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英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繁体.png 简体.png

葉劍英 元帥

  葉劍英中文拼音:Ye Jianying;英語:Ye Jianying;1897年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原名宜偉,字滄白,廣東梅縣客家人。1897年4月28日生於廣東省梅縣雁洋堡。少年時在丙村三堡學堂和梅縣東山中學讀書,受到辛亥革命影響,立志報效國家。1916年隨父赴南洋。翌年回國,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畢業後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于民主革命。1920年夏參加孫中山組織的驅逐桂系軍閥之役。翌年10月,隨大總統孫中山出巡廣西。1922年6月,軍閥陳炯明叛變。任海軍陸戰隊營長的葉劍英率部護衛孫中山脫險,同叛軍英勇作戰。嗣後,前往福建任東路討賊軍第八旅參謀長,隨軍入粵討伐陳炯明。1924年初任建國粵軍第二師參謀長。受廖仲愷先生邀請,參加創建黃埔陸軍軍官學校,任教授部副主任,是當時很有威望的教官之一。這時,他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並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南昌起義前,葉劍英得知汪精衛陰謀加害葉挺賀龍,立即冒著風險找他們商量對策,決定葉挺和賀龍指揮的部隊迅速向南昌開進,使敵人陰謀沒有得逞,南昌起義得以實現。起義軍撤出南昌後,葉劍英極力勸阻了張發奎對起義軍的追擊。8月上旬,兼任第四軍軍官教導團團長,使這支革命武裝成為廣州起義的主力。他促成警衛團擴編,介紹共產黨員梁秉樞當團長,使警衛團也成為廣州起義的武裝力量。12月11日,他與張太雷、葉挺等領導了廣州起義,任工農紅軍副總指揮。這次起義和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相連接,成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與創立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開端。

  1928年冬,葉劍英赴蘇聯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特別班學習,1930年下半年回國。1931年初到達中央蘇區,歷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兼總參謀部部長(即總參謀長),紅一方面軍參謀長,閩贛軍區、福建軍區司令員等職務,參與指揮第二、三、四次反“圍剿”戰役。在此期間,還擔任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培養了大批軍政幹部。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進行長征。葉劍英任軍委第一縱隊司令員。部隊進入廣西山區,他在一次敵機轟炸中負傷,帶傷堅持行軍、作戰。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這個重大歷史轉折中,葉劍英堅決擁護毛澤東的正確主張。3月,調任三軍團參謀長。7月,任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8 月,黨中央政治局在毛兒蓋開會,決定部隊分左、右兩路軍過草地北上甘南。率領左路軍的張國燾,進行分裂党和紅軍的活動,拒絕執行黨中央的北上方針,並企圖危害黨中央。葉劍英識破了張國燾的陰謀,立即報告毛澤東。黨中央在巴西召開緊急會議,決定迅速率領紅一方面軍主力北上,終於脫離險境。葉劍英在這個危急關頭保護了黨中央。毛澤東後來屢次稱讚這是葉劍英在關鍵時刻為黨為革命建立的一個大功。9月中旬,葉劍英任由一、三軍團改編的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參謀長。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任紅一方面軍和軍委參謀長。

  1936年,抗日先鋒軍東渡黃河,葉劍英指揮中路軍作戰,鉗制敵主力,有力地支援了左、右兩路軍的軍事行動。7月,被黨中央委派到安塞,進行聯合東北軍一致抗日的工作。9月,被派往西安,積極聯絡各方面的愛國力量。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發動西安事變。葉劍英協助周恩來堅決執行黨中央關於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正確方針,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促成了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

抗戰初期,葉劍英與周恩來在桂林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8月,葉劍英與周恩來、朱德一起到南京參加蔣介石召開的國防會議。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葉劍英任參謀長。10月,任我軍駐南京代表,從此,在國民黨統治區積極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協助周恩來先後營救出許多被國民黨監禁的革命同志,不少人後來成為黨的領導骨幹。1937年至1941年,葉劍英先後任中共中央長江局委員、南方局常委,在國民黨統治區宣傳我黨抗日主張,廣泛聯絡國民黨上層人士,並多次參與同國民黨談判。1939年2月,葉劍英參與創辦國民黨南嶽遊擊幹部訓練班,任副教育長,講授抗日遊擊戰戰略戰術,宣傳持久戰思想,產生了深遠影響。1940年3月,他出席蔣介石在重慶召開的全國參謀長會議,作了《作戰與磨擦問題》的長篇發言,用大量事實宣傳我軍抗日的業績,駁斥國民黨頑固派對八路軍的種種污蔑,取得了廣泛同情,被譽為“舌戰群儒”。這一年,出版了《葉劍英抗戰言論集》。

  1941年2月,葉劍英返回延安,任中央軍委參謀長兼十八集團軍參謀長。他審時度勢,精心運籌,協助毛澤東、朱德指揮我軍對日作戰。他重視我軍參謀工作建設,領導制定了一系列加強參謀工作的制度和措施。11月,兼任中央教育委員會委員、軍事學院副院長。1943年6、7月間,在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第三次反共高潮時,葉劍英向黨中央提出以智取勝的政治作戰方案,大力開展宣傳戰,對打退國民黨反共高潮起了重要作用。1944年6、7月間,葉劍英受黨中央的委託,先後向在延安的中外記者參觀團和美軍觀察組介紹我軍在敵後各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作戰情況和戰績,有力地駁斥了國民黨頑固派對我軍的污蔑,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1945年夏,葉劍英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

  抗戰勝利後,葉劍英多次參加同國民黨的談判鬥爭。1945年12月,他參加以周恩來為首的代表團,到重慶進行停戰談判,出席政治協商會議。1946年1月,葉劍英赴北平任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與國民黨代表、美國代表一起,調處國共軍事衝突和監督雙方執行停戰協議。他率領我方同志進行了艱巨複雜的鬥爭,贏得了一系列勝利,發展了黨的力量,通過各種方式同各方面的愛國民主人士聯繫,擴大了反蔣統一戰線。1947年2月,他返回延安。3月,赴晉西北任中共中央後方委員會書記。7月至9月,出席全國土地會議,在會上作了軍事問題的報告。12 月,出席中央在米脂縣召開的工作會議,同任弼時一起,主持了土地問題的討論。在整個後委工作期間,他正確貫徹中央的土改政策,積極協助中央領導全國範圍的解放戰爭,為保證黨中央和毛澤東等同志轉戰陝北、指揮全國作戰作出了貢獻。1948年5月,葉劍英任華北軍政大學校長兼政治委員。他主持制定正確的教育方針,培養和建立教員隊伍,發揚教學民主,按照實戰需要訓練幹部,為部隊和地方輸送了大批軍政人才。

1949年,北平市市長葉劍英在中南海駐地

  1949年初,任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兼市長的葉劍英和聶榮臻、彭真一起,促成了北平和平解放,領導了對舊軍隊的改編和對舊北平市政府、學校、廠礦等各方面的接管工作,致力於北平的市政建設,維護社會安定,恢復發展生產,改善文化教育,為首都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基礎。4月,他參加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同以張治中為首的南京國民黨政府代表團的和平談判,達成《國內和平協定》,但被南京政府所拒絕。8月,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初,葉劍英和陳賡指揮廣東戰役,14日解放廣州。他先後任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廣州市市長,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華南軍區司令員,中南軍區代司令員,中共中央中南局代書記等職務。1949年底至1953年,他領導了華南地區的剿匪鬥爭、經濟建設、民主改革以及廣州的市政建設等各項重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1950年2月,葉劍英主持制定解放海南島戰役的作戰方針和戰役計畫。5月1日,我軍解放海南島。從1950年春開始,他在領導廣東省的土地改革中,根據黨中央的方針政策,同廣東省的實際相結合所制定的一系列具體政策,注意保護華僑和民族工商業者的利益,歷史證明是完全正確的。他還曾兼任華南墾殖局局長,親自領導開拓了我國橡膠和熱帶作物的生產事業。

  1954年10月,葉劍英回到北京。先後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部長。1955年4月,任訓練總監部代部長,主持全軍的軍事訓練工作。他強調從實戰需要出發,進行現代條件下的軍事訓練,把人民解放軍建設成優良的正規化、現代化的革命軍隊。9月,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11月,組織並主持了遼東半島方面軍抗登陸戰役中集團軍海岸防禦的軍事演習,認真探索現代戰爭條件下訓練和作戰的經驗。1956年6月,他主持召開全軍院校會議,強調辦好院校對部隊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意義。9月,出席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再次當選為中央委員。

  1956年12月,葉劍英率中國軍事代表團訪問緬甸。之後,他還率軍事代表團訪問了蘇聯、印度、波蘭等國家,發展了我軍同這些國家軍隊和人民之間的友誼。

  1958年3月,葉劍英建議並受命創辦軍事科學院,任院長兼政治委員,主持制定了軍事科學研究的正確方針、原則和方法,建設了一支科研幹部隊伍,培養了一批科研人才。同年,兼任高等軍事學院院長。他是我軍傑出的戰略家、軍事教育家和現代軍事科學研究的開拓者。1959年9月,葉劍英任中央軍委常委。 1960年,任軍委軍事訓練和軍事學術研究委員會主任。他堅決貫徹黨中央、毛澤東制定的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參與領導研究國家防禦作戰問題;主張軍事訓練和軍事科學研究相結合,以總結我軍的經驗為主,探討在現代條件下的戰爭指導規律;主持制定人民解放軍一系列條令條例;參與領導軍事科學技術的發展工作,為把我軍建設成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為堅持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作出了多方面建樹。1963年12月,葉劍英建議在全軍推廣郭興福教學法,得到毛澤東和軍委的贊許。之後,群眾性練兵熱潮迅速地在全軍開展起來,取得顯著成果。1965年,任第四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66年1月,任中央軍委副主席。5月,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秘書長,主持軍委日常工作。8月,在黨的八屆十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中,葉劍英同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韌不拔的多種形式的鬥爭。“文化大革命”初期,為堅持党的領導,穩定軍隊,保護老幹部,他在職權範圍內採取了一系列措施。1966年10月,他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多次發言,堅決反對搞亂軍隊。11月13日,他在北京工人體育場召開的軍隊院校和文體單位十萬人大會上講話,對當時的錯誤做法提出批評。11月29日,他在北京工人體育場召開的軍隊院校師生大會上再次講話,嚴厲譴責打、砸、搶行為。他針對林彪、江青等人煽動“打倒劉鄧”的罪惡活動,明確指示軍事博物館展覽廳保留劉少奇、鄧小平同志的照片。1967年1月,葉劍英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作了關於穩定軍隊的專題發言。會後,他拿著全國軍分區以上軍事單位受衝擊的統計表,當面斥責江青,指出:“內憂必然引起外患”,“穩定軍隊是党和國家根本利益!”1月20日,他在軍委碰頭會上,義正詞嚴,拍案斥責江青、康生、陳伯達等人打倒老幹部和反黨亂軍的罪行,以致右手第五掌骨遠端骨折。經過激烈鬥爭,他主持制定的中央軍委八條命令,經毛澤東批准頒佈執行,對穩定當時局勢起了重要作用。2月14日,葉劍英在政治局碰頭會上,憤怒質問康生、陳伯達、張春橋等人:“你們把黨搞亂了,把政府搞亂了,把工廠、農村搞亂了!你們還嫌不夠,還一定要把軍隊搞亂!這樣搞,你們想幹什麼?”林彪、江青等人把葉劍英和其他老同志對“文化大革命”的抵制,誣陷為“二月逆流”。葉劍英遭受打擊迫害,實際上被解除了在黨中央和軍隊中的領導職務。1969年4月,在黨的九屆一中全會上,經毛澤東、周恩來等同志的提議,葉劍英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6至10月,葉劍英與陳毅、徐向前、聶榮臻受毛澤東、周恩來委託,全面深入地分析了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為打開對外工作的新局面,提出了戰略性的意見和建議。同年10月,他被林彪以所謂戰備疏散為名趕出北京,抱病輾轉於湖南、廣東等地,受盡磨難。1970年8、9月間,葉劍英參加在廬山召開的黨的九屆二中全會,同林彪、陳伯達等人搶班奪權的陰謀活動進行了堅決鬥爭。會後,他按照毛澤東、周恩來的指示,帶領調查組到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等地,調查陳伯達的反動歷史,揭穿其政治騙子的面目。1971年林彪叛逃事件後,葉劍英重新以軍委副主席身份主持軍委日常工作,對穩定當時全國和軍隊局勢起了重要作用。

