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天津市 > 红桥区
天津市红桥区:北洋大学堂团城
天津市红桥区:吕祖堂

  红桥区汉语拼音:Hóngqiáo Qū;英文:Hongqiao District),中国天津市辖区,天津市六个中心市区之一,因横跨子牙河上的大红桥而得名。位于天津市区西北部。东与河北区海河、北运河为界,南与南开区以青年路、西关大街、北马路、西营门大街为界,西与西青区以西横堤为界,北与北辰区以北运河、千里堤为界。总面积21.31平方千米。总人口54万人(2011年)。全区辖10个街道。红桥区是多民族聚居区,除汉族外,还有33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4.4万人,约占全市回族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

  红桥区是天津的发祥地。北运河、子牙河、南运河交汇区内,形成三岔河口,成为历史上南粮北运和水上运输的集散地。元代后,人烟日盛,因而获得“先有三岔河口,后有天津卫”的美誉。红桥区著名的文化古迹有:清乾隆帝登临天津的桃花园、四次驻畔的华北名园水西庄遗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吕祖堂义和团纪念馆、专供穆斯林礼拜首郡清真大寺和北洋大学堂、天津卫三宗宝之一的铃铛阁、平津战役纪念馆、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等。

  红桥区是天津市重要的商业区之一。自清代以来,北大关一带就成为天津最早的商埠,估衣街是天津古老而久负盛名的绸缎、棉布、呢绒市场,商贾云集,生意兴隆,至今不衰。全区现有商业网点星罗棋布,市场繁荣,流通活跃。驰名中外的历史名店瑞蚨祥、谦样益、同升和、宝林祥等老店坐落在这里。天津“三绝”中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也发源于此。大胡同商贸区是天津市小商品的集散地。红桥区工业历史悠久,区内的三条石地区是华北民族工业的摇篮。红桥区教育科研能力雄厚,境内高等学府云集,有河北工业大学(原北洋大学)、天津商业大学等全国重点院校。拥有金兴科技大厦等多个科研载体,各类科研机构393家,科研领域广泛涉及工业、建筑业、电子、化工、通讯等多种门类。

  • 邮编:300131 代码:120106 区号:022

行政区划

  全区辖10个街道:西于庄街道、双环村街道、咸阳北路街道、丁字沽街道、西沽街道、三条石街道、邵公庄街道、芥园道街道、铃铛阁街道、大胡同街道。区政府驻西于庄街道勤俭道202号

历史

  1949年天津解放前夕,以南运河为界,今红桥区辖境大部在河北,为天津市第九区(东至北运河,南至南运河,西至旧市界,北至北运河,包括西北部的邵公庄、西于庄、丁字沽三个市郊农村,土地面积17.6平方千米,居民173282人);河南为第八区(位于市区西北部,东至海河,南至鼓楼东、西大街、西关街西至西营门市界,北至南运河)。1949年初,全区有居民49675户,257533人;其中回族2783人,是市区回族的聚居区。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了国民党第九区公所,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于1949年3月12日建立了第九区人民政府。同年6月改为第九区公所,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原第八区政府(区公所)设在北门西原天津县政府所在地。原第九区政府(区公所)初在肉架子胡同东口原国民党第九区区公所所在地,1951年迁至河北大街小新街7号。

  1952年10月,第八区的16个公安派出所辖区(共有居民34155户167094人)与第九区合并,组成新的第八区,区人民政府设在河北大街小新街7号。区界为:东至北运河、北门外大街,南至北马路经西马路沿西关大街至南运河,西至千里堤、西横堤,北至北运河、丁字沽、唐家湾大道。区内设关上、关下、营门东、河北大街、营门西、西站、邵公庄、三道桥、树德里、桥北、西于庄、西沽、大伙巷、小伙巷、北小道干、春德街、塘子胡同、南头窑、西关外、小西关、自来水、先春园街、朱家花园、信和街、梁家嘴、丁字沽工人新村、丁字沽、芥园28个街公所。同年11月将三元村、北辛庄划归入八区管辖,街公所增至30个。1954年6月将28个街公所改组为街道办事处。1955年3月,区人民政府改称区人民委员会。

