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红原县
四川阿坝州红原县:月亮湾
四川阿坝州红原县:瓦切塔林,是为纪念第十世班禅大师颂经祈福之地在讲经的宝座上建立了塔林和周围108 座白塔
四川阿坝州红原县:色地镇 藏戏表演
四川阿坝州红原县:俄木峨玛措,位于红原县壤口乡境内的俄木塘

  红原县汉语拼音:Hóng Yuán Xiàn;英文:Hongyuan County),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辖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中部。总面积839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总数为48138人(2016年)。全县辖5个镇、6个乡。

  红原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川西北高原中部。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地势为东南向西北倾斜,地貌具有山原向丘状高原过渡的典型特征。县境中部查针梁子高耸隆起,形成自然分界线,海拔4300多米,南部为山原,北部为丘状高原。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有发源于南麓的壤口曲,为梭磨河上游,属长江水系,北麓的嘎曲(白河),为黄河支流,属黄河水系。县南部的查真梁子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在县境的分水岭。境内草原辽阔,有大面积森林。属亚热带高原大陆性气候。209省道纵贯县境。有日干乔湿地保护区。

  红原历史,除唐代在刷经寺地区设有恭州、流县外,到新中国成立前基本无建制。公元1253年元灭宋后,建立土司制,设松州、潘州,辖地包括红原中北部大部,后划归陕西行省。明朝时,县境中北部仍置松州,隶松潘厅,有松潘草地之称;南部置杂谷安抚司。清明时,县境西北部隶松州,东南部壤口、四寨属四土中的梭磨土司和卓克基土司,后又隶理番厅。中华民国时期,红原南部和北部分别由理潘县和松潘县管辖。1954年3月,四川省藏族自治区(即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设治红原刷经寺,时间长达4年。1958年8月,阿坝州府迁治马尔康,理县由原地域迁往红原境内,治地刷经寺,红原始有正式建制,遂有今日红原境界雏形。196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红原县。

  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长征在红原爬雪山、过草地、越沼泽,历时一年零两个月,经历长征中最为艰难的岁月。在这片草地上留下了“金色的鱼钩”和“七根火柴”等动人的故事,留下亚口夏山红军烈士墓日干乔大沼泽色地坝年朵坝大草地等革命遗址。红原广大牧民群众为红军当向导,把自己家维持生计的青稞和牦牛支援红军。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时期和全国解放后,曾多次高度评价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时藏羌人民的革命业绩,并深情地将其赞誉为中国革命史上特有的“牦牛革命”。1960年,周恩来总理为红原县命名,意为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

  全县有藏传佛教寺庙10座,其中宁玛派5座,即麦洼寺、茸塔寺、热戈寺、龙壤寺、尼姑寺;格鲁派3座,即达格则寺、康玛尔寺、江宫寺;苯波教2座,即麻色寺、查龙寺。

  • 邮编:624400 代码:513233 区号:0837

行政区划、宗教、人口

  行政区划 全县辖5个镇、6个乡:邛溪镇刷经寺镇瓦切镇安曲镇色地镇龙日乡江茸乡查尔玛乡阿木乡壤口乡麦洼乡。县政府驻邛溪镇,距州政府驻地马尔康186千米。

  宗教 全县有藏传佛教寺庙10座,其中宁玛派5座,即麦洼寺、茸塔寺、热戈寺、龙壤寺、尼姑寺;格鲁派3座,即达格则寺、康玛尔寺、江宫寺;苯波教2座,即麻色寺、查龙寺。

  人口 2016年末,全县总户数为14864户,户籍人口总数为48138人。其中:男性24114人,女性24024人。总人口中农牧业人口32935人,非农业人口15203人。年末户籍人口中,藏族人口4114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5.5%;汉族人口6312人,占总人口的13.1%;羌族人口405人,占总人口的0.8%;回族人口205人,占总人口的0.4%;其它民族人口68人。全县年末常住人口达4.8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9‰。城镇化率达33.06%。

历史

  红原历史,除唐代在刷经寺地区设有恭州、流县外,到新中国成立前基本无建制。公元1253年元灭宋后,建立土司制,设松州、潘州,辖地包括红原中北部大部,后划归陕西行省。明朝时,县境中北部仍置松州,隶松潘厅,有松潘草地之称;南部置杂谷安抚司。清明时,县境西北部隶松州,东南部壤口、四寨属四土中的梭磨土司和卓克基土司,后又隶理番厅。中华民国时期,红原南部和北部分别由理潘县和松潘县管辖。1954年3月,四川省藏族自治区(即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设治红原刷经寺,时间长达4年。1958年8月,阿坝州府迁治马尔康,理县由原地域迁往红原境内,治地刷经寺,红原始有正式建制,遂有今日红原境界雏形。196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红原县。

