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1个标签移动版编辑
 
(未显示7个用户的26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
{{一级导航|0级 = [[中华人民共和国]]|1级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文件:94714.jpg|right|thumb|300px|宁夏:银川市区夜景]]
 +
[[文件:94722.jpg|right|thumb|300px|宁夏:银川市行政中心]]
 +
[[文件:94715.jpg|right|thumb|260px|宁夏:承天寺塔,俗称西塔,位于银川市兴庆区进宁南街]]
  
 +
'''宁夏回族自治区'''([[汉语拼音]]:níng xià huí zú zì zhì qū;[[英文]]: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简称“'''宁'''”,是[[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个自治区之一,首府[[银川]]。位于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中游、[[蒙古高原]]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4°17′′-107°39′,北纬35°14′-39°23′。大部分地区因黄河缓慢穿流而为河套的一部分,土地富饶而有“塞上江南”之称。下辖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国土面积比较小,只有6.64万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达1650万亩,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3位,引黄自流灌溉690万亩,是全国四大自流灌溉区和12个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现代农业、旱作节水农业、生态农业“三大示范区”。
 +
截至2021年末,宁夏回族自治区常住人口725.0万人。
  
 +
宁夏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并形成了西夏文化。宁夏的水洞沟遗址是三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宁夏是中国长城博物馆,从战国长城到明长城的古长城遗址,在宁夏都有分布。
  
 +
宁夏既有雄浑的大漠风光,更有塞上江南新天府的美景,既有神秘的西夏历史渊源,更有浓郁的回乡风情、醇厚的黄河文化,“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两堡一城”([[将台堡]]、[[镇北堡]]、古长城)、“两文一景”([[西夏文化]]、回族伊斯兰文化、塞上江南景观)星罗棋布,交相辉映,岳飞《满江红》、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等不朽诗篇使这方神奇的土地蜚声四海,已经成为中国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
宁夏地形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丘陵沟壑林立,地形分为三大板块: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宁夏地处黄河水系,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全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
  
 +
202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实现生产总值4522.3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4.4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21.5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136.28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2549元。
  
== 地理 ==
+
=== 行政区划、人口 ===
  
  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从地貌类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地表形态复杂多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条件。据2004年初统计数据显示,宁夏地形中丘陵占38%,平原占26.8%,山地占15.8%,台地占17.6%,沙漠占1.8%。
+
==== 行政区划 ====
  
  (-)天然屏障与高原"绿岛"
+
截至2022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下辖5个地级市,9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11个县(合计22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宁夏有名的山地有贺兰山和六盘山。
+
*'''[[银川市]]''' 辖3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兴庆区
 +
**市辖区:[[兴庆区]] [[西夏区]] [[金凤区]]
 +
**县:[[永宁县]] [[贺兰县]]
 +
**县级市:[[灵武市]]
  
  贺兰山绵亘于宁夏的西北部,南北长200多公里,东西宽15-60公里。山地海拔多在1600-3000米,主峰达3556米。古人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山势巍峨雄伟,既削弱了西北寒风的侵袭,又阻挡了腾格里沙漠流沙的东移,成为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山中有丰富的煤炭等矿产资源。山麓部分,1500米以下为荒漠草原带;1500米以上出现覆盖度较大,草本植物生长较高的山地草原及旱生灌丛带。大约2000米以上,有以云杉、油松等为主要成分的森林。森林带以上,有一定面积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是较好的夏季牧场。贺兰山的山脊是我国荒漠草原与荒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界线。山岭中间,也有一些较低矮的山口,成为东西交通要道。其中三关口是银川通往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重要通道。
+
*'''[[石嘴山市]]''' 辖2个市辖区、1个县。市政府驻大武口区
 +
**市辖区:[[大武口区]] [[惠农区]]
 +
**县:[[平罗县]]
  
  六盘山古称陇上,位于宁夏的南部,耸立于黄土高原之上,是一条近似南北走向的狭长山脉。主峰位于和尚辅以南的美高山,海拔2942米,山势高峻。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六盘山因此而得名。山腰地带降雨较多,气候较为湿润,宜于林木生长,有较繁茂的天然次生阔叶林,使六盘山成为突起于黄土高原之上的一个"绿岛",也是宁夏重要的林区之一。
+
*'''[[吴忠市]]''' 辖2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利通区
 +
**市辖区:[[利通区]] [[红寺堡区]]
 +
**县:[[盐池县]] [[同心县]]
 +
**县级市:[[青铜峡市]]
  
  (二)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海拔1100-1200多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黄河自中卫入境,向东北斜贯于平原之上,河势顺地势经石嘴山出境。平原上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便,便于自流灌溉。所以,自秦汉以来,劳动人民就有这里修渠灌田,发展了灌溉农业。2000多年来经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这里早已是渠道纵横、阡陌相连的"塞上江南"。现为宁夏的商品农业基地。
+
*'''[[固原市]]''' 辖1个市辖区、4个县。市政府驻原州区
 +
**市辖区:[[原州区]]
 +
**县:[[西吉县]] [[隆德县]] [[泾源县]] [[彭阳县]]
  
  宁夏平原以青铜峡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青铜峡口以南叫卫宁平原比较狭窄,宽仅2一10公里。坡度较大,不仅有利于灌溉,排水也比较方便。地面径流及地下水均可顺利排入黄河。地下水位较低,土壤盐渍化现象较少。青铜峡以北的银川平原,地形开阔,有的地方竟达40公里以上。尤以黄河以西的地区。平原面积较广。这里坡度较小,引水虽便,排水欠佳,过去缺乏良好的排水系统,积水汇集于注地。人为地增加了许多湖泊。由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抬高,土壤的盐渍化现象严重。建国后加强了排水措施,盐碱滩被改造成为沃土,很多湖泊被排干,垦为农田。现在平原上还有不少湖泊,这些湖泊已成为今日发展淡水养鱼的重要场所。
+
*'''[[中卫市]]''' 辖1个市辖区、2个县。市政府驻沙坡头区
 +
**市辖区:[[沙坡头区]]
 +
**县:[[中宁县]] [[海原县]]
  
  (三)丘陵起伏的黄土高原区
+
==== 人口 ====
  
  宁夏南部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其上黄土覆盖,厚的地方可达100多米,大致由南向北厚度渐减。六盘山主峰以南,流水切割作用显著,地势起伏较大,山高沟深。六盘山以北的地区,由于降水少,流水对地表切割作用较小,除少数突出于黄土瀚海之上、状如孤岛的山峰之外,一般为起伏个大的低丘浅谷,相对高度在150米左右。凡有河流流过的地方,经河流的冲积,形成较宽阔的河谷山地,宜于发展农业生产,是重要的粮油产地。许多低丘缓坡也多开垦成农田。丘陵坡下,开挖一排排窑洞,是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建造的住房,是这里普遍的、具有自然地理特色的人文景观。在人们对黄土丘陵地区长期垦殖过程中,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使这里的生态环境逐年恶化,破坏了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下降。根治的出路在于大力植树种草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广辟水源。
+
2021年末,宁夏回族自治区常住人口725.0万人,民族以[[汉族]]、[[回族]]为主。宁夏人口比上年末增加4.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78.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04%,比上年末提高1.08个百分点。全年全区出生人口8.4万人,出生率为11.62‰;死亡人口4.4万人,死亡率为6.09‰;自然增长率为5.53‰。
  
  (四)风沙侵袭的灵盐台地
+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区常住人口为6,301,35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长12.21%。年平均增长率为1.16%。
  
  在黄土丘陵区以北、银川平原以东,即灵武市东部和盐池县北部的广大地区,为鄂尔多斯高原的一部分,是海拔1200-1500米的台地。台面上固定和半固定沙丘较多。西部,低矮的平梁与宽阔谷地相交错,起伏微缓。谷地里散布有面积不大的盐池、海子,生产食盐、芒硝等盐类矿点。
+
=== 历史 ===
  
  台地区降水少,地下水埋藏深。水质差,水分条件不好。风沙侵袭严重,沙荒多,农田少。天然植物主要是早生草类和低矮的灌木丛,这里是生态比较脆弱的天然牧场
+
宁夏居[[黄河]]上游,北倚[[贺兰山]],南凭[[六盘山]],黄河纵贯北部全境,历史文化悠久,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在宁夏不大的版图上,包含了类型多样的地貌: 山脉、高原、平原、丘陵、河谷一应俱全,使宁夏呈现出丰富的自然景观。
+
灵武市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掘出来的石器、骨器和用火痕迹表明,远在距今3万年前后宁夏境内就有了[[人类]]活动。“细石器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表明,距今六七千年到三四千年前,宁夏已由母系氏族社会进人父系氏族社会、开始从事畜牧业和农业生产,并与中原地区有了密切的联系。商、周时期,境内有称为胡(北狄)、羌(西戎),后又称为鬼戎、猃狁(熏育、荤粥)的游牧部落活动。[[周宣王]]时,曾在“太原”(今固原一带)调查户口,表明当时不仅已有较多人口,而且有了行政管理体制。[[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固原地区南部属[[秦国|秦]],其余地区分别为义渠戎、朐衍戎等部族的聚居地。
  
 +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收复河套,当时的宁夏地区为北地郡,将大批六国臣民移至此地,开荒种地,修渠灌溉。为宁夏平原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秦代开挖的秦渠,至今仍在使用。[[汉武帝]]时,先后又有大批移民涌入宁夏河套地区。随之也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耕作技术。为扩大耕地,又新开了汉渠。
  
