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河北省 > 保定市 > 高阳县
保定市高阳县: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
保定市高阳县:高阳纺织博物馆

  高阳县汉语拼音:Gāo Yáng Xiàn;英文:Gaoyang County),中国河北省保定市辖县,位于河北省中部。总面积497平方千米。总人口34万人(2012年末)。全县辖5个镇、4个乡。

  高阳县地处华北平原,有潴泷河孝义河小白河,均为季节性河流。保沧公路、高任公路过境。工业以纺织为主。建有高阳烈士陵园和为纪念高蠡起义而修建的辛庄烈士陵园,1938年的“高蠡暴动”发生于县境。古迹有布里村“高阳县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

  高阳县传为颛顼故都,八才旧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阳县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曾起过特殊作用。运动早期的倡导者李石曾蔡元培等人受巴黎中国豆腐公司高阳籍工人“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主张的启发,于1915年6月在巴黎发起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为使赴法青年在出国前掌握简单的法语和粗浅的技艺,留法勤工俭学会先后在中国各地开设留法预备学校,高阳县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是开设最早的一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先后办班三期,毕业生200余名,其中73人赴法。高阳县素有“戏曲之乡”之称,名伶荟萃,享誉梨园,先后有韩世昌侯玉山盖叫天田际云齐花坦等名家出现。他们演技高超,独树一帜,在戏曲界有较大影响。

  高阳县纺织遍天下,二十世纪上半叶,产量占华北地区三分之一,1997年,高阳县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纺织强县”。

  邮编:071500 代码:130628 区号:0312

行政区划

  全县辖5个镇、4个乡:高阳镇、庞口镇、西演镇、邢家南镇、晋庄镇、蒲口乡、小王果庄乡、龙化乡、庞家佐乡。县政府驻高阳镇正阳路66号

历史

  战国时为燕之高阳邑。西汉置高阳县(治在今县境旧城村)。以邑名县,故称高阳,据应劭注《汉书》云:“在高河之阳”,即水之北为阳。明洪武三年(1370)因水患,县治西迁于今治。

  高阳一词的来源,因古高阳地处高河(今已湮灭)以北,水北为阳,故号高阳。高阳,相传为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初封之地。《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颛顼帝也。”远古时黄河流经高阳,颛顼部落曾在高阳一带活动。颛顼初国高阳,以国号称颛顼高阳氏。《史记》载:“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明天启四年(1624)《高阳县志》载:“邑受名以高河之阳,古侯国也,为颛顼氏封国。”“盖帝封始建而邑,古远矣。”序称:“籍古颛顼,疏茅幽蓟,犄角瀛海,股肱北平,是志舆地。”高阳自古就被称为“颛顼故都,八才旧里”。高阳城自古也被称为“颛城”。《中国地名文化》称颛顼“据传其封于今保定高水之阳,故曰高阳氏。”   

  高阳建邑于战国时期,高阳先后属燕、赵。周安王二十年(前380)齐伐燕,高阳属齐。周赧王二十年(前295年)燕赵重新划分疆界,易水长城以南属赵,以北属燕,高阳属赵。《战国策》有“燕封宋人荣蚠为高阳君,使将而攻赵”的记载。   

  秦属钜鹿郡。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始置高阳县,属涿郡。建和永寿年间(147-157)置高阳郡,为郡治,县属高阳郡。延熹元年(158)改属博陵郡。建安末年(215-219)属河间郡。

  三国时期,高阳为魏地。黄初二年(221)隶属高阳郡。西晋泰始元年(265)隶属高阳国。东晋时期,高阳于建兴四年十二月(317年1月)被后汉攻占,易国为郡,高阳为郡治,县属郡。从建武元年(317)至太元二十年(395),高阳先后被前赵后赵前燕后燕等所据,归属不定。太元二十一年(396),高阳属北魏,沿置高阳郡,县属郡。   

  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和十年(486),高阳随郡改属瀛州。太和十八年(494)封高阳王。北齐天保元年(550)属北齐北周建德六年(577)属北周。

