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比亚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3年5月10日 (五) 19:49富甲一方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纳米比亚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Namibia)位于非洲西南部,北靠安哥拉和赞比亚,东连博茨瓦纳,南接南非。海拔1000-2000米,干旱少雨,属亚热带、半沙漠性气候。该国分为13个行政区和50个地方政府,首都温得和克(Windhoek)。

  纳米比亚1990年3月21日从南非统治下独立。现人口约200万。

  原称西南非洲,北同安哥拉、赞比亚为邻,东、南毗博茨瓦纳和南非,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1600公里。全境大部分地区在海拔1000~1500米。西部沿海和东部内陆地区为沙漠,北部为平原。主要河流有奥兰治河、库内内河和奥卡万戈河。气候燥热少雨,年平均气温18~22℃,分春(9~11月)、夏(12~2月)、秋(3~5月)、冬(6~8月)四季。

  15-18世纪,荷兰、葡萄牙、英国等殖民者先后侵入。1890年被德国占领。1915年,南非参加协约国对德作战,出兵占领西南非洲。1920年,国际联盟委托南非统治西南非洲。1949年,南非非法吞并西南非洲。1960年4月,西南非洲人民组织(简称人组党)成立,开始进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66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取消南非对西南非洲的委任统治。1968年,联合国大会根据西南非洲人民的意愿决定将西南非洲更名为纳米比亚。1978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435号决议,支持纳实现独立。1989年,在联合国监督下举行制宪议会和总统选举,人组党获胜,其候选人努乔马当选总统。1990年3月21日宣布独立。



基本国情

  国名 纳米比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Namibia)。

  面积 824,269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13个行政区(Region)。

  人口 240万(2013年一季度《经济季评》估计)。88%为黑人。奥万博族是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50%。其他主要民族有:卡万戈、达马拉、赫雷罗以及卡普里维、纳马、布什曼、雷霍伯特和茨瓦纳族。白人和有色人约占总人口的12%。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阿非利卡语、德语和广雅语、纳马语及赫雷罗语。90%的居民信仰基督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 温得和克(Windhoek),人口31.6万,年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7℃。

  国家元首 总统希菲凯普涅·波汉巴(Hifikepunye Pohamba),2005年3月就任;2009年11月再次当选,2010年3月就职。

  重要节日 元旦:1月1日;独立日:3月21日;劳动节:5月1日;非洲日:5月25日;英雄日:8月26日;人权日:12月10日;圣诞节和家庭日:12月25日和26日


历史

  最早居住在纳米比亚干燥的土地上的是布须曼人、达马拉族人(Damara)和纳马族人(Namaqua)。公元14世纪,班图人自非洲中南部迁徙,其中少量人在今纳米比亚一带定居。1884年,德国占领西南非洲沿海地区,宣布该地区为德国殖民地,名为德属西南非洲。1890年德国占领西南非洲全境。1915年被南非占领。1919年国际联盟将西南非洲交给南非进行委任统治,1946年联合国托管理事会要求南非将西南非洲作为联合国托管领地,遭到南非政府拒绝。1949年4月南非议会通过《西南非洲事务修正法》,将西南非洲作为本国领土对待,并推行种族隔离政策。1958年至1964年,纳米比亚黑人先后成立西南非洲民族联盟、西南非洲人民组织和西南非洲民族统一民主组织,1966年起开始展开反对南非的游击战。1968年6月,联合国大会决议将西南非洲更名纳米比亚。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社会压力增大和南非逐渐实现民主化和种族平等,南非终于同意纳米比亚独立。1990年2月9日制订了纳米比亚宪法,3月21日,纳米比亚宣布独立,努乔马成为首任总统。1994年南非将鲸湾港归还纳米比亚。

地理

  纳米比亚沿岸有狭窄平原。内陆主要由中央高地组成,最高点为海拔2606米的布兰德山(Brandberg);中央高原从北向南绵延,与纳米比沙漠(Namib Desert)接壤,西部是草原、南部是奥兰治河(Orange River)、东部是喀拉哈里沙漠(Kalahari Desert)。

  南部多沙漠,北部多草原;常年有水的河流极少,该国盛产稀有宝石矿物硼铝石。

气候

  纳米比亚主要属干燥的亚热带气候,通常燥热而少雨;年降水量700-100毫米以下。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13个行政区(Region):