  1956年1月,第八区更名为红桥区,因界内子牙河上大红桥得名。同年5月将28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丁字治工人新村、丁字沽、西于庄、红桥北、红桥南、河北大街、邵公庄、营门西、西站、三条石、大伙巷、先春国、太平街、春德街、塘子胡同、南头窑、小西关17个街办事处。1958年10月,原北郊区东至三义村,西至线河,南至尹贤村,北至汉为的10个乡镇组成的人民公社和原城厢区的大胡同街划入红桥区。区界为:南至老铁桥大街、北马路、西马路,西至市边界,东至北运河,北至武清县境。区内设丁字沽工人新村、西沽、红桥南、河北大街、邵公庄、三条石、大胡同、大伙巷、春德街、南头窑、小西关11个街道办事处。

  1960年将全区街道办事处合并为丁字沽工人新村、西沽、河北大街、三条石、大伙巷、南头窑6个公社,实行政社合一。1961年政社分设,形成6社6街。1962年2月,将1958年划入的原属北郊区部分区域划归新设立的北郊区,同时将南开区南北横堤以东的杨庄子、前园划归红桥区;并将6个公社划分为大伙巷、春德街、河北大街、邵公庄、西沽、红桥南、三条石、南头窑、丁字沽工人新村9个公社。同年10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街道办事处建制,设河北大街、西站、邵公庄、三条石、大胡同、大伙巷、先春园、春德街、南头窑、怡和街、小西关、西沽、红桥南、西于庄、丁字沽工人新村、丁字沽16个街道。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红桥区改称“红卫区”。1967年12月成立“红桥区革命委员会”。1968年1月恢复原区名。1969年,怡和街并入南头窑,西站街并入河北大街,设河北大街、邵公庄、三条石、大胡同、大伙巷、先春园、春德街、南头窑、小西关、西沽、红桥南、西于庄、丁字沽工人新村、丁字沽14个街革命委员会。1978年撤销街革命委员会,恢复街道办事处。1980年5月成立红桥区人民政府,同年增设咸阳北路街道,全区共设15个街道。1986年11月区政府驻地迁至子牙河桥以北西侧勤俭道202号。1988年西沽、红桥南西2个街道合并。1985年至1990年在由红桥区管理的北郊区地界内建佳园里、双环两个居民住宅区,经市政府批准设立双环街道,同年新建佳园里地区管理处。1993年佳园里地区管理处并入双环街道。

  1996年,红桥区面积22.2平方千米,人口约57.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6万人。区政府位于子牙河桥北端西侧。辖15个街道:双环屯街道、咸阳北路街道、丁字沽街道、丁字沽工人新村街道、西沽街道、西于庄街道、邵公庄街道、小西关街道、春德街道、先春园街道、南头窑街道、大伙巷街道、河北街道、三条石街道、大胡同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红桥区总人口527013人,其中:西于庄街道66842人、双环村街道49180人、成阳北路街道79102人、丁字沽街道94739人、西沽街道57510人、三条石街道48105人、大胡同街道29123人、邵公庄街道57584人、芥园道街道10691人、铃铛阁街道34137人。

  2004年,红桥区辖10个街道:西于庄街道、丁字沽街道、西沽街道、三条石街道、咸阳北路街道、铃铛阁街道、芥园道街道、邵公庄街道、大胡同街道、双环村街道。

地理

  红桥区是天津市中心区之一。位于城区西北部,南起北马路、西马路,沿西关大街及青年路一线与南开区毗连,北部、东部以北运河、海河为界,与北辰区、河北区隔河相望,西至千里堤、西横堤,与北辰区、西青区接壤。地理位置为北纬39°09′56″,东经117°08′45″,全区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5.6公里,面积约22.31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最高为5.34米,最低2.04米。

河流

  红桥区境内河流较多,南运河、子牙河、北运河贯穿全境,于三岔河口交汇流入海河。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均为一级河道。二级河道有津河。

  南运河:史称卫河、御河。南运河上接漳卫河,漳卫河上游有漳、卫西大支流,是南运河的主要水源。自杨庄子横堤(西横堤)至南运河、子牙河汇合处,区境内长7.3公里,河底宽15至20米,河底高程0.5至0.0米(大沽高程,下同),堤顶高程7米,地面高程5米。流量20立方米/秒,左岸建防水墙400米,固堤6447米,右岸建防水墙275米,固堤5734米。沿河建扬水站4座、闸3座、涵洞1座,现为市区排水、蓄水河道。