  1971年7月,葉劍英受毛澤東、周恩來委託,主持接待秘密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1972年參加接待先後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尼克森和日本國總理大臣田中角榮。1973年,又協助周恩來接待第二次來訪的基辛格。他為建立中美、中日外交關係作出了重要貢獻。1973年8月,在黨的十屆一中全會上,他當選為黨中央副主席。1974年1月,葉劍英受毛澤東、周恩來委託,同鄧小平一起指揮西沙自衛還擊作戰,收回了被侵佔的島嶼。

  1975年1月,在四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他被任命為國防部長。6、7月間,葉劍英和鄧小平一起,主持召開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軍委擴大會議。他在會上就國際形勢、壓縮軍隊定額、調整編制體制、安排超編幹部等問題作了重要講話。會議前後,他同許多高級幹部談話,向他們通氣,講了毛澤東對“四人幫”的嚴厲批評,揭露江青等人背著中央,插手軍隊的陰謀活動。在他主持下,對全軍二十幾個大單位的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配備。這些為後來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穩定軍隊與全國形勢,創造了重要條件。1976年,在所謂“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中,葉劍英再次被中止了領導工作。1976年,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相繼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團加緊進行篡奪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的陰謀活動。 10月,在黨和國家面臨危險的緊急時刻,葉劍英和黨中央政治局其他同志一道,根據政治局多數同志的意見,代表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從危難中挽救了黨。在這場關係著黨和國家命運的鬥爭中,葉劍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1978年5月,鄧小平和主持中央軍委工作的葉劍英在一起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之後,葉劍英高瞻遠矚,排除阻力,力主請鄧小平、陳雲等久經考驗的老一輩革命家立即出來擔任黨和國家的領導工作,主張明確肯定“天安門事件”為革命運動,儘快平反一切冤假錯案。 1977年3月,葉劍英再次主持軍委日常工作。他以極大的魄力,領導全軍清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流毒和影響。7月31日,他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召開的慶祝建軍五十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回顧了我軍五十年的光輝歷史,全面系統地論述了毛澤東軍事思想,提出了我軍在新的歷史時期的任務。8月,在黨的十一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副主席。1978年3月5日,在五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他在這次會議的解放軍代表團小組會上,要求軍隊的同志要堅持馬列主義,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強調軍隊必須置於党的絕對領導之下。他擔任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期間,先後會見了許多來訪的外國國家和政府首腦、議會代表團、軍隊領導人以及知名人士,增進和發展了我國同這些國家的友好關係。1978年12月,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他同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一起,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上的拔亂反正,重新確立了黨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

  1979年 1月,葉劍英主持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指出“實現中國的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並提出在海峽兩岸“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和“雙方儘快實現通航通郵”的方針。1979年9月30日,葉劍英代表中共中央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論述建國三十年來的成就和失誤,總結“文化大革命”的教訓,批判“兩個凡是”的錯誤,明確提出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要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號召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向著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1980年9月,葉劍英擔任憲法修改委員會主任委員,主持制定了五屆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共和國憲法》。他還領導制定了《刑法》、《刑事訴訟法》等二十二個法律,為健全和完善我國的法制做了大量工作。1981年9月30 日,葉劍英發表了著名的《關於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的談話,進一步提出了實現祖國統一的九項具體政策,建議舉行國共兩黨對等談判,實現第三次國共合作。這一重要談話對祖國統一大業發生著愈來愈大的影響。他還經常會見回國觀光、探親的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鼓勵大家為祖國的統一和建設多作貢獻。1982年9月,葉劍英在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必須有一大批年富力強的同志走上中央和各級領導崗位,強調中央委員會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的領導原則。在十二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

  1983年2月25 日,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任期將滿的時候,葉劍英寫信給全國人大常委會,請求不再提名選他當六屆全國人大代表,不再將他列為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候選人。3月5日,人大常委會覆信同意他的要求,熱情地讚揚了他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充滿艱難險阻的革命鬥爭中所建立的豐功偉績,讚揚他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作出的卓越貢獻。6月,在第六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他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0月,參與主持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這一年,出版了《葉劍英詩詞選集》。他在晚年,還多次與王震等老戰友一起,到全國各地視察,關心和支持一線同志的工作。1985年9月,葉劍英同其他六十三位老同志一起致函党的十二屆四中全會,請求不再擔任中央委員,以便讓一批比較年輕的德才兼備的同志進入中央委員會,進一步實現中央領導機構成員的新老交替。十二屆四中全會同意他的請求,並給他寫了致敬信,高度評價了他的光輝業績。

  1986年10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1989年11月,經中央軍委確定,33人被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的稱號,1994年8月又確定增補3人,共計36人。其中有五位國家主要領導人,10位元帥,10位大將。有11人在新中國建立前獻身。他們是:
  毛澤東 周恩來 朱 德 鄧小平 彭德懷 劉伯承 賀 龍 陳 毅 羅榮桓 徐向前 聶榮臻 葉劍英 林 彪 楊尚昆 李先念 粟 裕 徐海東 黃克誠
  陳 賡 譚 政 蕭勁光 張雲逸 羅瑞卿 王樹聲 許光達 葉 挺 許繼慎 蔡申熙 段德昌 曾中生 左 權 彭雪楓 羅炳輝 黃公略 方志敏 劉志丹

生平年譜

1921年,葉劍英在廣東

 1897年 誕生

  4月28日(清光緒二十三年丁酉三月二十七日)出生于廣東省梅縣雁洋堡下虎形村,名宜偉,字滄白。


 1902年 5歲

  入雁洋堡鐘傲泉私塾讀書。


 1904年 7歲

  入雁洋堡古玉泉私塾讀書。


 1905年 8歲

  轉入雁洋堡懷新學堂讀新學。


 1908年 11歲

  就學於丙村鎮三堡學堂(五年制高等小學,現為梅縣丙村中學)。


 1912年 15歲

  1月 從三堡學堂畢業,考入梅縣務本中學。

  冬 為反對官派校長,與部分師生離開務本中學。


 1913年 16歲

  轉入梅縣東山中學就讀。在此期間,接觸了一些宣傳社會變革的進步書刊。連任兩屆學生會會長。秋,肄業。


 1916年 19歲

  在與雁洋堡相鄰的橫山新群小學(今橫西小學)任教半年。

  冬 離鄉赴南洋謀生,到達馬來西亞的怡堡,寄住堂兄葉宜桐家中。後經親友介紹,到明德小學當國文教師。


 1917年 20歲

  夏 考取雲南陸軍講武學校。離開馬來西亞乘船回到香港,經越南海防、河內,取道滇越鐵路抵達雲南昆明。入講武學校12期炮科學習,改名“劍英”。


 1918年 21歲

  在校努力學習基礎理論知識,苦練軍事技術本領。樹立畢業後返粵追隨孫中山,做一個革命軍人的志願。


 1919年 22歲

  12月22日 從雲南陸軍講武學校畢業。


 1920年 23歲

  1月30日 被雲南督軍公署授予陸軍炮兵少尉軍銜,待軍政府補授實官。春,前往福建漳州,投入孫中山領導的“援閩”粵軍,任總司令部見習參謀。後任支隊見習教官。

  春 加入中國國民黨。

  8月 參加粵軍回粵驅逐桂系軍閥之役。


 1921年 24歲

  春 父葉鑽祥病逝。由汕頭返回梅縣故里奔喪。治喪後返回廣州,在粵軍工兵營任職。

  10月 以大總統隨員身份,隨孫中山出巡廣西,參加北伐的準備工作。

  冬 在廣西桂林擔任軍官教導團教官,參加孫中山為改造舊軍隊而進行的整訓工作。不久,調任江防艦隊護航第二營營長。


 1922年 25歲

  4月 率部護航,保衛孫中山大總統由桂林沿西江到達梧州。

  4月12日 任海軍陸戰隊營長。

  6月16日 陳炯明叛變。聞陳叛變,立即與陳策率部接應孫中山登上“寶璧”艦,轉登“永豐”艦,繼而率部跟隨孫中山挺進白鵝潭,與叛軍英勇作戰。

  6月下旬至8月初 率部繼續護衛孫中山。其間,曾同雲南講武堂同學張國森、蔡公武等10餘人,在廣州小馬店曾家祠秘密集會,通電海內外,聲討陳炯明,堅決擁護孫中山。

  8月上旬 避居香港。聯絡謝良牧等繼續宣傳孫中山革命主張,揭露陳炯明叛變真相。

  9月 與同學張國森、梁國材等致函鄧澤如,請其辦理南洋籌款事宜。同時,致函海外各埠同學“勸解義囊,以紓國難”。

  10月 在香港得知孫中山組建討賊軍的消息,趕赴福州。被委任為東路討賊軍總部參謀,後任第二軍第八旅參謀長。


 1923年 26歲

  1月 與旅長張民達率第八旅參加孫中山發動的“討陳”戰爭。言嶺關大捷,名震一時。

  6月 與張民達一起率第八旅進攻惠州新村叛軍,殲敵3000餘人。

  8月 與張民達一起率第八旅增援防守博羅之許崇智部,抗擊叛軍熊略部進攻,解博羅之圍。


 1924年 27歲

  1月20日至30日 在孫中山主持下,中國國民黨在廣州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大會的影響下,閱讀列寧的著作和反映俄國革命的書籍以及中國共產黨組織創辦的書刊,瞭解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主張。應廖仲愷邀請,參加黃埔軍校的籌備工作。

  5月 任建國粵軍第二師參謀長,並以二師代表身份繼續參加籌辦軍校工作。

  5月5日 黃埔軍校正式開課。擔任教授部副主任。同時直接教授兵器學課程,是深孚眾望的教官之一。

  在黃埔執教期間,接觸了許多共產黨人,受到影響,逐步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第一次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申請,未果。

  7月 應張民達師長請求,返回二師,率部迎擊進犯廣州的林虎部叛軍,獲勝。

  夏 奉廖仲愷命,到廣東香洲(今珠海市)創辦粵軍第二師獨立營,兼任該營營長。配合黃埔軍校的教學,培訓基層軍士。

  10月15日 與張民達指揮二師參加鎮壓廣州商團叛亂。

1925年,在建國粵軍第二師任參謀長的葉劍英

 1925年 28歲

  1月至2月,與張民達率二師參加討伐軍閥陳炯明的第一次東征。率領全師官兵英勇奮戰,重創陳炯明的精銳部隊,攻佔潮梅地區。

  3月 出任梅縣縣長。

  3月 30日 主持召開梅縣各界民眾追悼孫中山大會。

  4月中旬 赴潮州處理張民達的喪事。

  4月27日 接到香洲獨立營發生兵變的消息,立即趕回香洲。撫集餘眾,收殮烈士,並將叛亂者10餘人,由澳門引渡香洲,就地正法。

  5月中旬 奉命離開香洲,返回二師,率部參加平定楊希閔、劉震寰叛亂的作戰。

  5月26日 被正式委任為建國粵軍第二師新編團團長。

  7月 兼兩廣鹽務緝私處代辦。

  8月 為香洲烈士墓園中的齎志亭撰寫了碑記。

  9月底 率新編團參加第二次東征。

  10月初,率部進佔淡水後,奉國民政府令改編為黨軍第一支隊,任支隊司令。

  10月3日 與香洲各界人士一起,為香洲兵變中遇難的烈士舉行隆重追悼大會,並作《滿江紅•香洲烈士》詞。

  10月13日 奉命留守惠州、博羅一帶,維持治安。


 1926年 29歲

  1月 奉蔣介石電令將黨軍第一支隊改編為國民黨第一軍第二十師第二團,任團長,率部暫駐東莞一帶。旋即升任第二十師副師長。

  7月9日 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調任第一軍總預備隊指揮部參謀長。

  9月至10月 先後與王柏齡、王俊奉命率部參加攻打南昌之役。

  11月 攻克南昌後,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師代理師長。

  12月 率部由南昌移駐吉安。


 1927年 30歲

  4月 起草並領銜簽發了反蔣通電,並參與策劃吉安暴動。隨即赴武漢。參加了第二次北伐作戰。不久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長,隨部隊回師武漢。