  1. 卡普里维区 Caprivi Region 首府:卡蒂马穆利洛
  2. 埃龙戈区 Erongo Region 首府:斯瓦科普蒙德
  3. 哈达普区 Hardap Region 首府:马林诺尔
  4. 卡拉斯区 Karas Region 首府:基特曼斯胡普
  5. 奥卡万戈区 Kavango Region 首府:龙杜
  6. 霍马斯区 Khomas Region 首府:温得和克
  7. 库内内区 Kunene Region 首府:奥普沃
  8. 奥汉圭纳区 Ohangwena Region 首府:埃纳纳
  9. 奥马海凯区 Omaheke Region 首府:戈巴比斯
  10. 奥穆萨蒂区 Omusati Region 首府:奥沙卡蒂
  11. 奥沙纳区 Oshana Region 首府:埃托沙
  12. 奥希科托区 Oshikoto Region 首府:楚梅布
  13. 奥乔宗朱帕区 Otjozondjupa Region 首府:奥卡汉贾

政治

  纳米比亚独立后,政局一直保持稳定。人组党政府重视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注重人民生活的改善,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发展。2009年11月,纳举行独立后第四次议会和总统大选,人组党获胜,赢得国民议会72个民选席位中的54席,该党候选人希菲凯普涅·波汉巴再次当选总统,于2010年3月正式就职。2010年11月,人组党在地方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在省议会选举中得票92%,掌控全国13个省中的12个;在地方政府选举中得票64%,获全部310个席位中的197个。2012年11月底,人组党成功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集体。随后,波汉巴总统对内阁进行大幅改组。

宪法

  现行宪法于1990年2月制定。宪法规定:纳实行三权分立、两院议会和总统内阁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任期5年,不得超过两任;经内阁建议,总统可以宣布解散国民议会并举行全国大选;同时总统应辞职并在议会解散后的90天内选举新的总统;修改宪法须经议会两院各2/3多数通过等。

议会

  由国民议会(National Assembly)和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组成。国民议会由直接选举和按比例代表制产生的72名议员和总统指定的不超过6名议员组成,每届任期5年。本届国民议会于2010年3月组成,在72个民选议席中,人组党54席,民主与进步大会党8席,特恩哈尔民主联盟2席,联合民主阵线2席,全国团结民主组织2席,民主者大会党1席,共和党1席,全民党1席,西南非洲民族联盟1席。议长西奥本·古里拉布(Theo-Ben Gurirab),人组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民议会议员,于2010年3月连任。

  全国委员会由全国13个区委员会各选举2名代表组成。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会议。总统无权解散全国委员会。第四届全国委员会于2010年12月成立,主席阿瑟·卡佩雷(Asser Kapere)。

政府

  本届政府于2012年12月就职。现主要成员有:总理哈格·根哥布(Hage Geingob),副总理马尔科·豪西库(Marco Hausiku),外交部长内通博·南迪-恩代特瓦(Netumbo Nandi-Ndaitwah),国防部长纳哈斯·安古拉(Nahas Angula),司法部长乌托尼·努乔马(Utoni Nujoma),内政与移民部部长彭杜克妮·伊武拉-伊塔纳(Pendukeni Iivula-Ithana,女),贸易和工业部长卡勒·施莱特魏因(Calle Schlettwein),财政部长莎拉·库贡盖卢瓦-阿马迪拉(Saara Kuugongelwa-Amadhila,女),教育部长亚伯拉罕·扬博(Abraham Iyambo),青年、国家服务、体育与文化部长杰里·埃坎乔(Jerry Ekandjo),安全保障部长伊曼纽尔·恩加奇泽科(Immanuel Ngatjizeko),地方政府、住房与农村发展部长查尔斯·纳莫洛(Charles Namoloh),劳工与社会福利部长多琳·西奥卡(Doreen Sioka),矿产与能源部长伊萨克·卡塔利(Isak Katali), 工程和运输部长埃尔基·恩吉姆蒂纳(Erkki Nghimtina),新闻和通讯部长乔尔·卡潘达(Joel Kaapanda),环境和旅游部长瓦海夸·海伦加(Uahekua Herunga),性别平等与儿童福利部长罗萨莉娅·恩吉丁瓦(Rosalia Nghidinwa,女)等。

司法机构

  由最高法院、区法院和地方法院组成。最高法院大法官和总检察长由总统商内阁和司法咨询委员会后任命。区和地方法院法官由司法部长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彼得·希武特(Peter Shivute)。总检察长由总统事务部长艾伯特·卡瓦纳(Albert Kawana)兼任。

政党

  有大小政党40多个,其中7个政党在议会有席位。主要政党有:

