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留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屯留区

  屯留区汉语拼音:Túnliú Qū;英文:Tunliu District),中国山西省长治市辖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地理坐标东经112°28′—113°03′,北纬36°13′—36°30′之间。地势为西北高而东南低。西部多山、地广人稀;东部平坦,居民稠密。南北宽25公里,东西长60公里,全区总面积为1142平方公里。辖7个镇、4个乡。

  屯留区属黄土高原大陆性温暖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季风强盛,冬长夏短的特点。

  屯留区历史悠久,自西汉置县至今已2300余年,于2018年11月撤县设区,是长治市四个市辖区之一。屯留区自古有“古韩要地”“三晋通衢”之称,长太、长邯、长临高速以及208、309两条国道贯穿全境。屯留区有“后羿射日”“张良得兵书”等历史传说和“屯留道情”、“瞪眼家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行政区划

  屯留区辖7个镇、4个乡,另辖3个开发区和1个工业园区,区政府驻麟绛镇。

  • :麟绛镇、余吾镇、吾元镇、丰宜镇、上村镇、渔泽镇、张店镇
  • :河神庙乡、西贾乡、路村乡、李高乡

历史

  《舆图志》记述:屯留夏代属冀州。

  商、周时代为黎候领地。

  《左传》宣公十六年(前593年)和襄公十八年(前555年)春,分别有“晋人灭赤狄潞子国,留吁归晋,改称纯留。”,“晋人执孙蒯于纯留"的记述,说明西周末期及春秋时期屯留为潞子国领地,称为留吁,归晋后又改称纯留。

  《史记·赵世家》记述:“(赵)肃侯元年(前349年)夺晋君端氏,徙处(晋君)屯留。”说明战国时期才称为屯留。

  西汉时,置屯留、余吾两县,都属上党郡。东汉,余吾并入屯留。

  三国、魏、晋时,都沿袭东汉的建制。北魏,景明元年(500年)分置屯留、寄氏两县,皆属上党郡。不久,寄氏又并入屯留。北齐,取消屯留建制,将屯留并入长子。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恢复屯留建制,仍属上党郡。

  唐朝五代,沿袭隋代建制,改属潞州府。

  宋朝,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属河东路(故平阳府,今临汾)隆德府(潞安府)。

  元朝至元三年(1266年)屯留并入襄垣,后于襄垣分治,皆属潞州府。

  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至清,屯留都属潞安府。

  民国初年,屯留属冀宁道,后属长治专员公署。抗日战争时期属太岳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划分屯留、漳西两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月改划分屯留、襄漳(漳西、襄西两县合并为襄漳县)两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全县解放,恢复屯留建制,属长治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屯留属晋东南专署。1958年,与长子县合并为屯长县,属晋东南地区。1961年,屯长县撤销,重置屯留县,仍属晋东南地区。

  1985年5月,实行市管县,撤销晋东南地区,屯留归属长治市。

  2018年6月19日,经国务院同意撤销屯留县,设立长治市屯留区,以原屯留县的行政区域为屯留区的行政区域,屯留区人民政府驻麟绛镇东大街51号。2018年11月23日,长治市屯留区正式挂牌成立。

地理

  屯留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东临长治市,南连长子县,西据安泽县、北依襄垣县,地处并、潞、泽、汾四州之通衢。区境处在东经112°28′—113°03′,北纬36°13′—36°30′之间。地势为西北高而东南低。西部多山、地广人稀;东部平坦,居民稠密。南北宽25公里,东西长60公里,总面积为114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屯留区呈长方形,南北宽25公里,东西长60公里,总面积1142平方公里(1713000亩)。整个地形西高东低,由西向东逐渐倾斜,自然形成山区、丘陵、平川三个不同类形区域。海拔最高(摩坷岭)1575米,最低(东史村下湿地处)900米,高差675米,全区平均海拔高度945米。

  全区地貌可分山区、丘陵、平川三种类型:

