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智利国旗
智利国徽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街景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城市风景
智利:自然风光
智利火山爆发情景

  智利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Chile;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 Chile),位于南美洲西南部的一个国家安第斯山脉西麓。面积756,715平方公里。东邻玻利维亚阿根廷,北界秘鲁,西濒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海岸线总长约1万公里。是世界上国土最狭长的国家,南北长4352公里,东西宽96.8~362.3公里。境内多火山地震频繁。气候地区差异大:北部是常年无雨的热带沙漠气候;中部是冬季多雨、夏季干燥的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南部为多雨的温带阔叶林气候和寒带草原气候。智利共和国为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在南美同与阿根廷,巴西并列为ABC强国。

  智利早期境内居住着阿劳干人、马普切人、火地人等印第安民族,16世纪初以前属于印加帝国。1535年,西班牙殖民者从秘鲁侵入智利北部。1541年建立圣地亚哥城,智利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0年9月18日成立执政委员会,实行自治。此后,智利人民在民族英雄贝尔纳多·奥希金斯率领下开展反殖民统治斗争。1817年2月同阿根廷联军击败西班牙殖民军。1818年宣告独立。1970年社会党人阿连德当选总统,组成“人民团结”政府。1973年以皮诺切特为首的军人推翻阿连德政府上台,开始了长达16年的军政府统治。1989年,社会党、基民党等组成“争取民主联盟”(后称执政联盟)参加议会选举和总统大选,基民党人艾尔文当选总统,于次年3月11日开始执政,从而恢复了代议制民主。1994年3月基民党人弗雷继任。1998年皮诺切特交出军权,作为终身参议员进入国会,智“民主过渡”进程基本完成。

基本国情

  国名 智利共和国(Republic of Chile, República de Chile)。

  国旗 由蓝、白、红三色构成。靠旗杆一边上方的旗角为蓝色正方形,其中央绘有一颗白色五角星。旗地由白、红两个平行长方形构成。白色在上,红色在下。白色部分等于红色部分的三分之二。 红色象征为了智利的独立和自由, 为了反抗西班牙殖民军的统治,在兰卡瓜英勇牺性的烈士鲜血。白色象征安第斯山高峰的白雪。蓝色象征海洋。

  国徽 盾面来自国旗图案。盾徽左侧是安第斯鹿,右侧是美洲大兀鹰,上方是与国旗颜色相同的美洲驼鸟羽毛。底部的智利国花“戈比爱”野百合花是独立自由的象征。绶带用西班牙文写着“依靠公理和武力进行斗争”。

  面积 756,715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全国共分为16个大区(Región),下设56个省(Provincia)和346个市(Comuna)。

  人口 1967.8万,其中城市人口占86.9%。白人和印欧混血种人约占89%,印第安人约占11%。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在印第安人聚居区使用马普切语。15岁以上人口中信仰天主教的占67%,信仰福音教的占15%。

  首都 圣地亚哥(Santiago),人口731.42万。1月最热,平均气温为13-30℃。6月最冷,平均气温为4-15℃。年均最高气温22.4℃,最低气温8.3℃。

  国家元首 塞瓦斯蒂安·皮涅拉·埃切尼克(Sebastián Piñera Echenique),2018年3月11日就职,任期4年。

  国庆日 独立日:9月18日。

  国树 阿劳乌卡利亚松。是世界稀有树种。有“黑色金字塔”之称。

  国花 “科皮乌埃”(COPIUE),又名“红铃兰”。该花是一种野生百合花,花期长达8个月,花朵多为红色,还有蓝色和白色的。此花在智中、南部地区随处可见,深受智利人的喜爱。传说,此花以前只有蓝色白色两种,智土著人阿拉乌干人为反对西班牙殖民者的统治和压迫揭杆面起,同殖民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后来起义的几万名将士全部战死疆场,起义失败的第二年春天鲜红的科皮乌埃花开遍了英雄们战死的战场,智利人就视此花为英雄们的英灵,从而将此花作为智国花。

  国鸟 “孔多尔”(CONDOR),是一种安第斯山秃鹰,它长年栖息在海拔数千米的安第斯山脉,属食肉鹰鹫猛禽类。它体大、凶猛,多呈深灰色,飞行高而快,寿命也长。智利国徽、军徽上都有它的图案,作为智捍卫祖国的力量、勇气和决心。

  国石 青金石

  国舞 奎卡舞(CUENCA),约诞生于1824年。起初是一种音乐沙龙舞蹈,由竖琴和吉它伴奏,而乡间则在临时搭建的小型木板舞台上表演,拌以吉它和歌唱,后演变为智利民间舞蹈。奎卡舞于1979年9月18日被指定为智利国舞。奎卡舞有不同的跳法,最有名的奎卡舞包括:北方奎卡舞,土著奎卡舞,乡间奎卡舞,华尔兹奎卡舞,长奎卡舞,喜剧奎卡舞,码头奎卡舞和奇诺艾奎卡舞。

