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亚国家在地球上的位置(绿色部分)

中亚英语:Central Asia;俄语:Средняя Азия /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又称“中亚细亚”,即亚洲中部,在地理上是指西至里海,东到中国新疆,南到阿富汗,北到俄罗斯的广大区域。而根据长期占据这片区域大部分领土的苏联官方定义,中亚仅指其五个加盟共和国: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了亚洲中部现已独立的五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哈萨克(人口为18,776,707)、吉尔吉斯(人口为6,524,195)、塔吉克(人口为9,537,645)、土库曼(人口为6,031,200)以及乌兹别克(人口为33,469,203)的总称。

上述关于中亚的定义没有一项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然而,虽然中亚地区的边界并不确定,但这一地区有着一些显着特征。例如,在历史上,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游牧民族,而这块区域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个原因,这一区域成了东亚西亚南亚欧洲各个民族、各种宗教以及各种思想的交汇之地。

在伊斯兰化之前以及突厥化早期,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操伊朗语支各语言的白种人的东伊朗人(粟特人斯基泰人)。后来来自蒙古草原的黄种人突厥人从6世纪开始大规模迁移到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土库曼。同样来自蒙古草原的黄种人的蒙古人骑兵从13世纪开始西征中亚,在花剌子模(今天的乌兹别克土库曼)对当地的东伊朗人原著居民,西迁到中亚的突厥人,以及东伊朗人-突厥人混血人种制造了大规模屠杀。蒙古骑兵对中亚的西征以及察合台汗国和金帐汗国在中亚的建立,可能导致黄种人的蒙古人基因也来到了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土库曼斯。 蒙古骑兵还在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制造了大规模屠杀。今天阿富汗可能大约有30%的国土面积的居民以哈扎拉人为主体民族。哈扎拉人大概是当年西征阿富汗的蒙古人后裔。目前哈扎拉人可能占阿富汗总人口的9%。

从17世纪开始到20世纪,中亚大部分地区成了俄罗斯帝国以及随后的苏联的领土,大量的斯拉夫人开始迁移到哈萨克和吉尔吉斯。苏联解体后,哈萨克和吉尔吉斯的斯拉夫人开始大规模迁移到俄罗斯,导致哈萨克和吉尔吉斯的俄罗斯族人口比例大大下滑。比如说中亚最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在苏联解体前,哈萨克的民族人口比例为俄罗斯族占哈萨克总人口的37%,哈萨克族占哈萨克斯坦总人口的39%。但是自从苏联解体后,由于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族大量迁移到俄罗斯以及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族的生育率低下,加上海外很多哈萨克族迁移到哈萨克,导致今天哈萨克的民族人口比例为俄罗斯族占哈萨克总人口的21%,而哈萨克族则占哈萨克总人口的65%。

定义

中亚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于1843年提出,其所包含的范围存在多种界定。

范围最狭窄的界定来自苏联官方的定义,即仅指其下属的四个加盟共和国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时期,这一界定在国际上也广泛使用。

然而在俄罗斯文化中,关于中亚有两个概念:一个是Средняя Азия(英语可译成Middle Asia),是较为狭窄的概念,是指历史上曾经为俄罗斯所统治的位于亚洲中部的非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区;另一个是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英语可译成Central Asia),范围较为广泛,即指亚洲中部地区而不论这些地区是否曾受俄罗斯统治。

在苏联解体后,已经独立的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塔吉克土库曼的领导人在塔什干举行会议,宣布中亚地区应当包括哈萨克在内。从此之后,中亚五国成了中亚最为普遍接受的界定。

另一个变通的界定方法是根据种族划分,即东突厥人、东伊朗人以及蒙古人居住的地区。这些区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伯利亚南部生活着突厥民族的区域、从前苏联独立的五个中亚国家以及阿富汗。此外还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和克什米尔山谷,以及西藏和印度的拉达克。在这一概念下,上述地区的绝大部分居民都属于当地原住民。