  1996年,红原县面积8083.3平方千米,人口约3.2万人,辖2个镇、8个乡:邛溪镇、刷经寺镇、阿木乡、瓦切乡、安曲乡、四寨乡、龙日乡、壤口乡、麦洼乡、色地乡。县政府驻邛溪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红原县常住总人口37931人,其中:邛溪镇9338人,刷经寺镇3037人,安曲乡3107人,龙日乡1701人,四寨乡2747人,瓦切乡5390人,阿木乡3542人,壤口乡986人,麦洼乡3130人,色地乡4953人。

  2001年11月8日,遵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将红原县四寨乡划分为江茸乡和查尔玛乡的批复》(川府民政[2001]5号)文件精神,原四寨乡分为江茸乡和查尔玛乡。调整后,红原县辖邛溪、刷经寺2个镇和安曲、龙日、瓦切、阿木、壤口、麦洼、色地、江茸、查尔玛9个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红原县常住总人口43818人,其中:邛溪镇13493人,刷经寺镇1268人,安曲乡3830人,龙日乡2060人,江茸乡1212人,查尔玛乡2035人,瓦切乡6102人,阿木乡3304人,壤口乡976人,麦洼乡3707人,色地乡5831人。

  2012年,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瓦切乡,设立瓦切镇,镇政府驻德香村,辖原瓦切乡所属行政区域。2013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3]26号)批复同意撤销安曲乡,设立安曲镇,镇政府驻安曲村,辖原安曲乡所属行政区域。

  2014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4]32号)批复同意撤销色地乡,设立色地镇。调整后,全县辖5个镇、6个乡:邛溪镇、刷经寺镇、瓦切镇、安曲镇、色地镇、龙日乡、江茸乡、查尔玛乡、阿木乡、壤口乡、麦洼乡。

地理

  红原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南距成都450公里,北距兰州640公里。境域分属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地势为东南向西北倾斜,地貌具有山原向丘状高原过渡的典型特征。县境中部查针梁子高耸隆起,形成自然分界线,海拔4300多米,南部为山原,北部为丘状高原。

气候

  气候类型属大陆性高原寒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寒冷,四季难以明显划分,春秋短促,长冬无夏,热量低;干雨季节分明,雨热同季;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烈;灾害性天气多。一月为冷月,平均为一10.3℃,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 10.9℃;极端最低气温为一 36℃,最高 25.6℃。年均日照2417时,1970年最长,达到2644小时,1961年最短,为2095小时,年均降水为753毫米, 80%是集中在 5~ 10月,年均积雪期为 76天,长达 3个月,短在2个月左右。

自然资源

草场资源

  红原县境内天然草场面积达1158.03万亩,占县境总面积的91.8%。其中,可利用优质草场面积达1120.83万亩。

生物资源

  红原县境内植物有10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有67科850余种,主要有红景天、松贝、虫草、雪莲花、甘松、秦艽、羌活、大黄、黄芪等;动物有200余种,主要有梅花鹿、马鹿、天鹅、盘羊、苏门羚、藏马鸡、猞猁、斑羚、喜马拉雅山旱獭、藏狐、灰毛兔、鹰、狼、豹、豺、林蛙、黄河条鳅、厚唇鱼、水獭、牦牛等。

矿产资源

  红原县矿产主要有泥炭、黄金、砂石等种类。泥炭有矿床100余个,储量16亿立方米;黄金主要分布于刷经寺镇,储量约有100吨;此外,还有储量40万吨的褐煤及石灰岩矿。

经济

  农牧业 2016年,我县农作物有效灌溉面积达159公顷,主要灌溉区域为我县刷经寺镇。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9062万元,按照增加值率折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39327万元,同比增速4.5%。其中农业增加值达3545万元,林业增加值达421万元,牧业增加值达353000万元,渔业增加值达61万元。2016年,我县新建牧业生产性道路36公里、新型标准牲畜暖棚298个、防疫巷道圈79个,安装围栏170.6万米,建成新型家庭示范牧场41户、规模种草户(联户)4个。设立牦牛冻精改良点42个,免疫各类牲畜90万混合头(次)。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助0户(该项补助已取消),牧草良种补贴19万亩,地力保护补贴耕地1011亩。全年,蔬菜产量达14870吨;肉类总产量7711吨,其中猪肉产量62吨;奶类产量3353吨。年末,生猪出栏811头;牛出栏74954头;羊出栏12414只。

  工业 2016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4903万元,同比增长1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实现总产值65039万元,按照增加值率折算,实现增加值?万元,同比增长15.0%;规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737人,较上年增加94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675万元,较上年下降381万元,企业利润总额和利税总额分别是4193万元、2822万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089万元和下降956万元。