历史

  智利北部在西班牙征服者到达以前是印加帝国的一部分。自16世纪起西班牙人开始征服智利(1541年圣地牙哥建城)。南方的马普切人顽强反抗西班牙人的入侵。这里一直到19世纪中才成为智利的一部分。

  1810年9月18日,以被罢黜的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之名成立了临时军政府,自此开启智利独立运动,故此日成为智利国庆日。

  1818年2月12日智利在贝尔纳多·奥希金斯的领导之下宣布独立。19世纪内西班牙外的许多欧洲人移民到智利。在1879年到1883年的硝石战争中智利占领了那时属于秘鲁和玻利维亚的阿他加马沙漠。

  1930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对智利打击很大。铜和硝石的价格巨跌。从1930年代起经济逐渐得到恢复。

  1960年5月22日发生智利大地震。

  1970年萨尔瓦多·阿连德被选为总统。其后许多产业(如铜矿)被国有化。

  1973年9月11日,在美国的支援下,陆军首长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发动兵变。阿连德被害。皮诺切特成为国家元首。此后几年中上千人被杀,上百万阿连德的支持者被迫流离。

  1988年全民表决是大多数人反对皮诺切特继续任职。

  1989年自由选举,基督民主党人帕特里西奥·艾尔文·阿索卡尔被选为总统。

  1994年至2000年间基督教民主党人爱德华多·弗雷当选总统。1998年皮诺切特从陆军首长职务退位,同年在英国被捕。其后他被软禁。2000年由于身体健康的原因被释放。2000年起社会民主党人里卡多·拉戈斯·埃斯科瓦尔当选总统。

  2006年1月15日,米歇尔·巴切莱特在选举中获胜,当选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3月11日,巴切莱特在瓦尔帕拉伊索宣誓就职为智利共和国第47位总统。

  2010年2月27日凌晨3时34分,智利南部的康赛普西翁发生里氏规模8.8地震。目前地震已在智利全国造成至少750人死亡,200多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地震灾区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严重。

  2010年3月10日,皮涅拉就任智利总统,标志近20年来智利右派重新夺回总统的宝座。

地理

智利地图

  智利南北长4300多公里,位于安第斯山脉与太平洋之间,东西平均宽度却只有200公里(最宽处大约400公里左右),令国土看起来相当狭窄,几乎成为全世界国土最狭长的国家之一,因此智利亦有“丝带国”称号。

  大致上智利可分三个区域:

  北部 多山,许多山峰在6000米以上。在安第斯山脉的两条山脊之间是阿他加马沙漠。这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方,因副热带高压垄罩,往往终年无雨。过去这里有硝酸矿被开发,现在主要是铜矿。这个地区较大的城市是安托法加斯塔(219,000居民)及伊基克。

  中部 气候地中海型气候。这个区域土地非常肥沃,人口众多。首都圣地牙哥(约650万居民)就在这里。除此之外还有瓦尔帕莱索(港口,280,000居民)和康塞普西翁(工农业中心,350,000居民)是重要城市。

  南部 人烟稀少,降雨极丰富,狂风雷暴非常频密。海岸前有许多岛屿以及峡湾。大陆南方有火地岛,智利和阿根廷各占一半。火地岛前的一个岛上的合恩角是智利和南美洲的最南点。本区的北冰原与南冰原,是极地以外由冰川冰所构成的最大区域之一。

  从西向东首先是一条狭窄的海岸,然后是山脉,然后是比较宽的高原。在中部这个高原很肥沃,可以被用作耕地和牧场。智利和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的边界线是安第斯山脉的东山脊。

  除此之外太平洋中的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和复活节岛也属智利。

  年平均降雨量在智利北部的安托法加斯塔为12.7毫米,在圣地牙哥为375毫米,在南部的火地岛为5800毫米。

气候

  由于国土横跨38个纬度,而且各地区地理条件不一,智利的气候复杂多样包括多种形态,使得很难用一句话总结智利全国的气候状况。按照柯本气候分类法,在智利国境内至少包括了七种主要的气候亚类型,包括有北部的沙漠到东部和东南部的高山苔原和冰川,复活节岛上的湿润亚热带性气候,智利南部的海洋性气候以及智利中部的地中海气候。全国大多数地区有四个季节:夏季(12月至2月),秋季(3月至5月),冬季(6月至8月)和春季(9月至11月)。

时区

  由于智利本土和复活节岛之间的距离遥远,因此智利全国使用4种不同的UTC时间:

