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莱茵河德语:Rhein;瑞士德语:Rhy;法语:Rhin;荷兰语:Rijn;罗曼什语:Rein;英语:Rhine),是一条欧洲国际河流,发源于瑞士格劳宾登州阿尔卑斯山区,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法国,最终于荷兰流入北海。莱茵河全长1,232公里,通航区段为883公里,流域面积18.5万平方公里。

莱茵河是欧洲长河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流域之一。莱茵河三角洲由于交通便利,形成了许多欧洲早期的商业城市,例如布鲁日安特卫普鹿特丹等。在历史上,莱茵河与多瑙河共同构成罗马帝国北界,担任贸易交通的用途。莱茵河沿岸有许多葡萄园,也有许多古堡和田园村镇。从美因茨科布伦茨的莱茵河段风景优美,没有架设任何桥梁,全靠摆渡过河,目的是为了保存该河段的自然风貌。

概述

从河源到巴塞尔为上游。河床坡度较大,河谷狭窄。上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冬季多雪,河水呈冰川状蓄积起来。瑞士高原多湖泊,如干流上的博登湖、上游最大支流阿勒河及其支流上的纳沙泰尔湖、四森林州湖和苏黎世湖等。巴塞尔为瑞士唯一的河港,有瑞士的金门之称。自巴塞尔至波恩为中游。巴塞尔至宾根一段,河流穿行于莱茵地沟带,陡峭的山壁在平原两边突起,东边是黑林山,西边是孚日山。这段平原为农业区,土质肥沃,生长小麦、甜菜、啤酒花等作物,山坡植果树。宾根至波恩的另一段河流穿行于莱茵峡谷之中,峡谷少平坦耕地。内卡河、美因河和波恩以下为下游,流经德国西部平原和荷兰低地。支流有鲁尔河、利伯河等。下游水量丰富,水位稳定。含沙量高,多汊道。汊道之间组成三角洲,构成荷兰低地,有些地方低于海平面以下。航运十分方便,是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河流之一。各支流间有运河相连,形成内河运输网。河流流经地区经济发达,沿河港口密布。万吨海轮可上溯至科隆。

地理

瑞士

瑞士莱茵山谷的晨雾

莱茵河发源于位于瑞士格劳宾登州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区,这里有两条主要的支流:前莱茵河(Vorderrhein)与后莱茵河(Hinterrhein)。前莱茵河发源于靠近上阿尔卑斯山口(Oberalp Pass)的图马湖(Lake Tuma),然后通过Ruinaulta(瑞士大峡谷)。后莱茵河则发在瑞士南部靠近莱茵瓦尔德峰(Rheinwaldhorn)的天堂冰河(Paradies glacier)。两条支流在格劳宾登州的赖谢瑙(Reichenau)相会合。从赖兴瑙开始,莱茵河开始往北流,流经库尔列支敦斯登,然后是奥地利,最后进入博登湖,这段河道称为阿尔卑斯莱茵河(Alpenrhein River)。从博登湖开始,莱茵河开始往西流,流经莱茵瀑布,然后阿勒河流入莱茵河,使得莱茵河流量增加至每秒1000立方公尺,这段河道称为高莱茵河(Hochrhein)。在它于巴塞尔往北流之前(Rhine knee),这段河道也构成了德国的边界。

德国与法国

在流经巴塞尔之后,莱茵河构成了德国与法国的南部边界界河,然后在靠近卡尔斯鲁厄莱茵施泰滕(Rheinstetten)进入德国境内。

莱茵河有超过1000公里的河道位在德国境内,所以莱茵河也成为德国最长的河流。在德国境内有一些主要的支流注入莱茵河,例如内卡河摩泽尔河美因河,使得有每秒超过300立方公尺的水量注入莱茵河。

宾根(Bingen)与科布伦茨之间的莱茵河,穿过了莱茵河谷(Rhine Gorge)。莱茵河谷是因为莱茵河侵蚀所造成的,与地层的上升发生在同一时间,因为地层的上升提高了河道的高度。这个地区的河谷相当深,而附近也以许多城堡与葡萄园闻名于世。这段莱茵河(被称为浪漫的莱茵河)因为拥有超过40栋中古世纪城堡堡垒与许多秀丽的葡萄乡村而在200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价为:延绵65公里的莱茵河中游河谷,与河畔的古堡、历史小城、葡萄园一起生动地描述了一段人类与变迁的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的漫长历史。几个世纪来,这里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演绎的许多传奇,对作家、艺术家和作曲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莱茵河流经德国城市杜塞尔多夫
流经凯尔(Kehl)与史特拉斯堡附近的莱茵河

