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印度人汉语拼音:Yinduren;英语:Hindus),印度共和国居民的总称。约有10.9亿人(2005)。有10个大民族和众多小民族。包括印度斯坦人比哈尔人孟加拉人拉贾斯坦人马拉地人古吉拉特人奥里亚人迈蒂利人曼尼普尔人旁遮普人阿萨姆人帕哈尔人克什米尔人古贾尔人信德人泰卢固人泰米尔人马拉雅拉姆人坎纳达人卡西人桑塔利人加罗人博多人库基人那加人钦人等。其中,印度斯坦人是最大的民族,约占总人口的30%。大多数居民信奉印度教,少数人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等。

  印度最古老居民是原始澳大利亚人种,他们的后裔包括桑塔尔人蒙达人霍人卡西人尼科巴人等讲南亚语系的民族。原本居住在印度中部平原,先后受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的排挤而逃入深山密林之中。

印度语言中,72%的印度人说印度-雅利安语,25%的印度人说达罗毗茶语,其他语言则属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约30%人口使用,为印度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英语已经在1965年终止了它唯一官方语言(或与印地语相同的)的地位,但依旧保留了它“第二附加官方语言”的地位,亦是全国性的通用语言,主要在政治和商业交往场合使用,英语在教育方面也相当重要,尤其是中等及高等教育。

印度的人种类型上有很大差异。印度的人种主要分为五个类型,以进入印度的时间先后排序,分别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亚人(即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蒙古利亚人(即黄种人,亦称亚美人种)、达罗毗茶人人、印度雅利安人。其中达罗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构成了现今印度人口的绝大部分,一般意义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们。


中印度、北印度地区的民族大部分属于欧罗巴人种印度帕米尔类型;现代的印度斯坦人、马拉地人、克什米尔人旁遮普人、古吉拉特人、奥里亚人、迈蒂利人、孟加拉人拉贾斯坦人巴基斯坦信德人俾路支人普什图人以及斯里兰卡僧伽罗人等,都是雅利安人的后裔。他们带来了吠陀文化,成为印度教以及印度文学、哲学和艺术的源头。现代的印度雅利安人民族部分混有达罗毗荼人血统,其中巴基斯坦及印度西北部的雅利安人混血较不明显,孟加拉、斯里兰卡和印度东部及中南部的雅利安人鲜有未与其他民族混血的。


南印度地区的达罗毗荼人则属澳大利亚人种欧罗巴人种的混合类型(或称达罗毗荼人种);现代的泰米尔人泰卢固人马拉雅拉姆人库鲁克人科达瓦人坎纳达人等民族都是达罗毗茶人的后裔,他们先后在印度南部创建了安度罗、潘地亚、朱罗、哲罗等古王国。


原始澳大利亚人,现今居住在印度西部、中部和东部广阔地带的蒙达人高尔人桑塔尔人比尔人普遍被认为就是原始澳大利亚人的后裔。生活在南印度的琴楚人库龙巴人耶拉瓦人也是原始澳大利亚人的后裔。


印度东北部、西孟加拉邦和印度北部喜玛拉雅山区(喜玛皆尔邦北阿坎德邦),还有相当多的民族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印度的蒙古利亚人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族群,汉藏语系(诸如:加罗人、博多人、库基人、那加人、钦人、查克玛人等)和与藏族关系密切的汉藏语系民族,此外,还有一些南亚语系(卡西人)与侗台语族(阿洪姆人)的黄种人。汉藏语系民族主要分布在印度的东北七邦,包括锡金阿萨姆邦梅加拉亚邦曼普尼尔邦米佐拉姆邦那加兰邦特里普拉邦以及拉达克地区,他们是这些地区的主体民族。东北七邦在人种、语言、文化等方面都与印度本土部分有着显著区别,古代从未与印度本土统一,直到英国殖民时期才被并入印度,因此他们对国家的认同率较低。印度东北部地区在现代仍存在严重的分离主义倾向。


此外,在喀拉拉邦卡达尔人和普拉衍人、曼尼普尔邦和库奇山区的安加米那加人、南印度森林居民乌拉里人安达曼群岛还有矮黑人种尼格利陀人)。


印度人通用印地语英语,各邦都有自己的官方语言。多数居民信奉印度教。印度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古石器时代,便有属于原始澳大利亚人种的土著居民在此生息繁衍。尔后,又有属于欧罗巴人种和蒙古人种的民族先后迁入,如雅利安人、贵霜人、突厥人、蒙古人等。他们相互之间以及与当地土著居民之间逐渐发生混合,经长期发展,形成今天众多民族的局面。印度的民族关系十分复杂,民族矛盾也很尖锐,而且经常与宗教、种姓、语言等问题交织在一起,不时爆发冲突和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