 +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中原战乱。宁夏成为羌族、[[匈奴]]、[[鲜卑]]游牧、逐鹿之地。公元407-431年,匈奴人赫连勃勃兴起,建立大夏,成为十六国之一。现在宁夏的固原、灵武、银川等地区属其管辖。[[李渊]]灭隋建大唐,分全国为十五道。宁夏属[[关内道]]。在灵州,今灵武县南,设都督府和朔方节度使,驻军6万多人。成为西北的一个政治、军事、经济、交通中心。在唐代鼎盛时期,宁夏的经济也有很大的发展。
  
  宁夏地处中国地质、地貌"南北中轴"的北段,在华北台块、阿拉善台块与祁连山褶皱之间。高原与山地交错带,大地构造复杂。从西面、北面至东面,由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相围,南面与黄土高原相连。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西部高差较大,东部起伏较缓。
+
公元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夏。因在[[北宋]]之西,又别于十六国之一的赫连夏,故史称[[西夏]]。兴庆府,今银川市,不仅是西夏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水利灌溉的枢纽。在西夏时,畜牧业很是兴盛。[[宋朝]]所用的马,大部分购自西夏。[[成吉思汗]]也从西夏得到许多[[骆驼]]。西夏的手工业也很发达,主要有鞣皮、纺毛线、制毡毯。谅祚时建造的承天寺塔至今仍屹立在银川,表现了西夏人的高超建筑技术。
  
  南部的六盘山自南端往北延,与月亮山、南华山、西华山等断续相连,把黄土高原分隔为二。东侧和南面为陕北黄土高原与丘陵,西侧和南侧为陇中山地与黄土丘陵。中部山地、山间与平原交错。卫宁北山、牛首山、罗山、青龙山等扶持山间平原,错落屹立。
+
公元1227年,在西夏国被成吉思汗督师所灭之后,[[元朝|元]]在此设宁夏府路,开始迁入回族。[[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宁夏地区为边防要塞。
  
  北部地貌呈明显的东西分异。黄河出青铜峡后,塑造了美丽富饶的银川平原。平原西侧,贺兰山拔地而起,直指苍穹。东侧鄂尔多斯台地,高出平原百余米,前缘为一陡坎,是宁夏向东突出的灵盐台地。
+
公元1368年朱元璋下令农民归耕,承认耕者有其田,垦者享有其地。后来又发诏令,规定宁夏等地的农民垦荒所得土地任其自有,永不征税。政府还组织军队兴修水利,并把大批回民以“屯戍”人的身扮安插在灵州、固原一带。公元1412年前后,人口繁衍,粮食储备增加。宁夏等地的仓储可支当地10年的俸晌。但在明朝中叶以后,起兵祸,生灵涂炭,宁夏经济也遭到很大的破坏。
  
  地貌复杂,山地迭起,盆地错落,大体可分为: 黄土高原,鄂尔多斯台地,洪积冲积平原和六盘山、罗山、贺兰山南北中三段山地。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按地表特征,还可分为南部暖温带平原地带,中部中温带半荒漠地带和北部中温带荒漠地带。全区从南向北表现出由流水地貌向风蚀地貌过渡的特征。
+
[[清朝]]建宁夏府。[[乾隆]]年间,银川发生大地震,原址受损严重,乾隆帝拨下巨银用于重建家园,在城郊建新城,称新满城,既现在新城。乾隆以后,“宁夏至平凉千余里,尽悉回庄”,成为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民国初年设朔方道,1929年改为宁夏省,辖除固原地区以外的现有市、县及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和磴口县。
  
  根据自然特点和传统习惯,一般把银川市、石嘴山市、中卫市和吴忠市的利通区、青铜峡市的引黄灌溉区称为宁夏北部;把吴忠市的盐池、同心两县和灵武市、中卫市的山区以及中卫市海原县的北部称为宁夏中部;把固原市的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及中卫市海原县的南部山区称为宁夏南部。
+
1949年9月23日,宁夏解放,仍沿用宁夏省原称,辖区范围与民国时相同。1954年,撤销宁夏省,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和磴口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地区并入甘肃省。
  
 +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白治区成立,辖原属甘肃省的银川专区、吴忠回族自治州、西海固回族自治州及泾源、隆德2县。1969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的5个公社并入宁夏。1979年,这些地区又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
[[文件: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图.jpg|center|thumb|550px|宁夏回族白治区地图]]
  
== 自然资源 ==
+
=== 地理 ===
  
  宁夏地处黄河中游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约占全区面积的3/4。宁夏地势南高北低,南北狭长。自北向南依次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以及六盘山地。宁夏河流均属黄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黄河、清水河、苦水河、泾河、葫芦河、红柳河、祖厉河等。黄河在宁夏境内流程397千米,水流较缓,两岸沟渠纵横,是宁夏主要灌溉水源。清水河是发源于宁夏境内的最大河流,南起六盘山麓,北抵中宁县汇入黄河,全长320千米,是山区重要水源。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由于地形南高北低的影响,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具有南寒北暖、南湿北干、冬寒漫长、夏短酷暑及降水南多北少、气候干燥、日照充足、风大沙多的特点。年平均气温在 5~9℃之间,1月平均气温为-10~-8℃,7月平均气温为17~23℃。日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为200~700毫米,降水的年变率大,季节分配也不均衡。南部山区多冰雹,中部一些地区旱灾严重,中部和北部多风沙,对农业生产不利。1991年底有耕地面积132.96万公顷,尚可开发的荒地面积 42.93万公顷 , 草地2.6 万平方千米,水面 1312.00 平方千米,沙漠923.61平方千米,土地资源尚待加强利用。另外,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宁夏一直是中国少林区之一,仅有林地36.2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85%。大力发展林业,提高森林覆盖率应是宁夏自然环境改造中的一个重点 。宁夏水力资源蕴藏量为205.4万千瓦,可给本区工农业提供充足的能源。全自治区1991年底煤炭的保有储量为309亿吨,居全国前列。宁夏煤炭具有分布广、品种全、煤质好、埋藏浅等特点,且构造简单,易于开采。主要有贺兰山煤田、香山煤田、宁南煤田和宁东煤田等四大煤田。汝箕沟矿区出产的太西煤是中国最好的无烟煤,也是世界上最优质的无烟煤之一,被誉为太西乌金。除煤炭外,宁夏石膏储量居中国首位,且分布广,矿床厚,便于机械开采, 主要产地有中卫县干塘 、小红山,同心县贺家口子等。此外,还有水泥石灰岩、玻璃石英砂岩、粘土、芒硝、重晶石、燧石、硅石、石油、铜、铁、磷、盐等矿产资源。宁夏回族自治区物产丰富,土特产品很多,其中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二毛皮、发菜最为有名,被称为红黄蓝白黑宁夏五宝。
+
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自北向南依次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以及六盘山地。从地貌类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地表形态复杂多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条件。
  
 +
[[文件:94712.jpg|right|thumb|280px|宁夏:贺兰山]]
  
 +
'''贺兰山''' 绵亘于宁夏的西北部,南北长200多公里,东西宽15-60公里。山地海拔多在1600-3000米,主峰达3556米。古人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山势巍峨雄伟,既削弱了西北寒风的侵袭,又阻挡了腾格里沙漠流沙的东移,成为[[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山中有丰富的煤炭等矿产资源。山麓部分,1500米以下为荒漠草原带;1500米以上出现覆盖度较大,草本植物生长较高的山地草原及旱生灌丛带。大约2000米以上,有以云杉、油松等为主要成分的森林。森林带以上,有一定面积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是较好的夏季牧场。贺兰山的山脊是我国荒漠草原与荒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界线。山岭中间,也有一些较低矮的山口,成为东西交通要道。其中三关口是银川通往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重要通道。
  
 +
'''六盘山''' 古称陇上,位于宁夏的南部,耸立于黄土高原之上,是一条近似南北走向的狭长山脉。主峰位于和尚辅以南的美高山,海拔2942米,山势高峻。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六盘山因此而得名。山腰地带降雨较多,气候较为湿润,宜于林木生长,有较繁茂的天然次生阔叶林,使六盘山成为突起于黄土高原之上的一个"绿岛",也是宁夏重要的林区之一。
  
== 文化 ==
+
'''宁夏平原''' 被誉为“塞上江南”,海拔1100-1200多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黄河自中卫入境,向东北斜贯于平原之上,河势顺地势经石嘴山出境。平原上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便,便于自流灌溉。所以,自秦汉以来,劳动人民就有这里修渠灌田,发展了灌溉农业。宁夏平原以青铜峡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青铜峡口以南叫卫宁平原比较狭窄,宽仅2一10公里。坡度较大,不仅有利于灌溉,排水也比较方便。地面径流及地下水均可顺利排入黄河。地下水位较低,土壤盐渍化现象较少。青铜峡以北的银川平原,地形开阔,有的地方竟达40公里以上。尤以黄河以西的地区。平原面积较广。这里坡度较小,引水虽便,排水欠佳,过去缺乏良好的排水系统,积水汇集于注地。人为地增加了许多湖泊。由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抬高,土壤的盐渍化现象严重。建国后加强了排水措施,盐碱滩被改造成为沃土,很多湖泊被排干,垦为农田。现在平原上还有不少湖泊,这些湖泊已成为今日发展淡水养鱼的重要场所。
  
须弥山石窟
+
'''黄土高原区''' 宁夏南部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其上黄土覆盖,厚的地方可达100多米,大致由南向北厚度渐减。六盘山主峰以南,流水切割作用显著,地势起伏较大,山高沟深。六盘山以北的地区,由于降水少,流水对地表切割作用较小,除少数突出于黄土瀚海之上、状如孤岛的山峰之外,一般为起伏个大的低丘浅谷,相对高度在150米左右。凡有河流流过的地方,经河流的冲积,形成较宽阔的河谷山地,宜于发展农业生产,是重要的粮油产地。许多低丘缓坡也多开垦成农田。丘陵坡下,开挖一排排窑洞,是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建造的住房,是这里普遍的、具有自然地理特色的人文景观。在人们对黄土丘陵地区长期垦殖过程中,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使这里的生态环境逐年恶化,破坏了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下降。根治的出路在于大力植树种草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广辟水源。
  