  • 西南非洲人民组织(South West African People's Organization-SWAPO-PARTY):简称人组党,执政党。1960年4月19日成立,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奥万博兰人民组织,得到纳最大民族奥万博族及其他社会阶层的广泛支持,1966年8月开始武装斗争,1989年11月在制宪议会选举中获胜,成为执政党。1991年12月举行了纳米比亚独立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从民族解放组织转变为群众性政党。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集体,波汉巴和哈格·根哥布分别再次当选主席和副主席,南戈洛·姆本巴(Nangolo Mbumba)当选总书记。
  • 民主与进步大会(Rally for Democracy and Progress):2007年11月,由前外交部长希迪波·哈穆滕尼亚和前矿业与能源部长杰萨亚·恩亚穆共同组建。在2009年11月举行的大选中首次参选并成为纳最大反对党,在国民议会中获8个席位。主张进一步巩固民主、尊重人权,反对独裁和威权体制,反对个人崇拜;加大减贫力度,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现任主席希迪波·哈穆滕尼亚(Hidipo Hamutenya)。
  • 特恩哈尔民主联盟(Democratic Turnhalle Alliance ):简称特盟,由白人共和党联合10个民族集团于1977年11月成立,1989年经重新组合后包括12个政党和派别,宣称“既反对共产主义,也反对种族主义”。2003年,其重要成员共和党和全国团结民主组织相继宣布退盟。领袖为卡乌拉(Kaura)。
  • 民主者大会党(Congress of Democrats Party):由人组党前中央委员、纳前驻英国高专乌兰加(Ulenga)发起,于1999年3月成立。宣称将致力于国家的兴旺与发展,领导人民把纳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富有活力、政治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国家。现任主席本·乌兰加(Ulenga)。

重要人物

  希菲凯普涅·波汉巴:总统。1935年8月18日出生于纳奥汉圭纳省,奥万博族人,在纳就读小学和中学,后在莫斯科攻读社会学和政治学。参与创建人组党,曾三次流亡国外。纳独立后当选国民议会议员,并历任内政部长、渔业与海洋资源部长、不管部长、土地与重新安置就业部长。1997-2002年任人组党总书记,2002年当选人组党副主席。2005年3月就任总统,2009年11月再次当选,2010年3月就职。对华友好,曾于1998年3月率人组党代表团访华。2005年12月首次以总统身份访华, 2006年11月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11年6月以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轮值主席身份访华。夫人佩内胡皮福·波汉巴。有8个子女。

经济

  世界上海洋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铀、钻石等矿产资源和产量居非洲前列。矿业、渔业和农牧业为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种植业、制造业较落后。独立后,人组党政府先后制订了3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及2030年远景规划,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矿产品加工业、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业,扶持黑人企业发展。波汉巴执政后,加强公路、铁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国有企业效益,经济形势保持稳定。国际金融危机对纳经济造成一定影响,纳基础设施建设和矿产业等重要出口部门受到冲击,经济增速减缓。为此,纳政府大力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创造就业、减贫、优化财富分配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矿产资源开发,刺激经济增长。2010年经济呈现复苏态势。近两年,纳政府将实施“就业和经济增长定点干预计划”作为工作重点,加大资金投入,通过重点发展农业、交通运输和旅游业,以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

  2012年纳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122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7097美元

  经济增长率:4%

  通货膨胀率:6.5%

  外债总额:38.06亿美元

  外汇储备:17.59亿美元

  汇率:1美元=8.48纳元

资源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素有“战略金属储备库”之称。主要矿藏有:钻石、铀、铜、铅、锌、金等。

工矿业

  制造业不发达,80%的市场由南非控制。制造企业约300家,90%以上为小规模私人企业,主要行业有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皮革加工、木材加工和建材化工等。矿业是纳传统支柱产业,90%的矿产品出口,主要生产氧化铀、钻石、黄金等。2010年矿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15%,出口收入占国家总出口收入的一半以上。2008年,纳取代俄罗斯成为世界第四大产铀国,产量约占世界总份额的10%。2009年纳铀矿业销售额达40亿纳元,首次超过钻石业。2010年,纳铀产量为5306吨,黄金产量为2683公斤。纳是重要钻石供应国。2010年,纳钻石产量达147万克拉,钻石销售额达50亿纳元。近年来,纳钻石销售市场扩大,除美国外,还销往中东和日本等地。

