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都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望都县
保定市望都县:尧母故里(碑)
保定市望都县:九龙河畔

  望都县汉语拼音:Wàng Dū Xiàn;英文:Wangdu County),中国河北省保定市辖县,位于河北省中部,保定市西南。总面积370平方千米。总人口27万人(2012年末)。全县辖3个镇、5个乡。

  望都县历史悠久,传说五千年前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孙帝喾生活在县域西北,帝喾第三妃庆都生尧于丹陵(现顺平界伊祁山、尧山),尧被封为唐候后筑城奉母居住,并将此城命名为庆都城。

  望都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有唐河、九龙河、白岳河、运粮河、曲运河等河流,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年降水量582毫米,年均温11.9℃。京石高铁、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四条交通大动脉纵贯全县。古迹有汉墓。

  望都土地肥沃,水源丰沛,是一个以盛产优质辣椒而闻名中外的平原县。1991年被列为中国商品粮基地县,1992年建成我国北方纬度最高的吨粮县。

  邮编:072450 代码:130631 区号:0312

行政区划

  全县辖3个镇、5个乡:望都镇、固店镇、贾村镇、寺庄乡、赵庄乡、黑堡乡、高岭乡、中韩庄乡。县政府驻望都镇庆都西路

历史

  战国为庆都邑,秦置庆都县。汉改望都县。据张晏《汉书》注云:“尧山在北,尧母庆都在南,登尧山,见都山,故以为名。”王莽新朝时期,一度改称顺调县。元朝再称庆都县,清乾隆年间复名望都县。

  夏、商、周三代庆都城属冀州。战国时期赵国置庆都邑。

  秦王赢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灭六国,析庆都邑为二县,北部为曲逆县,南部为庆都县。庆都县治故县(今固现村),属恒山郡。西北以伊祁山与曲逆县为界,地域包括今唐县、顺平县一部及望都县大部,人口约3万户12万人。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改置望都县。望都县名的由来是根据古传说:尧居尧山(伊祁山),其母庆都居都山(孤山),两山相距10余里,尧常登山眺望母亲,谓之“登尧山望都山”,故有“望都”之称。西汉时县与候国并处,东南有中山靖王子刘盖封地柳宿夷候国(柳絮村),西南有中山靖王子刘嘉封地新处候国(古城镇),东南有中山靖王子刘应封地安险候国(今属定州市),东有中山靖王子刘忠封地广望候国(今属清苑),望都县与唐县、曲逆(今顺平)、上曲阳(今曲阳)为邻,县治仍在故县(今固现村),属冀州中山国。汉初人口只有2万,到西汉末发展到3.7万。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诏令全国郡县更名,望都县更名顺调县,取雨顺风调之意,属常山郡。东汉刘秀称帝后,建武元年又诏令郡县恢复原名。望都县仍属冀州中山国。三国、两晋时期依然如故。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大乱,望都县先后属后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燕诸国,由于动乱,造成经济破坏,人口锐减,县不足万人,属中山郡。公元439年北魏拓跋氏统一了北方,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归业,户口增多,望都县为北魏辖地,属安州(今定州),人口约2万。北魏后期至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天下继续动乱。北齐天保三年(公元552年)望都县废,地域并入北平(今满城)。隋文帝杨坚取得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励精图治,析州置县,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分北平县复置望都县,属定州。二十年后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四月又将望都县废,复入北平,初属博陵郡,继属高阳郡。

  唐朝建立后改郡为州,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分安喜(今定州)、北平二县部分地域,置武定县,县治暂时定于安险(今定州),不久复称望都县。因故县(固现村)县治经战乱久废,于今县治处开池筑城,贞观八年望都县城竣工,县治迁入至今。唐时境域广阔:“南以跟县治42里之唐水(唐河)与定州为界,东有阳城淀,北有尧山,西北有倒马故关,西有中人亭(唐县雹水),左人亭(唐县都亭),东南柳宿划入境内,疆域超过前代。”唐开元年间人口增多,达6500户41340人。安史之乱后户口大减,到德宗贞元年间人数减少84%,只有6600人。

  宋初望都县制如故。政和三年定州改称中山府,望都县为其所辖。北宋中叶,望都有户6千,达2万人。北宋末金朝铁骑南侵,河北尽为金军占领,民多逃亡,田园成为狩猎场。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望都县更名海山县。大定十三年(公元1173年),金太子完颜允慕来保州、定州一带射猎,见新建成的县衙屋瓦鲜亮,南有荷花池,北有尧母陵,甚是壮观,想到尧母本名庆都,生于斯葬于斯,史曾称庆都县,回朝后向皇帝金世宗奏明,金世宗遂下诏改海山县为庆都县。南宋时县域已成为金朝后方,户籍制度渐趋完备,社会相对安定,人口明显增多,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县内人口约8万。