  山区:主要分布在区境西部地带,面积约459平方公里(合6.88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40.3%,辟山环岭,沟谷交错,梁垣紧连,坡陡沟深。土壤主要以山地褐土为主,土壤肥力趋于中等,植被条件较好。山区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人均土地面积大,有发展林、牧业的优越条件。

  丘陵:分布在区境中部地带,面积约271平方公里(合4.06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23.7%,地形破碎,沟壑坡梁,黄土盖顶,土地零散。土壤主要以褐土性土为主,自然土壤和耕地各占50%左右,一般自上而下,分布规律为红土质褐土性土,红黄土质褐土性土,黄土质褐土性土,沟淤褐土性土等,植被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农、林、牧业的生产。

  平川:分布在区境东部地带,面积约412平方公里(合6.18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36%,距离城市和工矿区较近,土地连片,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是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

  屯留区土地,按其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覆盖特征等因素,可分为农耕地、园地、林地、牧地、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暂难利用地等10个类型。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各地土地的分布表现明显的地域性,农耕地主要分布于平川、盆地周围的丘陵;林地、牧地分布于西半县山区及靠山区的丘陵;未利甩地、暂难利用地的分布集中于山区。

=水文

  屯留区境内有三条较大河流,即:绛河、岚河、谷河,位属海河流域,漳河水系,浊漳南源支流,流经17个乡镇,河长110公里,20多条小溪遍布全区山区丘陵地带,泉水较多。

  绛河:水量大,发源于盘秀山、瓮城山,由西向东,横贯全区,经宜林、八泉、张店、丈八庙、河神庙流经平川城关、李高、上村汇入漳泽水库。全长81.2公里,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河床均宽10米左右,为常年泥沙河,年径流量平均每秒0.5立方米。

  岚河:发源于盘秀山南麓,经西流寨、丰宜入长子县汇合于漳河。年径流量每秒0.2立方米,河长20公里,河床均宽7米。

  谷河:发源于瓮城山东南侧,经吾元、东坡流入襄垣县后湾水库。河长14公里,河床均宽7米,为常年沙石河。

  三河两岸土地肥沃,有较为优越的自流灌溉,同时还有季节性小河百余条,网布西半区丘陵山区。

气候

  屯留区属黄土高原大陆性温暖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季风强盛,冬长夏短。春季风多,气候干燥;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热量水量不均;秋季凉爽,地方性风强,光照好,雨量多于春季,湿差大;冬季寒冷寡照,雨雪稀少等特点。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屯留区共有水资源总量2.05亿立方米。主要分为地表水、地下水、提外水3种,可供开发利用的1.1亿立方米,现已开发利用5344万立方米,占资源总量的26.6%,水资源发展潜力很大。水资源人均占有量979立方米,每亩耕地平均354立方米,高于全省,低于全国,属于富水区。

植物资源

  屯留区境内山区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土壤适合于各种植物的生长、繁育,野生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按照植物分布特点,构成屯留植被的植物约有80余科600余种,按建群植物生活型和群落外貌,可分为针叶林植被、阔叶林植被、灌草丛植被、草甸植被。按科、种分有杨柳科、豆科、蔷薇科、松科、柏科、菊科、禾本科等。按用途分有食用、药用、工业用、观赏植物等。其中,食用类植物有:黄花菜、松峨、木耳、蘑菇、山桃等;药用类植物有:黄芩、生地、防风、苍耳、五灵指等等100余种,主要分布于山区;工业用类植物有:国槐、洋槐、杨、柳、榆等;观赏类植物有:绣线菊、珍珠梅、黄刺梅、红刺梅、红景天等。

动物资源

  屯留区境内野生动物资源,按全国动物地理区划,属于古北界,华北地区,黄土高原亚区,以北方型动物为主。其中,兽类有:野兔、狐狸、青羊、豹猫、黄鼬等,偶尔也有豹子出没;禽类有:鹰、石鸡、雉鸡、雁、燕等;两栖类有:蟾蜍、青蛙等;爬行类有:乌龟、螃蟹、蛇、鳖、晰蜴等;水生动物有:鲢鱼、鲫鱼、鲤鱼、草鱼、虾等;主要昆虫有:七星瓢虫、赤眼蜂、金小蜂、蜜蜂、土蜂等;危害农作物及林木的啮齿类有:黑线鼠、小家鼠、黑家鼠、黄鼠、山猪、獾等。

