巷

  科甲巷,长156米、宽3.5米,位于会理古城北大街的东北侧,巷内多为明、清建筑,最早因龚姓人家居住于此,故称“龚家巷”。明代,因军屯和民屯政策的施行这,外籍大户人家不断迁入会理,巷内逐渐形成了以胡、龚、杨、吴、邹、周姓为主的几个大户人家。后因每户均中有科举,大门都悬有“进士第”、“大夫第”等匾牌,因此便将“龚家巷”改为“科甲巷”。民国初,云南军阀占据会理,将“科甲巷”改名“福佑里”;新中国成立后,曾改名“新生巷”、“新华巷”。1984年,全国地名普查后,才恢复其“科甲巷”旧名。在中国许多古城都有科甲巷,它是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科举制度的见证,是一个地方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缩影,现在科甲巷已成为会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街区。

清代金江书院

  金江书院的前身为会华书院,创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十八年(1753)更名为玉墟书院,乾隆五十九年(1794)改称会川书院。嘉庆十六年(1811),迁建于文庙南侧,道光初年又更名为金江书院,咸丰十年(1860)云南回民起事,攻占会理,书院被毁。咸丰十一年(1861)改建于现址,同治元年(1862)建成。金江书院周围古树参天,环境幽雅,是会理读书讲学之胜地。现存金江书院由讲堂、正厅、须弥座廊台和垂带式踏道组成,平面呈四合院布局。讲堂为歇山式抬梁土木结构建筑;正厅为硬山式顶穿逗土木结构建筑,总面积612.92平方米。金江书院是四川省保存不多的书院类古建筑之一,是会理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1988年8月,会理县人民政府将金江书院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

四川会理:龙肘山杜鹃花
四川会理:会理会议遗址

  会理县城是省委、省政府命名的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以四季如春的气候、秀丽明媚的风光和古色古味的建筑风韵而闻名,会理“仿古一条街”——元天街为旅游观光的一个亮点;境内的历史遗迹以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住过的山洞遗址、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理会议”遗址为代表,现已被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人文景观以县城的明清古居、钟鼓楼、城南白塔和城东白马寺为代表;自然景观以万芳斗艳、十里花海的川南滇北名山龙肘山以及红军湖、东岩瀑布、西崖滴水、莲沼黎海、梅家溶洞等最具特色。其中,会理的龙肘山-红军湖风景区,是凉山州三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历史文化的丰厚积淀和民族风情的相互交融,使会理呈现出独特的旅游魅力。

  会理古白塔 位于会理城南面,座落于白塔山。距城约5公里,和文塔寺相临。白塔山上树木葱郁,林中还有民间自筹资金建造的庙宇群。

  龙肘山 省级风景名胜区,又名玉墟山,因山势蜿蜒如龙,主峰顶像龙头,两侧峰耸立似龙肘,故称龙肘山,旧志中亦有称龙舟山的。龙肘山山脉源于螺髻山,位于会理城北10至15公里之间,是会理坝子北部的天然屏障。龙肘山主峰高3586米,西面坡较陡峭,多绝壁,毗邻攀枝花市米易县;东北坡较缓,多谷地,有公路直达山顶,是游览龙肘山的主要途径。龙肘山最吸引人的自然景观,乃是万亩杜鹃林——“玉岭花海”。

  会理会议和红军巧渡金沙江遗址 已被确立为全国100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1935年5月,中国工农中央红军在会理境内的皎平渡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实现了中国革命的战略转移,并在会理城郊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会理会议”。

参考条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