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高原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帕米尔高原风光

  帕米尔高原汉语拼音:Pami'er Gaoyuan;英语:Pamir Plateau),古称葱岭,是古代中国和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据《西河旧事》,“其山高大,上生葱”而得名。“帕米尔”是塔吉克语,意为“世界屋脊”,是中国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居住游牧的地方。高原绝对海拔4000-7700米,相对高度1100-1800米。

  帕米尔高原地理上属亚洲中部,位于中国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的边境上。高原最高峰为中国境内的公格尔山(7719米)。帕米尔高原也是亚洲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包括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等五大山脉,号称亚洲屋脊。目前除东部倾斜坡仍为中国所管辖外,大部分属于塔吉克斯坦,只有瓦罕帕米尔属于阿富汗。

  帕米尔由北向南依次分为“八帕”:和什库珠克帕米尔、萨雷兹帕米尔、郎库里帕米尔、阿尔楚尔柏米尔、大帕米尔、小帕米尔、塔克敦巴什帕米尔、瓦罕帕米尔。晚清之前,帕米尔高原全境属于中国管辖。1890年间,俄国英国签订英俄协定,由英国取得瓦罕帕米尔,俄国取得北部帕米尔。现在,瓦罕帕米尔已属于阿富汗,留给中国的只有一条长约百多公里、宽约一二公里的“瓦罕走廊”,其余帕米尔的大部分属于塔吉克斯坦,只是郎库里帕米尔的一部分和塔克敦巴什帕米尔仍属中国。

  帕米尔地区有1000多条溪流和大量的高原湖泊,容易看到的有慕士塔格山喀拉库勒湖。因湖水深邃黝黑,柯尔克孜语意为“黑色的湖”。慕士塔格雪山等3座巍峨的大山倒映在湖中,藏青的湖底呈现出了晶莹的亮色,碧绿的草地环绕着湖泊,一顶顶白色的毡房点缀在无垠的草原上,使湖泊山岗,如梦如幻。

概述

帕米尔高原美景
帕米尔高原美景
帕米尔高原美景

  帕米尔高原,在汉代以“葱岭”相称,此名始见于《汉书·西域传》,称:出阳关,逾若羌,乃葱岭。并对葱岭之名进行了解释:“因山中遍生野葱而名”。

  帕米尔高原更早被称为“不周山”。不周山为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在《离骚》中有“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同期成书的《淮南子·天文训》则对不周山之“不周”,作了更为神奇的描述:“昔共工与颛琐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据王逸注《离骚》,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训》均考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这个不周山即今日昆仑山西北部的帕米尔。

  共工头触不周山,不仅使地维绝,在阿克陶的这座大山的山顶留下了一个缺口,而且使天柱折,天塌地陷,由此又引出了一个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来。女娲补天,首先在世界屋脊上,也就是今日阿克陶的这块土地上,树起了慕士塔格、公格尔、公格尔九别峰这三个擎天之玉柱,使倾塌的天得以稳固,然后又采五色彩石补天之漏,这就是蓝天上一块块五色祥云,帕米尔高原上多青山、红山,据说就是与女娲在这里炼石补天的熊熊炉火有关。女娲只知补天,不知补地,从此不周山这个缺口就永远地留在了帕米尔高原上,这就是几千年来丝绸之路上人们往来穿梭的这条古道。

  “葱岭”这一名称从汉代一直使用到唐代,且以葱岭命名的行政地名、官职名甚至是部族名极多,如葱岭道行军大总管、葱岭守捉、葱岭西回鹘等等。

  到了唐代,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新名字——“帕米尔”,最早见于中国史籍《大唐西域记》。唐代高僧玄奘从印度求法返回途中路经此地,越葱岭时,称这里的群山为“波谜罗”,称山中的峡谷为“波谜罗川”,这种音译已与现代帕米尔的发音十分接近了。

  到了清代,帕米尔之名已完全取代了历代使用的其他名称,并将帕米尔分为“八帕”,为塔克墩巴什帕米尔、小帕米尔、大帕米尔、瓦罕帕米尔、阿尔楚帕米尔、萨雷兹帕米尔、郎库里帕米尔、和什珠帕米尔。随着沙俄对中国帕米尔地区的大规模武装入侵和英、俄帝国主义瓜分帕米尔,清朝政府在帕米尔地区先后设置了黑孜吉牙、六尔阿乌、阿克苏睦尔瓦、图斯库尔、巴什滚伯孜、雅尔特拱拜、塔克敦巴什、苏满等8个军事卡伦,由清军和当地柯尔克孜族群众共守。

