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碱滩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白碱滩区

  白碱滩区汉语拼音:Báijiǎntān Qū;英文:Baijiantan District),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辖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克拉玛依市区东北30千米处。地理坐标东经84°57′~85°15′,北纬45°34′~45°43′。北与托里县接壤,南同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连接,西南是克拉玛依区,东北是乌尔禾区。总面积1272.38平方千米。总人口4万人(2012年)。有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回、苗、满、壮、锡伯等民族。辖2个街道。

  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形轮廓呈条形。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春、秋两季多风少雨,冬夏温差大。干燥、多风、温差大,大风、寒潮、冰雹、山洪等灾害性天气较多。年平均气温为8.4℃,历年极端高温达42.9℃,极端低温-39.5℃。年平均降水量为169毫米,蒸发量2558毫米。年平均大风(8级以上)日数72天。无霜期225天。已建成门类齐全的石油工业体系。217国道公路纵贯全区。

  • 邮编:834009 代码:650204 区号:0990

行政区划

  全区辖2个街道:中兴路街道、三平路街道。区政府驻中兴路街道。

历史

  白碱滩区是克拉玛依油田的一个主要生产区。在解放前是一片戈壁荒滩,低洼处有水积存,到处长满芦苇、灌水,常有黄羊、野兔等野生动物出没,游牧到此的牧民根据这里的地理环境曾取名“结然布拉克”,意为黄羊聚集的地方。后来又有人起名“白水滩”,意思是这荒滩上有水。1955年石油工人勘探至此,见遍地是茫茫盐碱,于是又取名“白碱滩”,此名一直沿用至今。1958年,克拉玛依油田第一口日产上百吨的高产油井——193井诞生于此。

  1982年设立白碱滩区政权机关,1984年撤销。1991年8月恢复组建设立白碱滩区,辖2个自然镇(白碱滩镇、三平镇),共有16个新村,26个居民委员会。

  1998年未,全区总人口为62633人;有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回、苗、满、壮、锡伯等27个民族;汉族人口48166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6.9%;少数民族人口14467人,占全区总人口的对23.1%。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白碱滩区常住总人口64297人,其中:中兴路街道46724人、三平镇街道17573人。

  2003年,白碱滩区面积1272.38平方千米,总人口57974人。辖2个街道:中兴路街道、三平路街道。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白碱滩区常住总人口50422人,其中:中兴路街道45346人,三平路街道5076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