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维

2019年1月26日 (六) 14:40东南组07讨论 | 贡献的版本

马拉维国旗
马拉维国徽
马拉维在地球上的位置(绿色部分)
马拉维首都利隆圭城市风景
马拉维首都利隆圭城市风景
马拉维首都利隆圭市场一角

  拉维汉语拼音mǎ lā wéi),(英语:Malawi),全名马拉维共和国(齐切瓦语:Dziko la Malaŵi;英语:Republic of Malawi),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邻接赞比亚莫桑比克坦桑尼亚。位于南纬9°45'至17°16'之间,东经32°35'-35°24'。首都利隆圭(Lilongwe),位于马拉维的中部。3/4国土海拔1000~1500米。属热带草原气候。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左右,分凉干(5月~8月)、热(9月~11月)、雨(12月~4月)三季。热季最高温度为29℃,凉干季最低温度为7℃。年平均降水量1000~1500毫米。

  16世纪,班图人开始大批进入马拉维湖(旧称尼亚萨湖)的西北一带,并在马拉维及毗邻地区定居。1891年英国正式宣布这一地区为“英属中非保护地”,又名尼亚萨兰。1953年10月,英国强行将尼亚萨兰同南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组成“中非联邦”。1963年2月1日中非联邦解体,尼亚萨兰实行内部自治。1964年7月6日独立,改名为马拉维。1966年7月6日宣布成立共和国。马拉维大会党(大会党)主席海斯廷斯·班达(Hastings Banda)任终身总统。1994年5月17日,举行首次多党制选举,联合民主阵线(联民阵)主席巴基利·穆卢齐(Bakili Muluzi)当选总统,1999年6月蝉联。2004年5月,穆卢齐选定的接班人穆塔里卡赢得大选,成为马第三任总统。2009年5月,穆塔里卡胜选连任。2012年4月5日,穆塔里卡总统突发心脏病逝世。7日,马副总统乔伊丝·班达(Joyce Banda,女)依照宪法顺利接任总统,任期至2014年马下届大选。

基本国情

  国名 马拉维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Malawi)。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黑、红、绿三个平行的横长方形构成,旗面上方中间为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放射31道光芒, 黑色象征黑人,红色象征为争取自由独立而战斗的烈士鲜血,绿色代表该国的美丽国土和绿色景物,太阳图案象征非洲人民争取自由的希望。

  国徽 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分三部分:上部蓝白相间的波纹象征马拉维湖,中间的狮子图案表示该国在历史上与英国的联系,下部的太阳图案来自1924年尼亚萨兰的徽记。盾徽上端是雄鹰、太阳、银盔、花冠图案,两侧有狮子和豹,下端的山峰图案象征该国南部的姆兰杰山,绶带上用英文写着“团结和自由”。

  面积 118,484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全国分3个区(regions),北部区、中央区、和南部区,区下还分为27个县(districts)。

  人口 1390万(2011年)。绝大多数为班图语系黑人。主要民族为尼昂加族、契瓦族和尧族。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奇契瓦语。约75%的居民信奉基督新教和天主教,20%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 利隆圭(Lilongwe),人口约66.9万(2008年)。

  国家元首 总统乔伊丝·班达(Joyce Banda,女),2012年4月就任。

  重要节日 英雄纪念日(1月15日)、烈士纪念日(3月3日)、劳动节(5月6日)、自由日(6月14日)、国庆节(7月6日)

历史

  在50,000到60,000年前,早期人类居住在马拉维湖附近。现今马拉维地区曾是马拉维帝国的一部分。殖民时期是英属中非和尼亚萨兰,以及罗德西亚和尼亚萨兰联邦的一部分。1964年,该地区获得完全独立,成为马拉维。

  马拉维这个名称被认为是从Maravi这个词而来。马拉维帝国的人民是铁器工作者。Maravi被认为是光线的意思,可能有许多冶铁的景象照亮了夜空。一个所知道的马拉维帝国王朝是于15世纪为Amaravi建立。Amaravi最后成为Chewa。(一个来源于意思是外国人的词)

