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光達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繁体.png 简体.png

許光達 大將
1964年6月16日,毛澤東(左)主席在南口靶場觀看坦克分隊軍事技術表演時,與許光達司令員交談

  許光達中文拼音:Xu Guangda;英語:Xu Guangda;1908年11月19日-1969年6月3日),中國工農紅軍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領導人之一,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1955)。軍事家。原名許德華,曾用名許泛舟、許洛華。1908年11月19日生於湖南長沙東山市蘿蔔沖。7歲時入小學讀書。1921年考入長沙師範學校,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192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9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受黨組織派遣,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炮科。1927年7月畢業後加入國民革命軍第4軍,在炮兵營任見習排長。同年8月2日奉命由九江南昌參加起義,但到達南昌時起義部隊已經撤離。後在江西寧都趕上起義部隊,被任命為第11軍25師75團3營11連排長、代理連長。10月初在三河壩戰鬥中被炮彈炸傷,與部隊失去聯繫。1928年1月轉赴安徽壽縣,在國民黨軍中秘密從事兵運工作。不久身份暴露,被迫輾轉各地躲避。1929年5月在安徽蕪湖找到黨組織,7月被派到中央軍委在上海舉辦的軍事訓練班學習,9月被派往洪湖蘇區。1930年2月參與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任參謀長。7月紅6軍與紅4軍合編為紅2軍團,改任第17師師長。10月為配合紅1、紅3軍團進攻長沙,率部參加南征作戰。1931年3月紅2軍團改編為紅3軍,任第8師22團團長。5月參加馬良坪戰鬥,在與主力失去聯繫、敵重兵圍攻情況下,率部攀懸崖突出重圍,在深山密林中與敵周旋2個月。與主力會合後任紅8師師長、25團團長。1932年1月在應城戰鬥中身負重傷。因蘇區醫療條件差、子彈未取出,于同年夏被送往蘇聯治療,併入莫斯科國際列寧學院學習。1936年曾要求回國,但被王明拒絕。後一度入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為中國學員舉辦的汽車訓練班學習。

  1937年11月在王稼祥等人安排下離蘇返國。1938年初到達延安,先後任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訓練部長、教育長、第3分校校長,發表《抗大在國防教育上的貢獻》、《戰術發展的基本因素》、《論新戰術》等文章,為培養抗日軍政幹部、探索抗日戰爭經驗、開展軍事理論研究作出了貢獻。1941年1月改任中央軍委參謀部部長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衛戍司令。1942年春調任八路軍第120師獨立第2旅旅長兼晉綏軍區第2分區司令員,在五寨、神池、保德、偏關一帶領導抗日軍民開展遊擊戰爭。他積極貫徹毛澤東提出的“把敵人擠出去”的方針,組織強有力的武裝工作隊,與主力部隊密切配合,深入晉中交城、水文等地區廣泛開展對敵鬥爭,肅清漢奸特務,摧毀日偽軍據點,恢復和建立抗日政權,取得反“掃蕩”和反“蠶食”鬥爭的勝利,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根據地。

  抗日戰爭勝利後,改任雁門軍區副司令員。1945年10月奉命組成許光達、孫志遠縱隊,協同晉察冀野戰軍進行綏遠戰役。1946年曾參加軍事調停執行部太原執行小組。同年11月任晉綏野戰軍第3縱隊司令員,率部轉戰晉中、晉北地區,保衛晉綏解放區。1947年8月率部西渡黃河,改隸西北野戰軍,在陝北先後參加了高家堡、榆林、沙家店、延(川)清(澗)、宜川、澄(城)郃(陽)、荔北等戰役,取得多次攻堅戰的勝利。在延清戰役中,他指揮部隊以連續爆破法炸開清澗城門,首先突入城內。在宜川戰役中,他帶傷指揮戰鬥,突破敵軍堅固防禦,協同友鄰部隊全殲宜川守敵。1949年2月任第一野戰軍(原西北野戰軍)第3軍軍長,率部參加春季攻勢和陝中戰役。同年6月任第2兵團司令員。在圍殲國民黨軍胡宗南部主力的扶郿戰役中,他率部實施迂回,切斷敵人退路,對保證戰役全勝起了重要作用。8月參加蘭州戰役,率部攻佔敵南山主陣地,搶佔黃河大橋,全殲蘭州守敵。

  新中國成立後,受命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1950年6月出任裝甲兵司令員,開始整編數量有限的坦克部隊,制訂兵種建設計畫,並在北京成立裝甲兵司令部,在天津組建第一所坦克學校。朝鮮戰爭爆發後,他組織剛組建的部隊用3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一年的訓練任務,於1951年1月派出第一支坦克部隊入朝參戰。同年4月赴朝鮮戰場進行實地考察,對坦克部隊的作戰使用和技術保障進行調查研究和具體指導。1957年兼任裝甲兵學院院長。1959年9月出任國防部副部長。他重視軍事學術研究,主持編寫和審定裝甲兵戰鬥條令、教程和教範,撰寫《陸軍的發展趨向及裝甲兵的運用》等多篇論文,提出機械化是陸軍發展的必然趨勢、沒有技術就沒有裝甲部隊等重要觀點,強調政治工作與技術工作相結合、軍事訓練與實戰需要相結合。在他主持下,裝甲兵部隊日益發展壯大,成為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的一支骨幹力量。

  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對許光達為中國革命和軍隊建設所作出的貢獻給予了充分肯定,在1955年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時,決定授予他大將軍銜。他得知後,“高興之餘,惶惶難安。”在給毛主席和其他軍委領導的“降銜申請書”中,他謙遜地寫道:“回顧自身歷史,1925年參加革命,戰績平平。1932~1937年在蘇聯療傷學習,對中國革命毫無建樹。而這一時期是中國革命最艱難困苦的時期:蔣匪軍數次血腥的大“圍剿”,三個被迫作戰略轉移。戰友們在敵軍層層包圍下,艱苦奮戰,吃草根樹皮,獻出鮮血生命。我坐在窗明几淨的房間吃牛奶、麵包。自蘇聯回國後,有幾年是在後方。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行列裡,在中國革命的事業中,我究竟為黨為人民做了些什麼?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實事求是地說,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說同大將們比,心中有愧,與一些年資較深的上將比,也自愧不如……為了心安,為了公正,我曾向賀副主席面請降銜。現在我誠懇、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請:授我上將銜。”毛澤東看罷,激動地說:“這是一面明鏡,共產黨人自身的明鏡。500年前,大將徐達,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500年後,大將許光達,幾番讓銜,英名天下揚。”“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林彪江青一夥的殘酷迫害,於1967年1月被非法關押。經過一年多的批鬥、審訊和折磨,於1969年6月3日在北京逝世。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955年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1985年出版有《許光達論裝甲兵建設》。

  1989年11月,經中央軍委確定,33人被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的稱號,1994年8月又確定增補3人,共計36人。其中有五位國家主要領導人,10位元帥,10位大將。有11人在新中國建立前獻身。他們是:
  毛澤東 周恩來 朱 德 鄧小平 彭德懷 劉伯承 賀 龍 陳 毅 羅榮桓 徐向前 聶榮臻 葉劍英 林 彪 楊尚昆 李先念 粟 裕 徐海東 黃克誠
  陳 賡 譚 政 蕭勁光 張雲逸 羅瑞卿 王樹聲 許光達 葉 挺 許繼慎 蔡申熙 段德昌 曾中生 左 權 彭雪楓 羅炳輝 黃公略 方志敏 劉志丹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