  7月上旬 經李世安介紹,周恩來同意,中共中央批准,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7月中、下旬 與賀龍、葉挺等在江西九江甘棠湖一小劃子上秘密開會,通報汪精衛等打算以召賀、葉上廬山開會名義將其扣留的消息,使賀、葉及時率部開往南昌參加南昌起義。

  8月初 力勸張發奎放棄尾追業已撤離南昌的賀龍、葉挺部隊的打算,使起義軍減少了被追擊的壓力,從而得以迅速打開南下廣東的道路。不久,兼任被張發奎收編的第四軍軍官教導團團長。

  8月中旬 率領教導團離開南昌向廣東進發。

  9月 在萬安第一次參加教導團中共地下組織的秘密會議。勸阻部分人提出的在萬安暴動的意見,主張把教導團帶到廣州去,在敵人心臟裡暴動。

  9月底 抵達廣州,繼續擔任第四軍參謀長。不久與中共廣東省委軍委負責人黃錦輝取得單線聯繫,並接受其領導,秘密進行廣州暴動準備工作。

  10月上旬 受黨組織委託秘密前往香港,與中共廣東省委委員惲代英商討廣州起義問題。

  10月中旬 說服張發奎、黃琪翔同意把教導團調駐廣州。

  11月17日 下令教導團參加張發奎、黃琪翔以“護党”名義發動的逐桂之戰,將桂系軍隊逐出廣州。

  11月下旬 向張發奎建議守軍全力出城迎擊反攻廣州的桂軍,使廣州一時成為“空城”,為廣州起義創造了極好時機。同時,促成第四軍警衛團擴編,推薦中共地下黨員梁秉樞、陶劍寒(即陶鑄)等人擔任警衛團的主要領導職務。

  12月11日 廣州起義比原定計劃提前舉行。趕到公安局起義總指揮部,被任命為工農紅軍副總指揮,隨即與張太雷、葉挺共同指揮戰鬥,迅速控制了廣州市的大部地區。

  12日 冒著槍林彈雨,往來巡視起義軍各陣地,指揮戰鬥。同日夜,撤離起義總指揮部。

  15日 化裝成鐵路工人,從沙面乘省港航班前往香港。

  12月下旬 出席中共廣東省委會議,與聶榮臻、惲代英等人總結起義的經驗教訓。


 1928年 31歲

  上半年 在香港與中共地下黨員梁廣、柯麟等人保持聯繫,秘密從事革命活動。

  秋 由香港乘船到達上海。

  12月20日 根據中共中央的安排,從上海啟程赴蘇聯學習。


 1929年 32歲

  1月 抵達莫斯科,入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與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吳玉章等同在特別班學習政治理論。在校期間,苦讀俄語,學習社會發展史、辯證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等課程。取名“尤赫洛夫”,並任中共特別班支部委員。


 1930年 33歲

  秋 由莫斯科經符拉迪沃斯托克回國,到達上海。在周恩來的安排下,與劉伯承等人翻譯了蘇聯紅軍的步兵戰鬥條令和政治工作條例等資料。


 1931年 34歲

  1月7日 列席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六屆四中全會。

  1月下旬至4月初 由上海經香港、汕頭、閩西到達江西瑞金。被委派負責軍委參謀部的工作。

  4月17日 奉中革軍委命令,擔任戰史編輯委員會總編輯。

  5月至9月 協助朱德、毛澤東指揮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二次及第三次反“圍剿”戰役,連戰皆捷,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11月25日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在瑞金成立,任中革軍委委員兼總參謀部部長(即總參謀長)。

  11月底 向中革軍委提出“建設精幹的統帥機關”的建議。研究確定中國工農紅軍司令部機關的編制體制,建立健全了參謀工作制度。

  12月 與朱德、王稼祥等研究國民黨二十六路軍在寧都起義的具體方案。


 1932年 35歲

  8月上旬 根據蘇區中央局興國會議的決定,主持制定了樂安、宜黃戰役的詳細作戰計畫。

  10月上旬 任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校長兼政委,兼任瑞金衛戍司令員。

  11月7日 任中央蘇區東南戰區總指揮兼政委。

  12月11日 在紅軍學校炮兵操場主持召開“廣州暴動”、“寧都暴動”紀念大會,並講話。

1933年12月,葉劍英(左起)同楊尚昆、彭德懷、劉伯堅、張純清、李克農、周恩來、滕代遠、袁國平在福建建寧合影

 1933年 36歲

  2月 為配合北線主力紅軍的第四次反“圍剿”作戰,組織東南戰區各獨立師、團及閩西、上杭一帶的地方武裝,積極開展襲敵擾敵活動,遲滯由閩入贛的國民黨軍的行動。並以閩西四縣的地方武裝為基礎,擴編成立紅十九軍,兼任軍長。

  3月 指揮東南戰區第一、二、三縱隊進攻清流縣城,重創守敵3個團。

  5月30日 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參謀長兼第一方面軍參謀長。

  12月4日 兼任建甯警備區司令員。

  本月 兼任閩贛軍區司令員。


 1934年 37歲

  1月22日至2月1日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召開,被選舉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2月3日 任中國工農紅軍副總參謀長。

  4月初 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福建軍區司令員。

  春 調任中革軍委第四局局長。在此期間,抵制“左”傾領導者打擊、迫害幹部的錯誤做法,保護了一些幹部。

  10月10日 中央紅軍開始長征,任第一野戰縱隊(又稱軍委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10月至12月中旬 以軍委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身份參與主持總司令部的日常工作,協助朱德、周恩來指揮部隊行軍作戰。

  11月 在西延山區遭敵機空襲,右腿受傷。

  12月18日 中革軍委決定,軍委第一、第二野戰縱隊合併為軍委縱隊。任副司令員兼第一局局長,負責部隊的行軍作戰。


 1935年 38歲

  1月15日至17日 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期間,日夜堅守在總司令部作戰值班室,處理軍務。

  2月28日 奉命前往紅三軍團接替在戰鬥中犧牲的鄧萍任參謀長,協助彭德懷、楊尚昆指揮作戰。

  3月上旬 參加中革軍委為研究成立軍事指揮小組問題而召開的軍事會議。會後,協助彭德懷、楊尚昆指揮三軍團三渡赤水,在二郎灘四渡赤水,南渡烏江。

  5月至6月 與彭德懷、楊尚昆率領三軍團渡過金沙江、大渡河後,繼續向北急進。

  7月21日 奉中革軍委命,任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

  8月初 主持召開紅軍總指揮部直屬單位會議,傳達《中央關於一、四方面軍會合後的政治形勢與任務的決議》,具體部署過草地的思想動員和物資準備工作。

  8月18日 率領右路軍先頭部隊3個團,從毛兒蓋地區出發,經草地向班佑前進。

  8月29日至31日 與徐向前、陳昌浩指揮紅三十軍、紅四軍進行了包座戰鬥,殲敵1個師約5000人,打開了紅軍北上通向甘南的大門。

  9月9日 在巴西獲取張國燾發給陳昌浩等命令右路軍“南下,徹底開展黨內鬥爭”,企圖分裂和危害黨中央的密電,立即送交毛澤東。毛澤東、周恩來等立即採取緊急措施,使黨中央於9月10日淩晨迅速率領紅一、三軍和軍委縱隊脫離險境,先行北上,在緊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

  9月12日 出席中共中央在俄界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通過了《關於張國燾同志的錯誤的決定》。

  同日 中共中央決定,紅一方面軍主力和中央軍委縱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任政治委員,葉劍英任參謀長兼第三縱隊司令員,並兼任新設立的編制委員會委員。

  9月17日 協助毛澤東、彭德懷指揮部隊攻克臘子口。

  9月18日 隨軍進駐甘南的哈達鋪。陝甘支隊在此整編。

  10月19日 協助彭德懷指揮部隊擊潰尾追敵騎兵一部,進駐吳起鎮。

  10月22日 出席在吳起鎮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決定党和紅軍今後的戰略任務是建立西北的蘇區,領導全國大革命。

  11月3日 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參謀長。

  11月8日 任中國工農紅軍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即中革軍委)參謀部參謀長。

  11月下旬 協助毛澤東、彭德懷指揮部隊進行直羅鎮戰役,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陝甘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

  12月 任東北軍工作委員會副書記。


 1936年 39歲

  1月底,與毛澤東、彭德懷在延長縣召開會議,進一步研究東征作戰問題。

  2月下旬至4月下旬 指揮抗日先鋒軍中路軍在石樓、中陽、永和地區牽制和吸引晉綏軍主力,配合左右兩路軍作戰。

  8月17日 任洛川工作委員會書記。

  8月底 奉命作為中共中央常駐代表密赴西安,負責開展對東北軍、西北軍和整個西北地方的抗日統一戰線工作。

  10月至12月初 在西安與張學良多次會談,雙方就迅速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等許多重要問題達成了一致意見,促使紅軍與東北軍、十七路軍的關係得到了進一步改善,逐步形成“三位一體”的局面。

  在此期間,還幫助張學良整頓改造東北軍部隊,與西安各界愛國人士秘密聯繫,並隨時向中央通報敵、我、友各方面的動態和情況,酌處各項事宜。

  12月上旬 由西安返延安,向毛澤東等彙報西安方面情況。

  12月20日(左右)從延安到達西安,協助周恩來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正確方針,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促成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同時,根據張學良的請求,以參謀長的身份參加西北聯軍參謀團,與東北軍、十七路軍將領一起制定了抵抗親日派“討逆軍”的作戰計畫和軍事部署。

  23日 致電中共中央,反映各方人士對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懷有疑慮等問題。接中央複電後,立即奔走于各方人士之間,廣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2月25日至31日 與周恩來、博古等分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的形勢,研究對策。聽取各方人士的意見,交換對時局的看法,鞏固西北的團結抗戰的局面。


1937年春,葉劍英在西安紅軍聯絡處
1937年8月,周恩來、朱德、葉劍英(左二)到南京參加南京政府國防會議

 1937年 40歲

  1月4日 與周恩來、楊虎城以及東北軍、十七路軍的高級將領共同擬定三方面聯合對國民黨軍進攻的作戰方案。

  1月30日 與周恩來、博古到雲陽鎮紅軍司令部同洛甫、彭德懷、任弼時、楊尚昆、左權召開緊急會議。會議決定,紅軍應同東北軍共同作戰,仍須與南京政府進行和平談判。當晚,與周恩來、博古趕回西安,把這一決定告訴楊虎城和東北軍將領。

  1月31日晚 參加在西安粉巷王以哲家中召開的紅軍、東北軍、第十七路軍三方最高軍事會議。會議最後作出宜和不宜戰、促進和談成功的決定。

  2月3日 遵周恩來指示,與博古、李克農等撤到三原紅軍駐地。

  3月8日 與周恩來同國民黨談判代表顧祝同、賀衷寒、張沖會談。雙方就中國共產黨承認服從國民黨的領導地位、取消蘇維埃政府、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以及容許共產黨在適當時期內公開、紅軍的編制人員、給養及補充與國軍同等待遇等問題達成“三八”協定,報送蔣介石最後決定。

  4月13日、14日 奉毛澤東、周恩來電示,找顧祝同交涉西路軍餘部事,要顧下令馬步青、馬步芳不得為難即將抵達甘肅敦煌的李先念部,並要求派張文彬等去青海接回被俘的西路軍人員。