  位于固原县西北的须弥山东麓。那里峰峦迭峰,树木繁茂,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黄土高原少有的风景区。具有重大价值的北朝、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造像,俗称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就开凿在长约2公里、宽约1公里并 连的5座山峰的峭壁上。它和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石窟一样,是 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
+
'''灵盐台地''' 在黄土丘陵区以北、银川平原以东,即灵武市东部和盐池县北部的广大地区,为鄂尔多斯高原的一部分,是海拔1200-1500米的台地。台面上固定和半固定沙丘较多。西部,低矮的平梁与宽阔谷地相交错,起伏微缓。谷地里散布有面积不大的盐池、海子,生产食盐、芒硝等盐类矿点。台地区降水少,地下水埋藏深。水质差,水分条件不好。风沙侵袭严重,沙荒多,农田少。天然植物主要是早生草类和低矮的灌木丛,这里是生态比较脆弱的天然牧场
  
  "须弥",梵文意为"宝山"。须弥山石窟最早开凿的确切年代已无从稽考了,但从石窟形制和造像风格判断,大约最初开凿于北魏中晚期。须弥山石窟入口处的第5窟内,高达20米的弥勒坐佛,神情端庄,十分壮观,它比云冈、龙门石窟中最大的造像还高。这里原有三层挑檐楼遮护,俗称大佛楼,但窟檐早已崩坏,大佛全部露出窟外,于是成了须弥山石窟的有名标记。
+
在宁夏不大的版图上,包含了类型多样的地貌: 山脉、高原、平原、丘陵、河谷一应俱全,使宁夏呈现出丰富的自然景观。
  
  过大佛楼,参观子孙宫。北魏的石窟大多集中于此。子孙宫山崖前部的第14窟是须弥山开凿最早的一个。窟内,佛像雕绘结合,色调古朴,其造型与云冈、敦煌石窟中北魏前期的造像极为酷似。第24、32窟比14窟稍晚,窟内佛像已是一佛二菩萨,从这些以"秀骨清相"为特点的一佛二菩萨造像中,可以看出这是北魏孝文帝以后的作品。
+
==== 河流 ====
  
  须弥山宏伟华丽、造像众多的石窟,如第45、46、51窟等,都是北周(557~581年)开凿的。圆光寺后的第45、46窟和相国寺后的第51、67、70窟,每窟都有高6-7米的造像40余尊,龛内立佛多为一佛二菩萨,刻工精美。除此外,龛额上有各种小佛,龛座下有手执各种乐器的伎乐人,窟顶有围绕塔柱翱翔的飞天浮雕,真是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和敦煌、龙门石窟一样,须弥山最繁荣的时期是唐代,这可以从第5窟(弥勒坐佛)、第10、12、20、54、62、68、105 诸窟中雕刻的众多菩萨像中感受到。这些菩萨像多为一手提瓶的袒臂露脐的女性形象,身着天衣,胸挂璎络,腕配环钏,面貌端丽,姿态秀美。唐代有"宫娃如菩萨"之说,其实是"菩萨如宫娃",这是佛教雕刻艺术中现实主义的部分,给人以美的享受。 须弥山石窟还有唐、宋、西夏等各个时代的题记多处,这些题记,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
+
宁夏河流均属黄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黄河、清水河、苦水河、泾河、葫芦河、红柳河、祖厉河等。黄河在宁夏境内流程397千米,水流较缓,两岸沟渠纵横,是宁夏主要灌溉水源。清水河是发源于宁夏境内的最大河流,南起六盘山麓,北抵中宁县汇入黄河,全长320千米,是山区重要水源。
  
 +
==== 气候 ====
  
 +
宁夏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由于地形南高北低的影响,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具有南寒北暖、南湿北干、冬寒漫长、夏短酷暑及降水南多北少、气候干燥、日照充足、风大沙多的特点。年平均气温在 5-9℃之间,1月平均气温为-10至-8℃,7月平均气温为17-23℃。日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为200-700毫米,降水的年变率大,季节分配也不均衡。南部山区多冰雹,中部一些地区旱灾严重,中部和北部多风沙,对农业生产不利。
  
 +
=== 自然资源 ===
  
== 旅游 ==
+
宁夏回族自治区物产丰富,土特产品很多,其中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二毛皮、发菜最为有名,被称为红、黄、蓝、白、黑“宁夏五宝”。
  
贺兰山自然风景区
+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宁夏一直是中国少林区之一,仅有林地36.2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85%。大力发展林业,提高森林覆盖率应是宁夏自然环境改造中的一个重点。
  
  贺兰山在蒙语中意为黑色的骏马,它像一道屏障横亘在宁夏平原西部,雄伟、峻峭。最高峰3556米,平均海拔2000多米。贺兰山风景区在贺兰山东麓,北起拜寺口,南至三关口,南北长30多公里,东西宽4公里。主要景点有拜寺口双塔、小滚钟口、苏峪口森林公园、贺兰山岩画等。这里峰峦叠障,崖壁险峭,森林资源丰富,早在西夏王朝时期,就已被视为避暑胜地。
+
宁夏水力资源蕴藏量为205.4万千瓦,可给本区工农业提供充足的能源。全自治区1991年底煤炭的保有储量为309亿吨,居全国前列。主要有贺兰山煤田、香山煤田、宁南煤田和宁东煤田等四大煤田。汝箕沟矿区出产的太西煤是中国最好的无烟煤,也是世界上最优质的无烟煤之一,被誉为太西乌金。
  
 +
除煤炭外,宁夏石膏储量居中国首位,且分布广,矿床厚,便于机械开采。此外,还有水泥石灰岩、玻璃石英砂岩、粘土、芒硝、重晶石、燧石、硅石、石油、铜、铁、磷、盐等矿产资源。
  
 +
==== 矿产资源 ====
  
 +
宁夏的地质构造情况表明,有利于能源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的形成。宁夏已经发现各类有用矿藏资源近50种,产地近千处。D级以上储量的矿产地110余处,这些矿产储量大、品质好、易开采。储量丰富的有煤、石膏、石灰岩、硅石等。
  
 +
'''煤炭资源'''
  
 +
煤炭是宁夏的优势矿产资源。全区含煤地层分布面积17000平方公里,占宁夏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强。全区19个县市中,就有10个县分布有煤炭资源。划分为贺兰山、宁东、宁甫和香山4个含煤区。前三个含煤区有厚度大、层位稳定、煤质优良且储量丰富的特点,是宁夏煤炭资源的主要分布区,香山含煤区则稍次之。宁夏煤炭预测储量2027亿吨,居全国第5位。已探明储量316.5亿吨(不含预测储量),居全国第6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1位。仅灵武煤田探明储量270多亿吨,相当于东北三省探明储量的总和。储量在10亿吨以上的大型矿区5个,分布在汝箕沟、横山堡、碎石井、金家渠、萌城和韦州,1~20亿吨的中型矿区20个,小于1亿吨的小型矿区21个。
  
{| width=100% class="wikitable"
+
宁夏煤种齐全,16类煤炭皆有。焦性煤,如气煤、肥煤、焦煤、廋煤等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宁东(横山堡、韦州)两个含煤区,香山亦有分布;低变质烟煤(不粘结煤、长焰煤)大部分集中在宁东、宁南两个含煤区;无烟煤和贫煤多分布于贺兰山和宁东含煤区,香山含煤区亦有分布;弱粘结煤分布于香山含煤区下流水、校育川、麻黄沟等地;褐煤主要产于彭阳王洼矿区。宁夏煤品质优良。除石炭井、石嘴山是西北重要的焦煤基地外,贺兰山汝箕沟无烟煤,出口"太西煤",素有"三低、六高"之盛名,为国内之冠。三低,即灰分低、硫分低、磷分低。六高,即原煤发热量高、比电阻率高、机械强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原煤块煤率高、化学性高,与冶金焦炭相差无几。汝箕沟"太西煤"自1964年进入国际市场后,畅销比利时、日本、法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质量可与越南鸿基烟煤相媲美。
|bgcolor="#FFE7BA" align="center"|'''[[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百科)|•区情概貌•]]'''
+
|bgcolor="#E0FFFF" align="center"|'''[[宁夏自然地理(宁夏百科)|•自然地理•]]'''
+
|bgcolor="#FFE7BA" align="center"|'''[[宁夏历史文化(宁夏百科)|•历史文化•]]'''
+
|bgcolor="#E0FFFF" align="center"|'''[[宁夏行政区划(宁夏百科)|•行政区划•]]'''
+
  
|bgcolor="#FFE7BA" align="center"|'''[[宁夏经济建设(宁夏百科)|•经济建设•]]'''
+
宁夏探明环保型煤炭(环保型煤炭也叫绿色煤炭,是指对生物圈、大气层及各工业生产无(低)污染、无(低)危害、高发热量煤炭资源,具体指标要求灰分小于15%,硫分小于1%,发热量大于21兆/焦)164.5亿吨,占全区累计探明煤炭资源量的51.88%。环保煤炭产地共有6处:汝箕沟矿区、碎石井矿区 、鸳鸯湖勘探区为最有利开发区,碱沟山矿区、马家滩—萌城矿区为有利开发区。
|bgcolor="#E0FFFF" align="center"|'''[[宁夏社会事业(宁夏百科)|•社会事业•]]'''
+
  
|bgcolor="#FFE7BA" align="center"|'''[[宁夏旅游(宁夏百科)|•宁夏旅游•]]'''
+
'''石膏'''
|bgcolor="#E0FFFF" align="center"|'''[[宁夏人物(宁夏百科)|•宁夏人物•]]'''
+
 
|bgcolor="#FFE7BA" align="center"|'''[[宁夏特产(宁夏百科)|•宁夏特产•]]'''
+
已探明储量为24.64亿吨,保有储量12.1亿吨,预测储量3000多亿吨。膏盐地层分布面积广泛,资源量可观,仅同心--海原地区分布面积可达1600多平方公里,预测石膏地质储量超过100亿吨,其特点是量多质佳,开采的技术、经济和交通条件均较优越。尤其是中卫甘塘、小红山规模大,储量丰富,质地优良,矿体裸露地表,矿区靠近铁路,采运十分方便。畅销国内,并出口朝鲜和东南亚等国。
|bgcolor="#E0FFFF" align="center"|'''[[宁夏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宁夏百科)|•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
+
'''粘土矿'''
|}
+
 
