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聲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繁体.png 简体.png

王樹聲 大將

  王樹聲中文拼音:Wang Shusheng;英語:Wang Shusheng;1905年5月26日-1974年1月7日),中國工農紅軍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領導人之一,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1955)。原名王宏信。1905年5月26日生於湖北麻城乘馬崗區項家沖。7歲開始讀私塾。1923年入麻城高級小學,後因拒絕信仰天主教並大鬧教堂而被開除。同年轉入董必武開辦的武昌高小補修學校讀書,接受革命思想。1925年回家鄉教書,在乘馬崗區初級小學當校長。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任中共麻城縣委委員、縣防務委員會委員、縣農民協會組織部部長。在反霸鬥爭中,他大義滅親,親自懲辦了他親屬中幾名惡貫滿盈的土豪劣紳,受到群眾的擁護。1927年春指揮農民自衛軍抵禦反動地主武裝對麻城的圍攻。6月率百余名自衛隊員在6000多農民配合下,於破寨崗抗擊1萬餘反動武裝的進攻,激戰三晝夜,追擊40裡,殲敵3000餘人。9月參與領導麻城暴動。11月黃麻起義時在黃安以北擔負打援任務,隨即編入工農革命軍,先後任鄂東軍第2路分隊長、第7軍2隊黨代表,參加木蘭山遊擊戰、開闢柴山保根據地。1928年7月,第7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第31師,下轄4個大隊,他任第1大隊黨代表。1929年參加鄂豫邊蘇區三次反“會剿”作戰。1930年4月紅11軍改編為紅1軍後,任第1師第1團團長,率部出擊平漢鐵路,參加攻佔楊家寨、陽平口、花園鎮等戰鬥。12月參加鄂豫皖蘇區第一次反“圍剿”作戰。1931年1月,紅1軍與紅15軍合編為紅4軍後,任第10師第30團團長。2月率部參加新集戰鬥,擔負主攻任務。在數次強攻未果的情況下,採用“坑道爆破法”,在城外向城牆下挖掘坑道,然後將一口裝滿炸藥的棺材運至城牆下,引爆後將城牆炸開約4米寬的缺口,一舉攻佔該城。3月在雙橋鎮戰鬥中擔任正面突擊,與友鄰部隊配合,全殲國民黨軍第34師。5月任紅4軍第13師副師長兼第37團團長。

  1931年11月紅四方面軍成立後,他任紅4軍第11師師長,隨即參加黃安戰役,率部擔負打援任務,在黃安城南嶂山地域阻敵增援。在戰鬥進行到關鍵時刻,他親自上陣,與敵展開肉搏戰,擊潰敵3個旅的進攻,保證了兄弟部隊攻克黃安城。1932年1月在商潢戰役中,指揮所部採取迂回包圍戰術,攻佔北亞港,切斷敵人退路,對取得戰役勝利起了重要作用。6月任紅25軍第73師師長。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鄂豫皖蘇區時,率部擔任後衛,奮戰新集,激戰土橋鋪,惡戰漫川關,多次挫敗敵人的尾追堵截。12月指揮先遣團冒雪翻越大巴山,進佔川北通江、南江和巴中地區,為建立川陝蘇區立下戰功。在1933年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作戰中,指揮所部頑強抗擊敵主力左縱隊的進攻,爾後在空山壩地區從正面發起反擊,擊潰進攻之敵並乘勝轉入追擊,收復被占地區。同年7月任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兼第31軍軍長。在11月開始的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作戰中,任西線前敵指揮,採取收緊陣地、待機反攻的作戰方針,以12個團的兵力牽制和抗擊四路敵人60多個團的進攻,有力地配合了東線的作戰。翌年8月協助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指揮全線反攻,徹底粉碎“六路圍攻”,殲敵8萬餘人,鞏固並擴大了蘇區。

  1935年3月參與指揮嘉陵江戰役,率部強渡嘉陵江,攻佔火燒寺,直搗劍門關。5月開始長征,率部發起土門戰役,奪取北川河谷,掩護主力西進岷江並在懋功與中央紅軍會師。9月,由於張國燾拒絕執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針,他隨紅四方面軍再次過草地,南下川康邊。10月在綏崇丹懋戰役中,指揮右縱隊奪取綏靖、丹巴。在天蘆名雅邛大戰役中,指揮中縱隊翻越夾金山,連克寶興、靈關、蘆山、百丈等城鎮。1936年7月,紅四方面軍同紅2、紅6軍團在甘孜地區會師後北上甘南,10月在會寧同紅一方面軍會師,勝利結束長征。隨即,為執行寧夏戰役計畫,率部西渡黃河,任西路軍副總指揮兼第9軍軍長,在河西走廊地區同軍閥馬步芳的部隊浴血奮戰。由於敵情、地形不熟,以及缺乏同騎兵作戰經驗等原因,西路軍接連失利,損失嚴重。余部於1937年3月編為3個支隊,轉入祁連山區打遊擊。他率第1支隊與敵苦戰3個月,最終損失殆盡。後孤身一人,穿越沙漠,歷盡艱險,返回陝北。在延安毛澤東安慰他說:“西路軍失敗,你沒有責任。”並親自寫信,介紹他到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學習。1938年春轉入延安馬列學院。

  1939年起任晉冀豫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太行軍區副司令員,積極發展地方武裝和民兵,配合主力部隊開展敵後遊擊戰爭,鞏固和擴大了太行山區抗日根據地。1942年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參加整風運動。1944年冬率部東渡黃河,開赴豫西抗日戰場,同皮定均徐子榮率領的抗日武裝會合,組建河南軍區並任司令員,執行開闢中原抗日根據地的戰略任務。抗戰勝利後,奉命南下桐柏山,與新四軍第5師會合,任新組建的中原軍區副司令員兼第1縱隊司令員。1946年6月協助司令員李先念指揮中原突圍,率左路軍由廣水越過平漢鐵路,西進武當山區,創建鄂西北遊擊根據地,任中共鄂西北區委書記、鄂西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47年7月率部協同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被任命為鄂豫軍區司令員,積極配合主力部隊作戰,為重建鄂豫邊解放區作出貢獻。

  新中國建立後,任湖北省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中南軍區副司令員,參與指揮剿匪作戰。1954年任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5年任人民解放軍總軍械部部長,致力於改善部隊的武器裝備,加強現代化、正規化建設。1959年11月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1972年改任軍事科學院第二政治委員,為發展和繁榮軍事科研事業嘔心瀝血。期間,參加了紅四方面軍戰史編輯委員會的領導工作。所撰《幾點作戰經驗》一文,總結了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山地運動防禦、圍點打援和突圍戰鬥的基本經驗,豐富了毛澤東軍事思想。是中共第八至第十屆中央委員,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974年1月7日病逝於北京

  1989年11月,經中央軍委確定,33人被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的稱號,1994年8月又確定增補3人,共計36人。其中有五位國家主要領導人,10位元帥,10位大將。有11人在新中國建立前獻身。他們是:
  毛澤東 周恩來 朱 德 鄧小平 彭德懷 劉伯承 賀 龍 陳 毅 羅榮桓 徐向前 聶榮臻 葉劍英 林 彪 楊尚昆 李先念 粟 裕 徐海東 黃克誠
  陳 賡 譚 政 蕭勁光 張雲逸 羅瑞卿 王樹聲 許光達 葉 挺 許繼慎 蔡申熙 段德昌 曾中生 左 權 彭雪楓 羅炳輝 黃公略 方志敏 劉志丹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