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节日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传统节日,或称为汉族传统节日汉人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汉人随着季节、时间和物候转移,开展具有特定主题的风俗和纪念意义的社会活动日,并因应时地环境代代相传,反映汉人累积的传统智慧和生活情趣以及人与自然、人际关系等,以汉族四大传统节日最为有名。汉族传统节日类型多样化,根据《通胜》的载录,年中最少有9个主要节日、24个节气和140多个神诞。这些节日可分为农业耕作、宗教祭祀、人伦孝悌、驱瘟避邪四大类。

主要的汉族节日包括春节元宵清明上巳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阳冬至腊八除夕,等等。

一般民俗节日

  • 正月初七人日众人生日,传说女娲创造苍生,于第七天造出人来,故此初七为人的生日。
  • 正月初九天日节,别名:玉帝诞、玉皇诞。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
  • 正月十五元宵节,别名:上元节、天官诞、小正月、元夕、灯节。新年第一个望日,也是天官大帝的诞辰,有赏花灯、吃汤圆的习俗。由于是古代少有能让未婚男女外出赏灯相见的日子,也被视为“中国情人节”之一。
  • 正月三十正月晦,别名:晦节。此日无月,正月的晦日受到汉族格外的重视,被当做一个节日来过。


  • 二月初二龙抬头,别名:春龙节、龙头节。流行于中国北方,为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之日,也意谓着在此之后雨水会渐多。也有人认为“龙抬头”指的是百虫开始于初春甦醒。


  • 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别名:熟食节、禁烟节、冷节。这天不生火,只吃冷食。


  • 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别名:轩辕黄帝诞,玄天上帝(北方真武上帝)诞。古代于三月第一个巳日举行“除畔浴”的驱邪活动,后来固定为三月三日。此日在古代也是青年男女能借机在水边相会,谈情说爱的时日。


  •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别名:五月节端阳节、午日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浴兰节。夏季驱瘟散疫和祭龙的节日,后来加入纪念屈原
  • 五月二十分龙节流行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相传这天小龙会离开老龙,至廿五会聚。
  • 五月廿五会龙节流行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分龙节时小龙离开老龙,至廿五会聚。


  • 农历六月初六天贶节,别名:六月六、洗节、天贶节、晒虫节、虫王节、回娘家节、姑姑节。



  • 八月十五中秋节,别名:秋夕、八月节、月节、团圆节。赏月、吃月饼、玩灯笼等。


  •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别名:重九节、菊花节。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习俗有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




  • 十二月初八腊八节古代于冬至后第三戌日蜡祭百神,后来固定为腊月初八。相传此日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道,故又称“佛成道日”。
  • 十二月十六尾牙东南沿海地区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演变为工商界年终酬谢员工聚餐活动。
  • 十二月廿三或廿四,祭灶日,别名:谢节、灶王节、祭灶、送神日、小年。奉拜家中诸神与灶君。
  • 十二月廿九(小月)或三十(大月),除夕,别名:年三十晚、除夜、大年夜、大晦日、岁除。一年最后一天。

宗教节日

宗教节日,为特定宗教信徒所过的节日。


  • 二月初八释迦牟尼出家日,别名:佛出家日。佛教节日,佛祖释迦牟尼出家日,各佛寺中举行庄严典礼、法会。



  • 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别名:佛诞。佛教节日,佛祖释迦牟尼诞辰日,各佛寺中举行庄严典礼、法会。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