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纤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纺织纤维英语:textile fibre),可用来织成纺织品的纤维。纺织纤维区分为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两大类。天然纤维是自然界生长形成的。化学纤维经过化学加工形成,其中以自然界的物质为原料,加工成为适宜于纺织应用的纤维,称为人造纤维;天然原料经过合成然后加工而成的纤维,称为合成纤维

天然纤维的种类很多,长期大量用于纺织的有棉、麻、毛、丝四种。棉和麻是植物纤维,毛和丝是动物纤维。石棉存在于地壳岩层中,称矿物纤维,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也可以供纺织应用。棉纤维的产量最多,用途很广,纺制成纱线和织物,可供缝制衣服、床单、被褥等生活用品,也可用作帆布和传送带的材料,或制成胎絮供保温和作填充材料。麻纤维大部分用于制造包装用织物和绳索,一部分品质优良的麻纤维可供作衣着。羊毛蚕丝的产量比棉和麻少得多,但却是极优良的纺织原料。用毛纤维制成呢绒,用丝纤维制成绸缎,缝制衣着,华丽庄重,深受人们喜爱。在纺织纤维中,只有毛纤维具有压制成毡的性能。毛纤维也是织制地毯的最好的原料。

19世纪以前,供纺织应用的纤维全部是天然纤维。19世纪末叶,化学纤维开始有商品生产。最早投入生产的是人造纤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合成纤维的研究工作开始发展,聚酰胺纤维在1938年投入商业性生产,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化学纤维,广泛用于衣着和工业等各方面。涤纶腈纶尼龙是目前三种用途最广、产量最多的合成纤维。涤纶和腈纶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40年代中开始生产的。从70年代后期起,涤纶的产量已超过锦纶,在化学纤维中居第一位。世界化学纤维的年产量,已增加到1500万吨,占纺织纤维总产量的50%。化学纤维的用途随产量和品种的增加而不断扩大,除普遍用于各类衣着外,还逐渐进入各种工业领域,在很多领域中已经替代了传统的天然纤维。

世界纺织纤维的总产量在逐年增加,其中合成纤维,尤其是涤纶产量的增加最快,而人造纤维和羊毛的产量,70年代以来变化不大。20世纪中,世界纺织纤维的产量从1900年的392万吨增加到1981年的3000万吨,大大丰富了纺织品原料的资源。现在,亚洲、南北美洲非洲各地广泛种植棉花,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是主要产棉国。羊毛主要生产国是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中国和南非。中国和日本蚕丝的主要生产国。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扩大化学纤维生产的能力。生产化学纤维最多的国家为美国、日本、德国等。

中国是最早利用蚕丝的国家,几千年中一直保持着生产蚕丝的传统,被誉为“丝绸之国”。丝绸是高贵的纺织品,但蚕丝的产量有限,即使在中国,自古代起也只能供少数人穿用。中国古代人民大量应用苎麻纤维。中国史书《盐铁论》有:“古者庶人耄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枲而已”的记述。中国古代只在西南和南方边陲湿热地区种植棉花。到宋代,福建等地大量使用棉纤维。明王朝在14世纪建立,强制种棉,植棉区很快扩展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改变了中国纺织纤维生产的面貌,“不麻而布,不茧而絮”,棉纤维“衣被天下”,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衣着和生活用纺织品的原料。中国的化学纤维生产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自50年代起增长的速度加快,80年代初期,生产规模已达60万吨左右,并且仍在急剧增长之中。

纺织纤维的类别和特征

植物纤维

植物纤维是种子植物体内纵向延长的厚壁细胞,横向尺寸纤细,长度方向的尺寸则大得多。自然界植物纤维资源十分丰富,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躯干和枝叶中,能用来作为纺织纤维的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