  1872-1873年,英俄两国开始私分中国帕米尔地区,遭到中国政府和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而未达目的。19世纪70-80年代,沙俄多次派出“探险队”、“考察团”,私进帕米尔,窃取情报,为其侵占这一地区做准备。1884年签订《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之后,沙俄又几次出兵侵占帕米尔地区,除塔克敦巴什帕米尔全部和郎库里帕米尔一部分外,其余全部被俄英两国所占领。如今,在阿克陶境内仅有东帕米尔的一部分。在萨雷阔勒岭阿克陶县境之西南,仍留下了大片三角形待议地区。

  1883年沙俄抢占新疆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后,1892年又出兵强行占领萨雷阔勒岭西部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将帕米尔高原西边的喷赤河视为是中国的极西点。196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阿富汗签订边界条约,正式划定中阿边界。1990年代塔吉克斯坦独立,1999年8月13日,中塔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关于中塔国界的协定》,2002年签订补充协议。2011年9月20日,中塔新划定国界正式交接,1158平方公里国土回归,中国极西点向东移至今日位置。

  在海路尚未开通之前,帕米尔是东西之间来往交流的必经之路。古代“丝绸之路”在进入塔里木盆地以后,分为南北两道,向着不同的目的地廷伸,而到了葱岭(即帕米尔高原)后又交汇一处,直达古丝绸之路上著名的石头城。从那里起,又分南北两道,到中亚、小亚细亚、南亚次大陆以及更远的地方。这使塔什库尔干成了东路的终点和西路的起点。

  帕米尔是年轻的高原,大约在亿万年前,帕米尔以及新疆的绝大部分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克孜勒苏自然也是海底的沉沙,只有准噶尔、塔里木两块陆台耸立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形成两个遥遥相望的巨岛。随着古生代强烈的地壳运动,海水逐渐退去,海底部分逐渐升起,这就是著名的造山运动。到了古生代末期,帕米尔、天山、昆仑山横空出世,拔地而起,成为突兀的高原和山脉,而原来的准噶尔、塔里木两个突出的陆面,反而成为群山包围中的两个低洼的大盆地了。

  阿克陶县境内的帕米尔高原,是一个大的山结,天山从这里向东北发育,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玛拉雅山向东及东南伸延,兴都库什山向西发展。

  公格尔—慕士塔格山脉,群峰林立,大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雪山冰峰下的湖泊、草地,不仅是阿克陶县柯尔克孜族的主要牧场,而且以综合旅游景观,组成了帕米尔高原上风景旖旎的自然风光,每年夏季都有大批登山健儿和中外旅游者、观光者慕名而来这里登山、旅游和观光。公格尔—慕士塔格山区有不少珍稀动植物,如名贵药材雪莲,珍稀常青植物矮沙冬青雪鸡雪豹盘羊天鹅等。

地理

地质

帕米尔高原:公格尔山风景

  帕米尔高原与横断山区构成青藏高原的东西两翼,与青藏高原有相同的地质成因。青藏高原地区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时期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现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亚次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现在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年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青藏高原抬升的结果在其西部便耸立起雄伟的帕米尔高原。

地形

  “帕米尔”是塔吉克语“世界屋脊”的意思,高原海拔4000米~7700米,拥有许多高峰。如中国境内的公格尔山(7719米)和慕士塔格山(7546米),塔吉克斯坦境内的共产主义峰(7495米)和列宁峰(7134米)。帕米尔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南北走向的萨雷阔勒岭是东西帕米尔的分界。东帕米尔地形较开阔坦荡,由两条西北—东南方向的山脉和一组河谷湖盆构成,绝对高度5000米~60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1000米~1500米。西帕米尔则由若干条大致平行的东北—西南方向的山脉谷地构成,地形相对高差大,以高山深谷为特征。山脉的相对高度为2000~3500米,河谷窄而深,山脊高出谷底达 3000~4000米,在海拔4000~5000米高处有冰碛平原和荒漠平原,各种冰川地形广泛发育。