  起初,马拉维帝国的经济依赖于农业,其中主要产小米和高粱。在16世纪的时候,欧洲人第一次来到这里,和马拉维人们建立联系,这个时候是马拉维帝国。

  在马拉维帝国时,Chewa访问了现今莫桑比克的海岸。通过海岸这块地区,Chewa和葡萄牙人以及阿拉伯人进行象牙、铁和奴隶交易。贸易促进了Chewa的共同语言的产生,并在马拉维帝国使用。

  16世纪,葡萄牙人通过莫桑比克堡垒Tete抵达该地区,并留下对马拉维人民的文字记载。

  1883年,一个英国政府的领事被认可为“中非国王和首领”。1891年,英国建立英属中非保护地。

  1907年,名称变更为尼亚萨兰或者尼亚萨兰保护地。尼亚萨兰留下了一些马拉维人民尝试争取独立的历史。欧洲和美国留学的当地精英不断增长。这其中包括了John Chilembwe,他是一个受过美国教育的传教士家庭。随后,他回到了尼亚萨兰,抵制了英国招募当地人加入King's African Rifles作为劳力和搬运工。1944年,受到南非的非洲人国民大会(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的影响,尼亚萨兰非洲人大会出现了。

  20世纪50年代,随着尼亚萨兰于1953年加入北和南罗德西亚合并为罗德西亚和尼亚萨兰联邦,独立的压力显现。1963年12月31日,罗德西亚和尼亚萨兰联邦解散。

  1963年2月1日,Hastings Banda担任总理。尽管此时英国仍然控制着整个国家的财政、国防和司法系统。新宪法在1963年5月生效,确定了几乎完整的内部自治。

  1964年7月6日,马拉维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英联邦国家。两年后,马拉维采用了一部共和宪法,确定一党制。Hastings Banda担任总统。

  1970年,Hastings Banda宣布担任MCP终身主席,1971年,他巩固了权力,并称为马拉维终身总统。

  来自于国内不安和马拉维教堂以及国际社会的压力,导致一个要求马拉维人投票的全民公决,决定一个多党民主制或者一党制的延续。1993年6月14日,马拉维人民压倒多数的票数赞成多党民主。1994年5月17日,举行自由和公正的全国选举。于次年全面实施临时宪法。

  2001年,在国民议会中,UDF获得96个席位,AFORD获得30席MCP为61席。

  在2004年5月,马拉维实行了第一次民主选举总统的转型。UDF总统候选人穆塔里卡(Bingu wa Mutharika)击败MCP候选人John Tembo and Gwanda Chakuamba。穆塔里卡(Bingu wa Mutharika)于2005年2月5日离开的UDF。作为一个新成立的政党——民主进步党的首领,他在2009年选举赢得了第二个任期。

地理

马拉维地图
马拉维 尼卡高原
马拉维 利隆圭保护区 花豹
马拉维 斑马
马拉维希雷河河马.jpg
马拉维 利翁代公园 大象

  马拉维位于非洲东南部,南北有东非大裂谷贯穿,谷底就是马拉维湖,是非洲第三大湖,占马拉维总面积的20%。希雷河出自马拉维湖南端,流经马拉维南部地区,最后注入400公里以南的赞比西河。裂谷的东西面为海拔达900-1200米的高原。北部地区的尼卡高原高达2600米。南部的希雷高地平均海拔600-1600米,不过也有松巴高原高2130米,和木兰吉山达3050米。希雷河下游地势较低,海拔只有60-90米。

  马拉维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首府利隆圭人口为400,000,最大城市布兰太尔人口在1998年达到500,000。

  马拉维湖因其长365英里、宽52英里而俗称“日历湖”。

  马拉维设有5座国家公园:

  1. 麦克里尔角国家公园(Cape Maclear)
  2. 卡松古国家公园(Kasungu)
  3. 令圭国家公园(Lengwe)
  4. 利翁代国家公园(Liwonde)
  5. 尼卡国家公园(Nyika)