植物纤维的主要化学组成是纤维素,又称天然纤维素纤维。纤维素是很多葡萄糖残基联结成的线型高分子物。在植物纤维的胞壁中,纤维素线型大分子平行排列,成束集积。相邻大分子葡萄糖残基上的羟基成氢键结合,保持规整的结晶结构。纤维胞壁中线型大分子排列的平行程度和结晶结构的完整情况,对纤维的性质包括强度、弹性和伸长能力等有重要影响。各种天然纤维素纤维的性质不完全相同,胞壁内大分子排列不同是主要原因。纤维素大分子上的羟基能和一些化学试剂起酯醚等反应,形成纤维素酯或纤维素醚,供各种工业用途,也能和水分子或染料分子结合,使纤维吸湿和染色,适应纺织加工和服用的需要。在植物纤维的胞壁中,除纤维素外还含有果胶物质、蛋白质以及蜡质和脂肪等。这些物质常被称为纤维素的伴生物。纤维素伴生物含量的不同,也能决定纤维素纤维的一些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

植物纤维的外形和表面性状也各有不同,人们常根据这些来识别不同的纤维。纤维的表面性状同纺织加工以及加工成的纺织品的性质有一定关系,因而不同的植物纤维制品常具有不同的风格。

棉纤维

棉属植物种子表面生长的绒毛,称种子纤维。棉纤维所含的蜡质存在于纤维表层,有利于棉纤维的纺纱加工。棉纤维的断面不规则,呈椭圆形,宽约十几微米。常用每克重纤维的长度米数表示棉纤维的粗细,称为支数。棉纤维的支数在5000~8000之间,纤维愈细,支数愈高。也可用旦表示纤维细度,棉纤维的细度在1.1~2旦之间,随棉的品种而异。棉纤维的长度也随品种的不同而不同。品质优良的长绒棉主体长度可达36毫米或更长,中等品质的细绒棉主体长度一般在29毫米左右。棉纤维的强度和它的使用价值关系很大,70年代以来愈益受到重视。不同品种的棉纤维,强度的差异可能很大。拉断长绒棉纤维约需5克的力,拉断细绒棉纤维所需的力约为4克,折合成同样粗细的纤维的拉断强力(即纤维的强度,用克/旦表示),分别约为5克/旦和3克/旦。纤维内大分子束的取向度(与纤维轴平行的程度)以及结晶度(结晶部分所占的比例)对纤维的强度有明显影响。长绒棉胞壁中纤维素大分子的取向度,明显地高于细绒棉中的取向度。

双子叶植物茎的韧皮层内部有丛生成束的韧皮纤维单子叶植物的叶鞘和叶身内有维管束纤维,称叶纤维。韧皮纤维和叶纤维统称为麻纤维。自然界麻纤维资源丰富,品种很多,大量种植用于纺织的就不下十余种。一部分韧皮纤维(如苎麻亚麻罗布麻)胞壁不木质化,纤维的粗细长短和棉相近,可用来织制衣着材料。另一些韧皮纤维(如黄麻槿麻等)胞壁木质化,纤维短,只适宜纺制绳索和包装用麻袋等。叶纤维比韧皮纤维粗硬,只能制做绳索等,称硬质纤维。韧皮纤维称软质纤维。

植物体内的麻纤维由胶质粘结成片,制取时须除去胶质,使纤维分离,称为脱胶。苎麻和亚麻可分离成单纤维,黄麻等纤维短,只能分离成适当大小的纤维束进行纺纱,这种纤维束称工艺纤维。在纺织用的麻纤维中,胶质和其他纤维素伴生物较多,精练后,麻纤维的纤维素含量仍比棉纤维低。苎麻纤维的纤维素含量和棉接近,在95%以上,亚麻纤维纤维素含量比苎麻稍低,黄麻和叶纤维等纤维素含量只有70%左右或更少。

苎麻和亚麻纤维胞壁中纤维素大分子的取向度比棉纤维大,结晶度也好,因而纤维的强度比棉纤维高,可达6.5克/旦,拉伸到断裂时的伸长率小,只有棉纤维的一半,约3.5%,比棉纤维脆。苎麻和亚麻纤维表面平滑,较易吸附水分,水分向大气中发散的速度较快。纤维较为挺直,不易变形,适作夏季衣着,有凉爽的特点。