农牧渔业

  纳米比亚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农业吸纳了纳65%的劳动力。为增加就业,2011年,纳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和投入力度。种植业一直较落后。全国可耕地面积6900万公顷,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高粱和小米等。由于雨量稀少,土地贫瘠,农作物产出率低且不稳定,粮食不能自给。目前70%的粮食依靠进口,主要来自南非。政府正在推行“绿色农业计划”,力求增加粮食产量。畜牧业较发达,85%的可耕地被用来发展畜牧业,收入占农牧业总收入的88%,以养牛、羊为主,每年养牛180万~300万头,养羊400万只,大部分出口南非和欧洲。所产紫羔羊皮驰名世界。2008年畜牧业产值为23.55亿纳元,出口额为7.85亿纳元。2010年,纳牛肉生产实现销售收入6.3亿纳元,畜牧业作为纳农业支柱地位继续得到巩固。纳渔业资源丰富,捕鱼量位居世界前十名,主产鳕鱼、金枪鱼、沙丁鱼、荚鱼、龙虾和蟹,其中90%供出口。2008年渔业产值21.16亿纳元,出口额为3.69亿美元。

旅游业

  旅游业较发达,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海滩、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集中在北部和南部地区,其中北部的艾淘沙公园闻名世界。1997年,纳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成员。近年来,赴纳国际游客逐年递增,2011年共有102.7万外国游客赴纳观光。。2011年1月,纳政府宣布将纳海岸线长达1570公里、面积10.7万平方公里的整个沿海地区建设为纳米布--骷髅沿海国家公园,从而使该地区成为全球第八和非洲第一大自然保护区。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纳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国家旅游竞争指数中名列第三,仅位于毛里求斯和南非之后。报告还认为,纳发展旅游业条件优越,主要有地形地貌丰富多彩,生物多样化特点突出,注重生态保护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等。但受全球金融危机,特别是欧元区危机影响,2011年访纳的非洲域外游客数量比上年下降10%。

交通运输

  基础设施较发达。

  铁路:总长2600公里;平均每年客运量60.2万人次,货运量68.7万吨公里。

  公路:总长约3.2万公里,其中沥青路5000公里;年均客运量5万人次,货运量18万吨。

  水运:沃尔维斯湾是纳唯一深水港和西南非地区最大的贸易和渔港,年吞吐量约200万吨。

  空运:纳米比亚航空公司经营的国际和地区航线通往法兰克福、开普敦、约翰内斯堡、卢萨卡、哈拉雷和罗安达等城市,国内航线通往纳各主要城市及一些偏远城市。纳各大城市均有机场。2011年7月,纳财政部宣布将在未来三年向纳航投入12亿纳元,以提高该公司运营效率,增加地区和国际航线运力。

财政金融

  纳米比亚是南部非洲关税同盟和兰特货币区成员国。财政金融大权集中于中央,90%财政收入源于税收。从南部非洲关税同盟所得收入占每年财政收入的20%~30%。另据调查,纳65%的银行为外国资本掌握。2011/2012年,纳财政预算收入为280亿纳元,支出377亿纳元,较上财年增长36%,预算支出规模为历年之最,赤字97亿纳元。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在全非及南共体地区外资流入低迷的背景下,2005年至2010年,纳吸引的外国投资增长1.5倍,从3.48亿美元增至8.58亿美元。纳外资80%主要来自非洲国家,以南非为主。同期,纳对外投资下降,从1300万美元降至400万美元。

对外贸易

  主要出口矿产品、渔产品、畜牧产品及初级加工产品,其中钻石出口占出口收入总额的33%。经济对进口依赖性强,绝大部分生产、生活资料需要进口。接近90%的进口商品来自南非。主要出口市场为欧盟、南非等。2011年出口总额45.68亿美元,进口总额53.45亿美元,逆差7.77亿美元。

外国援助

  1990~1998年共获外援约47.88亿纳元,主要援助国有德国(占外援的30%)、瑞典(占外援的23%)、挪威、美国等。援款主要用于创造就业机会、减少收入分配不公和扶贫。2004年、2005年和2006年,纳接受外援分别为5.9亿纳元、9.38亿纳元和11.05亿纳元。2010年,纳共获得20亿纳元的发展援助,主要用于艾滋病防治、教育、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人民生活