直到1980年代早期,工厂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瑞士境内的莱茵河沿岸设立许多工厂,不过鲁尔区的下莱茵河沿岸亦有许多工厂聚集。莱茵河在这里穿过科隆杜伊斯堡杜塞道夫等大城市。杜伊斯堡是欧洲最大的内河港,从这里可以通往鹿特丹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海港。鲁尔河在杜伊斯堡流入莱茵河,流量为每秒70立方公尺。莱茵河的现在相当乾净,因为附近大部分的工业已经消失超过十年了。而鲁尔河现在是供给饮用水的区域。然而其他鲁尔区的河流,例如埃姆舍尔河(Emscher)附近的水源仍然遭受到污染。莱茵河靠近荷兰边界的地区,流量为每秒2,290立方公尺,平均宽度超过300公尺。

荷兰

然后莱茵河往西流,进入了荷兰境内。莱茵河与斯海尔德河默兹河形成了莱茵-斯海尔德-默兹三角洲,是欧洲西部最大的三角洲之一。莱茵河在Spijk进入荷兰的境内,接近奈梅亨阿纳姆时,是莱茵河的河道最宽阔的地区,不过随后又分成3条支流:下莱茵河瓦尔河(Waal)与艾瑟尔河

莱茵河流域从这里开始变得更为复杂,荷兰语中的莱茵河(Rijn)不再适合用来形容主要河道。大部份的莱茵河(3分之2)往西流,通过瓦尔河、梅尔韦德河(Merwede)与新梅尔韦德河(Nieuwe Merwede),然后与默兹河汇流,通过荷兰水道与哈灵水道(Haringvliet)河口后,最后注入北海。下梅尔韦德河(Beneden Merwede)在靠近哈尔丁斯费尔德-希森丹时岔开,这个部份的河段被称为北河(Noord),然后北河在小孩堤防莱克河(Lek River)相汇流成为新马斯河,流经鹿特丹、斯赫尔河(Het Scheur)与新水道(Nieuwe Waterweg)后进入北海。在多德雷赫特的地方分成旧马斯河(Oude Maas),然后往西流与新马斯河汇流成瑞普河。

其他3分之一的莱茵河水流则在通过Pannerden水道后,分成艾瑟尔河与下莱茵河。艾瑟尔河拥有约9分之1的水量往北流注入艾瑟尔湖;下莱茵河拥有约9分之2的水量,且平行的往西流进入瓦尔河。但是下莱茵河在Wijk bij Duurstede则被称莱克河。莱克河则往西流与北河汇流成新马斯河,最后注入北海。

“Rijn”这个名称从这里开始只用来描述这些从罗马时代构成莱茵河且继续往北流的小溪流上,虽然它们保留了这个名称,但是并没有减少莱茵河的水量。这些溪流被人类用来排乾四周的土地与迂田。从迪尔斯泰德附近韦克开始,莱茵河古老的北支流称为弯曲莱茵河(Kromme Rijn),经过乌得勒支后,则分别被称为莱顿莱茵河(Leidse Rijn)与旧莱茵河(Oude Rijn)。后来水流继续向西流并在卡特韦克进入闸沟,最后流入北海。这条支流曾经沿着日耳曼长城的周围流过。

地质

阿尔卑斯造山运动

航行至莱茵河罗蕾莱处的船只

莱茵河从阿尔卑斯山流向北海海盆,现今莱茵河的地理与地质环境是从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时开始形成的。

在欧洲南部,这个时期从约在2亿4000万至2亿2000万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开始,位于欧亚板块非洲板块之间的古地中海出现。现在的地中海是来自于这个稍微比较大的古地中海。在1亿8000万年前的侏罗纪,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往反方向移动,开始挤压古地中海海床,使得欧亚大陆压在古地中海的上方,板块的边缘在新生代渐新世中新世的阿尔卑斯造山运动。在这次挤压中有几个板块的位置移动,形成地中海附近独特的地质特征,包括庇里牛斯山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向西移动的安那托利亚希腊山脉岛屿。这种挤压与造山运动持续到现在,导致山脉每年持续上升与火山活动。

在欧洲的北部,北海海盆是在三叠纪侏罗纪时形成的,直到现在沉积物仍在继续堆积。在阿尔卑斯造山运动与北海海盆沉积之间的区域,地势仍然比较高,包括阿登艾菲尔山孚日省,这是因为比较早期的华力西(Variscan)造山运动所造成的。

始新世之后,阿尔卑斯造山运动在这个区域造成了一个N-S裂口系统。这个裂口主要是由位于德国东南部/法国东部的上莱茵地堑与德国西北部/荷兰东南部的下莱茵湾。在中新世的时候,一个河流系统在上莱茵河地堑发展起来,它继续往北流,被认为是最早的莱茵河。在这时期,还没有任何支流流入莱茵河,反而隆河多瑙河的分水岭从阿尔卑斯山北侧流走。

河流袭夺

现在阿尔卑斯山是莱茵河的分水岭,但是原先并非如此。在中新世时,莱茵河的分水领只有到艾菲尔山韦斯特林山的南部,大约位在阿尔卑斯山北边450公里的位置。然后西格河流入莱茵河,不过摩泽尔河则尚未成为莱茵河的支流。阿尔卑斯山北麓则往多瑙河注入。