动物纤维

属蛋白质纤维。毛纤维的组成为角朊蛋白质,蚕丝纤维的组成为丝朊蛋白质。角朊由近20种氨基酸组成,氨基酸的基有些带酸性,有些为碱性,另外一些为中性。角朊线型大分子上有大量羟基,因而毛纤维的化学反应活泼,能吸附水分子,并能和多种化学试剂起作用。角朊分子可以由氢键联结而成结晶结构。角朊分子中含有10%左右的胱氨酸,相邻分子的胱氨酸能相互结合形成二硫键,使角朊分子横向联结成网状,有稳定角朊结构的作用。毛织物经过熨烫能去除表面的皱痕,使织物平挺,或产生折缝,并且在使用中能长期保持。这一作用称为定形。二硫键在毛织物定形中起重要作用。在热湿作用下,角朊分子间的二硫键被拆开,所加外力使纤维变形,分子间的排列状态改变,在纤维变形稳定的新的位置上,在有控制热湿等条件下,分子间能产生新的二硫键,使纤维结构稳定,变形不再恢复而定形。例如,将毛织物折叠,毛纤维被压弯曲,在湿润的条件下熨烫,弯曲的毛纤维内分子间的二硫键被拆开,纤维内的应力使分子间产生滑移,分子呈松弛状态。在这新位置上分子间形成新的二硫键,纤维的弯曲不能恢复,织物遂能保持长久不变的折缝。丝朊蛋白质也是由约20种氨基酸组成,各种氨基酸的比例与角朊不同,特点是不含有胱氨酸,因而定形作用不明显。丝朊中氨基酸的支链较小,大分子侧向伸出的链少,分子更易于平行排列而形成结晶,所以蚕丝的强度大于毛纤维。

毛纤维的毛干分成明显的两部分,包覆表层的叫鳞片层,组成毛干实体的主要部分为皮质层。粗壮的毛中心部分有充满空气的毛髓。鳞片层由很多片状角质细胞组成,象鱼鳞或叠瓦那样覆盖着整个毛干。毛纤维具有鳞片,是毛纤维制品能够发生毡缩的重要原因。毛纤维的皮质层由多个皮质细胞组成,细胞内一部分角朊大分子形成结晶结构。毛髓中有结构疏松的皮层细胞。

纺织工业主要用毛是绵羊毛。优质绵羊毛细软,全为无毛髓的绒毛。在品质差的绵羊毛中,除绒毛外还含有粗长的有髓毛,称为发毛。山羊属和骆驼属动物毛中,有一部分是粗长的发毛。发毛经机械加工可除去,所得的绒毛是极优良的纺织用毛。这类动物所生的毛纤维称特种动物毛,有绒山羊毛、骆驼毛和羊驼毛等。兔毛有毛髓,十分细软,是价格昂贵的纺织用毛。纺织用毛纤维的断面近于圆形,优良毛纤维直径在20微米左右或更细。毛纤维的直径愈小品质愈好,粗毛的直径常接近50微米或更大。

蚕作茧时所吐的丝,含有两根由丝朊组成的平行丝缕,四周由丝胶包覆。丝缕表面平滑,断面呈三角形。经过精炼后丝胶被除去,丝缕呈现精亮柔和的闪光光泽。

石棉是纤维状镁、铁、钙的硅酸盐矿物的总称,以矿脉或岩枝的形态存在于地层中。根据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可分为角闪石石棉(青石棉)和蛇纹石石棉(温石棉)两类。石棉具有耐酸、耐碱和耐热的性能,又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长度较长的石棉纤维是纺织原料,用来制造防火纺织物。

人造纤维

粘胶纤维是最大量的人造纤维,用天然纤维素制成,称人造纤维素纤维。它是用木材、棉短绒或某些草类的纤维素,经浓氢氧化钠溶液和二硫化碳处理生成黄酸纤维素的钠盐,制成粘胶溶液,然后通过喷丝头形成丝缕,在凝固液中凝固还原得到的纤维素纤维。粘胶纤维可以制成不同的粗细,切成所需要的长度。长短粗细和毛纤维相近的称人造毛,和棉纤维相近的称人造棉,长丝状的称人造丝。