  北运河:史称潞河、白河。是海河之流之一,源于北京军都山八达岭南麓,它因位于天津以北而得名。历史上是通向北京的一条漕运要道,北起通县,流经天津市武清县、北辰区,至红桥区新红桥以北约200米处与子牙河汇流入海河。全长89.8公里,河床宽80米,平均水深2米,最大流量100立方米/秒,为引洪、排沥、输水、灌溉等多功能河道。

  子牙河:史称西河、下西河。子牙河由滹沱河与滏阳河汇流而成。后与大清河汇合,流经当城西河闸、杨柳青农场、西横堤至金钢桥,全长30公里。在区境内河长6.25公里。河底宽25至30米,河底高程—3.15至7米,左堤长7.7公里,堤顶高程8至7.7米,堤顶宽2至6米。右堤长6.28公里,堤顶高程8.5至7.5米,堤顶宽6至12米,堤距80至150米。设计流量 800立方米/秒,是引洪、排沥、蓄水、输水、灌溉等多功能河道。

  津河:原名墙子河,位于区境西南部。自王元村接南运河,经教军场、西营门、长虹公园(向前接红旗河)向东至南丰桥东侧接五马路地下活水管道,长4.8公里,河底宽8至12米,河底高程0.5米,边坡1∶2,为市区排流、排污河道。后经市政府改造,更名为津河。

交通

  红桥区交通四通八达,地铁、普铁、高铁、快速路、市级主干道路一应俱全。拥有天津西站大型铁路客运站,京沪、京津、津保及津秦四条高速铁路接入天津西站,从红桥始发将实现半小时到达北京,五小时到达上海,快速便捷的交通圈已经形成。区内西站长途汽车站和红桥长途客运站满足了人们到往全国各地的长途需求。地铁一号线横穿我区,规划4、6号线也将在我区集结。西青道快速路、西北半环快速路、中环线、京津公路从我区经过,通向全市其他区县。

文化

  红桥区是天津城市、商业、工业和近代教育的发祥地。今日的红桥区,南端是跨越当年漕运和商货运输最为繁忙的南运河南岸,有子牙河横亘其中,东临北运河,地控“三河五岸”;中间又有历史上形成的通京师大道贯穿南北,在早期天津城市发展、特别是作为南北商货集散地的商贸业发展过程中,天然地具备了“发祥地”的条件。

城市发祥地

  红桥区内的早期聚落大都出现在元代,而且多分布于南运河的两岸和北运河的西岸那些有河湾的地方,如侯家后、西大湾子永丰屯、梁家咀、赵家场以及丁字沽、西沽等地。大小船只来到这里,一般要在河湾处停靠憩息,所以这些地方几百年来一直是人烟稠密。据《天津卫志》的记载,明弘治六年(1493)添设五集一市,其一便是永丰集。明代,天津附近的南运河畔有六十四屯,张官屯是第一屯,也是距卫城最近的一个屯,后来便称为西大湾子永丰屯。清代,永丰屯住着三位皓首穷经的文人:张楚三汪辑之纪廉坡,同居城西永丰屯,有三小才子之目。梁家咀在当年也是人烟稠密,商业发达的地方。但南运河裁弯取直后,这些地方很快都衰落了。特别是侯家后,因地近三岔河口和繁华的商业街,是南来北往的商旅、过客和舵工水手的极方便的去处,日后竟发展成为天津有名的餐饮和娱乐休闲区。