  蒙古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七年(公元1212年)南下灭金得中原州郡,庆都县制如故,初隶真定府。太祖十一年(公元1216年)隶属恒州。太宗十一年(公元1239年)改属中书省顺天路。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顺天路改保定路,庆都县随变更属之。元朝统治者在南下灭金灭宋过程中,采取了大肆杀戮、疯狂掠夺的民族压迫政策,“人民杀戮几尽,金帛子女、牛马羊畜席卷而去,城廓屋庐顿成邱墟”,庆都县人口降至历史上第二个最低点。据至元十二年记载人口推算,庆都县民户不满2千,人口3600人。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保定路为保定府,庆都县隶之。明初由于元末战争和“靖难之役”,县内“民户十不存一”,山西等地大量往中原移民,庆都县为接受移民的重点县份。永乐后人口增长,至弘治朝有居民2200户,人口25300余人。

  清军入关后庆都县制如故。清兵进入中原,杀戮众多。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9年)十月七日清兵陷庆都城,屠杀无算,劫掠一空,尽焚全城。据康熙年间《庆都县志》载,顺治年县编社四,编屯六,1111户,8369丁.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乾隆皇帝出巡正定滹沱河,回銮路过庆都县,谒尧母陵,认为以尧母之名称县不恭,应该避之,回京后颁诏,复称望都县.乾隆年后人口上升很快,到清末光绪三十年,县内计民户12000,71127人。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望都县仍为保定府所辖。民国3年(公元1914年)置保定道,望都县归属亦随之。民国17年(公元1928年)置河北省,废道级行政建制,望都县直属河北省。民国26年(公元1937年)河北省划为17个行政督察区,望都县隶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26年(公元1937年)日寇侵占望都县,国民政府官员南逃,望都城遂被日军占领,日军成立伪政府以维护其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在艰苦的环境下建立了抗日政权。1938年4月望都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属晋察冀边区第二专署,1940年7月改属边区第四专署。

  1941年敌后抗日战争形势紧张,为使望都县有一块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决定将唐县之高昌、山阳、连颐等37个村庄,完县之郭村、任疃等6个村庄,满城县之大十五计、南北李各庄等3个村庄划归望都县抗日民主政府。1942年1月边区决定撤销望都县,以平汉路为界,路西建新望县,后为纪念三地委组织部长郗晓峰牺牲称晓峰县,6月为纪念逝世的晋察冀骑兵团团长刘云彪改称云彪县。云彪县辖寺庄、黑堡、山阳及完县的下叔4个区153个村。路东建立望定县,辖贾村、白陀及定县的清风店、留早等4个区共132个村。两县抗日政权属边区第四专署。1944年6月改隶边区第三专署。1944年望定县撤销,清风店、留早两区及固店、北合、二十里铺、南合营、于合营、赤灰、南阳村、北阳村等8个村划入定县,余者划入云彪县,仍隶边区第三专署。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国民党军队沿平汉铁路大举北上,国民政府强行接管县城。中共领导的军民坚决保卫胜利果实。11月,下叔区27个村及庄里、坛山、李各庄、张各庄等村回归完县,云彪县辖5个区172个村。1947年1月望都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县国民政府逃亡覆灭。

  1946年5月云彪县撤销,恢复望都县名称。1947年12月隶属晋察冀边区北岳区五专署,1949年1月改属察哈尔省易水专署,8月隶属河北省保定地区专员公署。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望都县辖5个区,172个村,人口12.4万。1951年10月,固店、北合等8个村由定县划入望都县。1952年庄里村回归望都。1954年8月,高昌、山阳、连颐等37个村回归唐县,望都县辖144个行政村。

  1957年12月,清苑县付家营、沈百户等12个村划给望都。望都县辖156个村。1958年6月望都县与唐县合并,称唐县,县治望都镇,贾村乡划入安国县。

  1962年1月恢复望都县原建制,属保定专署,辖16个人民公社,147个行政村,人口15.6万。1970年保定专署改为保定地区,望都县属之。1994年12月保定地区与保定市合并称保定市,望都县仍属之,时辖1镇15乡,147个行政村,人口25.2万。