在制备粘胶溶液的过程中,部分纤维素分子断裂。在不同纺丝条件下所形成的丝缕中,纤维素分子的平行程度和结晶情况不同,因而粘胶纤维的性质受着加工工艺的影响。普通粘胶纤维的断面为锯齿形,表皮和芯层的结构差异较大,浸湿后横向尺寸膨胀变大,强度降低到干燥时强度的一半左右。强力丝的断面呈圆形,结构均匀,强度高,浸湿时强度不明显降低。富强纤维是重要的粘胶纤维品种之一,它的特点是润湿时强度降低较少,拉伸变形也比较小,断面近于圆形,内部结构较均匀。因其在湿态时杨氏弹性模量降低很少,常称为高湿模量纤维。

纤维素不易被溶解,但可溶解在铜铵溶液中。用纤维素的铜铵溶液为纺丝液得到的纤维称铜铵纤维。铜铵纤维的强度比粘胶纤维的强度稍好,而且纤维较细。

醋酸纤维也叫醋酸纤维素纤维或醋酯纤维。纤维素同醋酸作用生成醋酸纤维素,可溶于丙酮中,用来纺丝,得到醋酯纤维。醋酸人造丝是丝绸工业和针织工业的重要原料。

玻璃纤维虽不属高分子材料,但常被认为是人造纤维的一种,是将玻璃熔融,然后纺得的,是重要的结构材料,也用作纺织生产的原料,有抗酸碱等化学试剂腐蚀的作用。

合成纤维

近代的合成纤维,都是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经过合成为高分子,然后纺丝而制得的。

涤纶 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组成,是聚酯纤维的一种。涤纶分子上没有羟基等极性基团,不会同水分子形成氢键结,吸湿性很低。涤纶分子易于伸直,没有支链,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形成分子伸直、平行、结晶度好的结构,成为强度高、弹性好的优良纺织纤维。涤纶的用途很广,大量用于制造衣着和工业中制品。涤纶具有极优良的定形性能。涤纶纱线或织物经过定形后生成的平挺、蓬松形态或褶裥等,在使用中经多次洗涤,仍能经久不变。

锦纶 是中国所产聚酰胺类纤维的统称,国际上称尼龙。锦纶的品种很多,有锦纶6、锦纶66、锦纶11、锦纶610等。其中最主要的是锦纶66和锦纶6。各种锦纶的性质不完全相同,共同的特点是大分子主链上都有酰胺链,能够吸附水分子,可以形成结晶结构,耐磨性能极为优良,都是优良的衣着用纤维。高强度的锦纶长丝是工业用绳索的重要原料,具有能承受冲击负荷、耐腐蚀等性能。锦纶的比重很小,适宜制做渔网等用具。

腈纶 主要成分是丙烯腈,包含少量其他成分。加入少量其他成分后,染色性能明显改善。腈纶性能受温度作用的影响较大,常用热处理来改变腈纶的品质,如提高尺寸的稳定性。

经过长期使用的合成纤维还有丙纶维纶乙纶等。扩大这些纤维的适用范围,提高它们的性能的研究工作仍在进行。

一些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的合成纤维正在发展中。芳纶是其中之一,它是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是芳纶中的重要品种。这种纤维的商品名为“开夫拉”(Kevlar)。它的强度比涤纶或锦纶大 3倍,接近于钢丝的强度。由于它的比重只有钢丝的1/5,按单位重量计它的强度比钢丝大好几倍。普通纤维不能承受较高的温度,在200℃的条件下,棉、丝纤维严重分解,锦纶和涤纶明显软化,开夫拉的强度只降低约25%。碳纤维也已经成为重要的结构纤维,碳纤维大都用腈纶纤维炭化获得。

纺织纤维的共性

纤维的种类极多,用作纺织原料的纤维除价格和供应稳定等经济因素外,应该具有使用所需要的性能以及适应纺织加工的条件。优良的纺织纤维应该能够便于纺织加工和适于多种用途。现在还不能举出一种纤维在一切方面都极优越。各种纺织纤维都在某几个方面有其特点。有一些性质是纺织纤维所应具备的。