有一些地方宣称在地理上位于亚洲的中心位置,例如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首府克孜勒,以及中国新疆乌鲁木齐以北320公里的一个小村庄(见下文)。

地理

亚洲分区: ■■■ 北亚 ■■■ 中亚 ■■■ 西亚 ■■■ 南亚 ■■■ 东亚 ■■■ 东南亚

中亚地区地域辽阔,地貌复杂。既有天山山脉这样的高山,也有卡拉库姆沙漠克孜勒库姆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戈壁滩等广大的沙漠。但最具中亚特征的地形无疑是稀树草原。中亚地区的草原和东欧草原一起构成了横贯欧亚大陆欧亚大草原

中亚的大部分区域都异常干燥,难以种植作物,大部分中亚地区的居民以放牧为生,工业则集中在该地区的城市之中。

中亚地区的主要河流包括阿姆河锡尔河哈里河穆尔加布河,湖泊则有咸海巴尔喀什湖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这些河流和湖泊构成了中亚地区庞大的内流区。由于近几十年来工业和灌溉用水量的急剧提升,上述水体均应水流量减少而发生了水体收缩现象。考虑到水对于干旱的中亚地区的重要性,水流量减少很有可能导致地区冲突。

中亚地区有以下地理极端:

  • 世界上最北端的沙漠,位于北纬50度18分,蒙古国扎布汗省的 Buurug Deliin Els 沙漠。
  • 北半球最南端的永久冻土,位于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的Erdenetsogt。
  • 世界上最北端的沙漠与永久冻土之间最短的距离:770公里。
  • 欧亚大陆难抵极(Pôle eurasien d'inaccessibilité)(最难到达的地点):
位于新疆乌鲁木齐以北320公里、中国-哈萨克斯坦边界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经纬度为:46°17′N 86°40′E),属于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和什托洛盖镇夏孜盖乡,在其西方20公里处,最近的居民点,距离最近的海岸线有2645公里之遥。
早期研究认为此地应当就是大陆的最难到达点。然而,上述地点忽视了鄂毕湾,从该地点到鄂毕湾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之前计算的其到海洋的距离。近期的研究提出了两个新的候选地点:一个位于44.29°N 82.19°E,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东北方约80公里,距离最近的海岸线约2510公里;另一个位于45.28°N 88.14°E ,在乌鲁木齐以北约160公里,距离最近的海岸线约2514公里。

中亚地区远离海洋也造成了整个地区昼夜温差极大。

根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生物地理分布区体系,中亚地区属于古北界。该地区最大的生态体系是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和疏灌丛。其他生态体系还包括山地草原和稀疏灌木(Montane grasslands and shrublands)、沙漠和耐旱灌木(deserts and xeric shrublands)和温带针叶林

历史

来自希瓦汗国的乌兹别克人

影响中亚历史的主要是地理和气候。因为干燥,中亚地区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又因为远离海洋,遏制了贸易流通。因此,中亚地区城市稀少,数千年来都为游牧民族所控制。

中亚的游牧民族与周边的农耕民族长期冲突不断。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显然更适合战争,草原骑兵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单位,但他们的战斗力往往受到内部分裂因素的遏制。穿越中亚的丝绸之路往往会促进游牧民族的内在统一,从而周期性地产生伟大领袖来统一领导所有部落,形成一股强大的近乎不可阻挡的力量。诸如匈人劫掠欧洲匈奴与汉朝对立以及几乎征服整个欧亚大陆蒙古帝国都是这样发生的。

在前伊斯兰化时期和突厥化早期,中亚南部主要居住着使用伊朗语的族群。在这些古代的伊朗定居民族中,粟特人花剌子模人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而斯基泰人和之后兴起的阿兰人则过着半游牧的生活。到了公元5世纪,突厥人开始进入中亚地区,这样的迁徙一直持续到了公元10世纪。而在13世纪到14世纪间,蒙古人入侵中亚,几乎整个中亚都成了察合台汗国的领土。