  7月5日 在西安與周恩來、博古、彭德懷、任弼時商議紅軍改編問題。

  7月20日 致電毛澤東、洛甫,建議中央對蔣介石本月17日在廬山發表的談話“應有所表示”。

  7月31日 以中共和紅軍代表的身份與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會晤,要他轉告蔣介石,紅軍改編至8月上旬可以完畢。

  8月7日 與周恩來同蔣鼎文交涉,要求釋放被押至西安的紅軍西路軍被俘人員。將黃鵠顯等33名西路軍營以上幹部營救出獄。次日,又有210餘人獲釋。

  8月9日 和朱德、周恩來飛抵南京。

  8月11日 出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政部召開的談話會。隨後,被邀請出席軍政部長何應欽主持的討論會。在會上就“政略戰略”等問題作了長篇發言。對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制定全國抗戰的戰略方針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8月13日 與朱德、周恩來就同國民黨談判的條件問題致電中共中央,建議:努力抗戰,以鞏固蔣介石的抗戰決心;紅軍立即改編、爭取開動;力爭發表《中共中央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催促南京發表紅軍改編後正副指揮的任命。

  8月中旬 協助周恩來同國民黨當局就紅軍改編後的名稱、人數、編制、正副總指揮人選以及中共在南京出版《新華日報》和《群眾》週刊等問題達成協議。此外,還同國民黨中央及地方實力派商談在南京、蘭州、武漢、衡陽等地設立中共代表團和紅軍代表處,以及江南8省的紅軍遊擊隊的改編問題。

  8月18日 與周恩來到“首都反省院”看望被關押的中共黨員,並保釋部分同志出獄。

  8月25日 就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參謀長。

  9月5日 應何應欽的邀請出席軍政部部務會議,並在會上作長篇發言。

  9月下旬 與博古同國民黨代表談判南方8省區紅軍遊擊隊主力改編問題。

  9月27日 為《時事類編特刊》題詞:“舉國一致的團結與堅持,是戰勝日寇的基本條件”。

  10月下旬 與博古會見項英,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告項英,應注意保存南方原有的戰略據點,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能放棄獨立自主原則。

  11月 在南京八路軍辦事處與葉挺商談新四軍組建及堅持獨立自主的抗戰等問題。

  11月下旬 率八路軍駐南京辦事處人員撤離南京,抵達武漢。

  12月中旬 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決定,與周恩來、王明、博古組成中共代表團,駐武漢同國民黨進行談判,協商國共兩黨合作事宜。

  12月21日 任國共兩黨關係委員會中共方面代表。

  12月23日 出席中共中央代表團和中共長江中央局舉行的聯席會議,為合併後的中共代表團和中共長江中央局領導成員之一,並擔任長江局參謀處參謀長。會後,與周恩來、董必武、項英、葉挺商談組建新四軍軍部等問題。25日,新四軍軍部在漢口正式成立。

  12月26日 和周恩來、王明、博古出席國共兩黨關係委員會會議。


 1938年 41歲

  1月初 受中央委託,陪同周恩來、董必武向新四軍第四支隊領導人高敬亭等傳達中共中央關於開展敵後遊擊戰爭,發展抗日武裝力量的指示。

  1月8日 在《群眾》週刊上發表《論北方戰局》一文。

  1月12日 在《新華日報》上發表《目前戰局與保衛武漢》一文。

  1月13日 在《抗戰》三日刊上發表《把敵人的後方變為前線》一文。

  2月13日 為國際反侵略宣傳周“兒童日”題詞:“大時代的中國兒童,時刻準備著加強國際反侵略陣線”。

  3月9日 在《新華日報》上發表《論山西戰局》一文。

  3月12日 在《新華日報》上發表《憶孫先生在桂林》一文。

  3月上旬 與周恩來會見白崇禧,就第五戰區的對日作戰問題提出意見。

  3月中旬 和周恩來參加蔣介石召開的高級將領會議,討論華北戰局。同時,就向八路軍提供武器和技術人才事多次與蔣介石、何應欽等談判。

  3月20日 與博古、董必武在《新華日報》上發表署名文章,說明與陳獨秀三次會見之經過,澄清託派製造的謠言。

  本月 到黃安七裡坪遊擊戰爭訓練班視察並演講,對官兵和青年學生們進行敵後遊擊戰爭的宣傳教育。

  5月初 因病赴香港就醫。途經廣州,在廣州國立中山大學、廣雅中學發表演講,並舉行記者招待會。

  5月下旬 同周恩來向中共河南省委書記朱理治,省委軍事部長彭雪楓等傳達中共中央《關於徐州失守後華中工作的指示》,要求河南省委立即貫徹執行。

  夏 與周恩來、博古分別會見國際友好人士斯諾、艾黎、斯特朗、史沫特萊、愛潑斯坦等。

  9月2日 和周恩來指示中共河南省委將工作重點移向豫東,開創蘇魯豫皖抗日根據地。

  9月2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決定:由周恩來、博古、葉劍英、黃文傑組成南方局,代表中共中央領導南方國民黨統治區和淪陷區中黨的工作。

  10月1日 在《國民公論》上發表《從抗戰經驗說到當前戰局》一文。

  10月25日 在武漢淪陷前數小時與周恩來等撤離武漢。

  10月27日 率武漢八路軍辦事處人員輾轉到達長沙。當晚,在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舉辦的時事座談會上作了題為《廣州武漢淪陷後的抗戰局勢》的演講。

  11月2日 與周恩來電告項英:要改善與葉挺的工作關係,應請葉挺回新四軍工作。

  同日 與周恩來、潘漢年、廖承志聯名致信《救國時報》,控訴日軍暴行,宣傳八路軍在敵後的戰績,動員廣大華僑支援抗戰。

  11月上旬 同周恩來多次出席中共湖南省委、長沙市委召集的會議,宣講抗戰形勢和任務。在此期間,還與張治中會晤,商談協助國軍進行敵後遊擊戰問題,並答應張的邀請,擔任湖南省府高級顧問,指導遊擊戰。

  11月12日 出席第三廳人員在撤離長沙前舉行的紀念孫中山誕辰的集會。當夜,“火燒長沙”。和周恩來一起沖出火海,撤離長沙。隨後,組織八路軍辦事處人員返回長沙進行善後救災工作。

  11月25日至28日 和周恩來出席蔣介石在衡山召開的南嶽軍事會議,就舉辦西南遊擊幹部訓練班事同國民黨方面達成協議,並得到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意。

  12月3日 和周恩來由衡陽到達桂林,對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的工作作了詳細佈置。

  12月中旬 同周恩來由桂林到達重慶。


 1939年 42歲

  1月 根據中共中央、毛澤東的指示,接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邀請,出任西南遊擊幹部訓練班副主任。後改任副教育長。

  1月13日 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按組織分工,負責對外聯絡工作。

  1月下旬 應邀給廣西學生軍第二團作《現階段的遊擊戰和正規戰》的演講。

  2月10日 率參加游幹班的中共方面人員前往南嶽。

  2月15日 西南遊擊幹部訓練班(簡稱“南嶽訓練班”)正式開學。負責教授抗日遊擊戰戰略戰術。在該訓練班工作期間,積極宣傳持久戰思想,結交許多國民黨軍中願共同抗日的高級軍官,影響廣泛。

  4月中旬 陪同前來湖南南嶽的周恩來視察西南遊擊幹部訓練班,並廣泛會見了南嶽各界人士,引導和支援他們採取各自的方式參加抗日救亡運動。

  5月7日 應邀出席南嶽佛、道教救難協會成立大會,作《普渡眾生,要向艱難的現實敲門》的演講。

  6月9日 到達重慶,協助周恩來工作,兼任南方局軍事部長。

  6月10日 陪同周恩來面見蔣介石,商談近期抗戰與國共合作中的問題。

  7月1日 致電國民政府軍委會副參謀總長白崇禧,嚴正抗議國民黨當局製造平江事件,要求迅予徹查。

  7月 在《戰地知識》上發表《遊擊戰線上的軍事問題》一文。

  8月13日 在重慶紅岩村主持召開第十八集團軍辦事處追悼新四軍平江嘉義留守處被害同志大會,並作長篇致詞。隨後,寫出《論平江事件》一文。

  10月19日 出席重慶文化界發起的“魯迅先生逝世三周年紀念大會”。

  本月 與何應欽、賀耀祖會談,據理駁斥了國民黨方面在八路軍人事任免、經費用途等問題上的無理要求。


 1940年 43歲

  1月4日 與何應欽再次會談。針對何企圖限制中共抗日武裝力量發展的各種要求,嚴正指出:國民政府應允許八路軍的3個師擴編為3個軍9個師;承認陝甘寧邊區政府及其所轄地區;承認在抗日前線肩負敵後抗敵任務的解放區。

  1月11日 出席《新華日報》創刊兩周年紀念會,並講話。

  3月6日至9日 出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召開的各戰區軍以上參謀長會議。以第十八集團軍參謀長的身份在會上作了《關於作戰與磨擦問題》的長篇發言。以大量事實,宣傳十八集團軍的抗戰業績,有力地駁斥了國民黨有關戰區參謀長對十八集團軍所謂“遊而不擊”、“製造磨擦”、“破壞抗戰”等等污蔑,有效地抵制了蔣介石企圖通過這次會議加罪於十八集團軍,製造輿論,進而發動更大規模反共高潮的陰謀活動。這次發言得到了廣泛同情,被譽為“舌戰群儒”。

  3月14日 國民黨頑固分子在成都製造“搶米事件”,嫁禍於中國共產黨,趁機查封《新華日報》成都營業分銷處,逮捕分銷處負責人、中共川康特委書記羅世文和共產黨員車耀先等10餘人。事件發生後,立即向國民黨當局提出強烈抗議,並派潘梓年去成都交涉。

  3月 由重慶新華日報館印行的《葉劍英抗戰言論集》在重慶出版。

  4月初 和林伯渠、董必武訪晤抵渝的南洋僑胞回國慰勞團發起人、華僑籌賑總會主席陳嘉庚,就有關國共兩黨磨擦問題進行了交談。

  6月至8月 和周恩來同何應欽、白崇禧在重慶就共產黨的合法存在、陝甘寧邊區的承認、十八集團軍和新四軍的擴編以及國共軍隊作戰區域的劃分等問題進行了多次談判。

  7月7日 和周恩來致函何應欽,要求國民黨最高軍事當局立即制止韓德勤、石友三所部對新四軍、第十八集團軍的進攻。

  7月17日 和周恩來就國民黨軍陳長捷部進攻晉冀豫邊區事再次致函何應欽,要求速加制止。

  9月6日 和周恩來電告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國民黨軍令部已向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發出掃蕩長江南北新四軍的命令。

  10月4日 出席中共中央南方局會議,根據周恩來的提議,任南方局統一戰線工作委員會副書記,並專設葉劍英工作組。

  11月30日 和周恩來就新四軍北移問題同國民黨代表軍令部次長劉為章進行談判。

  12月5日 和周恩來致電中共中央,建議以朱德、彭德懷、葉挺、項英名義電複劉為章,要劉下令停止桂軍和霍守義師對江北新四軍的進攻。

  12月中旬 陪同周恩來與國民黨代表劉為章、張沖多次進行談判,要求推遲新四軍北移限期,要國民黨軍隊停止磨擦活動。

  12月24日 國共兩黨代表就兩黨關係問題舉行談判。談判中,周恩來、葉劍英嚴正表示:中國共產黨的讓步是有限度的,如果國民黨再不停止進攻,陝北的封鎖仍不解除,那末,發生內戰的責任全在國民黨。


 1941年 44歲

  1月1日 在《新華日報》上發表《民國三十年的元旦》一文。

  1月6日“皖南事變”爆發。1月12日 接到中共中央和蘇北新四軍關於新四軍皖南部隊遵命北移,途遭國民黨軍包圍、襲擊的急電後,與周恩來立即向國民黨談判聯絡代表張沖提出抗議,要求急電制止。