吸湿性

纺织纤维的吸湿性能是衣着用纺织纤维所必须具备的。衣服中的纤维吸收人体表面的水汽,同时把水汽传递到衣服表面,发散到大气中去,使人体排泄的汗液蒸发,解除湿闷的感觉。纤维吸附水分使导电能力大大提高。例如,棉纤维的回潮率从4%增加到7.5%时,电阻值下降三个数量级,质量比电阻由1010欧姆·克/厘米2降低到107欧姆·克/厘米2。纤维导电能力的提高,使加工或使用时摩擦产生的静电及时逃逸,消除或减轻了静电积累现象。纺织加工时,纤维的电阻须保持在107欧姆·克/厘米2以下,超过这一数值,纤维的运动将受到静电作用的明显干扰,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纤维积累静电,会导致尘粒附着而成污垢。吸湿性好的纤维,在水中使水分子大量进入纤维内部的空隙,纤维发生膨胀,有利于染料分子进入和吸着,增加染色效果。

天然纤维人造纤维都有优良的吸湿性能,符合穿着和加工的要求。吸湿性低是合成纤维的共同特性。合成纤维在穿着舒适感上远不及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需要和天然纤维或人造纤维混纺或交织制成织物来弥补这一不足。合成纤维在纺织加工中须采取消除静电的措施,如加消静电剂或控制温湿度等。

合成纤维的吸湿性能差是由于大分子上缺少羟基等极性基团。羟基的存在是易于染色的条件。不吸湿的合成纤维染色性能也差,须采用特殊的染色工艺。

热塑性

合成纤维加热到一定程度便会软化,温度再行升高便熔融成为液体。合成纤维有明显的软化点和熔点。在加热过程中,合成纤维的机械性能如弹性模量、弹性恢复系数等逐渐改变,在低于软化点的某一个或几个温度时变化特别显著,这时的温度叫做玻璃化温度。在玻璃化温度以上纤维的变形,如拉伸伸长,或织物折叠加压形成褶裥,会保持到温度降至玻璃化温度以下。除去外力后,这种变化也不再消失,而会长期存在。纤维的这一性能称为热塑性。合成纤维都具有这一特性。各种纤维的热塑性能的显著程度以及玻璃化温度、软化点和熔点等都不相同,而随纤维内部结构如结晶度等而异。

纤维的热塑性被利用来对纤维定形,称为热定形,在纺织加工中广泛应用。例如,腈纶拉伸定形后切制成高收缩纤维,和普通未经过定形的腈纶短纤维混纺成纱。在自由状态下加热到腈纶的玻璃化温度以上,已定形的高收缩纤维回缩使纱线缩短,未定形的正常纤维被压缩成直径较大的螺旋体,纱线便会变得蓬松而成为膨体纱。锦纶或涤纶长丝经过卷曲定形,便成为蓬松伸长能力很大的弹力丝,涤纶混纺织物经热定形可获得免烫和洗可穿效应。

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没有热塑性,因而缺乏热定形特性。羊毛纤维在湿热条件下定形效果比合成纤维差得多,即使在严格控制的工艺条件下,毛织物热湿处理所获得的定形效果也会在使用中逐渐消失,难以达到永久定形的效果。

弹性和强度

穿着用的织物应该柔软而具有弹性,也就是说,在不很大的外力作用下能够产生较大的变形,当外力除去后应有充分恢复变形的能力。不易变形的纤维和织物,刚直板硬;回弹能力不足的纤维和织物,不挺刮,缺乏身骨,都是弹性不良的表现。羊毛和蚕丝的弹性很好,制成地毯或起绒织物,绒毛不倒伏,绒面平整。但是羊毛和蚕丝纤维的吸湿性高,在附着较多的水分子时恢复变形的能力变差,因此,用羊毛或蚕丝制成的衣着,在长期穿用中,尤其在经过洗涤后,仍有生成褶皱的情况,表现出弹性不足。纤维素纤维属刚硬的纤维,弹性较差。合成纤维的弹性优越,经过定形处理后恢复变形的能力更强。在目前大量生产的纤维中,涤纶的弹性最好。合成纤维拉伸至断裂的伸长率较大,常能达到未拉伸前长度的40%或更多。在很大的拉伸变形下,外力除去后相当一部分的变形仍能恢复。