到了16世纪,游牧民族在中亚的优势终结了,火器的大规模发展让定居民族取得了支配权。俄罗斯中国以及其他强大的帝国逐步扩张,到19世纪末,已经占领了中亚大部分土地。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亚西部成了苏联的一部分;而东部则成了中华民国新疆省,1949年之后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建立了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蒙古独立建国,但却成了苏联卫星国阿富汗则是一个深受苏联影响的国家,并在1979年遭到苏军入侵

苏联所控制的中亚地区开展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同时也伴随着对本地文化的压制,并带来环境问题。成百上千的中亚居民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丧生,由此造成了长期的民族关系紧张。此外,苏联的民族安置政策将成百万的人口迁入西伯利亚和中亚,有时甚至是整个民族的迁移。

按照 Touraj Atabaki 和 Sanjyot Mehendale 在2005年出版的《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 transnationalism and diaspora》一书的说法,在1959年至1970年间,有两百万来自苏联各地的人口被迁入中亚,其中一百万进入哈萨克斯坦

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获得独立。但在独立后的早期,前共产党官员依然掌握着权力,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称得上是一个民族国家。但是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以及蒙古国,官方采取了一些开明政策;而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政府依然维持着苏维埃体制。

文化

宗教

伊斯兰教是中亚五国、阿富汗中国新疆以及巴什科尔托这样的外围地区都是最主要的宗教。中亚的大部分穆斯林都属于逊尼派,但在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也居住者相当一部分什叶派穆斯林

琐罗亚斯德教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期,琐罗亚斯德伊朗高原西北隅开始了其先知的传道生涯,琐罗亚斯德教在伊斯兰化之前是中亚最主要的宗教,至今在中亚仍有重要影响。例如中亚五国都会庆祝的纳吾肉孜节最初即是琐罗亚斯德教的节日。

伊斯兰化之前,佛教也在中亚具有很大影响,正是横穿中亚的丝绸之路佛教带到了中国。而在突厥人中间,伊斯兰化之前都有腾格里信仰。在西藏蒙古拉达克藏传佛教占据主要地位。而在西伯利亚南部仍存在着萨满教。此外,儒家思想则随着汉族的迁徙而传播。

景教是基督教进入中亚后形成的一个新的教派,其教义是如今的俄罗斯正教会的主要来源,在哈萨克斯坦信徒众多。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曾经居住着相当数量的布哈拉犹太人,但随着苏联解体几乎已经全部移居国外了。

艺术

中亚有一种至少一千年历史的即兴口述诗歌。这种诗歌一般是由吉尔吉斯和哈萨克斯坦的即兴诗人阿肯配以一种弦乐器唱出,即吉尔吉斯的火不思或哈萨克斯坦的冬不拉。这种传统源自早期的吟游诗人和口述史学家。一部分中亚人学习吟唱玛纳斯史诗(Manas)。玛纳斯是吉尔吉斯族的英雄史诗,专门学习玛纳斯但不会即兴吟唱的人则称为 Manaschis。在苏联时代,阿肯的演奏受到苏维埃官方同化为政治宣传工具,其受欢迎程度曾一度因此而下降。虽然仍然被政治家利用作宣传工具,阿肯演奏在苏联解体后再次受到欢迎。2005年华盛顿邮报文章曾指出阿肯即兴诗歌与现代西方饶舌的相似之处。

中亚的摄影在一八八二年俄罗斯门诺派教徒 Wilhelm Penner 随门诺派移民潮移居希瓦汗国后开始发展。在 Penner 到达希瓦汗国后他与当地一名学生 Khudaybergen Divanov 分享他的摄影技术。Khudaybergen Divanov 后来成为乌兹别克摄影术的创立者。


传统中亚地区

扩展中亚地区(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