  智利本土使用UTC-4时间,夏季则使用夏时制为UTC-3时间。

  复活节岛使用UTC-6时间,夏季则使用夏时制为UTC-5时间。

行政区划

智利:安托法加斯塔城市风光

全国共分为16个大区(Región),下设56个省(Provincia)和346个市(Comuna)。大区主席和省长由总统任命,市长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可连任。

主要城市

  瓦尔帕莱索市(VALPARAISO) 是智利议会所在地,也是第五大区的首府。位于太平洋瓦尔帕莱索海湾南端,距首都圣地亚哥119公里。该市东部和南部为海岸山脉。城市宛如一轮明月镶嵌在大海与高山间八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上。瓦尔帕莱索在西班牙文中意思是“天堂谷地”。由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城内的建筑、街道依然遗留着殖民时期的痕迹。在瓦市漫长的历史中也记载了许多痛苦的经历,特别是1905年的地震几乎将瓦市夷为平地。

  瓦市地理位置优越,是智最早的贸易港口。巴拿马运河开通前,瓦市可与美国旧金山相媲美,有“智利门户”之称。目前,瓦市仍然是智重要的港口之一,有2000多米长的泊位,年吞吐能力为300多万吨,占全国吞吐量近四分之一。开阔的港湾,现代化的装卸设备,繁忙的劳动景象,既是智对外经济发展的象征,也是瓦市人民的骄傲。

  维尼亚德尔马市(Viña del Mar)  始建于1875年,南与智利第一大港瓦尔帕莱索市连接。维尼亚德尔马,西班牙文意为“海上葡萄园”,气候宜人,景色秀丽,享有“花园之城” 的美誉。市内花团锦簇,绿树成荫;海边,高楼林立,碧海漪涟。色彩鲜艳的“花草时钟”堪称独特一景,乘坐古色青铜马车在窈窕多姿的维市兜游,颇有一番优雅的诗意。

  维市是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著名旅游城市,海滩平坦细匀,游览设施齐全,每年要接待十几万国内外旅游者,许多阿根廷人常常驱车穿越安第斯山来到这里欢度周末。从耸立海边的望海楼举目远眺,可饱尝汹涌澎湃的太平洋景色。国际娱乐场,被誉为“蒙的卡罗”,全年开放。依山而建的露天剧场可容纳万名观众,每年举行高水平的国际歌咏比赛,更为该市增添生气。古老的卡拉斯科庄园,被市政府辟为“文化之家”,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的作品--英雄纪念碑与其翘首相望。每到旅游旺季,剧院、赌场、酒吧和夜总会人满为患,以海鲜佳肴为特色的餐馆时常座无虚席。

政治

智利是总统制共和国,其宪法(由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制定的)是1980年制定的。但许多重要的基本法是1989年才被加入的。行政的总统每4年选举而出。立法机构由两个院组成。国会由120个被选的代表组成,参议院有46名成员。

自军人“还政于民”以来,智政局保持稳定。中左政党组成的执政联盟连续执政20年,历经四届政府。2010年1月,中右翼联盟总统候选人皮涅拉在大选第二轮投票中当选总统,于2010年3月11日就职,任期4年。皮涅拉总统上任后,积极推进政治民主改革,出台提振经济举措,实行多元、务实的对外政策。

2019年10月以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因地铁票价上涨引发骚乱,智方被迫弃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智政府采取打击暴力、改善民生、改组内阁、宣布举行制宪公投等举措,智局势逐步平息。

【宪法】 现行宪法于1981年3月11日生效,后经过1989年、1991年、1993年、2005年四次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2005年修宪将总统任期改为4年,并取消了终身参议员和指定参议员。2020年10月,智利制宪公投以压倒性优势获得通过,预计将在两年内制定新宪法。

【议会】 国民议会(Congreso Nacional)实行参、众两院制。议会由直接选举的43名参议员、155名众议员组成。参议员任期8年,每四年改选其中1/2;众议员任期4年。1973年军事政变后议会被解散,1990年3月11日恢复。本届议会成立于2020年3月。现任参议长为阿德里亚娜·穆尼奥斯(Adriana Muñoz),众议长为迭戈·保尔森(Diego Paulsen),分别于2020年3月、4月当选,任期1年。

【政府】 本届政府于2018年3月11日组成,共设24个部委。主要成员有:内政部长罗德里戈·德尔加多(Rodrigo Delgado),外交部长安德烈斯·阿拉芒(Andrés Allamand ),国防部长巴尔多·普罗库里卡(Baldo Prokurica),财政部长罗德里戈·塞尔达(Rodrigo Cerda),总统府秘书部部长克里斯蒂安·蒙克博格(Cristián Monckeberg),政府秘书部部长海梅·贝略里奥(Jaime Bellolio),经济部长卢卡斯·帕拉西奥斯(Lucas Palacios)。