  隋开皇三年(583)罢高阳郡,县属瀛州,十六年(596)于高阳置蒲州,高阳为州、县治。大业三年(607年)改属河间郡,当年废任丘县,其西南部并入高阳县。唐武德四年(621),在高阳置蒲州。贞观元年(627)废蒲州,高阳先后属瀛州、鄚州、范阳郡。开元十四年(726)置高阳军,为军治。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同光元年(923)于高阳置郡。后晋天福元年(936),属契丹后周显德六年(959)归后周,仍隶属高阳郡。   

  宋至道三年(997)改属顺安军,高阳为军治。熙宁六年(1073),降高阳为镇,仍属顺安军。金天会七年(1129)置安州,治在高阳。元至元二年(1265)废安州,葛城县省入高阳县,属顺天路。至元十二年(1275),属保定路安州。   

  明洪武元年(1368),高阳县属北平布政使司;洪武三年(1371年),因为水涝,高阳由旧城(原高阳县城)西迁至丰家口(一说丰家裕。丰家口(裕)为运河渡口,在今高阳县圈头的西北面,高阳的东街一带)。洪武八年(1375)省入蠡县,十三年(1380)复置。明景泰年间,山东人鲁能知高阳县事。此人清正廉明,体察民情。甫上任便缉捕盗贼,修桥筑堤。修建庙学。1460年,鲁能修筑高阳城池。置四门,南城沾化门,北城迎恩门,东城东作门,西城西成门。天启四年(1624)高阳共有98个自然村,编为91个乡,设11社3屯。   

  清雍正二年(1724),高阳改属保定府。据清雍正八年(1730)《高阳县志》载,时高阳县域东北部扩至今安新刘李庄,东南辖今任丘县的培里及河间县的龙关,西临清苑县东王庄。光绪十年(1884),王家坨(今莘桥东部)和任丘的白洋等四个村划归高阳,清苑县的王家庄也归属高阳。   

  1913年,属范阳道(次年改称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7年属河北省第六督察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高阳先后属抗日民主政府冀中区、冀中四专区、十专区、九专区、七专区、九专区和保定专区。1948年,在高阳县设高阳市,下辖县城四街关及代家庄、南沙窝和北沙窝。   

  新中国成立后,高阳先后属河北省保定专区、保定地区和保定市。1958年蠡县并入。1960年改属保定市。1961年复属保定专区。1962年蠡县析出,高阳县复原制。1994年保定地、市合并,属保定市。

  1996年,高阳县面积487平方千米,人口约29.6万人,辖3个镇、6个乡:高阳镇、西演镇、庞口镇、邢家南乡、龙化乡、晋庄乡、小王果庄乡、蒲口乡、庞家佐乡。县政府驻高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高阳县常住总人口308850人,其中:高阳镇59039人、庞口镇44277人、西演镇43459人、邢家南乡33987人、晋庄乡30239人、蒲口乡22157人、小王果庄乡26306人、龙化乡27300人、庞家佐乡22076人。

  2002年,高阳县面积496平方千米,人口约30.84万人。辖3个镇、6个乡,180个行政村。县政府驻高阳镇西大街2号。

  2009年,撤销邢家南乡,设立邢家南镇。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高阳县常住总人口345160人,其中:高阳镇78456人,庞口镇47139人,西演镇47624人,邢家南镇34972人,晋庄乡33888人,蒲口乡24079人,小王果庄乡28398人,龙化乡27294人,庞家佐乡23310人。

  2013年,撤销晋庄乡,设立晋庄镇(冀民函[2013]245号)。调整后,全县辖5个镇、4个乡:高阳镇、庞口镇、西演镇、邢家南镇、晋庄镇、蒲口乡、小王果庄乡、龙化乡、庞家佐乡。县政府驻高阳镇正阳路66号。

地理

  高阳县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东南部,距京、津、石各为150公里、180公里、150公里。北靠华北明珠白洋淀与安新交界,西与清苑毗邻,南与蠡县、肃宁接壤,东与河间、任丘相接。在东经115°38′-115°39′和北纬38°30′-38°46′之间,南北宽28·5公里,东西长30公里,总面积472平方公里。