气候

  马拉维差不多整个国家都处于高山之上,所以大部份地区的气候垂直差异显著,为热带干湿季气候区的高地气候,普遍来说高山平原的气温十分温和和稳定,但冬天的气温可以低至摄氏4度。而盆地的气温较为闷热,最热的时候可以摄氏39度,而每年的降雨量也因地理环境而有所差别,平均由600mm至3000mm不等。通常雨季由11月开始至5月,而5月至11月的降雨量很低。马拉维因处于高原地带,所以极少受到飓风、洪水等威胁。

行政区划

马拉维:南部区风光
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纵贯马拉维全境,境内多高原

  马拉维分成3个区(英语:regions),下设有27个县(districts):

  • 中央区
  1. 代扎县(Dedza)
  2. 多瓦县(Dowa)
  3. 卡松古县(Kasungu)
  4. 利隆圭县(Lilongwe)
  5. 姆钦吉县(Mchinji)
  6. 恩科塔科塔县(Nkhotakota)
  7. 恩彻乌县(Ntcheu)
  8. 恩奇斯县(Ntchisi)
  9. 萨利马县(Salima)
  • 北部区
  1. 奇蒂帕县(Chitipa)
  2. 卡龙加县(Karonga)
  3. 利科马县(Likoma)
  4. 姆津巴县(Mzimba)
  5. 恩卡塔湾县(Nkhata Bay)
  6. 伦比县(Rumphi)
  • 南部区
  1. 巴拉卡县(Balaka)
  2. 布兰太尔县(Blantyre)
  3. 奇克瓦瓦县(Chikwawa)
  4. 奇拉朱卢县(Chiradzulu)
  5. 马钦加县(Machinga)
  6. 曼戈切县(Mangochi)
  7. 姆兰杰县(Mulanje)
  8. 姆万扎县(Mwanza)
  9. 恩桑杰县(Nsanje)
  10. 蒂约罗县(Thyolo)
  11. 法隆贝县(Phalombe)
  12. 松巴县(Zomba)

重要城镇

  • 奇姆巴(Mzimba)
  • 利隆圭(Lilongwe) 首都
  • 萨利马(Salima)
  • 松巴(Zomba)
  • 布兰太尔(Blantyre) 最大城市
  • 姆祖祖(Mzuzu)

政治

  实行多党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由全国普选产生,任期5年,可以连任一次。议会是马拉维最高立法机构。内阁是马拉维最高行政机构。2012年4月,马拉维总统班达上台后大幅调整内阁,推进改革,马政局基本保持稳定。

宪法

  现行宪法于1994年5月颁布,1995年修订。宪法规定,马实行多党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任期五年,只能连任一次;保护多党民主和独立的司法权。

议会

  实行一院制。议会由总统、议长、副议长、民选议员等组成,每届任期五年。本届议会于2009年6月组成,共193个议席,2012年4月班达总统执政后,其领导的人民党(包括人民党议员和声称转投人民党,但尚未完成议会注册手续变更的民进党议员)逐渐控制超过90个席位,民进党降为56席,大会党27席、联民阵13席、争取民主联盟2席、马拉维发展论坛1席、独立议员1席。议长亨利·奇蒙图·班达(Henry Chimunthu Banda)。

政府

  本届政府于2012年4月组成,2012年12月改组。主要成员有:总统、国防军和警察总司令乔伊丝·班达(Joyce Banda,女),副总统昆博·卡查利(Khumbo Kachali),财政部长肯·利彭加(Ken Lipenga),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伊弗雷姆·姆甘达·丘梅(Ephraim Mganda Chiume),教育与科技部长尤妮斯·卡赞贝(Eunice Kazembe,女),能源部长易卜拉欣·马托拉(Ibrahim Matola),矿业部长约翰·班德(John Bande),妇女、儿童与社会福利部长阿妮塔·卡林德(Anita Kalinde,女),经济规划与发展部长古多尔·贡德韦(Goodall Gongwe),,司法部长拉尔夫·卡桑巴拉(Ralph Kasambara),农业与粮食安全部长彼得·姆万扎(Peter Mwanza),交通与工程部长穆罕默德·西迪克·米亚(Mahommed Sidik Mia),水利发展与灌溉部长里奇·比斯维克·穆赫亚(Richie Biswick Muheya),地方政府与农村发展部长格雷斯·奇内纳尼·马塞科(Grace Zinenani Maseko,女),新闻部长摩西·昆库尤(Moses Kunkuyu),工业与贸易部长索斯滕·格文格韦(Sosten Gwengwe),,土地与住房部长亨利·福亚(Henry Phoya),内政部长乌拉迪·穆萨(Uladi Mussa),国防部长肯·爱德华·坎多多(Ken Edward Kandodo),旅游与文化部长蕾切尔·祖卢·马宗布韦(Rachel Zulu Mazombwe,女),劳工部长尤妮斯·马坎加拉(Eunice Makangala,女),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部长珍妮弗 ·希伦加(Jeniffer Chilunga,女),青年与体育部长埃诺克·查库富瓦·奇哈纳(Enock Chakufwa Chihana),残疾人与老年人事务部长伦妮·贝茜·卡切尔(Rennie Bessie Kachere,女),卫生部长凯瑟琳·戈塔尼·哈拉(Catherine Gotani Hara,女)。