  1月13日 和周恩來向何應欽、白崇禧、劉為章、張沖提出最嚴重抗議,要他們立刻轉達蔣介石,要求立刻解除對新四軍的圍攻。

  1月14日 陪同周恩來會見蘇聯駐華使館武官崔可夫,聽取他對解決“皖南事變”問題的建議。

  同日 和周恩來再次致函蔣介石,要他下令立即停戰撤圍。

  1月17日 獲悉國民黨當局悍然宣佈新四軍“叛亂”並取消新四軍番號的通令後,和周恩來再次向張沖提出嚴重抗議。

  1月19日 主持南方局軍事組人員編印成《新四軍皖南部隊慘被圍殲真象》的傳單,隨後向國內外秘密散發。

  本月 陪同周恩來多次與沈鈞儒、鄒韜奮、黃炎培等愛國民主人士交談,揭露國民黨製造“皖南事變”的真相。

  2月3日 從重慶返回延安。

  2月14日 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參謀長兼十八集團軍參謀長。

  2月23日 致函國民黨談判代表張沖,重申中國共產黨對“皖南事變”和蔣介石1月17日命令的立場。

  4月30日 在《解放》雜誌上發表《評國民黨抗日反共的兩面政策》一文。

  5月5日 在延安在職幹部紀念馬克思誕辰123周年學習會上,作了題為《加緊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與軍事》的報告。

  6月9日 與毛澤東、朱德、王稼祥聯名向劉伯承、鄧小平等發出《關於冀南平原對敵鬥爭的指示》。

  6月 組織總參謀部有關人員研究討論蘇德戰爭爆發後的日軍動向問題。向中共中央建議,中共的戰略思想和戰爭準備的重點應當放在日軍南下方面,為中共中央制定戰略思想和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9月12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並在會上發言。

  10月29日 根據葉劍英的提議,中央軍委正式作出《關於建立情報網的決定》。

  11月7日 與王稼祥共同主持起草的《關於抗日根據地軍事建設的指示》由中央軍委正式下發部隊執行。

  11月 兼任中央教育委員會委員、軍事學院副院長。


1942年,葉劍英在延安

 1942年 45歲

  2月25日 為《八路軍軍政雜誌》題詞。

  3月 與朱德等出席在延安召開的高級技術幹部會議。

  4月8日 和毛澤東、朱德、王稼祥向彭德懷、左權、聶榮臻、劉伯承、鄧小平等發出《關於由華北抽兵準備應付第三次反共高潮》的指示。

  夏 組織參謀部人員分析研究蘇德戰場上兩軍力量對比及消長趨勢。認為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勝利是整個蘇德戰爭的轉捩點,對中國抗日戰爭的發展十分有利。將此意見上報中共中央,受到毛澤東、朱德的贊許。

  11月7日 在《解放日報》上發表《評蘇德戰爭——紀念十月革命二十五周年》一文。

  12月16日 在《延安日報》上發表《劉伯承同志五十壽祝》詩二首。


 1943年 46歲

  2月7日 和毛澤東、朱德、王稼祥向各戰略區發出《關於主動加強統戰工作的指示》。

  2月23日 為紀念蘇聯紅軍建軍25周年,在《解放日報》上發表《實行軍事教育革命》一文。

  3月16日和20日 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通過了《中央關於中央機構調整及精簡的決定》。

  7月 出席軍委檢查留守兵團工作會議,並發言。

  夏 國民黨調動50萬軍隊準備進攻陝甘寧邊區,為此向中共中央提出在加強軍事防禦的同時,著重實施政治戰、宣傳戰的方案,被毛澤東、朱德所採納並付諸實施。迫使國民黨頑固派停止了這次大規模反共磨擦。


 1944年 47歲

  5月21日 在延安出席中國共產黨六屆七中全會。

  6月9日 為由重慶抵達延安的“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一行21人設宴洗塵。

  6月22日 向中外記者作《中共抗戰一般情況的介紹》的長篇報告,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8月3日 同美軍觀察組會談,詳細介紹了敵後戰場情況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的編制與裝備等情況。

  8月6日 在《解放日報》上發表《八路軍七年來在華北抗戰的概況》一文。

  12月16日 陪同朱德總司令與美軍觀察組組長包瑞德上校會談有關雙方軍事合作問題。


 1945年 48歲

  4月23日至6月11日 以大後方代表團團長的身份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委員。

  6月24日 出席由周恩來召集的在延安的南方局各有關同志座談會,並作了發言。

  10月8日 在《解放日報》上發表《為美軍擬在煙臺登陸事的鄭重聲明》。

  11月4日 為美軍干涉中國內政事,發表抗議通電。

  11月19日 在《新華日報》上發表《關於和戰的談話》。

  11月27日 在延安舉行記者招待會,發表《關於中國內戰問題》的談話,闡明了內戰根源,分析了內戰的前途。

  12月9日 中共中央決定,由周恩來、董必武、王若飛、鄧穎超、葉劍英、陸定一、吳玉章組成中國共產黨出席政治協商會議的代表團。

  12月16日 和周恩來、吳玉章、鄧穎超、陸定一等由延安飛抵重慶。在機場對記者就如何停止軍事衝突、成立軍事三人小組等問題發表談話。

  12月18日 和周恩來、董必武等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並發表談話。

  12月22日 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以“調處”中國內戰的名義來華,抵達重慶。23日,與周恩來、董必武訪晤馬歇爾。

  12月24日 與周恩來在中共代表團駐地招待文化界人士。

  12月27日 與周恩來、王若飛同國民黨代表王世傑、張群、邵力子在國民參政會就全面停止內戰和政治協商會議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商談。

  12月31日 與周恩來、王若飛函複中國民主同盟主席張瀾。重申中共無條件全面停止內戰的主張,表示完全同意于明歲元旦國共雙方下令所屬部隊,即日停止武力衝突。


 1946年 49歲

  1月5日 同周恩來、董必武、王若飛與國民黨代表張群經過談判,初步達成停止國內軍事衝突的協定。10日,國共雙方代表正式簽訂停戰協定,並分別向所屬部隊發佈了停戰令。

  1月10日 出席在重慶舉行的政治協商會議。

  1月11日 為《新華日報》創刊8周年題詞。

  1月13日 和國民黨代表鄭介民、美國代表饒伯森等由重慶飛抵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成立。任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調處國共軍事衝突和監督雙方執行停戰協議。

  1月15日 同鄭介民、饒伯森聯名發佈軍調部第一號公告並附“和字”第一號命令。

  1月21日 同鄭介民、饒伯森聯名發佈“和字”第二號命令。

  1月24日至27日 分別致電各解放區負責人,對如何執行“和字”第二號命令提出具體意見。

  2月28日至3月6日 隨軍事三人小組(周恩來、馬歇爾、張治中)視察北平、張家口、集寧、濟南等地。

  4月上旬 國民黨北平當局於4月3日拘押新華分社和《解放》報等單位工作人員40餘人,製造了“四三”事件。率軍調部中共代表團全體人員同國民黨當局進行堅決鬥爭,使被捕的新華分社和《解放》報等全體人員光榮出獄。

  5月31日 在北平舉行記者招待會,呼籲中外輿論制止國民黨當局查禁北平77家報刊的反動行為。

  6月21日 就閻錫山撕毀停戰協定並向解放區發動進攻事,向鄭介民、饒伯森提交備忘錄。

  6月26日 蔣介石悍然撕毀停戰協議,以 30萬大軍向人民解放軍中原軍區部隊發起圍攻,發動了全面內戰。

  7月4日 同羅瑞卿向各區談判小組發出《關於在力爭和平與準備自衛戰爭的總方針下,談判鬥爭應注意事項》。

  9月9日 在北平召開中外記者招待會,發表了《關於安平事件調查結果的聲明》。

  11月 飛赴東北,解決軍事調處執行部長春分部領導人選及美方在東北設聯絡組問題。

  12月7日 致函慰問陝甘寧邊區前線將士。


 1947年 50歲

  2月21日 率領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方面最後一批人員飛返延安。

  3月29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陝西清澗縣棗林溝召開。會議決定: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留在陝北;劉少奇、朱德東渡黃河;葉劍英、楊尚昆到晉西北。

  3月底4月初 與楊尚昆、李維漢、李克農等率領向晉西北轉移的中央和軍委機關東渡黃河,到達山西省臨縣三交鎮雙塔村。

  4月11日 中共中央決定:中央及軍委大部工作機構暫留晉西北,組織後方委員會,葉劍英為書記,楊尚昆為後方支隊司令,李維漢、鄧穎超為委員。

  5月1日 奉中共中央指示,將原軍委外事組改組為中央外事組,兼任外事組主任。

  7月 赴河北省建屏縣西柏坡村參加中央工委召開的全國土地會議。

  11月底,前往陝西米脂縣參加中央工作會議。同任弼時一起主持土地問題的討論。


 1948年 51歲

  2月中旬 在三交鎮主持召開糾正臨縣士改偏向問題的會議,並在會上作了報告。

  3月 奉中共中央指示,率領中央後委機關到達西柏坡。

  5月9日 任華北中央局委員、華北軍政大學校長兼政委。

  5月21日 出席華北局會議。會議討論了華北軍政大學的各項籌建工作。

  5月23日 到達河北省獲鹿縣南新城村,著手組織華北軍大的工作機構及配備各級領導班子。

  6月9日 主持召開華北軍政大學校黨委擴大會議,在會上作報告,提出了華北軍大的任務和辦校八條措施。

  6月11日 在全校幹部大會上作《認清形勢與任務,堅決為黨的教育事業而努力》的報告。

  7月1日 華北軍政大學舉行開學典禮,在典禮上致開幕詞。

  8月24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西柏坡召開的擴大會議。

  12月13日 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任中共北平市委副書記、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兼北平市市長。

  12月17日 出席中共北平市委第一次會議,宣佈中央批准的北平市委、市軍管會、市政府的組成及主要負責人的任命,並作了重要講話。

  12月24日 在參加接管北平的幹部會議上作《關於軍事管制委員會的任務、組織機構及我們如何工作》的報告。


1949年5月25日,葉劍英在歡迎世界擁護和平大會上發表講話

 1949年 52歲

  1月1日 以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的名義,發佈《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第一號佈告》,對全市城郊實行軍事管制。

  1月21日 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同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達成《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定》。移住頤和園萬壽山益壽堂。

  1月29日 在頤和園景福閣主持召開有傅作義的代表參加的會議,準備進行北平接管工作。

  1月31日 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

  2月1日 任負責北平和平接交工作的機構“北平聯合辦事處”主任。

  2月2日 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從西郊進駐城內。

  2月3日 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北平的入城式,同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彭真等在前門箭樓上檢閱了參加入城式的部隊。

  2月4日 接管舊北平市政府機構。

  2月12日 出席北平市慶祝解放大會,並發表講話,宣佈了北平市軍事管制時期的六大任務。

  2月21日 出席北平市學生代表大會開幕式,並講話。

  2月 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先後接見前來北平的“南京人民代表團”和“上海和平代表團”,商談與南京國民黨政府進行和平談判等事宜。

  3月10日 向北平市軍管會各部門發佈《關於處理舊人員和接管工作的指示》。

  3月17日 頒佈《北平市人民政府關於建立稅收機構令》。

  3月24日 前往高碑店,迎接由西柏坡北上的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其他領導人。

  3月25日 陪同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在北平西苑機場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部隊。

  4月1日至15日 參加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同以張治中為首的國民黨政府代表團進行和平談判,達成了待南京政府簽字的《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

  4月7日 召集城、郊區區長會議,宣佈市政府關於廢除保甲制度,建立街鄉人民政府的決定。

  4月14日 在北平市政府新舊職員大會上發表講話。

  4月20日 南京國民黨政府拒絕接受《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

  5月23日 和彭真主持召開北平市攤販代表座談會。在會上提出了對攤販進行管理與整頓的具體要求和方法。

  6月4日 出席北平市中小學教職員代表會議。在會上發表講話,號召廣大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努力提高教育能力和水準。