水系

  帕米尔高原是现代冰川作用的一个强大中心,这里有1000多条山地冰川,覆盖面积近 1万平方公里。雪线高度在西帕米尔为4000~4400米,在东帕米尔可达5000~5500米。山地冰川使一些荒漠河流得到水源。该山的一些融水向东流入塔里木盆地,但其主体却向西注入喷赤河及其支流。

气候

  帕米尔属严寒的强烈大陆性高山气候,特别是东帕米尔的大陆性更为显著,这里冬季漫长 (10月至翌年4月),在海拔 3600米左右,1月平均气温—17.8℃,绝对最低气温-50℃,7月平均气温 13.9℃,最高不超过 20℃,东帕米尔因有高山阻挡从西来的湿润气流,年降水量仅 75~100毫米。西帕米尔多东西向并行山脉,山高谷深,气候的垂直变化很大。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团遇到山脉的阻挡,沿坡上升而冷却,在2000~3000米以上的地带,凝成浓雾,并有大量降水,高山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 1000毫米,而谷地仅 100~200毫米。在海拔 2100米处 1月平均气温-7.4℃,7月平均气温 22.5℃。高原上有广阔的牧场,在塔什库尔干河谷地,宜农宜牧,可种青稞、小麦等多种作物。

植物

  自然景观具有垂直地带性差异和东西差异,主要由于高原地形的垂直差异和东西地形差异以及降水量从西向东显著减少而形成的。高原的基带属于荒漠带,地表主要是裸露的石质荒漠和冰碛物。西帕米尔由于相对高差大和降水较多,植被比东帕米尔丰富。垂直自然带结构也很明显,高原下部和山谷中是以蒿类和盐木为主的荒漠群落;3200~3600米为多刺垫状植物群落 (如多刺紫云英);3600~3800米为棱狐茅、针茅草原地带;3800~4300米发育着高山寒漠植物;以上为高山永久积雪带,沿西帕米尔的河谷,还生长有柳、杨、桦和沙棘属蔷薇属组成的灌丛,有灌溉条件的地方,还可栽培葡萄、苹果和杏树。东帕米尔则主要是高山寒漠景观,没有乔木植被,仅在谷底、盆地及干燥的山坡生长着优若属的矮小灌木、刺雪属和棘豆属的一些垫状植物,在较湿润的谷底生长有蒿草。

动物

  东帕米尔苔地是山羊和盘羊的主要繁育地;偶尔会发现青绵羊和东方盘羊。在人类活动最少的地方,高地山羊常见。捻角山羊则栖息于喷赤河与瓦罕河间较为低矮的山岭。棕熊靠吃旱獭为生,狼亦如此。因为相对严格的反对猎杀野绵羊和山羊的禁令,使得雪豹的食物得以存留。髯鹫和喜马拉雅秃鹫经常光顾最高峰,山鹑、雉和雪鸡可在西部山区见到。大量往返于西伯利亚和南亚之间的迁徙水禽造访东帕米尔。

中国帕米尔行政区域

塔什库尔干,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石头城”。塔什库尔干石头城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石头城之一。城堡建在县城东北的一个高土丘上,形势险峻
帕米尔高原:“石头城”

  中国帕米尔即东部帕米尔,主要包括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全县和阿克陶县西部3个乡镇。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多为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原。西北部与塔吉克斯坦的巴达克山接壤,西南部与阿富汗的瓦罕走廊毗连,南与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区)为邻。面积5.24万平方公里,,人口80%为塔吉克族。县府驻塔什库尔干镇。"塔什库尔干"是维吾尔语,意为“石头城”。因城北有古代石砌城堡而得名。县境高山峻峙,东南边界上的喀喇昆仑山脉,其主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为世界第2高峰;北侧的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被称为冰山之父。高原气候寒冷,冬季漫长,无夏季。空气稀薄,紫外辐射强烈,能抑制植物茎的生长,草短而密,营养丰富。高寒环境形成若干与之相适应的优良动物品种,如塔什库尔干肥臀羊于夏季草多时,在臀部蓄积大量脂肪以供冬季缺草时消耗;高寒多山环境也形成一种能爬坡、喜低温干燥的山羊,产奶多、肉质好、绒毛细软(市场上称为开司米,与克什米尔对音)。著名野生植物有紫草、青兰、雪莲。