【司法机构】 司法独立。全国设最高法院、17个上诉法院和1个军事法庭。最高法院院长吉列尔莫·席尔瓦(Guillermo Silva),2020年1月6日任职。1999年成立检察院,国家检察长为豪尔赫·阿博特·恰尔梅(Jorge Abbott Charme),2015年就任。

【政党】 实行多党制,主要政党分为中右翼和中左翼两大阵营。

(一)中右翼“智利前进”:执政联盟,由民族革新党和独立民主联盟等组成。

1.民族革新党(Renovación Nacional,RN):1987年2月由右翼的民族联盟、独立民主联盟和全国劳动阵线合并而成。后独立民主联盟脱离该党。党员7.7万人。主张维护和发展西方文明和历史传统,建立“以人为中心,充分尊重个人自由”的社会。2018年,该党领袖皮涅拉当选总统。现任党主席拉斐尔·普罗恩斯·埃斯皮诺萨(Rafael Prohens Espinosa)。

2.独立民主联盟(Unión Demócrata Independiente UDI):成立于1983年。党员8万。由独立人士和1979年成立的“新民主”组织组成。主张多元民主和权力下放,实施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现任党主席哈维尔·马卡亚(Javier Macaya)。

(二)中左翼阵营:曾由基督教民主党、社会党、争取民主党、社会民主激进党等中左翼政党组成“争取民主联盟”,2013年4月吸纳共产党等加入,成立“新多数联盟”,后于2018年解散。

1.基督教民主党(Partido Demócrata Cristiano,PDC):成立于1957年。党员10.8万。基督教民主党国际成员。主张实现真正的基督教主义,建立民主制度,尊重人权,与不同思想派别共处。该党在智民主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领导人艾尔文、弗雷先后担任后军政府时代第一、二任民选总统。现任党主席福阿德·查因(Fuad Chahin)。

2.社会党(Partido Socialista,PS):成立于1933年。党员约10.9万。智利议会第一大中左翼政党。社会党国际成员。曾长期自称为马克思主义党,苏联解体后把党的发展目标改为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建立一个自由、民主、人道的社会。1970年至1973年与共产党等组成“人民团结”政府,该党领导人阿连德任总统。1979年发生分裂。1989年12月阿拉特和阿尔梅达两大派宣布联合。1989年、1993年和1999年与争取民主党、基民党等结盟参加大选获胜。现任党主席阿尔瓦罗·埃利萨尔德(Álvaro Elizalde)。

3.争取民主党(Partido por la Democracia,PPD):成立于1987年。党员8.4万。社会党国际成员。其主张与社会党基本相同,但更为自由化。对内主张积极推动宪法改革,根除军政府建立的法制体系。对外主张以国际主义、人道主义、和平主义和拉美主义原则同世界各国建立外交、贸易和文化关系。2000年至2006年,党领袖拉戈斯担任总统。现任党主席埃拉尔多·穆尼奥斯(Heraldo Muñoz)。

4.社会民主激进党(Partido Radical Social Demócrata,PRSD):成立于1863年。党员约9万。社会党国际成员。其前身为激进党。1987年激进党内发生分裂,原副主席安塞尔莫·苏莱等另组社会民主激进党。1992年两党合并定为现名。其意识形态来源于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和拉美改良主义,主张在人道主义原则基础上建立自由和民主的社会。现任党主席卡洛斯·马尔多纳多(Carlos Maldonado)

5.共产党(Partido Comunista,PC):成立于1912年。党员4.7万。原名社会主义工人党,1922年改为现名。1970年至1973年与社会党等联合执政。1979年提出“人民造反”路线,要求立即结束军政权。1983年同社会党阿尔梅达派等组成“人民民主运动”。1985年被宪法法庭宣布为非法。1990年10月恢复合法地位。2010年首次进入国会。现任党主席吉列尔莫·泰列尔(Guillermo Tellier),总书记劳塔罗·卡蒙娜(Lautaro Carmona)。

(三)近年来,新兴左翼联盟“广泛阵线”崛起,成为智政坛两大传统阵营外的重要政治力量。

广泛阵线(Frente Amplio,FA):成立于2017年。由14个左翼政党和社会运动组成,主要目的是联合左翼力量参加2017年大选和议会选举。大选首轮投票中,广泛阵线候选人桑切斯以微弱劣势位列第三。2019年10月智爆发大规模社会骚乱后,联盟内部出现分歧,部分党派宣布脱离。2020年,该党宣布同共产党、地区主义社会绿党和人道主义行动党结盟参加2021年地方和制宪大会代表选举。主张社会公平,消除贫富分化,改善公共服务和战略行业国有化。

