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4年1月5日 (日) 23:08光明빛나는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阴阳汉语拼音:Yin-yang;英语:Yin and Yang),原意指日照之向背,在《诗经》、《尚书》中,已经成为占卜和观察日常事物的重要概念

  周幽王伯阳父把阴阳说成是“天地之气”,并用二者的矛盾运动来说明地震,使之具有了自然哲学范畴的意义。春秋范蠡将阴阳概念推展至解释社会现象,强调阴阳之间的转化,“阴至而阳,阳至而阴”。

  《老子》一书在“反者道之动”的情景之下,提出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阴阳和谐思想。而《易传》的作者则运用阴阳对事物之间广泛存在的对立现象及其转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说明。《易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为之道”。认为阴阳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法则。

  战国末期的邹衍,把阴阳观念和五行观念结合起来说明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规则,形成了阴阳家。后来的儒家董仲舒朱熹等均对阴阳思想作了系统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