  塔什库尔干,曾有葱岭、蒲犁、羯盘陀的美称,维吾尔语意为“石头城堡”。塔什库尔干幅员广阔,山川秀丽,文化古老,历史悠久,民族独特,名胜古迹美不胜收。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自然景观奇特,冰峰与草原共存,民族风情独具特色,自古以来就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尤以“慕士塔格冰川奇景”、“丝绸之路”享誉世界,成为中外游客神往和迷恋的旅游胜地。县境内冰山耸峙,峪谷纵横,南有海拔 8611 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格里峰,北有海拔 7546 米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海拔 7649 米的公格尔峰,到处是冰山、冰洞、冰川、冰塔,奇山怪石、奇花异草遍布全境 ,喷泉、温泉、湖泊、牧场点缀雪岭,杏花村,花果乡散布于巍峨冰峰之间。在县境内可看到五千年至一万年的古文化遗址;古石头城遗址是丝绸之路经过葱岭帕米尔高原的最大驿站;盛唐建筑公主堡,一直保持完整的独特的塔吉克民族风情。可以欣赏到一天多次日出日落的美景,听到塔吉克人优美的“鹰”与“冰山”的传说。每年都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十几万人慕名前来饱览帕米尔高原的雄奇壮美,领略塔吉克“鹰”与“冰山”文化的神奇魅力。

  塔什库尔干县作为我国最西端对外开放的窗口,有着连接中亚、西亚的纽带和桥头堡的美称。

阿克陶县西部三个乡镇

  阿克陶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北部,全县总面积24176平方公里。阿克陶县西部三个乡镇(即奥依塔克镇布伦口乡木吉乡)位于帕米尔高原。

  昆仑山脉附近的阿克陶县是昆仑玉的产地之一,也是中国细石器文化与青铜器文化之间的玉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王母部落是古代新疆最大的母系社会的部落联盟,其活动中心在昆仑山、帕米尔一带,也就是今天的阿克陶县一带,其居住的瑶池便是阿克陶县境内的喀拉库勒湖。西王母部落是以虎豹等猛兽为部落图腾的,以狩猎为主,兼有农牧的母系社会的部落联盟,所谓“有人戴胜,虎齿豹尾”者即是对这一部落图腾的描写。

  西王母部落这一母系社会的部落联盟,在新疆从黄帝一直维持到秦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其中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直到封建社会。到了秦末汉初才开始逐步形成了以一个个绿洲为政治单位的“城廓诸国”,也即为“住国”,或以一片片草原为政治单位的“行国”。这样的政治单位在天山南北、塔里木河流域、帕米尔高原上已形成了三十多个实体,史称“西域三十六国”。以“阿克陶”为政治中心的西王母部落,在漫长的历史中,与中原的黄帝、以及商朝周朝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密切往来和友好关系,直至发展到版图的划入和政权的归附。

  阿克陶县独特的地理环境、独特的人种和民族结构,决定了阿克陶独特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阿克陶是处在一个夹缝之中的特殊地域。从地理上讲它是地处天山与昆仑山之间,塔里木盆地与帕米尔高原这个夹缝之中;从生态上讲,它是处在沙漠与草原、沙漠与绿洲、绿洲与草原的夹缝之中;从人种上讲,他是处在蒙古利亚黄种人与欧罗巴白种人的夹缝之中;从政权的隶属关系上,它更是长期处在疏勒、莎车、蒲犁这三大国之间的夹缝之中。这种处于夹缝之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在政治上的两属甚至是三属关系,在社会经济上的综合多种经济的特点和人种、民族上的大融合特点及文化上的大混成特点。

  阿克陶县境内有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汉族等10个常住民族。2001年底总人口167 234人,其中柯尔克孜族43 769人,维吾尔族114 417人,塔吉克族4 614人,汉族4 187人,其他民族247人。

  阿克陶县的气候是立体垂直分布的,一天之内,人可以从烈日炎炎的夏季走到冰天雪地的冬季。在一条山谷中,谷口是酷热难熬的盛夏,进入谷中,不用几个小时,就可以经过凉风习习的秋季而进入严寒的隆冬。山下红日当空,热浪袭人,山上大雪纷飞,寒冷难禁。一天之中可经四季,四季沟、四季山在境内比比皆是,这就是阿克陶县独特的气候特点。