  6月10日 出席各地來北平參觀工業展覽的代表座談會。

  7月1日 為華北軍政大學成立一周年紀念題詞:“不教而戰是謂棄之;不學而教是謂害之。”

  7月2日 出席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致開幕詞。

  7月9日 參加北平市紀念“七七”抗戰12周年大會並講話。

  8月1日 被中共中央任命為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

  8月19日 奉調赴華南工作,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任命聶榮臻繼任北平市軍管會主任兼市長。

  8月中旬至9月上旬 從北平南下,經武漢、九江、南昌到達江西贛州,與參加解放廣東的第二野戰軍四兵團、第四野戰軍十五兵團負責人以及原華南分局、兩廣縱隊負責人等會合。

  9月7日 主持召開作戰會議,制訂廣東戰役作戰方案。

  9月8日 與陳賡聯名向中央軍委及第四野戰軍總部電告《關於解放廣東作戰計畫》。

  9月中旬 連續三次主持召開華南分局擴大會議,研究並解決了華南地區黨、政、軍統一協調問題,以及後勤和支前工作問題。

  9月21日 出席華南分局幹部大會。23日在會上作綜合報告,談了任務與情況、城市政策、城市管理、團結會師、加強領導等五大問題。

  9月28日 與陳賡聯名下達《廣州週邊作戰命令》。

  10月19日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任委員。同日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為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廣州市市長。

  10月21日 任廣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

  10月28日 以廣州市長兼廣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的名義,舉行盛大宴會,歡迎和慰勞參加解放廣東的人民解放軍軍政幹部。

  11月11日 廣州軍民舉行慶祝解放大遊行和人民解放軍入城式,與方方、鄧華、賴傳珠、李章達等檢閱了群眾遊行隊伍和參加入城式的部隊。

  11月17日 廣東省軍區成立,任司令員兼政委。

  11月27日至12月1日 主持召開廣州市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並致開幕詞與閉幕詞。

  12月5日 指揮廣州市公安總局幹部、部分警備部隊和工人、學生對非法地下錢莊實施取締,一舉扭轉了廣州市金融混亂的局面。

  12月 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


 1950年 53歲

  2月1日 在廣州主持召開廣東軍區和十五兵團軍以上幹部會議,研究討論渡海作戰問題。會議制定了“積極偷渡、分批小渡與最後登陸相結合”的戰役指導方針。

  同日 參加南方大學開學典禮,以校長的身份在大會上講話,並題詞:“大家同心協力,為辦好一個南方大學而奮鬥!培養幹部,擴大影響。”

  春 領導廣東省土地改革。根據中共中央的方針政策,結合廣東的實際,經過“全省著眼,三縣著手”的試點,研究制定一系列正確的具體政策,既符合廣大農民消滅地主階級的要求和利益,又注意保護華僑和民族工商業者的利益。

  3月下旬 主持召開廣東軍區第一屆剿匪會議,研究剿匪部署。

  4月16日 十五兵團在瓊崖縱隊的配合下,發起大規模渡海登陸戰役。

  同日 以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名義,公開發表《告海南島國民黨軍官兵書》。

  4月 主持召開廣東軍區高幹會議,進一步指出剿匪是當前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並向部隊下達了“土匪不滅,決不收兵”的命令。

  5月 連續主持召開廣東軍區剿匪會議,調整部署兵力,制定剿匪工作的原則、具體政策和方法步驟。

  5月 為華南分局起草《關於圩鎮工作給各地委的指示信》。

  9月 出席廣東圩鎮工作研究會議。在會上作題為《重視做好圩鎮工作》的講話。

  9月 出席華南首屆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並作重要講話。

  10月5日至16日 參加廣東省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6日,在會上作《目前形勢與當前任務》的報告。

  11月7日 參加廣州市海珠橋通車典禮,並致賀詞。

  11月21日 遵照毛澤東的電示,和陶鑄等到達廣西省南寧市,幫助廣西省委開展剿匪工作。

  11月30日 在廣西省委擴大會議上向各地委及軍分區負責人講話,強調要有重點,有組織,有辦法地開展剿匪工作,迅速地定期定額完成肅清全省土匪的任務。


 1951年 54歲

  4月 在廣州市第四屆各界人民代表大會上致開幕詞。

  5月1日 華南軍區成立,任司令員。譚政任政治委員。

  7月 在中共華南分局組織、宣傳工作會議上,作《為建設一個有高度覺悟的有高度組織性的黨而鬥爭》的總結報告。

  7月5日至14日 出席華南分局召開的廣東省第一屆沿海工作會議。在會上,對放手發動漁民群眾,開展漁業改革問題作了講話。

  7月下旬至8月上旬 主持召開華南城市工作會議。在會上作了《發動人民群眾,開展民主改革運動》的報告。

  8月27日 在廣州市第四屆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上作總結報告。

  11月 兼任華南墾殖局局長。

  12月21日至29日 出席廣東省第二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和廣州市第九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在全體委員會議上,作《在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基礎上,厲行節約,增加生產》的動員報告。

  12月26日 主持召開華南墾殖局工作人員大會。在會上作《大力發展橡膠事業》的動員報告,闡述發展橡膠事業對於發展工業、鞏固國防、實現國防現代化的重要意義,號召大家全力投入這一光榮事業。


 1952年 55歲

  1月31日 出席廣州市第四屆三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在會上作《為徹底打退不法資產階級分子的進攻,爭取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勝利而鬥爭》的報告。

  2月4日 在廣東省和廣州市黨政軍科以上黨員幹部會議上,作《將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提高一步》的報告。

  5月31日 廣東區高等學校教師思想改造運動開始,對廣州各高校教師作動員報告。

  6月29日至7月6日 出席華南分局擴大會議。會議中心內容是批評華南分局領導工作中在農民問題上的“右傾”錯誤和“地方主義”錯誤。在會上違心地作了檢討發言。

  6月 任中南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

  8月 由廣州赴北京治病。


 1953年 56歲

  5月 調任中共中央中南局代第一書記、中南軍政委員會代主席。

  10月 由武漢返回北京。

  12月7日至次年1月26日 出席全國軍事系統党的高級幹部會議。在會上作了《關於建軍若干問題》的發言,對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提出了系統的意見。


 1954年 57歲

  6月2日 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夏 因病去青島、北戴河療養。作《青島浴感》和《北戴河休養》詩二首。

  9月15日至28日 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會上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並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1月9日 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部長。

  11月30日 批准頒佈1955年陸軍訓練大綱。

  12月17日至29日 在北京出席中共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在會上就現代戰爭的特點及如何適應現代戰爭的特點加強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問題作了系統發言。


1955年,朱德同葉劍英在中南海懷仁堂後院親切交談

 1955年 58歲

  4月 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代部長,代替劉伯承主持全軍的軍事訓練工作。

  5月5日至25日 和徐向前、聶榮臻在河北昌黎靶場,觀看了新裝備防空部隊的100毫米高射炮實彈射擊。

  6月15日 在第二次全軍在職高級指揮員戰役法集訓結業會議上作總結講評。

  7月5日至30日 在北京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會議期間,就加強國防力量問題作了發言。

  9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決定,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1月 組織並主持遼東半島方面軍抗登陸戰役中集團軍海岸防禦的軍事演習,擔任演習總導演,認真探索現代戰爭條件下訓練和作戰的經驗。對方面軍抗登陸戰役中的若干問題發表了重要見解。


 1956年 59歲

  1月21日 在《八一雜誌》上發表《論抗登陸與抗著陸》一文。

  3月 出席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在會上作了《關於一九五六年度軍隊訓練若干問題》的發言。

  4月6日至5月3日 參加訓練總監部召開的第六次軍校會議,並作總結講話。

  5月21日 出席空軍黨委第十四次擴大會議。在會上,對如何“飛得好、打得好”問題作了講話。

  6月15日至30日 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

  9月15日至27日 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委員。

  10月下旬 出席全軍軍訓會議和軍委訓練委員會擴大會議。會議期間,對全軍的訓練計畫、訓練的物資保障及組織領導等問題,作了總結發言。

  11月10日 在《文匯報》上發表《孫中山先生的建軍思想和大無畏精神》一文。

  11月15日 出席中國共產黨八屆二中全會。

  本月 視察西北,作《西遊雜詠》組詩七首。

  12月4日 任軍事科學院籌備委員會主任。

  12月31日至次年1月21日 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友好代表團訪問緬甸。


 1957年 60歲

  2月13日 視察陸軍第五十五軍,對部隊訓練工作作了指示。

  3月15日至5月3日 主持召開訓練總監部黨委擴大會議。

  3月22日 出席全軍後勤先進工作者代表會議。在會上作《現代戰爭中的後勤工作》的講話。

  4月 參加通訊兵競賽大會閉幕式,對通訊兵的重要性和今後訓練問題作了講話。

  7月 視察蘭州軍區炮兵第十五師和坪城炮兵靶場。

  10月15日至11月初 參加中央軍委召開的訓練委員會擴大會議。10月30日在大會上作總結報告。

  10月31日 為慶祝蘇聯十月革命40周年,發表《向蘇聯軍隊學習》一文。

  11月2日至月底 和彭德懷率中國軍事友好代表團訪問蘇聯。

  12月2日至18日 在北京主持召開第七次全軍院校會議。

  12月26日 在《人民日報》上發表《西行雜詩》七首。


1958年,葉劍英在合肥省博物館參觀佛子嶺連拱壩模型

 1958年 61歲

  1月8日 任軍事科學院臨時黨委書記。

  1月11日 主持召開軍事科學院臨時黨委第一次會議,傳達中央軍委關於軍事科學院組織系統的批示,提出院領導幹部分工意見,並討論確定了工作計畫大綱。

  1月22日至3月3日 率中國軍事友好代表團訪問印度。

  3月15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正式建立,隨後任院長兼政治委員。在同日召開的建院大會上發表講話,提出了軍事科學院的性質、任務以及從事軍事科學研究的指導方針和方法。

  4月12日 在無錫接見出席陸軍第二十七軍黨員代表大會的全體代表,要求全體軍官抓緊學習,要準備隨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接受最現代化的武器。

  4月17日 視察軍事學院。18日在全院教職學員幹部大會上,作題為《建設一支優良的現代化的革命軍隊》的講話。

  本月 在《八一雜誌》上發表《關於現代條件下的訓練問題》一文。

  5月27日至7月22日 參加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學習貫徹毛澤東提出的“打倒奴隸思想,埋葬教條主義”的思想。

  7月30日 在《人民日報》上發表《大革命失敗與廣州起義》一文。

  10月10日至26日 率中國軍事代表團訪問波蘭。

  11月17日 兼任高等軍事學院院長。

  12月11日 在武漢主持編寫條令座談會,聽取各大單位負責人對編寫條令的意見。


 1959年 62歲

  1月12日至28日 主持召開全軍第一次軍事科學研究工作會議。在會議發言中,著重闡述軍事科研中應貫徹“以我為主”方針等問題。

  2月16日 在海南島榆林為駐守陸、海、空軍幹部作報告。

  4月18日至29日 出席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會上當選為人大常委會委員,並被任命為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5月30日 在穿山半島渡海登陸演習講評會上發表講話。

  6月16日 出席在大連召開的編寫戰鬥條令座談會,並講了話。

  7月14日 出席在南京召開的編寫合成軍隊戰鬥條令概則專業會議,並講了話。

  8月2日至16日 在廬山出席中國共產黨八屆八中全會。

  9月26日 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任中央軍委常委。

  10月23日和27日 和中央軍委副主席賀龍、軍委常委羅榮桓、徐向前視察炮兵第六師,並觀看了該師的實彈射擊和技術裝備。

  11月7日 為紀念《關於糾正黨內錯誤思想》發表30周年,在《八一雜誌》上發表《中國人民解放軍永遠是黨和人民的馴服工具》一文。

  11月28日 和朱德、賀龍、聶榮臻、羅榮桓等領導人視察裝甲兵第一坦克學校。

  11月30日 在武漢主持召開軍師團營戰鬥條令專業會議。

  12月9日 在高等軍事學院、軍事科學院黨員幹部會上,作《對戰爭估計和國防建設問題》的報告。


 1960年 63歲

  1月3日 出席全軍訓練工作會議,就戰爭與和平及部隊訓練等問題作了講話。

  1月 在武漢出席審修條令專業會議,就有關未來戰爭和學術研究工作作了重要講話。

  1月22日至2月27日 參加在廣州召開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作了《關於編寫我軍戰鬥條令與進一步開展軍事學術研究工作問題》的發言。