纤维的拉伸强度是决定纤维使用时坚牢程度的主要因素。合成纤维的拉伸强度比天然纤维大得多,制成的纺织品的坚牢耐用程度也比天然纤维织物高得多。在各种工业应用方面,合成纤维纺织品已能代替天然纤维纺织品,而且应用范围还在扩大。高强度合成纤维已成为重要的结构材料。

可纺性

蚕丝外,天然纤维都是长度有限的短纤维,须经过纺纱加工制成细纱,然后才能制成纱、线、绳、布匹和带子等。

纤维有一定的长度才能纺制成连续的细纱。纤维越细纺成的细纱就越均匀,纺得的细纱也越细。纤维的长度和细度是决定纺纱工艺和细纱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评定纤维可纺性能的重要指标。纤维的强度与细纱的强度有直接关系,细纱中纤维强度的作用,还与纤维表面的摩擦性状有关。纺纱中,各根纤维靠相互牵引而运动,纤维间需要有一定的摩擦力。但纤维间的摩擦力必须受到限制,不能干扰纤维间的相对运动。因此,纤维表面的摩擦性能对于细纱的性能和纺纱加工都有重要影响,因而也是评定纤维可纺性的重要标志。天然纤维的纺纱工艺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可以选用适宜的纺纱机械处理纤维,适当调节工艺条件包括周围大气的温湿度条件,同时在纤维上添加一些润滑剂,使纺纱顺利进行。但是改变纺纱机械、纺纱工艺条件和添加润滑剂都是有限度的。纤维本身的性状必须能满足纺纱加工的要求。纤维适应纺纱要求的程度称为可纺性。纤维的可纺性常根据纤维的细度、长度、强度以及纤维表面状态来评定。目前,有一半以上的化学纤维是以短纤维的形式加以利用的。除选用合宜的细度和长度以保持良好的细纱性能外,还要考虑纤维的表面性状。纺纱中要求化学纤维有合宜的摩擦性能,并且能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累,这样才能使纺纱加工顺利。在制造化学纤维时,在纤维表面涂以适当的油剂。在纺纱工厂中则采取有效的消除静电的措施。使化学短纤维产生卷曲,也是改进可纺性能的有效方法。

纤维改性和变形

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各有其长处和弱点。天然纤维的弹性比化学纤维差,容易收缩,容易起皱,衣着在洗涤后,需要熨烫。自从化学纤维问世以来,人们作了大量研究来改进天然纤维制品的这方面的不足。天然纤维制品的防皱防缩整理已有很大进展。就实际应用来说,天然纤维制品有一半以上已经过不同程度的整理。天然纤维容易起火燃烧,大宗使用的合成纤维容易熔融成高温粘液,纤维的阻燃整理也已受到人们充分重视,有些国家已经规定童装和医院用床单等必须经过防火处理。合成纤维吸湿性能差。提高合成纤维吸湿效能方面所进行的研究有两个方面:一是研制新的合成纤维;二是改进合成纤维的形态结构,使纤维能吸附较多的水分。这两个方面都已取得很大的进展。研制高强度合成纤维的工作进展很大。近年来,已经大量生产中空、三角形或其他形状断面的化学纤维,使化学纤维具有棉或蚕丝的外观,织制棉型或蚕丝化织物。用两种或多种组分纺制成的复合纤维,具有羊毛形的永久卷曲,已经商业性生产,其他性状的复合纤维也相继出现。

纺织纤维产量与品种不断增加,性能逐步改良。纺织加工方法愈来愈多样化,已能生产出多种新型结构的纺织产品,扩大了纺织纤维的应用范围。新的纺织制品和新纺织品的生产方法,要求更多数量和更好性能的纺织纤维。纺织制品除传统的布匹、呢绒、绸缎和毡毯之外,又有弹力长丝针织物、针刺无纺织布、簇绒地毯、人造毛皮人造麂皮等,这些都是纤维生产和纺织加工综合开发的成果。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