  阿克陶的地貌以山地为主,可分为高山、中山和低山带。最高处海拔达7000多米,最低处海拔仅1000多米,相对高差达6000多米,这就形成了境内地貌不仅平行变化大,立体垂直变化也十分明显。

  山地在海拔4000~5000米以上为冰雪带,山顶常年积雪,雪线以下分布着很多冰川。气温在O℃以下。

  高山冰雪带雪线以下大都为寒漠带,大约在海拔3500~4000米之间,土壤为永冻层,最大冻土深度达3米以上。

  高山寒漠带之下为高山草甸带和亚高山草甸带,海拔在3500米左右。局部阴坡分布有小面积原始森林。

  中山一般在海拔2500~3500米之间,低山在海拔2500米之下,其地貌特征是干旱剥蚀严重,山体裸露,植被稀疏。由于组成山体的岩质不同,分别呈灰色、黑色、黄色、红色和白色裸露山体。不少山体为红、灰、黄等各色相间。

  阿克陶县境的平原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部坡下,塔里木盆地的西部边缘,海拔1150~1180米,坡降5~8%。平原总面积872平方公里,农区面积占46.7%,戈壁、沙漠面积占53.23%。

  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境内气候随地形变化差异极大,平原农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山地牧区属高山寒冷气候。

  动植物随地貌地形和气候的立体垂直分布,变化更加明显。植物的总体分布特点是水平地带性不明显,而垂直地带性分布却很悬殊,且垂直分布反映突出,即使在同一水平地带上,因垂直变化,植物分布差异也很大。

  阿克陶县的天然植被由海拔1150米的平原到海拔4000米的高山垂直分布依次是:

  平原植被区:海拔1150~1700米,除分布有大量农田、林地、园地、草场等人工植被外,天然植被有荒漠植被、低地草甸植被、低地水生植被。由于热量条件好,土地平坦,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为全县以农耕经济为主的综合经济发展和开发区。

  低山丘陵植被区:分布在海拔1700~2800米之间,植被构成单一,为荒漠植被,植被稀疏。人工植被较少,多为人工灌溉草场,天然植被多为冬草场和春秋草场。此区土地资源丰富,热量条件也好,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多,有一定的开发前途。

  中山带植被区:分布于海拔2700~3200米之间,是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的交错带。这一植被区水平跨度大,主要分布于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一线。区内几乎无人工植被,天然植被类型较多,主要有山地草原植被、山地草原化荒漠植被、半灌木、小半灌木植被、灌木荒漠植被、针叶林植被等,是阿克陶县的主要草场、森林资源集中区,为发展畜牧业的主要载体,对全县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区地域辽阔,有一定的发展前途和潜力。

  高山植被区:分布于海拔3500~4000米的昆仑山与帕米尔高原一线。该区无人工植被,天然植被主要有高山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山水生植被三类,高山草甸和高寒草原是主要夏牧场。区内气候寒冷,产草量低,放牧季节短,山体陡峭。高山植被对保护水土,涵养水分,保持下游水质十分重要,其生态意义远远超过了经济意义。

  海拔4000~4500米为雪线,也是生命的分界线。雪线以上,寸草不生,飞鸟不到,但是只有雪莲、雪鸡和雪豹,以其大无畏的精神向生命禁区挑战。雪莲终于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籽,雪鸡、雪豹经常光顾这里,在这里寻找它生存的乐趣。

  立体垂直分布的气侯特点,也决定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雪山下的平原绿洲,是定居农耕民族辛勤耕耘的沃土,几千年来,各族农人在这里垦荒播种,创造着农耕文明的璀璨;山区是游牧民族从事畜牧生产的天然牧场,几千年来,各族牧人在这里扬鞭催马,开拓游牧文明的辉煌。

  阿克陶县是南疆旅游圣地,西部三个乡镇即奥依塔克镇、布伦口乡、木吉乡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景点有喀拉库勒湖风景区奥依塔克风景区

  奥依塔克冰川公园风景区位于奥依塔克镇西部丛山之中,距离阿克陶县城100多公里,距中巴公路仅20多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奥依塔克”是古突厥语,意思是群山之中的一片洼地。这里高山险峻,冰峰林立,大河滔滔,古木森森、莺飞蝶舞,芳草萋萋,风景十分优美,四季风物迥异,是一处景色迷人的自然风景旅游区。