重要人物

塞瓦斯蒂安·皮涅拉·埃切尼克:总统。1949年12月1日生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智著名企业家。1990年至1998年任参议员。2001年至2004年任智民族革新党主席。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担任总统。2017年12月再次当选总统,2018年3月11日就职。

经济

智利:阿塔卡马沙漠附近的塔拉尔盐湖
智利:Chuquicamata铜矿坑
智利:阿图罗·梅里诺·贝尼特斯机场

拉美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之一。矿业、林业、渔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四大支柱。1974年皮诺切特政府执政后实行经济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开放市场,拓展全方位自由贸易。智利经济多年保持较快增长,其综合竞争力、经济自由化程度、市场开放度、国际信用等级均为拉美之首,被视为拉美经济发展样板。近年来,受国际经济复苏乏力、本国经济结构性问题影响,智利经济发展面临一定挑战。

  • 2020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 国内生产总值:2827.32亿美元(2019年)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797美元(2019年)
    • 外贸总额:1319亿美元(2019年)
    • 通货膨胀率:3.4%
    • 失业率:10.7%
    • 外汇储备:392亿美元
    • 外债余额:1881.04亿美元(截至2019年)
    • 货币名称:比索(peso)
    • 汇率:1美元=734比索(2020年12月)

【资源】 矿藏、森林和水产资源丰富。以盛产铜闻名于世,素称“铜之王国”。铜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为世界第一,已探明蕴藏量达2亿吨以上,约占世界储藏量的1/3。铁蕴藏量约12亿吨,煤约50亿吨。此外,还有锂、硝石、钼、金、银、铝、锌、碘、石油、天然气等。盛产温带林木,木质优良,是拉美第一大林产品出口国。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上人工养殖三文鱼和鳟鱼的主要生产国。

【工业】 工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农林牧渔业】 农业:主要水果有苹果、葡萄、车厘子、油梨、蓝莓、李子、桃、梨等。水果种植面积为34.43万公顷,年产量415.20万吨。

林业:森林覆盖面积16.2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22%。其中天然林13.18万平方公里,人工林2.90万平方公里。主要树种是辐射松(64.9%)和桉树(29.3%),主要林产品为木材、纸浆、纸张等。

畜牧业:牧场面积21.4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28.4%。2013年产牛肉20.63万吨,猪肉55万吨,禽类68.06万吨,牛奶39.8亿升。渔业:海产品捕捞量为443.5万吨,其中鱼类342.8万吨,贝类58.9万吨,藻类41.8万吨。

【旅游业】 2010年全国有旅行社1246家,其中33.3%在首都大区,19.3%在瓦尔帕莱索,星级酒店、宾馆、别墅等住宿设施4126家。2017年共接待外国游客644.99万人次,主要来自巴西、阿根廷等周边国家,北美和欧洲。

【交通运输】 铁路:总长6000公里。客运量约2862万人次,货运量26.4万吨。首都圣地亚哥地铁全长103公里,客运量约4.66亿人次。

公路:总长10万公里。其中泛美公路长达3600公里。

海运:国内外船只货物总吞吐量达1.02亿吨。全国共有70多个沿海港口,主要港口有:瓦尔帕莱索港,塔尔卡瓦诺港,安托法加斯塔港,圣安东尼奥港和蓬塔阿雷纳斯港等。

空运:全国共有5家航空公司,6个国际机场。国内航线年客运量约947万人次,货运量约2.85万吨。国际航线客运量700万人次,货运量27.08万吨。全国有大小机场325个,主要国际机场有首都的阿图罗·梅里诺·贝尼特斯机场和北部阿里卡市的查卡柳塔机场。

【财政金融】 智利银行:成立于1893年。

【对外贸易】 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实行统一的低关税率(2003年起平均关税率为6%)的自由贸易政策。目前同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智利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智利进出口总额1455.84亿美元,其中出口额754.81亿美元,进口额701.03亿美元。

【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活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以来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由于国内市场狭小,一批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为开拓国外市场和争取有利发展环境,开始在厄瓜多尔、阿根廷、墨西哥、秘鲁和巴西等周边国家投资。截至2015年底,智累计海外直接投资额1066.04亿美元。投资对象主要集中在拉美国家,投资领域包括零售业、航空运输等。

【对外援助】 据智利外交部国际合作署统计,2012年智通过“发展中国家技术合作项目(CTPD)”对外提供援助金额共计29.14亿比索,其中14.18亿比索用于智利政府奖学金项目,14.96亿比索用于开展双边、三边和区域合作项目。主要受援对象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

【外国资本】 根据智利央行数据,2019年智利吸收外国直接投资107.97亿美元。

【外国援助】 据智利外交部国际合作署统计,对智提供合作项目援助的主要国家有德国、日本、西班牙等。国际组织主要包括欧盟、联合国和美洲国家组织等。援助项目涉及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国家建设、公共管理、科技创新等领域。

