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动物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森林动物汉语拼音:senlin donɡwu;英语:forest animal),依赖森林生物资源和环境条件栖息、生存和繁衍的野生动物。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爬行类两栖类兽类鸟类昆虫以及原生动物等。森林动物种类繁多,种群数量大,分布范围广,经济价值、科学价值和生态价值都很高,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

森林与动物的关系

  森林植物繁多,成为动物的食物基础。森林的空间高大、结构复杂、生长周期长、更新调节能力强、群落较稳定,为动物饮食、栖息、隐蔽和繁衍提供了最优良的场所。森林遭到破坏,常导致动物种类和数量的锐减,有的濒临灭绝。森林动物的区系、种群分布、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均受森林类型的影响。但由于森林动物食性和习惯的差别,常在同一森林地带有着形形色色的动物种群;而同一种群类型也可能出现在不同的森林地带。寒带森林动物毛长绒厚,皮下脂肪发达;冬季毛色变白;产仔和哺育幼仔都在生长季节,入冬时幼仔已能独立生活。也有些森林动物具有冬眠不食或向暖地迁移的习性。热带、亚热带森林动物一般是毛短、稀疏,皮下脂肪较少,交配、产仔不受季节限制;毛色光彩斑斓。同一类型的森林动物,在温暖地区体型较小,在寒冷地区则体型较大,而其尾、嘴、四肢和耳较温暖地区为短。从毛色看,温暖地区黑色增多,干旱地区红色、黄褐色增多,寒冷地区则色调单一。

生态地理分布

  世界森林动物的分布依森林地理而变化,其种群数量由寒带温带热带逐渐增多。陆生动物中最大的如犀牛,最凶猛的如,最进化的如猩猩等都生存于森林之中。中国地域辽阔,森林跨季风区、蒙新高原区和青藏高原区3个自然区。季风区内又分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及热带五大温度带。依据森林植被的特点,结合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及生态地理动物群的关系,全国划分为8个森林动物群。

  1.寒温带针叶林动物群(泰加林动物群) 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长白山地松辽平原新疆北端的阿尔泰山地。典型的代表动物有驼鹿(Alces alces)、驯鹿(Rangifer tarandus)、马鹿(Cervus unicolor)、狍(Capreolus capreolus)、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雪兔(Lepus timidus)、黄鼬(Mustela sibirica)、紫貂(Martes zibellina)、棕熊(Ursus arctos)、野猪(Sus scrofa)、黑琴鸡(Tetrao tetrix)、黑嘴松鸡(T.parvirostris)、花尾榛鸡(Bonasa bonasia)、雷鸟(Lagopussp.),交嘴雀(Loxiasp.)、松鸦(Garrulus glandarius)、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及乌苏里蝮(Agkistrodon ussuriensis)等。

  2.小兴安岭及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动物群 包括长白山地、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及西部的山前台地和松嫩平原。主要森林动物有东北兔(Lepus mandschuricus)、紫貂东北虎(panthera tigris)、梅花鹿(Cervus nippon)、斑羚(Naemorhedus goral)、棕熊野猪松鼠灰鼠,Sciurus vulgaris)、大山雀(Parus major)、花尾榛鸡中国林蛙哈士蟆,Rana chensinensis)等。

  3.华北落叶阔叶林动物群 包括燕山太行山吕梁山秦岭北坡、伏牛山及沂蒙等地的小面积林区。由于长期农垦,森林几经破坏,仅有局部残存,森林动物极为贫乏。东北森林中常见的马鹿梅花鹿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等在本区的山地林区已甚罕见或只分布在局部地区,但出现了一些与南方共有的种类,如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沟牙鼯鼠(Aeretes melanopterus)等。其他兽类有野猪花鼠(Eutamias sibiricus)、灰鼠狗獾(Meles meles)、猪獾(Arctonyx collaris)。

  4.天山山地云杉林动物群 主要为新疆的天山山脉,还包括阿尔泰山即北疆山地。主要森林动物有天山平(Clethrionomys frater)、红背平(C.rutilus)、狭颅田鼠(Microtus gregalis)等,多活动于森林边缘和森林中。林栖鸟类有星鸦(Nucifraga caryocatactes)、喜鹊(Pica pica)、灰蓝山雀(Parus cyanus)、旋木雀(Certhia familiaris)及多种柳莺等。活动于森林与草地间的食肉兽,有石貂(Martes foina)、伶鼬(M.nivalis)、猞猁(Felis lynx)和雪豹(Panthera uncia)。天山山脉的森林环境中出现一些北方型的种类,如旋木雀攀雀(Remiz consobrinus)、马鹿、狍和红背平、小林姬鼠(Apodemus sylvaticus)、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等。

  5.青藏高山针叶林动物群 包括祁连山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等山地林区。在喜马拉雅山区海拔1,600~2,500米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带,代表动物有熊猴(Macaca assamensis)、长尾叶猴(Presbytis entellus)、赤麂(Muntiacus muntjak)、鬣羚苏门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金猫(Felis temmincki)、小爪水獭(Aonyx cinerea)、细纹噪鹛(Garrulax lineatus)等。在2,500~3,000米间山地的针阔混交林带,代表动物有小熊猫(Ailurus fulgens)、豹猫(Felis bengalensis)、青鼬(Martes flavila)、斑羚橙腹长吻松鼠(Dremomys lokriah)、棕尾虹雉(Lophophorus impejanus)、杂色噪鹛(Garrulax variegatus)等。海拔3,000~4,000米山地为以云杉冷杉为主的暗针叶林,代表动物有喜马拉雅塔尔羊(Hemitragus jemlahicus)、黑熊雪鸽(Columba leuconota)等。在祁连山及藏东山地的暗针叶林中,还有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为中国特产;雉类不少,常有雪鸡雪鹑(Lerwa lerwa)及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等出没于当地林区。