  奥依塔克冰川公园旅游区的一景是异常茂密的原始森林,莽莽苍苍的冷杉、桧柏遮天蔽日,地下的青草繁花间点缀着无数松塔,残留的松籽异常醇香。林中鸟语喧哗,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奥依塔克林区特有的银狐、雪豹一闪而过,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思。

  奥依塔克冰川公园风景旅游区的一奇是巍巍雪山下的现代冰川,这片面积约为224.8平方米的名叫县界活动冰川即是奥依塔克河的源头。这里的雪山海拔高度为6853米,雪山圣水夜以继日地为活动冰川补充水源,活动冰川消融补给奥依塔克河的水量。银灰色冰川上形成一条条裂痕,似刀削斧劈;涛涛巨流在冰川上冲击的巨大冰洞,似一个个迷人的水晶宫。

  慕士塔格风景区。阿克陶县布伦口乡境内的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号称“冰山之父”,它象身材高大伟岸的西部汉子巍然屹立于少女一样温存的喀拉库勒湖畔,它的挺拔它的威武,曾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个世纪以来,曾有多少探险者飘洋过海慕名而来,企图探求它的奥妙与秘密。1892午,英国皇家学会的康韦等人曾招摇而来,1894午瑞典人斯文赫定也率领探险队来到慕士塔格山下,他们曾经六次试图登上慕士塔格顶峰,但都未能如愿以偿。

  与“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遥遥相望的,是它东北方的公格尔峰。公格尔山海拔7719米,为昆仑山脉的第二高峰。山上终年积雪,犹如冰雕玉琢,分外壮美。与公格尔峰比肩屹立的是公格尔九别峰,公格尔和公格尔九别峰又称为西天玉女,环绕在她们身边的众多雪山犹如一群银妆素裹亭亭玉立的宫女、侍者,年年岁岁守卫着她们的贞节和纯情。

  征服公格尔、公格尔九别峰也是国内外登山健儿的既定目标,然而,不知有多少人望山兴叹,直到1981年7月,中国女子登山健儿才一鼓作气登上了公格尔九别峰,在人类登山史上写下了壮丽的一页。

资源与价值

五山交汇

  帕米尔高原群山起伏,连绵逶迤,雪峰群立,耸入云天,号称亚洲屋脊。帕米尔高原是地球上两条巨大造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带和帕米尔-楚科奇山带)的山结,也是亚洲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包括喜马拉雅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五大山脉。

昆仑三雄

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峰风光

  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峰及公格尔九别峰,三山耸立,如同擎天玉柱,屹立在帕米尔高原上,号称“昆仑三雄”,成为帕米尔高原的标志和代表,是帕米尔高原上最迷人的景观。据统计三座高峰周围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近百座,而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也有50座左右。这样巨大的山顶和山峰处于海拔4600-5200米的雪线以上。为现代冰川的发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地形和地热条件,因此在高峰周围的群峰中,发育了数量多,规模大的山地冰川。

  慕士塔格山 慕士塔格山(Mu-shih-t"a-ko Range 亦作Mu-shih-t"a-ko Shan或Muztagata Shan),亦称喀什噶尔山(Kashgar Range),属西昆仑山脉,与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并称东帕米尔高原三高峰。耸峙于帕米尔高原东侧、昆仑山西端。主峰7,546米,主要由片麻石、石英岩组成,呈穹窿构造。冰盖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有十多条冰川,多分布於西侧。“慕士塔格山”源于维吾尔族语言Muztagata,意思是“冰山”,山顶常年积雪形成冰川,由几座山峰组成,海拔7564米,位于东经75.1度,北纬38.5度,在新疆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的交界线上,是东帕米尔高原三高峰之一。

  公格尔峰 公格尔峰海拔7719米,是世界著名高峰之一。位于东经75.3度,北纬38.6度;山峰呈金字塔形,几乎全由岩石和冰雪构成。公格尔在柯尔克孜语中意为“褐色的山”。山峰主要以4条主山脊为骨架:北山脊、西山脊、南山脊、东山脊。山坡浮雪深厚,有高差达300米左右的雪崩区。据说,征服公格尔之难不亚于珠穆朗玛。直到1981年,英国登山队从南坡首次登上峰顶。其北峰尤为险要,迄今尚无一人从北坡到达过峰顶。

