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巨野县

  巨野县汉语拼音:Jù Yě Xiàn;英文:Juye County),中国山东省菏泽市辖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万福河北岸。地处黄泛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河流以洙赵新河、新洙水河、万福河、郓巨河为主。全县总面积1303平方千米,总人口101万人。辖2个街道、15个镇:凤凰街道、永丰街道、龙堌镇、大义镇、柳林镇、章缝镇、大谢集镇、独山镇、麒麟镇、核桃园镇、田庄镇、太平镇、万丰镇、陶庙镇、董官屯镇、田桥镇、营里镇。县政府驻凤凰街道古城街。

  县境南部的龙山集是古龙山文化的发祥地。获麟古渡、莲池月夜、渔泽秋澄,昌城烟雨,秦洞云霞、梵塔朝晖、金山春晓、凤台孤峙是著名的“麟州八景”。有西汉御史大夫碑、唐永丰塔、元屏盗碑、明建文庙等西汉、唐、元、明、清历代古建筑10余处。县城东6千米的获麟台是春秋鲁哀公狩麟之地。县城西的齐鲁会盟台是春秋齐鲁抵宋会盟之所。

  • 邮编:274090 代码:371724 区号:0530

行政区划

  全县辖2个街道、15个镇:凤凰街道、永丰街道、龙堌镇、大义镇、柳林镇、章缝镇、大谢集镇、独山镇、麒麟镇、核桃园镇、田庄镇、太平镇、万丰镇、陶庙镇、董官屯镇、田桥镇、营里镇。县政府驻凤凰街道古城街。

历史

  巨野县古系沼泽地区,因大野泽得名。《元和郡县志》:“泽在巨野县东五里。南北三百里,东西百余里。”《齐乘》云“梁山泊也。”西汉置巨野县。北齐撤销巨野县。隋开皇16年恢复巨野县。北宋属济州。1150年,黄河大决,淹没巨野,撤销巨野县。1269年(蒙古至元6年),恢复巨野县。

  春秋时期,巨野为武城地,鲁国西境。公元前475年,巨野属宋国,至公元前286年,改属齐国。

  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设置昌邑县(治所在今大谢集镇前昌邑村),属砀郡。

  西汉初期,巨野县境内有昌邑县。西汉中期,增置巨野县和乘氏县。昌邑县:始建于秦,前汉为昌邑王国、山阳郡,后汉兖州刺史皆治此,治所在今巨野县昌邑集,所辖包括金乡、巨野、成武、单县4个县的边界地区。乘氏县:汉置侯邑,汉景帝中元六年,封梁孝王少子刘买,汉和帝封梁商为乘氏侯。治所在今龙固镇西南甘泉寺一带,其辖区包括巨野东南、菏泽东南、定陶东北部。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昌邑、巨野属山阳国。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改山阳国为山阳郡。昌邑、巨野两县属山阳郡,乘氏县属济阴郡。

  汉武帝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改山阳郡为昌邑国,昌邑、巨野为其属县。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撤销昌邑国,复为山阳郡,昌邑、巨野仍为其属。

  新朝建兴帝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撤销山阳郡,改为巨野郡,以巨野县城为治所。

  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公元25年),撤销巨野郡,恢复山阳郡,治所在昌邑,巨野、昌邑两县兼属山阳郡和兖州。乘氏县仍属济阴郡。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任兖州牧,以昌邑为治所。

  三国时期,巨野和昌邑两县属山阳郡,乘氏县属济阴郡。

  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改山阳郡为高平国,治所在昌邑,巨野、昌邑为属县,乘氏县仍属济阴郡。

  南北朝时期,巨野县为多方割据势力统辖。南朝刘宋初年,改高平国为高平郡。南朝刘宋永初年间(公元420年),撤销昌邑县,并入金乡县。北魏太和十二年(公元488年),乘氏县移置今菏泽市。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公元518年),分高平郡,置任城郡。在此期间,巨野县先属南朝高平郡,后属北魏任城郡。北齐,撤销巨野县。

  隋文帝开皇年间,巨野东北部属郓州东平郡,巨野西南部属曹州济阴郡,巨野东南部昌邑一带属金乡县。开皇十六年,恢复巨野县和昌邑县。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撤销乘氏县,并入巨野县。撤销昌邑县,并入金乡县。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巨野县属郓州东平郡。公元621年,在巨野县城置麟州,复置乘氏县为属县。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撤销麟州,复置昌邑县,巨野、昌邑两县属戴州(治所金乡)。公元625年,撤销昌邑县,并入金乡县。公元643年,巨野县改属河南道郓州。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四代,巨野县仍属郓州。后周太祖广顺二年(公元952年),移济州于巨野县城,并辖郓城、任城、金乡为属县。