地貌

  高阳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季风气候,海拔高度在123-563米之间,平均海拔457米左右,农业区平均海拔36000米左右。

气候

  高阳县境处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雨盛,秋季风清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高阳县境内年平均气温11·9℃。全年无霜期205天左右。高阳县内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为2637.8小时。

文化

北方昆曲

  北方昆曲,是昆曲的一个支派。1917年直隶高阳专演昆弋戏的荣庆社进京,班中名演员有贴旦韩世昌、黑净兼老旦郝振基等,在北京形成北派昆腔,1949年后称北方昆曲。昆曲剧目共保留了400多出折子戏。《琵琶记》《记荆钗》、《拜月亭》、《牡丹亭》、《长生殿》等全本戏。折于戏中演出较多的剧目约有10多出,如《拷红》、《游园》、《惊梦》、《琴挑》、《秋江入《嫁抹》、《定情》、《思凡》、《断桥》等。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及河北中部、东部一带。因长期与弋腔(高腔)联合演出,故称“昆弋腔”。辛亥革命后,曾有人称其为“高阳昆曲”,建国后改今称。

高阳竹马落子歌舞戏

  竹马戏,又叫竹马舞,俗称“跑竹马”、“竹马落子”。在高阳县一带,冬闲的各村村民,经常举行各种各样的花会表演,花会上有种“竹马戏”格外吸引人。它不仅流行在河北农村,在南方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也有“跑竹马戏”的民间表演形式。

  只舞不唱的叫“跑竹马”、“竹马舞”。队伍包括“长蛇开阵”、“龙摆尾”、“跑圆场”、“蝴蝶采花”等十几种。传统的“竹马舞”表演大多有化装成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和地方戏中的角色,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演员的手里的道具大多与马有关,或马鞭、或棍棒、或刀枪剑戟,根据人物身份选定。春节后,到元宵佳节,民间经常在夜间表演“竹马舞”,在马头和马肚子中安上蜡烛和彩灯,在马脖子处系上五彩串铃。舞起来铃声清脆,灯火辉煌,煞是壮观好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乡村的民间花会盛行的时候,逢到新春,闲下来的民间艺人们都忙着用竹劈扎绑成马形骨架,骨架外面糊上五颜六色的绒布,精心设计成马的嘴巴、耳朵、眼睛、尾巴,而且都能动作自如。多则十几匹,少则六七匹,直等到花会举行的那一天,成群结队涌上街头,上演热闹非凡的“竹马舞”。

  而“竹马戏”一定是编演者扮成各种人物造型,通过面部表情、姿态和唱腔,表现出故事的剧情和人物性格。传统的“竹马戏”剧目有《三打祝家庄》、《昭君出塞》、《状元游街》、《杨八姐游春》、《千里送京娘》等等。载歌载舞的“竹马戏”也就是高阳人最喜欢看的“竹马落子”。

  经过民间艺人不断推陈出新加工整理,竹马落子更加完整细腻,富于变化。他们不仅在“跑”字上做文章,还在舞蹈动作、构图、舞台调度、场面变化、音乐伴奏等方面,有许多新的发展和创造。最值得民间艺人们骄傲的是在上个世纪的1979年,竹马落子戏参加中央文化部主办的国庆三十周年文艺献礼演出,并荣获歌舞创作一等奖的《小丫驯马》,它揉进了戏曲武打中的扫堂、撂叉、翻、前桥、飞脚等程式动作,使竹马落子这一传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得到了很好的继承、提高和发展。戏中利用“跑竹马”中的搓步、跑马步、勒马等舞蹈动作组合,尽力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生动地刻画了一群人小志大、机智、勇敢的小驯马手的形象。当桀骜不驯的“小烈马”把驯马小丫甩出一丈多远时,小丫趁势以二十几个圈旋子和连续摔叉的高难度动作,生动地展现了少年儿童勇敢、顽强的精神风貌。