  格尔九别峰 属于西昆仑山脉,海拔7595米,是西昆仑山脉上的第二高峰,由于山上终年积雪,犹如牧民头上所戴的帽子,所以当地牧民就称它为“公格尔九别”,语意为“白色的帽子”;因它高度略逊于公格尔山,也有人称它为“小公格尔”,但它的山势地形却丝毫不逊于公格尔山。北坡是陡峻的峭壁,南坡是复杂的冰雪地。它也由4条主山脊形成主干:西北山脊、东山脊、西南山脊、北山脊。公格尔山地区山势险峻,一般在7000米以上,现代雪线约为5900米,因而冰川规模与冰川地貌都很发育。

高原三湖

帕米尔高原:喀拉库里湖

  喀拉库里湖 距阿图什市二百二十公里,位于公格尔峰、九格尔九别峰和慕士塔格峰之间,为高山湖泊。海拔三千六百米,面积为十平方公里,水深三十多米,因湖水深邃幽黯,故名“喀拉库勒”(柯尔克孜语意为黑湖)。

  喀拉库里湖东面矗立着“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西面雄踞逶迤不绝的萨雷阔勒山脉;湖的南面是一片草原,一到夏季来临,这里水清草丰,湖光山色,碧绿的草地一顶顶白毡房星罗棋布与澄澈的湖水中皎洁的冰山倒影相辉映,正如古诗中的“风吹草低见 牛羊”。草原上牧歌阵阵,湖面上野鸭款款,此情此景,如梦如幻,难怪连公元前10世纪的周穆王西巡至此也大发兴叹感慨不已。

  柯尔克孜牧民传说,湖中有巨鱼,每逢日到中天,便日面作怪。那时候湖中白浪满天,舟船难以渡过,放牧民便敬奉为“神湖”。

帕米尔高原:白沙湖,沉积的白沙则在水位下降的寒冷季节出露,千万年被日夜不停的大风吹上山坡,形成了聚沙成山的奇景,白沙湖依傍着一座巨大的白沙山

  白沙湖 走出险峻逼仄的盖孜峡谷,第一个帕米尔之湖便是白沙湖,河流输送来的水在这里聚集成湖,沉积的白沙则在水位下降的寒冷季节出露,被日夜不停的大风吹上山坡,千万年过去了,便形成了聚沙成山的奇景。白沙湖依傍着一座巨大的白沙山,被淡白色沙尘填去大半面积和深度,像是镶嵌在银色王冠上的一颗蓝宝石。它承接了东帕米尔北部广大地域之间的高山融水,河流到了这里流速减慢,水中的白沙便沉淀到河湖底部。继夏秋的丰水期之后,冬季水位会急剧下降甚至干涸,河床和湖底就会露出。盖孜峡谷是一个大风口,日日夜夜,银白色的沙屑随风扬起,千百年的吹拂和收纳,就有了一座终年被银沙覆盖的白沙山。安静的时候,白色的高原沙山倒映在湖水中,出露于水的沙地布满弯曲的线条,好似一幅抽象派的作品。

  布伦口湖群 海拔3300米,由发源于西昆仑山及帕米尔高原的许多河流及山泉供应的淡水汇聚成湖,属于微咸水湖泊,湖畔是大片沼泽、滩地。这里属于高寒地带,年降水量约200毫米。主要植被为眼子菜、碱毛茛、荆三菱和芦苇等。

  这块湿地是鸟类的驿站及繁殖地。1987年7月12日在恰克克-湖中的小岛上 (面积约0.1公顷)记录到赤膀鸭、红脚鹬、燕鸥等的巢29个,总卵数200多枚。沼泽地带分布有麝鼠等动物。湖群以南的帕米尔高原已划为雪豹保护区,面积1,500,000公顷,新疆林业厅主管。

生态

  中国帕米尔有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塔什库尔干自然保护区是其代表。保护区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地处天山、昆仑山、喀刺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和兴都库什山交汇而成的东帕米尔高原上。面积1500000公顷。