  在三岔河口最先得到发展的地方,是南运河进入三岔口以前、最后一个大河湾南岸的侯家后。元初漕运一度为河运,后来才改走海道,但无论河槽还是海漕,大批漕船在到达三岔河口、进入北运河以前,必须按次序把大批漕粮换装在吃水浅的平底小船上,然后才能放空,返程出海。舵工水手在等待换船和返回期间,可以上岸朝拜天妃,可以把漕船带来的南方土特产拿到岸上销售,把北方一些土特产品带回,也可以到附近的繁华地段休闲娱乐。元初以后,南运河虽然不走漕船,但大都所需的各种米粟与南方商货,仍须由客商通过南运河不断贩运而来。“漕运粮储,及南来诸物,商贾舟楫,皆由直沽达通惠河。”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三岔河口地区是义军和元王朝争夺对象。义军领袖朱元璋于1368年命大将徐达、副将常遇春率兵北伐;元顺帝急令左丞相也先不花赶赴直沽。但北伐的义军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在当年七月二十三日攻克了海津镇,利用俘获的元军船只,在海河上搭起浮桥,继续北上,经通州直抵大都。元朝灭亡后,三岔河口地区在北方商业集散的要冲地位没有改变。明永乐二年(1404)朱棣下令在直沽设卫,理由是:直沽,海运、商舶往来之冲,宜设军卫。并赐名“天津”。所谓天津,是表示这里曾经是天子驾车经过的渡口。永乐十三年(1415)大运河全线贯通,从此天津开始成为运河北端重要的商货集散地。在明清两代,天津在商贸上的这种冲要地位,随着大规模漕运的进行,“海禁”的开放,以及陆路交通的发达,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进一步奠定了天津城市作为区域性商业中心的基础。

商业发祥地

  明清以来,天津城市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着重要的商业地位,是与其作为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的重要的商货码头地位密不可分的。

  商业第一街——估衣街。今天的红桥区金华桥头,曾经是持续发展几百年、最古老的商货北码头。桥头附近的一条马路就是码头东街,后来改称估衣街。估衣街顾名思义应是为了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专卖旧衣物——估衣的街道。近代以来,估衣街经历了1860年、1900年和1912年几次大的劫难,但均能很快得到复苏和发展,甚至比以前更加繁华;不仅著名的大商家林林总总,中小商户也是鳞次栉比,各色招牌令人目不暇给。到了清代中叶,估衣街已发展成一条综合性的商业街。据光绪三十三年(1908)统计,在不到800米长的估衣街上,商号总数高达120多家。后来,大的绸布店开始向这里集中,其中的谦祥益、瑞蚨祥、瑞林祥、锦章、元隆等门市在估衣街北侧,敦庆隆、华竹、庆祥等在估衣街南侧。还有经营皮货业、鞋帽,甚至西药的商号和店铺都集中到了估衣街。

  商业中心——北门外大街。估衣街西口外北门外大街的形成,虽较估衣街为晚,可是因为有了这条由北码头直接通往天津城的繁华的通衢大道,不但使估衣街有了货源和客源的充分依靠,而且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繁荣与发展。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根据不平等的《辛丑条约》,天津城墙被强行拆除;不久又修建了有轨电车,北门外大街(北大关)是红牌电车和蓝牌电车的终点站。天津居民和外地游客,凡购物、进餐或游览,北门外大街仍然是他们首选之地。当时,在不及半里地的北门外大街两旁,分布着100多家商号。著名的餐馆有:天一坊、十锦斋、恩德元;名特食品有:祥德斋糕点店、天盛号酱肉铺、祥德亨茶点铺;耳朵眼胡同西口的刘记炸糕铺今天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有名的“耳朵眼炸糕”。还有许多著名的南味、茶叶、干鲜货和蜡烛店,还有隆昌、源丰永、荣兴德海货店,联升斋、鑫彩霞等老鞋帽店,以及年深日久的老中药铺保和堂,聚通钟表行,等等。

  物资集散地——河北大街。由北门外大街往北过天津关浮桥,也就是后来的金华桥,便到了形成于明代的河北大街。临街两侧,除了270多户商店和少数作坊之外,两边的胡同里也有不少的商店和作坊,经营的行业达50多个。其中以五金铁货业——大五金最为出名。到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村和城市对五金铁货的需求量陡增,河北大街上的五金铁货销售量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与此同时,天津河北大街的五金铁货业在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的五金行业中,也形成了一个有影响的独立体系——河北家,其代表性的商家便是有名的峻源永铁货店。后来,在河北大街上,瓷器业、竹藤业、茶叶行、糖果食品业以及为数不少的百货店、杂货店、饭店、旅店、药店、烟铺、当铺等众多行业纷纷兴起,热闹不凡。