 +
种类齐全,分布面广,按性质和用途可分为陶瓷粘土、耐火粘土、砖瓦粘土和水泥粘土。宁夏陶瓷粘土主要分布在呼鲁斯太、中卫市等地。矿层主要是硬质粘土(厚0.5~0.6m)、白色软质粘土(厚1.5~3.7米)和半硬质粘土组成。仅对中宁和海原部份矿点进行了评价,其远景储量为44万吨。砖瓦粘土全区各地皆有,尤以固原市为佳,其特点是土层厚、塑性好、储量大、青铜峡大泉矿已探明储量为222万吨,目前正在开采利用。水泥粘土在宁夏分布极广,各地都有贮存,资源丰富。仅石嘴山和青铜峡两处矿点,其探明储量为2700万吨。
 +
 
 +
'''石灰岩和白云岩'''
 +
 
 +
宁夏石灰岩储量大,质量佳,种类有水泥石灰岩、熔剂石灰岩、化工大理岩。主要分布在六盘山、云雾山、天景山、牛首山、马鞍山、宁卫北山、贺兰山等地。矿区特点是厚度大,矿体裸露,层位稳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开采技术条件好。现已对四个矿区进行了勘探,其探明储量为3.9亿吨。白云岩与磷矿共生,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中段,矿层累计厚度80余米,矿层稳定,矿石质佳,出露较好。已探明储量1.42亿吨,品位很高。
 +
 
 +
'''石英砂'''
 +
 
 +
矿层稳定,厚度巨大,一般厚度在50-80米之间,局部可达200米。出露好,纯度高。主要产在银川、石嘴山等地。已探明储量4900万吨,远景储量约1亿吨,品位为C+D级。
 +
 
 +
'''磷矿和硅'''
 +
 
 +
宁夏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磷矿位于贺兰山下的苏峪口、矿区南北长40余公里,东西宽10~15公里,面积400余平方公里,矿区特点属主矿层厚而稳定,地质构造简单。矿石可选性较强,水文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较好。已探明储量1354万吨,品位中等。宁夏已在大口子探明硅的储量1000万吨,纯度约98.5%以上。
 +
 
 +
另外,宁夏的黄金资源远景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地质局已初步探明固原市、吴忠市的同心有大型盐矿。
 +
 
 +
宁夏境内能源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可利用的有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风能、光能等。这些资源为宁夏建设能源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
 
 +
====植物资源====
 +
 
 +
宁夏回族自治区内共有湿地维管植物52科119属202种,浮游植物8门29科67属。湿地植被包括9种类型,30个亚型,132个群系。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麻黄、甘草、沙冬青、沙棘、沙芦草等9种。湿地植物以温带植物为主,草本植物占优势,其中禾本科植物种数居第一位,菊科植物种数次之,豆科植物占第三位,同时还出现猪毛菜属、沙蓬属、蒺藜属的旱生植物的种群。在条件较好的地方有人工栽植的侧柏、云杉、油松、刺槐、国槐、杨树、柳树等乔灌木。
 +
 
 +
====动物资源====
 +
 
 +
宁夏回族自治区湿地野生动物种类既有沙晰、沙鼠等典型的荒漠动物又有各种各样的水禽并伴有野兔等草原动物。共计有脊椎动物413种及亚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17种,自治区级重点保护动物有30种。①鸟类共有283种及亚种,占自治区脊椎动物总数的68.8%。列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金雕、小鸨、大鸨6种;列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斑嘴鹈鹕、白琵鹭、白额雁、大天鹅、小天鹅、鸳鸯、鸢、苍鹰、大鵟、猎隼、红脚隼、红隼、灰鹤、蓑羽鹤、纵纹腹小鸮等17种;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规定保护的有64种;属《中澳候鸟保护协定》规定保护的有16种。②鱼类共有31种,占宁夏脊椎动物总数的7.6%。③哺乳动物共有74种,占自治区脊椎动物总数的17.6%。④两栖动物共有6种,占自治区脊椎动物总数的4.6%。
 +
 
 +
=== 交通 ===
 +
 
 +
==== 航空 ====
 +
 
 +
*银川河东机场
 +
*中卫沙坡头机场
 +
*固原六盘山机场
 +
*乌海机场(周边机场)
 +
*石嘴山机场(规划)
 +
 
 +
==== 公路 ====
 +
 
 +
*G109,石嘴山黄河大桥
 +
*G110
 +
*青银高速
 +
*褔银高速
 +
*银川绕城高速公路
 +
*京藏高速
 +
 
 +
==== 县级道路 ====
 +
 
 +
*陶乐黄河大桥
 +
*西银高速
 +
*银巴高速
 +
*石银高速
 +
 
 +
==== 铁路 ====
 +
 
 +
*包兰铁路
 +
*宝中铁路
 +
*太中银铁路
 +
*平汝线
 +
 
 +
=== 文化 ===
 +
 
 +
==== 西夏文化 ====
 +
 
 +
西夏是公元11至13世纪,以党项民族为主体,联合我国西部汉、吐蕃、回鹘等多民族共同创建的一个比较强大而有影响的封建割据政权。从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建国,到1227年被蒙古汗国所灭,共在位10位君主,疆域广时包括今宁夏、甘肃,以及内蒙古、陕西、青海部分地区,方圆达2万余里。先后与北宋、辽、南宋、金鼎足而立,称雄一方。尽管西夏文化散落于西北地区大部分省区,但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却在宁夏。由于实物缺乏、史料缺载,一度曾使西夏蒙上层层神秘的面纱,但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给人们带来一次又一次惊喜,揭示了西夏那令人心驰神往的面目,西夏文明正被人们重新理解和认识。在党项族建国的190年时间里,党项族一方面充分保持了本民族固有的、世代因袭、独特的民族习俗,构筑了民族文化的基础,一方面又积极吸收先进的中原文化,开创了不朽的西夏文明,为西夏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发展现代旅游产业提供了高品位的旅游资源。
 +
 
 +
==== 丝路文化 ====
 +
 
 +
沟通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闻名于世界,有一段就是经宁夏固原到达西域的。据史书记载,西汉时,西域月支国使节沿这条路来到今固原地区,会见了正在固原的汉武帝。固原境内的萧关就是这条路上过长城、到西域的一个重要关口。1985年,在固原南郊发现了北魏李贤墓,在出土文物中,找到了珍贵的波斯银币和波斯鎏金人物铜瓶、金戒指、玻璃碗。尤其是那些造型逼真的波斯武士佣,更是“丝绸之路”留下的极好物证。
 +
 
 +
丝绸之路东段分为南、中、北三道,宁夏的南部正处于东段北道的交通要道上,在古丝绸之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战国至唐宋,这条道路上的文化传播与交汇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址。
 +
 
 +
位于固原西北的须弥山石窟,是“丝绸之路”上靓丽的文化瑰宝。须弥山石窟最早开凿于北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的早期造像与云冈、敦煌的早期造像风格相似。和敦煌石窟一样,唐代时须弥山石窟最繁荣的时期,无论凿窟数量,还是雕刻艺术,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
 
 +
“丝绸之路”,也是古代宁夏通往中原的重要通道。当年,汉武帝曾六次驱马击剑,跨国固原萧关,前往巡视边塞。唐太宗李世明也曾经从这条道来到灵武,会见了回鹘、突厥等少数名族。在灵武,他写下了“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的诗句,并下令刻在石头上。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李亨经此道进灵武,登基称帝,打回中原。1271年,著名旅行家马克·波罗从意大利出发,经过帕米尔高原到元朝上都,就曾途径宁夏,并在《游记》中记下了在宁夏的所见所闻。
 +
 
 +
'''须弥山石窟'''
 +
 
 +
位于固原县西北的须弥山东麓。那里峰峦迭峰,树木繁茂,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黄土高原少有的风景区。具有重大价值的北朝、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造像,俗称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就开凿在长约2公里、宽约1公里并 连的5座山峰的峭壁上。它和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石窟一样,是 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
 +
 
 +
"须弥",梵文意为"宝山"。须弥山石窟最早开凿的确切年代已无从稽考了,但从石窟形制和造像风格判断,大约最初开凿于北魏中晚期。须弥山石窟入口处的第5窟内,高达20米的弥勒坐佛,神情端庄,十分壮观,它比云冈、龙门石窟中最大的造像还高。这里原有三层挑檐楼遮护,俗称大佛楼,但窟檐早已崩坏,大佛全部露出窟外,于是成了须弥山石窟的有名标记。
 +
 
 +
过大佛楼,参观子孙宫。北魏的石窟大多集中于此。子孙宫山崖前部的第14窟是须弥山开凿最早的一个。窟内,佛像雕绘结合,色调古朴,其造型与云冈、敦煌石窟中北魏前期的造像极为酷似。第24、32窟比14窟稍晚,窟内佛像已是一佛二菩萨,从这些以"秀骨清相"为特点的一佛二菩萨造像中,可以看出这是北魏孝文帝以后的作品。
 +
 