  保护区属高山山区,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 乔戈里峰屹立于保护区的南缘。高原6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的高峰构成一片银白世界,塔什库尔干高原野生动物保护区就在这冰峰雪岭的环境之中,帕米尔在造山运动中和青藏高原一起隆起,由前震旦、石炭、二叠、依罗系等变质沉积岩和前寒武纪、华西力期花岗岩组成。由于强烈切割作用,高原上高山谷地相对高差多在1000—2000米之间。高山冰雪及冰冻风化作用强烈,以冰斗和冰斗山谷冰川为多。在海拔4300米以上的河谷中,U形谷及泥石流阶地非常发育。海拔3100米年均温3℃,无霜期70天;年降水量63毫米,以固态降水为主,永久雪线高度阴坡为4600—4700米,阳坡为4800一5000米。土壤类型主要有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草原土和高山荒漠土。河谷中有革甸土和草甸沼泽土,海拔3000米左右的河谷中,则发育了泥炭沼泽土,由于高原上外琶力侵蚀作用、土层根菠、多砾石、有机质含量较低。帕米尔是印度河,阿姆河及塔里木河上游叶尔芜河的发源地。塔什库尔干县境的红其拉甫河、明铁盖河交汇而成的塔什库尔干河和马尔详的普备西都河均向东北汇入叶尔羌河,冰山及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在宽阔的河谷中,裂隙水及泉水出露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湖泊和沼泽。

动物资源

  保护区内兽类种类虽不多,但不少是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在马尔洋、红其拉甫附近高山地区的雪豹,为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分布在西南部的托克满苏、明扶盖和南部的红其拉甫有北山羊、盘羊和岩羊以及旱獭。前者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后几种属二级保护动物。东部的马尔洋,上述珍稀濒危羊类成群分布,每群10—70只不等,在托克满苏甚至可见百只以上大群盘羊活动。中、巴边界这一带雪豹、盘羊等珍稀动物的保护,受到世界有关组织和人士的极大重视。边界两侧保护区的建立即是在1984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提议下促成的。雪豹和盘羊在国际上已列为濒危物种。除上面所提到的珍濒动物外,保护区内还有长尾早獭、草兔、棕熊、狼和狐狸分布。棕熊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鸟类中最多的是岩鸽,农区、高原牧场都广泛分布。在4500米以上高山裸岩和草丛地区,有两种雪鸽,在新疆地区唯此地有分布。

  雪豹以栖息地高寒常年积雪而得名。它身长约105-120厘米,足长90-100厘米,毛色通体灰白色,下身纯白,全身遍布黑色斑点和环纹,头部黑斑小而密,背部毛长约5厘米,腹部毛更长。雪豹属高山岩栖性动物,栖息在海拔2000-6000米的中高山上,生活在岩洞或岩石缝中。它是夜行动物,晨昏时最活跃。性情凶猛机智,行动隐蔽而灵活,以北山羊、岩羊、盘羊、斑羚、麝等高原动物为食,也捕食啮齿类动物。冬末发情交配、妊期98-I05天,每产2-4仔,2-3岁性成熟,寿命18-20年。国内分布于青藏高原、甘肃、内蒙古等地。

  盘羊又名大头羊、八角羊。体长1.3-1.7米,肩高1米左右,体育浅灰棕色或暗棕色,胸、腹部黄棕色,臀部有白斑。雌雄均具角,雄角大而呈螺旋放曲,栖息丁海拔3000一5000米的高山寒漠无林带,也见于海拔 l000—3000米的荒漠地带,以禾草类、杂草、灌木小枝为食。群居3-5只或多至10只一群。每年10-12月发情交配,翌年4-5月产仔,每胎一仔。国内分布于西藏、新疆、甘肃、陕西、内蒙古、青海、四川等地。

  岩羊体长1.3-1.4米,肩高O.7-O.9米,尾长13-14厘米,体重55-74千克。雌雄均有角,上体褐黄灰色,脸部深灰褐色或黑灰色。岩羊角高山动物,多栖息在2400一6000米高山裸岩或草甸带。群居10数只到百多只一起生活。晨昏出来觅食。冬末春初发情交配,妊期约 5个月,每胎1仔。国内分布于云南、贵介、四川、两藏、陕曲、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

植物资源

  保护区植物多为中山、业高山种类,以矮生、垫状或多绒毛为主要特征,组成高山漠摸、高山草甸等。高山荒摸以优若菠、麻黄、锦鸡儿,篙属植物为主。草句中以谷草占优势。在3600米以下才出现较高的灌木和乔木,有塔什库尔T杨、柳、伊犁、园拍、沙棘、蔷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