  6.西南亚高山针叶林动物群 包括四川省西部、昌都地区东部、青海省南部山地及云南省北部山地,即横断山脉地区。以云沙河冷杉为主的针叶林带中珍稀的森林动物种类较多,如举世闻名的大熊猫(Ailuopoda melanolcuca)、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羚牛(Budorcas taxicolor)、白唇鹿小熊猫梅花鹿鬣羚苏门羚)、青羊金猫水鹿黑鹿,Cervus unicolor)、云豹(Neofelis nebulosa)、猕猴(Macaca mulatta)、熊猴藏马鸡白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白腹锦鸡铜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红腹锦鸡金鸡,Chrysolophus pictus)及角雉(Tragopansp.)等均产于此。其中大熊猫已列为国家珍稀动物的重点保护对象。

  7.华中阔叶林动物群 包括自四川盆地以东,沿长江而下的各林区,以及北至秦岭南坡,南至广东西江上游两岸的山地。本地区为南北动物区系的过渡地带,与华北及华南均无天然屏障,林栖动物仅有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长吻松鼠小麂(Muntiacus crinifrons)、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林麝(Moschus moschiferus)和野猪。代表动物大灵猫(Viverra zibetha)、豪猪(Hystrix hodgsoni)、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中国雨蛙(Hyla chinensis)等也属于森林动物。

  8.华南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动物群 包括云南及两广的南部、福建东南沿海一带,以及台湾海南岛南海各群岛。许多代表性的热带和亚热带动物,如滇南山地的鹦鹉(Psittaculasp.)、蟆口鸱(Batrachostomus hodgsoni)、犀鸟阔嘴鸟蜂猴(Nycticebussp.)、长臂猿(Hylobatessp.)、亚洲象(Elephas)、鼷鹿(Tralus javanicus)、原鸡(Gallus gallus)、绿孔雀(Pavo muticns)、飞蜥(Dracosp.)、蟒蛇(Python molurus)、滇螈(Cynops wolterstorffi)、黑蹼树蛙(Rhacophorus reinwardtii);闽广沿海地区的黑叶猴(Presbytis francoisi)、笔尾村鼠(Chiropodomys gliroides)、果蝠白额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鹊鹂(Oriolus mellianus)、红吸盘小树蛙(Philautus rhododiscus)、瑶山树蛙(Rhacophorus yaoshanensis);海南岛的黑长臂猿(Hylobates concolor)、白臀叶猴(Pygathrix nemaeus)、坡鹿(Cervus eldi)、孔雀雉(Polyplectronsp.)、原鸡海南树蛙;台湾的梅花鹿台湾猴(Macaca cyclopis)、蓝鹇(Lophura swinhoii)、黑长尾雉(Syrmaticus mikado)等。此外,南海诸岛林丛中还栖息有红脚鲣鸟(Sula sula)等。

经济价值

  森林动物具有直接经济价值,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森林动物是再生资源,可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丰富的皮、肉、毛、羽、骨、蛋、角等,用在衣、食、医药和工艺品等各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化到可以脱离早期直接利用野生动物皮、肉、毛、羽、骨、蛋、角的阶段,野生动物的经济价值更多地体现在间接经济价值方面。如娱乐观赏价值(狩猎、观赏、旅游),文化和美学价值(图腾、图案、诗歌、动画),科学价值(科研对象、实验动物、仿生学、环境监测),生态价值(食物链组成、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病虫害防治)。此外,森林动物具有伦理学方面的价值。应该认识到任何一个物种都是生物世界群落的一部分,享有同人类一样的生存权利;所有物种是相互依存的,一个物种的损失可能对群落中其他成员具有深远影响;人类必须像其他物种一样生活在同一个生态范畴之内,努力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资源,为子孙后代多留下一些物种及其群落。这些伦理价值应当被普遍接受,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的标志。

保护、管理与利用

  被保护的森林动物应该属于以下几类情况:面临威胁,种类和数量下降的物种;特有种;具有重要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双边或多边国际协议确定的物种。几乎所有森林动物都面临人类的威胁,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观点出发,所有的森林动物都应保护。但是,不保护数量众多的鼠和害虫等有害动物。森林动物的保护方法主要是:

  1.个体保护。依照法律和法规,制止乱捕滥猎以及非法交易。

  2.迁地保护(人工繁殖)。建立各种野生动物园、繁育中心、救护中心等,提供适合条件,建立人工种群。

  3.就地保护。建立森林动物类型保护区、禁猎区、森林公园。无论哪种类型的保护区,只要保护森林和森林环境,其中的森林动物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

  4.特别保护。对于濒危珍稀物种、需要特殊生存条件的物种以及长距离跨国迁徙物种,国家实行特别保护。根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保护动物分为国家一级、国家二级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大部分属于森林动物。

  5.野外种群的恢复。森林动物保护的成功结果是恢复其野外种群。只有改善森林环境,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濒临绝灭的森林动物才有可能恢复其野外种群。如果种群数量少于免遭灭绝而必须维持的最低个体数量(最小生存种群数量),即使森林环境改善,也不可能恢复。

  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监控野生动物种群、栖息地以及其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科学地利用野生动物资源,以达到人类持续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是森林动物管理的目的。人类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是不断变化的。环境的容纳量是有限的,并不是动物数量越多越好。管理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中国经历了“浪费和盲目破坏资源阶段”,仍然带有“大规模屠杀阶段”的痕迹,开始进入“保护和合理利用阶段”,努力方向是“恢复扩大野生动物资源,使其得到永续利用”。森林动物管理的内容包括栖息地管理,种群管理,狩猎管理,贸易、动物交换管理等。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