  纳米比亚虽为中等收入国家,但贫富差距较大,失业率高达51.2%,基尼系数高达0.743,是全球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占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富人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78.7%,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的赤贫人口收入仅占全国收入的1.4%。据纳中央统计局2008年数据,纳人口约三分之一每天生活费为1美元。现有医院34所、诊所267个,保健中心44个。共有6435张床位,平均每1000人占有3.6张。此外还有许多私人诊所。纳政府重视提高人民的医疗卫生条件,2010/2011年度医疗卫生经费占财政总预算的9%。经过多年努力,纳艾滋病感染率趋于稳定。纳卫生部公布的2012年全国艾滋病调查报告显示,纳艾滋病感染率从2010年的18.8%降低至目前的18.2%。其中青年妇女艾滋病感染率下降明显,从2006年的14.2%下降至2012年的8.9%。母婴传播比例从2009年的20%降至2012年的5%。纳艾滋病防治经费的一半依靠国际援助。由于艾滋病猖獗,纳预期寿命由独立之初的60岁下降到目前47岁。至2006年底,平均每百名居民拥有固定电话6.8部,移动电话35部。

军事

  独立后,政府在整编前纳米比亚解放军和前西南非洲地方军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支统一的国防军,总兵力1.5万人,其中空军和海军各约500人,警察特种部队6000人。据纳财政部向议会提交的2013/14年度财政预算,国防预算由上一年度的34.145亿纳元增至39.637亿纳元,增长16.08,约占政府财政预算的8.33%。


文化

新闻出版

  全国有192家新闻机构和组织。有报刊十余种。主要报刊和发行量为:《纳米比亚人报》(1万份),1985年创刊;《共和者报》(1万份),1977年创刊,特恩哈尔民主联盟机关报,有英、德、南非荷兰文;《新时代报》(7000份),人组党报;《温得和克广告者报》(1.1万份)。

  纳米比亚广播公司为全国性广播和电视机构,成立于1990年,其前身是1979年成立的西南非洲广播公司,产权为国家所有。下设广播电台,用英、德、南非荷兰语和13种地方语广播;电视台只有一个频道,主要用英语播出节目。纳米比亚通讯社为半官方通讯社。南非在纳设有电视转播站。

  据2010年最新世界新闻自由度指数排名显示,纳由先前的全球35名上升至21名,居非洲国家之首。近年来,纳国有新闻、通讯产业业绩突出。移动通讯核心骨干网络进行了升级改造。随着信号传送基站建设速度加快,纳广播公司调频广播和电视信号的覆盖范围分别达到全国的98%和68%。纳通社第一次开通全天多媒体新闻服务,并在全国设立了6个分部,地方新闻采访能力明显提高。


教育

  独立后建立普及教育制度,规定六年免费义务小学教育。全国拥有1489所中小学校和特种学校,在校学生50万人。纳米比亚大学是全国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建于1993年,有学生4000多人;另有10多所中等技术学校和师范学校。纳全国文盲率为60%。近年来,纳教育投入持续增加,教育拨款从2000年的18亿纳元提高到2011年的83亿纳元,新建学校200所。2010年,初等教育入学率达98.5%。纳还分别与南非、德国、中国等签署了联合研究和科技合作文件,但教育事业发展仍面临辍学率和不及格率过高、教室严重缺乏和教学质量不尽人意等挑战。2011年6月底,纳全国教育大会在首都温得和克举行。



外交

  迄今,纳米比亚已与108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奉行不结盟、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强调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支持加强非洲国家间的合作,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南南合作、南北对话。注重周边外交。加强同周边国家、亚洲国家的经贸往来。

  同非洲国家的关系 重视发展同非洲国家、特别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邻国的关系。主张南共体国家建立促进贸易、投资、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机制,支持南共体政治、防务与安全机构的工作。支持非盟主导非洲事务。2011年1月底,波汉巴总统赴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出席第十六届非盟峰会。2月,纳与博茨瓦纳正式启动修建总投资为90亿纳元的跨卡拉哈里铁路。该铁路连接纳沃尔维斯湾港和博茨瓦纳东部,并将与南非铁路网并轨,从而降低博茨瓦纳及其他南部非洲内陆国家出口商品运输成本,并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和南部非洲地区互联互通。3月,第二届纳米比亚--刚果(金)合作联委会在纳首都温得和克举行。同月,津巴布韦总理茨万吉拉伊访纳。4月,南共体劳工部长会议、非洲联盟第五届卫生部长会议以及非洲酗酒和艾滋病防控会议先后在纳首都温得和克举行。同月,南共体轮值主席、纳总统波汉巴访问南共体总部。5月,莫桑比克总统格布扎对纳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了关于政治磋商和外交护照互免签证等相关协议。同月,南共体特别首脑会议在纳首都温得和克举行;纳与南非、安哥拉共同在纳发起“生态渔业”项目,旨在加强三国在渔业科研合作、提高渔业管理水平等,推动三国渔业可持续发展。7月,纳贸工部长根哥布率团访问安哥拉,双方同意成立商务联委会,建立部长级定期会晤机制。8月,纳政府决定向索马里、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灾民提供50万美元人道主义援助。同月,加纳总统米尔斯访纳,两国签署外交和政治协商谅解备忘录及外交人员互免签证协定。