【著名公司】

智利国家铜公司(Corporación Nacional del Cobre de Chile,简称CODELCO):成立于1976年4月1日,是全球最大的铜生产企业之一,经营铜矿的开发、开采、提炼、加工及销售等。

智利化工矿业公司(Sociedad Química y Minera de Chile S.A.,简称SQM):成立于1968年,经营化肥、化工产品、碘、锂的生产及销售。

智利钼金属公司(Molibdenos y Metales S.A.,简称Molymet):成立于1975年,是世界上钼的主要生产企业,占有全球约1/3的市场份额,从事钼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及销售。

南美船运公司(Compañía Sudamericana de Vapores S.A.,简称CSAV):成立于1872年,拉美最大的船运公司,经营船运及相关配套服务。

【人民生活】 据联合国开发署2013年报告,智利人类发展指数为0.819,为拉美地区最高。人口普查显示,智最近10年人口增长率0.99%。人均寿命81岁,其中60岁以上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4%。

社会贫富差距相对较小,中产阶级约为11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智利最低月工资标准约为30万比索,全国共有劳动力837.9万人。贫困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6%(2017年)。近年来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已建立起公私互补、相对完善的医保体系,其中公共医保占66%,私营部分占34%。医疗保障金占收入的7%。全国有公立医院213家,床位2.91万张;私人医院105家,床位7053张。全国共有医生约2.64万人,平均659人拥有1个医生。医疗卫生支出约占GDP的5.6%。

军事

武装部队分为陆、海、空三个军种。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通过国防部对全军和武警实施行政领导和作战指挥。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国家安全问题的最高决策机构。国防部长由文人担任。下辖的国防参谋部是国防咨询机构,负责协调和制定三军的作战、训练、情报、军事预算和军购等事宜。国防部长和国防参谋长均无权调动和指挥军队,由各军种司令直接领导和指挥部队。实行志愿兵与义务兵相结合的兵役制,陆、空军士兵服役期为12个月,海军士兵服役期为18个月。

陆军3.5万人,海军1.63万人,空军0.78万人。智利没有统一的军区划分,各军种根据防务需要划分为不同的军区。陆军编为6个师,海军5个海区,空军5个航空旅。

文化

  智利是拉美文化艺术水准较高的国家之一。全国有图书馆1999家,总藏书量为1790.7万册。有电影院260家。首都圣地亚哥是全国文化活动中心,有25个美术馆。诗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获1945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此奖的南美洲作家。诗人巴勃罗·聂鲁达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

  智利文化集成欧洲移民传统,融合印第安人风俗,吸取北美新兴浪潮,因此智利文化既有别于世界各文化,又枝断根连。

风景名胜

  圣地亚哥武器广场(Plaza de Armas) 1541年佩德罗·德·瓦尔迪维亚(Pedro de Valdivia)在圣地亚哥建城,随即下令在城市中央修建武器广场。根据西班牙惯例,在美洲建立的城市的广场选址需平坦、空旷。最初广场有绞架,象征着皇家法权。通常,广场周边建筑为教堂、皇家法院、国库、市政厅、监狱以及权贵们的住所。广场始建初期,中央停放满载农货的木轮马车,因此广场也成为城市主要贸易市场。殖民时期形成了一些狭长的固定摊位,缘此形成了今日广场周围的一些小巷。1860年,受当时欧洲潮流的影响,广场开始花园化,中央开辟了一条花香草绿、树木葱郁的散步小径。

  武器广场最近的一次整修是在1998-2000年。此次整修腾出了一片没有植被的空间,而在另一角则植满了智利棕榈和其它枝繁叶茂树木。每个周四和周日的早晨,在大教堂大弥撒结束后,市政府乐队会在广场的藤蔓棚架下奏乐。武器广场及其周围建筑已被智政府宣布为“特色街区”。

  目前,广场北面西侧为中央邮局,中间原皇家法院现已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智利历史博物馆,东侧为圣地亚哥市政府。西面自北向南依次为大教堂、神圣艺术博物馆、大主教宫。广场四周建筑除西班牙殖民时期遗留下的保护文物外,有两件雕塑具有特别的含义:广场东边的骑马铜雕和西北角上的印第安头像雕塑。雕像为征服者Valdivia骑马塑像,坐骑无缰绳。马并非拉美土著动物,西班牙殖民者带入拉丁美洲,印第安人视马为神物。首都市中心广场征服者Valdivia骑着无缰绳的马雕塑造型引起印第安人的不满,多年来曾引发多起印第安人的游行抗议。为解除疑虑,市政府在广场其对角方向塑造了印第安石雕头像,模糊的眼部造型意味着对印第安历史和文化的追溯和思念。

