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權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繁体.png 简体.png

左權

  左權中文拼音:Zuo Quan;1905年3月15日-1942年5月25日),字叔仁,中國軍事家,中國工農紅軍八路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家。生於湖南醴陵黃茅嶺一個農民家庭。1942年5月,侵華日軍發動五一大“掃蕩”,左權於戰鬥中陣亡,時任八路軍副參謀長。

  中學時代,左權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科學研究社,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1924年3月入孫中山的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軍政部陸軍講武學校,同年11月轉入黃埔軍校第1期學習。192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在黃埔軍校教導團任排長、連長,曾參加討伐軍閥陳炯明的兩次東征。同年12月赴蘇聯,先後在莫斯科中山大學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

  1930年回國後到中央蘇區,任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第1分校教育長,後任新12軍軍長。1931年12月奉命參與聯絡指導國民黨軍第26路軍寧都起義。起義部隊改編為工農紅軍第5軍團,左權任第15軍政治委員,後任軍長兼政治委員,努力貫徹古田會議決議精神,教育改造部隊,率部參加贛州、漳州等戰役。1932年6月因“左”傾冒險主義領導者實行宗派主義幹部政策,受誣陷,被撤銷軍長兼政治委員職務,調任紅軍學校教官。1933年初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作戰局參謀,同年12月任紅1軍團參謀長,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作戰。1934年10月參加長征,參與指揮所部突破國民黨軍4道封鎖線、佔領施秉城、強渡大渡河、攻打臘子口等戰鬥。到陝北後參與指揮直羅鎮和東征等戰役。1936年5月任紅1軍團代理軍團長,率部參加西征戰役。同年11月與軍團政治委員聶榮臻在前線指揮紅1軍團和紅15軍團一部進行山城堡戰役,殲敵1個多旅,斃傷俘敵1200餘人,迫使國民黨軍停止了對陝甘蘇區的進攻。

  抗日戰爭爆發後,歷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指揮部參謀長,後兼八路軍第2縱隊司令員,協助朱德彭德懷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前線,開展敵後遊擊戰爭,擴大抗日武裝,創建抗日根據地。1938年2月日軍進犯山西臨汾地區與八路軍總部遭遇時,指揮警衛部隊迂回側翼,伏擊日軍,掩護了總部機關和群眾的安全轉移。4月在晉東南地區參與指揮反擊日軍“九路圍攻”。同年11月主持召開八路軍晉東南部隊參謀長會議,制定八路軍各級司令部暫行工作條例,健全了司令部的工作機構,促進了司令部業務建設。為提高部隊的軍政素質,1939年起,先後3次組織整軍,並注重對新戰士的政治教育和利用戰鬥間隙整訓部隊,提高部隊戰鬥力。在此期間,還領導創建黃崖洞兵工廠,艱苦經營,供應補充八路軍武器裝備,有力地支援敵後抗日根據地。1940年8月,在華北協助彭德懷指揮八路軍發起大規模的交通破襲戰(後稱“百團大戰”),殲日偽軍近4萬人,振奮了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同年12月主持召開八路軍首次後勤工作會議,統一財務制度,作了題為《論我軍的後勤建設》的報告。1941年3月在八路軍後勤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強調政治工作在後勤工作中的重要性。同年11月指揮八路軍總部特務團抗擊日軍第36師一部的瘋狂襲擊,保衛八路軍黃崖洞兵工廠,經8晝夜激戰,以較小的代價殲敵千餘人。為此,中央軍委指出“應作為我1941年以來‘反掃蕩’的模範戰鬥”。

  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區抗日根據地進行“鐵壁合圍”大“掃蕩”。25日,他在山西省遼縣麻田附近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時,在十字嶺戰鬥中壯烈殉國。為紀念左權,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決定將遼縣改名為左權縣。他生前軍事譯著甚多,曾譯有《蘇聯國內革命戰鬥的紅軍》、《合同戰術》、《蘇聯工農紅軍新的步兵戰鬥條令》(與劉伯承合譯)等,並在八路軍報刊上發表過《論軍事思想的原理》、《論堅持華北抗戰》、《埋伏戰術》、《襲擊戰術》、《戰術問題》等論文。

  1989年11月,經中央軍委確定,33人被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的稱號,1994年8月又確定增補3人,共計36人。其中有五位國家主要領導人,10位元帥,10位大將。有11人在新中國建立前獻身。他們是:
  毛澤東 周恩來 朱 德 鄧小平 彭德懷 劉伯承 賀 龍 陳 毅 羅榮桓 徐向前 聶榮臻 葉劍英 林 彪 楊尚昆 李先念 粟 裕 徐海東 黃克誠
  陳 賡 譚 政 蕭勁光 張雲逸 羅瑞卿 王樹聲 許光達 葉 挺 許繼慎 蔡申熙 段德昌 曾中生 左 權 彭雪楓 羅炳輝 黃公略 方志敏 劉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