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繁体.png 简体.png

陳賡 大將

  陳賡中文拼音:Chen Geng;英語:Chen Geng;1903年2月27日-1961年3月16日),中國工農紅軍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領導人之一,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1955)。原名陳庶康,字傳瑾。生於湖南湘鄉柳樹鋪。讀過私塾和本縣東山高等小學。1917年為逃避包辦婚姻而離家出走,投湘軍當兵。1921年因不滿於軍閥混戰而脫離湘軍,在長沙鐵路部門當職員,併入湖南自修大學學習,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積極投身工人運動。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底轉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12月考入廣州陸軍講武學校。1924年5月退出講武學校,轉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結識了周恩來陳延年惲代英聶榮臻葉劍英等。畢業後留校任入伍生連長、副隊長,先後參加平定商團叛亂和討伐軍閥陳炯明的兩次東征。在第二次東征中曾捨身“救駕”,將身陷險境的總司令蔣介石背到安全地帶。1926年秋奉命赴蘇聯,學習政治保衛和爆破技術。1927年2月回國後,被派到國民革命軍第8軍任特務營營長,並參加黃埔同學討蔣委員會。7月隨周恩來赴江西參加南昌起義,在總指揮部負責保衛工作。起義軍南下廣東途中,調到第20軍任營長。8月下旬在會昌戰鬥中左腿負重傷,後經香港輾轉至上海就醫。

  1928年4月傷癒後被分配到中共中央特科,在周恩來直接領導下從事情報搜集和反間諜工作。他和其他特科成員打入敵人內部,為黨中央及時掌握敵方動態、保護黨組織安全作出重要貢獻。如1931年4月,特科成員錢壯飛在截獲中共高層領導人顧順章被捕叛變的情報後首先向他報告,他立即找周恩來、聶榮臻商量對策並採取緊急防範措施,使黨的組織和革命事業避免了一次重大損失。同年10月被派到鄂豫皖蘇區,11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第4軍第12師師長,率部先後參加黃安、商潢、潢光等戰役和鄂豫皖蘇區第四次反“圍剿”。1932年9月在扶山寨戰鬥中右腿負重傷,再次到上海就醫。期間,曾有幸作為惟一的紅軍將領與魯迅先生兩次秘密會面,詳細介紹蘇區和紅軍的情況,並為魯迅繪製了一張鄂豫皖蘇區草圖。1933年3月因叛徒出賣而被捕。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他堅貞不屈,大義凜然,並在法庭上高唱國際歌,揭露敵人的罪行,宣傳蘇區、紅軍和共產黨的主張。面對敵人的威脅利誘,他嗤之以鼻,大加痛斥,並在南昌當面拒絕蔣介石的勸降。後在黨組織和宋慶齡等愛國人士的營救下脫險,前往中央蘇區,擔任彭(湃)楊(殷)步兵學校校長。1934年10月隨軍長征,任軍委幹部團團長,擔負掩護中央縱隊的任務,參加了多次作戰。1935年9月任陝甘支隊第13大隊大隊長。到陝北後調任紅1軍團第1師師長,先後參加直羅鎮、東征、西征和山城堡戰役。1937年2月入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學習。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29師386旅旅長,率部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戰場,在正太鐵路一線先後取得長生口、七亙村、廣陽等戰鬥的勝利。太原失陷後,指揮所部深入敵後,依託太行山,開展以破襲戰和伏擊戰為主的遊擊戰爭。1938年3月設伏神頭嶺,斃傷日軍1500餘人。4月反擊長樂村,殲敵2200餘人,粉碎日軍“九路圍攻”。爾後,率部轉戰冀南和魯西北地方,參與創建晉冀豫和冀南抗日根據地。1939年2月指揮香城固戰鬥,創造了平原地區誘伏戰的典型戰例。1940年春挫敗日軍對太嶽抗日根據地的“五路圍攻”,隨後任新成立的太岳軍區司令員。8~12月率部參加百團大戰並指揮榆遼戰役,攻克榆社縣城。1941年8月任太岳縱隊司令員,領導創建岳南抗日根據地,粉碎日偽軍多次“掃蕩”和“蠶食”。1942年10月起組織指揮歷時兩年半的沁源圍困戰,被八路軍總部譽為群眾性遊擊戰爭的範例。1943年11月赴延安,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