  圣地亚哥大教堂 始建于1748年,原教堂无钟楼。1780年当时的主教向西班牙皇室推荐罗马建筑师华金·托埃斯卡进行大教堂和小教堂正面的修缮,教堂加以了新古典主义风格,两座钟楼在他去世一年后的1800年底完成。该教堂内共有三个拱形长廊,每个长廊长度均超过90米。智利历任大主教的遗骸均保留在大教堂内。

  中央邮局 始建初衷为圣地亚哥第一居所,即西班牙征服者佩德罗·德·瓦尔蒂维亚的私人住所。殖民时期为历任总督官邸,自1810年智利独立至1846年,为总统官邸;1846年以后政府办公地点以及总统官邸迁至La Moneda宫,即现在的总统府。此后不久,建筑失火,然而有几面墙劫后余生,仍巍然屹立。1882年被建筑师Ricardo Brown改建成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大楼——中央邮局大楼的前身。1908年,为迎接智利独立百年庆典,建筑师Ramon Feherman为中央邮局增加了法式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第三层,并增加了一个穹顶。现该楼用于中央邮局,在邮局二层设有邮政博物馆。

  国家历史博物馆 原皇家法院和国库所在地,建于殖民时代末期1804-1807年。其建筑师Juan Goycolea为大教堂建筑师托埃斯卡的学生,因此建筑也延续了他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虽经历了多次修缮,建筑正面却保持了原样。然而,这座建筑的原始职能只延续了两年,智利独立后至1846年(总统官邸由中央邮局迁往La Moneda宫)之前,成为一些政府部门的办公地点。1981年重新修复。1982年成为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了前哥伦布时期至20世纪的7万多件文物。

  圣地亚哥市政府 该建筑原为圣地亚哥建城期间的市政厅和监狱。18世纪下半叶改建成新古典主义风格,1891年毁于大火。1892年至1895年在原址重建,自此,首次成为圣地亚哥市政府所在地。目前,圣地亚哥市政府主要机构均在该大楼办公,中央大厅经常举办展览等活动,对外开放,市民可进入参观。

智利:圣母像

  圣·克里斯托瓦尔山(圣母山) 圣地亚哥市至高点,位于城市东北部,为安第斯山脉一个细小分支的终点。殖民时期得名“圣·克里斯托瓦尔”——旅行者的保护神,寓意此山可引导那些前往圣地亚哥的人们顺利抵达目的地。圣·克里斯托瓦尔山占地712公顷,海拔880米,比市中心武器广场高出323米。山中有多处景点,如圣母像、动物园、游泳池、餐厅、文化之家等,可乘坐空中缆车、有轨电梯、或沿1921年开通的公路驾车登顶。1908年开始在山顶竖立了圣母像。圣母像铸于法国,高14米,重36吨,是圣地亚哥的主要标志。

  圣·克里斯托瓦尔山上植被丰富,丛荫茂密,也称为都市公园,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每逢节假日,人们或三五成群、集结于树下溪边练习瑜伽、太极拳、跳健身操,或举家出游、围坐在草坪上野餐,可谓其乐融融,逍遥悠哉。山上还有多处观景台,可将圣地亚哥全景一览无余,尤其在冬季黄昏,悠远的晚霞、雪山与繁华的城市灯火交相辉映,别有一番情趣。

智利:复活节岛石像

  复活节岛 位于东太平洋,东距智利西岸3700多公里,西距皮特凯恩岛1900公里,是地球上最孤独的一个岛屿。它长24公里,最宽处为17.7公里,面积117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600米。岛由三座死火山的熔岩流和凝灰岩所构成,呈三角形。土壤贫瘠,较好的耕地局限于岛西南部的平原和岛东端一隅。没有溪河,土地干旱,依靠火山口湖和池塘等蓄积雨水。海岸悬崖陡立,高达150~300米。缺乏天然良港。岛上气候属亚热带类型,年平均气温约22摄氏度,1月平均气温25摄氏度,5月平均气温20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约1000毫米,5~7月多雨。

  1722年荷兰人罗赫芬于复活节那天发现并登上该岛,因而得名。1888年该岛并入智利版图,在岛上设总督。目前岛上有居民近4000人,已建有民用机场、宾馆、学校和医院。岛上的土著基本属于波利尼西亚族群,但在语言和体形上有不同之处。目前岛上通行西班牙语。复活节岛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每迎来宾都献上串串花环。他们的民间舞蹈同夏威夷的草裙舞相似,是岛上旅游活动的保留节目。