 +
须弥山宏伟华丽、造像众多的石窟,如第45、46、51窟等,都是北周(557~581年)开凿的。圆光寺后的第45、46窟和相国寺后的第51、67、70窟,每窟都有高6-7米的造像40余尊,龛内立佛多为一佛二菩萨,刻工精美。除此外,龛额上有各种小佛,龛座下有手执各种乐器的伎乐人,窟顶有围绕塔柱翱翔的飞天浮雕,真是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和敦煌、龙门石窟一样,须弥山最繁荣的时期是唐代,这可以从第5窟(弥勒坐佛)、第10、12、20、54、62、68、105 诸窟中雕刻的众多菩萨像中感受到。这些菩萨像多为一手提瓶的袒臂露脐的女性形象,身着天衣,胸挂璎络,腕配环钏,面貌端丽,姿态秀美。唐代有"宫娃如菩萨"之说,其实是"菩萨如宫娃",这是佛教雕刻艺术中现实主义的部分,给人以美的享受。 须弥山石窟还有唐、宋、西夏等各个时代的题记多处,这些题记,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
 +
 
 +
==== 历史文化名城 ====
 +
 
 +
*银川
 +
*吴忠
 +
*固原
 +
 
 +
==== 宁夏花儿 ====
 +
 
 +
“花儿”又称“少年”,是流传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回族地区的一种民歌,实际上是一种高腔山歌。在“花儿”对唱中,男方称女方为“花儿”,女方称男方为“少年”,这种对人的昵称逐渐成为回族山歌的名称,亦统称为“花儿”。
 +
 
 +
===教育===
 +
 
 +
====普通高校====
 +
 
 +
<font size=-1><span style="background:green; color:white; font-size:smaller">参见 → </span> [[中国普通高校]]</font size>
 +
 
 +
[[文件:90408.jpg|right|thumb|200px|'''[[宁夏大学]]''']]
 +
 
 +
#[[宁夏大学]]   <font size=-1>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学)</font size>  
 +
#[[宁夏医科大学]]   <font size=-1>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本科</font size>  
 +
#[[宁夏师范学院]]   <font size=-1>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固原市]]  本科</font size>  
 +
#[[北方民族大学]]   <font size=-1>国家民委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本科</font size>  
 +
#[[宁夏理工学院]]   <font size=-1>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石嘴山市]]  本科  民办</font size>
 +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   <font size=-1>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本科  民办</font size>
 +
#[[银川能源学院]]   <font size=-1>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本科  民办</font size>
 +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font size=-1>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本科  民办</font size>
 +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吴忠市]]  专科</font size>  
 +
#[[宁夏工业职业学院]]   <font size=-1>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font size>  
 +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font size>  
 +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font size>  
 +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font size>  
 +
#[[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font size=-1>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font size>  
 +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font size>  
 +
#[[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font size>
 +
#[[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font size=-1>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font size>  
 +
#[[宁夏艺术职业学院]]   <font size=-1>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font size> 
 +
 
 +
=== 旅游 ===
 +
 
 +
====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
 
 +
<font size=-1><span style="background:green; color:white; font-size:smaller">参见 → </span>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font size>
 +
 
 +
[[文件:94717.jpg|right|thumb|280px|宁夏:西夏王陵]]
 +
*[[西夏王陵风景名胜区]](2)
 +
*[[须弥山石窟风景名胜区]](8)
 +
 
 +
:<font size=-1><span style="background:red; color:white; font-size:smaller">注: </span> 括号内的数字为批次</font size>
 +
 
 +
==== 5A级旅游景区 ====
 +
 
 +
<font size=-1><span style="background:green; color:white; font-size:smaller">参见 → </span> [[国家5A级旅游景区]]</font size>
 +
 
 +
#[[石嘴山市沙湖旅游景区]](2007)
 +
#[[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2007)
 +
#[[宁夏银川镇北堡西部影视城]](2011)
 +
#[[银川市灵武水洞沟旅游区]](2015)
 +
 
 +
:<font size=-1><span style="background:red; color:white; font-size:smaller">注: </span> 括号内的数字为评定的年份</font size>
 +
 
 +
==== 其他 ====
 +
 
 +
[[文件:94713.jpg|center|thumb|400px|中华回乡文化园]]
 +
 
 +
*中华回乡文化园(4A)
 +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黄沙古渡、固原须弥山石窟、隆德六盘山长征纪念亭、牛首山、贺兰山滚钟口风景区、贺兰山苏峪口保护区(4A)
 +
*贺兰山岩画(4A)
 +
 
 +
[[文件:94718.jpg|center|thumb|400px|一百零八塔(青铜峡市)]]
 +
*青铜峡一百零八塔
 +
*贺兰山自然风景区,贺兰山在蒙语中意为黑色的骏马,它像一道屏障横亘在宁夏平原西部,雄伟、峻峭。最高峰3556米,平均海拔2000多米。贺兰山风景区在贺兰山东麓,北起拜寺口,南至三关口,南北长30多公里,东西宽4公里。主要景点有拜寺口双塔、小滚钟口、苏峪口森林公园、贺兰山岩画等。这里峰峦叠障,崖壁险峭,森林资源丰富,早在西夏王朝时期,就已被视为避暑胜地。
 +
 
 +
=== 宁夏之最 ===
 +
 
 +
*'''宁夏境内最早的长城''' 宁夏境内最早的长城是公元272年修筑的。据《史记匈奴传》记载,战国时,秦昭王“遂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这条长城由甘肃静宁县进入西吉县后,循葫芦河东岸至将台, 折向马莲川,穿甸甸沟,绕固原城北10公里,又折向东南,从彭阳县孟源进入甘肃省境,全长400余里,据实地调查,这段长城墙身分层夯筑,残高2-10米,基宽6-8米不等,内缓外陡,墙有敌台突出墙外,间距200米左右,长城内侧沿线及要道、隘口、分别筑有城障和烽火台,形成完备的防御系统。
 +
*'''宁夏最大的古陵园''' 位于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园是宁夏最大的古陵园。它东西约4公里,南北10公里。在这4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8座西夏帝王的陵墓和70余座官僚勋戚的陪葬墓。这些墓葬规模宏大,布局严整,虽大都被破坏和盗掘过,但留下的文物仍丰富。从总体平面布局看,西夏陵园既采纳了唐代帝陵形制的特点,又吸取了宋代帝陵的一些建筑布局格式。
 +
*'''宁夏最早的工厂''' 由芬兰商人维利俄斯于1926年创建的甘草药膏厂。厂址在平罗县境内黄河西岸的通伏堡。维利俄斯与德国一家公司签订年销几十万斤宁夏甘草药膏的合同。每年夏季开工生产,雇工约60名,月产甘草药膏约6万斤,经天津出口销售。后因运输困难、产品严重积压等原因于1928年初停产。
 +
*'''宁夏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 位于银川平原北端的石嘴山市现已形成包括煤田地质勘探、建矿、采煤、洗煤、矿山机械制造等比较齐全的煤炭工业系统,是宁夏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石嘴山市辖四个区(石嘴山、大武口、石炭井、郊区)两县(平罗、陶乐),解放前,石炭井只有二家小煤窑,四名工人。汝箕沟从清朝康熙年间就有人采煤,到马鸿逵统治时期,也还是几个小煤窑。解放后,石嘴山的煤炭工业迅速地发展起来。石炭井、石嘴山、汝箕沟建起了现代化的大型煤矿区;大武口区成为宁夏煤矿机械制造的重要基地,年产原煤1000多万吨,洗精煤100多万吨。煤城石嘴山,在宁夏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
*'''宁夏现存最小的图书''' 宁夏图书馆珍藏着一本袖珍《古兰经》。这本用阿拉伯文字印刷的小书是已知的宁夏最小的图书。该书长3.4厘米、宽2.2厘米、厚1厘米、整本书翻开还没有一个普通火柴盒大。它印刷精美、装帧考究,封面是紫红底漆、烫金花枝。整本书放在一个小铁盒内,盒上镶有一直径1.6厘米的放大镜,以便阅读。盒上还配有一条铜项链,携带十分方便。
 +
 
 +
===图集===
 +
 
 +
[[文件:94723.jpg|center|thumb|400px|宁夏:吴忠市新区]]
 +
[[文件:94721.jpg|center|thumb|400px|宁夏:黄河水车(吴忠)]]
 +
[[文件:94720.jpg|center|thumb|400px|宁夏:中卫鼓楼]]
 +
[[文件:94719.jpg|center|thumb|400px|宁夏:银川民族风情园]]
 +
[[文件:94716.jpg|center|thumb|400px|宁夏:沙湖风光]]
 +
 
 +
[[文件: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400万吨煤制油项目夜景,2022年6月22日摄.jpeg|center|thumb|400px|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400万吨煤制油项目夜景,2022年6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
 
 +
 
 +
 
 +
 
 +
[[Category:文化]]
 +
[[Category:中国文化]]
  
[[Category:中国]]
 
 
[[Category:中国行政区]]
 
[[Category:中国行政区]]
  
第103行: 第314行:
 
[[Category:地理学]]
 
[[Category:地理学]]
 
[[Category:中国地理]]
 
[[Category:中国地理]]
 +
 +
[[Category:历史]]
 +
[[Category:历史学]]
 +
[[Category:中国历史]]
  
 
[[Category:宁夏]]
 
[[Category:宁夏]]
[[Category:宁夏百科]]
+
 
 +
[[Category:中文词典]]
 +
[[Category:N音词语]]
 +
[[Category:宁]]