  3月30日 出席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6月14日 主持召開合成軍隊戰鬥條令軍師與團營部分匯稿專業會議,並作了講話。

  7月22日至29日 視察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的海拉爾市、滿洲里市、達賚湖和烏蘭泡子等地,聽取了該盟黨政軍領導人的彙報,作了重要指示。作《草原紀遊》組詩。

  8月2日至12日 視察哈爾濱、牡丹江、吉林、延吉等地工業及軍事設施。

  8月13日 視察濟南軍區長山要塞區,並為該要塞區題詞:“依靠軍民團結,建成海上長城”。

  8月17日至28日 參加第八次全軍院校工作會議,研究全軍訓練規劃和教學改革問題。

  8月31日 參加李富春率領的中國黨政代表團,前往越南民主共和國,參加越南國慶15周年和越南勞動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10月24日 出席軍事科學院黨委擴大會議,致開幕詞。


 1961年 64歲

  1月16日 在《紅旗》雜誌上發表《偉大的戰略決戰》一文。

  1月20日至26日 主持召開中央軍委訓練會議,並講話。

  2月10日 出席廣州軍區訓練會議並作重要講話。

  3月3日 在軍委條令驗收委員會電話會議上作指示。

  4月上旬 在廣州主持召開中央軍委條令驗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驗收《合成軍隊戰鬥條令概則》、《連以下步兵戰鬥條令》、《空軍飛行條令》。15日,在總結會議上作了重要講話。

  5月19日 出席海軍訓練會議並講話。

  5月31日 出席空軍訓練會議並講話。

  6月5日 視察軍事學院。

  6月7日 出席陸軍訓練專業會議並講話。

  6月12日至7月14日 在北京參加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會議著重研究了應付突然事變和軍隊建設中的一些問題,並作出相應的決定。

  7月8日 根據中央軍委的決定,任中央軍委軍事訓練和學術研究委員會主任。粟裕、張宗遜為副主任。

  8月5日 在副總參謀長張宗遜、工程兵司令員陳士榘的陪同下,視察第一工程兵技術學校,並作指示。

  8月16日 視察海軍旅順基地。

  12月15日至31日 率中國軍事友好代表團出訪越南,參加越南人民軍建軍17周年紀念活動。


 1962年 65歲

  3月27日至4月16日 出席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

  5月29日、30日 參加中央軍委戰略小組會議,同劉伯承、陳毅、賀龍、徐向前等元帥研究東南沿海地區作戰問題。

  6月 在軍事科學院作的一次報告中,提出要“抬頭看世界,埋頭鑽學術”。

  6月12日、13日 聽取軍事學院政治委員王平、副院長張震等彙報教學工作,並作了指示。

  9月20日 經個人多次提議由陳伯鈞任院長,李志民任政委,免兼高等軍事學院院長職務。

  11月23日 出席總參謀部召開的全軍訓練工作會議,並作指示。


 1963年 66歲   1月18日 出席廣州軍區參謀工作會議。在會上作了《大力加強司令部建設,充分發揮司令部的作用》的重要報告。

  4月28日 出席國務院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擴大會議。會上就科學研究、軍工生產與軍隊使用三者的關係問題作了講話。

  5月 為工程兵第一屆黨員代表大會題詞:“利我戈矛,堅我防盾。”

  6月22日 接見駕機起義的原國民黨空軍第十一大隊上尉飛行員徐廷澤。

  9月11日 出席總參謀部召開的全軍軍訓會議,並作指示。

  9月15日至29日 陪同國家主席劉少奇訪問朝鮮。

  10月4日 出席軍事科學院戰史部座談會,並作指示。

  11月17日至12月3日 出席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

  12月24日至27日 赴江蘇鎮江參加總參軍訓部組織召開的郭興福教學法現場表演會,觀看了郭興福表演的單兵進攻戰術和南京軍區推廣郭興福教學法的8個課目的表演。27日,向中央軍委、毛澤東提交書面報告,認為郭興福教學法是對人民解放軍訓練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建議在全軍推廣。郭興福教學法得到毛澤東主席的贊許。

  12月30日 在南京軍事學院院長張震、政委王平的陪同下,視察軍事學院史料處。


 1964年 67歲

  1月1日至3日 視察南京軍事學院,聽取了張震、王平關於學院情況的彙報,並作了重要指示。

  1月3日 中央軍委發出指示,號召全軍開展學習郭興福教學法運動,並決定舉行比武大會。

  1月21日 在總參謀部召開的推廣郭興福教學法現場會議上,作了發言。

  2月8日 在廣州軍區學習郭興福和郭興福式的教學法座談會上作指示。

  2月 為歐陽海烈士題詞。

  3月5日、9日 觀看北京軍區尖子分隊軍事技術表演,並接見了表演分隊。

  3月13日 在廣州接見炮兵偵察標兵王金陵,並觀看了他的目測距離表演。

  6月2日 視察東海艦隊艦艇部隊,並題詞:“苦學苦練,堅我東海長城”、“船堅炮利,固我海防”。

  6月10日 觀看海軍郭興福式“尖子”分隊的表演,並作了指示。

  8月至10月 先後觀看了信陽、北京比武區和防化兵、偵察兵、炮兵、工程兵、裝甲兵、海軍、空軍等“尖子”分隊的表演,並就貫徹毛澤東軍事思想、普及“尖子”經驗、狠抓基層訓練和加強各兵種訓練等問題作了指示。

  10月7日 在長沙政治幹部學校主持召開全軍院校政治工作會議。

  11月上旬 在第十次全軍院校工作會議的總結大會上,就學習長沙政治幹部學校的經驗,以及院校整風的方針、政策等問題作了講話。

  11月25日 參觀全軍軍訓器材展覽會的工程兵展區。

  11月28日 出席全軍軍訓工作會議,就軍事訓練的普及和勤儉練兵等問題作了講話。

  12月8日 在南京觀看南京軍區參謀業務尖子部分專案的表演,並對參謀訓練工作作了重要指示。

  12月20日至次年1月4日 出席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同時舉行的第四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常務委員。


 1965年 68歲

  1月4日 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6月9日 視察空軍第四高級專科學校。

  7月3日 在全軍院校政治教育改革會議上講話。

  8月5日至20日 在大連主持召開全軍指揮院校教學改革會議。

  8月24日 視察海洋島和大長山島的防務。

  8月29日 視察海軍指揮學校和海軍工程學院。

  8月30日 接見旅順基地各編隊負責人和戰役集訓隊全體人員。

  9月 在上海出席全軍後勤醫院教學改革會議並講話。

  9月11日、17日 聽取總參謀部軍訓部副部長張翼翔關於軍訓業務會議的情況彙報,並作指示。

  10月25日 擔任孫中山誕辰100周年紀念籌備委員會副主任。

  12月3日 作《紀念王傑同志》詩。


1966年11月26日,葉劍英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陪同毛澤東接見外地來京的師生和紅衛兵

 1966年 69歲

  1月8日 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

  1月15日 出席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會上就加強戰備和培養接班人等問題作了講話。

  2月7日 同總政治部主任蕭華在廣州聽取廣州軍區副司令員溫玉成關於華南地區設防規劃的彙報,並就海南島、湛江、柳州等地設防問題作了重要指示。

  2月24日 同代總參謀長楊成武視察上海地區的戰備工作,對上海地區的設防部署作了指示。

  3月8日 同賀龍到廣州軍區醫院看望在“八六”海戰中負傷的戰鬥英雄麥賢得,轉達毛澤東主席對他的關懷和問候。

  5月23日 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秘書長,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

  8月1日至14日 出席中國共產黨八屆十一中全會。14日,被補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8月9日 同劉伯承對部隊圍墾生產問題作了指示。

  8月16日至23日 參加中央軍委常委擴大會議。會議對全軍軍以上機關和院校“文化大革命”問題作出了決定。

  11月13日 出席在北京工人體育場召開的軍隊院校和文體單位來京人員大會(即“十萬人大會”),發表講話,對當時“文化大革命”中的錯誤做法提出批評。


 1967年 70歲

  1月5日至2月11日 參加接待應邀來華訪問的阿爾巴尼亞軍事代表團,並同代表團團長貝基爾•巴盧庫分別代表本國政府簽訂了若干軍援議定書。

  1月19日至20日 在軍委碰頭會上,拍案斥責江青、康生、陳伯達等人打倒老幹部和反黨亂軍的罪行,以致右手第五掌骨遠端骨折。

  1月28日 與徐向前、聶榮臻等一起擬定的《軍委八條命令》,經毛澤東批示後發全軍貫徹執行。

  2月11日、16日 出席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的政治局碰頭會,憤怒譴責康生、陳伯達、張春橋等人亂黨、亂政、亂軍的罪惡行徑。

  2月17日 簽發《關於文藝團體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規定》的電報,嚴格制止一些“造反派”到各大軍區打砸搶、擾亂部隊正常秩序的錯誤行為,並要求各單位限期把他們送回北京。

  2月21日 主持擬定並頒佈了《中共中央軍委關於軍以上領導機關文化大革命的幾項規定》(即“七項規定”)。

  2月25日至3月18日 中央多次開會,同譚震林、陳毅、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聶榮臻(即“三老四帥”)等被冠以“二月逆流”的罪名,遭江青、康生、陳伯達、謝富治等人圍攻批鬥。

  3月30日 出席第二炮兵黨委擴大會議,並在會上講話。

  5月25日至6月3日 主持接待應邀訪華的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夫紮爾•拉赫曼•汗中將,並和拉赫曼•汗分別代表本國政府簽定了軍援協議。

  7月8日 參加援越高炮部隊作戰經驗介紹會,就國防工業建設等問題作了講話。

  12月1日 和徐向前聽取工程兵司令員陳士榘關於北線設防問題的彙報,並作重要指示。

  12月4日 接見來京的軍隊轉業幹部代表,傳達周恩來總理對轉業幹部的四條指示。


 1968年 71歲

  3月 林彪、江青製造所謂“楊(成武)、余(立金)、傅(崇碧)事件”,誣陷聶榮臻、葉劍英等元帥是“黑後臺”。葉劍英繼續保護老幹部,堅持抗爭。

  7月1日 出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47周年文藝晚會。

  10月13日至31日 出席中國共產黨八屆十二中全會。

  11月 被打成“二月逆流黑幹將”,下放工廠勞動。


 1969年 72歲

  3月 受毛澤東、周恩來委託,與劉伯承、陳毅、徐向前、聶榮臻等共同研究國際形勢,討論珍寶島自衛反擊作戰問題,並整理成《從世界的森林看一棵珍寶島樹》的報告。29日,呈送毛澤東。

  4月1日至24日 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

  4月28日 出席中國共產黨九屆一中全會。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同日,經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

  6月至7月 受毛澤東、周恩來委託,在陳毅主持下,與徐向前、聶榮臻一起研討國際形勢和戰略問題,並作多次發言,提出儘快打開中美之間的僵持局面,恢復中美會談,為中央制定有關中美關係的戰略決策作出重大貢獻。

  9月4日 和周恩來率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前往越南河內,弔唁越南勞動黨主席胡志明逝世。