矿物资源

  屯留区境内矿产资源已发现有煤炭、硫铁矿、菱铁矿、铅土岩、钛矿、泥炭、粘土、泉水等。其中以煤炭为主要矿产,蕴藏量丰富,煤质较好。

文化旅游

风景名胜

宝峰寺

  宝峰寺,位于屯留县城东北10公里路村乡姬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坐北朝南,东西宽20.8米、南北长46米,占地面积957平方米。相传姬姓宰相为孝母,仿故宫养心殿而建,后为避祸改为寺,成为方圆百里的主要寺院,清末香火鼎盛。明成化五年(1469年)重修,该寺结构严谨、布局得当、古朴典雅,属县境发现最早,保存较为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为研究早期古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寺内水陆殿中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壁画每个画面都表现一个典故。

广泉寺

  广泉寺,古名广川寺,位于屯留区渔泽镇寺底村北,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末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据传,宋太祖乾德六年(968年),有一名高僧见寺院中有一清泉从八角池中清流而出得名,寺中有一石窟保存完好,此窟凿于天然岩石上,坐东朝西,南北宽2.60米、东西长2.95米、高2.60米、进深1.75米,占地面积7.67平方米。窟内共有大小佛像379尊,最大的高0.38米,最小的为0.13米,此窟属北魏登国元年(386年)所凿。门两侧有金刚立像,正壁雕双佛,南北壁对称雕有主尊与双胁侍菩萨,周边满雕化佛。石窟外西侧有石炉2件,石莲座1件。

蓬莱宫

  蓬莱宫,位于屯留区路村乡石室村东,坐北朝南,一进院布局,南北长45米,东西宽26米,占地面积117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正殿脊檩有清咸丰九年(1859年)重修题记,现存戏台为清代遗构,其余建筑皆为明代遗构。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戏台(山门)、献厅、正殿;两侧有东、西妆楼,东、西厢房,东、西配殿。庙内存碑4通。正殿建于高1.05米砂石台基之上,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六檩式构架,单檐悬山顶,灰板瓦屋面,装修板门、直棂窗;山墙残存清代壁画4平方米,梁架彩绘金龙。山门由上下二部分组成,下为山门过道,明间设板门为入庙通道;上为倒座戏台。

亚狱庙

  亚狱庙,也称府君庙,位于渔泽镇寺底村村中,该庙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庙院坐北向南,占地1600平方米,为上下两院,上院正殿是真金装裹的“府君爷”,东南殿上层是“药王爷”,下层为储金库;西南殿上层是“雨王爷”,下层为储粮库;正殿前是东西廊房,上层为“小君楼”,下院正南是面朝北的15米高戏楼,戏楼前是东西长廊,其上层为木质结构有栏杆的“大君楼”,戏楼东南角和西南角有钟鼓2楼,全院共计房屋73间。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及晋冀豫区委党校曾驻扎于此庙,朱德、彭德怀、左权等中央领导亲临授课,为抗日前线及地方培养了大批干部,是长治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白龙庙

  白龙庙,位于屯留县城东北二十五里常村镇(今常西村),据《屯留县志》记载,白龙庙创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据明弘治《潞州志》记载,“白龙神庙,在县城东北二十五里常村。宋宣宗五年赐额‘义济侯’”,元代至元十一年(1247年)重修。清同治庚年(1870年)邑人申联甲科举人,敕授修职猗氏县儒学教谕。写有“白龙池记”。白龙庙现存有方形盘龙石柱两根,据专家考证为南北朝之前的石刻建筑风格,据此判断此庙可能建于南北朝时期或者以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