延福屯音乐会

  高阳县延福屯音乐会,保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福屯音乐会分坐坛(即固定场所演奏)和游走(即在行径中演奏)两种演奏形式。音乐会除演奏乐曲外,还唱诵经文。编制相对固定,一般为云锣两架,管子六支,笙六攒,笛子六支,鼓、大钹、小钹、铛、铙、大低音锣各一。管为主奏乐器。

高阳纺织博物馆

  高阳纺织博物馆,建于2003年,总占地面积746平方米,投资200多万元,是全国唯一一座县级专业纺织博物馆。博物馆共分为六个展区,分别展现了高阳县400多年的纺织历史,抗日战争期间纺乡人民不畏艰难险阻,支援前线的伟大壮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高阳印染业的兴盛发达和改革开放以来高阳纺织业的飞速发展及琳琅满目的各种纺织品。博物馆共有藏品1300多件,是中国北方一流的纺织历史博物馆,其中藏品均系原馆文物和从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民间征集得来的珍品。文物精品包括明清时期的扔梭织布机、纯梭织布机和民间时期的纯梭提花织布机等,均具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据介绍,扔梭织布机、纯梭织布机和纯梭提花织布机是纺织业发展的三大阶段和历史缩影。

高蠡暴动纪念馆

  高蠡暴动纪念馆,位于高阳县城东南15公里处,南、北辛庄两村之间,1957年落成,属省重点保护建筑物。该纪念馆占地10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5平方米,南北长150米,东西宽70米。主要建筑物有:烈士纪念塔、碑亭、烈士墓、烈士纪念碑、展室、接待室等。烈士纪念塔八棱三层,砖木结构,塔的外径长9.3米,高17米。该馆馆址旧为黄文寺,民国初期改为高阳县南区高级小学,并在此处设有第三区警察所。1932年8月27日,在北方党组织的领导下,这里爆发了闻名华北的高蠡起义。8月31日遭到反动军队的围剿,宋洛署、蔡书林等十七名战士于此壮烈牺牲。尔后国民党反动派又疯狂剿杀突围的战士,至9月4日暴动失败,又有29名惨遭杀害。1946年2月当地群众拆庙宇、运砖石在北辛庄村东为烈士修墓立碑。1957年县人民委员会在此建造殉难烈士纪念塔。1978年重新修葺,改名为辛庄烈士陵园,1981年将烈士墓移入纪念馆,始成现在之规模。

人物

  李鸿藻(1820-1897),字季云、寄云,河北高阳人。清咸丰二年贡士。曾历任清内阁大学士和兵、礼、工、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是同治皇帝的老师。有“高阳相国”之称。

  李石曾(1881-1973),原名李煜瀛,字石僧,河北高阳人。出生于晚清一个显宦之家。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齐如山(1877-1962),中国京剧理论家与实践家、民俗学家、实业家。河北高阳人。

  盖叫天(1888-1971),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工武生。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高阳人。

  马三峰,西河大鼓主要创始人。原名马大河,河北高阳人,生于高阳教台村。

  孙岳(1878-1928),字禹行。直隶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人。

  佟麟阁(1892-1937),中国抗日将领。直隶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人。

  侯玉山(1893-1996 ),北方昆曲演员。汉族。河北高阳人。

  韩世昌(1897-1976),中国北方昆曲演员,工旦。河北高阳人。

  杨景山(1903-1927),河北省高阳县城关人。原籍清苑县大庄村,其父自营商业,迁居高阳。与同学王锡疆、王重民并称本县学界“三杰”。

  王锡疆(1905-1925),男,汉族,字仲强。河北高阳人。

  张惠云,女,1941年生人,河北高阳人。国家一级演员,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
河北省区划
地级市 石家庄市 | 唐山市 | 秦皇岛市 | 邯郸市 | 邢台市 | 保定市 | 张家口市 | 承德市 | 沧州市 | 廊坊市 | 衡水市
Hebtv logo.png
省直辖县级市 定州市 | 辛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