  10月 奉命緊急“戰備疏散”,到達湖南長沙。後輾轉到湘潭、岳陽等地,在林彪一夥的冷遇、迫害下,飽受“流放”之苦。


1970年8、9月間,葉劍英出席在廬山召開的中共九屆二中全會。圖為葉劍英同朱德、聶榮臻在廬山

 1970年 73歲

  2月23日 值蘇聯邊防軍入侵珍寶島事件一周年,作《珍寶島》詩一首。

  6月8日 時值端午節,寫下《懷屈原》詩一首。

  7月16日 由長沙返回北京。

  8月23日至9月6日 出席在廬山召開的中國共產黨九屆二中全會。

  11月至次年春 根據毛澤東、周恩來的指示,率工作組赴福建、廣東、廣西、湖北等地調查陳伯達的歷史問題。


 1971年 74歲

  5月12日至13日 視察首都防空工事。

  6月19日 主持謝覺哉追悼會

  7月 受毛澤東、周恩來委託,主持接待秘密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

  9月13日 協助周恩來處理“九一三”事件,並揮毫寫下《斥林彪》詩。

  10月3日 受命主持中央軍委辦公會議,在中央軍委領導下,負責處理軍委日常工作。

  10月20日 和周恩來、姬鵬飛同美國總統特使基辛格會談。

  12月19日 探視病重臥床的陳毅。作《慰陳毅同志》詩。


 1972年 75歲

  1月6日 得知陳毅逝世,特作《悼陳毅同志》詩,書贈陳毅子女。

  1月10日 參加陳毅追悼會。

  2月21日至月底 協助周恩來接待前來訪華的美國總統尼克森,並參與會談。

  4月21日 參加曾山追悼會,並致悼詞。

  4月 擔任全國人民防空領導小組副組長。

  6月16日 召集各大軍區、各總部、各軍兵種、軍事科學院、軍政大學等單位負責人開會,討論軍隊革命化、現代化建設問題。

  8月2日 觀看全軍反坦克武器展覽和彙報表演,並作了指示,要求軍、師、團幹部都要親自傳幫帶,辦好教導隊。

  9月 同周恩來、朱德等一起視察七機部裝配運載火箭的車間。

  9月25日 同周恩來、郭沫若、姬鵬飛等到首都機場,迎接應邀前來訪華的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

  10月下旬 會見秘魯軍事代表團。

  11月5日至12月12日 參加接待來華訪問的阿爾巴尼亞軍事友好代表團,並同貝•巴盧庫團長分別代表本國政府簽訂軍援協定。


 1973年 76歲

  年初,多次向周恩來、毛澤東建議,及早恢復鄧小平的工作。鄧小平從江西回到北京後,給毛澤東寫信並特見毛澤東,提出要鄧小平參加和主持軍委工作。

  8月24日至30日 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委員。在30日舉行的十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務委員會委員。

  9月21日 在葫蘆島視察海軍艦艇和渤海造船廠,並為223號導彈驅逐艦題詞:“加強海軍戰鬥力量,保障海防”。

  10月18日 接見參加北京軍區在張家口地區打敵集群坦克研究性實兵演習的部隊代表。在講話中肯定了演習的經驗,強調要把打坦克作為一個主要課目來研究,並要集中力量把部隊打坦克訓練搞好。

  12月 出席毛澤東親自主持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全國各大軍區司令員互相對調問題。受命召集各大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開會“議軍”,並講了話。


 1974年 77歲

  1月1日 主持王樹聲追悼會。

  1月19日、20日 奉周恩來命令,與鄧小平等一起指揮西沙自衛反擊作戰。是役收回了被南越反動軍隊侵佔的島嶼。

  8月18日 作《陽朔紀遊》詩。

  10月 會見應邀訪華的南斯拉夫軍事代表團。

  11月 會見越南人民軍總參謀部代表團。


1975年5月,葉劍英在北京住地

 1975年 78歲

  1月12日至19日 參加中央軍委召開的關於壓縮軍隊定額和安排超編幹部等問題座談會。

  1月13日至17日 出席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被任命為國防部部長。

  2月5日 中共中央根據葉劍英的建議,決定取消軍委辦公會議,成立由葉劍英、鄧小平、徐向前、聶榮臻等11人組成的中央軍委常務委員會,由葉劍英主持,負責處理軍委日常工作。

  4月7日 參加董必武追悼會,並致悼詞。

  6月 會見並設宴招待朝鮮人民軍友好參觀團。

  6月24日至7月15日 與鄧小平主持召開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會議期間,就國際形勢、壓縮軍隊定額、調整編制體制、安排超編幹部等問題作了重要講話。在講話中強調要調整和改組軟、懶、散的領導班子,並有針對性地向到會人員指出:不容許任何野心家插手軍隊,搞陰謀活動。

  10月 會見應邀訪華的蘇丹高級軍事代表團。

  12月 會見應邀訪華的阿爾巴尼亞軍事代表團。


 1976年 79歲

  1月8日 周恩來逝世。任治喪委員會委員。

  1月15日 參加周恩來追悼大會。

  2月2日 根據中共中央一九七六年一號文件通知,停止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

  6月6日 會見應邀訪華的法國武裝部隊參謀長居伊•梅裡上將和夫人。

  7月6日 朱德逝世。任治喪委員會委員。

  7月11日 參加朱德追悼大會。

  9月18日 參加毛澤東追悼大會。

  9月30日晚 出席在天安門城樓舉行的有群眾代表參加的國慶座談會。

  10月上旬 與華國鋒等醞釀、制定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決策。6日,與華國鋒在中南海懷仁堂坐鎮指揮,執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採取斷然措施,對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實行隔離審查,一舉粉碎“四人幫”,在危難中挽救了黨。在這場鬥爭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10月7日至14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的中央黨、政、軍機關、各省、市、自治區、各大軍區負責人參加的打招呼會議,並講話。

  10月24日 參加首都百萬軍民舉行的隆重集會,慶祝粉碎“四人幫”的偉大勝利。


1977年5月14日,葉劍英八十壽辰在北京住地留影

 1977年 80歲

  3月7日 中共中央發出檔,正式通知全黨全軍:軍委日常工作仍由軍委副主席葉劍英主持。

  3月10日至22日 出席中共中央工作會議。會上,和陳雲、聶榮臻、王震等提議要鄧小平出來工作,要為天安門事件平反。

  3月24日 在中央軍委座談會上講話,強調全軍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批判“四人幫”破壞軍隊的罪行,加速軍隊革命化、現代化建設。

  4月 任全國人民防空領導小組組長。

  5月14日 作《八十書懷》詩一首。

  7月31日 出席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召開的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50周年大會,發表重要講話。

  8月12日至18日 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3日,代表中共中央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18日,當選為中央委員。

  8月19日 出席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一中全會。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

  8月25日 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

  9月21日 視察陸軍第六十五軍。

  10月9日 出席中共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並發表重要講話。

  11月20日 在廣州作《松園》詩。

  12月12日至31日 出席中共中央軍委全體會議,提出了軍隊建設要抓好的十項任務。


 1978年 81歲

  2月26日至3月5日 出席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3月1日,受中共中央委託,作《關於修改憲法的報告》。5日,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3月15日 與華國鋒、鄧小平、徐向前、聶榮臻、羅瑞卿等中央和軍委領導人視察軍事科學院。接見全院人員並題詞:“繼承和發展毛主席的軍事思想,為實現國防現代化而奮鬥”。

  同日,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上發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成立20周年撰寫的《發展我國無產階級的先進軍事科學》一文。

  3月27日 為祝賀全國科學大會召開,填《憶秦娥•祝科學大會》詞一闋。

  5月29日 出席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作《政治工作是我軍生命線》的報告。

  9月10日 主持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向會議主席團提出的關於修改憲法和成立憲法修改委員會的建議,並擔任憲法修改委員會主任委員。

  11月12日 作《題畫竹》詩。

  12月18日至22日 出席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並作了重要講話。

  12月24日 主持彭德懷、陶鑄追悼大會。

  12月26日 主持召開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討論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告臺灣同胞書》。《告臺灣同胞書》于次年1月1日正式發表。

  12月31日 作《奔四化》詩。


 1979年 82歲

  4月 視察武漢、重慶、西安,並於12日作《訪西安辦事處志感》詩。

  6月18日至7月1日 主持召開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致開幕詞和閉幕詞。

  7月4日至8日 以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的名義,分別公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等法律法規。

  7月11日 在北京頤和園作《藻鑒堂贈畫家》詩。

  9月 視察煙臺。

  9月8日 作《月牙灣》詩。

  9月9日 作《蝶戀花•煙臺行》詞。

  9月19日 參觀青島啤酒廠,作《青島啤酒》詩。

  9月29日 代表中共中央、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新中國建立以來黨和人民取得的重大成就,初步總結了新中國建立30年來的經驗教訓,對黨在過去工作中的錯誤作了自我批評,號召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向著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9月 葉劍英自選詩詞集《遠望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10月 為民族英雄岳飛墓(包括嶽廟)題寫匾額“心昭天日”。

  11月 分別為“白求恩紀念館”和“柯棣華紀念館”題詞。


 1980年 83歲

  2月23日至29日 出席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五中全會。

  4月28日 視察深圳、珠海兩市。

  5月8日 視察海軍榆林基地。

  5月13日至17日 視察梅縣地區。其間,回到雁洋,探望親友和故居,作《回梅縣探老家》詩。

  5月上旬至7月上旬 視察江蘇、浙江、廣東、湖北等地。

  7月6日 與國務院副總理王震視察煙臺海軍部隊。

  8月30日至9月10日 出席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致開幕詞和閉幕詞。

  8月 主持全國人大常委會討論批准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

  9月15日 擔任憲法修改委員會主任委員,並在該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就修改憲法的意義、指導思想和方法等問題作了講話。


1981年5月,葉劍英在上海住地與女兒下棋

 1981年 84歲

  2月初 作《八一年春節》詩。

  9月30日 向新華社記者發表談話,進一步闡明臺灣和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建議舉行國共兩黨對等談判,實現第三次國共合作,共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10月4日 發表了《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一文。

  10月9日 出席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會。


 1982年 85歲

  9月6日 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委員。在大會上發表講話,強調必須有大批年富力強的同志走上中央和各級領導崗位,強調中央委員會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的領導原則。

  9月12日、13日 在中國共產黨十二屆一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任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2月4日 出席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大會上講話指出,大會通過的憲法,是新中國建立以來最好的一部憲法。

  12月下旬 聽取全軍參謀長會議的情況彙報並作了指示。

  12月29日 為全國歸僑、僑眷、僑務工作者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大會題詞:“海內外同胞齊心協力振興中華”。

  12月 為全軍植樹造林總結經驗表彰先進大會題詞。


 1983年 86歲

  1月1日 為《華聲報》題詞:“發揚僑胞愛國愛鄉的光榮傳統”。

  2月6日 為紀念“二七”大罷工六十周年題詞。

  2月25日 致信全國人大常委會,請求不再提名他為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的候選人。

  4月《葉劍英詩詞選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鄧小平為選集題了書名。

  5月21日 在住所接見出席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六屆一次會議的部分港澳委員。

  6月6日至21日 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7月 為“學習雷鋒的光榮標兵”朱伯儒題詞。

  8月1日 為“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展覽”和“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軍地兩用人才展覽”題詞。

  9月 為“全軍武器裝備技術革新展覽”題詞。

  11月19日 突患急性高側壁小兆型心肌梗塞,經醫療組多方搶救治療,病情得以好轉。


 1984年 87歲

  7月 不斷出現高燒、呼吸困難等症狀,病情加重。


 1985年 88歲

  9月 與其他63位老同志一起致函中國共產黨十二屆四中全會,請求不再擔任中央委員會委員。得到全會的同意。

  9月16日 中國共產黨十二屆四中全會通過《給葉劍英同志的致敬信》,高度評價了他對黨和國家作出的重大歷史貢獻。


 1986年 89歲

  10月22日 因病在北京逝世。

  10月29日 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葉劍英追悼大會。首都各界人士5000餘人參加。鄧小平主持追悼會,胡耀邦致悼詞。悼詞回顧了葉劍英一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建立的豐功偉績,特別是在革命轉折關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熱情讚頌了他的崇高品德和優良作風。

  10月31日 葉劍英靈骨由北京移送廣州。

  1987年10月22日 中共中央在廣州紅花崗烈士陵園隆重舉行葉劍英靈骨安放儀式,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出席安放儀式。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