机械铸造工业发祥地

  三条石机械铸造业。在三岔河口的东北,南运河的北面,北运河的东岸,有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街道:出西北口是河北大街;东南口,与今日三条石横街丁字相交。这条街道就是三条石,他的来历众说纷纭。早年这一带,因为河北大街的繁华也形成一条条街巷。南运河裁弯取直后,这里形成了一个三角地带,水陆交通,均称便利。当年,南、北运河的往来船只很多,船上所需的各种铁制器件,多半要在这里更换。后来,这里的铁器销量日渐增长,来这里开业的铁铺也越来越多。咸丰十年,直隶交河县人秦玉清带领子侄在三条石开设了第一家铸铁作坊——秦记铁铺,主要生产大小铁锅。此后,不断有各类铁制器活在这里开设。20世纪初,三条石的机械铸造业成长极快。一方面是因为天津城市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清政府推行新政,鼓励民间大办工业。直隶是推行新政的模范省,工艺局从日本引进新式织布机、提花机、毛巾机在全省推广。后来,乡村手工业开始发达,需要大量新式织布、提花、制毛巾所用的机器,从而刺激了三条石的铁业作坊,向生产机器和组装机器方向发展,并为他们的产品提供了很大的销售空间。当时这些机器,差不多都是三条石的铁工厂仿造的。1914年时,三条石的铁业作坊已有17家,并出现了机器和铸造业的分工。到20年代,三条石地区已有铸造厂20余家,机器厂25家,两业初具规模,在华北地区颇有名气。“本市之机械工厂,家数众多,几随处皆是,而以河北三条石为集中街衢。”到30年代,三条石已经成为一条独具规模的“铁厂街”。最盛的1937年,三条石地区已拥有300家工厂和手工作坊;仅三条石大街就有铸铁厂36家,机器制造厂71家。而且分厂、分号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产品不但销售至华北各地,有的产品还远销到南洋群岛。

  著名的工厂作坊。比较著名的有:金聚成铸铁厂、三义公铸铁厂、三合铸铁厂、郭天成机器厂、春发泰机器厂、郭天祥机器厂、德利兴机器厂、庆隆机器厂、福聚兴机器厂、三合成桅灯厂等。

  三条石历史博物馆。为集中展示三条石地区作为华北地区机械铸造业发祥地的历史,以及三条石作坊式铁工厂厂主对工人和学徒的超经济残酷剥削情形,1958年10月,开始筹建三条石历史博物馆。1959年9月25日,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天津红桥区三条石历史博物馆”题写馆名,并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对社会开放。1993年,三条石历史博物馆被中共天津市委和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代教育发祥地

  早期幼稚园。在中国北方,在天津,最早推行学前教育的,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著名教育家严修在天津西北角文昌宫四棵树(乡里称其所在的胡同为严翰林胡同)的自宅创办的蒙养园(后来叫做幼稚园),从而开了天津学前教育的先河。为了办好学前教育,严修还开办了保姆讲习所,专门培养幼儿教育师资。

  早期私立中、小学堂。严修于1989年在自宅设立学馆,教授西学,包括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是为有名的严馆。它完全不同于当时的一般私塾,可以看成是最早的天津民办近代教育的雏形了。庚子以后,严修开始筹办“小学以至南开中学、大学,由天津一邑推及于直隶全省,其始皆由严氏家塾扩而充之,浸假而风靡于全国。”光绪二十七年(1901),严修等人在以前所办的几个蒙养学基础上,利用汇文书院旧址,创办了民立第一座两等小堂,是为天津私立小学之始。光绪三十年(1904),严修从日本考察回国,立即着手将自办的严馆与邑绅王魁章开办的王馆合并,改为中学,校名初为“私立中学堂”,不久改名“敬业中学堂”,翌年再改名为“私立第一中学堂”。这是天津最早的私立中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邑绅郑菊如捐赠城西南空地12亩,作为扩建校舍之用,因地处南开,遂再次更名为“南开中学”。这座学校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为国家培育出大批各方面的人才,至今仍是全国的著名学校。