2024年3月22日 (五) 19:06的最后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银川市区夜景
宁夏:银川市行政中心
宁夏:承天寺塔,俗称西塔,位于银川市兴庆区进宁南街

宁夏回族自治区汉语拼音:níng xià huí zú zì zhì qū;英文: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简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个自治区之一,首府银川。位于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中游、蒙古高原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4°17′′-107°39′,北纬35°14′-39°23′。大部分地区因黄河缓慢穿流而为河套的一部分,土地富饶而有“塞上江南”之称。下辖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国土面积比较小,只有6.64万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达1650万亩,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3位,引黄自流灌溉690万亩,是全国四大自流灌溉区和12个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现代农业、旱作节水农业、生态农业“三大示范区”。 截至2021年末,宁夏回族自治区常住人口725.0万人。

宁夏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并形成了西夏文化。宁夏的水洞沟遗址是三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宁夏是中国长城博物馆,从战国长城到明长城的古长城遗址,在宁夏都有分布。

宁夏既有雄浑的大漠风光,更有塞上江南新天府的美景,既有神秘的西夏历史渊源,更有浓郁的回乡风情、醇厚的黄河文化,“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两堡一城”(将台堡镇北堡、古长城)、“两文一景”(西夏文化、回族伊斯兰文化、塞上江南景观)星罗棋布,交相辉映,岳飞《满江红》、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等不朽诗篇使这方神奇的土地蜚声四海,已经成为中国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宁夏地形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丘陵沟壑林立,地形分为三大板块: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宁夏地处黄河水系,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全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

202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实现生产总值4522.3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4.4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21.5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136.28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2549元。

行政区划、人口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下辖5个地级市,9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11个县(合计22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人口

2021年末,宁夏回族自治区常住人口725.0万人,民族以汉族回族为主。宁夏人口比上年末增加4.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78.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04%,比上年末提高1.08个百分点。全年全区出生人口8.4万人,出生率为11.62‰;死亡人口4.4万人,死亡率为6.09‰;自然增长率为5.53‰。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区常住人口为6,301,35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长12.21%。年平均增长率为1.16%。

历史

宁夏居黄河上游,北倚贺兰山,南凭六盘山,黄河纵贯北部全境,历史文化悠久,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灵武市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掘出来的石器、骨器和用火痕迹表明,远在距今3万年前后宁夏境内就有了人类活动。“细石器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表明,距今六七千年到三四千年前,宁夏已由母系氏族社会进人父系氏族社会、开始从事畜牧业和农业生产,并与中原地区有了密切的联系。商、周时期,境内有称为胡(北狄)、羌(西戎),后又称为鬼戎、猃狁(熏育、荤粥)的游牧部落活动。周宣王时,曾在“太原”(今固原一带)调查户口,表明当时不仅已有较多人口,而且有了行政管理体制。春秋战国时期,固原地区南部属,其余地区分别为义渠戎、朐衍戎等部族的聚居地。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收复河套,当时的宁夏地区为北地郡,将大批六国臣民移至此地,开荒种地,修渠灌溉。为宁夏平原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秦代开挖的秦渠,至今仍在使用。汉武帝时,先后又有大批移民涌入宁夏河套地区。随之也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耕作技术。为扩大耕地,又新开了汉渠。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中原战乱。宁夏成为羌族、匈奴鲜卑游牧、逐鹿之地。公元407-431年,匈奴人赫连勃勃兴起,建立大夏,成为十六国之一。现在宁夏的固原、灵武、银川等地区属其管辖。李渊灭隋建大唐,分全国为十五道。宁夏属关内道。在灵州,今灵武县南,设都督府和朔方节度使,驻军6万多人。成为西北的一个政治、军事、经济、交通中心。在唐代鼎盛时期,宁夏的经济也有很大的发展。

公元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夏。因在北宋之西,又别于十六国之一的赫连夏,故史称西夏。兴庆府,今银川市,不仅是西夏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水利灌溉的枢纽。在西夏时,畜牧业很是兴盛。宋朝所用的马,大部分购自西夏。成吉思汗也从西夏得到许多骆驼。西夏的手工业也很发达,主要有鞣皮、纺毛线、制毡毯。谅祚时建造的承天寺塔至今仍屹立在银川,表现了西夏人的高超建筑技术。

公元1227年,在西夏国被成吉思汗督师所灭之后,在此设宁夏府路,开始迁入回族。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宁夏地区为边防要塞。

公元1368年朱元璋下令农民归耕,承认耕者有其田,垦者享有其地。后来又发诏令,规定宁夏等地的农民垦荒所得土地任其自有,永不征税。政府还组织军队兴修水利,并把大批回民以“屯戍”人的身扮安插在灵州、固原一带。公元1412年前后,人口繁衍,粮食储备增加。宁夏等地的仓储可支当地10年的俸晌。但在明朝中叶以后,起兵祸,生灵涂炭,宁夏经济也遭到很大的破坏。

清朝建宁夏府。乾隆年间,银川发生大地震,原址受损严重,乾隆帝拨下巨银用于重建家园,在城郊建新城,称新满城,既现在新城。乾隆以后,“宁夏至平凉千余里,尽悉回庄”,成为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民国初年设朔方道,1929年改为宁夏省,辖除固原地区以外的现有市、县及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和磴口县。

1949年9月23日,宁夏解放,仍沿用宁夏省原称,辖区范围与民国时相同。1954年,撤销宁夏省,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和磴口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地区并入甘肃省。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白治区成立,辖原属甘肃省的银川专区、吴忠回族自治州、西海固回族自治州及泾源、隆德2县。1969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的5个公社并入宁夏。1979年,这些地区又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回族白治区地图

地理

宁夏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自北向南依次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以及六盘山地。从地貌类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地表形态复杂多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条件。

宁夏:贺兰山

贺兰山 绵亘于宁夏的西北部,南北长200多公里,东西宽15-60公里。山地海拔多在1600-3000米,主峰达3556米。古人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山势巍峨雄伟,既削弱了西北寒风的侵袭,又阻挡了腾格里沙漠流沙的东移,成为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山中有丰富的煤炭等矿产资源。山麓部分,1500米以下为荒漠草原带;1500米以上出现覆盖度较大,草本植物生长较高的山地草原及旱生灌丛带。大约2000米以上,有以云杉、油松等为主要成分的森林。森林带以上,有一定面积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是较好的夏季牧场。贺兰山的山脊是我国荒漠草原与荒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界线。山岭中间,也有一些较低矮的山口,成为东西交通要道。其中三关口是银川通往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重要通道。

六盘山 古称陇上,位于宁夏的南部,耸立于黄土高原之上,是一条近似南北走向的狭长山脉。主峰位于和尚辅以南的美高山,海拔2942米,山势高峻。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六盘山因此而得名。山腰地带降雨较多,气候较为湿润,宜于林木生长,有较繁茂的天然次生阔叶林,使六盘山成为突起于黄土高原之上的一个"绿岛",也是宁夏重要的林区之一。

宁夏平原 被誉为“塞上江南”,海拔1100-1200多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黄河自中卫入境,向东北斜贯于平原之上,河势顺地势经石嘴山出境。平原上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便,便于自流灌溉。所以,自秦汉以来,劳动人民就有这里修渠灌田,发展了灌溉农业。宁夏平原以青铜峡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青铜峡口以南叫卫宁平原比较狭窄,宽仅2一10公里。坡度较大,不仅有利于灌溉,排水也比较方便。地面径流及地下水均可顺利排入黄河。地下水位较低,土壤盐渍化现象较少。青铜峡以北的银川平原,地形开阔,有的地方竟达40公里以上。尤以黄河以西的地区。平原面积较广。这里坡度较小,引水虽便,排水欠佳,过去缺乏良好的排水系统,积水汇集于注地。人为地增加了许多湖泊。由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抬高,土壤的盐渍化现象严重。建国后加强了排水措施,盐碱滩被改造成为沃土,很多湖泊被排干,垦为农田。现在平原上还有不少湖泊,这些湖泊已成为今日发展淡水养鱼的重要场所。

黄土高原区 宁夏南部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其上黄土覆盖,厚的地方可达100多米,大致由南向北厚度渐减。六盘山主峰以南,流水切割作用显著,地势起伏较大,山高沟深。六盘山以北的地区,由于降水少,流水对地表切割作用较小,除少数突出于黄土瀚海之上、状如孤岛的山峰之外,一般为起伏个大的低丘浅谷,相对高度在150米左右。凡有河流流过的地方,经河流的冲积,形成较宽阔的河谷山地,宜于发展农业生产,是重要的粮油产地。许多低丘缓坡也多开垦成农田。丘陵坡下,开挖一排排窑洞,是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建造的住房,是这里普遍的、具有自然地理特色的人文景观。在人们对黄土丘陵地区长期垦殖过程中,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使这里的生态环境逐年恶化,破坏了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下降。根治的出路在于大力植树种草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广辟水源。

灵盐台地 在黄土丘陵区以北、银川平原以东,即灵武市东部和盐池县北部的广大地区,为鄂尔多斯高原的一部分,是海拔1200-1500米的台地。台面上固定和半固定沙丘较多。西部,低矮的平梁与宽阔谷地相交错,起伏微缓。谷地里散布有面积不大的盐池、海子,生产食盐、芒硝等盐类矿点。台地区降水少,地下水埋藏深。水质差,水分条件不好。风沙侵袭严重,沙荒多,农田少。天然植物主要是早生草类和低矮的灌木丛,这里是生态比较脆弱的天然牧场

