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留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0年3月4日 (三) 09:04华南组01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屯留区

  屯留区汉语拼音:Túnliú Qū;英文:Tunliu District),中国山西省长治市辖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地理坐标东经112°28′—113°03′,北纬36°13′—36°30′之间。地势为西北高而东南低。西部多山、地广人稀;东部平坦,居民稠密。南北宽25公里,东西长60公里,全区总面积为1142平方公里。辖7个镇、4个乡。

屯留区属黄土高原大陆性温暖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季风强盛,冬长夏短的特点。

屯留区历史悠久,自西汉置县至今已2300余年,于2018年11月撤县设区,是长治市四个市辖区之一。屯留区自古有“古韩要地”“三晋通衢”之称,长太、长邯、长临高速以及208、309两条国道贯穿全境。屯留区有“后羿射日”“张良得兵书”等历史传说和“屯留道情”、“瞪眼家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行政区划

屯留区辖7个镇、4个乡,另辖3个开发区和1个工业园区,区政府驻麟绛镇。

  • :麟绛镇、余吾镇、吾元镇、丰宜镇、上村镇、渔泽镇、张店镇
  • :河神庙乡、西贾乡、路村乡、李高乡

历史

舆图志》记述:屯留夏代属冀州。

商、周时代为黎候领地。

左传》宣公十六年(前593年)和襄公十八年(前555年)春,分别有“晋人灭赤狄潞子国,留吁归晋,改称纯留。”,“晋人执孙蒯于纯留"的记述,说明西周末期及春秋时期屯留为潞子国领地,称为留吁,归晋后又改称纯留。

史记·赵世家》记述:“(赵)肃侯元年(前349年)夺晋君端氏,徙处(晋君)屯留。”说明战国时期才称为屯留。

西汉时,置屯留、余吾两县,都属上党郡。东汉,余吾并入屯留。

三国、魏、晋时,都沿袭东汉的建制。北魏,景明元年(500年)分置屯留、寄氏两县,皆属上党郡。不久,寄氏又并入屯留。北齐,取消屯留建制,将屯留并入长子。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恢复屯留建制,仍属上党郡。

唐朝五代,沿袭隋代建制,改属潞州府。

宋朝,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属河东路(故平阳府,今临汾)隆德府(潞安府)。

元朝至元三年(1266年)屯留并入襄垣,后于襄垣分治,皆属潞州府。

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至清,屯留都属潞安府。

民国初年,屯留属冀宁道,后属长治专员公署。抗日战争时期属太岳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划分屯留、漳西两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月改划分屯留、襄漳(漳西、襄西两县合并为襄漳县)两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全县解放,恢复屯留建制,属长治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屯留属晋东南专署。1958年,与长子县合并为屯长县,属晋东南地区。1961年,屯长县撤销,重置屯留县,仍属晋东南地区。

1985年5月,实行市管县,撤销晋东南地区,屯留归属长治市。

2018年6月19日,经国务院同意撤销屯留县,设立长治市屯留区,以原屯留县的行政区域为屯留区的行政区域,屯留区人民政府驻麟绛镇东大街51号。2018年11月23日,长治市屯留区正式挂牌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