  早期官立中、小学堂。天津早期官立中、小学的出现,也与严修有着密切关系。光绪二十六年,都统衙门统治天津期间,经邑绅高凌雯、王世云等人倡议,利用西北城角的稽古书院,改设学堂。第二年春,学堂开学,名“普通学堂”。后经邑绅与天津府协商,将普通学堂移交天津府衙门,改为官办,并更名为“天津府官立中学堂”,是为天津最早的官立中学。因为校址坐落于天津非常有名的铃铛阁,所以一般人多知道有铃铛阁中学。光绪二十九年,有天津知县唐则瑀等创办,地址在河北关上大寺前街,当年9月开学,与同年创办的城隍庙小学堂并称天津设立最早的官立小学,今为河北大寺小学。

  全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盛宣怀光绪二十一年(1895)禀请直隶总督王文韶转奏清廷,在博文书院校舍设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当年八月十四日开学。分设法科、矿山科、土木科、机器科以及头等学堂(本科)和二等学堂(预科),修业期限均为四年。北洋西学学堂的开办,标志着中国第一所现代化的大学在天津诞生。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该校校舍被德军占领。1902年,该校迁至西沽武库原址。北洋大学迁校后,为适应外交和师资需要,先后开办法文、俄文、师范班,这时的北洋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包括文、法、工、师范教育各科的综合性现代大学。自1920年起,北洋大学调整了部分学科,成为工科大学,后来又改名为北洋工学院。在30年代,北洋工学院有一件非常值得纪念的事,这就是机械系于1934年,根据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航空署的要求,制成了我国第一台飞机发动机。可惜的是,这台飞机发动机制成后不久,即爆发了七七事变,使这项赋有开创意义的成果,没能得到应用和推广。1937年平津失陷后,北洋工学院西迁入陕,与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北平研究院联合组成西安临时大学;不久,又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和西北工学院。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北洋大学复校,迁回天津。解放后,于50年代初经过院系调整,成为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校址,成立了河北工学院,后又改名为河北工业大学。

人物

  查日乾(1667-1741),字天行,一字惕人,原籍顺天宛平(今北京)。少孤,随母寄居江南姐家。及长,迁于天津。初家贫。以行盐致富。著有《左传臆说》四卷、《史腴》四卷等。

  查为仁(1695-1749),一名成苏,字心毂,号莲坡,又号花海翁,天津人。查日乾之子。家家于财,而性爱读书。清康熙五十年(1711)乡试第一,因被劾考试作弊下掀,数年后得释,遂绝意进取。查为仁博学能文,曾自编其稿为《花影庵集》2卷、《无题诗》2卷、《是梦集》1卷、《抱瓮集》1卷、《竹花坞集》1卷、《山游集》1卷,及《押廉词》等,总名之为《蔗塘未定稿》;此外尚有《赏菊倡和诗》1卷、《花影庵荣记》2卷、《莲坡诗话》3卷,及其妻金含英所著《荟书阁剩稿》编为外集。

  张明山(1826-1906),名长林,以字行,中国清代彩绘泥塑艺术家。天津泥人张的开山鼻祖。生于河北深州。

  高贵友(183-1916),直隶(今河北)武清(今天津市武清区)人。出身贫苦,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来津侯家后中街刘库餐食铺学徒,学得一手做包子的好手艺。出师后在挨家后开德聚号包子铺。高乳名“狗不理”,故而有“狗不理”包子铺之称。

  严修(1860-1929),字范孙,号梦扶。先世自浙江慈溪迁居天津,世业盐商。1882年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土,授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充国史馆协修、会典馆详校官。1894年授贵州学政,倡新学,曾奏请开经济特科。著述存稿有诗、文、日记、函札多种,辑录出版有《严范孙先生遗著》、《严范孙先生古近体诗存稿》、《覃香馆手礼》等书。其书法秀逸浑雄,为当时津门四大书家之一。

  魏元泰(1872-1961),天津人,以制做风筝享名,人称“风筝魏”。

  马千里(188-1930),名仁声,以字行,天津人,南开中学、北洋大学毕业。曾在南开中学、直隶女子师范学校任教。“五四”运动中,担任天津各界联合会副会长,抵制日货委员会主席。大革命时期,与江著元、于方舟于1924年发起天津市民欢迎孙中山北上的活动。1925年参与成立天津各界国民会议促成会。