司法机构

  分最高上诉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

政党

  主要政党有:

  人民党(People's Party):执政党。2011年由时任副总统乔伊丝·班达建立。该党以“团结、平等、发展”为建党理念,主张保障公民宪法权利,推进政治决策民主化,经济自由化与出口产品多元化,大力发展工商业、教育和艾滋病防控,促进就业、保障粮食安全。主席为现任总统乔伊丝·班达,副主席为现任副总统昆博·卡查利。

  民主进步党(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DPP):在野党。2005年2月由马前总统穆塔里卡成立。根据该党公布数据,有党员250万。主张团结所有马拉维人,致力于恢复经济增长和减贫。2009年大选中提出将马“从进口、消费国转变为出口、生产国”和建立“人民可以信赖、致力于发展的政府”的目标。现任主席为彼得·穆塔里卡。

  马拉维大会党(Malawi Congress Party,MCP):1944年成立。原名为尼亚萨兰非洲人国民大会,1959年改称现名。1964年马独立后至1994年为马唯一的合法政党,执政时间长达30年。现为马最大反对党。主席为约翰·坦博。

  联合民主阵线(United Democratic Front - UDF):前身为1992年3月在利隆圭成立的联合民主独立党,同年10月改为现名。1994年起执政,2005年因穆塔里卡总统脱离该党另立新党执政而沦为反对党。主席阿图佩莱·穆卢齐(Atupele Muluzi)。

  争取民主联盟(Alliance for Democracy - AFORD):1992年成立,成员主要包括马前政要、学者和商人。主张在马实行多党民主政治和自由市场经济。1993年与联合民主阵线联手,在全民公决中击败执政的大会党,实现马从一党制向多党制的转变。1995年参与联合政府。1996年5月退出,2003年再度联手,建立“民族团结政府”。现任全国主席埃诺克·齐哈纳(Enock Chihana)。

  人民进步运动(People's Progressive Movement - PPM):2003年3月成立,主要成员为商人。主张彻底改变马恶劣的经济状况。现主席马克·卡聪加(Mark Katsonga)。

重要人物

  乔伊丝·班达:总统。女,1951年生。曾任议员、妇女部长、外交部长等职。2009年5月任副总统。2011年建立人民党。2012年4月5日穆塔里卡总统病逝后,依照宪法于7日接任总统,任期至2014年马下届大选。

经济

  马拉维为农业国,全国90%以上人口从事农业,经济十分落后,是联合国确定的最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援。主要种植烟草、棉花、玉米等,是非洲主要烟草生产国之一,烟草出口占国家外汇收入70%。其白肋烟(Burley)质量上乘,在世界烟草界享有声誉。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马政府推行私有化和脱贫计划,但因吏治腐败被西方冻结援助,经济发展受阻。穆塔里卡上台后,努力改善同西方关系,西方逐步恢复援助,经济形势趋于好转。2005年起实施“增长与发展战略”,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支持。由于政府增加农业投入,扩大实施农业补贴计划,马已连续6年实现粮食自给有余,经济增长率也连续6年超过7%。2011年上半年,马发生外汇和燃油短缺危机,并引发民众全国性示威游行和骚乱。2012年4月,班达就任总统后,与西方缓和关系,着力争取外援,推出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马经济状况有所好转。