莱茵河凭着河流袭夺往南延伸,并导致它的支流持续增加。在上新世时期,莱茵河已经靠着河流袭夺达到孚日山脉,包括摩泽尔河、美因河内卡河都成为它的支流。阿尔卑斯山北部则是隆河的流域。莱茵河在更新世早期时,已经将现在大部分阿尔卑斯山原本流入隆河的河川纳入流域之中,包括阿勒河在内。从这个时候开始,莱茵河流域扩展到博登湖上游,而美因河的上游(施韦因富特之后)与孚日山脉马士河)也已经成为莱茵河流域的一部份。

莱茵瓦尔德峰(Rheinwaldhorn)的天堂冰河是莱茵河的发源地
位于海拔2,345公尺高度的图马湖(Lake Tuma)是莱茵河的源头

冰河时期

更新世冰河期交错的时代,大约6个主要的冰河期在600,000年前开始。当时海平面下降120公尺,大陆大部分的边缘地区于是暴露出来。在更新世早期,莱茵河是往西北方向流动,注入现在的北海。在盎格鲁冰河期(Anglian glaciation)时期,现在北海的北部是被冰所覆盖,且通过这英格兰运河形成大湖。使得莱茵河的源头通过这英格兰的运河转向。在冰河时期间,塞纳河的河口位于布雷斯特近海,所以泰晤士河塞纳河皆是塞纳河支流。当海平面在间冰期大约回复到原先的高度时,莱茵河于是在现在的荷兰境内形成三角洲。

最后一次冰河期从74,000年前持续到更新世结束。在欧洲西北部,有两个阶段非常寒冷,分别在70,000年前与29,000-24,000年前达到顶峰。第2个阶段稍微比末次冰盛期(Last Glacial Maximum)还早。在这时期,下莱茵河往西流,通过荷兰,延伸西南方通过英国运河,最后注入大西洋。英国与以色列运河与大部份的北海变成陆地,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海平面比现在低约120公尺。

在最后一次冰河期,现在莱茵河大部分的源头并非位于冰层下方,虽然它的来源无疑是冰河的水。冰河时期冻土层的植物与动物群从亚洲延伸越过欧洲中部抵达大西洋。在末次冰盛期,当时冰棚覆盖在斯堪的那维亚波罗的海苏格兰及阿尔卑斯山,于是冻土层自然分布在这个区域。黄土或是被风吹拂的尘土越过冻土层,沉积在莱茵河谷与四周,导致土壤相当适合农耕。

最后一次冰河时期

当欧洲西北部在22,000年前缓慢地开始暖化,冰冻的底土及阿尔卑斯山延伸出的冰河开始融化,冬季的积雪也在春季融化。大部分都进入莱茵河的周围,下游河道因此增长。快速的暖化与植披转变成开放的森林开始在13,000年前。大约在9000年前,欧洲已经完全是树木丛生。

随着全球的冰覆缩小,海洋的水位升高,英吉利海峡与北海再度被水淹没。冰雪融化后的水流入大海,陆地的沉积被水淹没成为欧洲的海岸线(海侵)。大约在11,000年前,莱因河河口位于多佛尔海峡。北海的南部仍然存在一些陆地连接欧洲大陆及英国。大约在9,000年前,海平面上升后,这个连接遭到阻断,并影响人类居住的分布状况。

从7,500年前开始,潮汐的状况及水流与现在相当的类似。海平面上升的频率已经下降,主因是莱茵河沉积与海岸持续隆起:至少在7,000年以前,海岸线与现在相当类似。在北海的南部,因为地层构造的沉积,海平面仍然继续上升,100年上升约1-3公分(最近3,000年上升1公尺)。

全新世三角洲

全新世开始之后(11,700年以前),莱茵河进入冰河时期所遗留下来的山谷。随着荷兰地区海平面继续上升,全新世莱茵河-默兹三角洲于8,000年前开始形成。同时代的绝对海平面上升和地理构造的沉降对于三角洲的变化造成强烈的影响。

人类的影响于3,000年前出现在三角洲地区,因此土地清除情况增加(铜器时代农业活动) ,莱茵河在高地地区(德国中部)沉积情况快速增加,三角洲面积增加速度也因此变快。

目前瓦尔河和下莱茵河是通过鹿特丹附近的前默兹河口流入北海。莱茵河分支艾瑟尔河流向北方,进入艾瑟尔湖(艾瑟尔湖前身为咸水潟湖,但是自从1932年以来逐渐成为一个淡水湖泊)。莱茵河的水量被划分为三个部份:瓦尔河(占有6/9的水量)、下莱茵-莱克河(占有2/9的水量)和艾瑟尔河(占有1/9的水量)。

支流

莱茵河水系

左岸

右岸

运河

顺序:从上游到下游:

沿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