  1996年,望都县面积374平方千米,人口约24.9万人,辖1个镇、7个乡:望都镇、寺庄乡、黑堡乡、固店乡、高岭乡、中韩庄乡、赵庄乡、贾村乡。县政府驻望都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望都县常住总人口251636人,其中:望都镇53536人,寺庄乡32680人,赵庄乡26814人,黑堡乡27358人,固店乡29886人,高岭乡26592人,中韩庄乡26562人,贾村乡28208人。

  2002年,望都县面积374平方千米,人口约25.15万人。辖2个镇、6个乡:望都镇、固店镇、寺庄乡、赵庄乡、黑堡乡、高岭乡、中韩庄乡、贾村乡。共有1个社区、147个行政村。县政府驻望都镇中华街80号。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望都县常住总人口250014人,其中:望都镇56288人,固店镇28132人,寺庄乡31533人,赵庄乡27044人,黑堡乡26951人,高岭乡26746人,中韩庄乡26579人,贾村乡26741人。

  2013年,撤销贾村乡,设立贾村镇(冀民函[2013]84号)。调整后,全县辖3个镇、5个乡:望都镇、固店镇、贾村镇、寺庄乡、赵庄乡、黑堡乡、高岭乡、中韩庄乡。

地理

  望都县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位于河北省中部平原的保定市,与保定市区接壤。总面积为370平方公里。

地貌

  望都县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山峦丘陵约占望都县面积的3/4。最高海拔3321米,最低海拔1276米。

气候

  望都县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8度,无霜期189天,日照时数20677小时。

文化、旅游

  望都古称“庆都”,是中华民族先祖三皇五帝之一的尧帝母亲庆都的故乡,史书曾有“登尧山望都山”之说,乃望都县名之由来。有专家指出尧母庆都和尧帝开创了中华民族“母慈子孝”之先河,其中蕴含的“母教文化”和“孝道文化”的正能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帝王世纪》记载,5000年前尧帝即以其母庆都之名筑城并建有尧母陵,尧母陵庙历经数千年,沉积着历史的沧桑,至今遗迹尚存,东汉汉章帝刘炟、东汉光武帝刘秀、北宋仁宗赵祯、金显宗完颜允恭、明世宗朱厚熜、清康熙帝、清乾隆帝、清嘉庆帝等皆曾拨国库专款对尧母陵祠进行修葺,或亲临致祭。特别是清乾隆皇帝曾四次前来拜谒,并下旨将庆都县改为望都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望都汉墓出土的围棋盘,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石质古围棋盘;出土的汉墓壁画、石骑马人雕塑,是我国绘画史、雕塑史上的艺术精品。望都是享誉海内外的武学大家、一代宗师孙禄堂大师的故乡,他创始的孙氏太极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诞生了甲骨学研究第一人胡厚宣、诗人鲁煤、演员村里等一大批优秀望都儿女。这里也是台湾已故著名实业家、慈善家孙法民先生的故乡。

保定市望都县:虚云禅寺
保定市望都县:铜铁柏

  虚云禅寺,原名善国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位于河北省望都县西白城村,占地30余亩,殿堂庄严,佛法昌隆。民国初期,诸般逆缘,渐成废墟。开放后,明舟法师三年申请,上下求索280多趟,1994年村乡、县、市政府批准。翌年,县政府主持了大雄宝殿奠基法会。因旧址无法重建,新辟道场十八亩。工程浩大,利益广大,故名大善国寺。1998年春大殿开工,不到一年顺利竣工。一九九九年正月,上净下慧老和尚主持了大雄宝殿落成暨佛像开光法会,各界人士三万多,云集共庆。