  2012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2013年1季度《经济季评》):

  国内生产总值(GDP):44.42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7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6%。

  货币名称:克瓦查(Kwacha)。

  年均汇率:1美元=335克瓦查(2012年底)。

  年均通货膨胀率:34.6%。

资源

  矿藏有煤、铝矾土、石棉、石墨、磷灰石、铀、铁矿等。2005年矿产收入增长52.1%。2006年在北部探明了储量为11,600吨的高品质铀矿。2010年北部铀矿全面投产,采矿业同比增长83.3%。森林面积约73万公顷。水利资源丰富。

工业

  主要是初级产品加工业,包括烟草、茶叶、蔗糖、酿酒、棉纺、菜油、建材和食品加工等。2012年制造业同比增长1.4%。

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以上。全国38%的土地为可耕地,75%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高粱、小米、豆类、水稻、木薯等。主要经济作物有烟草、茶叶、甘蔗等,是非洲最大烟草生产国之一。畜牧业以饲养牛、羊、猪、鸡为主。马拉维湖和希雷河上游为主要产鱼区。全国约24万人从事捕鱼业。2010年因受自然灾害影响,农业产量有所下降。2012年农业产值同比降低0.2%。

旅游业

  近年来,马大力改进旅游设施,旅游业发展较快,2009年游客达75.2万人次,比2008年增长1.5%,旅游业收入695.28亿克瓦查。游客主要来自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南非、坦桑尼亚和英、美等国。主要旅游胜地有马拉维湖、国家公园、狩猎区和自然保护区等。

交通运输

  马拉维为内陆国,最近的港口为莫桑比克的那卡拉港和贝拉港。国内以陆路交通为主。

  公路:总长2.49万公里,其中沥青路4073公里,与莫桑比克、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及南非的公路连接。

  铁路:总长790公里,与莫桑比克铁路相接。

  空运:有民用机场4个,其中2个为国际机场,国际航线通往南非、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赞比亚、津巴布韦、阿联酋和英国。

  水运:2010年南部恩桑杰国际内陆码头一期竣工,完成与赞比亚铁路连接。

对外贸易

  主要出口烟草、茶叶、蔗糖、咖啡,进口工业及交通运输设备、石油、化肥、化工产品等。主要贸易对象是南非、英国、日本、美国、法国、德国、荷兰以及南部非洲关税同盟成员国。

外国援助

  财政严重依赖外援。欧盟、英国、美国、世界银行、日本等是马的主要援助方。2003年底,西方国家以政府打击腐败不力为由,冻结向马援助款目。2004年5月,穆塔里卡执政后加大反腐败力度,精兵简政,紧缩开支,获得西方国家认可。2005年起援款逐步解冻。2009/2010年度年获世界银行、英国等援助7.92亿多美元,涉及扶贫、电力、水利建设、投资环境、艾滋病防治项目等。2011年,马与西方关系交恶,西方逐渐削减对马援助。2012年4月班达总统就任以来,着力改善与西方关系,争取外援,西方对马援助逐渐恢复并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非洲开发银行逐渐恢复对马援助。

人民生活

马拉维儿童
马拉维 传统木琴

  马拉维约有劳动力400万人。有4所中心医院、25所地区医院,48个乡村医院,440个医疗中心,101个诊所。平均1000人拥有1.3张床位。2009/2010年度,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支出为361亿克瓦查,占马政府开支的第二位。2005年人均寿命为46.3岁,15~49岁人群中约19%携带艾滋病病毒。

军事

  武装力量包括正规军和警察。总统兼国防军和警察部队总司令。2006年正规军总兵力5,300人,其中陆军4,880人、海军陆战队220人、空军200人。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2年。警察1,500人。武器主要由英国、法国等提供。