  北宋初年,巨野县属济州。宋太祖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属京东路。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改属京东西路。南宋绍兴十七年、金朝皇统七年(公元1147年),析任城县以西、巨野县以东地区置县,治所设在山口镇。借春秋时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的故事,取其祥瑞之意,定名为嘉祥县,时属山东西路济州。

  金朝,徙济州治任城县,属山东西路。公元1150年,黄河大决,淹没巨野,撤销巨野县。

  蒙古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恢复巨野县,迁往任城的济州,还治巨野县。元朝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升州为济宁府。元朝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移府治于任城,移州治于巨野,是年末仍以府治于巨野,复以州治于任城。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升府为济宁路,辖兖、济、单三州。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黄河大决,淹没巨野城,迁济宁路于济州(任城),迁县治于城北邢家务。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设济宁府于任城,巨野为属县,隶属于山东布政使司。同时,朱元璋把山西大批居民搬迁至巨野,至今巨野人多为山西那批搬迁而来的人的后代。据传,这些后代的一个特征就是小脚趾有两个脚趾盖。巨野新一中附近一村庄仍树立有记录搬迁的石碑。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黄水淹没巨野,至洪武九年消退,县治由邢家务迁入巨野,重建县公署。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兖州升为府,济宁降为州,巨野县属兖州府济宁州。

  清朝初年,巨野县属兖沂曹济道、兖州府、济宁州。清朝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改济宁州为济宁直隶州,巨野为属县。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改属曹州直隶州。公元1735年,改曹州直隶州为曹州府,巨野仍为属县。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巨野县属山东省济宁道。国民党政府把巨野县划为9个区:城区、凤鸣区、新城区、顺应区、大义区、忠义区、龙堌区、柳林区、大康区。1928年,废除道制,巨野县直属山东省政府。1929年,巨野县属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抗日战争时期,巨野县主要由国民党和日伪政府管辖。1938年,巨野县属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十行署。12月9日,日军侵占巨野城。1939年春,建立日伪县政府。5月,建立中共郓巨工委和抗日县政府,归中共运西专署领导。11月,建立中共巨野工委和巨野县抗日政府,属运西专署。1940年11月,属鲁西二专署。1941年2月,属巨、菏、金、嘉、成5县联合办事处。1943年,属晋鲁豫17专署。1944年6月,属冀鲁豫11专署,同时还有巨菏县,于1941年建立,1942年12月撤销。金巨县,于1943年9月建立,1945年3月撤销。郓巨县,1944年12月建立。巨南县,1945年3月建立。

  解放战争时期,巨野境内有巨野、郓巨、巨南三个民主县政府,其隶属变革为:(1)巨野县1945年9月至1946年1月,属冀鲁豫11专署(湖西)。1946年1月至1946年3月,属冀鲁豫7专署(鲁西南)。1946年3月至1948年5月,属冀鲁豫2专署(运西)。1948年5月至1949年8月,属冀鲁豫7专署(运西)。(2)郓巨县1945年9月至1946年2月,属冀鲁豫8专署(运西)。1946年2月至1949年8月属冀鲁豫2专署(临河)。(3)巨南县1946年2月建立,至1949年8月,先后属冀鲁豫11专署(湖西)和3专署(湖西)。1946年,巨野县属第二行署。6月8日,冀鲁豫行署决定将抗日县政府改为民主县政府。1949年8月20日,平原省人民政府成立。巨野县隶属平原省湖西专区。9月,巨野县辖11个区,巨南、郓巨两县撤销。

  1952年12月,撤销平原省,巨野县隶属山东省湖西专区。

  1953年7月20日,撤销湖西专区,巨野县改属山东省菏泽专署。

  1958年10月,撤销菏泽专署,巨野县改属济宁专署。11月,撤销嘉祥县建制,西部仲山公社及酒庄、孟姑集一带90个自然村划归巨野县。11月1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菏泽专区建制,所属各县划归济宁专区(一说1959年1月)。