  尧母陵,尧母庆都本是炎帝部落陈锋氏之女,嫁与黄帝重孙帝喾为妻,感赤龙之祥,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尧母庆都博爱苍生,母仪天下,福祉华夏,将尧抚育培养为“功德满天下”的国祖大帝,从而得到尧帝的孝敬和人民的爱戴;其后裔形成的姓氏有四、五十个,其中刘、丁、范、唐均为汉姓中人口排在前二十位的大姓。古时的庆都县,幅员辽阔,如今的望都县城所在地,古名“成阳”,亦在其管辖范围内。尧母去世以后,葬于庆都之“成阳”,号为“尧母陵”(尧母陵庙位于望都旧县城内东南角,今老干部家属院内)。历代王朝对尧母陵庙都有修葺,文人政客,撰写碑文,歌颂尧母之德,弘扬孝悌之道。各朝皇帝也效仿尧帝,以孝治国。历史上曾有汉光武帝刘秀、汉章帝刘炟、宋仁宗赵祯、金太子完颜允慕、 明世宗朱厚熜、清康熙帝玄烨、清乾隆帝弘历、清嘉庆帝永琰等都曾亲临致祭或拨款修建。到了民国初年,尧母陵庙已修建的很是宏伟壮观,陵庙周长115丈(合385米),砖石砌墙,上覆筒瓦。头门、二门建有砖房,左右各开耳门。正殿龛祀尧母神像,尧母居中正襟危坐,神态肃穆端庄。尧母陵祠正殿前廊竖一石碑,碑阳篆刻字径3尺(合1米)的“尧母陵”三个大字,为明万历年间水司农部郎朱昌期篆,碑阴刻杨绍程撰文。殿的两侧各立石碑一通,东立石碑为明朝知县原秉谦碑赞。西竖一碑,为邑人麻典撰文。前廊壁嵌石刻诗,两旁厢廊均系砖房,各个屋顶皆有鸱吻、龙脊和生肖走兽。西侧30步(合50米)隔一垣墙,有一座矮架木坊,横额题曰:“尧母陵”,三个大字。由此往前二十步(合35米)处有井,号为“圣泉”, 相传,只要将一枚钱币投入井中,就能听到鸡鸣之声,故又俗称“鸡鸣井”;井上建有一亭,称为“砚金亭”, 井东立有一通大碑,为清康熙年间尚书汤斌撰文。“砚金亭”北为尧母陵道,陵道边有古槐一株,粗至数十围,相传曾有凤凰来栖,人称凤凰架。沿陵道北行5步(合8.3米)处就是砖砌的尧母陵墓,墓旁立有明嘉靖五年的“尧母庆都氏神道碑”。陵墓高达3丈(约10米),周长36 丈6尺(合122米),陵台后砌有号称“五峰楼”的围墙。每当日华东上,烟霞蒸郁,紫翠交辉,尧母陵台掩映于一片瑞霭之中,景色非常美丽,成为望都八景之首,号为“灵台瑞霭”。在建国前夕的平津战役中,国民党军队在尧母陵内修筑防御工事,使这座宝贵的历史文物建筑遭到了毁坏,文化大革命时期,尧母陵庙又遭破坏,石刻石碑亦被推到,仅剩下后面号称“五峰楼”的围墙。一九八五年,望都县人民政府将尧母陵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遗址中心为基点,南北25米,东西28米,总面积700平方米。

  望都汉墓,位于望都所药村东,京广铁路西侧,1952年发现并发掘,为东汉郛阳侯孙程墓葬。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孙程,字稚卿,生年不详,涿郡新城人(今河北徐水县西南),东汉宦官。安帝时为中黄门,给事长乐宫。安帝死后,因和宦官王康等拥立济阴王刘保为帝(顺帝)有功,被封为郛阳侯,食邑万户,132年卒后葬于此。汉墓长46.7米,宽32.7米,封土最高处11米,墓顶长满椿树、榆树、槐树,郁郁葱葱。墓室低于地表2米,坐北朝南,由墓道、墓门、前室、东西耳室、东西侧室、后室及北壁小龛等构成。墓内出土文物主要有:三层陶楼、石棋盘、涂朱陶盘、涂朱陶碗、陶灶、陶井、龙首陶勺及残损的陶鸡、陶鸭、陶楼、陶缸、陶猪圈残片等。上述文物全部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前室四壁及通中券门内西侧都是壁画。上为人物,下为鸟兽,中间绘有黄边。望都汉墓于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铜铁柏,位于南关村南辛街小学北,明朝万历年间(1575年)建有尧帝庙,庙内有两棵柏树,东一本三干,树围长3.10米,号为“铜柏”,西一本五干,西边的号为“铁柏”,树围长3.05米,两柏高20米,表皮银白,质地坚实,叩之有铜铁之声,故称“铜铁柏”。古柏铁干虬枝,展翠摩云,参天蔽日,如凤舞龙翔。民国时期,尧帝庙由于无人维修,行将倒塌,最终毁于抗日战争的硝烟之中,至今只剩那被称为“铜铁柏”两株枯柏,仍屹立不倒,虬干突兀,直刺苍穹。1986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
河北省区划
地级市 石家庄市 | 唐山市 | 秦皇岛市 | 邯郸市 | 邢台市 | 保定市 | 张家口市 | 承德市 | 沧州市 | 廊坊市 | 衡水市
Hebtv logo.png
省直辖县级市 定州市 | 辛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