文化

风俗习惯

  服饰 一般马拉维男子的头发不容许超过颈背,也不许穿上窄下宽的喇叭裤。女士则不可穿暴露的衣物。在宴会等正式场合应备有黑色或白色的西服。

  饮食 马拉维人每天大多食用玉米糊;生活条件好的人,用玉米面加上牛奶烙成大饼,同时用西红柿、牛肉煮成红汤一道吃。马拉维人有食白蚁的习惯,特别是在春季白蚁繁殖季节非常盛行。

  起居 在马拉维尤其是在乡村,人们大多居住在圆形茅屋内。它是用树枝编织抹泥做墙壁,用香蕉叶和茅草盖屋顶。一般一个村落有三四十座圆形茅屋,分为大房屋和小房屋。大房屋较为宽敞,多由老人或家长居住,里面备有日常生活用品;小房屋比较狭窄,多有年轻人或孩子居住,里面除了睡觉用的一张席子外,别无他物。另外,马拉维人习惯于早起早睡,故大部分人在晚上9:00左右就寝.

  礼仪 马拉维人热情好客,同他们交往时,要注意礼节,诚恳相待,马拉维人的民族自尊心很强,在谈话时,不可有意无意地使用有损他们民族感情的话语、暗示或比喻等,否则会引起不快。另外,在与马拉维人交往时,不可轻易询问对方年龄,打听对方财产情况等。马拉维忌讳谈论总统健康和计划生育等问题。

新闻出版

  主要报刊:《每日时报》,1895年创刊,英文,发行量1.4万份;《马拉维新闻》,1959年创刊,英文、奇契瓦文周刊,发行量1.9万份;《民族报》,1993年创刊,英文日报,民间报刊,发行量1.6万份。

  马拉维通讯社:官方通讯社,1966年创办。

  马拉维国家广播公司:2010年马国家电视电视台与国家电台合并,成立新的马拉维国家广播公司,隶属马新闻与公民教育部。两台主要用英语、奇契瓦语编播节目。电台有8个频道。

教育

  沿袭英国教育制度。学校有公立和私立两种。学制小学8年、中学4年。1994年起实行小学免费义务教育。2008年全国共有公立大学2所,即马拉维大学和姆祖祖大学。还有多所私立大学。中学978所,小学5461所,教师2.2万人,学生35万人。2008年小学入学率为91%,成人识字率为64.1%。

外交

  奉行睦邻友好和不结盟外交政策。主张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和地区冲突。马是非洲联盟、不结盟运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南部非洲共同市场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成员国,与9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同南部非洲国家的关系 马政府重视改善和加强同邻国的关系。马于1967年同南非建交,是当时非洲唯一与南非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两国签有贸易协议,并在交通、教育、贸易、卫生等方面开展合作。南非是马最大的贸易伙伴。2012年4月班达总统执政后先后出访南非、尼日利亚、利比里亚、莫桑比克等国。马同赞比亚、津巴布韦、坦桑尼亚等国也保持着密切关系。

  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重视发展同西方国家的关系。欧盟、美国、英国和日本曾是马主要援助国,近年来与美英等西方国家关系恶化。2012年4月班达总统就任后,积极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先后出访英、美等国。2012年8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马拉维。

  同亚洲、北非国家的关系 上世纪90年代末,马开始重视与亚洲及北非地区国家发展关系,相继与利比亚、沙特阿拉伯、伊朗和马来西亚建交。近年来,重视发展同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关系。

非洲国家

  阿尔及利亚  安哥拉    贝宁   博茨瓦纳   布基纳法索  布隆迪   喀麦隆  佛得角   中非   乍得  科摩罗  刚果(布)

  科特迪瓦   吉布提    埃及   赤道几内亚  埃塞俄比亚  厄立特里亚 加蓬   冈比亚   加纳   肯尼亚 莱索托  刚果(金)

  几内亚    几内亚比绍  利比里亚 利比亚    马达加斯加  马拉维   马里   毛里塔尼亚 毛里求斯 摩洛哥 莫桑比克 纳米比亚

  尼日尔    尼日利亚   卢旺达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塞舌尔   塞内加尔 塞拉利昂  索马里  南非  斯威士兰 坦桑尼亚

  多哥     突尼斯    乌干达  赞比亚    津巴布韦   苏丹    南苏丹

最后修改于2019年1月26日 (星期六) 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