  1959年6月(一说7月30日),恢复菏泽专署,巨野县复属菏泽专署。

  1962年1月6日,因恢复嘉祥县建制,原嘉祥县的仲山公社及划归巨野县夏官屯、田庄两公社的部分村庄,复归嘉祥县,共69个生产大队,391个生产队、90个自然村。

  1967年至1977年,巨野县属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所辖。

  1978年,撤销各级“革命委员会”,巨野县改属菏泽地区行政公署。

  2000年6月23日,设立地级菏泽市,巨野县属菏泽市管辖。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巨野县常住总人口839438人,其中:巨野镇72580人,龙蝈镇27045人,柳林镇30466人,章缝镇39544人,大义镇37447人,大谢集镇26445人,独山镇31253人,麒麟镇34155人,核桃园镇27249人,太平镇40569人,田庄镇27214人,万丰镇28869人,丁官屯乡27122人,吕官屯乡27910人,田桥乡34291人,大李集乡26482人,张表乡25511人,′王平坊乡14976人,陈集乡29395人,营里乡34308人,董官屯乡41975人,葛店乡29502人,昌邑乡23392人,陶庙乡33130人,双庙乡24694人,新城乡19363人,薛扶集乡24551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巨野县常住总人口860581人,其中:凤凰街道65039人,永丰街道92118人,龙固镇54953人,大义镇61542人,柳林镇50907人,章缝镇35603人,大谢集镇57075人,独山镇55139人,麒麟镇56147人,核桃园镇27488人,田庄镇47030人,太平镇42452人,万丰镇59034人,陶庙镇35539人,董官屯镇50416人,田桥镇36651人,营里镇33448人。

地理

  巨野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地处东经115°47’-116°13',北纬35°05'-35°30'。巨野是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环境优越,百里沃野,物产繁多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石灰岩等。已探明的巨野煤田总储量55.7亿吨,是我国华东地区正在开发的最大一块整装煤田。

气候

  巨野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越。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绿化水平高,有林地面积38.6万亩,农田林网面积7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2%,绿荫遍野,城青水秀,是全国首批平原绿化达标先进县、“中国绿色名县”、山东省环保模范县,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巨野县北邻黄河,水资源丰富。境内即有充足的地表水又可常年引流黄河水。巨野县水资源总量3.76亿立方米,可利用地表水1.3亿立方米,可利用地下水2.47亿立方米,巨野县人均水资源储量413.1立方米。巨野县地质属黄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沃野千倾,平均海拔39米,土质以变形较小,强度较大的黄灰色粘土为主,质地紧实。

矿产资源

  巨野煤田探明总地质储量为55.7亿吨,且媒质优良、门类齐全,主采煤层为气煤,焦煤、肥煤,属低灰、特低硫、高挥发分、高发热量、高粘结性、高结焦性、优质富油煤,可作炼焦煤和良好的动力煤及汽化煤。巨野矿区开采总投资269亿元,设计年产开采能力为1800万吨,总服务期为84年。经国务院批准,巨野矿区已于2002年6月正式开工钻井。

  巨野境内还有丰富的石灰矿石和粘土等建材工业原料,石灰石总储量11.8亿吨,已初步探明C+B及储量为7636万吨,且品位高,质量稳定,粘土矿床为泥质结构,疏松块状构造,矿石由75-85%的粘土矿物和25-15%的碎石屑矿物组成,矿储量C+D级607.9万吨,其中C级262.25万吨,是生产水泥的理想原料。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山坡露天开采,可自然排水,初算剥采比为0.15:1。

特产

米豆糊粥

  “米豆糊粥”营养丰富,易消化,具有美容、健脾之功效。袁家糊粥以干净、味美、行业道德高尚著称。制粥必须使用天然甜井水,主料小米、黄豆须用石磨磨碎,开水冲泡过箩,然后用大火烧煮,至水开将过好的小米粉倒入锅中,再将其煮沸,再用勺子用力搅拌,后用慢火熬煮半小时即可。

夏思源清真糕点

  产于陶庙镇夏庄,始创于清乾隆年间。

谢集罐子汤

  源于大谢集镇,以大谢集镇老地方罐子汤最为正宗。已经在国家工商局注册“谢集正宗罐子汤”商标。该汤主要用羊骨、羊头肉、羊肝、羊心、羊肚等原料长时间熬汤制作,多用花椒、生姜为佐料,放入优质粉条,香气袭人,久喝不腻,是当地群众最为喜爱的汤类之一。

巨野郭氏牛肉糁

  是以新鲜的牛肉、牛骨髓为主要原料配以数十种中药材及调料,经长时间精心熬制而成。汤汁浓稠、汤色乳白、香气袭人、久喝不腻。具有暖胃健睥、壮骨强筋、滋阴补肾之功效,是名副其实的汤类补品。

文化旅游

文化

  巨野县是中国著名的“戏曲之乡”“农民绘画之乡”和“武术之乡”。流行在巨野县的剧种较多,主要有山东梆子、豫剧、枣梆、大平调、四平调、柳子戏、两夹弦等,民间的“大姚班”“田家班”等均系当地古老戏班,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巨野的书画艺术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现有国家级美协会员1人,省级会员20多人,市级会员900多人,专业从事绘画艺术人才1500多人,形成了“家家溢墨香,户户绘新村”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其中代表为老画家刘昌杰、黄恩涛,中青年画家高观凌、刘春祥、高谭印等,巨野籍的在外画家赵新建。巨野武术文化源源流长,自宋代始就已成为广泛的群众性活动,多数村庄都有一两处习武场,习武强身已成为广大群众农闲时的娱乐选择。