  复活节岛以其石雕像而闻名于世。600余个巨大的石像分布在该岛的沿海地带,雕像以坚固的火山凝灰岩为材料,多半成组地矗立在石砌平台上,面向大海,每组的数目不等。岛上共有300多个石基平台,平台由碎石组成,高出地面3.6米,中央朝向内陆的一面有石头铺成的斜坡,其中最大的石基上并列着15座雕像。石像分属两个时期。前期约开始于公元700年,石像制作较粗糙,均为中、小型,大可等身,尚未定型,面向大海。后期约1000~1700年,以短腿、长耳型的巨大石像为特征。造型源自前期,但个体大增,石像头部长大,正面呈长方形。下颌突出,鼻子略凹,两臂曲放在腹部,头顶平坦,上面安放一只当地人称之为普卡的圆柱形头冠,头冠的材料为红色凝灰岩。石像一般高3~6米,头冠重约2~10吨,最大的一座高达11.5米,重82吨,头冠重11吨。不少石像的背部刻有表示文身的记号。石像的神态既庄严又神秘,当地人称之为摩阿仪,它们代表了复活节岛独有的文化特征。目前,关于岛上石像的起源、建造者及其象征意义等还存在很大争议,一些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都曾登岛考察,企图弄个水落石出,虽提出种种解释,但也只能是供人参考的猜测,不能完全使人相信,这更加复活节岛的神秘色彩。

新闻出版

全国有报社87家。共发行824种报刊杂志,其中日报124种,杂志463种,简报69种。主要报纸有:《信使报》,1827年创刊,发行量平日13万份,星期六18万份,星期日31万份;《三点钟报》,1950年创刊,发行量平日18万份,周末23万份;《二点钟报》(晚报),1931年创刊,发行量4万份;《最新消息报》,1902年创刊,发行量15万份;主要杂志有:《事件》,1971年创刊,发行量3万份;《新情况》,1976年创刊,发行量2.5万份;《今日》,1977年创刊,发行量3万份。

主要通讯社为私营的环球通讯社。

主要有国家电台、合作电台、波塔莱斯电台、农业电台和矿业电台等。

电视台9家,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国家电视台(7频道)、智利大学电视台(11频道)、天主教大学电视台(13频道)、大视野电视台(9频道)和瓦尔帕莱索天主教大学电视台(5频道)。

饮食

  智利人以面食为主,他们喜欢吃海产品、牛肉、羊肉等。智利的名菜以海鲜闻名,Caldillo de Congrio 是一种鱼汤;Chupe de Mariscos 是用牡蛎或用鲜鱼燉成的菜。其他菜有 鸡肉蔬菜汤(Cazuela de ave)、辣味玉米粽子(Humitas)、牛排米饭(Bife Lomo)、瓦锅蒸牛排面(Tallarines con Lomito)等。

教育

实行12年义务基础教育。中等学校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人文学校,即普通中学,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报考大学;另一种是技术-职业学校,分工业、商业、技术和农业等门类。从这类学校毕业的学生既可参加工作,也可升大学。全国有各类教育机构1.08万所,其中高等教育院校298所,职业学校82所,技术培训中心156个。著名大学有:智利大学、智利天主教大学、圣地亚哥大学。人均受教育时间为9.25年。在校学生人数约465.52万,其中中学生104.42万,大学生112.71万。15岁以上人群的识字率为98.6%(男性98.5%,女性98.6%)。

著名大学有:智利天主教大学、智利大学、康塞普西翁大学。 其中智利天主教大学是全南美排名第二、世界排名第228位的大学(据美国时代周刊2006年世界大学排行榜资料显示),其学校和与著名高校比如斯坦福大学合作密切互相认可。

科研

主要科研机构有科学院、全国科学技术研究委员会和核能委员会。科学工作者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3.68%,居拉美第四位。

外交

奉行独立自主的多元化务实外交政策。主张尊重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捍卫民主和人权。大力推行全方位的外交战略,优先巩固和发展同拉美邻国和南共市国家的关系,积极推动拉美一体化,重视与美、欧的传统关系,积极拓展同亚太国家的关系。同世界上172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重视双边自由贸易谈判,目前智已同绝大多数拉美国家及美国、加拿大、欧盟、中国、日本、韩国等65个国家签署了27个自由贸易协定。

智利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是南美进步论坛、美洲国家组织、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太平洋盆地经济理事会、不结盟运动、“十五国集团”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成员国和南方共同市场的联系国。曾连续当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成员国,安理会2003—2004年、2014—2015年度非常任理事国,人权委员会2002—2004年度成员国,南美国家联盟2008—2009年度轮值主席国、南美进步论坛2019—2020年度轮值主席国。同新加坡一起倡议并推动成立了“东亚—拉美合作论坛”,主办论坛第2届、第3届高官会和首届外长会。曾主办第108届各国议会联盟大会、200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南美洲国家

  阿根廷   巴拉圭   巴西   秘鲁   玻利维亚   哥伦比亚   厄瓜多尔   圭亚那   苏里南

  委内瑞拉  乌拉圭   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