  刘凤鸣(1889-1978),回族,天津人。15岁跟外祖父马顺清学艺,继承和发扬了马顺清的“贴砖法”,创造了天津刻砖的独特风格,被人誉为“刻砖刘”。

  刘清扬(1894-1977),回族,女,天津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9年“五四”运动中,任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会长、天津各界联合会常务理事。同年9月,加人觉悟社。1944年在重庆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9年3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委员会执行委员。建国后,历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政协河北省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副主席。1961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曹金藻(生卒年不详),回族,天津人。天津清真大寺第十四代家教,豪侠尚武,受业于沧州武术大师马万顺。擅长弹腿、六合举、大红拳、十手拳、黑龙拳,尤以“鬼推磨”绝技名噪一时,人称武林高手曹阿匍。因与霍元甲交情深厚,又堪称“回汉双侠”。

  于方舟(1900-1928),原名于兰渚,直隶(今河北)宁河(今属天津市)人。1920年初,与周恩来等组织学生到直隶省公署请愿,被捕入狱。1922年9月,考入天津南开大学文科。1923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负责筹建天津党组织。1927年任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长。同年10月,赴玉田领导第二次农民暴动,转年2月在玉县城牺牲。

红桥之最

  • 全国之最
    • 全国最早的近代邮政代办机构——华洋书信馆
    • 全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北洋大学
    • 全国最早鉴定甲骨文的地方——天津西马路马家店
    • 全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严氏蒙养园
    • 全国最著名的泥塑艺人——张明山
    • 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义和团坛口——吕祖堂
    • 全国唯一由一代艺术宗师李叔同所作的校歌——天河师范附属小学堂校歌
    • 历史上全国最大的桅灯厂——三合成桅灯厂
    • 全国最早的密封式垃圾转运站——JLZ-Ⅲ双梁式集装箱垃圾转运站
  • 天津之最
    • 天津城最早的发祥地——三岔河口
    • 天津最早的军事建制——直沽寨
    • 天津最早的商业街——估衣街
    • 天津最早的古建筑——铃铛阁
    • 天津最早的防洪堤——陆公堤
    • 天津最早的估衣铺——恩隆德
    • 天津最早的烟铺——中和烟铺
    • 天津最早的粮栈——怡和斗店
    • 天津最大的茶叶店——正兴德
    • 天津最早出售袋茶的茶叶店——成兴茶庄
    • 天津早期最大的杂货店——德和永
    • 天津最早的女子商店——华贞女子线店
    • 天津最早的羽毛商——宝德生
    • 天津最早的“津菜”馆——聚庆成
    • 天津最早的著名食品——狗不理包子
    • 天津最早的著名小吃——耳朵眼炸糕
    • 天津最著名的染坊——五彩号
    • 天津最早的民营铸铁厂——金聚成
    • 天津最早的民办机器厂——郭天成
    • 天津早期最大的五金铁货店——峻源永
    • 天津早期最大的竹藤商店——仁义和竹藤店
    • 天津最早的酱油厂——宏中酱油厂
    • 天津最早接办外国银行华账房的银号——洽源银号
    • 天津最早的官渡口——西沽渡
    • 天津最早的浮桥——西沽浮桥
    • 天津最早的铁桥——大红桥
    • 天津最早的开合桥——金华桥
    • 天津最早的公路——京津公路
    • 天津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回族
    • 天津最大的清真寺——清真大寺
    • 天津最大的私人园林——水西庄
    • 天津最早的旅行家——金玉冈
    • 天津最著名的刻砖艺人——刘凤鸣
    • 天津最早的戏园——四大名园(袭胜园、金声园、协盛园、庆芳园)
    • 天津最早形成的曲种——时调
    • 天津最早的相声艺人——王二福
    • 天津最早的官立小学——河北大寺小学堂
    • 天津最早的官立中学——天津府官立中学堂
    • 天津最早的私立小学——民立第一两等小学堂
    • 天津最早的私立中学——敬业中学堂
    • 天津最早组织工人举行反帝游行的爱国实业家——李彩轩
    • 天津最早的共产党员——张太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