  巨野县书画研习传统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历代流派纷呈。卜子夏,王禹偁、晁补之、晁公武、刘藻等历代名家无不诗文书画兼工。

风景名胜

金山旅游区

  金山旅游区位于县城东南23公里处,因凿石得金故名曰金山。金山南北长2华里,东西宽1.5华里,海拔高度133.2米。 古之金山,林木茂密,登道纡回,殿宇嵯峨,涌泉涓涓。丰富美丽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使金山闻名遐迩。金山原有古建筑20余处,据记载,康熙四十年重修金山,“悉仿岱制”,即按照泰山的建筑布局设计施工。

永丰塔

  永丰塔,又称梵塔、大佛寺塔。位于巨野县城东南隅,南临人民路,西毗永丰街,北接文庙,东为麟州大酒店。古“巨野八景”之一。《巨野县志》载:“永丰塔,传为唐人所建,未合尖而止,宋人续之”。经考证,此塔建造年代当为北宋嘉佑年间,距今约千年的历史。是巨野古老文明的象征。该塔为平面等边八角四门楼阁式砖塔。

文庙

  文庙,位于巨野县城东南隅,永丰塔北约一百米处。宋金时期巨野文庙原建于城北,屡经河患,废立不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县丞吕让移建于今址.历代多次增修扩建,至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县令章弘鼎新正殿,续成诸祠,规制乃备,占地三十余亩,前后五进院落及东西跨院,共建有殿,堂,楼阁,斋,庑,亭,坊近百间。自南而北以太和元气坊,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形成文庙中轴线两侧建有进德斋,修业斋,东庑,西庑,名宦祠,乡贤祠,忠义祠,东华门,西华门等,东跨院为文昌祠,是儒学所在地西跨院为启圣祠。

麒麟台

  麒麟台,位于麒麟镇陈胡庄村东750米处,史称麒麟冢,是春秋“西狩获麟”之麟葬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麟麟台被夏官屯公社武装部挖掉边围而加高筑成打靶台。现存台高约4米,东西长48米,南北20米。

齐鲁会盟台

  齐鲁会盟台,位于县城西郊大李庄村北,据《山东通志》和《兖州府志》记载,为春秋齐鲁会盟处。原台“崇数仞,广可蔽二亩”。会盟台,是齐鲁友好的象征,也是齐鲁文化交融汇通的标志,对于研究春秋时期齐鲁两国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与发展及古代邦交史,有着重要的意义。至秦汉时期,此处又成为重要祭祀场所和埋葬之地。

田氏家祠

  田氏家祠,位于章缝镇东西大街中段。约建于明隆庆至万历年间,原占地5亩许,为典型的北方外跨式四合院建筑。岁月蹉跎,后院等附属建筑已倾,主体四合院尚保存相当完整。临街面阔九间仍为原来风貌,均青砖砌壁,布瓦覆顶。

蚩尤墓

  蚩尤墓,又称蚩尤肩髀冢,位于巨野县城东北郊,堌堆庙村前。此墓历经夏商周汉,岁月荒远,地貌变迁,墓冢面积不断缩小,元明时期丘上曾建有庙宇,清代以后冢丘屡遭破坏。

东岳天齐庙

  东岳天齐庙,位于陶庙镇陶庙村,因历代护庙人及重修者中多为陶姓,故又俗称陶家庙。东岳天齐庙为道教祭祀泰山神的庙宇。主要建筑有天齐殿、三皇殿、文王殿、关帝殿、三教堂、玉皇阁、九女阁、真武庙、土地庙、华佗庙以及山门、戏楼等,占地面积10余亩。

“巨野教案”遗址

  “巨野教案”遗址,位于巨野县城东北10公里的麒麟镇磨盘张庄村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巨野教案”亦称“曹州教案”。

屏盗碑

  大周任史君屏盗碑,全称大周推诚奉义翊戴功臣特进检校太保使持节济州诸军事行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西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三百户任公屏盗碑,简称屏盗碑。原位于巨野县城北关护城河外路西,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立。由于历代黄河水患淤积,该碑大部分被淹没于地下,暴露地面约80厘米。

昌邑故城

  昌邑故城,位于县城南27公里的大谢集镇前昌邑村,是西汉山阳国、昌邑国的都城。1992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侯楼遗址

  西侯楼遗址,位于大谢集镇西侯楼村西100米处,原为台地遗址,现已削平。该遗址距今约5000年,文化层堆积自新石器中晚期至汉代,是巨野县发现年代最久,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遗址。对于研究典型龙山文化与河南龙山文化地域交错有着重要的意义。

秦王避暑洞

  秦王避暑洞,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金山南坡。因洞内冬暖夏凉,又名清凉洞。有诗赞曰:"六月入得避暑洞, 清凉如水世间无"。据考证,为汉废帝刘贺之陵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