旅游

  从成都出发,沿岷江而上,翻越气势磅礴的鹧鸪雪山,变进入红原境内。绵延横亘于草原边缘的查真梁子是长江、黄河上游支流的天然分水岭。白河贯穿红原全境,牧歌、帐篷、牛羊星罗棋布,美不胜收。

  红原大草原地跨高原地貌和山地地貌两大单元,特色自然景观一为草原湿地,二为雪山、森林湿地景观,均具有规模大、分布广、品位高等特点。悲壮的红军长征史诗和深宏博大的宗教文化,浪漫古朴的草原藏乡风情,构成了红原独特的文化之旅。月亮湾风景区距县城3公里。

  红原是距成都最近的草原县,这里有5、6月碧野飘雪的绝景,逐鹿驰骋花海的心旷神怡,还可以感受藏族人民溢满真诚、明朗灿烂的笑容和祝福。

  红军烈士墓位于红原县与黑水县交界处的亚克夏山北坡的垭口上,距红原县剧经寺镇约13公里。亚克夏山又名长板山、马塘梁子,海拔4800米,高耸云天,山势陡峭,沟壑纵横,终年积雪,气候多变。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连续翻越的第三座大雪山,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往返翻越次数最多的一座大雪山。1952年,奉命前往黑水剿匪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线部队轻骑兵师137团进驻垭口,在其营地附近发现了十二具排列整齐的红军遗骸,于是收殓遗骸,造坟立碑,敬献花圈,举行了一个庄重而简单的祭奠仪式。1982年,有关部门拨款由红原县人民政府重建。亚克夏山红军烈士墓是中国海拔最高的红军烈士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月亮湾是红原县的一处风景区,此地距红原县城仅2公里。远远望去,蓝天白云下,河流宛如晶莹的“带子”在宽阔的草原上蜿蜒曲折,像几个弯弯的月亮连在一起,“月亮湾”因此而得名。

  • 月亮湾,位于红原县,距红原县城3公里,紧临209省道和县城邛溪镇。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白河呈“S”形蜿蜒流过,如同天上的一弯新月,故而得名“月亮湾”。
  • 查针梁子,位于红原县境内。海拔4345米,查针意为柳树。查针梁子为红原南部丘状高原之巅。山势虽无奇绝之处,却因丘原两侧有二水发源,一入黄河,一入长江,为一大奇观,被视为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查真梁子垭口位于国道213线之719公里处,公路海拔3910米,是内地通往川西北高原的交通要道。1953年修筑成阿公路,筑路工人因听“察卜毡”音,曾称为“插针梁子”。
  • 俄么塘,位于红原县东南缘壤口乡境内,方圆30000余亩的草原是一片花的海洋。花海规模之大,密度之高,均为高原草原地区所罕见。
  • 日干乔大沼泽,分布于红原县的瓦切乡、麦洼乡、色地乡并延伸至若尔盖的部分乡场,面积约为250万亩,海拔3300—35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湿地——若尔盖湿地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片茫茫沼泽地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红军的足迹。
  • 麦洼寺,位于红原县县城北阿木卡门,始建于1646年。1982年10月班禅大师认定寺庙选址在阿木卡口。麦洼寺宗教文化旅游区的开发以麦洼寺为主,景观特色以藏传佛教文化为主。麦洼寺是川北最大的藏传宁玛派佛教寺院,也是九环线上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
  • 瓦切塔林,位于红原县瓦切镇,瓦切塔林藏语意为“大帐篷”,这里有纪念第十世班禅大师颂经祈福之地瓦切塔林,塔林周围是一片连绵的经幡,甚为壮观。

美食

四川阿坝州红原县特产:风干牛肉
四川阿坝州红原县特产:肉肠
四川阿坝州红原县特产:糌粑
四川阿坝州红原县特产:德丹卓玛藏餐—手抓肉

  红原有高原美食之城的美誉,主要以藏餐为主,辅以红原特色,兼有成都和兰州风味。主要美食如下:

  • 红原牦牛奶,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维生素等。其乳汁的营养价值高于黑白花牛及其它牛种。红原牦牛生长在美丽的红原大草原。牦牛全球总量约1400万头,其中95%的牦牛分布在中国的西部,而红原又是盛产牦牛最多的地区之一。
  • 瓦切鱼,得名为在红原瓦切乡省道S209和301交汇处的“瓦切鱼庄”最先烹饪制作。瓦切鱼原料主要为产自红原大草原嘎曲河(白河—黄河支流)冷水鱼为原料,犹其以嘎曲河与黄河交汇处的“九曲黄河第一湾”的“高原裸鲤鱼”为最佳。俗称“裸体鱼”的高原冷水鱼,因其无鳞,肉质鲜嫩,不仅可以像常规淡水鱼一样做成麻辣、清蒸或红烧等口味菜品,而且还特别适合生吃。瓦切鱼以红烧为主,很有创意的加入藏式吃法(鱼汤可加入面块、肉肠等),其口感结合了四川人口味习惯,舍弃芥末加入辣椒,质感鲜嫩、色调丰满、汤色纯净、口感细滑,当真是高原一绝。现在红原瓦切乡省道S209和301交汇处的“瓦切鱼庄”和日干乔大酒店是吃“瓦切鱼”的最佳去处。
  • 清炒山珍,主要以盛产于红原刷经寺的纯天然的野生菌和蘑菇为原料,清炒而成。由于天然野生菌和蘑菇含有几十上百种人体必需的胺基酸和丰富的植物蛋白质,能增强了体质,延缓了衰老,因此,“刷经寺清炒山珍”被过往游客形像称赞为“男人加油饭、女人美容餐”而享誉中外。
  • 藏式麻花,藏族传统佳肴,将面发酵后,做成各种花样,油炸制熟,即可食用。
  • 奶渣饼,藏族传统菜肴,奶渣是用牛、羊奶发酵后制成。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的高蛋白。将奶渣和白糖均匀搅拌,再添融化后的酥油搅拌均匀,盛入碗内,让其冷却凝固,即可食用。
  • 糌粑,把青稞洗净晒干后,炒熟磨成细粉制成。糌粑有两种使用方法:一种是糌粑汤。首先将少许糌粑倒入龙碗,然后加入奶渣、酥油、糖再掺上马茶或奶茶等一起搅拌成汤糊即可食用;另一种是糌粑团。首先把酥油放入龙碗,掺上少许滚烫的奶茶将其融化,放上适量的糌粑,再加上少许的奶渣、白糖,然后左手拿碗,右手放在碗的边缘想顺时针方向转动,用手指沿碗内壁旋转捏压糌粑和酥油2——3分钟,将其捏压成团(条)等形状,即可食用。
  • 手抓肉,主要取材牛肉和羊肉,藏族食用牛、羊肉讲究新鲜,是将带骨牛、(羊)肉切成10公分大小洗净,加水、盐和香料煮熟,盛入盘中,用藏刀削成片(条),即可饮用。也可辣椒粉等作料食用。
  • 肉肠,藏族传统佳肴,用牛、羊肉为主要原料制成。将新鲜的牛、羊肉剁碎加入香料灌入牛、羊的小肠中制成肉肠,煮熟后羊藏刀切成小段食用。
  • 血肠,藏族传统佳肴,用牛、羊血为主要原料制成。将新鲜的牛、羊血和剁碎的牛羊肉均匀搅拌,加入香料灌入牛、羊的小肠中制成血肠,煮熟后用藏刀切成小段食用。
  • 贵宾藏包,顾名思议是为藏族接待贵宾而制成的包子。制作很讲究,是将新鲜的牛、羊肉切碎剁细,加入香料,包入人工擀制的面皮内,采用逆时针方向包制,包子口应包制成花边,中间应留有小汤口。然后蒸熟,先咬一口子,吸尽包肉的汤汁后,再加大食用。具有体小、皮薄、肉细、汤鲜等特点。
  • 人生果:藏语称(足玛),是长在大草原的一种天然地下果实,是藏宴佳品。煮熟后加上白糖和少许酥油,即可食用。
  • 人生果拌饭:藏族传统小吃,用人生果、大米、酥油、白糖等主要原料烹制而成。将煮熟的米饭和人生果各一半盛入碗内,加上白糖,再倒入滚烫的酥油,即可食用。
  • 藏式粉汤,藏族传统的小吃,用精牛肉和粉条、蔬菜作主要原料,再加上作料和鲜汤烹制而成,具有色香味美的好口感。
  • 酸奶,以牛奶为主要原料,首先将牛奶熬煮后,待牛奶温度在40—50℃时加入“酸母子”,再用棉絮包裹保温6—8小时,即可食用。
  • 酥油茶,藏族传统宴席饮品。马茶水或砖茶水、酥油、花生、核桃仁、牛奶、鸡蛋、盐或蜂蜜为原料,用木制的酥油茶桶为工具,打制而成。首先早酥油桶内加入酥油、花生、核桃仁,再倒入烧沸的马茶和砖茶,盖好桶盖,15—20分钟,然后再加入牛奶、鸡蛋、盐或蜂蜜用力上下抽动桶盖中间的搅拌棒托再打制5℃分钟,即可食用,打制时间越长,味道越香越可口。
  • 青稞酒:以青稞为主要原料,用藏民族传统工艺酿制而成。是藏族人民最爱喝的饮料之一。具有清肠、调节血糖、降低胆固醇和提高免疫力等四大生理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