  抗日戰爭勝利後返回太岳軍區,指揮太岳縱隊(後改稱晉冀魯豫軍區第4縱隊)參加反擊國民黨軍進攻的上黨戰役。1946年內戰全面爆發後,率部轉戰晉南、晉西前線。在三面受敵的不利態勢下,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以大踏步運動戰和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為主要原則,先後組織指揮聞夏、同蒲、臨浮戰役,三戰三捷。特別是在臨浮戰役中,殲滅胡宗南稱之為“天下第一旅”的王牌部隊,粉碎國民黨軍南北夾擊計畫。繼而組織實施呂梁、汾孝、晉南等戰役,擴大了解放區,牽制了大量敵人,有力地配合了西北戰場的作戰。1947年8月奉命指揮陳(賡)謝(富治)集團南渡黃河,挺進豫西,實施戰略進攻,開闢鄂豫陝解放區,與劉鄧、陳粟兩支大軍成“品”字形陣勢展開于中原戰場。三支大軍密切協同,逐鹿中原,連續實施進攻作戰,迫使蔣介石調兵回防,從而有力地策應了陝北和山東戰場,使全國戰局發生了根本轉變。1948年11月率部參加淮海戰役,在南平集頑強阻擊向徐州增援的國民黨軍黃維兵團,並協同友鄰部隊將其合圍於雙堆積地區,使徐州之敵陷於孤立,為戰役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態勢;在圍殲黃維兵團的作戰中,指揮東集團採取抵近進攻戰術,直搗敵核心陣地。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4月率部參加渡江戰役,挺進浙贛線,解放南昌。10月執行遠距離大迂回、大包圍的作戰方針,參與指揮廣東戰役、廣西戰役,率部直插雷州半島,切斷白崇禧集團的海上退路,並協同友鄰部隊將其全殲於廣西境內。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1月指揮滇南戰役,千里追殲殘敵,解放雲南南部和西部廣大地區。2月起相繼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雲南省人民政府主席、雲南軍區司令員。同年7月作為中共中央代表應邀赴越南,幫助越南人民進行抗法戰爭,制定作戰方針和戰役計畫。9月參與指揮邊界戰役,使越軍取得抗法戰爭以來首次重大勝利,打通中越邊境交通線,鞏固並擴大了越北根據地。11月返國,被派赴赴朝鮮戰場進行考察。1951年6月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兼第3兵團司令員、政治委員,協助彭德懷司令員貫徹執行“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部署構築坑道工事,制訂加強海岸防禦與縱深防禦計畫,使志願軍形成以坑道為骨幹的防禦體系。1952年6月回國,奉命籌建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並任院長兼政治委員。1954年10月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58年9月兼任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1959年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國防部副部長。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第一、第二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955年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1961年3月16日因長期勞累突發心臟病,在上海逝世。撰寫有《在祖國南部邊疆的三次追擊戰》等,1982、1984年出版有《陳賡日記》。

  1989年11月,經中央軍委確定,33人被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的稱號,1994年8月又確定增補3人,共計36人。其中有五位國家主要領導人,10位元帥,10位大將。有11人在新中國建立前獻身。他們是:
  毛澤東 周恩來 朱 德 鄧小平 彭德懷 劉伯承 賀 龍 陳 毅 羅榮桓 徐向前 聶榮臻 葉劍英 林 彪 楊尚昆 李先念 粟 裕 徐海東 黃克誠
  陳 賡 譚 政 蕭勁光 張雲逸 羅瑞卿 王樹聲 許光達 葉 挺 許繼慎 蔡申熙 段德昌 曾中生 左 權 彭雪楓 羅炳輝 黃公略 方志敏 劉志丹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