在宁夏不大的版图上,包含了类型多样的地貌: 山脉、高原、平原、丘陵、河谷一应俱全,使宁夏呈现出丰富的自然景观。

河流

宁夏河流均属黄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黄河、清水河、苦水河、泾河、葫芦河、红柳河、祖厉河等。黄河在宁夏境内流程397千米,水流较缓,两岸沟渠纵横,是宁夏主要灌溉水源。清水河是发源于宁夏境内的最大河流,南起六盘山麓,北抵中宁县汇入黄河,全长320千米,是山区重要水源。

气候

宁夏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由于地形南高北低的影响,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具有南寒北暖、南湿北干、冬寒漫长、夏短酷暑及降水南多北少、气候干燥、日照充足、风大沙多的特点。年平均气温在 5-9℃之间,1月平均气温为-10至-8℃,7月平均气温为17-23℃。日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为200-700毫米,降水的年变率大,季节分配也不均衡。南部山区多冰雹,中部一些地区旱灾严重,中部和北部多风沙,对农业生产不利。

自然资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物产丰富,土特产品很多,其中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二毛皮、发菜最为有名,被称为红、黄、蓝、白、黑“宁夏五宝”。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宁夏一直是中国少林区之一,仅有林地36.2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85%。大力发展林业,提高森林覆盖率应是宁夏自然环境改造中的一个重点。

宁夏水力资源蕴藏量为205.4万千瓦,可给本区工农业提供充足的能源。全自治区1991年底煤炭的保有储量为309亿吨,居全国前列。主要有贺兰山煤田、香山煤田、宁南煤田和宁东煤田等四大煤田。汝箕沟矿区出产的太西煤是中国最好的无烟煤,也是世界上最优质的无烟煤之一,被誉为太西乌金。

除煤炭外,宁夏石膏储量居中国首位,且分布广,矿床厚,便于机械开采。此外,还有水泥石灰岩、玻璃石英砂岩、粘土、芒硝、重晶石、燧石、硅石、石油、铜、铁、磷、盐等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

宁夏的地质构造情况表明,有利于能源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的形成。宁夏已经发现各类有用矿藏资源近50种,产地近千处。D级以上储量的矿产地110余处,这些矿产储量大、品质好、易开采。储量丰富的有煤、石膏、石灰岩、硅石等。

煤炭资源

煤炭是宁夏的优势矿产资源。全区含煤地层分布面积17000平方公里,占宁夏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强。全区19个县市中,就有10个县分布有煤炭资源。划分为贺兰山、宁东、宁甫和香山4个含煤区。前三个含煤区有厚度大、层位稳定、煤质优良且储量丰富的特点,是宁夏煤炭资源的主要分布区,香山含煤区则稍次之。宁夏煤炭预测储量2027亿吨,居全国第5位。已探明储量316.5亿吨(不含预测储量),居全国第6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1位。仅灵武煤田探明储量270多亿吨,相当于东北三省探明储量的总和。储量在10亿吨以上的大型矿区5个,分布在汝箕沟、横山堡、碎石井、金家渠、萌城和韦州,1~20亿吨的中型矿区20个,小于1亿吨的小型矿区21个。

宁夏煤种齐全,16类煤炭皆有。焦性煤,如气煤、肥煤、焦煤、廋煤等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宁东(横山堡、韦州)两个含煤区,香山亦有分布;低变质烟煤(不粘结煤、长焰煤)大部分集中在宁东、宁南两个含煤区;无烟煤和贫煤多分布于贺兰山和宁东含煤区,香山含煤区亦有分布;弱粘结煤分布于香山含煤区下流水、校育川、麻黄沟等地;褐煤主要产于彭阳王洼矿区。宁夏煤品质优良。除石炭井、石嘴山是西北重要的焦煤基地外,贺兰山汝箕沟无烟煤,出口"太西煤",素有"三低、六高"之盛名,为国内之冠。三低,即灰分低、硫分低、磷分低。六高,即原煤发热量高、比电阻率高、机械强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原煤块煤率高、化学性高,与冶金焦炭相差无几。汝箕沟"太西煤"自1964年进入国际市场后,畅销比利时、日本、法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质量可与越南鸿基烟煤相媲美。

宁夏探明环保型煤炭(环保型煤炭也叫绿色煤炭,是指对生物圈、大气层及各工业生产无(低)污染、无(低)危害、高发热量煤炭资源,具体指标要求灰分小于15%,硫分小于1%,发热量大于21兆/焦)164.5亿吨,占全区累计探明煤炭资源量的51.88%。环保煤炭产地共有6处:汝箕沟矿区、碎石井矿区 、鸳鸯湖勘探区为最有利开发区,碱沟山矿区、马家滩—萌城矿区为有利开发区。

石膏

已探明储量为24.64亿吨,保有储量12.1亿吨,预测储量3000多亿吨。膏盐地层分布面积广泛,资源量可观,仅同心--海原地区分布面积可达1600多平方公里,预测石膏地质储量超过100亿吨,其特点是量多质佳,开采的技术、经济和交通条件均较优越。尤其是中卫甘塘、小红山规模大,储量丰富,质地优良,矿体裸露地表,矿区靠近铁路,采运十分方便。畅销国内,并出口朝鲜和东南亚等国。

粘土矿

种类齐全,分布面广,按性质和用途可分为陶瓷粘土、耐火粘土、砖瓦粘土和水泥粘土。宁夏陶瓷粘土主要分布在呼鲁斯太、中卫市等地。矿层主要是硬质粘土(厚0.5~0.6m)、白色软质粘土(厚1.5~3.7米)和半硬质粘土组成。仅对中宁和海原部份矿点进行了评价,其远景储量为44万吨。砖瓦粘土全区各地皆有,尤以固原市为佳,其特点是土层厚、塑性好、储量大、青铜峡大泉矿已探明储量为222万吨,目前正在开采利用。水泥粘土在宁夏分布极广,各地都有贮存,资源丰富。仅石嘴山和青铜峡两处矿点,其探明储量为2700万吨。

石灰岩和白云岩

宁夏石灰岩储量大,质量佳,种类有水泥石灰岩、熔剂石灰岩、化工大理岩。主要分布在六盘山、云雾山、天景山、牛首山、马鞍山、宁卫北山、贺兰山等地。矿区特点是厚度大,矿体裸露,层位稳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开采技术条件好。现已对四个矿区进行了勘探,其探明储量为3.9亿吨。白云岩与磷矿共生,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中段,矿层累计厚度80余米,矿层稳定,矿石质佳,出露较好。已探明储量1.42亿吨,品位很高。

石英砂

矿层稳定,厚度巨大,一般厚度在50-80米之间,局部可达200米。出露好,纯度高。主要产在银川、石嘴山等地。已探明储量4900万吨,远景储量约1亿吨,品位为C+D级。

磷矿和硅

宁夏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磷矿位于贺兰山下的苏峪口、矿区南北长40余公里,东西宽10~15公里,面积400余平方公里,矿区特点属主矿层厚而稳定,地质构造简单。矿石可选性较强,水文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较好。已探明储量1354万吨,品位中等。宁夏已在大口子探明硅的储量1000万吨,纯度约98.5%以上。

另外,宁夏的黄金资源远景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地质局已初步探明固原市、吴忠市的同心有大型盐矿。

宁夏境内能源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可利用的有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风能、光能等。这些资源为宁夏建设能源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植物资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内共有湿地维管植物52科119属202种,浮游植物8门29科67属。湿地植被包括9种类型,30个亚型,132个群系。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麻黄、甘草、沙冬青、沙棘、沙芦草等9种。湿地植物以温带植物为主,草本植物占优势,其中禾本科植物种数居第一位,菊科植物种数次之,豆科植物占第三位,同时还出现猪毛菜属、沙蓬属、蒺藜属的旱生植物的种群。在条件较好的地方有人工栽植的侧柏、云杉、油松、刺槐、国槐、杨树、柳树等乔灌木。

动物资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湿地野生动物种类既有沙晰、沙鼠等典型的荒漠动物又有各种各样的水禽并伴有野兔等草原动物。共计有脊椎动物413种及亚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17种,自治区级重点保护动物有30种。①鸟类共有283种及亚种,占自治区脊椎动物总数的68.8%。列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金雕、小鸨、大鸨6种;列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斑嘴鹈鹕、白琵鹭、白额雁、大天鹅、小天鹅、鸳鸯、鸢、苍鹰、大鵟、猎隼、红脚隼、红隼、灰鹤、蓑羽鹤、纵纹腹小鸮等17种;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规定保护的有64种;属《中澳候鸟保护协定》规定保护的有16种。②鱼类共有31种,占宁夏脊椎动物总数的7.6%。③哺乳动物共有74种,占自治区脊椎动物总数的17.6%。④两栖动物共有6种,占自治区脊椎动物总数的4.6%。

交通

航空

  • 银川河东机场
  • 中卫沙坡头机场
  • 固原六盘山机场
  • 乌海机场(周边机场)
  • 石嘴山机场(规划)

公路

  • G109,石嘴山黄河大桥
  • G110
  • 青银高速
  • 褔银高速
  • 银川绕城高速公路
  • 京藏高速

县级道路

  • 陶乐黄河大桥
  • 西银高速
  • 银巴高速
  • 石银高速

铁路

  • 包兰铁路
  • 宝中铁路
  • 太中银铁路
  • 平汝线

文化

西夏文化

西夏是公元11至13世纪,以党项民族为主体,联合我国西部汉、吐蕃、回鹘等多民族共同创建的一个比较强大而有影响的封建割据政权。从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建国,到1227年被蒙古汗国所灭,共在位10位君主,疆域广时包括今宁夏、甘肃,以及内蒙古、陕西、青海部分地区,方圆达2万余里。先后与北宋、辽、南宋、金鼎足而立,称雄一方。尽管西夏文化散落于西北地区大部分省区,但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却在宁夏。由于实物缺乏、史料缺载,一度曾使西夏蒙上层层神秘的面纱,但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给人们带来一次又一次惊喜,揭示了西夏那令人心驰神往的面目,西夏文明正被人们重新理解和认识。在党项族建国的190年时间里,党项族一方面充分保持了本民族固有的、世代因袭、独特的民族习俗,构筑了民族文化的基础,一方面又积极吸收先进的中原文化,开创了不朽的西夏文明,为西夏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发展现代旅游产业提供了高品位的旅游资源。