  同西、北欧国家的关系 同西、北欧国家有密切的经贸联系,德国、瑞典、挪威、法国是纳主要的援助国。纳独立后即加入洛美协定并与西、北欧国家签有多项经贸、文化和技术合作协定。在过去四年里,欧盟向纳提供了总额8亿纳元的赠款,主要援助领域包括教育、乡村发展、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管理和非政府组织活动等,旨在帮助纳促进减贫和实现可持续增长。纳与德国关系特殊,目前在纳有近4万德裔白人,有30所学校教授德语。自纳独立以来,德对纳发展援助达7亿欧元。2011年5月,纳计划委员会主任埃尔温都与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长尼贝尔在柏林签署发展援助协定。根据该协定,德在2011-2012财年向纳提供总额为12.54亿纳元的官方发展援助。8月,德发展部长尼贝尔访纳。法国国有核能集团阿海珐在纳勘探铀矿,并投资建设首座海水淡化厂。2011年2月,芬兰总统哈洛宁访纳。访纳期间,芬兰向纳提供1.7万纳元无偿援助,用于发展纳埃龙戈地区环保教育事业。3月,西班牙政府为纳标准化机构提供价值300万美元的检测设备援助,用于提高纳沃尔维斯湾口岸的食品,特别是海洋水产的检测水平和效率。5月,纳外长乌托尼赴英国出席第35届英联邦部长级行动小组会议。7月,欧盟向纳国家收入基金提供总额为4700万纳元援助,用于纳加强乡村公路建设。8月,纳贸工部副部长托维亚率团出席纳米比亚-西班牙贸易、投资和旅游研讨会及纳米比亚--意大利商业论坛。

  同美国的关系 美是纳主要援助国之一,每年向纳提供1000万~1500万美元的双边和地区发展基金。美国公司占外国在纳公司的1/3以上。美和平队青年志愿者计划自纳独立伊始即开始实施,目前约有100名青年志愿者在纳政府机构、中小企业、诊所、学校和社区组织开展志愿服务。2001年,纳获得美《非洲增长与机会法》受益国待遇。2006年,美接受纳为“千年挑战账户”受惠国。2007年,美国对纳艾滋病项目援助增加到5亿多纳元。根据2008年纳美两国签署的《千年挑战账户协定》,美将为纳发展教育、旅游和农业提供总额21亿纳元赠款。2011年4月,美千年挑战账户与纳农业部签署协议,为纳北部地区农业发展提供2270万纳元援助。

  同亚洲国家的关系 近年来,纳积极推行“东向”政策,加强同亚洲国家的合作。在高度重视对华关系的同时,积极加强同日本、印尼、印度、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在天然气开发、公务员培训、远程教育、农业、海洋渔业、港口建设、人力资源、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扩大经贸往来。2011年3月日本发生地震后,波汉巴总统致电日本政府和人民,对地震和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表示哀悼和同情,纳政府并向日本政府提供100万美元赈灾援助。同年3月25日,印在纳举行“印度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日”。自纳独立以来,在印度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和印其他奖学金项下,共有600名纳学员受益,领域包括信息技术、金融会计、教育等。5月,印度总理辛格特使访纳。

非洲国家

  阿尔及利亚  安哥拉    贝宁   博茨瓦纳   布基纳法索  布隆迪   喀麦隆  佛得角   中非   乍得  科摩罗  刚果(布)

  科特迪瓦   吉布提    埃及   赤道几内亚  埃塞俄比亚  厄立特里亚 加蓬   冈比亚   加纳   肯尼亚 莱索托  刚果(金)

  几内亚    几内亚比绍  利比里亚 利比亚    马达加斯加  马拉维   马里   毛里塔尼亚 毛里求斯 摩洛哥 莫桑比克 纳米比亚

  尼日尔    尼日利亚   卢旺达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塞舌尔   塞内加尔 塞拉利昂  索马里  南非  斯威士兰 坦桑尼亚

  多哥     突尼斯    乌干达  赞比亚    津巴布韦   苏丹    南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