丝路文化

沟通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闻名于世界,有一段就是经宁夏固原到达西域的。据史书记载,西汉时,西域月支国使节沿这条路来到今固原地区,会见了正在固原的汉武帝。固原境内的萧关就是这条路上过长城、到西域的一个重要关口。1985年,在固原南郊发现了北魏李贤墓,在出土文物中,找到了珍贵的波斯银币和波斯鎏金人物铜瓶、金戒指、玻璃碗。尤其是那些造型逼真的波斯武士佣,更是“丝绸之路”留下的极好物证。

丝绸之路东段分为南、中、北三道,宁夏的南部正处于东段北道的交通要道上,在古丝绸之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战国至唐宋,这条道路上的文化传播与交汇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址。

位于固原西北的须弥山石窟,是“丝绸之路”上靓丽的文化瑰宝。须弥山石窟最早开凿于北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的早期造像与云冈、敦煌的早期造像风格相似。和敦煌石窟一样,唐代时须弥山石窟最繁荣的时期,无论凿窟数量,还是雕刻艺术,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丝绸之路”,也是古代宁夏通往中原的重要通道。当年,汉武帝曾六次驱马击剑,跨国固原萧关,前往巡视边塞。唐太宗李世明也曾经从这条道来到灵武,会见了回鹘、突厥等少数名族。在灵武,他写下了“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的诗句,并下令刻在石头上。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李亨经此道进灵武,登基称帝,打回中原。1271年,著名旅行家马克·波罗从意大利出发,经过帕米尔高原到元朝上都,就曾途径宁夏,并在《游记》中记下了在宁夏的所见所闻。

须弥山石窟

位于固原县西北的须弥山东麓。那里峰峦迭峰,树木繁茂,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黄土高原少有的风景区。具有重大价值的北朝、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造像,俗称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就开凿在长约2公里、宽约1公里并 连的5座山峰的峭壁上。它和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石窟一样,是 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

"须弥",梵文意为"宝山"。须弥山石窟最早开凿的确切年代已无从稽考了,但从石窟形制和造像风格判断,大约最初开凿于北魏中晚期。须弥山石窟入口处的第5窟内,高达20米的弥勒坐佛,神情端庄,十分壮观,它比云冈、龙门石窟中最大的造像还高。这里原有三层挑檐楼遮护,俗称大佛楼,但窟檐早已崩坏,大佛全部露出窟外,于是成了须弥山石窟的有名标记。

过大佛楼,参观子孙宫。北魏的石窟大多集中于此。子孙宫山崖前部的第14窟是须弥山开凿最早的一个。窟内,佛像雕绘结合,色调古朴,其造型与云冈、敦煌石窟中北魏前期的造像极为酷似。第24、32窟比14窟稍晚,窟内佛像已是一佛二菩萨,从这些以"秀骨清相"为特点的一佛二菩萨造像中,可以看出这是北魏孝文帝以后的作品。

须弥山宏伟华丽、造像众多的石窟,如第45、46、51窟等,都是北周(557~581年)开凿的。圆光寺后的第45、46窟和相国寺后的第51、67、70窟,每窟都有高6-7米的造像40余尊,龛内立佛多为一佛二菩萨,刻工精美。除此外,龛额上有各种小佛,龛座下有手执各种乐器的伎乐人,窟顶有围绕塔柱翱翔的飞天浮雕,真是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和敦煌、龙门石窟一样,须弥山最繁荣的时期是唐代,这可以从第5窟(弥勒坐佛)、第10、12、20、54、62、68、105 诸窟中雕刻的众多菩萨像中感受到。这些菩萨像多为一手提瓶的袒臂露脐的女性形象,身着天衣,胸挂璎络,腕配环钏,面貌端丽,姿态秀美。唐代有"宫娃如菩萨"之说,其实是"菩萨如宫娃",这是佛教雕刻艺术中现实主义的部分,给人以美的享受。 须弥山石窟还有唐、宋、西夏等各个时代的题记多处,这些题记,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

历史文化名城

  • 银川
  • 吴忠
  • 固原

宁夏花儿

“花儿”又称“少年”,是流传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回族地区的一种民歌,实际上是一种高腔山歌。在“花儿”对唱中,男方称女方为“花儿”,女方称男方为“少年”,这种对人的昵称逐渐成为回族山歌的名称,亦统称为“花儿”。

教育

普通高校

参见 →  中国普通高校

  1. 宁夏大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学)  
  2. 宁夏医科大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本科  
  3. 宁夏师范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固原市  本科  
  4. 北方民族大学   国家民委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本科  
  5. 宁夏理工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石嘴山市  本科  民办
  6.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本科  民办
  7. 银川能源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本科  民办
  8.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本科  民办
  9.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吴忠市  专科  
  10. 宁夏工业职业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  
  11.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  
  12.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  
  13.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  
  14. 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  
  15.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  
  16. 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
  17. 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  
  18. 宁夏艺术职业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 

旅游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参见 →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宁夏:西夏王陵
注:  括号内的数字为批次

5A级旅游景区

参见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 石嘴山市沙湖旅游景区(2007)
  2. 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2007)
  3. 宁夏银川镇北堡西部影视城(2011)
  4. 银川市灵武水洞沟旅游区(2015)
注:  括号内的数字为评定的年份

其他

中华回乡文化园
  • 中华回乡文化园(4A)
  •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黄沙古渡、固原须弥山石窟、隆德六盘山长征纪念亭、牛首山、贺兰山滚钟口风景区、贺兰山苏峪口保护区(4A)
  • 贺兰山岩画(4A)
一百零八塔(青铜峡市)
  • 青铜峡一百零八塔
  • 贺兰山自然风景区,贺兰山在蒙语中意为黑色的骏马,它像一道屏障横亘在宁夏平原西部,雄伟、峻峭。最高峰3556米,平均海拔2000多米。贺兰山风景区在贺兰山东麓,北起拜寺口,南至三关口,南北长30多公里,东西宽4公里。主要景点有拜寺口双塔、小滚钟口、苏峪口森林公园、贺兰山岩画等。这里峰峦叠障,崖壁险峭,森林资源丰富,早在西夏王朝时期,就已被视为避暑胜地。

宁夏之最

  • 宁夏境内最早的长城 宁夏境内最早的长城是公元272年修筑的。据《史记匈奴传》记载,战国时,秦昭王“遂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这条长城由甘肃静宁县进入西吉县后,循葫芦河东岸至将台, 折向马莲川,穿甸甸沟,绕固原城北10公里,又折向东南,从彭阳县孟源进入甘肃省境,全长400余里,据实地调查,这段长城墙身分层夯筑,残高2-10米,基宽6-8米不等,内缓外陡,墙有敌台突出墙外,间距200米左右,长城内侧沿线及要道、隘口、分别筑有城障和烽火台,形成完备的防御系统。
  • 宁夏最大的古陵园 位于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园是宁夏最大的古陵园。它东西约4公里,南北10公里。在这4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8座西夏帝王的陵墓和70余座官僚勋戚的陪葬墓。这些墓葬规模宏大,布局严整,虽大都被破坏和盗掘过,但留下的文物仍丰富。从总体平面布局看,西夏陵园既采纳了唐代帝陵形制的特点,又吸取了宋代帝陵的一些建筑布局格式。
  • 宁夏最早的工厂 由芬兰商人维利俄斯于1926年创建的甘草药膏厂。厂址在平罗县境内黄河西岸的通伏堡。维利俄斯与德国一家公司签订年销几十万斤宁夏甘草药膏的合同。每年夏季开工生产,雇工约60名,月产甘草药膏约6万斤,经天津出口销售。后因运输困难、产品严重积压等原因于1928年初停产。
  • 宁夏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 位于银川平原北端的石嘴山市现已形成包括煤田地质勘探、建矿、采煤、洗煤、矿山机械制造等比较齐全的煤炭工业系统,是宁夏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石嘴山市辖四个区(石嘴山、大武口、石炭井、郊区)两县(平罗、陶乐),解放前,石炭井只有二家小煤窑,四名工人。汝箕沟从清朝康熙年间就有人采煤,到马鸿逵统治时期,也还是几个小煤窑。解放后,石嘴山的煤炭工业迅速地发展起来。石炭井、石嘴山、汝箕沟建起了现代化的大型煤矿区;大武口区成为宁夏煤矿机械制造的重要基地,年产原煤1000多万吨,洗精煤100多万吨。煤城石嘴山,在宁夏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 宁夏现存最小的图书 宁夏图书馆珍藏着一本袖珍《古兰经》。这本用阿拉伯文字印刷的小书是已知的宁夏最小的图书。该书长3.4厘米、宽2.2厘米、厚1厘米、整本书翻开还没有一个普通火柴盒大。它印刷精美、装帧考究,封面是紫红底漆、烫金花枝。整本书放在一个小铁盒内,盒上镶有一直径1.6厘米的放大镜,以便阅读。盒上还配有一条铜项链,携带十分方便。

图集

宁夏:吴忠市新区
宁夏:黄河水车(吴忠)
宁夏:中卫鼓楼
宁夏:银川民族风情园
宁夏:沙湖风光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400万吨煤制油项目夜景,2022年6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